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工艺》课程题库.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63963587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工艺》课程题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工艺》课程题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工艺》课程题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工艺》课程题库.doc(1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工艺课程题库一、选择题(共200题)1、模具沿封闭的轮廓线冲切板料,冲下的部分是工件的冲裁工艺叫_ 。 A.落料 B冲孔 C切断 D剖切2、设计落料模时,设计基准应选择_ 。 A.凸模 B.凹模固定板 C凹模 D凸凹模2、弯曲变形区的板料的外区(靠凹模一侧),纵向纤维变形后_ 。A. 缩短 B.不变 C分离 D伸长4、由于覆盖件形状比较复杂,拉深往往采用_ 。A. 多次拉深 B. 一次拉深 C. 拉深弯曲复合 D. 落料拉深复合5、在多工位精密级进模具冲压时,条料的精确定位主要依靠_ 。A. 送料装置 B. 导正销 C. 导料钉 D.导料板6、冲裁变形过程中的塑性变形阶段形成

2、了 _ 。 A 、光亮带 B 、毛刺 C 、断裂带 7 、模具的合理间隙是靠 _ 刃口尺寸及公差来实现。 A 、凸模 B 、凹模 C 、凸模和凹模 D 、凸凹模 8 、落料时,其刃口尺寸计算原则是先确定 _ 。 A 、凹模刃口尺寸 B 、凸模刃口尺寸 C 、凸、凹模尺寸公差 9、弯曲件在变形区的切向外侧部分 _ 。 A 、受拉应力 B 、受压应力 C 、不受力 10、弯曲件的最小相对弯曲半径是限制弯曲件产生 _ 。 A 、变形 B 、回弹 C 、裂纹 11、需要多次弯曲的弯曲件,弯曲的次序一般是 _ ,前次弯曲后应考虑后次弯曲有可靠的定位,后次弯曲不能影响前次已成形的形状。 12、拉深时出现的

3、危险截面是指 _ 的断面。 A、位于凹模圆角部位 B、位于凸模圆角部位 C、凸缘部位 13、_ 工序是拉深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序。 A、酸洗 B、热处理 C、去毛刺 D、润滑 E、校平14、有凸缘筒形件拉深、其中 _ 对 拉深系数影响最大。 A、凸缘相对直径 B、相对高度 C、相对圆角半径 15、冲裁变形过程中的塑性变形阶段形成了 _ 。 A 、光亮带 B 、毛刺 C 、断裂带 16 、模具的合理间隙是靠 _ 刃口尺寸及公差来实现。 A 、凸模 B 、凹模 C 、凸模和凹模 D 、凸凹模 17 、落料时,其刃口尺寸计算原则是先确定 _ 。 A 、凹模刃口尺寸 B 、凸模刃口尺寸 C 、凸、凹模尺

4、寸公差 18 、当冲裁间隙较大时,冲裁后因材料弹性回复,使冲孔件尺寸 _ 凸模尺寸,落料件尺寸_ 凹模尺寸。 A 、大于,小于 B 、大于,大于 C 、小于,小于 D 、小于,大于 19 、对 T 形件,为提高材料的利用率,应采用 _ 。 A 、多排 B 、直对排 C 、斜对排 20 、冲裁多孔冲件时,为了降低冲裁力,应采用 _ 的方法来实现小设备冲裁大冲件。 A 、阶梯凸模冲裁 B 、斜刃冲裁 C 、加热冲裁 21 、斜刃冲裁比平刃冲裁有 _ 的优点。 A 、模具制造简单 B 、冲件外形复杂 C 、冲裁力小 22 、为使冲裁过程的顺利进行,将梗塞在凹模内的冲件或废料顺冲裁方向从凹模孔中推出,

5、所需要的力称为_ 。 A 、推料力 B 、卸料力 C 、顶件力 23 、模具的压力中心就是冲压力 _ 的作用点。 A 、最大分力 B 、最小分力 C 、合力 24 、冲制一工件,冲裁力为 F ,采用刚性卸料、下出件方式,则总压力为_ A 、冲裁力 + 卸料力 B 、冲裁力 + 推料力 C 、冲裁力 + 卸料力 + 推料力 25、如果模具的压力中心不通过滑块的中心线,则冲压时滑块会承受偏心载荷,导致导轨和模具导向部分零件 _ 。 A 、正常磨损 B 、非正常磨损 C 、初期磨损 26、冲裁件外形和内形有较高的位置精度要求,宜采用 _ 。 A 、导板模 B 、级进模 C 、复合模 27 、用于高速

6、压力机上的模具是_ 。 A 、导板模 B 、级进模 C 、复合模 28 、用于高速压力机的冲压材料是 _ 。 A 、板料 B 、条料 C 、卷料 29 、对步距要求高的级进模,采用 _ 的定位方法。 A 、固定挡料销 B 、侧刃 + 导正销 C 、固定挡料销 + 始用挡料销 30 、材料厚度较薄,则条料定位应该采用 _ 。 A 、固定挡料销 + 导正销 B 、活动挡料销 C 、侧刃 31 、导板模中,要保证凸、凹模正确配合,主要靠 _ 导向。 A 、导筒 B 、导板 C 、导柱、导套 32 、在导柱式单工序冲裁模中,导柱与导套的配合采用 _ 。 A 、 H7/m6 B 、 H7/r6 C 、

7、H7/h6 33 、由于级进模的生产效率高,便于操作,但轮廓尺寸大,制造复杂,成本高,所以一般适用于 _ 冲压件的生产。 A 、大批量、小型 B 、小批量、中型 C 、小批量、大型 D 、大批量、大型 34 、推板或顶板与凹模呈 _ 配合,其外形尺寸一般按公差与配合国家标准 _ 制造。 A 、间隙 B 、过渡 C 、过盈 D 、 H8 E 、 m6 F 、 h8 35 、侧刃与导正销共同使用时,侧刃的长度应 _ 步距。 A 、 B 、 C 、 D 、 36 、对于冲制小孔的凸模,应考虑其 _ A 、导向装置 B 、修磨方便 C 、连接强度 37 、精度高、形状复杂的冲件一般采用 _ 凹模形式。

8、 A 、直筒式刃口 B 、锥筒式刃口 C 、斜刃口 38 、为了保证凹模的壁厚强度,条料定位宜采用 _ 。 A 、活动挡料销 B 、始用挡料销 C 、固定挡料销 39、弹性卸料装置除起卸料作用外,还有 _ 的作用。A 、卸料力大 B 、平直度低 C 、压料作用 40 、压入式模柄与上模座呈 _ 的配合,并加销钉以防转。 A 、 H7/m6 B 、 M7/m6 C 、 H7/h6 41 、中、小型模具的上模是通过 _ 固定在压力机滑块上的。 A 、导板 B 、模柄 C 、上模座 42 、大型模具或上模座中开有推板孔的中、小型模具应选用 _ 模柄。 A 、旋入式 B 、带凸缘式 C 、压入式 43

9、 、旋入式模柄是通过 _ 与上模座连接。 A 、过渡配合 B 、螺纹 C 、螺钉 44 、小凸模冲孔的导板模中,凸模与固定板呈 _ 配合。 A 、间隙 B 、过渡 C 、过盈 45 、能进行三个方向送料,操作方便的模架结构是 _ 。 A 、对角导柱模架 B 、后侧导柱模架 C 、中间导柱模架 46 、为了保证条料定位精度,使用侧刃定距的级进模可采用 _ 。 A 、长方形侧刃 B 、成型侧刃 C 、尖角侧刃 47 、中间导柱模架,只能 _ 向送料,一般用于 _ 。 A 、级进模 B 、单工序模或复合模 C 、纵 D 、横 48 、四角导柱模架常用于 _ 。 A 、自动模 B 、手工送料模 C 、

10、横向送料手动模 49 、凸模与凸模固定板之间采用 _ 配合,装配后将凸模端面与固定板一起磨平。 A 、 H7/h6 B 、 H7/r6 C 、 H7/m6 50 、冲裁大小不同、相距较近的孔时,为了减少孔的变形,应先冲 _ 和 _ 的孔,后冲 _ 和 _ 的孔。 A 、大 B 、小 C 、精度高 D 、一般精度 51 、整修的特点是 _ 。 A 、类似切削加工 B 、冲压定位方便 C 、对材料塑性要求较高 52、表示板料弯曲变形程度大小的参数是 _ 。 A 、 y/ B 、 r/t C 、 E/ S 53、弯曲件在变形区的切向外侧部分 _ 。 A 、受拉应力 B 、受压应力 C 、不受力 54

11、、弯曲件在变形区内出现断面为扇形的是 _ 。 A 、宽板 B 、窄板 C 、薄板 55、弯曲件的最小相对弯曲半径是限制弯曲件产生 _ 。 A 、变形 B 、回弹 C 、裂纹 56 、塑性弯曲时,由于变形区的曲率增大,以及金属各层之间的相互挤压作用,从而引起变形区内的径向压应力在板料表面_ ,由表及里逐渐 _ ,应力至中性层处达到 _ 。 A 、达到最大 B 、达到最小 C 、等于零 D 、增大 E 、减小 F 、最大 G 、最小 57、材料的塑性好,则反映了弯曲该冲件允许 _ 。 A 、回弹量大 B 、变形程度大 C 、相对弯曲半径大 58、为了避免弯裂,则弯曲线方向与材料纤维方向 _ 。 A

12、 、垂直 B 、平行 C 、重合 59 、为了提高弯曲极限变形程度,对于较厚材料的弯曲,常采用 _ 。 A 、清除毛刺后弯曲 B 、热处理后弯曲 C 、加热 60、需要多次弯曲的弯曲件,弯曲的次序一般是 _ ,前次弯曲后应考虑后次弯曲有可靠的定位, 后次弯曲不能影响前次已成形的形状。 A 、先弯中间部分,后弯两端 B 、先弯成 V 形,后弯成 U 形 C 、先弯两端,后弯中间部分 61 、为保证弯曲可靠进行,二次弯曲间应采用 _ 处理。 A 、淬火 B 、回火 C 、退火 62 、对塑性较差的材料弯曲,最好采用 _ 的方法解决。 A 、增大变形程度 B 、减小相对弯曲半径 C 、加热 63 、

13、在进行弯曲模结构设计时,应注意模具结构能保证弯曲时上、下模之间水平方向的错移力 _ 。 A 、达到最大值 B 、等于零 C 、得到平衡 64 、材料 _ ,则反映该材料弯曲时回弹小。 A 、屈服强度小 B 、弹性模量小 C 、经冷作硬化 65 、相对弯曲半径 r/t 大,则表示该变形区中 _ 。 A 、回弹减小 B 、弹性区域大 C 、塑性区域大 66 、弯曲件形状为 _ ,则回弹量最小。 A 、形 B 、 V 形 C 、 U 形 67、 r/t 较大时,弯曲模的凸模圆角半径 _ 制件圆角半径。 A 、 B 、 C 、 68 、弯曲件上压制出加强肋,用以 _ 。 A 、增加刚度 B 、增大回弹

14、 C 、增加变形 69 、采用拉弯工艺进行弯曲,主要适用于 _ 的弯曲件。 A 、回弹小 B 、曲率半径大 C 、硬化大 70 、不对称的弯曲件,弯曲时应注意 _ 。 A 、防止回弹 B 、防止偏移 C 、防止弯裂 71 、弯曲件为 _ ,无需考虑设计凸、凹模的间隙。 A 、形 B 、 V 形 C 、 U 形 72 、拉深前的扇形单元,拉深后变为 _ 。 A 、圆形单元 B 、矩形单元 C 、环形单元 73、拉深后坯料的径向尺寸 _ ,切向尺寸 _ 。 A、增大 减小 B、增大 增大 C、减小 增大 D、减小 减小 74、拉深过程中,坯料的凸缘部分为 _ 。 A、传力区 B、变形区 C、非变形

15、区 75、拉深时,在板料的凸缘部分,因受 _ 作用而可能产生起皱现象。 A、 径向压应力 B、切向压应力 C、厚向压应力 76、与凸模圆角接触的板料部分,拉深时厚度 _ 。 A、变厚 B、变薄 C、不变 77、拉深时出现的危险截面是指 _ 的断面。 A、位于凹模圆角部位 B、位于凸模圆角部位 C、凸缘部位 78、用等面积法确定坯料尺寸,即坯料面积等于拉深件的 _ 。 A、投影面积 B、表面积 C、截面积 79、拉深过程中应该润滑的部位是 _ ;不该润滑部位是 _ 。 A、压料板与坯料的接触面 B、凹模与坯料的接触面 C、凸模与坯料的接触面 80、 _ 工序是拉深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序。 A、酸洗

16、 B、热处理 C、去毛刺 D、润滑 E、校平 81、需多次拉深的工件,在两次拉深间,许多情况下都不必进行 _ 。从降低成本、 提高生产率的角度出发,应尽量减少这个辅助工序。 A、酸洗 B、热处理 C、去毛刺 D、润滑 E、校平 82、经过热处理或表面有油污和其它脏物的工序件表面,需要 _ 方可继续进行冲 压加工或其它工序的加工。 A、酸洗 B、热处理 C、去毛刺 D、润滑 E、校平 83、有凸缘筒形件拉深、其中 _ 对 拉深系数影响最大。 A、凸缘相对直径 B、相对高度 C、相对圆角半径 84、在宽凸缘的多次拉深时,必须使第一次拉深成的凸缘外径等于 _ 直径。A、坯料 B、筒形部分 C、成品零

17、件的凸缘 85、为保证较好的表面质量及厚度均匀,在宽凸缘的多次拉深中,可采用 _ 的工艺方法。 A、变凸缘直径 B、变筒形直径 C、变圆角半径 86、板料的相对厚度t/D较大时,则抵抗失稳能力 _ 。 A、大 B、小 C、不变 87、有凸缘筒形件的极限拉深系数 _ 无凸缘筒形件的极限拉深系数。 A、小于 B、大于 C、等于 88、无凸缘筒形件拉深时,若冲件h/d _ 极限h/d,则可一次拉出。 A 、大于 B、等于 C、小于 89、平端面凹模拉深时,坯料不起皱的条件为t/D _ 。 A、(0.09 0.17)(m一l) B、 (0.09 0.17)(l/m一l) C 、 (0.09 0017)

18、(1一m) 90、为了使材料充分塑性流动,拉深时坯料形状与拉深件横截面形状是 _ 。 A、等同的 B、近似的 C、等面积的 91、冲裁变形过程中的塑性变形阶段形成了 _ 。 A 、光亮带 B 、毛刺 C 、断裂带 92、落料时,其刃口尺寸计算原则是先确定 _ 。 A 、凹模刃口尺寸 B 、凸模刃口尺寸 C 、凸、凹模尺寸公差 93、冲裁多孔冲件时,为了降低冲裁力,应采用 _ 的方法来实现小设备冲裁大冲件。 A 、阶梯凸模冲裁 B 、斜刃冲裁 C 、加热冲裁 94 、为使冲裁过程的顺利进行,将梗塞在凹模内的冲件或废料顺冲裁方向从凹模孔中推出,所需要的力称为 _ 。 A 、推料力 B 、卸料力 C

19、 、顶件力 95 、模具的压力中心就是冲压力 _ 的作用点。 A 、最大分力 B 、最小分力 C 、合力 96 、冲裁件外形和内形有较高的位置精度要求,宜采用 _ _ 。 A 、导板模 B 、级进模 C 、复合模 97 、用于高速压力机的冲压材料是 _ 。 A 、板料 B 、条料 C 、卷料 98 、对步距要求高的级进模,采用 _ 的定位方法。 A 、固定挡料销 B 、侧刃 + 导正销 C 、固定挡料销 + 始用挡料销 99 、材料厚度较薄,则条料定位应该采用 _ _ 。 A 、固定挡料销 + 导正销 B 、活动挡料销 C 、侧刃 100 、由于级进模的生产效率高,便于操作,但轮廓尺寸大,制造

20、复杂,成本高,所以一般适用于 _冲压件的生产。 A 、大批量、小型 B 、小批量、中型 C 、小批量、大型 D 、大批量、大型 101、侧刃与导正销共同使用时,侧刃的长度应 _ 步距。 A 、 B 、 C 、 D 、 102 、对于冲制小孔的凸模,应考虑其 _ A 、导向装置 B 、修磨方便 C 、连接强度 103 、精度高、形状复杂的冲件一般采用 _ 凹模形式。 A 、直筒式刃口 B 、锥筒式刃口 C 、斜刃口 104 、中、小型模具的上模是通过 _ 固定在压力机滑块上的。 A 、导板 B 、模柄 C 、上模座 105 、小凸模冲孔的导板模中,凸模与固定板呈 _ 配合。 A 、间隙 B 、过

21、渡 C 、过盈106、为了保证条料定位精度,使用侧刃定距的级进模可采用 _ 。 A 、长方形侧刃 B 、成型侧刃 C 、尖角侧刃 107 、凸模与凸模固定板之间采用 _ 配合,装配后将凸模端面与固定板一起磨平。 A 、 H7/h6 B 、 H7/r6 C 、 H7/m6 108 、冲裁大小不同、相距较近的孔时,为了减少孔的变形,应先冲 _ 和 _ 的孔,后冲_ 和_ 的孔。 A 、大 B 、小 C 、精度高 D 、一般精度 109、整修的特点是 _ 。 A 、类似切削加工 B 、冲压定位方便 C 、对材料塑性要求较高 110、表示板料弯曲变形程度大小的参数是 _ 。 A 、 y/ B 、 r/

22、t C 、 E/ S 111、弯曲件在变形区内出现断面为扇形的是 _ 。 A 、宽板 B 、窄板 C 、薄板 112、弯曲件的最小相对弯曲半径是限制弯曲件产生 _ 。 A 、变形 B 、回弹 C 、裂纹 113、材料的塑性好,则反映了弯曲该冲件允许 _ 。 A 、回弹量大 B 、变形程度大 C 、相对弯曲半径大 114、为了避免弯裂,则弯曲线方向与材料纤维方向 _ 。 A 、垂直 B 、平行 C 、重合 115、为保证弯曲可靠进行,二次弯曲间应采用 _ 处理。 A 、淬火 B 、回火 C 、退火 116、材料 _ ,则反映该材料弯曲时回弹小。 A 、屈服强度小 B 、弹性模量小 C 、经冷作硬

23、化 117、相对弯曲半径 r/t 大,则表示该变形区中 _ 。 A 、回弹减小 B 、弹性区域大 C 、塑性区域大 118、采用拉弯工艺进行弯曲,主要适用于 _ 的弯曲件。 A 、回弹小 B 、曲率半径大 C 、硬化大 119、不对称的弯曲件,弯曲时应注意 _ 。 A 、防止回弹 B 、防止偏移 C 、防止弯裂 120、拉深前的扇形单元,拉深后变为 _ 。 A 、圆形单元 B 、矩形单元 C 、环形单元 121、拉深过程中,坯料的凸缘部分为 _ 。 A、传力区 B、变形区 C、非变形区 122、拉深时,在板料的凸缘部分,因受 _ 作用而可能产生起皱现象。 A、 径向压应力 B、切向压应力 C、

24、厚向压应力 123、拉深时出现的危险截面是指 _ 的断面。 A、位于凹模圆角部位 B、位于凸模圆角部位 C、凸缘部位 124、拉深过程中应该润滑的部位是 _ ;不该润滑部位是 _ 。 A、压料板与坯料的接触面 B、凹模与坯料的接触面 C、凸模与坯料的接触面 125、经过热处理或表面有油污和其它脏物的工序件表面,需要 _ 方可继续进行冲压加工或其它工序的加工。 A、酸洗 B、热处理 C、去毛刺 D、润滑 E、校平 126、在宽凸缘的多次拉深时,必须使第一次拉深成的凸缘外径等于 _ 直径。 A、坯料 B、筒形部分 C、成品零件的凸缘 127、为保证较好的表面质量及厚度均匀,在宽凸缘的多次拉深中,可

25、采用 _ 的工艺方法。 A、变凸缘直径 B、变筒形直径 C、变圆角半径 128、板料的相对厚度t/D较大时,则抵抗失稳能力 _ 。 A、大 B、小 C、不变 129、无凸缘筒形件拉深时,若冲件h/d _ 极限h/d,则可一次拉出。 A 、大于 B、等于 C、小于 130 、当任意两相邻阶梯直径之比( )都不小于相应的圆筒形的极限拉深系数时,其拉深方法是 _ 。 A、由小阶梯到大阶梯依次拉出 B、由大阶梯到小阶梯依次拉出 C、先拉两头,后拉中间各阶梯 131、拉深后坯料的径向尺寸 _ _ ,切向尺寸 _ _ _ 。 A、增大 减小 B、增大 增大 C、减小 增大 D、减小 减小 132、有凸缘筒

26、形件拉深、其中 _ 对 拉深系数影响最大。 A、凸缘相对直径 B、相对高度 C、相对圆角半径 133、为保证弯曲可靠进行,二次弯曲间应采用 _ _ 处理。 A 、淬火 B 、回火 C 、退火 D、正火134、弯曲件为 _ _ ,无需考虑设计凸、凹模的间隙。 A 、形 B 、 V 形 C 、 U 形 D、桶形135、能进行三个方向送料,操作方便的模架结构是 _ 。 A 、对角导柱模架 B 、后侧导柱模架 C 、中间导柱模架 D、四导柱导架136、凸模与凸模固定板之间采用 _ 配合,装配后将凸模端面与固定板一起磨平。 A 、 H7/h6 B 、 H7/r6 C 、 H7/m6 D、M7/h6137

27、、侧刃与导正销共同使用时,侧刃的长度应 _ 步距。 A 、 B 、 C 、 D 、 138、对步距要求高的级进模,采用 _ 的定位方法。 A 、固定挡料销 B 、侧刃 + 导正销 C 、固定挡料销 + 始用挡料销 D、固定挡料销+侧刃139、模具的合理间隙是靠 _ 刃口尺寸及公差来实现。 A 、凸模 B 、凹模 C 、凸模和凹模 D 、凸凹模 140、斜刃冲裁比平刃冲裁有 _ 的优点。 A 、模具制造简单 B 、冲件外形复杂 C 、冲裁力小 D、冲裁力大141、冲裁变形过程中的塑性变形阶段形成了_。A、光亮带 B、毛刺 C、断裂带142、 模具的压力中心就是冲压力_的作用点。A、最大分力 B、

28、最小分力 C、合力143、导板模中,要保证凸、凹模正确配合,主要靠_ _导向。A、导筒 B、导板 C、导柱、导套144、平端面凹模拉深时,坯料不起皱的条件为t/D _ 。 A、(0.09 0.17)(m一l) B、 (0.09 0.17)(l/m一l) C 、 (0.09 0.017)(1一m) D、(0.09 0.17)(l/m+l)145、分开加工的凸模、凹模,为了保证凸模与凹模的冲裁间隙,它们的制造公差必须满足的条件是_。A、 B、 C、146、斜刃冲裁比平刃冲裁有_的优点。A、模具制造简单 B、冲件外形复杂 C、冲裁力小147、点的主应力状态图有_种。A、3种 B、6种 C、9种 D、

29、12种148、为使冲裁过程的顺利进行,将梗塞在凹模内的冲件或废料顺冲裁方向从凹模孔中推出,所需要的力称为_。A、推料力 B、斜料力 C、顶件力149、模具的合理间隙是靠_刃口尺寸及公差来实现。A、凸模 B、凹模 C、凸模和凹模 D、凸凹模150、精度高、形状复杂的冲件一般采用_凹模形式。A、直筒式刃口 B、锥筒式刃口 C、斜刃口151、为使冲裁过程的顺利进行,将梗塞在凹模内的冲件或废料顺冲裁方向从上往下排除,所需要的力称为 。 A 、推料力 B 、卸料力 C 、顶件力152、在冲压过程中,需要最小变形力区是个相对的弱区,材料变形时,首先变形区为 。A.已变形区 B强区 C传力区 D弱区153、

30、中、小型模具的上模是通过 _ 固定在压力机滑块上的。 A 、导板 B 、模柄 C 、上模座154、弯曲件在变形区内出现断面为扇形的是 _ 。 A 、宽板 B 、窄板 C 、薄板155、为保证弯曲可靠进行,二次弯曲间应采用 _ 处理。 A 、淬火 B 、回火 C 、退火 156、拉深前的扇形单元,拉深后变为 _ 。 A 、圆形单元 B 、矩形单元 C 、环形单元 157、无凸缘筒形件拉深时,若冲件h/d _ 极限h/d,则可一次拉出。 A 、大于 B、等于 C、小于 158、由于覆盖件尺寸大、形状比较复杂,拉深往往采用 。A. 多次 B. 一次 C. 拉深弯曲复合 D. 拉深冲孔复合159、在用

31、级进模冲压时,第一工位的初定位采用 。A. 固定档料销 B. 始用挡料钉 C. 导料钉 D.导料板160、冲压工艺过程卡是用于指导 工艺过程的依据。A. 冲压工艺制定 B. 冲模电加工 C. 冲压生产 D.冲压模具制造161、冲裁变形过程中的塑性变形阶段形成了 。 A 、光亮带 B 、毛刺 C 、断裂带 162、弯曲变形区的板料的外区(靠凹模一侧),纵向纤维变形后 。A. 缩短 B.不变 C分离 D伸长163、在拉深变形过程中的某一时刻,在凸缘变形区中间有一位置,其。在该位置,用R=0.61Rt作圆,可将凸缘变形区分为两部分,由此圆到凹模洞口处 。A1|3|,|1|3|,|1|3|C1|3|,

32、|1|3| D1|3|164、侧刃与导正销共同使用时,侧刃的长度应 _步距。 A 、 B 、 C 、 D 、165、为了保证条料定位精度,使用侧刃定距的级进模可采用 _。 A 、矩形侧刃 B 、成型侧刃 C 、尖角侧刃166、 为了避免弯裂,则弯曲线方向与材料纤维方向 _。 A 、垂直 B 、平行 C 、重合 167、不对称的弯曲件,弯曲时应注意 _。 A 、防止回弹 B 、防止偏移 C 、防止弯裂 168、拉深过程中,坯料的凸缘部分为 _。 A、传力区 B、变形区 C、非变形区 169、当任意两相邻阶梯直径之比( )都不小于相应的圆筒形的极限拉深系数时,其拉深方法是 。 A、由小阶梯到大阶梯

33、依次拉出 B、由大阶梯到小阶梯依次拉出 C、先拉两头,后拉中间各阶梯 170、点的主应变状态图有 。A三种 B九种 C六种 D. 四种171 、冲裁大小不同、相距较近的孔时,为了减少孔的变形,应先冲 _ 和 _ 的孔,后冲 _ 和 _ 的孔。 A 、大 B 、小 C 、精度高 D 、一般精度 172 、整修的特点是 _ 。 A 、类似切削加工 B 、冲压定位方便 C 、对材料塑性要求较高 173、表示板料弯曲变形程度大小的参数是 _ 。 A 、 y/ B 、 r/t C 、 E/ S 174、弯曲件在变形区的切向外侧部分 _ 。 A 、受拉应力 B 、受压应力 C 、不受力 175、弯曲件在变

34、形区内出现断面为扇形的是 _ 。 A 、宽板 B 、窄板 C 、薄板 176、弯曲件的最小相对弯曲半径是限制弯曲件产生 _ 。 A 、变形 B 、回弹 C 、裂纹 177 、塑性弯曲时,由于变形区的曲率增大,以及金属各层之间的相互挤压作用,从而引起变形区内的径向压应力在板料表面_ ,由表及里逐渐 _ ,应力至中性层处达到 _ 。 A 、达到最大 B 、达到最小 C 、等于零 D 、增大 E 、减小 F 、最大 G 、最小 178、材料的塑性好,则反映了弯曲该冲件允许 _ 。 A 、回弹量大 B 、变形程度大 C 、相对弯曲半径大 179、为了避免弯裂,则弯曲线方向与材料纤维方向 _ 。 A 、

35、垂直 B 、平行 C 、重合 180 、为了提高弯曲极限变形程度,对于较厚材料的弯曲,常采用 _ 。 A 、清除毛刺后弯曲 B 、热处理后弯曲 C 、加热 181、需要多次弯曲的弯曲件,弯曲的次序一般是 _ ,前次弯曲后应考虑后次弯曲有可靠的定位, 后次弯曲不能影响前次已成形的形状。 A 、先弯中间部分,后弯两端 B 、先弯成 V 形,后弯成 U 形 C 、先弯两端,后弯中间部分 182 、为保证弯曲可靠进行,二次弯曲间应采用 _ 处理。 A 、淬火 B 、回火 C 、退火 183 、对塑性较差的材料弯曲,最好采用 _ 的方法解决。 A 、增大变形程度 B 、减小相对弯曲半径 C 、加热 18

36、4 、在进行弯曲模结构设计时,应注意模具结构能保证弯曲时上、下模之间水平方向的错移力 _ 。 A 、达到最大值 B 、等于零 C 、得到平衡 185 、材料 _ ,则反映该材料弯曲时回弹小。 A 、屈服强度小 B 、弹性模量小 C 、经冷作硬化 186、相对弯曲半径 r/t 大,则表示该变形区中 _ 。 A 、回弹减小 B 、弹性区域大 C 、塑性区域大 187、弯曲件形状为 _ ,则回弹量最小。 A 、形 B 、 V 形 C 、 U 形 188、 r/t 较大时,弯曲模的凸模圆角半径 _ 制件圆角半径。 A 、 B 、 C 、 189 、弯曲件上压制出加强肋,用以 _ 。 A 、增加刚度 B

37、 、增大回弹 C 、增加变形 190、采用拉弯工艺进行弯曲,主要适用于 _ 的弯曲件。 A 、回弹小 B 、曲率半径大 C 、硬化大 191 、不对称的弯曲件,弯曲时应注意 _ 。 A 、防止回弹 B 、防止偏移 C 、防止弯裂 192 、弯曲件为 _ ,无需考虑设计凸、凹模的间隙。 A 、形 B 、 V 形 C 、 U 形 193 、拉深前的扇形单元,拉深后变为 _ 。 A 、圆形单元 B 、矩形单元 C 、环形单元 194、拉深后坯料的径向尺寸 _ ,切向尺寸 _ 。 A、增大 减小 B、增大 增大 C、减小 增大 D、减小 减小 195、拉深过程中,坯料的凸缘部分为 _ 。 A、传力区

38、B、变形区 C、非变形区 196、拉深时,在板料的凸缘部分,因受 _ 作用而可能产生起皱现象。 A、 径向压应力 B、切向压应力 C、厚向压应力 197、与凸模圆角接触的板料部分,拉深时厚度 _ 。 A、变厚 B、变薄 C、不变 198、拉深时出现的危险截面是指 _ 的断面。 A、位于凹模圆角部位 B、位于凸模圆角部位 C、凸缘部位 199、用等面积法确定坯料尺寸,即坯料面积等于拉深件的 _ 。 A、投影面积 B、表面积 C、截面积 200、拉深过程中应该润滑的部位是 _ ;不该润滑部位是 _ 。 A、压料板与坯料的接触面 B、凹模与坯料的接触面 C、凸模与坯料的接触面 二、判断题(共200题)1对于宽凸缘拉深件,在多次拉深时,首次拉深就应将凸缘拉到要求的尺寸。( ) 2导正销是给导板定位用的。 ( )3在进行冲裁模刃口尺寸计算时,落料首先确定凸模尺寸。 ( )4假如零件总的拉深系数小于极限拉深系数,则可以一次拉深成型。 ( )5导正销多用于级进模中。 ( )6采用阶梯凸模冲裁目的是为了降低冲裁力。 ( )7假如零件总的拉深系数小于极限拉深系数,则可以一次拉深成型。 ( )8在进行冲裁模刃口尺寸计算时,冲孔首先确定凸模尺寸。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