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慢-课件53519.ppt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63651759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9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扬州慢-课件53519.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扬州慢-课件53519.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扬州慢-课件53519.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扬州慢-课件53519.ppt(3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扬州慢扬州慢姜夔姜夔解题:解题:词牌名,是作者的词牌名,是作者的自度曲自度曲注宫调并填旁谱注宫调并填旁谱(注明宫调旁填工尺谱,是宋代流传下来唯一完整的宋词乐谱)。通晓音律的词人,自摆歌词,又能自己谱写新通晓音律的词人,自摆歌词,又能自己谱写新的曲调,这叫做自度曲。的曲调,这叫做自度曲。此语最早见于此语最早见于汉书汉书元帝纪赞元帝纪赞:“元帝多村艺,善史书,鼓琴瑟,元帝多村艺,善史书,鼓琴瑟,吹洞萧,自度曲。吹洞萧,自度曲。”扬州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扬州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淮左淮左名都名都”之誉,至今已有近之誉,至今已有近2500年的历史。扬州地年的历史。扬州地处江淮要冲,

2、早在东汉时便是政治军事基地,也是处江淮要冲,早在东汉时便是政治军事基地,也是全国粮、盐、铁的主要集散地和海内外交通的重要全国粮、盐、铁的主要集散地和海内外交通的重要港口港口。早在六朝时,就有。早在六朝时,就有“腰缠十万贯,骑鹤上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扬州”之说。扬州的古代文明和灿烂文化,也牵动之说。扬州的古代文明和灿烂文化,也牵动了帝王的情怀和游兴,隋炀帝三下扬州看琼花,给了帝王的情怀和游兴,隋炀帝三下扬州看琼花,给扬州留下了众多的历史古迹。扬州留下了众多的历史古迹。姜姜夔夔,字字尧尧章章,号号白白石石道道人人,江江西西鄱鄱阳阳人人。布布衣衣终终生生,以以清清客客身身份份周周游游四四方方,常常

3、作作达达官官贵贵人人坐坐上上客客。擅擅长长写写词词,善善书书法法、精精音音乐乐、能能自自度度曲曲。词词多多纪纪游游、咏咏物物、感感叹叹身身世世飘飘零零,亦有寄寓忧国伤时之作亦有寄寓忧国伤时之作。在他所处的时代,南宋王在他所处的时代,南宋王朝和金朝南北对峙,民族矛盾朝和金朝南北对峙,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都十分尖锐复杂。和阶级矛盾都十分尖锐复杂。战争的灾难和人民的痛苦使姜战争的灾难和人民的痛苦使姜夔感到痛心,但他由于幕僚清夔感到痛心,但他由于幕僚清客生涯的局限,虽然为此也发客生涯的局限,虽然为此也发出或流露过激昂的呼声,而凄出或流露过激昂的呼声,而凄凉的心情却表现在一生的大部凉的心情却表现在一生的大

4、部分文学和音乐创作里。分文学和音乐创作里。知人论世知人论世 南宋小王朝国势危弱,长江以北的淮河一带已南宋小王朝国势危弱,长江以北的淮河一带已成为荒芜的边地。但大多数的士大夫却只顾宴饮逸成为荒芜的边地。但大多数的士大夫却只顾宴饮逸乐,不思恢复。乐,不思恢复。宋高宗在位期间,金兵曾两度大规模进攻南宋高宗在位期间,金兵曾两度大规模进攻南宋。建炎三年(宋。建炎三年(11291129)金兵占领扬州,大肆烧杀掳)金兵占领扬州,大肆烧杀掳掠,扬州被洗劫一空。绍兴三十一年(掠,扬州被洗劫一空。绍兴三十一年(11611161)金主)金主完颜亮又大举南侵,扬州再度遭受浩劫。完颜亮又大举南侵,扬州再度遭受浩劫。第二

5、次浩劫之后的第二次浩劫之后的1515年,姜夔路过扬州,仍然年,姜夔路过扬州,仍然是满目疮痍,是满目疮痍,“荠麦青青荠麦青青”,作者追怀丧乱,感慨,作者追怀丧乱,感慨今昔,写下了这篇名作,以寄托对扬州昔日繁华景今昔,写下了这篇名作,以寄托对扬州昔日繁华景象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破碎的哀思,表达了深沉的象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破碎的哀思,表达了深沉的黍离之悲。黍离之悲。写作背景写作背景一、整体感知,诵读诗歌一、整体感知,诵读诗歌扬州慢 姜夔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

6、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黍离之悲也。之悲也。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月无声。念桥边红药

7、,年年知为谁生?二、合作探究,体会诗情二、合作探究,体会诗情淳熙丙申至日,余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淳熙丙申至日,余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岩老人以为有黍离黍离之悲也。之悲也。思考一:你能从小序读出哪些内容?思考一:你能从小序读出哪些内容?(淳熙丙申至日,余过维扬。夜雪初霁)(淳熙丙申至日,余过维扬。夜雪初霁)交代了交代了扬州慢扬州慢的写作时间地点天气状况。的写作时间地点天气状况。(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四顾萧条,

8、寒水自碧。暮色渐起,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戍角悲吟。)描绘了作者的所见所闻。描绘了作者的所见所闻。(予怀怆然,感慨今昔)(予怀怆然,感慨今昔)交代写作的缘由。交代写作的缘由。(千岩老人以为有(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黍离之悲也)之悲也)对对扬州慢扬州慢评价。评价。“黍离黍离”意象意象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

9、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周大夫行役路过宗周镐京,见旧时宗庙宫室遗址,黍离周大夫行役路过宗周镐京,见旧时宗庙宫室遗址,黍离周大夫行役路过宗周镐京,见旧时宗庙宫室遗址,黍离周大夫行役路过宗周镐京,见旧时宗庙宫室遗址,黍离茂盛,因悲周室颠覆,乃作此诗。茂盛,因悲周室颠覆,乃作此诗。茂盛,因悲周室颠覆,乃作此诗。茂盛,因悲周室颠覆,乃作此诗。黍离之悲

10、指国家沦亡黍离之悲指国家沦亡的悲痛,后代指故国之思。的悲痛,后代指故国之思。思考二:词人进入扬州城,看到、听到、想到了思考二:词人进入扬州城,看到、听到、想到了什么?什么?荠麦青青、废池乔木、渐黄昏,荠麦青青、废池乔木、渐黄昏,二十四桥、波心荡、冷月、红药二十四桥、波心荡、冷月、红药清角吹寒清角吹寒见到见到听到听到想到想到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上阙中那一个词最能概括眼前扬州城的特点,请结合作者的所见所闻具体谈谈。空城。从“荠麦青青”、“废池乔木”、“清角吹寒”、“二十四桥”、无声的“冷月”可以看出。请

11、找出一个与“空城”相对应的词,概括昔日扬州的特点。最好是“名都”,还有“春风十里”、“青楼梦好”、“豆蔻词工”、“二十四桥”,这些词句写出了昔日扬州繁华热闹。这些景象是通过杜牧的诗句想象得来。引用前人诗句是本词一大特点,请阅读相关的四首诗。赠别二首 娉娉袅袅十三馀/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题扬州禅智寺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寄扬州韩绰判官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遣怀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杜牧诗四首杜牧诗四首造成昔盛

12、今衰情形的原因是什么?“自胡马窥江去后”,表明造成此种情形的原因是战争。古代战乱频繁,人民流离失所。曹操悲吟“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杜甫哀叹“边廷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胡马窥江”用借代手法,代指南宋初年,金兵屡次进犯。姜夔选取此题材正是为了极表他的“黍离之悲”,表达他因祖国山河破碎、百姓生活困苦而极其沉痛的心情。让我们重新读一遍,再次感受作者的黍离之悲。佳句赏析佳句赏析“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春风十里”是从杜牧赠别中“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诗句化出,杜牧诗句极言扬州之美,所以词人化用来作了一个对比:听说扬州繁华富丽、但一路之上,触目之处,却尽是青青的野生荞麦,一片荒

13、凉景象。造成这种强烈反差的原因何在呢?“自胡马窥江去后自胡马窥江去后”“胡马窥江”指的是高宗建炎三年(1129)、绍兴四十年(1160)、四十一年(1161)和孝宗隆兴二年(1164)金兵屡次南侵之事。尤其是绍兴四十一年那一回。金主完颜亮亲率金兵攻占扬州,在瓜洲望江亭对其下属说:“朕不久入浙,誓不返国”,并改亭名为“不归亭”,还题诗壁上:“万国东书久混同,江南何尚隔华封。援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姜把扬州的残破完全归到“胡马窥江”,如此选材是为了极表他的“黍离之悲”。“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言兵“明确:明确:这三句用了拟人的写法。废池、乔木这三

14、句用了拟人的写法。废池、乔木是没有知觉的东西,词人将它们人格化,意是没有知觉的东西,词人将它们人格化,意即它们是即它们是1515年前那场浩劫的目击者,战争的年前那场浩劫的目击者,战争的恐怖、敌人的凶残,种种景象仍然留在它们恐怖、敌人的凶残,种种景象仍然留在它们心中;它们心中;它们“犹厌言兵犹厌言兵”,更何况当地的人,更何况当地的人民呢?这样写,深刻地反映了人民对侵略战民呢?这样写,深刻地反映了人民对侵略战争的极端痛恨争的极端痛恨。暮色降临后,军营中传出阵阵凄厉的号角声,在空城的上空回荡。唐朝,扬州有内城和外城,商业繁华、景致优美,杜牧曾赞美道:“街垂千步柳。霞映两重城。天碧台阁丽,风凉歌管清”

15、,而今仅剩一座空城,满目疮痍,军号凄厉,不由人不生感慨。“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姜夔目睹劫后扬州的残破景象,缅怀往昔的繁华,立姜夔目睹劫后扬州的残破景象,缅怀往昔的繁华,立即想到晚唐风流俊逸的著名诗人杜牧。当时杜牧应牛即想到晚唐风流俊逸的著名诗人杜牧。当时杜牧应牛僧孺之召,任职于淮南节度府,和判官韩绰一起寻佳僧孺之召,任职于淮南节度府,和判官韩绰一起寻佳访丽,征歌逐舞,写下不少风流艳句。如脍炙人口的访丽,征歌逐舞,写下不少风流艳句。如脍炙人口的“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16、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十年一觉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倖名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倖名”等。从这些诗句的表层意等。从这些诗句的表层意思看,它表现了当时文士狎妓的轻薄行为。妓女,在思看,它表现了当时文士狎妓的轻薄行为。妓女,在我们看来是病态社会的畸形儿;但在唐宋文人心目中,我们看来是病态社会的畸形儿;但在唐宋文人心目中,则是都市繁华的象征。词人欲以则是都市繁华的象征。词人欲以“豆蔻词豆蔻词”“”“青楼梦青楼梦”这些象征扬州繁华的艳句,在设想杜牧这些象征扬州繁华的艳句,在设想杜牧“重到须惊重到须惊”“”“难赋深情难赋深情”的衬托下,使劫后扬州的荒凉更加突的衬托下,使劫后扬州的荒凉更加突出

17、,当然说它带有自况的意味也未尝不可。衬托,有出,当然说它带有自况的意味也未尝不可。衬托,有时比直抒胸臆感时伤乱,更为含蓄有致。时比直抒胸臆感时伤乱,更为含蓄有致。“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首先,此句化用杜牧名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萧”,让我们想到昔日热闹场景,以此来反衬如今二十四桥仍在,明月夜也仍有,但“玉人吹箫”的风月繁华已不复存在了,以乐景衬哀情,从而倍增今日之凄清。其次,抓重点意象“月”,转寄情思,抒发感慨。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含“月”诗句?月亮原本就“无声”,也无冷暖之别,但姜夔却借助“通感”手法,用触觉感受之“冷”与听觉感受之“无声”来展示视觉所见之“月”,移人情于物象

18、,似乎明月也有情,为昔盛今衰之扬州而伤感、而沉默!作者借月这一意象营造凄清、感伤气氛,寄托悲怆之情。“清角吹寒”与“冷月无声”有异曲同工之妙,谁结合自己的体会给大家谈一谈?“清角吹寒”四字,“寒”字下得很妙,寒意本来是天气给人的触觉感受,但作者不言天寒,而说“吹寒”,把角声的凄清与天气的寒冷联系在一起,突出人为的感情色彩,似乎是角声把寒意吹散在这座空城里。它不仅表明号角声音在寒气中飘荡,而且还让人内心涌起一股寒流,用听觉写触觉,把所闻所感交织在一起,使“黍离之悲”更为具体。“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二十四桥因桥边盛产红芍药花,故又称红药桥。作者面对清冷的景色,看到

19、桥边依然盛开的红花,不禁悲从中来,向芍药发问:你们寂寞地开在这里,无人来观赏,你们为谁而开呢?这里将无情的花儿赋予了情感,意蕴至深、悲痛已极。花且如此,人何以堪?到这里,全词结句,但词意绵长,余音缭绕,久久不绝,词人的悲怆之感达到了高潮。“红药红药”意象意象 红药,也称为芍药,芍药花作为一种意象符号红药,也称为芍药,芍药花作为一种意象符号,最最早见于早见于诗经诗经:“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古代男女交往古代男女交往,以芍药相赠表达结情之约或惜别之情。以芍药相赠表达结情之约或惜别之情。魏晋南北朝可以说是芍药文学意象的另一个源起,魏晋南北朝可以说是芍药文学意象

20、的另一个源起,以拟人化的手法,将芍药喻作风情万种的美人,以拟人化的手法,将芍药喻作风情万种的美人,以致后以致后人用人用“芍药笼烟芍药笼烟”来形容美人的娇媚。来形容美人的娇媚。又因为芍药开于暮春时节,当它开始绽放时,百花又因为芍药开于暮春时节,当它开始绽放时,百花已开始凋谢,有寂寞之情。已开始凋谢,有寂寞之情。因此往往又成为落寞、凄凉因此往往又成为落寞、凄凉之境的反衬,令人感慨昔日美好时光的不再。之境的反衬,令人感慨昔日美好时光的不再。姜夔在姜夔在扬州慢扬州慢中中“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在这在这里,娇艳的里,娇艳的“桥边红药桥边红药”却反衬出扬州空城里寒水自碧、却

21、反衬出扬州空城里寒水自碧、景物萧条,颇合景物萧条,颇合“雕栏玉砌今犹在,只是朱颜改雕栏玉砌今犹在,只是朱颜改”之意。之意。思考三:词人借助什么艺术手法抒发这份感慨的?思考三:词人借助什么艺术手法抒发这份感慨的?虚实结合虚实结合对比对比夸张夸张用典用典联想联想借景抒情借景抒情拟人拟人动静结合动静结合视听结合视听结合今日扬州和昔日扬州今日扬州和昔日扬州杜牧诗句杜牧诗句若杜牧重到扬州若杜牧重到扬州荒凉之景寓悲伤之情荒凉之景寓悲伤之情废池乔木,犹厌言兵废池乔木,犹厌言兵今日扬州和昔日扬州今日扬州和昔日扬州尽荠麦青青尽荠麦青青波心荡,冷月无声波心荡,冷月无声渐黄昏,清角吹寒渐黄昏,清角吹寒虚实相生虚实相

22、生实实写写“荠麦青青荠麦青青”“废池乔木废池乔木”“清角吹寒清角吹寒”虚虚写写“名都名都”“竹西佳处竹西佳处”“春风十里春风十里”“青楼梦好青楼梦好”繁华繁华热闹热闹破败破败荒凉荒凉对比对比昔盛昔盛今衰今衰的感的感伤伤虚实相生虚实相生,化用诗句化用诗句,对比鲜明对比鲜明,借景抒情。借景抒情。借景抒情借景抒情“空城空城”杜郎杜郎俊赏,算而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赋深情。联联想想竹西佳处竹西佳处竹西佳处竹西佳处过春风十过春风十过春风十过春风十里里里里纵豆蔻词纵豆蔻词纵豆蔻词纵豆蔻词工,工,工,工,青楼梦好青楼梦好青楼梦好青楼梦好二十

23、四桥二十四桥二十四桥二十四桥仍在仍在仍在仍在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题扬州禅智寺题扬州禅智寺题扬州禅智寺题扬州禅智寺春风十里扬州路,卷起珠帘总不如。春风十里扬州路,卷起珠帘总不如。春风十里扬州路,卷起珠帘总不如。春风十里扬州路,卷起珠帘总不如。赠别赠别赠别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赠别赠别赠别赠别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

24、名。遣怀遣怀遣怀遣怀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萧?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萧?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萧?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萧?寄扬州韩绰判官寄扬州韩绰判官寄扬州韩绰判官寄扬州韩绰判官词句词句诗句来源诗句来源用用典典艺术手法艺术手法使用杜牧典故的作用:抒发了他对战争的厌恶与痛恨,对昔日繁华的追忆和怀念,对今日山河残破、国土沦丧的哀思。课堂小结课堂小结这首词写作者自己因路过扬州,目睹了这首词写作者自己因路过扬州,目睹了战争洗劫后扬州的萧条景象,抚今追昔,悲战争洗劫后扬州的萧条景象,抚今追昔,悲叹今日的荒凉,追忆昔日的繁华,发为吟咏,叹今日的荒凉,追忆昔日的繁华,发为吟咏,寄托了对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残破寄托了对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残破的哀思,表达了词人因祖国山河的残破、人的哀思,表达了词人因祖国山河的残破、人民的不幸而极其沉痛的心情,既有内心的郁民的不幸而极其沉痛的心情,既有内心的郁愤,也有爱国的深情。愤,也有爱国的深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家庭教育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