2022年汽车转向机构设计方案 .docx

上传人:C****o 文档编号:64032719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2.6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汽车转向机构设计方案 .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2022年汽车转向机构设计方案 .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汽车转向机构设计方案 .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汽车转向机构设计方案 .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目 录中文摘要、关键词 1英文摘要、关键词 2引言 3第 1 章 轿车转向系统总述 41.1 轿车转向系统概述 41.1.1 转向系统的结构简介 41.1.2 轿车转向系统的进展简况 41.2 轿车转向系统的要求 5第 2 章 转向系的主要性能参数 72.1 转向系的效率 72.1.1 转向器的正效率 7 2.1.2 转向器的逆效率 82.2 传动比变化特性 9 2.2.1 转向系传动比 9 2.2.2 力传动比与转向系角传动比的关系 9 2.2.3 转向器角传动比的挑选 10 2.3 转向器传动副的传动间隙 10 2.4 转向盘的总转动圈数

2、11 第 3 章 轿车转向器设计 123.1 转向器的方案分析 12 3.1.1 机械转向器 12 3.1.2 转向掌握阀 12 1 / 39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39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3.1.3 转向系压力流量类型挑选 13 3.1.4 液压泵的挑选 14 3.2 齿轮齿条式液压动力转向机构设计 14 3.2.1 齿轮齿条式转向器结构分析 14 3.2.3 参考数据的确定 20 3.2.4 转向轮侧偏角运算 21 3.2.5 转向器参数选取 21 3.2.6 挑选齿轮齿条材料 22 3.2.7 强度校核 22 3.2.8

3、 齿轮齿条的基本参数如下表所示 23 3.3 齿轮轴的结构设计 23 3.4 轴承的挑选 23 3.5 转向器的润滑方式和密封类型的挑选 24 3.6 动力转向机构布置方案分析 24 第 4 章转向传动机构设计 264.1 转向传动机构原理 26 4.2 转向传送机构的臂、杆与球销 27 4.3 转向横拉杆及其端部 28 第 5 章转向梯形机构优化 305.1 转向梯形机构概述 305.2 整体式转向梯形结构方案分析 305.3 整体式转向梯形机构优化分析 315.4 整体式转向梯形机构优化设计 345.4.1 优化方法介绍 34 5.4.2 优化设计运算 352 / 39 名师归纳总结 -

4、- - - - - -第 2 页,共 39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结论 37致谢 38参考文献 393 / 39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39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轿车转向机构设计摘要 :本课题的题目是转向系的设计;以齿轮齿条转向器的设计为中心,一是轿车转向系 统总述;二是机械转向器的挑选;三是齿轮和齿条的合理匹配,以满意转向器的正确传 动比和强度要求;四是动力转向机构设计;五是梯形结构设计;因此本课题在考虑上述 要求和因素的基础上讨论利用转向盘的旋转带动传动机构的齿轮齿条转向轴转向,通过 万向节带动

5、转向齿轮轴旋转,转向齿轮轴与转向齿条啮合,从而促使转向齿条直线运 动,实现转向;实现了转向器结构简洁紧凑,轴向尺寸短,且零件数目少的优点又能增 加助力,从而实现了汽车转向的稳固性和灵敏性;在本文中主要进行了转向器齿轮齿条 的设计和对转向齿轮轴的校核,主要方法和理论采纳汽车设计的体会参数和高校所学机 械设计的课程内容进行设计,其结果满意强度要求,安全牢靠;关键词: 轿车转向系齿轮齿条设计转向梯形Cars Steering Mechanism Design Abstract:The title of this topic is the design of steering system. Rack

6、 and pinion steering gear to the design as the center, first are cars steering system overview; Second, Cars steering system performance parameters; third rack gear and a reasonable match to meet the correct steering gear ratio and strength requirements; Fourth, power steering mechanism design;Fifth

7、, the structural design of trapezoidal. Therefore,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above issues and factors that require study, based on the steering wheel rotary drive transmission shaft of the steering rack and pinion steering, through the universal joint drive shaft rotation gear shift, steering rack and

8、 steering gear shaft meshing, thereby encouraging steering rack linear motion to achieve steering. Simple structure to achieve the steering tight, short axial dimension, and the number of parts can increase the advantages of less power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vehicle steering stability and sensitivi

9、ty. In this article a major design steering rack and pinion steering 0 / 39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39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gear shaft and the check, the main methods and theoretical experience in the use of automotive design parameters and the University of mechanical design school curricu

10、lum design and the results meet the strength requirements, safe and reliable.Keywords: Car; Steerin; Mechanical Type Steering Gear and Gear Rack;Steering Trapezoidal 引 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汽车工业有着飞速的进展,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截至2006 年 10 月底,轿车累计销量超过300 万辆,达到 304 万辆,同比增长40%;2006 年11 月的北京车展,自主品牌:奇瑞、吉利、长城、中兴、众泰、比亚迪、双环、中顺、力帆、

11、华普、长安、哈飞、华晨等自主品牌纷纷亮相,在国际汽车盛宴中崭露头角,无 论从参展规模仍是产品所展现的品质和技术含量上,都不得不令人折服,但和国外有着 近百年进展历史的国外汽车工业相比,我们的自主品牌汽车在行车性能和舒服体验方面 仍有差距;汽车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汽车工业随着机械 和电子技术的进展而不断前进;到今日,汽车已经不是单纯机械意义上的汽车了,它是 机械、电子、材料等学科的综合产物;汽车转向系也随着汽车工业的进展历经了长时间 的演化;转向系是用来保持或者转变汽车行使方向的机构,转向系统应精确,快速、平稳地 响应驾驶员的转向指令,转向行使后或受到外界扰动时,

12、在驾驶员松开方向盘的状态 下,应保证汽车自动返回稳固的直线行使状态;随着私家车的越来越普遍,各式各样的高中低档轿车进入了人们的生活中;快节奏 高效率的生活加上们对高速体验的不断追求,也要求着车速的不断提高;由于汽车保有 量的增加和社会活生活汽车化而造成交通错综复杂,使转向盘的操作频率增大,这要求 减轻驾驶疲惫;所以,无论是为满意快速增长的轿车市场仍是为给驾车者更舒服更安全的的驾车体 验,都需要一种高性能、低成本的大众化的轿车转向结构;1 / 39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39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本课题以现在国产轿车最常采纳的齿轮

13、齿条液压动力转向器为核心综合设计轿车转 向机构;第 1 章 轿车转向系统总述1.1 轿车转向系统概述在转向技术方面轿车和一般汽车一样,只是由于轿车的体型小,质量轻,在安装空 间和转向特性方面与大车有着肯定的不同,但轿车的转向系统和通常汽车在转向原理,转向要求和转向成效上都是基本相通的;1.1.1 转向系统的结构简介 转向系统是汽车底盘的重要组成部分,转向系统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汽车行驶的 安全性、操纵稳固性和驾驶舒服性,它对于确保车辆的行驶安全、削减交通事故以及保 护驾驶员的人身安全、改善驾驶员的工作条件起着重要作用;按转向力能源的不同,可将转向系分为机械转向系和动力转向系;机械转向系的能量来

14、源是人力,全部传力件都是机械的,由转向操纵机构 方向盘 、转向器、转向传动机构三大部分组成;其中转向器是将操纵机构的旋转运动转变为传动 机构的直线运动 严格讲是近似直线运动 的机构,是转向系的核心部件;动力转向系除具有以上三大部件外,其最主要的动力来源是转向助力装置;由于转 向助力装置最常用的是一套液压系统,因此也就离不开泵、油管、阀、活塞和储油罐,它们分别相当于电路系统中的电池、导线、开关、电机和地线的作用;1.1.2 轿车转向系统的进展简况早期的轿车转向是用舵柄或横杆即一种两端带有手柄的水平杆进行操纵,转向比是1:1,因而汽车转向时的操作是很吃力的;后来,带有齿轮减速比的转向机构很快被推广

15、 使用,但是,这种机构的方向盘不象舵柄或横杆要置放在汽车中线的位置,而是要置放 在汽车的左边或右边,这样触发了方向盘位置的争辩;这场争辩旷日长久,导致了今日 的汽车分成了两大类方向盘装置法:一类以美国,中国,俄罗斯等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 地区采纳的左置方向盘,实行右上左下的汽车行驶规章;另一类以英国及英联邦,日本 等少数国家和地区采纳的右置方向盘,实行右下左上的汽车行驶规章;2 / 39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39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几十年来,各种汽车都使用蜗杆扇形齿轮转向器,现在的循环球式转向器也是这种转向器的一种变型,轿车也

16、常常使用;在这种转向器中,蜗杆与扇形齿轮之间嵌入了钢珠,大大降低了摩擦力,使汽车的转向操纵变得比较轻松;从 70 岁月起轿车兴起了齿轮齿条转向机构,它由方向盘、方向轴、方向节、转动轴、转向器、转向传动杆和转向轮前轮 等组成;方向盘操纵转向器内的齿轮转动,齿轮与齿条紧密啮合,推动齿条左移动或右移动,带动转向轮摇摆,从而转变轿车行驶的方 向;这种转向机构与蜗杆扇形齿轮等其它类型的转向机构比较,省略了转向摇臂和转向 主拉杆,具有构件简洁,传动效率高的优点;而且它的逆传动效率也高,在车辆行驶时 可以保证偏转车轮的自动回正,驾驶者的路感性强;其实,齿轮齿条转向机构早在一世 纪前的汽车萌芽进展阶段已经有了

17、,只是那时仍不完善,机件加工粗糙;1905 年通用汽 车卡迪拉克部的工程师将齿轮齿条转向器的设计理论化,并加工成精度很高,操纵敏捷 的齿轮齿条转向器,正式应用在轿车上;后来,汽车转向器的型式被蜗杆一扇形齿轮型式所垄断,但很多人仍旧连续完善齿 轮一齿条转向机构;由于近代材料科学的进展,大大提高了齿轮一齿条转向机构的安全 牢靠系数,人们再次重视这种转向机构的简洁有用性,由于它具有构件少质量轻,成本 低的优点,受到汽车制造商的青睐,现在大多数的轿车转向器都采纳齿轮一齿条型;现 代轿车马力大、速度快,为了操纵的轻巧和灵敏,中高档次的轿车转向器都加装了转向 动力装置,又称为液压动力转向器;它具有工作无噪

18、声,灵触度高体积小,能够吸取来 自不平路面的冲击力,在现代轿车上得到非常广泛的应用;1.2 轿车转向系统的要求1、轿车转弯行驶时,全部车轮应绕瞬时转向中心旋转,任何车轮不应有侧滑;不满 足这项要求会加速轮胎磨损,并降低汽车的行驶稳固性;2、轿车转向行驶时,在驾驶员松开转向盘的条件下,转向轮能自动返回到直线行驶 位置,并稳固行驶;3、轿车在任何行驶状态下,转向轮都不得产生自振,转向盘没有摇摆;3 / 39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39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4、转向传动机构和悬架导向装置共同工作时,由于运动不和谐使车轮产生的摇摆应 最

19、小;5、保证轿车有较高的机动性,具有快速和小转弯行驶才能;6、操纵轻巧;7、转向轮碰撞到障碍物以后,传给转向盘的反冲力要尽可能小;8、转向器和转向传动机构的球头处,有排除因磨损而产生间隙的调整机构;9、在车祸中,当转向轴和转向盘由于车架或车身变形而共同后移时,转向系应有能 使驾驶员免遭或减轻损害的防伤装置;10、进行运动校核,保证转向轮与转向盘转动方向一样;正确设计转向梯形机构,可以使第一项要求得到保证;转向系中设置有转向减振器 时,能够防止转向轮产生自振,同时又能使传到转向盘上的反冲力明显降低;为了使轿 车车具有良好的机动性能,必需使转向轮有尽可能大的转角,并要达到按前外轮车轮轨迹运算,其最

20、小转弯半径能达到轿车车轴距的22.5 倍;通常用转向时驾驶员作用在转向盘上的切向力大小和转向盘转动圈数多少两项指标来评判操纵轻巧性;没有装置动力转向的轿车,在行驶中转向,此力应为 50100N;有动力转向时,此力在 2050N;轿车转向盘从中间位置转到每一端的圈数不得超过 2.0 圈;第 2 章 转向系的主要性能参数2.1 转向系的效率功率 从转向轴输入,经转向摇臂轴输出所求得的效率称为转向器的正效率,用符号 表示,;反之称为逆效率,用符号 表示;正效率 运算公式: 2-1)逆效率 运算公式:4 / 39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39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21、 - - - - - - 2-2)式中,为作用在转向轴上的功率;为转向器中的磨擦功率;为作用在转向摇臂轴上的功率;正效率高,转向轻巧;转向器应具有肯定逆效率,以保证转向轮和转向盘的自动返 回才能;但为了减小传至转向盘上的路面冲击力,防止打手,又要求此逆效率尽可能 低;影响转向器正效率的因素有转向器的类型、结构特点、结构参数和制造质量等;2.1.1 转向器的正效率 影响转向器正效率的因素有转向器的类型、结构特点、结构参数和制造质量等;1、转向器类型、结构特点与效率 在四种转向器中,齿轮齿条式、循环球式转向器的正效率比较高,而蜗杆指销式特 别是固定销和蜗杆滚轮式转向器的正效率要明显的低些;同一类型

22、转向器,因结构不同效率也不一样;如蜗杆滚轮式转向器的滚轮与支持轴 之间的轴承可以选用滚针轴承、圆锥滚子轴承和球轴承;选用滚针轴承时,除滚轮与滚 针之间有摩擦缺失外,滚轮侧翼与垫片之间仍存在滑动摩擦缺失,故这种轴向器的效率 +仅有 54%;另外两种结构的转向器效率分别为 70%和 75%;10%;转向摇臂轴的轴承采纳滚针轴承比采纳滑动轴承可使正或逆效率提高约 2、转向器的结构参数与效率 假如忽视轴承和其经地方的摩擦缺失,只考虑啮合副的摩擦缺失,对于蜗杆类转向 器,其效率可用下式运算 2-3)式中, a0为蜗杆 或螺杆)的螺线导程角;2.1.2 转向器的逆效率为摩擦角, =arctanf;f 为磨

23、擦因数;依据逆效率不同,转向器有可逆式、极限可逆式和不行逆式之分;路面作用在车轮上的力,经过转向系可大部分传递到转向盘,这种逆效率较高的转 5 / 39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9 页,共 39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向器属于可逆式;它能保证转向轮和转向盘自动回正,既可以减轻驾驶员的疲惫,又可 以提高行驶安全性;但是,在不平路面上行驶时,传至转向盘上的车轮冲击力,易使驾 驶员疲惫,影响安全行驾驶;属于可逆式的转向器有齿轮齿条式和循环球式转向器;不行逆式和极限可逆式转向器;不行逆式转向器,是指车轮受到的冲击力不能传到 转向盘的转向器;该冲击力转向

24、传动机构的零件承担,因而这些零件简洁损坏;同时,它既不能保证车轮自动回正,驾驶员又缺乏路面感觉,因此,现代汽车不采纳这种转向 器;极限可逆式转向器介于可逆式与不行逆式转向器两者之间;在车轮受到冲击力作用 时,此力只有较小一部分传至转向盘;假如忽视轴承和其它地方的磨擦缺失,只考虑啮合副的磨擦缺失,就逆效率可用下 式运算 2-4)式2-3)和式 2-4)说明:增加导程角,正、逆效率均增大;受增大的影响,不宜取得过大;当导程角小于或等于磨擦角时,逆效率为负值或者为零,此时说明该 转向器是不行逆式转向器;为此,导程角必需大于磨擦角;2.2 传动比变化特性2.2.1 转向系传动比转向系的传动比包括转向系

25、的角传动比和转向系的力传动比iP;传动系的力传动比: 2-5)转向系的角传动比 : 2-6)转向系的角传动比由转向器角传动比和转向传动机构角传动组成,即:6 / 39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0 页,共 39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2-7)转向器的角传动比 : 2-8)转向传动机构的角传动比 : 2-9)2.2.2 力传动比与转向系角传动比的关系转向阻力与转向阻力矩的关系式: 2-10)作用在转向盘上的手力与作用在转向盘上的力矩的关系式: 2-11)将式2-10)、式 2-11)代入 后得到: 2-12)假如忽视磨擦缺失,依据能量守恒原理,将

26、式2-10)代入式 2-11)后得到:2Mr/M h可用下式表示当 a 和 Dsw 不变时,力传动比越大,虽然转向越轻,但也越大,说明转向不灵敏;2.2.3 转向器角传动比的挑选 转向器角传动比可以设计成减小、增大或保持不变的;影响选取角传动比变化规律的主要因素是转向轴负荷大小和对汽车机动才能的要求;如转向轴负荷小或采纳动力转向的汽车,不存在转向繁重问题,应取较小的转向器7 / 39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1 页,共 39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角传动比,以提高汽车的机动才能;如转向轴负荷大,汽车低速急转弯时的操纵轻巧性 问题突出,应选用大

27、些的转向器角传动比;汽车以较高车速转向行驶时,要求转向轮反应灵敏,转向器角传动比应当小些;汽 车高速直线行驶时,转向盘在中间位置的转向器角传动比不宜过小;否就转向过分敏 感,使驾驶员精确掌握转向轮的运动有困难;转向器角传动比变化曲线应选用大致呈中间小两端大些的下凹形曲线,如图 2.1 所 示;图 2.1 转向器角传动比变化特性曲线2.3 转向器传动副的传动间隙 t 传动间隙是指各种转向器中传动副之间的间隙;该间隙随转向盘转角的大小不同而 转变,并把这种变化关系称为转向器传动副传动间隙特性 图 2.2);讨论该特性的意义在于它与直线行驶的稳固性和转向器的使用寿命有关;传动副的传动间隙在转向盘处于

28、中间及其邻近位置时要微小,最好无间隙;如转向 器传动副存在传动间隙,一旦转向轮受到侧向力作用,车轮将偏离原行驶位置,使汽车 失去稳固;传动副在中间及其邻近位置因使用频繁,磨损速度要比两端快;在中间邻近位置因 磨损造成的间隙过大时,必需经调整排除该处间隙;图 2.2 转向器传动副传动间隙特性8 / 39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2 页,共 39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转向器传动副传动间隙特性图中曲线 1 说明转向器在磨损前的间隙变化特性;曲线2说明使用并磨损后的间隙变化特性,并且在中间位置处已显现较大间隙;曲线 3 说明调整 后并排除中间位置处

29、间隙的转向器传动间隙变化特性;2.4 转向盘的总转动圈数转向盘从一个极端位置转到另一个极端位置时所转过的圈数称为转向盘的总转动圈 数;它与转向轮的最大转角及转向系的角传动比有关,并影响转向的操纵轻巧性和灵敏 性;轿车转向盘的总转动圈数较少,一般约在 3.6 圈以内;第 3 章 轿车转向器设计3.1 转向器的方案分析转向器是整个转向系统的核心部分,转向器的设计也就是整个转向系统的关键所 在;3.1.1 机械转向器 依据所采纳的转向传动副的不同,转向器的结构型式有多种;常见的有齿轮齿条 式、循环球式、球面蜗杆滚轮式、蜗杆指销式等 齿轮齿条式转向器的齿轮齿条直接啮合,可安装助力机构;齿轮齿条式转向器

30、的正 逆效率都很高,属于可逆式转向器;其自动回正才能强;齿轮齿条式转向器结构简洁 不 需要转向摇臂和横拉杆等)、加工便利、工作牢靠、使用寿命长、用需要调整齿轮齿条 的间隙;循环球式转向器的第一级传动副是螺杆螺母传动副;其次级是齿条齿扇传动副或滑块曲柄销传动副;循环球式转向器的正效率很高最高可达90%95%),操作轻巧,使用寿命长;但逆向效率也较高,可将地面对转向轮的冲击传给转向盘;指销式转向器的传动副以转向蜗杆为主动件,装在摇臂轴曲柄端的指销为从动件;转向蜗杆转动时,与之啮合的指指销即绕转向摇臂轴轴线沿圆弧线运动,并带动转向摇 臂转动;对转向其结构形式的挑选,主要是依据汽车的类型、前轴负荷、使

31、用条件等来决9 / 39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3 页,共 39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定,并要考虑其效率特性、角传动比变化特性等对使用条件的适应性以及转向器的其他性能、寿命、制造工艺等;中、小型轿车以及前轴负荷小于1.2t 的客车、货车,多采纳齿轮齿条式转向器;齿轮齿条式转向器安装助力机构便利且转向器结构简洁,适合于轿 车;故本设计选用齿轮齿条式转向器;3.1.2 转向掌握阀 转向掌握阀按阀体的运动方向分为,滑阀式和转阀式两种;阀体沿轴向移动来掌握 油液流量的掌握阀,称为滑阀式转向掌握阀;滑阀的特点是靠阀体的移动掌握油液流 量,需较大运动

32、空间;而阀体沿轴转动来掌握油液流量的掌握阀,称为转阀式掌握阀;转阀的特点是靠阀体转动掌握油液流量;体积小,加工要求精度高;图 3.1 转阀结构图轿车体积小,且质量不高,对转向力要求也不是太高,由于轿车本身是高精度产 品,故本设计选用转阀式转向掌握阀,如图 3.1;3.1.3 转向系压力流量类型挑选 液压动力转向系按系统内部的压力状态分,有常压式和常流式两种;常压式液压动力转向系在汽车直线行驶,转向盘保持中立位置时,转向掌握阀常常 处于关闭位置;向油泵输出的压力油充入储能器;当储能器压力增长到规定值后,油泵 即自动卸荷空转,从而储能器压力得以限制在该规定值以下;当转动转向盘时,机械转 向器 ,

33、即通过转向摇臂等杆件使转向掌握阀转入开启位置;此时储能器中的压力油即流入 10 / 39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4 页,共 39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转向动力缸;动力缸输出的液压作用力,作用在转向传动机构上,以助机械转向器输出 力之不足;转向盘一停止运动,转向掌握阀便随之回复到关闭位置;于是,转向加力作 用终止;由此可见,无论转向盘处于中立位置仍是转向位置,也无论转向盘保持静止仍 是运动状态,该系统工作管路中总是保持高压;常流式液压动力转向系在汽车不转向时,转向掌握阀, 保持开启;转向动力缸的活塞两边的工作腔,由于都与低压回油管路相通而不

34、起作用;转向油泵 . 输出的油液流入转向 掌握阀,又由此流回转向油罐;因转向掌握阀的节流阻力很小,故油泵输出压力也很 低,油泵实际上处于空转状态;当驾驶员转动转向盘,通过机械转向器使转向掌握阀处 于与某一转弯方向相应的工作位置时,转向动力缸的相应工作腔方与回油管路隔绝,转 而与油泵输出管路相通,而动力缸的另一腔就仍旧通回油管路;地面转向阻力经转向传 动机构传到转向动力 缸的推杆和活塞上,形成比转向掌握阀节流阻力高得多的油泵输出管路阻力;于是 转向油输出压力急剧上升,直到足以推动转向动力缸活塞为止;转向盘停止转动后,转 向掌握阀立即回复到中立位置,使动力缸停止工作;上述两种液压动力转向系相比较,

35、常压式的优点在于有储能器积蓄液压能,可以使 用流量较小的转向油泵,而且仍可以在油泵不运转的情形下保持肯定的转向加力才能,使汽车有可能续驶肯定距离;这一点对重型汽车而言尤为重要;常流式的优点就是结构 简洁,油泵寿命长,漏泄较少,消耗功率也较少;因此,目前只有少数重型汽车采纳常 压式液压动力转向系,而常流式液压动力转向系就广泛应用于各种汽车;对于轿车而言 本课题挑选使用常流式液压动力转向系;3.1.4 液压泵的挑选 目前,动力转向液压泵大多数采纳双作用式叶片泵;3.2 齿轮齿条式液压动力转向机构设计齿轮齿条式液压动力转向机构是在纯机械式齿轮齿条式转向向机构的基础上加上液 动加力装置,帮助转向;3.

36、2.1 齿轮齿条式转向器结构分析11 / 39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5 页,共 39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齿轮齿条式转向器分两端输出式和中间或单端)输出式两种;图 3.2 两端输出式齿轮齿条转向器1转向横拉杆 2防尘套 3 球头座 4转向齿条 5 转向器壳体 6调整螺塞 7压紧弹簧 8 锁紧螺母 9压块 10万向节 11转向齿轮轴 12向心球轴承 13滚针轴承两端输出的齿轮齿条式转向器如上图所示,作为传动副主动件的转向齿轮轴 11 通过轴承 12 和 13 安装在转向器壳体 5 中,其上端通过花键与万向节叉 10 和转向轴连接;与转向齿

37、轮啮合的转向齿条 4 水平布置,两端通过球头座 3 与转向横拉杆 1 相连;弹簧 7 通过压块 9 将齿条压靠在齿轮上,保证无间隙啮合;弹簧的预紧力可用调整螺塞 6 调整;当转动转向盘时,转向器齿轮 11 转动,使与之啮合的齿条 4 沿轴向移动,从而使左右横拉杆带动转向节左右转动,使转向车轮偏转,从而实现汽车转向;中间输出的齿轮齿条式转向器如下图所示,其结构及工作原理与两端输出的齿轮齿条式转向器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它在转向齿条的中部用螺栓6 与左右转向横拉杆7 相连;在单端输出的齿轮齿条式转向器上,齿条的一端通过内外托架与转向横拉杆相连;12 / 39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6 页,共 39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图 3.3 中间输出式齿轮齿条转向器1万向节叉 2转向齿轮轴 3调整螺母 4向心球轴承 5滚针轴承 6固定螺栓 7转向横拉杆8转向器壳体 9防尘套 10转向齿条 11调整螺塞 12锁紧螺母 13压紧弹簧 14 压块 明显可以看出访用两端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