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琵琶行(并序)》课件36张--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x

上传人:ge****by 文档编号:63725008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PPTX 页数:36 大小:740.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8.3《琵琶行(并序)》课件36张--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8.3《琵琶行(并序)》课件36张--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8.3《琵琶行(并序)》课件36张--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8.3《琵琶行(并序)》课件36张--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x(3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琵琵琶琶行行白白居居易易白居易白居易:白居易(白居易(772772846846)字乐天,晚号香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中唐著名诗人山居士,中唐著名诗人,文学家文学家。是杜甫是杜甫之后,唐朝的又一杰出的之后,唐朝的又一杰出的现实主义现实主义诗人,诗人,现存诗现存诗30003000多首,是唐代诗人中作品最多多首,是唐代诗人中作品最多的一个,有的一个,有“诗魔诗魔”和和“诗王诗王”之称。之称。唐代唐代“新乐府运动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的倡导者。主张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著有著有白氏长庆集。白氏长庆集。“始得名于文章,终得罪于文章。始得名于文章,终得罪于文

2、章。”贞元十五年(贞元十五年(798798)中进士,官至翰)中进士,官至翰林学士,左拾遗,赞善大夫。后因林学士,左拾遗,赞善大夫。后因直言进谏,被贬江州司马,移忠州直言进谏,被贬江州司马,移忠州刺史。晚年好刺史。晚年好“佛佛”,长居长安过,长居长安过着隐士的生活着隐士的生活,岁去世。岁去世。他曾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谕、他曾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谕、闲适、感伤、杂律。闲适、感伤、杂律。琵琶行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白居易琵琶行原作琵琶引。白居易还有长恨歌。还有长恨歌。歌、行、引歌、行、引是古代歌曲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三者虽名称不同,

3、实则大同小异,常统称三者虽名称不同,实则大同小异,常统称“歌行歌行”。明朝胡震亨唐吉癸签说,。明朝胡震亨唐吉癸签说,“歌歌”是曲的总称,是曲的总称,“行行”是是“衍其事而衍其事而歌之歌之”,是一种具有铺叙记事性质的歌辞。,是一种具有铺叙记事性质的歌辞。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长恨歌恨歌是白居易的代表是白居易的代表诗作之一,也是作之一,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叙事中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叙事长诗之一。之一。这首首诗的的前半部露骨地前半部露骨地讽刺了唐明皇的荒淫刺了唐明皇的荒淫误国,后半

4、部国,后半部用充用充满同情的笔触写唐明皇的入骨相思。同情的笔触写唐明皇的入骨相思。这样,诗的主的主题思想便由批判思想便由批判转为对唐明皇与唐明皇与杨贵妃妃坚贞专一一爱情的歌情的歌颂。不。不过,歌,歌颂和同情中仍暗含和同情中仍暗含讽意。意。这是一首主是一首主题思想具有双重性的思想具有双重性的长诗,取,取得了很高的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特成就,特别是后半部运用了浪漫是后半部运用了浪漫主主义的幻想手法,大大增的幻想手法,大大增强了白了白诗的表的表现力。人力。人物形象生物形象生动,语言和声言和声调优美,抒情写景和叙事美,抒情写景和叙事的水乳交融,也是的水乳交融,也是长恨歌的恨歌的艺术特色。特色。吊白居易

5、吊白居易 (唐宣宗李忱)(唐宣宗李忱)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浮云不系名居易居易,造化无为字,造化无为字乐天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整体感知诗歌,并思考:整体感知诗歌,并思考:2、诗中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诗中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3、诗中塑造了哪些人物形象?、诗中塑造了哪些人物形象?4、是什么把诗人和琵琶女联系在一起?、是什么把诗人和琵琶女联系在一起?5、全诗对音乐的描写共有几次、全诗对音乐的描写共有几次?1、小序中交待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6、、小序中交待了哪些方面的内容?对全诗有何作用?对全诗有何作用?小小 序:序:、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故事的经过。故事的经过。、概述了琵琶女的身世。、概述了琵琶女的身世。、交代了作者的写作动机。、交代了作者的写作动机。、奠定了诗歌的感情基调:、奠定了诗歌的感情基调:凄切伤怀凄切伤怀文文章章结结构构江头送客闻琵琶江头送客闻琵琶江上聆听琵琶曲江上聆听琵琶曲歌女倾诉身世苦歌女倾诉身世苦同病相怜伤迁谪同病相怜伤迁谪重闻琵琶青衫湿重闻琵琶青衫湿邀见歌女邀见歌女演奏名曲演奏名曲听者陶醉听者陶醉少年欢乐少年欢乐晚年沦落晚年沦落悲苦心境悲苦心境浔阳江头夜送客,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

7、瑟瑟。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主人忘归客不发。环境描写:渲染悲凉气氛,环境描写:渲染悲凉气氛,奠定全诗基调。奠定全诗基调。(互(互 文)文)第一次演奏:第一次演奏:(暗写)(暗写)“惨惨”!(离愁、沦落)!(离愁、沦落)侧面烘托:音乐的美,侧面烘托:音乐的美,琴技高超琴技高超琵琶女琵琶女:寂寞诗人、客人诗人、客人:离愁(惨将别)第二次演奏:(明写)第二次演奏:(明写)江上聆听琵琶曲江上聆听琵琶曲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寻

8、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琵琶女出场琵琶女出场1 1、“寻寻”、“问问”这一系列的动词,这一系列的动词,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心情如何?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心情如何?答:急切、欣喜。答:急切、欣喜。2 2、琵琶女为何、琵琶女为何“千呼万唤始出来,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犹抱琵琶半遮面“?答:答:矛盾、含羞矛盾、含羞。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

9、限事。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第二次演奏序曲序曲第一第一乐曲乐曲第二第二乐曲乐曲

10、第三第三乐曲乐曲曲终曲终 情随声出情随声出急切愉快急切愉快幽愁暗恨幽愁暗恨激越雄壮激越雄壮激越雄壮激越雄壮曲终收拨曲终收拨曲终收拨曲终收拨此段中,白居易对此段中,白居易对音乐的描绘可谓绝音乐的描绘可谓绝唱,大量使用唱,大量使用“比比喻喻”的修辞方法,的修辞方法,你能找出几处呢?你能找出几处呢?它们各表现了曲子它们各表现了曲子的什么特点?的什么特点?喻体喻体 粗重急骤粗重急骤轻柔幽细轻柔幽细清脆圆润清脆圆润婉转流畅婉转流畅缓慢低沉缓慢低沉激越奔涌激越奔涌雄壮激雄壮激昂昂戛然而止戛然而止曲子特点曲子特点急雨急雨私语私语大珠小珠落玉盘大珠小珠落玉盘莺语花底莺语花底冰泉冷涩冰泉冷涩银瓶乍破水浆迸银瓶乍

11、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铁骑突出刀枪鸣裂帛裂帛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意。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意。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意。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意。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大弦嘈嘈如急

12、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

13、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鉴析此段描写音乐的技巧鉴析此段描写音乐的技巧一:大量运用比喻。一:大量运用比喻。二:摹声与比喻结合。二:摹声与比喻结合。三:叙议结合,三:叙议结合,妙语点睛。妙语点睛。余音绕梁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用悄寂无声的环境来衬托演奏的效果,乐声用悄寂无声的环境来衬托演奏的效果,乐声已停,然而余音绕梁,经久不息,人

14、们还久已停,然而余音绕梁,经久不息,人们还久久沉醉在音乐创造的氛围中。久沉醉在音乐创造的氛围中。“悄无言悄无言”的的寂静,实则是充满了感情的时刻,听众的忘寂静,实则是充满了感情的时刻,听众的忘情和如痴如醉的神情,从情和如痴如醉的神情,从侧面烘托侧面烘托出琵琶女出琵琶女技艺的高超绝妙。诗人所创造的这个画面,技艺的高超绝妙。诗人所创造的这个画面,有着及其感人的艺术魅力。有着及其感人的艺术魅力。第三次演奏:第三次演奏:感我此言良久立,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江州司马青衫

15、湿。湿。满座皆泣诗人:重闻琵琶青衫湿琵琶女:却坐促弦弦转急诗的前半部分写乐事,是否与琵琶女诗的前半部分写乐事,是否与琵琶女的苦身世矛盾?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的苦身世矛盾?这样写有什么作用?不矛盾不矛盾起对比反衬作用起对比反衬作用 少年得意少年得意老年失意老年失意 年轻美貌年轻美貌年长色衰年长色衰 门庭若市门庭若市孤守空船孤守空船 夕日欢笑夕日欢笑今日辛酸今日辛酸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作者与琵琶女有哪些相似之处?作者与琵琶女有哪些相似之处?*一个一个“本是京城女本是京城女”,一个,一个“去年辞帝去年辞帝京京”,都是从京都长安来到遥远偏僻的,都是从京都长

16、安来到遥远偏僻的江州。江州。*一个是名满京都的名艺人,一个是才华一个是名满京都的名艺人,一个是才华横溢的大诗人,都是出类拔萃的人才。横溢的大诗人,都是出类拔萃的人才。*一个因年长色衰而嫁商人,一个因直言一个因年长色衰而嫁商人,一个因直言敢谏而遭贬谪,都有由荣至衰的不幸遭敢谏而遭贬谪,都有由荣至衰的不幸遭遇,都同样怀着满腹的遇,都同样怀着满腹的“幽愁暗恨幽愁暗恨”,过着冷落凄凉的寂寞生活。过着冷落凄凉的寂寞生活。*“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诗人和琵琶女虽然这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诗人和琵琶女虽然经历、地位不同,但都有着共同的不幸遭遇经历、地

17、位不同,但都有着共同的不幸遭遇和艰难处境,生活都同样地飘零、凄凉、失和艰难处境,生活都同样地飘零、凄凉、失意。诗人把对琵琶女的深挚同情、对自己被意。诗人把对琵琶女的深挚同情、对自己被贬的满腔幽怨以及对冷酷现实的强烈不满完贬的满腔幽怨以及对冷酷现实的强烈不满完全融合在一起了。正因为这两句诗揭示出了全融合在一起了。正因为这两句诗揭示出了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典型情绪,所以能够在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典型情绪,所以能够在历史的长河中激起广泛的同情。历史的长河中激起广泛的同情。琵琶女是一个才貌双全,但在封建社会中被摧残、被琵琶女是一个才貌双全,但在封建社会中被摧残、被侮辱的歌女形象。琵琶女对自己的凄凉遭遇、对

18、人情侮辱的歌女形象。琵琶女对自己的凄凉遭遇、对人情冷暖、世态炎凉,表示了积聚已久的愤懑之情,对世冷暖、世态炎凉,表示了积聚已久的愤懑之情,对世人的重色轻才和丈夫的重利寡情提出了强烈控诉。人的重色轻才和丈夫的重利寡情提出了强烈控诉。但是诗人笔下的琵琶女没有认识到昔日卖笑承欢、醉但是诗人笔下的琵琶女没有认识到昔日卖笑承欢、醉生梦死的生活是一种被摧残的痛苦生涯,相反还抱着生梦死的生活是一种被摧残的痛苦生涯,相反还抱着炫耀、追恋、惋惜的态度。她只是悲叹红颜易老、繁炫耀、追恋、惋惜的态度。她只是悲叹红颜易老、繁花早逝,却没有从自己的不幸遭遇中得到觉醒。花早逝,却没有从自己的不幸遭遇中得到觉醒。“男儿有泪

19、不轻男儿有泪不轻弹弹”,白居易的泪只,白居易的泪只是为琵琶女而洒吗?是为琵琶女而洒吗?诗歌主旨诗歌主旨 通过写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艺及沦通过写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艺及沦落天涯的悲惨身世落天涯的悲惨身世,表现了诗人对琵琶表现了诗人对琵琶女的深切同情女的深切同情,抒发了诗人谪居江州的抒发了诗人谪居江州的失意之感,失意之感,深刻揭示了封建社会中被损深刻揭示了封建社会中被损害的乐伎们的悲惨命运和封建社会压抑害的乐伎们的悲惨命运和封建社会压抑人才、不容贤能的黑暗人才、不容贤能的黑暗。写作艺术写作艺术*、层次分明,故事完整。、层次分明,故事完整。这是一篇叙事诗,从作者江头这是一篇叙事诗,从作者江头送客闻琵琶声

20、、寻声邀弹者相见写起,接着写琵琶女演奏、送客闻琵琶声、寻声邀弹者相见写起,接着写琵琶女演奏、倾诉身世,最后写作者触发迁谪之感而收束全篇,层次分倾诉身世,最后写作者触发迁谪之感而收束全篇,层次分明,结构紧密。明,结构紧密。*、叙事与抒情紧密结合。、叙事与抒情紧密结合。强烈的抒情气氛贯彻始终,诗强烈的抒情气氛贯彻始终,诗歌所叙之事本身饱含感情成分,而景色的渲染,情节的描歌所叙之事本身饱含感情成分,而景色的渲染,情节的描述,人物的自白,又都渗透着感情,使诗歌的故事性和抒述,人物的自白,又都渗透着感情,使诗歌的故事性和抒情性融合无间。情性融合无间。*、刻画细致,语言生动。、刻画细致,语言生动。人物的举

21、止神态,通过细节描人物的举止神态,通过细节描写,把内心活动也细致入微地表现了出来。如诗中琵琶女写,把内心活动也细致入微地表现了出来。如诗中琵琶女自述身世的话,写得生动、形象、简洁。自述身世的话,写得生动、形象、简洁。从古今描写音乐和声音的优秀作品从古今描写音乐和声音的优秀作品看,对其描绘的方法有很多:看,对其描绘的方法有很多:(1 1)对乐曲或声音进行比喻时,也可运用通感比喻,喻体)对乐曲或声音进行比喻时,也可运用通感比喻,喻体不诉诸听觉,而诉诸其他感觉或生活体验。如:苏联歌不诉诸听觉,而诉诸其他感觉或生活体验。如:苏联歌曲喀秋莎曲喀秋莎“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2 2)对声

22、音的美妙或演奏(演唱)者的动作进行夸张。如:)对声音的美妙或演奏(演唱)者的动作进行夸张。如:列子列子.汤问汤问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余音绕梁,三日不绝。”(3)写倾听者的反映或内心感受,从侧面进行烘托。如写倾听者的反映或内心感受,从侧面进行烘托。如赤壁赋赤壁赋“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4 4)描写周围环境,从侧面进行烘托。如琵琶行)描写周围环境,从侧面进行烘托。如琵琶行“东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一个飘泊江湖的曾经名噪京都、红极一时的长安歌妓。青春欢笑、老大沦落、年老色衰。“重色重利”的社会使色艺双绝的琵琶女“独守

23、空船”,反映了封建社会中被侮辱、损害的歌伎们的悲惨命运。她有一种“曾经沧海”,却仍不失其率真及女性矜持端庄风格的成熟美。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如何理解琵琶女形象?诗人着力刻画琵琶女的目的只是为了更好地抒写自己的天涯沦落之恨。那么,本文的主旨句是什么呢?为什么要极力铺写这一形象?典型乐声典型乐声*“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次句描写音乐的诗句堪称绝唱。诗人通过次句描写音乐的诗句堪称绝唱。诗人通过通俗新颖、生动恰切的比喻,不但能唤起通俗新颖、生动恰切的比喻,不但能唤起人们的想象,而且使读者对乐声有了更为人们的想象,而且使读者对乐声有了更为具体的感受,

24、可谓形象鲜明,韵味无穷;具体的感受,可谓形象鲜明,韵味无穷;且乐声的富于变化,使人觉得这位且乐声的富于变化,使人觉得这位“平生平生不得志不得志”的琵琶女仿佛在向人们倾诉着满的琵琶女仿佛在向人们倾诉着满腔的怨愤和哀愁。腔的怨愤和哀愁。典型境界典型境界*“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此时无声胜有声此时无声胜有声”,此句道出了,此句道出了“无声无声”与与“有声有声”之间的辨证关系,道出了音之间的辨证关系,道出了音乐上停顿的奇特功效。在特定的场合下,乐上停顿的奇特功效。在特定的场合下,乐曲的暂时休止比连续不断的演奏更能触乐曲的暂时休止比连续不断的演奏更能触动人们的

25、心弦,更易让人受到感染。创造动人们的心弦,更易让人受到感染。创造出了曲止情续、余意无穷的艺术境界。出了曲止情续、余意无穷的艺术境界。典型氛围典型氛围*“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用悄寂无声的环境来衬托演奏的效果,用悄寂无声的环境来衬托演奏的效果,乐声已停,然而余音饶梁,经久不息,乐声已停,然而余音饶梁,经久不息,人们还久久沉醉在音乐创造的氛围中。人们还久久沉醉在音乐创造的氛围中。“悄无言悄无言”的寂静,实则是充满了感情的寂静,实则是充满了感情的时刻,听众的忘情和如痴如醉的神情,的时刻,听众的忘情和如痴如醉的神情,从侧面烘托出琵琶女技艺的高超绝妙。从侧面烘托

26、出琵琶女技艺的高超绝妙。诗人所创造的这个画面,有着及其感人诗人所创造的这个画面,有着及其感人的艺术魅力。的艺术魅力。典型感情典型感情*“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诗人和琵琶女虽这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诗人和琵琶女虽然经历、地位不同,但都有着共同的不然经历、地位不同,但都有着共同的不幸遭遇和艰难处境,生活都同样地飘零、幸遭遇和艰难处境,生活都同样地飘零、凄凉、失意。诗人把对琵琶女的深挚同凄凉、失意。诗人把对琵琶女的深挚同情、对自己被贬的满腔幽怨以及对冷酷情、对自己被贬的满腔幽怨以及对冷酷现实的强烈不满完全融合在一起了。正现实的强烈不满完全融合

27、在一起了。正因为这两句诗揭示出了一种带有普遍意因为这两句诗揭示出了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典型情绪,所以能够在历史的长河义的典型情绪,所以能够在历史的长河中激起广泛的同情。中激起广泛的同情。琵琶行里写道:“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大弦的嘈嘈和小弦的切切,到底是怎样的音响,读者很难想象,而比之于急雨,比之于私语,比之于大小珍珠坠落在玉盘中敲出的音响,就可以使读者感受到两弦的美妙各具特色。诗里还用“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比喻曲调的流转和凝涩,用“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比喻曲调的高亢雄壮,都把琵琶的声音描写得淋漓尽致。元稹琵琶歌里的“泪垂捍拨朱

28、弦湿,冰泉呜咽流莺涩”,李绅悲善才里的“秋吹动摇神女佩。月珠敲击水晶盘”,也都是以声喻声的。元诗比白诗为早,白诗“莺语”二句,可能受到元诗的影响,但较元诗为胜。鉴赏琵琶行的音乐描写 以声喻声,不在于声音的完全相似,不能过于黏滞。如“莺”在“花底”,“泉”在“冰下”,“瓶”是“银瓶”,“骑”是“铁骑”,“佩”,是“神女佩”,“盘”是“水晶盘”等等,有的并不直接关系到音响,却能够令人从中联想到音乐的美妙。描写音乐,除了较多地运用比喻之外,还运用其他的手法。妙语点睛,也是一种常用的手法。琵琶行写道:“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又

29、写道:“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音乐是用来抒发感情的。奏曲的能手,能够通过演奏表达自己的哀愁或欢乐。听曲的行家,也能够从曲调中领会到奏曲者的情思,受到感染。倘若听曲者和奏曲者有同样的心情,那感受会是很强烈的。白居易真不愧为听曲的行家,于琵琶未成曲调时已经感到弦声饱含感情,于演奏的过程中又听出琵琶女有无限心事,于演奏终结时更听到了弦外之音,听到了于无声处表露的哀愁。“同是天涯沦落人”,白居易与琵琶女有类似的遭遇,所以感动得青衫泪湿。这里,用比喻已经不够了,诗人就直接出面为乐曲解说。诗人的解说犹如画龙点睛,点到了妙处。只轻轻一点,就提示出乐曲的无穷含蕴。“未成曲调先有情”,“此时无声胜有

30、声”,已经成为千古传诵的妙句。说一句题外话,古人有的责备白居易不该于谪居中夜入离妇之船,认为有违礼法。我们倒认为,白居易能冲破封建的等级观念,平等地看待一个地位卑贱的琵琶女,将自己的仕途坎坷同她的昔为倡家女、今为商人妇的遭遇作类比,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我国古代诗人虽有自比美人芳草的传统,但大都比的是纯洁的少女或者高尚的贵妇,自比歌伎是较少见的。明湖居听书中也运用了这种手法。写白妞开始(唱)的情景,“声音初不甚大,只觉入耳有说不出来的妙境: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也是由作者直接讲出自己的感受,只是就中又使用了比喻罢了。琵琶行写音乐,意不在写音乐而在写人,在慨叹琵琶女身世凄凉和抒发自己的不满。明湖居听书只不过极力形容唱腔的美妙,无弦外之音。两者相较,我以为琵琶行胜过一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