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基本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两种效用理论的主要区别.ppt

上传人:赵** 文档编号:64008131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PPT 页数:66 大小:9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了解基本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两种效用理论的主要区别.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了解基本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两种效用理论的主要区别.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了解基本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两种效用理论的主要区别.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了解基本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两种效用理论的主要区别.ppt(6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三章第三章效效用用论论了解基本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两种效用理论的主要区别,了解基本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两种效用理论的主要区别,掌握如何从序数效用论出发,运用无差异曲线的分析方法研究掌握如何从序数效用论出发,运用无差异曲线的分析方法研究消费者的行为,并导出需求曲线;理解正常物品和低档物品的消费者的行为,并导出需求曲线;理解正常物品和低档物品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运用本章的消费者行为理论,分析实际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运用本章的消费者行为理论,分析实际生活中消费者的行为特点;在了解不确定性和风险的概念的基生活中消费者的行为特点;在了解不确定性和风险的概念的基础上,理解不确定性对于经济行为的重要影响并能

2、运用所学的础上,理解不确定性对于经济行为的重要影响并能运用所学的不确定性的知识分析我国当今证券市场的一些现象。不确定性的知识分析我国当今证券市场的一些现象。要求学生掌握下列基本概念:效用、基数效用、序数效用、要求学生掌握下列基本概念:效用、基数效用、序数效用、边际效用、消费者均衡、消费者剩余、无差异曲线、商品的边边际效用、消费者均衡、消费者剩余、无差异曲线、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预算线、收入效应、替代效应、不确定性、风险等际替代率、预算线、收入效应、替代效应、不确定性、风险等要求学生掌握下列基本理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消费者要求学生掌握下列基本理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消费者均衡的条件、替代效应和收

3、入效应理论等均衡的条件、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理论等教学基本要求教学基本要求重点:重点:边际分析方法和消费者均衡分析,要边际分析方法和消费者均衡分析,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并熟练运用边际分析方法,求学生能够掌握并熟练运用边际分析方法,能够理解消费者均衡的含义,并能够运用无能够理解消费者均衡的含义,并能够运用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推导出消费者均衡的条件差异曲线和预算线推导出消费者均衡的条件难点:难点: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分析,要求对替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分析,要求对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概念有一个准确的把握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概念有一个准确的把握教学重点难教学重点难点:点:第一节第一节 效用论概述效用论概述一、效用的

4、概论一、效用的概论效用效用Utility消费者从消费某消费者从消费某种种物品或劳务中所得到的满足程度。物品或劳务中所得到的满足程度。是心理感受,而不是客观用途。同是心理感受,而不是客观用途。同一商品效用的大小因人、因时、因一商品效用的大小因人、因时、因地而不同。地而不同。二、基数效用和序数效用二、基数效用和序数效用v在对“满足程度”即效用的度量问题上,西方经济学家先后提出了基数效用和序数效用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分析消费者行为的两种方法,它们分别是基数效用论者的边际效用分析方法和序数效用论者的无差异曲线的分析方法。v在19世纪和20世纪初期,西方经济学家普遍使用基数效用的概念。基数效用论

5、者认为,效用如同长度、重量等概念一样,可以具体衡量并加总求和,表示效用大小的计量单位被称作为效用单位。基数效用论v到了20世纪30年代,序数效用的概念为大多数西方经济学家所使用。序数效用论者认为,效用是一个有点类似于香、臭、美、丑那样的概念,效用的大小是无法具体衡量的,效用之间的比较只能通过顺序或等级来表示。序数效用论三、基数效用论和边际效用分析法概述三、基数效用论和边际效用分析法概述(一)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一)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v边际量的一般的意义是表示一单位的自变量的变化量所引起的因变量的变化量。v抽象的边际量的定义公式为:v基数效用论者将效用区分为总效用(total utility,TU

6、)和边际效用(marginal utility,MU)。v总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从一定数量的商品的消费中所得到的效用量的总和。v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v假定消费者对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为Q,则总效用函数为:v相应的边际效用函数为:v当商品的增加量趋于无穷小时,有:2TU=14QQMU=142Q例:例:MU 0,TU递增;递增;MU 0,TU递减;递减;MU=0,TU达到达到最大值。最大值。与与教材教材P73表表31有什么区别?有什么区别?TuMuTu=14QQ2Mu =142QuQ5040302010012345678910510150MA

7、XTu教材教材P73图图3-1v边际效用递减规律(law of diminishing marginal utility):在一定时间内,在其它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v利用数学语言,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表达为:(1)随着相同消费品的连续增加,从人的生理和心理的角度讲,从每一单位消费品中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和对重复刺激的反应程度是递减的。(2)在一种商品具有几种用途时,消费者总是将第一单位的消费品用在最重要的用途上,第二单位的消费品用在次重要的用途上,等等。这样,消费品的边际效用便随着

8、消费品的用途重要性的递减而递减。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成立的原因(二)关于货币的边际效用(二)关于货币的边际效用v基数效用论者认为,货币如同商品一样,也具有效用。所以,商品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对于货币也同样适用。对于一个消费者来说,随着货币收入量的不断增加,货币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v但是,在分析消费者行为时,通常又假定货币的边际效用是不变的。(三)消费者均衡(三)消费者均衡v消费者均衡是研究单个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货币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的购买中以获得最大的效用。也可以说,它是研究单个消费者在既定收入下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v这里的均衡是指消费者实现最大效用时既不想再增加,也不想再减少任何商品购买数量

9、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v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是:如果消费者的货币收入水平是固定的,市场上各种商品的价格是已知的,那么,消费者应该使自己所购买的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与价格之比相等。或者说,消费者应使自己花费在各种商品购买上的最后一元钱所带来的边际效用相等。v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可以用公式表示为:消费者均衡条件的说明消费者均衡条件的说明 以购买两种商品为例以购买两种商品为例 MUX1 PX1MUX2 PX2=P1X1 +P2 X2 =IMUX1 PX1MUX2 PX2例:某消费者的边际效用表例:某消费者的边际效用表vI=8;P1=1,P2=1。v该消费者的购买行为:该消费者的购买行为

10、:Q12345678MU11110987654MU219171513121086P1X1+P2 X2=12+16=8MUX1/P1=MUX2/P2=10/1=TU=107教材教材P77表表3-2(四)需求曲线的推导(四)需求曲线的推导v基数效用论者以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和建立在该规律上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为基础推导消费者的需求曲线。v基数效用论者认为,商品的需求价格取决于商品的边际效用。v当消费者购买一种商品的时候,消费者均衡条件可以写为:边际效用递减与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边际效用递减与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教材教材P79图图32(五)消费者剩余(五)消费者剩余u消费者剩余:消费者愿意支付的

11、价格与实际支付的价格之间的差额。u或者:消费者消费某种商品所获得的总效用与为此花费的货币总效用的差额。n边际效用递减,所以,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逐步下降。n但,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是按照实际市场价格支付的。n于是,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和实际市场价格之间就存在一个差额,便构成消费者剩余的基础。n是消费者的主观心理评价n反映消费者通过购买商品所感受到福利改善 消费者剩余的求解Q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剩余Q0ABP0OPn令反需求函数Pd=f(Q),n价格为P0时的消费者的需求量为Q0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总数量消费者实际支付的总数量l消费者剩余需求曲线以下,市场价格线之上的面积l1消费者偏好l序数效用理论认为,

12、效用只能根据偏好程度排列出顺序,即偏好。l即消费者能对可能消费的商品进行先后排列。第二节 无差异曲线第一,完全性。可以明确比较和排列不同商品组合。要么AB。第二,可传递性。如果AB,BC,那么,AC。第三,非饱和性。对每一种商品的消费都没有达到饱和点。对任何商品,总认为多比少好。理性消费者的三大基本偏好v无差异曲线无差异曲线:用来表示用来表示X,Y两种商品不同组合,却两种商品不同组合,却给消费者带来效用完全相同的一条曲线。给消费者带来效用完全相同的一条曲线。Y商品商品X商品商品Il无差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v无差异:线上任何一点无差异:线上任何一点X与与Y的不同的不同组合,给消费者所带来的效用相同

13、。组合,给消费者所带来的效用相同。2、无差异曲线无差异曲线 indifference curvesY商品商品衣服衣服X商品商品食品食品I处于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的两个点:两种商品的组合不同,但效用水平相同AD效用(满足程度)保持不变效用(满足程度)保持不变减少减少Y Y,增加,增加X X减少减少X X,增加,增加Y YX1,X2分别为商品1和商品2的数量;U0是常数,表示某个效用水平。0102030404060100200X2X13 3、无差异曲线的特征、无差异曲线的特征【1 1】同一座标平面上同一座标平面上可以有无数条无差异可以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曲线。教材教材P83图图34010203040

14、4060100200X2X1无差异曲线的特征无差异曲线的特征【2 2】在同一座标平面在同一座标平面上任意两条无差异曲上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都不可能相交。线都不可能相交。教材教材P84图图360102030404060100200X2X1无差异曲线的特征无差异曲线的特征【3 3】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4.边际替代率 MRS MarginalRateofSubstitutionofCommodities u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量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量,被称为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商品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u商品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15、:商品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u消费两种商品,维持效用不变,消费两种商品,维持效用不变,u随着一种商品量的连续增加,所需放弃的另一种随着一种商品量的连续增加,所需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量是递减的。商品的消费量是递减的。n原因:n对某一商品拥有量较少时,对其偏爱程度高;而拥有量较多时,偏爱程度较低。n随着消费量的增加,想要获得更多这种商品的愿望就会减少,所愿意放弃的另一种商品量就会越来越少。n边际替代率递减,意味着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越来越小,因此该曲线必定凸向圆点。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相似边际替代率与边际效用的关系u任意两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该两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之比。l证明:当消费者所消费的X1

16、与X2商品发生变动(X1的变动量为的变动量为dX1,X2的变动量为的变动量为dX2)后,维持效用水平不变,即使得效用增量dU=0。5.无差异曲线的特例MRS不递减(1)完全替代:两种商品之间的替代比例固定不变。U1 U2 U3牛奶1 2 33210完全替代品的无差异曲线完全替代品的无差异曲线咖啡p无差异曲线是一条斜率不变的直线。pMRS12常数,l例如:在某消费者看来,一杯牛奶和一杯咖啡之间是无差异的,两者总是可以以1:1的比例相互替代。(2)完全互补。n完全互补:两种商品必须按固定不变的比例配合同时被使用。U1U2眼镜片 眼镜架01 2 3 421完全互补品完全互补品n无差异曲线为直角形状。

17、n边际替代率为0(平行于横轴)或为(垂直于横轴)。l例如,一副眼镜架必须和两片眼镜片同时配合,才能构成一副可供使用的眼镜。第三节预算线(预算线(budgetline)v1、预预算算线线:在在收收入入与与商商品品价价格格既既定定的的条条件件下下,消消费费者者所所能能购购买买到到的的两两种种商商品品数数量量最最大大组组合合的的线线。又叫消费可能线、价格线。又叫消费可能线、价格线。X2(衣服)(衣服)0ABX1(食品)(食品)A点,全部买点,全部买X1,无法买,无法买X2;B点,全部买点,全部买X2,无法买,无法买X1。预算线预算线上的每一点,上的每一点,X1X2两种商品组合不同,两种商品组合不同,

18、但支出相等。但支出相等。2、预算线方程、预算线方程n以以I表示消费者的既定收入,表示消费者的既定收入,n两种商品分别为两种商品分别为X1和和X2,n商品价格分别为商品价格分别为P1和和P2 BAO预算线预算线方程方程X2X1P1X1+P2X2=I3、预算线预算线的移动的移动(1)平行移动)平行移动I变,变,P不变v收入减少,消费可能性线向左下方平行移动。v收入增加,消费可能性线向右上方平行移动。(2)I不不变变,两种商品的P同比例变动:u上升,消费可能性线向左下方平行移动。u下降,消费可能性线向右上方平行移动。X2X1(3)消费可能线的旋转nI不变,其中一种商品不变,其中一种商品P变化变化Y商

19、品商品价格上升价格上升X商品价格不变商品价格不变X1商品价商品价格下降格下降X1商品价格上升商品价格上升X2价格价格不变不变Y商品价商品价格下降格下降X1X1X2X2第四节 消费者的均衡p把无差异曲线与消费可能线合在一个图上;E(1)把钱花光,买到)把钱花光,买到商品的最大数量商品的最大数量(2)追求最大的满足)追求最大的满足u收入既定,预算线预算线必与无数条无差异曲线中的一条相切;u在切点上,实现了消费者均衡效用最大化1、最优购买行为条件:l第一,商品组合必须能带来最大效用。l第二,最优支出位于给定预算线上。X1X2v如如果果I I与与ABAB两两条条曲曲线线相相交交(C C,D D),v则

20、则是是以以较较多多的的钱钱实实现现较较低的满足程度低的满足程度,I2EI3I1MNBACDO无差异曲线与消费可能线相切时,无差异曲线与消费可能线相切时,n商品的组合(商品的组合(M,N),),n是消费者在既定支出水平上(是消费者在既定支出水平上(AB)n所能实现的最大化效用(所能实现的最大化效用(I2)2、解释vI I1 1III2 2,但无法实现。但无法实现。X1X23、消费者均衡的条件l在切点E,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两者的斜率相等。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一定预算约束下,实现最大效用,消费者应选择最优商品组合。u使MRS等于两种商品的价格比。u这时:消费者愿意交换的两种商品的数量比,应等于该消

21、费者能够在市场上用一单位的这种商品去交换得到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第五节 价格变化和收入变化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n在消费者偏好、收入以及其他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n商品价格变动引起的消费者均衡点移动的轨迹。1.价格-消费曲线E1E2E3OAX2X1U3U1U2价格消费曲线价格消费曲线的推导12 B 32.消费者的需求曲线 v价格消费曲线上的三个均衡点E1、E2和 E3上,都存在着价格与需求量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E1E2E3O 1 2 B3 AX2X1U3U1U2价格消费曲线E3O 1 2 3 P123X1p根据这种对应关系,把每一个P1数值和相应的均衡点上的X1数值绘制在商品的价格-数量坐标图上,

22、便可以得到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3.收入消费曲线收入消费曲线:n在消费者偏好和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n消费者收入变动引起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轨迹。OE1BE2E3AX2X1U1U2收入消费曲线U3l随着收入水平的不断增加,预算线AB向外平移l形成了三个不同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E1、E2和E3。l可以得到无数个这样的均衡点的轨迹,这便是收入消费曲线。1 2 34、恩格尔曲线u恩格尔曲线:表示消费者在每一收入水平对某商品的需求量。p收入消费曲线反映了收入水平和商品需求量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以商品1为例,X=f(I)IOX1恩格尔曲线恩格尔曲线p收入为I1时,需求量为1;p收入增加为I2时,需求

23、量为2;p收入增加为I3时,变动为3p把这种一一对应的收入和需求量的组合描绘在相应的平面坐标图中,便可以得到相应的恩格尔曲线,根据恩格尔曲线来区分必需品、奢侈品和劣等品n恩格尔曲线斜率为正时,为正常品,即需求量随收入增加而增加。n需求量增加比例小于收入增加比例,收入弹性1,为“奢侈品”。l收入增加时,l需求量反而减少,l 需求的收入弹性为负,l为“劣等品”。第六节 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l1、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l商品价格变化引起对其需求量的变化,可以分解为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l价格发生变化时,会对消费者产生两种影响:u收入效应:因价格变化而带来的实际收入的变化,导致需求量的变化。u替代效应:商

24、品价格变动引起其相对价格的变动,进而引起其需求量的变动。引起效用水平变化,表现为均衡点从一条无差异曲线上移动到另一条无差异曲线上。u不改变消费者的效用水平。2.正常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正常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l正常物品: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均使需求量与价格反方向变动,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u补偿性预算线:平行于新的预算线并切于原有的无差异曲线的补偿(充)性预算线。p以假设的货币收入的增减来维持消费者实际收入水平不变的一种分析工具。如:p在商品价格下降引起实际收入提高时,p假设可取走一部分货币收入,p以使消费者的实际收入维持原有的效用水平。正常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正常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

25、入效应pP1下降时,正常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增加量是正值。p总效应必定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p正常物品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O替代效应收入效应总效应BAFGX1U2U1abcX23、一般低档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l替代效应使需求量与价格反方向变动,l收入效应使需求量与价格呈正方向变动,O替代效应收入效应总效应BAFGX1U2U1abcX2l但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l总效用的结果仍使需求量与价格反方向变动。4、吉芬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吉芬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应u吉芬物品:替代效应使需求量与价格成反向变动,收入效应使需求量与价格同向变动。u收入效应的作用很大,以至超

26、过了替代效应的作用。u从而使得总效应与价格成同向变动。吉芬物品是一种特殊的低档物品O替代效应收入效应总效应BAFGX1U2U1abcX2不同商品的价格变化与替代和收入效应 商品类别价格的关系需求曲线形状替代效应收入效应总效应正常物品反向变化反向变化反向变化右下方倾斜低档物品反向变化同向变化反向变化右下方倾斜吉芬物品反向变化同向变化同向变化右上方倾斜第七节 从单个消费者到市场的需求曲线 l一种商品的市场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不同的价格下市场中所有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数量。l假定在某一商品市场上有n个消费者,他们都具有不同的个人需求函数。i=1,2,n从单个消费者的需求表到市场需求表商品价格(1

27、)消费者A的需求量(2)消费者B的需求量(3)市场需求量(2)+(3)012345201612840302418126050403020100第八节 不确定性和风险u1不确定性:在事先不能准确地知道自己的某种决策的结果。u只要可能结果不止一种,就会产生不确定性。n在知道某种可能结果时,如果还知道各种可能结果发生的概率,则称这种不确定性为风险。初始货币财富100元。面临是否购买某种彩票的选择。n彩票购买支出5元。中彩的概率为2.5%,可以得到200元的奖金;不中彩的概率为97.5%。n决定:不购买彩票,可以稳妥持有100元初始货币财富。购买彩票,中彩会拥有295元。不中彩,只有95元。2、彩票的

28、不确定性 Lotteryn购买彩票有两种可能结果:中与不中。n(1)拥有财富W1;概率p,0p1;n(2)拥有货币财富W2,概率为1-p。n这张彩票可表示为:L=p,(1-p);W1,W2。n简单表示为:L=p;W1,W2。p即彩票:p=2.5%,1-p=97.5%;W1=295元,W2=95元。pL=2.5%;295,95 l比如:持有100元的初始货币财富。l彩票的购买成本支出是5元。l中彩概率为2.5%,可得到200元奖励;会拥有会拥有295元元 l不中彩概率为97.5%,什么都得不到。只持有只持有95元元 3、彩票的期望值效用n消费者面临彩票L=p;W1,W2n彩票的期望值,即 n彩票

29、L=2.5%;295,95的期望值:n2.5%29595(12.5%)100 100元的初始货币财富p假定消费者在无风险条件下可以持有的确定的货币财富量等于彩票的期望值,即 4、彩票的期望效用函数n每个消费者对待风险的态度存在差异,n各自的行为选择不一样。n但是,追求的目标都是为了得到最大的效用。期望效用函数冯.诺曼-摩根斯顿效用函数:u消费者在不确定条件下可能得到的各种结果的效用的加权平均数。l在不确定的情况下,必须事先作出决策,以最大化期望效用。5、风险态度风险回避者的效用函数风险回避者的效用函数U(W)OpU(W1)+(1-p)U(W2)UpW1+(1-p)W2BAW2pW1+(1-p)

30、W2W1U(W1)U(W2)U(W)WU(W)实际生活中,大多数消费者都是风险回避者风险回避者的效用函数是严格向上突出的n假定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为 风险爱好者的效用函数风险爱好者的效用函数W2W1OpU(W1)+(1-p)U(W2)UpW1+(1-p)W2BApW1+(1-p)W2U(W1)U(W2)U(W)WU(W)风险回避者的效用函数是严格向下突出的风险中立者的效用函数风险中立者的效用函数OpU(W1)+(1-p)U(W2)UpW1+(1-p)W2AW2pW1+(1-p)W2W1U(W1)U(W2)U(W)WU(W)风险回避者的效用函数是线性的6保险n在消费者面临风险的情况下,风险回避者会愿意放弃一部分收入去购买保险。n如何确定保险购买支出量?l初始财富W,l可能遭受意外的损失L,l意外发生概率为p,l购买保险支出为S。n一般来说,如果支付的保险金额刚好等于财产的期望损失,消费者就会购买保险,使得在遭受任何可能的损失时得到全部的补偿。n消费者支付的保险金额等于财产的期望损失l消费者投保以后所拥有的稳定财产量等于风险条件下的财产的期望值 n对于风险回避者来说,确定的、财产期望值的效用水平,肯定会大于风险条件下的财产的期望效用。n所以,消费者愿意购买保险。n尽管投保并没有改变消费者的财产的期望值,但投保以后消除了风险,可以使消费者获得稳定的收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