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分水岭读后感.docx

上传人:ylj18****70940 文档编号:63891263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3.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过分水岭读后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过分水岭读后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过分水岭读后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过分水岭读后感.docx(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过分水岭读后感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溪水是没有感情的,但眼前的这条溪水却好像许多情,我入山三天了,它始终在我侧畔伴我同行。登上岭头,便是我和小溪分头而行的时候,心中不觉引起依依惜别的感情,在这宁静的深山之夜,耳畔只听到岭头流水,仍是潺澧作响,彻夜不停,仿佛是在和自己这个同行三日的友伴殷勤话别似的。溪水本无情,但我入山这三天里,这溪水像有意似地始终在自己的侧畔同行。因此当登上岭头,就要和溪水分头而行的时候,心中便不由自主地涌起依依惜别之情。溪水本是无情的,但入山这三天里,得到了它的同行,便有了情感。前边就是分头之处了,心中便不由自主地涌起依依惜别之情。敏

2、锐的发觉与细腻的感受,恒久是创作的最好伙伴!分水岭下的溪水潺潺流淌,千古如斯。并非每个旅人都会发觉这寻常景象中的美感与诗意。正因为宦海漂移,见多了勾心斗角,见多了相互攻讦,见多了阿谀逢迎……才使得诗人别具只眼,慧眼独开,对本无情也真无情的寻常小溪有了这般深厚的情意。相依相伴,如旅伴,如知已,生怕“我”孤独,生怕“我”被深深的孤独沉没,临分手了,还没有遗忘深深地道一声:“珍重!”这就是拟人手法的表现力、魅力,也正是本诗的妙处所在!过分水岭是唐代诗人温庭筠创作的一首喜闻乐见的七言绝句。此诗写的是作者

3、在过分水岭时与溪水的一段因缘及其感受。化无情之物为有情,往往是使平凡事物富于诗意美的一种艺术手段。这首短诗,很能说明这一点。诗中所写的分水岭,大约是今陕西略阳县东南的嶓冢山。这是秦蜀或秦梁间往来必经之地,在唐代是闻名的交通要道,故一般径称分水岭而不必冠以所在地。题称“过分水岭”,事实上写的是在过分水岭的行程中与溪水的一段因缘,以及由此引起的诗意感受。此诗语言朴实而似散文,然而却颇富情趣。不仅把一条山间溪流拟人化了,而且拟的还是个痴情的小女生,她不辞辛苦的送行三日,离别前夜最终忍不住哽咽起来,给人感觉既可爱,又有情,甚至惹人想温言而又温柔的替飞卿去抚慰她。可以想象,此条溪

4、流必定是娟秀而温婉的,而且和飞卿一路相处开心,否则飞卿也许也不会有这般佳兴。首句就从溪水写起。溪水是没有感情的自然物,但眼前这条溪水,却又好像有情。在这里,“无情”是用来引出“有情”、突出“有情”的。“有情”二字,是一篇眼目,下面三句都是围围着它来详细描写的。“似”字用得恰到好处,它暗透出这只是诗人时或出现的一种主观感觉。换成“却”字,便觉过于强调、坐实,可是能够确定并强调溪水的有情,给予溪水一种动人的人情美;改成“亦”字,又不

5、免掩盖主次,使“无情”与“有情”平分秋色。只有这个“似”字,语意灵动轻妙,且与全诗平淡中见深情的风格相统一。这一句在点出“有情”的同时,也就设置了悬念,引导读者去留意下面的解答。次句叙事,暗点感到溪水“似有情”的缘由。嶓冢山是汉水与嘉陵江的分水岭,因为山深,所以“入山三日”方能到达岭头。山路曲折,缘溪而行,故而行旅者感到这溪水始终在自己侧畔同行。其实,入山是向上行,而水流总是向下,溪流的方向和行人的方向并不相同,但溪水虽不断向相反方向消逝,而其潺湲声却

6、一路伴随。因为深山空寂无人,旅途孤孑无伴,这一路和旅人相伴的溪水便变得特殊亲切,仿佛是有意不离左右,以它的澄澈面影、流淌身姿和嘹亮声韵来安慰旅人的孤独。读者从“得同行”的“得”字中,可以体会到诗人在孤独旅途中邂逅良伴的欣喜;而感于溪水的“有情”,也于“得”字中见出。“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在“入山三日”,相伴相依的旅程中,“溪水有情”之感不免与日俱增,因此当登上岭头,就要和溪水分头而行的时候,心中便不由自主地涌起依依

7、惜别之情。但却不从自己方面来写,而是从溪水方面来写,以它的“惜别”进一步写它的“有情”。岭头处是旅途中的一个站头,诗人这一晚就在岭头住宿。在宁静的深山之夜,耳畔只听到岭头流水,仍是潺湲作响,彻夜不停,仿佛是在和自己这个同行三日的友伴殷勤话别。这“潺湲一夜声”五字,暗补“三日同行”时日夕所闻。溪声仍是此声,而当将别之际,却极其自然地感觉这溪水的“潺湲一夜声”犹如是它的深情的惜别之声。在这里,诗人奇妙地利用了分水岭的自然特点,由“岭头”引出旅人与溪水的&l

8、dquo;分头”,又由“分头”引出“惜别”,因惜别而如此体会溪声。联想的丰富曲折和表达的自然平易,达到了和谐的统一。写到这里,溪水的“有情”已经臻于极致,诗人对溪水的深情也自由不言中了。分水岭下的流水,潺湲流淌,千古如斯。看到过这条溪水的旅人,何止万千,但好像还没有人从这个平凡景象中发觉美,发觉诗。由于温庭筠对羁旅行役生活深有体验,对挚友间的情意格外珍重,他才能发觉溪水这样的伴侣,并给予它一种动人的人情美。这里,与其说是客观事物的诗意美触发了诗人的感情,不如说是诗人把自己美妙的感情移注到了客观事物身上。化无情为有情,前提是诗人自己有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