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防突设计说明书.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63964282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 页数:63 大小:2.5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矿防突设计说明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煤矿防突设计说明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煤矿防突设计说明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矿防突设计说明书.doc(6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贵州省+煤矿防治煤与瓦斯突出方案设计说 明 书+煤矿设计研究院二一年十月参加编制人员序号专 业姓 名职称 或 职务1采 矿+高级工程师、处长2矿 建+高级工程师、副处长3采 矿+高级工程师、副处长4采 矿+高级工程师5通 风+工程师、科长6机 电+高级工程师7通 风+工程师8通 风+工程师9概 算+工程师目 录前 言1第一章 矿井概况4一、概况4二、矿井地质及煤层特征6三、矿井开拓与开采16四、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17五、矿井通风及瓦斯17第二章 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预测20一、区域性突出危险性预测20二、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22第三章 防治煤与瓦斯突出措施26一、区域性防治突出措施26二

2、、局部性防治突出措施36第四章 防突措施效果检验44一、区域性防突措施效果检验44二、工作面防突措施效果检验45第五章 安全防护措施47一、远距离爆破47二、设置反向风门47三、设置避难所48四、压风自救系统49五、其它安全防护措施49第六章 技术经济54一、机构设置54二、技术培训55三、防突装备56四、投资估算56附:矿井防突工作管理表格(格式)。附件:1、设计委托书。 2、采矿许可证。3、矿井瓦斯等级鉴定报告。前 言+乡+煤矿位于贵州省+市+北部,属+彝族乡管辖。直距+城关镇28公里。其地理位置为:东经10435311043616,北纬260224260303。+(+)+(+)铁路和+(

3、+)+(+)公路从矿井北部边缘经过,井田内有简易公路与+公路相接,井田直距+铁路+站2公里,交通较为方便。+乡+煤矿为整合技改矿井,由原+煤矿和+煤矿整合而成,整合技改后的矿井生产能力为30万t/a,矿井为私营企业,隶属+煤炭管理局管辖,现已取得采矿许可证,是合法矿井。矿井采用斜井、平硐联合开拓,矿区范围内有可采或局部可采煤层15层(M1、M3、M5-1、M5-3、M6、M9、M12-1、M13、M15、M16、M17、M18-1、M20、M27、M30煤层)。据调查了解,与+煤矿处于同一个土城向斜北翼西段的邻近矿井土城矿在开采M12煤层的过程中,曾发生过煤与瓦斯突出现象。根据黔煤生产字200

4、7514号“对+市煤矿2007年度矿井瓦斯等级鉴定报告的批复”,+煤矿为高瓦斯矿井,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为1.74m3/min,相对瓦斯涌出量为20.95m3/t。为了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提高矿井的防治灾害能力,根据“盘煤通字200845号”文件关于做好防突设计的补充通知和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细则有关规定,必须编制防治突出煤层突出专项设计。我院受+煤矿的委托,对+煤矿进行矿井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设计。一、设计依据1、设计委托书;2、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细则,原煤炭工业部,1995年;3、煤矿安全规程,国家安全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2005年;4、采矿工程设计手册,煤炭工业出版社,2

5、003年;5、煤矿安全新技术,煤炭工业出版社,2003年;6、煤矿瓦斯抽采基本指标(AQ 10262006),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2006年;7、矿井瓦斯涌出量预测方法(AQ 10182006),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2006年;8、+煤矿提供的其它相关资料。二、设计原则1、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依靠科学、综合治理的方针和管理、装备、培训并重”的原则;2、实行“四位一体”综合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的措施,即实行突出危险性预测、防治突出措施、防治突出措施的效果检验、安全防护措施的综合防治煤与瓦斯突出措施;3、依靠科技进步,结合本矿井的实际情况,采用比较成熟的技术、设备、仪器、仪表提高矿井

6、的综合防突能力。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矿井配备专职防突机构人员11人;2、防突总投资:47.12万元,其中,防突仪器、仪表和设备投资37.12万元,机构设置及人员培训5万元,其它费用5万元。四、结论与建议1、矿区范围内有可采或局部可采煤层15层(M1、M3、M5-1、M5-3、M6、M9、M12-1、M13、M15、M16、M17、M18-1、M20、M27、M30煤层),设计采用开采保护层和预抽煤层瓦斯的综合区域性防突措施,消除突出煤层的突出危险性,确保矿井安全。2、矿井防突设计主要采用钻屑指标法预测工作面的突出危险性和检验防突措施的效果。由于矿井无实测的突出敏感指标和临界值相关资料,因此

7、,在今后的防突工作中,应不断摸索和研究其它指标的敏感性情况和临界值,切实搞好矿井的防突工作,防止矿井突出事故的发生。3、矿井要配备专门的防突机构和专职的防突人员,矿井必须加强防突人员的技术培训。4、根据调查了解,与+煤矿处于同一个土城向斜北翼西段的邻近矿井土城矿在井下实际生产过程中,除M12煤层曾发生过煤与瓦斯突出现象外,其它煤层暂未发生过煤与瓦斯突出动力现象。因此,建议矿井按设计开采顺序进行开采,在同一标高其它煤层未开采,M12-1煤层未得到保护前,暂不要开采M12-1煤层。且矿井今后的开拓准备巷道,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必须避开M12-1煤层布置。5、由于矿井范围内共有15层(M1、M3

8、、M5-1、M5-3、M6、M9、M12-1、M13、M15、M16、M17、M18-1、M20、M27、M30)可采及局部可采煤层,其突出危险性目前只是停留在调查了解阶段。因此,为确切地掌握矿井可采煤层的突出危险性,建议矿井应尽快组织对矿井井田范围内的可采煤层进行突出危险性鉴定,以便更好地指导矿井的安全生产,防止矿井突出事故的发生。第一章 矿井概况一、概况1、交通位置及井田境界+乡+煤矿位于贵州省+市+北部,属+彝族乡管辖。直距+城关镇28公里。其地理位置为:东经10435311043616,北纬260224260303。+(+)+(+)铁路和+(+)+(+)公路从矿井北部边缘经过,井田内有

9、简易公路与刘洒公路相接,井田直距+铁路+站2公里,交通较为方便。详见煤矿交通位置图。+乡+煤矿一年期采矿许可证由贵州省国土资源厅于2007年6月16日颁发,(证号:75),划定矿区面积:0.9429平方公里,井田走向长1.16km,倾斜宽0.813km。开采深度:由1860米至1780米标高,共由8个拐点圈定,形状为一不规则的多边形。矿井井田范围拐点坐标详见表11。表11 矿井拐点坐标表拐 点XY1.00.002.00.003.00.004.00.00A.00.00B.00.00C.00.90D.00.00第一块段,1-2-3-4:+1860+1650m。第二块段,A-B-C-D:+1860+

10、1780m矿区面积:0.9429平方公里(煤矿交通位置图)2、地形地貌、气候 地形地貌+煤矿为剥蚀单面山地貌。以剥蚀坡为主,由于岩石抗风化程度的差异,地形坡度变化较大,一般在2040,局部坡度较小。煤矿北部边界外缘为单斜谷地。局部有构造坡分布,其地形坡度与地层倾角基本一致,约20左右。煤矿内冲沟发育,沟深坡陡,致使地形复杂。煤矿内最高点位于西南隅矿界拐点0附近,标高约2065米,最低点位于东北隅+河床,标高约1698.0米,相对高差367米,属低山地形。煤矿内煤层出露标高17001900米,平均1825米。气候条件本地区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据+气

11、象局资料:年平均降水量1382.9毫米,月平均气温15.2,日极端最高气温 36.7,日极端最低气温-7.9,年平均相对湿度78%。3、地震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规定,本区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二、矿井地质及煤层特征1、地层该矿及其邻近出露的地层从老到新为:二叠系上统峨眉山玄武岩组、龙潭组,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第四系。a、二叠系上统(P3)峨眉山玄武岩组(P3)分布于煤矿北界外围,厚度约1000米。按岩性分为三段。第一段(P31):厚度约900米。以墨绿色玄武岩为主,顶部及中部夹紫红色凝灰岩。第二段(P32):厚度525米,一般厚度20米。由深灰色粉砂岩、泥岩组成,局部夹

12、煤一层,煤厚0.51.00米。第三段(P33):厚度5080米。上部为凝灰岩,下部为玄武岩。龙潭组(P3 l )分布于煤矿的大部分地段,为煤矿内含煤地层,厚度280310米。岩性以细碎屑岩为主,含煤4050层。与下伏地层呈假整合接触。分上、中、下三段。下段(P3 l1) 煤系底界24号煤层顶界,厚度67.0109.0米。岩性为深灰色粉砂质泥岩、粉砂岩。含煤层15层左右,仅有27号煤层可采。产大羽羊齿、细羊齿等植物化石,局部产瓣鳃类动物化石。中段(P3 l2) 24号煤层顶界12号煤层顶界。厚度135.0182.0米。岩性为粉砂岩、细砂岩、粉砂质泥岩及泥岩组成。含煤层20层左右,其中可采煤层为1

13、2、13、15、16、17及18等6层。富产大羽羊齿、带羊齿、原始乌毛蕨等植物化石。在22及24号两层煤层顶板偶尔可见瓣鳃类及腹足类动物化石。上段(P3l3) 12号煤层顶界1号煤层顶界,厚度94.0132.0米。岩性以灰色细砂岩、粉砂岩为主,夹粉砂质泥岩及泥岩。含煤11层,其中可采煤层为3、5、6、9等5层。动物化石分布较普遍,腕足类为主,腹足类、瓣鳃类次之。亦产植物化石。b、三叠系下统(T1)飞仙关组(T1f)出露于煤矿西南部及其外侧,厚度621.0米左右。与下伏龙潭组地层整合接触。分上、下两段。下段(T1 f 1)厚度120.0米。上部灰绿色细砂岩为主,顶部夹紫色粉砂质泥岩,含蠕虫状方解

14、石;下部30米为绿灰色粉砂质泥岩夹粉砂质泥岩,产腕足类、瓣鳃类动物化石,含少量植物碎屑;底部5米左右灰色粉砂质泥岩,含舌形贝化石。上段(T1 f 2)平均厚度476.0米。按岩性从下至上分六个亚段:第一亚段(T1 f 2-1) 厚度86米。紫红色粉砂质泥岩、粉砂岩。第二亚段(T1 f 2-2) 厚度62米。紫灰暗紫色细砂岩、粉砂岩。产瓣鳃类动物化石。第三亚段(T1 f 2-3) 厚度92米。暗紫色、绿灰色粉砂岩为主,夹灰绿色细砂岩。富产动物化石。第四亚段(T1 f 2-4) 厚度84米。暗紫色、绿灰色粉砂岩为主,夹细砂岩、粉砂质泥岩条带。中、下部夹泥灰岩薄层。第五亚段(T1 f 2-5) 厚度

15、33米。紫红色块状泥岩。第六亚段(T1 f 2-6) 厚度110米。上部为泥灰岩,下部为粉砂岩、细砂岩。c、第四系评估区内分布广泛,厚0-10米左右。由残、坡积物及松散的洪积物、冲积物等组成。2、地质构造松森煤矿位于土城向斜北翼西段,为一向南南西倾斜的单斜构造。地层走向北70西,地层倾角22左右。煤矿内及其边界附近发现断层4条,断层编号为F35、F90、F91、F92。其中F90、F91、F92为煤矿内断层;F35为边界断层。现分别叙述如下。F35斜向逆断层 为煤矿东南部边界断层。为区域性断层,全长约50余公里。断层走向北80东,倾向北北西,倾角80左右。地面上断裂线清楚,两侧各50米左右地层

16、直立或倒转,旁侧小断层发育,但深部无钻孔控制。地层断距320米,落差350米。F90斜向正断层位于煤矿东北部。断层走向北西,倾向南西,倾角60左右。地面24号煤断开,落20米左右。断层走向长120米。F91斜向正断层 位于煤矿南部。断层走向东西,倾向南,走向长220米,地面见1、3号煤层断开,落差10米。F92斜向断层 位于煤矿东南部。断层走向北西,倾向不清,走向长190米,地面见17、18号煤层断开,落差10米。本煤矿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属中等构造。3、煤层及煤质(1)煤层+煤矿含煤地层主要为二叠系龙潭煤组,区内含煤4050层,煤层总厚30.3345.65m,一般厚35.48m,含煤系数11.3

17、3%。矿区范围内有可采煤层或局部可采煤层15层,1、3、5-1、5-3、6、9、12-1、13、15、16、17、18-1、20、27、30号煤 。主要可采煤层编号为1、3、5-1、5-3、6、9、12-1、15、16、17、18-1、27号等12层。局部可采煤层3、20、30号煤层。总厚度3038m。煤层为较稳定型。1号煤层:煤层厚度在1.43-1.56米之间。平均1.50米,较稳定,煤层结构简单,矿区内可采。3号煤层:煤层厚度在2.37-3.85米之间。平均3.11米,赋存稳定,煤层结构较简单,一般含0.05m夹石2-3层,个别点在煤层上部含0.30m夹石。5-1号煤层:煤层厚度在2.03

18、-3.51米之间。平均2.77米,赋存较稳定,煤层结构较简单,一般含0.05m夹石2层,个别点夹石达0.26m。5-3号煤层:煤层厚度在3.36-3.38米之间。平均3.37米,赋存较稳定,煤层结构较简单,分布于煤矿中部和南部与5-1煤层岔合并关系。含0.10m左右夹石1-2层。6号煤层:煤层厚度在2.75-3.77米之间。平均3.26米,赋存较稳定,煤层结构复杂,一般含0.05m左右夹石2-4层,个别点达0.52m。9号煤层:煤层厚度在2.94-3.44米之间。平均3.19米,赋存较稳定,煤层结构简单,个别点含0.06m夹石。12-1号煤层:煤层厚度在3.10-5.94米之间。平均4.52米

19、,赋存较稳定,煤层结构较简单,含0.05m左右夹石0-2层,个别点达0.36m。13号煤层:煤层厚度在0.59-2.00米之间。平均1.3米,赋存较稳定,煤层结构较简单,局部可采煤层。西南部不可采。上部含0.10-0.20m夹石1层。15号煤层:煤层厚度在1.87-3.06米之间。平均2.47米,赋存较稳定,煤层结构较简单,含0.10m夹石0-2层。16号煤层:煤层厚度在1.97-2.50米之间。平均2.24米,赋存较稳定,煤层结构较简单,西南部外围2504号孔不可采。局部含1-2层不稳定夹石。17号煤层:煤层厚度在1.57-3.70米之间。平均2.64米,赋存较稳定,煤层结构简单,局部含0.

20、10m左右夹石1-2层。18-1煤层:煤层厚度在1.82-3.25米之间。平均2.54米,赋存较稳定,煤层结构较简单,含薄夹石0-4层,单层最大厚度0.15m。20号煤层:煤层厚度在0.29-2.60米之间。平均1.45米,赋存较稳定,煤层结构复杂,含薄夹石0-4层,单层最大厚度0.23m。27号煤层:煤层厚度在0.97-1.16米之间。平均1.05米,赋存较稳定,煤层结构较简单,含0.10m左右夹石1层。30号煤层:煤层厚度在0.70-0.96米之间。平均0.82米,赋存较稳定,煤层结构复杂,含薄夹石0-6层,单层最大厚度0.47m。+煤矿可采及局部可采煤层特征见表1-2。表1-2 +煤矿可

21、采及局部可采煤层特征表煤层编号煤层厚度(m)煤层间距(m)煤层稳定程度煤层结构煤层顶板岩性煤层底板岩性其它最小最大平均11.43-1.561.5013.1较稳定简单泥质粉砂岩泥岩、粉砂岩矿区内可采32.37-3.853.11稳定较简单粉砂岩粉砂质泥岩、粉砂岩一般含0.05m夹石2-3层,个别点在煤层上部含0.30m夹石8.05-12.03-3.512.77较稳定较简单泥质粉砂岩粉砂岩一般含0.05m夹石2层,个别点夹石达0.26m3.15-33.36-3.383.37较稳定较简单粉砂岩泥岩粉砂岩分部于煤矿中部和南部与5-1煤层岔合并关系。含0.10m左右夹石1-2层8.262.75-3.773

22、.26较稳定复杂粉砂质泥岩泥岩粉砂岩一般含0.05m左右夹石2-4层,个别点达0.52m17.192.94-3.443.19较稳定简单泥质粉砂岩泥岩粉砂岩个别点含0.06m夹石42.912-13.10-5.944.52较稳定较简单粉砂质泥岩泥岩含0.05m左右夹石0-2层,个别点达0.36m6.6130.59-2.001.30较稳定较简单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局部可采煤层。西南部不可采。上部含0.10-0.20m夹石1层9.3151.87-3.062.47较稳定较简单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含0.10m夹石0-2层5.8161.97-2.502.24较稳定较简单粉砂质泥岩泥岩细砂岩西南部外围2504号孔不可

23、采。局部含1-2层不稳定夹石5.8171.57-3.702.64较稳定简单粉砂岩泥岩局部含0.10m左右夹石1-2层9.918-11.82-3.252.54较稳定较简单泥质粉砂岩、细砂岩粉砂质泥岩含薄夹石0-4层,单层最大厚度0.15m15.2200.29-2.601.45较稳定复杂泥质粉砂岩、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含薄夹石0-4层,单层最大厚度0.23m114.2270.97-1.161.05较稳定较简单粉砂岩粉砂岩含0.10m左右夹石1层25.6300.70-0.960.82较稳定复杂粉砂岩、细砂岩泥质粉砂岩含薄夹石0-6层,单层最大厚度0.47m8.3至P3(2)煤质、煤类据据资源/储量核实报

24、告,在本井田范围内煤矿的煤类为焦煤。、煤质分析在含煤地层剖面自上而下,煤的变质程度有逐渐增高趋势。矿区内可采煤层为1、3、5-1、5-3、6、9、12-1、13、15、16、17、18-1、20、27及30号等15层,可采煤层中煤的灰分以中灰为主,其次为富灰,仅18-1号煤层为低灰。各煤层硫分除5-3、6、9及27号煤层为中硫外,其余煤层均为特低硫。各煤层磷含量为特低磷低磷,以特低磷为主。矿区内煤层煤类为焦煤,黑色、半暗型和半亮型,玻璃光泽,较坚硬,断口为参差状,煤中均含丝炭及矿化丝炭。综上所述,矿内原煤具有特低全水分、低中灰富灰、特低硫中硫、低挥发分中挥发分、特高热值的特征。在含煤地层剖面上

25、自上而下煤的变质程度有逐渐增高趋势。根据贵州省煤田地质局一五九队二00七年八月提交的贵州省+彝族乡+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矿井范围内共有15层(M1、M3、M5-1、M5-3、M6、M9、M12-1、M13、M15、M16、M17、M18-1、M20、M27、M30)可采及局部可采煤层,其煤层煤质特征详见表1-3。4、水文地质情况(1)地貌区内地貌具明显的受构造控制及遭受后期侵蚀破坏作用的侵蚀构造特征,有利于地表水排泄。与本区相邻及越过煤系地层之主要河流为+、+、+三条,水浅流急与大气降水关系密切,有利于地表水排泄。表1-3 +煤矿煤层煤质特征表煤层编号原 煤 分 析 Mad %Ad %Vd

26、af %St,d %Pd %Qb, MJ/kg30.98-1.681.3513.42-18.9016.0428.91-29.7029.310.14-0.290.230.003-0.01830.00260.00550.00240.00880.00810.00380.04740.01810.004535.765-10.85-1.341.1214.10-22.3519.3427.00-28.0627.800.17-1.000.505-30.7326.151.6860.82-1.451.1428.08-36.0332.4127.78-30.1628.971.47-3.432.4735.8390.76-

27、1.910.9613.39-27.6720.8226.09-27.3126.821.58-2.892.3135.7712-10.63-1.391.018.11-33.7116.6024.04-26.4825.110.16-0.220.2136.10130.65-1.471.0624.78-32.6528.2924.75-29.0726.970.13-0.200.17150.53-1.420.9312.63-18.1315.2323.26-25.9824.500.14-0.180.1735.86160.59-1.160.8816.42-24.9020.3825.14-25.8725.510.13

28、-0.150.1435.55170.83-1.531.1713.13-19.2317.7322.39-24.4423.200.15-0.220.1818-11.21-1.311.2514.05-15.8014.9221.80-23.8823.080.17-0.210.1635.82270.60-0.990.9319.24-35.0625.3519.65-23.2221.510.66-1.53煤层编号精 煤 分 析 Mad %Ad %Vdaf %St,d %Y(mm)煤 类30.92-1.191.056.65-10.508.9228.80-29.4329.180.16-0.200.1821-22

29、.51/3焦煤5-10.94-1.441.226.89-12.789.6926.23-28.0727.260.23-0.440.3319-29.5焦煤5-31.0012.8828.351.2420.5焦煤60.76-1.180.9113.98-17.2615.1226.73-30.3428.801.44-2.291.8020-34.5焦煤90.80-1.080.899.89-17.2612.6425.50-26.3825.990.96-1.411.1415.5-32焦煤12-10.53-1.991.006.08-9.997.7124.40-27.7325.850.19-0.190.1918-2

30、3焦煤130.44-1.160.9110.10-17.7513.8322.79-26.5125.170.18-0.200.1917-22焦煤150.61-1.320.947.03-8.928.1023.09-25.8824.300.19-0.200.2020-28焦煤161.01-1.421.187.33-11.189.1623.14-24.8523.890.2017-23.5焦煤170.94-1.311.108.30-11.089.3821.34-23.4022.310.16-0.180.1717-21焦煤18-10.99-1.381.245.05-8.206.9022.17-23.6423

31、.330.2022-23焦煤270.61-0.980.7910.54-24.1515.6919.51-21.9420.620.43-0.4915-29焦煤(2)地层含水性 峨眉山玄武岩组第一段(P31)地面调查泉点27个,一般流量0.0042.157升/秒,1个钻孔做了抽水试验,单位涌水量0.00137升/秒米。本段浅部含风化裂隙水,深部含裂隙水,富水性微弱。第二段(P32)地面调查泉点3个,流量0.0270.237升/秒,钻孔穿过本段时水位和消耗量无明显变化。本层浅部含风化裂隙水,深部不含水,可视为隔水层。第三段(P23)地面调查泉点2个,流量0.1680.298升/秒。钻孔有涌、漏水现象。

32、有3个钻孔做了抽(放)水试验,单位涌水量0.00150.0439升/秒米。本段赋存裂隙水,含水性弱。 龙潭组(P2l3)调查泉点35个,长观点最大流量4.483升/秒,最小流量0.053升/秒,一般流量小于0.3升/秒。钻孔简易水文中有29个涌、漏水点(段),其中20个点(段)在当地侵蚀基准面(+1629米)以上,漏水量3.6012.00米3/小时或不返水。漏水点孔深多在150米以上。漏水点层位多集中在6号煤层底板、10号煤层底板、12号煤层顶板、1824号煤层之间、27号煤层顶板及29号煤层的顶底板。钻孔抽(放)水试验:上段,水位标高+1654.821819.06米,单位涌水量0.00090

33、.0112升/秒米;中段,水位标高1631.74米,单位涌水量0.117升/秒米;下段,水位标高1629.431781.49米,单位涌水量0.0030.516升/秒米。本组是含水不均一的弱含水层,浅部风化裂隙带含裂隙水,深部含水微弱或不含水。 飞仙关组下段(T1 f 1)调查泉点5个,流量0.5691.627升/秒。穿过本段钻孔93个,涌漏水点36个,涌漏水点标高多在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上,涌漏水量为3.6012.00米3/小时或不返水。钻孔抽水试验单位涌水量0.00370.0250升/秒米,水位标高1664.041668.33米。本段是矿井直接充水含水岩层,在风化裂隙带内透水性较好,风化裂隙水较

34、活跃;深部透水性差,含水性弱。上段(T1 f 2)本段第一亚段和第五亚段岩性以泥质岩为主,可视为隔水层;第二亚段至第四亚段和第六亚段,共调查泉点8个,流量0.0390.822升/秒,钻孔有漏水现象,但漏水点标高均在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上。本段含浅部风化裂隙水,深部含水微弱或不含水。 第四系冲积洪积层分布在+河床附近,厚度018.36米,平均厚度6.18米。B2号泉流量1.2439.375升/秒,靠大气降水和沟溪水补给,动态变化大。(3)断层富水性及导水性断层多为压扭性结构面,断层带挤压紧密。断层附近无较大泉点出露,根据82个穿见断层点的钻孔简易水文资料,水位及消耗量均无异常反映。在自然条件下,属含

35、水微弱或不含水、不导水的封闭型断层。(4)老窑积水据老窑调查资料,在开采浅部煤层时多有顶板滴水,淋水现象,停采后多有积水,与大气降水有水力联系。(5)充水因素分析大气降水、第四系潜水及老窑积水是矿床充水主要因素。一般沿风化裂隙渗入矿井,裂隙发育地段矿井充水会有所增大,但随着开采深度增加水量会愈来愈大。为了防止老窑积水渗入矿井,应留足隔水安全煤柱。(6)水文地质特征煤矿内含裂隙水,其含水性随着垂深增加风化程度减弱而减弱,深部含水甚微或不含水。裂隙水以渗流为主,水力联系较差。本煤矿水文地质条件属第二类第一型(即中等复杂类型),即以大气降水为主要补给来源的裂隙充水矿床,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矿井正常涌水

36、量水量为31m3/h,最大涌水量为80m3/h。综上所述,井田属以地表溪水、大气降水沿各种节理、裂隙、裂缝向矿井充水、老窑积水充水矿床,水文地质条件相对简单。5、煤层自燃及煤尘爆炸特征(1)煤层的自燃特性根据贵州省煤田地质局实验室2008年4月提交的+乡+煤矿煤炭自燃倾向等级鉴定报告,+煤矿井田范围内M12、M15、M17、M18煤层自燃倾向为类,即属容易自燃煤层。(2)煤尘的爆炸特性根据贵州省煤田地质局实验室2008年4月提交的+乡+煤矿煤尘爆炸性鉴定报告,+煤矿井田范围内M12、M15、M17、M18煤层都有煤尘爆炸危险性。三、矿井开拓与开采1、开拓方式根据贵州兴源煤矿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二八

37、年六月提交的+乡+煤矿(整合)开采方案设计,+煤矿采用斜井、平硐联合开拓,主斜井、副平硐和回风斜井方位角均为38,井口标高分别为+1709.0m、1701.5m、1720.5m,井筒倾角分别为6、3、7。以方位0布置轨道暗斜井、新回风石门、新运输石门,同时布置井底水仓及泵房和井底车场相连接。形成通风、运输、提升、排水等生产系统。全矿分三个区段布置,分别布置区段回风和运料石门,采用“双石门”的布置方式,把运料和回风系统分开,设置专用的区段回风通道。采用斜石门揭露煤层后布置首采面运输、回风巷,通过采面切眼贯通形成回采工作面。矿井划分为一个水平一个采区三个区段,开采顺序为由上至下区段式开采。矿井设计

38、以一个回采工作面和二个掘进工作面达到设计生产能力。2、采煤方法与顶板管理矿井煤层平均倾角20,设计采用走向长壁采煤方法。回采工作面采用MG150-AW型双滚筒采煤机,采用SGB630/150W型可弯曲刮板输送机运煤。回采工作面采用DW25300/100X型单体液压支柱和HBGA-1200型金属铰接顶梁支护。支柱排、柱距为0.6m,“四五”排支护方式,最大控顶距4.4m,最小控顶距3.8m,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四、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根据贵州+二八年六月提交的+乡+煤矿(整合)开采方案设计,+煤矿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30万t/a,服务年限为13.5a。五、矿井通风及瓦斯1、矿井通风矿井采用抽

39、出式通风方式,回采工作面采用上行U型通风,掘进工作面采用局部通风机接风筒压入式通风。矿井目前处于整合设计施工阶段,使用原有的通风设备进行通风,主要通风机和备用通风机型号均为YBFe450S3-8型矿用通风机,其电机功率为2202kW,通风机风量72-160 m3/s,负压900-3400Pa;掘进工作面使用的局部扇风机为YBEe200L-4型,电机功率30KW,风量9-23m3/s。根据矿井通风系统图,实测风量记录:矿井总风量4380m3/min,回采工作面配风量4248m3/min,每个掘进工作面配风量609m3/min。2、瓦斯情况根据黔煤生产字2007514号“对+市煤矿2007年度矿井

40、瓦斯等级鉴定报告的批复”,+煤矿为高瓦斯矿井,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为1.74m3/min,相对瓦斯涌出量为20.95m3/t。根据调查了解,与+煤矿处于同一个土城向斜北翼西段的邻近矿井土城矿在井下实际生产过程中,M12煤层曾发生过煤与瓦斯突出动力现象。3、煤层瓦斯压力+煤矿煤层瓦斯压力没有实际测定,根据贵州+责任公司二八年十月提交的+乡+煤矿(整合)安全专篇提供的资料,+煤矿煤层瓦斯压力参数见表1-4。4、煤层瓦斯含量根据贵州+限责任公司二八年十月提交的+乡+煤矿(整合)安全专篇提供的资料,+煤矿煤层瓦斯含量参数见表1-4。5、煤层残存瓦斯含量根据贵州+技有限责任公司二八年十月提交的+乡+煤矿(

41、整合)安全专篇提供的资料,+煤矿煤层残存瓦斯含量参数见表1-4。6、矿井抽放设备+乡+煤矿为整合技改矿井,由原+二排煤矿和坪地一排煤矿整合而成,原+二排煤矿瓦斯抽放系统采用型号为26EA/2BEC型瓦斯抽放泵两台,一台工作,一台备用,配套电机功率250kW,坪地一排未安设瓦斯抽放等设备。表1-4 +煤矿煤层瓦斯主要参数表煤层编号煤层厚度(m)地质资源/储量M t煤层瓦斯压 力Mpa瓦斯含量m3 /t残存瓦斯含 量m3/t.r最小最大平均32.37-3.853.111010.4521.2535-12.03-3.512.77980.4721.3635-33.36-3.383.37380.5121.

42、4362.75-3.773.261270.6120.75392.94-3.443.192000.9121.48312-13.10-5.944.522571.2522.373130.59-2.001.30611.3620.443151.87-3.062.471761.6521.833161.97-2.502.241501.6821.013171.57-3.702.641761.8221.61318-11.82-3.252.541401.8621.673270.97-1.161.05912.0421.553第二章 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预测矿井突出危险性预测分为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和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一、区域性突出危险性预测突出煤层中的区域预测可采用瓦斯地质统计法、综合指标法或其它经试验证实有效的方法。+煤矿设计采用综合指标法对突出煤层中的区域预测,综合指标法主要依据煤层的瓦斯压力、煤的坚固性系数、煤的瓦斯放散初速度、埋藏深度等参数计算区域性预测的综合指标D、K值。其计算方法为:式中 D煤层的突出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