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车联网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docx

上传人:L**** 文档编号:63712831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47.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车联网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国车联网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车联网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车联网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国车联网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一、车联网定义及发展路径 根据车联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定义,车联网是以车内网、车际网和车载移动互联网为基础,按照约定的通信协议和数据交互标准,在车-X(X:车、路、行人及互联网等)之间,进行无线通讯和信息交换的大系统网络,是能够实现智能化交通管理、智能动态信息服务和车辆智能化控制的一体化网络,是物联网技术在交通系统领域的典型应用。 根据中国信通院定义,车联网是借助新一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实现车内、车与车、车与路、车与人、车与服务平台的全方位网络连接,提升汽车智能化水平和自动驾驶能力,构建汽车和交通服务新业态,从而提高交通效率,改善汽车驾乘感受,为用户提供

2、智能、舒适、安全、节能、高效的综合服务。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定义智能网联汽车,是指搭载先进的车载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并融合现代通信与网络技术,实现车与X(车、路、人、云端等)智能信息交换、共享,具备复杂环境感知、智能决策、协同控制等功能,可实现“安全、高效、舒适、节能”行驶,并最终可实现替代人来操作的新一代汽车。 因此,车联网主要是基于新一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实现车与车、车与人、车与基础设施、车与互联网等的全方面协同和交互,进一步实现智能驾驶、智慧交通,提高汽车的智能化、网联化,减少行车事故,重构汽车全产业链。 车联网演进大致可分为三阶段:第一阶段是车企主导的功能性车载信息服务阶段,第二阶

3、段是智能网联服务阶段,第三阶段是智慧出行服务阶段。现阶段正处于智能网联服务阶段,随着LTE-V2X技术的不断突破,有望实现L3/L4级别的自动驾驶。车联网发展的三阶段 二、中国车联网行业发展政策 自2016年7月,国家发改委和交通运输印发推进“互联网+”便捷交通促进智能交通发展的实施方案,促进交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推动交通智能化发展。2018年,工信部及国家标准委出台多份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相关标准体系,推动车联网行业发展的标准化。2018年12月,工信部发布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行动计划,指出到2020年,实现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跨行业融合取得突破,在关键技术、标准体系、技术

4、设施、应用服务、安全保障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为车联网行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2019年9月,国务院发布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加强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汽车、自动驾驶、车路协同)研发,形成自主可控完整的产业链。多项政策的出台,车联网行业快速发展奠定了政策基础。近年来车联网主要政策汇总 三、中国车联网行业发展环境及现状 (1)我国民用汽车保有量稳步增长 截至2018年,我国轿车保有量超过2.6亿辆,巨大的汽车市场为我国车联网服务的快速增长提供了有利基础。 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24028万辆(包括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906万辆),比上年末增长10.5%,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20730万辆,增长10.9%。民用轿车保

5、有量13451万辆,增长10.4%,其中私人轿车12589万辆,增长10.3%。2010-2018年中国民用汽车保有量统计 (2)中国车联网渗透率2020年超过全球平均值 2015年全球车联网渗透率为10%,我国渗透率为7%,预计到2020年,全球和我国车联网渗透率将分别超过20%和24%。2015-2020年全球及中国车联网渗透率 2018年12月,工信部出台的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行动计划中指出,到2020年,车联网用户渗透率要达到30%以上,新车驾驶辅助系统(L2)搭载率达到30%以上,联网车载信息服务终端的新车装配率达到60%以上,构建涵盖信息服务、安全与能效应用等的综合应用体

6、系。2019年11月21日,在“十一届中国猎车榜”上,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与每日经济新闻联合发布的AI驱动汽车产业裂变中国汽车企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发展报告(2019)数据显示,2018年智能网联新车型渗透率达到31.1%,相较2016年增长近5倍;2018年中国品牌智能网联新车型渗透率达到35.3%,相较2016年增长15倍。智能网联功能正由高端、豪华车型向普通车型渗透,预计2019年智能网联汽车潜在客户下单渗透率将达到36.4%;预计到2020年渗透率将达到51.6%。 (3)预计2021年中国车联网规模突破一千亿 受益宏观政策驱动、5G商业化落地、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车联网市场规

7、模保持高速增长。中国汽车市场巨大,网联汽车占有率不断提高。未来,随着车联网产业生态不断完善,技术、服务不断成熟,产业规模将迎来大发展。2018年中国乘用智能网联规模421亿元,预计随着配套设施的逐步完善,我国乘用智能物联网规模在未来几年得到大幅提升,预计到2025年达到1347亿元。2017-2025年中国乘用智能网联市场规模 根据22016年全国车联网市场规模366.4亿元,到2018年上升至486亿元,近三年增速稳定在14%左右。同时,随着2020年5G技术的推广应用、V2X的技术发展、用户增值付费提升等因素,2020年车联网市场规模同比增速达69.9%,呈现高速增长态势。2016-202

8、1年中国车联网市场规模 (4)中国车联网市场竞争格局 面对飞速发展的车联网市场,互联网巨头争相入局,布局智能驾驶领域。互联网巨头凭借自身在软件行业的优势,纷纷与传统车企合作,入局车联网、智能驾驶领域,成为当下的投资焦点。百度作为中国智能驾驶领域的先驱,其 Apollo 开放平台是全球首个最全面的智能驾驶商业化解决方案,已经汇聚了国内外众多自动驾驶厂商,与众多传统车企在智能驾驶领域展开合作。腾讯车联已经与长安、一汽、广汽、东风、宝马等多个传统车企达成了战略合作。 车联网成为众多车企的前装硬需求。一汽宣布从 2019 年起实现全系产品标配车联网系统;长安启动“北斗天枢”战略,从 2020 年起实现

9、新车全部联网且搭载驾驶辅助系统,从 2025 年起实现新车全部具备人机交互功能。东风启程发布“智趣科技”的品牌理念,深化车联网战略,并联合高德地图和科大讯飞合作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平台建设。 另外,为规范引导自动驾驶封闭场地测试工作,推进自动驾驶技术发展,多地建成智能网联示范基地。 同时,多地为自动驾驶企业发放了测试牌照,产业进展加速。截至 2018 年,全国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区包括 10 个国家级示范区以及 14 个地方级示范区。截至2018年国家级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基地 从自动驾驶路测牌照来看,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已颁发近200张自动驾驶路测牌照。其中,百度收获100张,独占鳌头。今年7月1日,

10、北京市自动驾驶测试管理联席小组正式发放了首批T4级别自动驾驶测试牌照,这批被称为目前技术含量最高的5张牌照全被百度收入囊中。企业 牌照数量(张) 企业 牌照数量(张) 四、中国车联网行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智能网联车不再是单纯的交通运输工具,它一方面会涉及环境感知、智能决策、协同控制等与汽车本身相关的创新技术,另一方面还涉及车与车、车与路、车与人之间的信息交互。 从政策方面看,国际已经将智能网联车作为“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在实体经济应用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还将其作为汽车产业重点转型方向之一。在抢滩智能网联车、布局无人驾驶技术的同时,传统车企和互联网巨头都需要看清行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11、我国目前发展智能网联车的优势在:通讯技术基础好,且有推进重大战略的体制优势。只是,在跟智能汽车关联的零部件产业,仍然缺少技术基础。李骏还明确指出了未来在中国发展智能网联车的机遇。 1、智能网联汽车已经列入中国制造2025,从原来偏重新能源汽车发展转变为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发展。 中国制造2025也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明确了要提高创新能力,实施智能制造,这其中也包括汽车领域。这也意味着,中国市场已经准备好迎接全网联汽车时代的来临。从事该领域研究或制造的企业将得到政策扶持,他们也将成为中国乃至全球汽车行业的市场领跑者。 2、国家的需求。 我国面临二氧化碳的压力,面临拥堵的压力,

12、也面临交通事故死亡数量持续不降的压力,所以从市场需求看,对供给端变革的呼声越来越大。 3、社会和市场的重大需求。 根据2016年智能网联汽车消费者调查,75%以上的中国购车者愿意在安全性能方面增加投入,60愿意为使用状态监测、车辆诊断程序和事故数据记录等车辆管理功能提高预算。 4、中国正在创建国家智能网联创造中心。 对于智能网联汽车,世界上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而且中国有特殊的出行现状,所有这些都要求未来中国有自己的智能网联车标准。我国先后出台的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车联网和5G发展行动方案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为智能网联车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但是,机遇和挑战并

13、存,在看到机遇的同时也应该正视这些挑战: 最大的挑战是汽车必须数字化,突破和掌握核心技术。企业要有自己的软件开发和训练平台,还要有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系统,只有这样才能逐步掌握最先进的智能网联技术。 第二大挑战是我们的基础不牢固,甚至是缺少。企业要不断夯实智能网联车的四个基础:控制和感知硬件、核心软件、通信和互联网、云和智能服务平台。 第三大挑战是依靠和增大科技创新驱动力,特别是在核心的 AI技术和芯片等方面。 第四是要挖掘和创造中国特色的颠覆性创新。期望通过SVSC(Smart-Shared Vehicle for Smart City,智慧城市智能共享汽车)来破解城市高效移动出行的难题,用L4技术实现“人找车+车找人+车找位”的导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他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