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TSS 51-2022 茶园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规程.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63684062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72.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T∕CTSS 51-2022 茶园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规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T∕CTSS 51-2022 茶园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规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T∕CTSS 51-2022 茶园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规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T∕CTSS 51-2022 茶园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规程.pdf(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ICS 67.140.10 CCS X 55 团 体 标 准 T/CTSS 51-2022 茶园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规程 Drip irriga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 of water and fertilizer integration in tea plantation 中 国 茶 叶 学 会中 国 茶 叶 学 会 2022-04-12 发布 2022-04-12 实施 发 布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则起草。本文件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提出。本文件由中国

2、茶叶学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马立锋、阮建云、石元值、朱芸、杨向德、刘美雅、伊晓云、倪康、张群锋、方丽。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1 茶园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茶园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的术语和定义、系统组成、系统安装、使用技术和管网系统维护。本文件适用于使用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的茶园。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3、GB/T 10002.1 给水用硬聚氯乙烯(PVC-U)管材 GB/T 10002.2 给水用硬聚氯乙烯(PVC-U)管件 GB/T 13663.1 给水用聚乙烯(PE)管道系统 第 1 部分:总则 GB/T 13663.2 给水用聚乙烯(PE)管道系统 第 2 部分:管材 GB/T 13664 低压输水灌溉用硬聚氯乙烯(PVC-U)管材 NY/T 391 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质量 NY/T 1107 大量元素水溶肥料 NY 1428 微量元素水溶肥料 NY 2266 中量元素水溶肥料 SL 550 灌溉用施肥装置基本参数及技术条件 DB33/T 2070 水肥一体化技术通则 T/CTSS 9

4、茶园化肥施用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茶园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 drip irrigation technology of water and fertilizer integration in tea plantation 根据茶树生长需水、需肥规律和土壤水分、养分状况,利用管道滴灌系统,借助压力系统或地形自然落差,直接将水、肥输送到茶树根系附近的技术。4 系统组成 4.1 水源工程 河流、湖泊、水库和井泉等作为灌溉水源,水源应符合 GB 5084 的规定。必须修建相应的水源工程,如泵站及附属设施、水量调节池等。4.2 控制枢纽 由水泵、流量压力调节器、过滤

5、装置、肥料混合设备等组成,通过控制中心,对设备进行远程或现场操控。4.3 输水管路 4.3.1 由主干管、支管、滴灌带等组成。4.3.2 主干管是连接蓄水池到茶园的一级管道系统,支管是分布在茶园周围的二级管线系统,滴灌带是分布在茶树根区附近的末级管线系统。滴灌带滴头间距 25 cm50 cm,实际滴头距离需根据土壤类型确定,对渗水性比较好的砂性土壤可以适当缩小滴头间距,而渗水性较差的黏性土壤可以适当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2 扩大滴头间距。其管材和管质应符合 GB/T 10002.1、GB/T 10002.2、GB/T 13663.1、GB/T 13663.2 和GB/T13664 的规定。5

6、系统安装 5.1 园地选择 宜选择靠近水源、集中连片且茶行走向落差较小的茶园,具有相对便利的交通条件,产地环境条件应符合 NY/T 391 的规定。5.2 系统安装 5.2.1 首部 指从水源取水,并对水进行加压、水质处理、肥料注入和系统控制。一般包括动力设备、水泵、过滤器、施肥器、泄压阀、逆止阀、水表、压力表,以及控制设备(如自动灌溉控制器、衡压变频控制装置)等。在首部系统中安装供水主阀门,连接主干管。5.2.2 主管 根据水源、茶园位置,将主干管铺设于水源与茶园之间。5.2.3 支管 在田间主干管阀门后连接支管、控制阀等配件,根据茶园内茶行走向,将支管与茶行走向垂直铺于地头。支管公称外径6

7、3 mm或75 mm,外径偏差1 mm2 mm,壁厚0.9 mml.5 mm,爆破压力 0.40 MPa。5.2.4 滴灌管 5.2.4.1 滴灌管内径为16 mm,额定工作压力0.1 Mpa,壁厚0.6 mm1.0 mm。5.2.4.2 滴灌带根据茶行走向,按照每行单滴管或者双滴管铺设于茶行间。5.2.5 安装 最后将施肥器与主干管的供水管控制阀门并联安装,施肥器应符合SL 550的规定。主干管与支管连接,主干管与每块茶园支管网之间安装分阀门,以便调节当前茶园供水压力和分块供水。支管与滴灌带连接,滴灌带尾部打结封堵。管道安装平面示意图见图1。图 1 系统分布示意图 6 使用技术 6.1 施肥

8、原则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3 6.1.1 采用传统土施基肥与滴灌追肥相结合的方法,选择滴灌施肥用的水溶性肥料应符合 NY/T 1107、NY 2266、NY 1428 规定,各肥料溶液的混合不能造成有效养分损失或发生沉淀等反应,也不能与灌溉水中杂质相互作用沉淀。6.1.2 根据土壤测试结果和养分分级调整磷钾肥用量,按 T/CTSS 9 的规定执行。6.1.3 有机肥作为基肥,适宜比例为总施肥量(以 N 计)的 20%40%,有机肥养分计入年度总用量,按养分年度适宜用量中扣除有机肥养分后确定化肥用量。6.2 灌水量 根据 DB33/T 2070 中规定的一次最大灌水量或当前适宜灌水量可用下列公

9、式计算:式中:W一次每公顷(10000 m2)最大或当前灌水量(m3);p土壤湿润比(%),以 45%55%为宜;h计划灌溉深度(mm),适宜的灌溉适宜深度为 200 mm300 mm;土壤容重(密度)与水容重(密度)之比;max适宜土壤重量含水量上限(%),可由田间持水量换算,适宜土壤重量含水量上限为田间持水量的 80%90%;min/pre适宜土壤重量含水量下限或当前土壤重量含水量(%),控制在田间持水量的 50%55%;灌溉水利用系数,适宜取值为 0.9。6.3 肥水比、流量 灌溉肥液适宜溶液浓度为3.5%4.5%,流量为1.0 L/h3.0 L/h,砂质土选择l.5 L/h3.0 L/

10、h,壤土选择l.0 L/h2.0 L/h。如遇干旱,溶液浓度可下调。6.4 施肥时期 6.4.1 基肥 全年茶季结束,在茶树行间开沟 15 cm20 cm 深施后覆土,或结合机械深翻施用。6.4.2 滴灌追肥 6.4.2.1 名优绿茶、白化和黄化等品种生产茶园,滴灌追肥时期分别为春茶开采前 50 天60 天、春茶开采前 30 天40 天、春茶开采前 10 天20 天、春茶结束、7 月中旬、10 月中旬。6.4.2.2 大宗绿茶、黑茶、抹茶、红茶、乌龙茶生产茶园,滴灌追肥时间分别为春茶开采前 30 天40 天、春茶开采前 10 天20 天、5 月中旬、7 月中旬、8 月中旬、10 月中旬。6.5

11、 施肥量 不同生产茶园具体施肥用量见表 1,其中基肥选择菜籽饼肥或者畜禽粪肥中的其中一种施用。表 1 施肥用量 (单位:kg/hm2)茶园性质茶园性质 基肥(选择基肥(选择 1 种种)滴灌追肥(每次滴灌追肥(每次用量用量)菜籽饼菜籽饼肥肥 畜禽粪肥畜禽粪肥 氮肥(氮肥(N)磷肥(磷肥(P2O5)钾肥(钾肥(K2O)镁肥(镁肥(MgO)名优绿茶茶园 15002250 22503000 19.522.5 4.57.5 6.09.0 1.53.0 叶色白/黄化型品种茶园 15002250 22503000 12.014.0 3.06.0 9.012.0 1.53.0(只在土壤缺镁时施用)大宗绿茶、黑

12、茶茶园 22503000 30004500 30.033.0 7.510.5 9.012.0 3.04.5 抹茶茶园 30004500 45007500 33.035.0 7.510.5 9.012.0 4.05.0 红茶茶园 15002250 22503000 21.024.0 6.09.0 9.012.0 3.04.5 乌龙茶茶园 15002250 22503000 27.030.0 6.09.0 9.012.0 3.04.5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4 7 管网系统维护 7.1 对地面管网、各级阀门、连接管件等进行定期检查,如有缺损应及时更换或修理。7.2 施肥后不应立即停止系统运行,应利用清水继续把残留在管道内的肥液冲洗干净,以防止肥料堵塞滴头、腐蚀滴灌系统。7.3 在入冬前最后一次使用后,及时将滴灌系统管道内的水排净,防止滴灌系统冻裂。_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规范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