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税收调控职能.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63962838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充分发挥税收调控职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充分发挥税收调控职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充分发挥税收调控职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充分发挥税收调控职能.doc(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内部资料注意保存税收经济调研第五期国家税务总局 2009年5月11日充分发挥税收调控职能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江苏省国家税务局局长 周苏明一、 发挥税收调控职能服务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实践(一)转变组织收入理念,在依法聚财过程中发挥税收调控职能。改革税收计划管理方式,推进组织收入理念由计划征收向依法征收转变,由压指标催进度向加强税源税基控管转变,由考核计划完成情况向考核征管质量高低转变,有效克服了以收入完成情况来左右政策执行、弱化政策效能的倾向。同时,借鉴税收风险管理理念和方法,强化税源分级分类管理,加强税收分析、税源监控、纳税评估和税务稽查联动,形成促进收入稳定增长的新机制。近年来,国

2、税收入总量规模屡创新高,税收结构日趋合理,实现了经济与税收的良性互动。与1995年相比,2008年国税收入规模由288亿元扩大到3505亿元;第三产业税收占比由18%提高到23.4%;所得税占比由5%提高到24.5%;非公经济税收占比由28%提高到86.8%。(二)抓好各项政策落实,在兑现政策过程中发挥税收调控职能。充分运用税收奖限政策,鼓励企业自主创新,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吸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研发机构、营销中心入驻江苏,扶持江苏企业优化出口产品结构,走出去开展跨国经营;支持和促进中小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发展,扶持下岗失业人员经商创业;支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制订支持苏北、苏中区域经济发展的1

3、5项措施。积极应对当前金融危机冲击,制定11条服务管理措施,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一系列重要决策,全力支持企业渡过难关。对于需要跨部门配合落实的税收政策,主动会同科技、财政、地税、农林等有关部门研究落实具体措施和办法。2003-2008年全省国税系统共办理各项减免(退)税5985亿元,其中出口免抵退税4154亿元,其它各项减免总计1831亿元。(三)加强政策宣传解读,在优化服务过程中发挥税收调控职能。充分利用报刊、电台等新闻媒体和办税服务厅窗口向社会各界宣传税制改革和税收调整政策,各级领导深入重点税源企业开展服务性调研,基层分局实行税收宣传咨询解读日制度。通过江苏国税网站开展网上政策咨询,2

4、004年以来累计接受纳税人和社会各界咨询61900多条。围绕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结构调整、节能减排、进出口贸易方式转型、改善民生、扶持三农等开展税收政策调研服务,2003年以来向省委省政府报送调研报告52篇,向总局提出政策建议70多条。二、当前制约与影响税收调控职能发挥的主要矛盾和问题(一)促进科学发展的税收调控政策体系不够健全。现行税收政策层次较多,统一性、协调性不足,打补丁现象比较普遍,部分政策存在措施不配套、导向不鲜明、实施细则出台滞后、条款太原则缺乏可操作性等问题。如:高新技术企业和软件企业认定门槛高、程序繁,部分企业放弃申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提出在苏

5、州工业园区开展鼓励技术先进型服务业发展所得税政策试点,但到目前为止仍没有出台具体政策;对新办商贸企业、中小企业、个体户采取歧视性政策,不利于促进创业就业;对小型微利企业设定从业人数限制条件,限制了企业吸纳劳动力;对新办外贸企业、小型生产出口企业、新发生出口业务的生产企业享受出口退免税设置了众多障碍,影响了中小型出口企业发展;对出口货物逾期申报征税,加大了企业出口经营难度。(二)自觉主动运用税收杠杆调控经济的意识不强。部分干部对税收调控职能理解片面,认为省以下税务部门的中心任务就是组织收入,忽视政策导向,漠视纳税人权益。在税收政策制定上,缺乏主动作为精神,存在消极地等、靠、要思想;在税收政策研究

6、上,不能及时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对产业政策调整、跨国经济等所涉及的税收问题研究不透,制定的某些政策措施针对性不强、深度不够;在税收政策落实上,存在教条主义、重形式轻内容、重执行轻反馈、重取轻予、重权利轻义务等倾向,管字当头,堵字为先,而不是促进科学发展。(三)落实税收调控政策的效率不高。一是税收优惠政策管理体系没有建立。在组织管理上,税务机关内部各部门职责衔接与信息沟通不畅,各部门、各层级、各环节税收优惠管理责任既有交叉重叠,也有监控盲区;在工作流程上,一些税收优惠事项管理标准不具体,各层级在优惠政策落实中层层设定保险门槛,人为增加了基层负担。二是税收优惠政策管理方式粗放。对

7、税收优惠对象缺乏科学分类,不区分企业类型、规模等,均采取相同的管理办法,管理重点不突出;报批类与减免类界限不清,没有根据优惠方式的不同设定和明确报送资料、审批权限等内容,影响了基层执行。三是征退税管理存在脱节现象。由于金税、征管、出口退税三大系统信息不能共享,出口退税审核仍然采取人机结合的办法,造成企业重复劳动,基层有限的人力大量耗费在人工审核环节,退税管理质量和进度难以得到保证。(四)税收调控的外部环境有待改善。目前,高新技术产业、资源综合利用、涉农等许多税收优惠政策的落实都需要其它部门配合,征管法中也明确了相关部门配合税务部门的义务,但由于缺乏行之有效的操作机制,导致基层税务部门推进与落实

8、比较难。此外,有些地方政府为保财政收支预算的实现,对税务机关的收入计划层层加码,并列入政府职能部门考核,实行一票否决。而税务机关为争取地方政府在经费、用地等方面的支持,容易出现寅吃卯粮收过头税,或者该落实的政策不予落实,从而影响了税收调控职能的发挥。三、进一步改善和加强税收调控的思考(一)持续推进观念转变,自觉服从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坚持税收经济观,正确理解组织收入的过程就是落实税收政策、实现调控职能的过程,牢固树立不落实优惠政策也是收过头税的理念,坚决防止税收优惠政策不落实或落实不到位及滥用优惠政策两种倾向,注重发挥好税收宏观调控职能,服从服务于科学发展大局。紧密结合江苏实际,找准税收调

9、控职能发挥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充分运用税收政策工具,调节并处理好各种具体的经济税收利益关系,做到既促进经济发展又推动结构调整,既拉动当前经济增长又增强经济长期发展后劲,既有效扩大内需又积极扩大外需,努力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二)主动研究税收调控薄弱环节,完善税收政策调控体系。认真落实国家结构性减税政策,细化和完善政策管理,减轻纳税人税收负担,促进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增强微观经济主体活力。紧密结合江苏经济税源总量大、纳税户数多、经济现象复杂、新矛盾新问题多的实际,建立健全税收政策执行、反馈机制,对全省经济税收影响较大和社会反应强烈的重点、热点问题,开展专题性调研分析,及时向上级提出应对建议和

10、完善意见。建立税收政策实施情况评估制度和定期清理制度,整合税收优惠政策,切实解决政策之间的矛盾与冲突,确保各项政策协调一致。(三)用足用好现有税收调控政策,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一是进一步支持经济转型和企业自主创新。加强与科技等部门配合,加快现代服务业、中小企业、外资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进度,研究制定南京、苏州、无锡先进技术服务业税收优惠政策的具体落实措施;加强与文化部门配合,落实好扶持动漫产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制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实施办法,与科技部门共同开展促进科技发展税收政策落实专项行动。二是认真兑现各项促发展、保民生的税收优惠政策。加强与软件、农村合作组织等行业协会的联系,跟踪了解

11、优惠政策落实情况和效果,积极扶持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发展,拓展就业渠道;用好企业所得税有关职工教育培训费列支政策,鼓励企业在限、停产期间加大职工教育培训力度。三是支持“三农”建设和苏北发展。积极支持农村小额贷款组织发展,对其呆帐损失比照金融企业予以确认并允许税前扣除,让全省7500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260多万农民从中受益;在出口退税指标安排、减免税审批等方面向苏北地区倾斜,加快推进区域城乡一体化进程。(四)不断创新服务管理,进一步提高各项政策落实效率。一是优化税收调控政策落实程序。认真梳理各税种减免项目,完善税收优惠管理流程,简化审批程序,简并资料报送,在税收减免、抵免数据分析发布、优惠政策

12、评估、政策落实情况专项检查等方面扎口整合、协同部署,做到多部门齐抓共管、多环节协调运作、多税种综合控管,减轻基层和纳税人负担。二是改进税收政策服务方式。开展分类服务,对大企业建立定点联系制度和协调会议制度;对同一行业、新办企业、享受同类型优惠政策企业实行批量处理和模块化服务;对面广量大的中小纳税户提供菜单式定制服务,切实增强税收优惠政策服务的针对性与实效性。三是改进出口退税管理方式。简化退税程序,加快退税进度,采取先退税后核销、先退税再结算等办法,支持拥有自主品牌、核心技术的产品、大型机械设备、船舶企业以及农轻纺等具有竞争力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促进出口产品结构调整和外贸出口持续发展。(五)健

13、全社会协作机制,创造良好的税收调控环境。一是建立税收调控政策宣传辅导机制。开展送政策上门活动,帮助企业解决发展过程中的税收问题;支持税务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开展税收优惠政策辅导,依法提供税收筹划与专业培训,提高企业利用税收优惠政策的水平,发挥税收优惠政策的导向作用和调控职能。二是完善与地方党委政府的沟通协调机制。积极主动地向地方各级党政领导汇报税制改革和税收政策调整的目的和意义,使其认识税收优惠政策的长期经济效应,增强其落实政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减少越权干预税收优惠政策落实的现象。三是构建部门协作机制。及时掌握民政福利企业、资源综合利用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软件企业、集成电路产品资格审定情况,主动会同民政、科技、经贸、环保、质检、信息等部门建立资料定期交流制度、资格审定备案制度,完善认定办法,简并认定程序,提高工作时效。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发电子文件)。局领导(发电子和纸质文件),局内各单位(发电子文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