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课件--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pptx

上传人:ge****by 文档编号:63725544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PPTX 页数:20 大小:4.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课件--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课件--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课件--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课件--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pptx(2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学习目标1.了解本词的写作背景。2.反复诵读诗词,把握内容,了解该词风格特征。3.赏析诗词的对比、用典、借古讽今手法,体会词人收复中原的热情期望和不能实现的苦闷心情。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词人。他主张收复中原,二十多岁便投身抗金,有卓越的军事才能和爱国热情。42岁退居江西信州(今江西上饶)。一生壮志未酬,一腔忠烈之气化为慷慨豪放的诗词。辛弃疾继承了苏轼的豪放词风,其作品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他也是豪放词派的代表,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他善用比、兴手法,大量用典,风格多样,把词的容量和表现力发挥到了极致。辛弃疾从42岁到6

2、0岁一直过着“隐居”生活,得不到朝廷重用。1203年再次被当时执掌大权的韩侂(tu)胄(zhu)起用,任浙江东路安抚史,翌年改任镇江知府。1204年韩侂胄为了巩固自身地位,草草北伐。而镇江濒临抗战前线,是北伐的重要基地。辛弃疾到任后,做了大量准备工作,但韩侂胄把持朝政,只想侥幸得逞,听不进辛弃疾的劝告,后来就把他调离了镇江。一次他来到京口北固亭,登高眺望,怀古忆昔,写下了这首词。这首词从某种意义上说,等于是给韩侂胄的一封谏书。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

3、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赏析用典孙孙权权刘刘裕裕刘刘义义隆隆拓拓跋跋焘焘廉廉颇颇赏析用典孙孙权权借古抒怀志在统一中原,有英雄业绩对英雄业绩的仰慕,恢复中原的雄心壮志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三国时吴国的皇帝孙权,据守江东,他有着统一中原的雄图大略,于建安十四年(209)在京口建都城,并且打败了来自北方的侵犯者曹操的军队,保卫了国家。刘刘裕裕借古讽今为恢复中原北伐,气吞万里对南宋主和派的讽刺赏析用典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

4、,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南北朝宋武帝刘裕,小名“寄奴”,他出身贫寒,曾经生活在荒僻小街巷。刘裕以京口为基地,削平了内乱,取代了东晋政权。他曾两度挥师北伐,先后灭掉南燕、后秦,收复洛阳、长安。刘刘义义隆隆借古讽今草率北伐失败对想草率北伐的韩侂胄的警告赏析用典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宋文帝刘义隆(刘裕之子)。他曾三次北伐,都没有成功。他好大喜功,听信王玄漠北伐之策,打没有准备的仗,结果一败涂地,反而招致北魏拓跋焘大举南侵,吓得宋文帝亲自登上建康幕府山向北观望形势。“封狼居胥”:汉朝霍去病追击匈奴至狼居胥山,举行祭天大礼。(封,积土为坛于山上进行祭天,以示胜利。)拓拓跋跋焘焘借古讽今作为

5、入侵者却受后世百姓祭祀对南宋朝廷一直未能振作收复中原的不满赏析用典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佛狸祠:佛狸,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小字。他击败宋文帝,率军追到瓜步山,即在现在江苏省六合县东南,在山上建立行宫,后来改为祠庙,称佛狸祠。神鸦社鼓:吃祭品的乌鸦和社日祭神的鼓声。说明中原人们已经忘却战败的历史,竟在佛狸祠前频繁地迎神赛会,很是热闹。疑难句理解后世的人们把历史上的入侵者的行宫误以为是一座福佑人民的神庙,春秋祭祀。时代已冲洗掉民族耻辱的意义。一二南宋朝廷一直未能振作恢复中原,再过几十年,恐怕南宋朝廷也会在历史上消失,沦陷区百姓久而久之也会安于异族的统治。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登

6、高望远,引出了对43年前的一段经历回忆:在他22岁时,曾经穿越战火纷飞的扬州古道,奔驰南下。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思考:辛弃疾真正担心的是什么?国土沦陷了,尚可以夺回;战争失败了,仍可以再打;若是文化信仰熄灭了,则是真正的亡国灭种!廉廉颇颇借古抒怀赵王派使者探望,廉颇极力表现表达北伐抗敌的迫切愿望,以及不受重用、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悲愤赏析用典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战国时赵国名将。因被人陷害,跑到魏国去。后来秦兵攻打赵国,赵王有意起用,遣使问讯。廉颇一饭斗米,肉十斤,披甲上马,以示能战。使者受廉颇政敌郭开贿赂,回来谎报赵王说:“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赵王以为老,遂罢。事见史

7、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词人以廉颇自比,既有渴求他人来问,洋溢着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豪情,又有没人来问,空有满腔爱国豪情,却连遭贬斥,壮志难酬的悲愤。他是一位爱国者,但是,报国无门;他是一位大英雄,但是,英雄却无用武之地!用典贴切,恰到好处,言简意赅,以一当十,是辛词的一大特点。这首词用典表达了一位暮年英雄的叹息:一叹世无英雄;二叹朝廷无能;三叹怀才不遇;四叹老大无成。使用典故,格调沉郁,悲壮苍凉,词风豪放。思考:本词用典的作用?1.英雄业绩与可悲现实对比:指出南宋朝廷的萎靡不振。2.刘裕“气吞万里如虎”与刘义隆“赢得仓皇北顾”对比:提出历史经验教训,告诫朝廷不要轻率出兵。3.四十三年前的“烽火扬州路

8、”与眼下的“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对比:抒发壮志难酬,忧国伤时的感慨。4.赵王想起用廉颇与当权者不重用诗人对比:抒发报国无门的苦闷与悲愤。主旨手法用典、对比、借古抒怀、借古讽今 总结 这首词借“怀古”赞扬孙权、刘裕的抗敌业绩,批评南宋统治者仓促北伐的冒险行动,表达自己北伐抗敌的迫切愿望北伐抗敌的迫切愿望,不受不受重用、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重用、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素材责任 执着 充分准备 沉潜积蓄 爱国热情思考:苏轼和辛弃疾同属豪放派,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在风格上有哪些不同?苏轼辛弃疾时代背景北宋(社会相对太平)南宋(民族矛盾尖锐)人生经历早年得志多次被贬早年起兵抗金长期不被重用主要思想儒释道杂融儒家性格特点直率、旷达热烈、爱国风格特征东坡之词旷(慷慨激昂、粗犷飘逸)稼轩之词豪(悲壮苍凉、沉郁顿挫)东坡词稼轩词面对人生挫折时表现出达观情怀对国家前途的关心和恢复中原的决心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将个人遭遇与自然环境描写融合在一起豪放中蕴含凄楚将个人遭遇与国家命运连结在一起豪放中蕴含悲壮以诗为词,使词的语言议论化以文为词,使宋词散文化对典故的运用恰到好处向东坡一样热爱生活向稼轩一样热爱家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