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空调水系统》PPT课件.ppt

上传人:赵** 文档编号:64009627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PPT 页数:73 大小:9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央空调水系统》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中央空调水系统》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央空调水系统》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央空调水系统》PPT课件.ppt(7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各位同仁,大家好!各位同仁,大家好!中央空调水系统中央空调水系统奥宇员工技术培训之二奥宇员工技术培训之二中央空调水系统中央空调水系统 目录目录一、中央空调系统的基本概念一、中央空调系统的基本概念二、空调冷水的制造二、空调冷水的制造 三、空调冷水的输送三、空调冷水的输送四、变流量水系统四、变流量水系统中央空调系统的基本概念一、中央空调系统的基本概念一、中央空调系统的基本概念1 1、中央空调的分类、中央空调的分类按服务对象的不同,中央空调分为舒适性空调和工艺性空调两类。舒适性中央空调舒适性中央空调:以室内人员为对象,主要制造使人感到舒适的室内气候环境。公共建筑和民用建筑的空调多为舒适性空调。工艺

2、性中央空调工艺性中央空调:主要以生产工艺过程为对象,制造符合于工艺过程(包括物品贮存和设备运行)所要求的室内气候条件,同时兼顾人体的卫生要求。工厂车间、计算机房、程控交换机房、仓库等空调属于工艺性空调。工艺性空调对温度变化范围、湿度、空气洁净度和气流速度等往往有特殊要求。中央空调系统的基本概念按制冷方式的不同,中央空调又分为直接制冷系统和间接制冷系统。直接制冷系统只包括制冷剂回路,制冷系统中的蒸发器直接和被冷却介质或空间相接触进行热交换,直接利用蒸发器去冷却环境空气或冻结物。间接制冷系统 至少包括制冷剂和载冷剂两个回路,制冷剂首先冷却载冷剂,再通过载冷剂去实现冷却目的。冷水机组就属于间接制冷系

3、统。间接制冷系统直接制冷系统中央空调系统的基本概念2 2、中央空调系统的构成、中央空调系统的构成 间接式中央空调系统由以下几部分组成:冷源系统冷源系统 主要指冷水机组。能量输送与分配系统能量输送与分配系统 指在建筑物内部传递冷量或热量的空调水及其载体管路系 统(包括供、回水设备),即空调水系统。空气处理系统空气处理系统 即空调末端装置,包括组合式空调机组、风机盘管机组和新风 机组等。自动控制系统自动控制系统 指空调系统的运行控制装置。中央空调系统的基本概念3 3、中央空调系统的工作原理、中央空调系统的工作原理间接式制冷中央空调的基本原理:建筑物内的热量通过五个介质循环、四次热交换排放到室外去,

4、从而实现建筑物内部的制冷。中央空调系统的基本概念中央空调制冷,就是将空调的冷负荷(热量)从室内转移到室外去,这是一个按照热力学第二定律进行的“热量逆向传递热量逆向传递”的过程。中央空调系统制冷过程中,热量转移与冷量转移冷量转移是同时进行的,但冷量转移与热量转移的方向正好相反。室内空气循环冷冻水循 环制冷剂循 环冷却水循 环室外空气循环室内热量热量室外空气循环冷冻水循 环制冷剂循 环冷却水循 环室内空气循环大气冷量冷量空调冷水的制造二、二、空调冷水的制造空调冷水的制造间接式中央空调的水系统:载冷剂冷冻水(冷媒水),在空调末端设备与冷水机组 蒸发器之间传递冷量和热量的介质。冷却剂冷却水,在冷水机组

5、冷凝器与冷却塔之间传递冷 量和热量的介质。1 1、冷冻水的制造、冷冻水的制造 冷冻水系统的构成 冷冻水系统主要由冷冻水泵、分水器、集水器、膨胀水箱、水处理装置及管路构成。管路的功能是将冷水机组与空调末 端装置连接起来,保证冷冻水按照供水管路输送到各个空调 末端装置。空调冷水的制造 冷冻水的制造过程在冷冻水泵的驱动下,携带着热量的12冷冻水流入冷水机组蒸发器内的换热管,被管外的液态制冷剂蒸发而吸收热量,使其温度降低至7,7的冷冻水携带着所获得的冷量沿供水管路流至各个空调末端设备,为末端提供冷量。可见,7的低温冷冻水是在冷水机组的蒸发器中制造出来的。空调冷水的制造 冷冻水的制造设备蒸发器在离心式和

6、螺杆式冷水机组中,常用的蒸发器主要是干式蒸发器和满液式蒸发器两种。干式蒸发器 也称为直膨式蒸发器,制冷剂走管程,冷冻水走壳程。满液式蒸发器 冷冻水走管程,制冷剂走壳程。干式蒸发器 满液式蒸发器 空调冷水的制造 评价制冷性能的技术参数 蒸发器(即制冷机)的制冷性能可用下技术参数进行评价:制冷量:在规定工况下制冷机蒸发器的制冷剂在单位时间内移出的热量,其值等于制冷剂质量流量乘以制冷机中两个指定点或制冷剂两个指定热力状态的比焓差,制冷量正比于制冷剂的流量。制冷性能系数COP(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在一定工况下制冷机的制冷量与所消耗功率之比,即单位消耗功率的制冷量。它

7、是衡量制冷机动力经济性的指标,COP越大,制冷机的能源利用效率越高。美国还采用EER(energy efficiency ratio),国内称为能效比或能源利用系数,定义为在规定工况下制冷量(单位用BTU/h表示)与总的输入电功率(单位用W表示)的比值。COP或EER是指在规定工况下运行的能源利用系数,实际上制冷机大都是在非标准工况下运行,因此美国还提出SEER。空调冷水的制造2 2、冷却水的制造、冷却水的制造 冷却水系统的构成冷却水系统主要由冷却水泵、冷却塔及管路等构成。冷却水的制造过程在冷却水泵的驱动下,37的冷却水携带着在冷凝器或吸收器中所吸收的热量,沿着管道流至冷却塔,在冷却塔中排出热

8、量后降低到32;32的冷却水携带着从大气所获得的冷量,又流回冷凝器或吸收器。可见,32的冷却水是在冷却塔中制造出来的。冷却水的制造设备冷却塔冷却塔是一种特殊的热交换器,它利用水和空气的接触,通过热交换与质交换来排放冷却水所吸收的空调系统废热。冷却塔俗称冷水塔、凉水塔等,其种类繁多。圆形逆流式冷却塔 方形横流式冷却塔 按通风方式分为自然通风冷却塔、机械通风 冷却塔、混合通风冷却塔。按水和空气的接触方式分为干式冷却塔、湿 式冷却塔、干湿式冷却塔。按水和空气流动方向的相对关系分为逆流式 冷却塔、横流式冷却塔、混流式冷却塔。其它:如喷流式冷却塔、无风机冷却塔、双 曲线冷却塔、无填料喷雾式冷却塔等。此外

9、,还有密闭式冷却塔。空调冷水的制造 冷却塔的工作原理冷却水在冷却塔中的散热方式:接触散热和蒸发散热。接触散热冷却水与空气接触时,视冷却塔进水温度Tw1与空气温度Tq1的不同,有三种传热情况:当Tw1Tq1时,冷却水向空气传递热量,冷却水得到冷却;当Tw1Tq1时,冷却水与空气无热量传递,冷却水温不变;当Tw1Tq1时,空气向冷却水传递热量,冷却水温度升高。因此,当外界环境温度等于或高于冷却水温时,冷却塔的接触散热冷却失效。这时,其冷却效果将完全取决于冷却水的蒸发散热,冷却效果将明显降低。空调冷水的制造 蒸发散热 气象因素对冷却水蒸发散热的影响:空气温度的影响:气温(干球温度)越高,蒸发散热越强

10、烈;空气湿度的影响:空气的相对湿度越小,蒸发散热越快;相 反,环境湿度大,蒸发散热就差。当空气中的水蒸气达到饱和 时,蒸发无法进行,蒸发散热量等于零。空气压力的影响:空气压力越低,水就越容易蒸发。提高冷却 塔的通风量,可以有效降低冷却水表面的静压力,有利于冷却 水的蒸发散热。风速的影响:风速越大,对流传热系数越大。除密闭式冷却塔 以外,各种开敞式冷却塔都需要利用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综上所述,冷却水在冷却塔中的冷却过程是与大气进行热量交 换的过程,其冷却效果受大气气象条件的综合影响很大。空调冷水的制造 冷却水散热的几种状况 设接触散热量为Qj,蒸发散热量为Qc,总散热量为Q,则:当Tw1Tq1时

11、,接触散热和蒸发散热都由冷却水向空气传热,冷却水所散发的总热量为Q=Qj+Qc。当Tw1=Tq1时,接触散热量Qj=0,冷却水的散热量仅为蒸发 散热量,即总散热量Q=Qc。当Tw1Tq1时,接触散热是空气向冷却水传热,使冷却水温度 升高;蒸发散热是冷却水向空气传热,使冷却水温度降低。则 冷却水散热量Q=QcQj,如果 QjQc,则Q=QcQj0,冷却水温降低,散热有效;QjQc,则Q=QcQj=0,冷却水温不变,散热无效;QjQc,则Q=QcQj0,冷却水温升高,散热失效。可见,冷却水的散热与室外气象条件关系很大,具有不确定性。空调冷水的制造 评价冷却塔冷却性能的技术指标 衡量冷却塔的冷却性能

12、常用三个指标:冷却塔的进水温度Tw1和出水温度Tw2之差Tw,Tw被称 为冷却温差。温差Tw越大,则冷却效果越好,所需的冷 却水流量越少。出水温度Tw2和空气湿球温度Tv之差Tv,Tv 称为冷却幅 高,简称冷幅。Tv越小,则冷却效果越好。但Tv不可 能等于零,一般为34。温差Tw与冷幅Tv之比,称 为冷却效率,简称冷效,=Tw/Tv。注:湿球温度Tv 代表在当地气温条件下,水可能被冷却的最低温度,也是 冷却塔出水温度的极限值。冷却塔的淋水密度。淋水密度指1m2有效面积上每小时所能 冷却的水量。淋水密度大,则冷却塔的运行效率高;淋水密 度小,则运行效率低。空调冷水的输送三、空调冷水的输送三、空调

13、冷水的输送中央空调冷冻水和冷却水的分配、输送与循环,是通过管路系统和液体输送设备来实现的。管路系统是输送空调水的载体;液体输送设备水泵为输送空调水提供动力,用以克服水的压力和流动时的阻力。1 1、空调水系统的管路、空调水系统的管路 空调水系统管路按其特征有5种形式11种类型:按循环水是否与空气接触分,分为开式系统和闭式系统;按循环水流动途径分,分为同程式系统和异程式系统;按供、回水管数量分,分为二管制、三管制和四管制系统;按水流量是否变化分,分为定流量系统和变流量系统;按水泵设置方式来分,分为单式泵系统和复式泵系统。空调冷水的输送(1 1)闭式系统与开式系统)闭式系统与开式系统 闭式系统 管路

14、中的水不与大气接触,仅在系统最高点设置膨胀水箱。闭式循环的优点:管路不与大气接触,管道和设备不易腐蚀。水泵所需扬程仅由管路阻力大小决定,不 需克服静水压力,水泵扬程和功率较低。系统简单。闭式循环的缺点:蓄冷能力小,低负荷时,冷水机组也需要经 常启动。膨胀水箱的补水,有时需要另设加压水泵。闭式系统示意图空调冷水的输送 闭式系统应用场合:当空调系统采用风机盘管、诱导器和水冷式表冷器时;高层建筑的空调冷水系统;热水系统。开式系统 管路之间有贮水箱或水池通大气,自流回水时,管路通大气。开式系统的几种常见形式 空调冷水的输送 开式系统的优点:冷水池有一定的蓄冷能力,可以减少冷冻机开启时间,增加 能量调节

15、能力。冷水温度波动较小。开式系统的缺点:冷水与大气接触,循环水中含氧量高,易腐蚀管道;水泵的扬程除需要克服管路阻力外,还需具有把水提升到某 一高度的压头,因此,水泵扬程和能耗较大;如果采用自流回水,回水的管径较大,会增加投资。开式系统应用场合:当末端空调系统采用喷水冷却空气时;冷水温度要求波动小或冷水机组的能量调节不能满足空调系 统的变化时;当采用开式水池贮水蓄冷以削减高峰负荷时;淋水式冷却塔的冷却水系统。空调冷水的输送(2 2)同程式系统与异程式系统)同程式系统与异程式系统 同程式系统 同程式系统中水流经过每一并联环路的管道路程基本相等,则各个管路的阻力损失接近相等。同程式系统的形式:竖向干

16、管同程式管路 水平支管同程式管路竖向干管同程式管路的两种布置方式 水平支管同程式管路的两种布置方式 空调冷水的输送 同程式系统的优点:当各个末端换热器的水阻力大致相等时,由于各并联环路的管道总长度基本上相等,所以同程式系统的水力稳定性好,各环路间的水量分配均衡,调节方便。同程式系统的缺点:同程式系统管道的长度增加,水阻力增大,使水泵的能耗增加,初投资相对较大。异程式系统 异程式系统中水流经过每一并联环路的管道路程均不相等,因而阻力也不相等。异程式系统的形式:竖向干管异程式管路 水平支管异程式管路竖向干管异程式管路 空调冷水的输送水平支管异程式管路 异程式系统的优点:管路配置简单,耗用管材 少,

17、施工难度小,投资省。异程式系统的缺点:各并联环路的管道总长度不 相等,各环路间阻力不平衡,从而导致流量分配不匀。(3 3)两管制、三管制、四管制)两管制、三管制、四管制 两管制系统 管路系统只有一根供水管和一根回水管。夏季循环冷水,冬季循环热水,用阀门进行切换。两管制系统简单,施工方便,初投资小,但不能用于同时 需要供冷又供热的场所。空调冷水的输送两管制管路 三管制管路 四管制管路 三管制系统 管路系统有供冷管路、供热管路和回水管路三根水管,其冷水 与热水共用一根回水管。空调冷水的输送 三管制系统能同时满足供冷和供热的要求,管路较四管制 简单,但比两管制复杂,投资也比较高,且存在冷、热水 回水

18、的混合损失。四管制系统 冷水与热水均单独设置自己的供水管和回水管,构成两套 完全独立的供、回水管路,分别供冷和供热。四管制系统能够同时供冷和供热,可以满足高质量空调环 境的要求。但四管制管路系统十分复杂,初投资很高,且 占用建筑空间也较多。(4 4)定流量系统与变流量系统)定流量系统与变流量系统 定流量系统 水流量恒定不变,通过改变供、回水温差(变温差)来适应 末端负荷的变化。当末端负荷减少时,水系统供、回水温差 减小,使系统输送给负荷的能量减少,以满足负荷减少的要 求,但水系统的输送能耗并未减少,因此水的运送效率低。空调冷水的输送三通阀调节示意图 定流量系统的原理定流量系统的各个空调末端装置

19、采用电动三通阀调节。当室温未达到设定值时,三通阀的直通管开启、旁通管关闭,供水全部流经末端装置;当室温达到或超过设定值时,直通管关闭、旁通管开启,供水全部经旁通管流入回水管。因此,负荷侧水流量是不变的。定流量系统的优点系统简单,操作简便,不需要较复杂的自控设备;用户端采用三通阀调节水量,各用户之间互不干扰,系统运行较稳定。定流量系统的缺点系统水流量按最大负荷确定,绝大多数时间供水量都大于所需要的水量,输送能耗始终处于设计的最大值,水泵的无效能耗很大。空调冷水的输送 变流量系统 又称变水量(VWV)系统。它是保持供回水温差不变(定温差),通过改变水流量来适应空调末端负荷的变化,其水流量跟随负荷的

20、变化而改变。当末端负荷减少时,系统水流量随之减小,使系统输送给负荷的能量减少,以适应负荷减少的要求。因水流量减少可降低水的输送能耗,因而节能显著。二通阀调节示意图 变流量系统的原理变流量系统的各个空调末端装置采用电动二通阀调节。当室温未达到设定值时,二通阀全开或开度增大,流经末端装置的供水增大;当室温达到或超过设定值时,二通阀关闭或开度减小,流经末端装置的供水量减少。因此,负荷侧水流量是变化的。变流量系统的优缺点空调冷水的输送优点:水泵的能耗随负荷的减少而降低(节能);配管设计时,可考虑同时使用系数,管径相应较小,水泵和管道的初投资降低。缺点:变流量系统的控制设备要求较高,也较复杂。(5 5)

21、单式水泵系统与复式水泵系统)单式水泵系统与复式水泵系统 单式水泵系统 单式水泵系统又称一次泵系统,即冷源侧与负荷侧共用一组循环水泵。一次泵系统的原理一次泵系统是利用一根旁通管来保持冷源侧的定流量而让负荷侧处于变流量运行。在冷冻水供、回水总管间设有压差旁路装置。当空调负荷减少时,负荷侧管路阻力将增大,压差控制装置会自动加大旁通阀的开启度,一次泵(单式泵)系统示意图 空调冷水的输送负荷侧减少的部分水流量从旁通管返回回水总管,流回冷水机组,因而冷水机组蒸发器的水流量始终保持恒定不变(即定流量)。一次泵系统的优缺点优点:系统比较简单,控制元件少,运行管理方便。缺点:水流量调节受冷水机组最小流量的限制;

22、不能适应供水半径及供水分区扬程相差悬殊的情况。因此只能用于中小型空调系统。二次泵(复式泵)系统示意图 复式水泵系统复式水泵系统又称二次泵系统,即冷源侧与负荷侧分别配置循环水泵。设在冷源侧的水泵,常称为一次泵;设空调冷水的输送在负荷侧的水泵,常称为二次泵。二次泵系统的构成二次泵系统由两个环路组成:一次回路:回水总管 一次泵 冷水机组 供水总管。一次回路负责冷冻水的制备。二次回路:供水总管 二次泵 末端设备 回水总管。二次回路负责冷冻水的输配。二次泵系统的优、缺点优点:能适应各个分区负荷变化规律不一样或各个分区回路扬程相差悬殊或各个分区供水作用半径相差较大的情况;可实现二次泵变流量,节省输送能耗。

23、缺点:系统较复杂,控制设备要求较高,机房占地面积较大,初投资较大。空调冷水的输送 一次泵与二次泵混合式系统在冷冻水的输配环路中,管路较短、压力损失小的环路由一次泵直接供水,而压力损失大的环路则由二次泵供水,这样就构成了一次泵和二次泵混合式系统。混合式系统如图示。空调冷水的输送2 2、空调冷冻水系统的承压与垂直分区、空调冷冻水系统的承压与垂直分区(1 1)空调冷冻水系统的承压)空调冷冻水系统的承压冷冻水系统的静压力 随着建筑物高度的增加,空调冷冻水系统的静水压力和水泵出水压头也随之增加,而系统中的设备(冷水机组、热交换器)、管件、阀门等的承压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冷冻水系统的最高压力 系统停止运行

24、时的最高压力在A点,其静压力由高度h决定。系统开始运行时的最高压力在水泵的 出口处B点,水泵的出口压力等于静 水压力与水泵全压之和。空调冷水的输送 系统正常运行时的最高压力 系统正常运行时,A点和B点均可能承受最大压力。冷冻水系统的承压设备承压:包括冷水机组、水泵、板式热交换器等的承压,压 力等级1.02.5 MPa;管道承压:主要指管道、管件、阀门等的承压,普通螺纹连接 的镀锌钢管和末端风机盘管的承压只有1.0 MPa。(2 2)冷冻水系统的垂直分区 在高层或超高层建筑物中,冷冻水系统的静水压力很大。当设备的承压能力不足时,为保证空调水系统运行的安全,解决的办法就是将冷冻水系统进行垂直水力分

25、区(低区和高区),并相互隔离。垂直分区后,静水压力变为分段承受,每个水区的水压大大降低。空调冷水的输送 采用板式换热器分区供冷采用板式换热器分区供冷 利用水-水板式换热器,将冷冻水管路沿垂直方向分为多个独立水系统,以实现水力隔离。高区系统的冷量仍由低区系统的冷水机组提供,通过板式换热器“转水”获得。各个分区的高度应不超出换热器的承压能力。换热器集中放置于建筑物底部的制冷站机房内优点:冷水机组的承压低,设备集中,管理方便。换热器集中放置于建筑物底部的制冷站空调冷水的输送 换热器分区放置 只有最下面一个分区的换热器在制冷站机房内,其它分区的换热器均放置在自己分区的底部。优点:管道井较小,制冷站机房

26、占用面积也小,每个分区的压力小(不超过1.0 MPa),系统安全。缺点:冷水机组的承压较高,设备分散,不易管理。换热器分区放置方式空调冷水的输送 高区的换热器集中放置于设备层的专用机房这种分区方式能使热交换的次数最少,从而减少换热的温度损失,保证换热器二次侧回水温度在合理的范围内。高区的换热器集中放置于设备层的专用机房空调冷水的输送高区的换热器集中放置于设备层的专用机房空调冷水的输送采用板式换热器进行隔离分区的不足之处:板式换热器价格昂贵,造成一次性投资增大;换热器一次侧与二次侧“转水”后有12的温升,增 加了换热损失;换热器二次侧冷冻水温度升高后,必然使高层的空调末端 出力下降,要维持同样的

27、冷量供应,必需加大空调末端设 备的容量,否则将延长空调达到其制冷效果的运行时间;对于400m以上的建筑,会在高区出现第2级换热。第2级换 热器的二次侧回水温度将达到14左右,非常接近空气的 露点温度,不利于空气除湿。设置多个独立的水系统设置多个独立的水系统 将建筑物竖向分为23个独立的空调水系统,各自设置冷 水机组、循环水泵等设备,从而实现水力隔离。由于每个 水区的高度降低,使每个水区承受的静水压力也降低。空调冷水的输送机房并置的两个独立水系统垂直分区方式示意图 机房并置于建筑物 中部的设备层内但由于布置冷却塔要求空间开敞和一定的安装面积,故这种方法工程实施中有一定的困难。空调冷水的输送 机房

28、分别置于建筑 物的底层和顶层 底层系统冷却塔可布置于裙房屋顶上,顶层系统的冷却塔可布置于楼顶上,故工程实施较容易。但机房分散,管理不便。独立水系统的竖向分区方式,缺点是各系统间相互独立,冷水机组、水泵等设备均不能互为备用,增大了投资;且在低负荷时,各系统设备均在低负荷下运行,效率降低,能耗增大。机房分置的两个独立水系统垂直分区方式示意图 空调冷水的输送 3 3、空调水系统管路、空调水系统管路的常用形式的常用形式(1 1)空调冷冻水系统管路)空调冷冻水系统管路 冷冻水泵的安装位置 冷冻水泵与冷水机组蒸发器的连接有两种方式。压入式 抽出式 压入式:蒸发器承压较大,但蒸发器中水流量稳定,安全性好;抽

29、出式:蒸发器承压较低,但蒸发器水流量不稳定,安全性差。空调冷水的输送 冷冻水系统常见的管路配置 一次泵与冷水机组一一对应配置 优点:可以采用不同流量的冷水机组并 联工作;水泵与冷水机组(蒸发器)之间 的流量容易匹配。当负荷变化时,可以启动相应流量的冷水机组运行,从而避免大机组带小负荷所造成的能耗浪费。一次泵与冷水机组一一对应配置空调冷水的输送 一次泵及冷水机组均并联配置优点:若并联的水泵都相同,则并联泵组中的任一台水泵都可以作为备用泵。缺点:当冷水机组或水泵的大小不相 同时,水泵与冷水机组(蒸发 器)之间的流量匹配较困难。当增开机组或减开机组时,会 对正在运行的冷水机组产生不 良影响。一次泵及

30、冷水机组均并联配置水泵、冷水机组、冷却塔对应配置空调冷水的输送(2 2)空调冷却水系统管路)空调冷却水系统管路 冷却水泵的安装位置空调冷却水系统大多数是开式系统,其冷却塔的扬程水位及大气压力是唯一可提供给冷却水泵吸入端的正压。因此,冷却水泵必须安装在冷水机组冷凝器的进水端,以减小系统的输送能耗。水泵的安装位置也应尽可能低。冷却水系统最常见的管路配置 水泵、冷水机组、冷却塔一一对应配置优点:各台冷水机组的冷却水系统各自独立,流量匹配;各个冷却塔之间也无需设置“均压管”。空调冷水的输送缺点:耗用的管材较多,初投资较大。水泵、冷水机组、冷却塔均各自并联的冷却水管路 水泵、冷水机组、冷却塔均各自并联的

31、管路配置优点:各种设备均不用另 外配备备用设备;使用的管材少,投 资小。缺点:当冷水机组(冷凝器)大小不相同时,设备之间的冷却水流量匹配较困难。空调冷水的输送 具有出水干管与回水干管的冷却水管路 具有出水干管与回水干管的冷却水管路 各冷却塔的集水盘之间安有一根“均压管”,使这些冷却塔在同一个水位运行,防止各冷却塔集水盘内水位高低不一,避免出现有的冷却塔溢水而有的冷却塔在补水的现象。冷却塔集水盘的水位,应维持一定,水位太高会导致冷水机组的冷却水过流量,水位太低则会产生旋涡而造成空气进入冷却水。空调冷水的输送空调冷水的输送变流量水系统四、变流量水系统四、变流量水系统1 1、定流量水系统的弊端、定流

32、量水系统的弊端(1 1)管路系统的摩擦损耗)管路系统的摩擦损耗冷冻水在管路系统中流动时,存在着摩擦损耗,其大小与流量的平方成正比。在定流量水系统中,无论末端负载如何变化,都始终保持在100%的大流量运行,管路损耗是很大的,其富余流量的能耗都消耗在管路的摩擦损耗上了。管路系统压头损失与其流量的关系曲线 变流量水系统(2 2)三通阀的运行特性)三通阀的运行特性定流量水系统的特征,是末端换热器中的水流量采用三通阀进行调节控制。一般有三种情况:末端满负载:直通管全开,旁通管关闭;末端零负载:直通管关闭,旁通管全开;满负载时三通阀管路流量分配 零负载时三通阀管路流量分配 变流量水系统 末端部分负载:直通

33、管和旁通管均部分开启;在三通阀的回路中,只有在换热器全负载或零负载两种情况下,流过管路的流量才等于设计流量。末端部分负载时,末端换热器和旁通管中都有冷冻水流过,旁通管的并联作用会使管路的阻力损耗减小,若水泵提供的资用压头不变,则流过管路的流量将大于设计值。部分负载时三通阀管路流量分配 三通阀管路的流量特性 变流量水系统三通阀开度(%)换热器设计流量(m3/h)三通阀实际流量(m3/h)二通阀实际流量(m3/h)回水温度预测()01361360725136153349.750136170689751361531029.710013613613612合计680748340平均9.5例如,一个冷冻水

34、系统有五个并联环路,若分别在0%、25%、50%、75%、100%负载状况下运行,三通阀管路与二通阀管路的实际流量情况,对比如下表:可见,定流量系统在负载减小时,流量不是减小而是增大。导致系统总流量增大,必须增开冷水机组。变流量水系统(3 3)定流量系统的弊端)定流量系统的弊端综上所述,三通阀系统主要存在以下弊端:总的水流量大;回水温度低;部分负载时,管路系统远端并联的末端换热器供水不足,出现制冷效果不均衡;增开额外的冷水机组,使系统的效率降低。克服定流量水系统弊端的办法:采用二通阀来代替三通阀,使其能够按照负载的变化调节流经末端换热器的冷冻水流量,既能满足负载对冷量的需求,又能减小冷冻水的输

35、送能耗。就是以变流量水系统取代定流量系统。变流量水系统2 2、变流量管路系统、变流量管路系统(1 1)调节二通阀的控制特性)调节二通阀的控制特性 等比例调节二通阀的特性 等比例二通阀由阀门和执行器组成。阀门则由阀体、阀座、阀盖、阀瓣、阀杆等零件组成。工作时,在电动执行器的作用下,阀杆带动阀瓣做上升或下 降运动,改变阀瓣与阀座之间的流通面积,以调节和控制流 过的水流量。等比例阀具有受人喜爱的流动特性二通阀的开度K与末端 换热器的负荷Q成线性比例变化,它提供了一个准确控制流量 以适应末端负载变化的手段。变流量水系统末端换热器的负荷-流量特性 二通阀的流量-开度特性 二者组合的负荷-开度特性 调节二

36、通阀的阀权度 即阀门全开并处于设计流量时,阀门的压力降Pmin占阀门所在串联环路(包括阀门本身)总压力降Pmax的比值。阀权度小,说明通过阀门两端的压差变化较大,阀门本身的特性会产生较大的偏离与震荡,从而影响其控制效果;同时也说明环路间的互扰现象比较严重。变流量水系统当阀权度低于某一值时,阀门的控制将是不稳定的。为了使二通阀能进行准确而稳定的控制,就要求二通阀上的压差不可变化太大,其最高压差与最低压差之比不宜大于4倍,亦即min不应小于0.25。阀权度大,可提高阀门的调节品质,有利于控制精度的提高。但阀权度大,必将增加空调水系统的阻力,导致对水泵扬程需求的增加,给系统的运行节能带来不利的影响。

37、因此,阀权度的选择是一个涉及调节性能和系统能耗的综合问题,一般阀权度保持在0.5左右为宜。二通阀控制与变流量的形成二通阀开度K增大时,阀门的压降从H1减小到H2,水泵的工作点从性能曲线的M1右移到M2,使流量从G1增大到G2;相反,二通阀开度K减小时,阀门的压变流量水系统降从H1增大到H3,使水泵的工作点从M1左移到M3,使流量从G1减小到G3。改变阀门开度以调节流量,实质上是维持水泵的特性曲线不变而改变管路的特性曲线,因为调节阀门开度就是调节管路的阻力。(2 2)一次侧)一次侧-二次侧管路系统二次侧管路系统 T形管定律 变流量管路系统的构建,得益于T形管定律。所谓T形管定律,简单地说就是:流

38、进T形管的流量等于其流出的流量。T形管定律示意图 变流量水系统两个T形管组合示意图 如果将两个T形管,用一小段管道紧邻地接合在一起,则中间AB段的压降非常小,就构成了一个简单的一次侧-二次侧管路系统。一次侧和二次侧中间的共用管路AB,通常称为桥管、盈亏管或平衡管。平衡管将整个系统分隔为两个水力工况相对独立的回路,两个回路内流动的水流彼此独立、互不影响。两个回路均可设置循环水泵为各自回路提供循环动力。一次回路与冷水机组相连,作为冷冻水的制造回路,因此,一次侧又称为冷源侧;而二次回路与末端换热器相连,作为冷冻水的输配回路,因此,二次侧又称为负荷侧。一次侧-二次侧管路系统 变流量水系统一次侧-二次侧

39、管路系统,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二次泵系统,或称为复式泵系统。二次泵系统实现了一次侧与二次侧水力工况的隔离,具有分布式水泵水力稳定性好的特点:一次水泵只需克服一次回路的压降。二次水泵则独立于一次回路来运转,其扬程只需克服二次回路的压降。一次侧与二次侧之间的流量关系 一次侧流量等于二次侧流量冷冻水的制造流量正好等于配送流量,系统的一次侧与二次侧达到流量匹配,平衡管中没有任何水流通过。但实际中,这种理想状况极少发生。变流量水系统 一次侧流量小于二次侧流量根据T形管定律,二次侧多余的12 流量会流入平衡管,并与一次侧供水混合,导致二次侧供水温度升高,这就需要更多的冷冻水流量及更长的运行时间才能达到末端要求

40、的制冷效果,增大了二次泵的能耗。一次侧流量大于二次侧流量一次侧多余的7冷冻水便会流入平衡管,然后与二次侧回水混合,导致流入一次侧冷水机组的回水温度降低,使冷水机组在部分负荷工况下运行,一次侧运行效率降低。变流量水系统3 3、二次泵变流量系统、二次泵变流量系统(1 1)定速变流量系统)定速变流量系统采用多泵并联在工频定速下运行的水系统,即为定速变流量系统。多泵并联运行的目的,是可以通过增减运行的水泵台数实现水流量的调节。多泵并联定速运行的几种组合形式 通常都选用性能相同的水泵并联,常用的并联组合方式有三种:100%容量一用一备 250%容量的工作泵 50%容量的两用一备 变流量水系统 相同水泵并

41、联运行的特性分析 曲线、为每台泵单独工作时的特性曲线,R为管路特性曲线,为两台泵并联工作时的等效合成特性曲线。M为并联泵组的等效工作点,流量为GM,扬程为HM。A点为未并联时每台泵单独运行时的工作点;B点为并联工作时每台泵的实际工作点。B点决定了并联时每台泵的工作参数,流量为GB,扬程为两台性能相同的泵并联运行特性HB。并联工作的特点是:扬程彼此相等,总流量为每台泵输送流量之和,即GM=2GB。泵并联前后的流量参数比较:GBGAGM2GA 与单台泵在同一管路中的工作点A相比,并联泵组不仅使流量增加,压头也随之有所增加。变流量水系统并联水泵台数总流量总流量的增加值每台泵实际流量每台泵减少的流量1

42、100%100%0%2190%90%95%5%3251%61%84%16%4284%33%71%29%5300%16%60%40%多台水泵并联工作时,管路特性曲线越平坦越好,如果管路特性曲线较陡,管路的阻力大,将影响并联效果;相反,水泵的特性曲线应当陡一些为好,若水泵的特性曲线越平坦,并联后的总流量GM反而越小。从并联泵的数量来看,并联台数越多,并联后所能增加的流量就越少,即每台泵实际输送的流量大幅度减少,故并联泵台数过多是不经济的。并联水泵工作时流量的变化情况如下表:变流量水系统 定速变流量系统二通阀上的压差变化 二次泵扬程克服的阻力,包括二次管网、末端换热器和二通阀的压降。除二通阀以外,管

43、路的损耗随着流量的平方而变化。流量增大,则管路损耗成平方倍增大。而水泵提供的扬程却减小。相反,当流量减小时,管路损耗成平方倍减小,但水泵扬程反而增大。这二者之间的差值必须由二通阀来负担。水泵扬程与管路损耗的相反变化 在设计工作点M上,水泵提供的扬程等于管路系统损耗的扬程。但当流量减小时,水泵的工作点由M点移到A点,扬程由HM升高到HA,而管路损耗则由HM降低到HB。此时,水泵提供的扬程 大于 管路需要的扬程,这多余的扬程H=HA-HB,就必须由二通阀来吸收。变流量水系统二通阀上的压差变化 当流量减小得越多,扬程的提供与消耗之间差距越大,二通阀上承受的压差H也越大。因此,对二通阀的强度提出了很高

44、的要求。当末端负荷减小时,二通阀的开度将减小,二通阀上便会承受一个较大的压差。当二通阀的开度减小到接近全关断的位置时,它承受的压差接近于水泵的关断扬程。若二通阀的承载能力不足,便会偏离它应有的控制位置,使过多的冷冻水通过二通阀进入换热器,产生失控现象。二通阀的强度应在承受水泵总扬程的条件下保证完成阀门的关断动作。同时,水泵运行过程中,也应避免在关断扬程附近工作。变流量水系统(2 2)变速变流量系统)变速变流量系统 采用变频调速技术,通过改变水泵转速n而实现水流量调节的水系统,称为变速变流量系统。它可以克服定速变流量系统的诸多弊端,避免水泵在低效率和高扬程下运行,减小二通阀上承受的压力,获得明显

45、的节能效果。管路系统的可变扬程损耗与固定扬 程损耗空调管路系统的扬程损耗,由可变扬程损耗He和固定扬程损耗HL两部分组成。可变损耗He随流量变化而成平方倍变化。管路系统的输配管网产生的扬程损耗,就是可变损耗。管路系统扬程损耗的构成 变流量水系统为了确保有足够的流量通过末端换热设备,就希望在其两端能维持一个稳定的扬程,因此,控制时都将末端换热设备的扬程损耗假定为固定不变(尽管实际上也是变化的),称为固定扬程损耗HL,又称为设定值。由于可变扬程损耗He是随着末端流量变化的,因此,管路系统总的扬程损耗R也是随流量而变化。流量的恒压差控制为了确保变流量工况下末端设备获得扬程设定值HL,水泵所提供的流量

46、和扬程,必须满足管路系统总的扬程损耗R需求,并希望能跟随管路系统扬程损耗R同步变化。管路系统扬程损耗曲线 恒压差控制原理图 变流量水系统当负荷减小时,二通阀开度减小,压差P上升并大于设定值HL,控制器控制变频器使水泵转速降低,输出的流量和扬程随之降低,使P减小并回到设定值HL。相反,当负荷增大时,二通阀开度增大,压差P降低并小于设定值HL,控制器控制变频器使水泵转速加快,输出的流量和扬程随之上升,从而使P增大并回到设定值HL。恒压差控制中,水泵提供的扬程K=固定损耗HL+可变损耗He;而管路系统损耗R=实际损耗HZ+可变损耗He。实际损耗HZ只是在设计负荷工况下才等于设定值HL,在变流量工况下

47、HZ总是小于设定值HL,二者之间有很大的差距,导致控制曲线K与管路损耗曲线R(即扬程的提供与消耗)存在很大偏差。恒压差控制曲线示意图 变流量水系统恒压差控制中,控制曲线K与管路损耗曲线R不重合。因此,水泵轴功率与转速之间并不满足三次方定律。末端设备损耗的设定值HL越大,控制曲线K与管路损耗曲线R之间的差距越大,控制的效果就越差。注:在上述分析中,可变损耗与流量的变化关系,是假设所有的末端设备都在一个相同的流量变化之下所得出的一条平均曲线。而实际情况要复杂得多。负荷%流量m3/h可变损耗Hem H2O固定损耗HL m H2O实际损耗HZm H2O管路损耗曲线Rm H2O控制曲线Km H2O100

48、34022.47.67.630307525512.67.64.316.920.2501705.67.61.97.513.225851.47.60.51.99.00007.6007.6变流量水系统 可变损耗与固定损耗的比例对水泵能耗的影响 在恒压差控制中,末端设备上的压差HL固定不变,而整个管路系统的扬程损耗却随着流量的变化而改变,则可变损耗He与固定损耗HL之间的比例是动态变化的。不同可变损耗时水泵的轴功率曲线 He/HL比值不同,水泵调速效果也不同:曲线1为定流量系统水泵的能耗;曲线2为定速变流量系统水泵的能耗;曲线3为0%He、100%HL时的能耗;曲线4为25%He、75%HL时的能耗;

49、曲线5为50%He、50%HL时的能耗;曲线6为75%He、25%HL时的能耗;曲线7为100%He、0%HL时的能耗。可见,当可变损耗He越大、固定损耗HL越小,变频节能的效果越好;相反,则节能效果就越差。变流量水系统 水泵变频调速时的效率变频调速时水泵的效率曲线和转速曲线如图:曲线1和4的效率为 80%;曲线2和3的效率为 85%;曲线5的效率为 70%;曲线6的效率为60%;曲线7的效率为50%这些曲线称为“等效率曲线”,对于闭式水系统,水泵的等效率曲线与管路特性曲线重合。考虑变频器效率和电动机散热等因素,变频调速有一个最低转速限制,即水泵的最低转速应不低于其额定转速的30%。因为转速过

50、低时,变频器的效率将大幅度下降。变频水泵的效率与转速曲线 变频器的效率曲线 变流量水系统 工频定速水泵与变频调速水泵的并联问题两台性能相同的水泵并联,其中一台在工频下定速运行,另一台在变频调速下运行。实际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当系统的负荷需求变化时,工频泵的 工作点会沿着它的性能曲线变化,而 变频泵则是沿着控制曲线来改变,使 两个水泵流量变化相反;当变频泵运行频率较低时,其扬程大 幅度降低,导致工频泵出口压力大于 变频泵出口压力,使变频泵可能无流 量输出,甚至出口止逆阀关闭。因此,工频泵与变频泵并联运行是不适宜的。宜两台水泵都安装变频装置,且在同频等速下运行。工频泵与变频泵并联运行变流量水系统Th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