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身边的历史教学教材.ppt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63550525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3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触摸身边的历史教学教材.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触摸身边的历史教学教材.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触摸身边的历史教学教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触摸身边的历史教学教材.ppt(1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触摸身边的历史笔笔的分类铅笔那时巴罗代尔一带的牧羊人常用石墨在羊身上画上记号。受此启发,人们又将石墨块切成小条,用于写字绘画。不久,英王乔治二世索性将巴罗代尔石墨矿收为皇室所有,把它定为皇家的专利品。用石墨条写它既会弄脏手,又容易折断。1761年,德国化学家法伯首先解决了这个问题。他用水冲洗石墨,使石墨变成石墨粉,然后同硫磺、锑、松香混合,再将这种混合物成条,这比纯石墨条的韧性大得多,也不大容易弄脏手。这就是最早的铅笔。中性笔 中性笔内装一种有机溶剂,其黏稠度比油性笔墨低、比水性笔墨稠,当书写时,墨水经过笔尖,便会由半固态转成液态墨水,中性笔墨水最大的优点是每一滴墨水均是使用在笔尖上,不会挥发

2、、漏水,因而可提供如丝一般的滑顺书写感,墨水流动顺畅稳定。笔水性笔水性笔的主要溶剂是水,常见的水性笔有钢珠笔、签字笔、塑料、毛笔和萤光笔,水性笔较油性笔无味,笔尖不易干燥,其笔迹耐光但不耐水,遇到水会渲染开来,不慎摔过就很容易断水。投影笔投影笔基本上是油性笔,适用范围相当广泛,可写在投影片、玻璃或任何物体上,不掉色、不脱落,有许多学术机构或研究单位喜欢购买投影笔,因它可在烧杯或试管上做记号。有些厂牌的投影笔可以补充墨水,首次补墨需要半小时,第二次以后便仅须十分钟,相当方便。另也有厂商提供水性投影笔,其笔迹沾水后可擦拭,不留痕迹,适用于需在现场做计算或示范演练的演示文稿场合。笔原子笔原子笔可分为

3、油性和中性:油性原子笔墨的特性是墨水黏稠度高、水性强,但油渍较多;中性原子笔的墨水黏度适中、油渍少、书写流利,耐水及耐光性均比油性原子笔墨水佳。牛奶笔 牛奶笔是由日本的PENTEL公司最先开发,其内装墨水并非真的牛奶,而是中性墨水,但因它在日本上市时名为“MILKY”,并以一头牛做为广告片表现手法;加上此商品的七种颜色均为粉嫩色系,给人柔和的感觉,一般就习惯称它为牛奶笔了!牛奶笔可写在黑色或深色信纸上,也可涂在指甲上,用途相当特殊,在日本广受少女学生欢迎。罗“罗”的历史 罗,出自妘姓,为颛顼帝之孙祝融氏之后裔。“妘”为中国古代最早的姓氏之一。据说文通训定声记载,鄢、郐、路、逼阳、鄅等姓,都是

4、古时的妘姓国。祝融,名黎,为帝喾时的火官(掌管民事),后人尊为火神因有攻,能光融天下,帝喾便命曰祝融。祝融的后裔分为八姓,即己、董、彭、秃、妘、曹、斟、芈等,史书称为“祝融八姓”。到了周朝的时候,有子孙被封在宜城(今湖北省宜城县),称为罗国。公元前690年,罗国被楚国所灭,于原地另置鄢国,祝融氏的子孙就逐渐向南迁移,最初迁居枝江(今湖北省南部,长江沿岸的枝江县),至周末又南迁至湖南长沙,遂以国名罗为氏。出自他族或他姓加入。一是,南北朝时,北魏孝文帝南迁洛阳,实行汉化,将原鲜卑族复兴多罗氏、叱罗氏皆改为汉字单姓罗。二是,唐代,西突厥(游牧于今新疆大部分和中亚部分地区的少数民族)可汗斛瑟罗归附长安

5、,留居中国,其子孙以“斛瑟罗”为氏,后简为罗氏。三是,赖氏族人也有在春秋战国之时为楚灵王所害,改罗、傅二氏的。四是,清代爱新觉罗氏中有的也改姓罗。罗罗的迁徙分布 罗国传至24世万通时,被楚国所灭,万通与次子苍噩逃至襄阳黄龙洞避隐,其长子芳噩逃往四川。周显王时,有31世罗乘迁往枝江,其孙罗守陇自枝江迁至今湖南长沙。40世罗君用次子罗珠迁居豫章(今江西南昌)西山,为豫章罗氏一世祖。唐昭宗时,罗珠28世孙罗景新迁往虔州虔化(今江西宁都),31世有两支分别徙居广东大埔、兴宁。45世罗尚立,元代由虔州迁居福建汀州宁化石壁村,明代又迁往上杭县扶阳,其子罗新松徙广东梅州。另外,罗国亡国后,罗氏有部分人从滇南

6、、滇东迁入湄南河下游,融入泰族;迁入四川的有一部分定居郎中,后成为板楯蛮七姓之首姓大族,有的融入土家族或彝族;还有一支迁入贵州东部、南部,融入布依族;迁到湖南的,有的融入瑶族。罗隋唐以前,除上述地区外,罗氏还分布于今山西、陕西、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浙江、江苏等省的一些地方。唐高宗总章年间,有河南罗氏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在福建安家落户。自清代开始,居住在广东梅县、大埔、及福建宁化等地的罗氏,曾多次向台湾迁徙,还有一些人迁往南洋的文岛(印尼)等国家。其中,祖籍广东嘉应州梅县石扇堡的罗芳伯在西婆罗洲(今加里曼岛)建立了一个共和制的兰芳国,实行兰芳大总长制,立国时间达108年(17771885

7、年)。罗氏,在台湾是个较为普遍的姓氏。台湾的罗姓,来自福建宁化。主要集中居住在苗栗和新竹两县,其他各县市也散居不少。台湾的罗氏与北方的罗氏是一脉相承的。罗罗姓名人先古罗 珠:字怀汉,号灵知,称大农令,又称洪崖先生,罗君用次子;黄帝一百零八世孙,郐公四十一世孙。生于湖南浏阳,后徙豫章(江西南昌),仕汉后,曾官至相国、大司农,卒于汉景帝丙戌二年九月十八日辰时,寿九十一,葬南昌新建县大平乡西山大岭山。为罗姓始祖。两晋罗 友:时期襄阳(今湖北省襄樊)人,晋室南迁后深受器重,任襄阳太守。罗企生:晋代政治家,豫章南昌人。多才多艺,曾任武陵太守,为官刚正为人忠直,“企生尽忠”为一代佳话,与其弟的罗遵生被世人

8、称“忠孝一门”,是最早为罗氏赢得巨大声誉的人。罗隋唐罗 艺:襄州襄阳(今湖北省)人,隋朝幽州总管,隋末任虎贲郎将,后归唐被赐姓李,封燕郡王。罗士信:唐代军事家,即隋唐演义中的罗成,济南历城人。少年英雄,隋唐之际的一大虎将,在演义评书中,将罗士信描写成可与神人般的李元霸打个平手的人物,足以看出后人对罗士信这名少年虎将的喜爱程度之深。罗通:唐朝军事家,隋朝镇守辽东名将罗艺之孙,为唐抗击外敌立下赫赫战功,传下“罗通扫北”的佳话,赠封护国舍人,一生故事多编剧为中国各地方戏武戏表演,且广为民间道教立庙祀神至今。罗隐:唐代文学家,余杭人。所作散文小品,笔锋犀利,鲁迅谓其所著谗书几乎全部是抗争和愤激之谈。罗

9、邺:唐代诗人,余杭人。有素有英姿,笔端超绝之誉,号诗中虎,为唐代三罗之一。罗两宋罗从彦:宋代理学家,字仲素,号豫章先生,南沙剑州剑浦人,闽学四贤之一。罗存:宋代画家,今河南开封人。喜作小景山水画,极有韵致,时人评价他的画作,披图便知登高望远,鱼鸟往还,浩然有江湖之思。罗点:宋代政治家,江西崇仁人。官至代理兵部尚书。淳熙二年(1175)举进士第二名,即谓“榜眼”。初授定江军节度推官,受到漕运使赵汝愚的赏识,荐为太学博士。罗辉:宋朝名将。罗 拯:宋代祥符(今河南省开封县)人,历任通判、转运使等职,处处以国事为重,并因刚正不阿而著称于世。罗 靖:宋代著名学者之一,长于二程理学,被后人称为“四先生”之

10、一。罗愿:歙县(今属安徽省)人,南宋学者,博学好古,工词章,高雅精炼。著有尔翼及鄂州小集。罗处约:北宋词人,太宗时进士,其作品在苏杭间多传诵。著有东观集传世。罗仲通:宋代汴梁(今河南省开封)人,为当时著名画家,他工画墨竹,其作品被世人加倍珍惜,但传世作品不多。罗明代罗洪先:明代理学家,江西吉水人。为嘉靖八年状元,传承“王学”之说的儒学家。著有念庵集二十二卷,冬游记一卷。罗牧:明末清初著名画家,江西宁都人。工诗文、书画,喜饮酒,善制茶。其画林壑森秀,笔法多变,水墨清润淋漓,画风深沉粗犷,是“江西画派”的创始者。罗贯中:元末明初杰出小说家,今山西太原人。相传他一生作过“十七史”演义,现存有三国志通

11、俗演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等,其中代表作三国演义(简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清代罗聘:清代著名画家,为江苏甘泉(今江都)人。画人物、佛像、山水、花果、梅、兰、竹等,无所不工。其笔调奇创,超逸不群,别具一格,为扬州八怪之一。其子允绍、允缵,均善画梅,人称罗家梅派。罗士琳:江苏省甘泉人,清代著名数学家,早年精通天文数算,遂以天文生入钦天监推算天历,著有勾股容三事拾遗、四元玉鉴细草、增广新术等一大批著作。罗泽南:湖南省湘乡人,清朝著名将领,屡建战功,得曾国藩赏识,后积功升至布政史。巴渝文化 巴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的一部分。“炎黄”的始迹在黄河流域,而从夏禹始,先民的传闻

12、则已开始南渐。禹的出生地相传有三处,都在长江流域,即四川、江西九江和安徽。据大量史籍所载,禹就是生于四川境内的汶山郡广柔县石纽乡,娶江州涂山。古江州就是今日之重庆。秦灭巴国设巴郡后,巴人更是长足步入了汉化的过程。三千多年来,重庆处处留下中国传统文化的印痕。渝鄂交界处,有屈原,王昭君的故里;涪陵周易园,是程朱理学的发祥地;大足石刻,汇集了中国唐、宋时期石窟艺术的大量珍品;合川钓鱼城,保存着南京军民抗击蒙哥军队入侵的古战场遗址。历代诗人如李白、杜甫、刘禹锡、苏轼、陆游、郭沫若等,都在这里写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句。巴渝人千百年来形成的春节拜年,十五观灯、清明祭祖、中秋赏月以及悬酒幌、赶庙会、坐花轿

13、、放风筝等民风民俗,涵盖婚丧嫁娶、文娱游戏、鬼神观念、崇拜禁忌、岁时节令,工商交易等各个范畴,与中国其他地区比较,无不大同小异。重庆丰富多彩的地方戏剧、曲艺、绘画,手工艺品及群众节令活动等,也颇能反映巴渝风俗民情。节日风俗渝 重庆人千百年来形成的春节拜年、十五观灯、清明祭祖、中秋赏月以及悬酒幌、赶庙会、坐花轿、放风筝等民俗,与中国其他地区相比大同小异。但由于重庆有五个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这两个既热情又传统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俗节日。心灵手巧的土家族人,在舞蹈上拥有非凡的天赋。每年正月初三至十五,土家族人都要举行盛大的祭祀、祈祷、喜庆活动。男女老少穿起节日的盛装,跳起欢快而热烈的摆手舞。一时间

14、,满耳喧天鼓乐,满眼婆娑舞影。骁勇善战的苗族人,则对唱歌情有独钟。一年一度的“赶秋”,是苗族人大展歌喉的传统节日。青年男女还可以在“赶秋”节上,借歌声互表衷情。祭祀、祈祷、喜庆活动 黔江地区的土家族,在每年正月初三至十五有大型祭祀、祈祷、喜庆活动,其间要跳摆手舞。盛会时,热闹非凡,方圆数百里的土家人,男披西兰卡普,女着艳丽盛装,结队而来。摆手堂前,张灯结彩,巫师头戴凤冠高帽,腰系八幅罗裙,手摇铜铃司刀,手舞足蹈地进行指挥。三声炮响,鼓乐齐鸣,顿时歌声大作,男女相携,翩跹起舞,通宵达旦。“红灯万盏人千叠,一片缠绵摆手歌”。摆手舞源于古代的巴渝舞,动作有单摆、双摆、回旋摆,表现礼节仪式,劳动场景或

15、战斗动作,节奏明快,舞姿优美,原始气息震慑人心。节日风俗渝苗族“赶秋”苗家人能歌善舞,苗家的歌或高亢激昂,或清越婉转,人不见面歌见面,人人会歌,以歌问候,用歌叙事,凭歌寄情。歌,是苗族人寸步不离的影子,还是青年男女传情达意、互通心声的大媒人。婚礼时,更离不了歌,主人要对客人唱谢客歌,对媒人唱谢媒歌,大家要对新婚夫妇唱祝福歌,亲朋好友要相互赛歌、对歌、盘歌,连唱三天三夜。“赶秋”是苗族人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立秋这天,山寨的苗家人,换上节日盛装,从四面八方涌向秋场,场上锣鼓喧天、歌声萦绕,打秋千、上刀梯、舞狮子、玩龙灯、跳猴儿鼓舞、歌台赛歌,热闹异常。青年男女利用“赶秋”物色情侣,歌郎歌娘大展歌喉。此外,苗族的节日,还有“三月三”、“六月六”、“七月七”、“过苗节”和“羊马节”等。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