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各个流派.ppt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63538482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PPT 页数:219 大小:17.9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摄影各个流派.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19页
摄影各个流派.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摄影各个流派.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摄影各个流派.ppt(21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摄影流派目录一、绘画主义摄影(画意派摄影)二、自然主义摄影三、摄影分裂主义(摄影脱离派)四、新客观主义摄影五、纯粹主义摄影六、未来派摄影七、抽象派摄影八、达达与超现实主义摄影九、社会纪实摄影十、勘的派摄影一、绘画主义摄影(画意派摄影)3摄影在诞生之初,为了获得与其他传统艺术样式同等的地位,一开始就走了一条捷径,那就是嫁接在绘画上。摄影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一直都是模仿绘画的,并在与绘画亲缘交融和相互促进中得到了发展。画意摄影流派主张从形式到内容都极力模伤绘画,为了达到与绘画同样的视觉感受,摄影师可谓使尽了浑身解数。1892年摄影团体连环会、1893年德国汉堡画意摄影展览、1894年巴黎摄影俱乐部、

2、1902年纽约的擾影分离派和1904年国际画意摄影协会的相继成立,将画意派摄影在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推向顶峰。画意摄影流派在其发展过程中,产生了高艺术摄影和印象主义摄影等凡个分支。高艺术也称极其高雅的艺术,主要是指当时占主导地位的绘画艺术。高艺术摄影产生于19世纪的英国,指受绘画中的拉斐尔前派影响的摄影流派,其艺术特点是运用绘画的理念,独具匠心地创作出绘画效果的照片。奠基者是大卫奥克达维斯希尔和罗伯特亚当逊。希尔是一位优秀的肖像画家,他的画风被认为有着荷兰肖像画大师伦勃朗的遗风,而亚当逊是一位技术高超的摄影家,他们两个人合作,以卡罗式摄影法为人们拍摄肖像。其作品具有较强的绘画特征,画面有着朦

3、胧的美感,构图严谨,具有油画般的效果。大卫奥克达维斯希尔高艺术摄影的代表人物是英国的奥斯卡雷兰德和亨利佩奇罗宾逊。他们对绘画的模仿不仅在于形式,更在于内在的精神。他们模仿当时流行的拉斐尔前派绘画风格,运用导演、摆布、剪辑、拼贴、叠印的方式表现宗教、文学故事题材,画面精心设计,构图严谨,具有绘画效果。这同时也开创了一种集锦摄影手法。1857年雷兰德拍摄的巨幅作品人生的两条道路是高艺术摄影最具代表性之作。作品模仿拉斐尔的名画雅典学院,用30张不同的底片拼贴、叠印而成。雷兰德因他的巨大成就被誉为艺术摄影之父。奥斯卡雷兰德人生的两条路O.G.雷兰德这幅作品不仅构图严谨,而且具有很强的教化意味,画面表现

4、的是一位老者教诲两个年轻人怎么选择人生。画面分两个部分,左边充满了欲望与诱惑,表现的是一种堕落的人生;而右边表现的是勤劳向上的人生。画面通过对比手法,劝导年轻人要走正道。罗宾逊也很热衷于用多底片合成作品,他的弥留就是用了五张底片拼贴制成的。画面充满了浓厚的戏剧性情节,表现的是一个少女即将离世,亲友们悲痛告别的场景,画面弥散着伤感的气息,传递出古典画意的美学取向。弥留罗宾逊摄1855年中国画意摄影师:郎静山郎静山(1892年1995年),浙江兰溪人,中国最早的摄影记者。郎静山创立的集锦摄影,在世界摄坛上独树一帜。一生酷爱摄影,共有1000多幅次作品在世界的沙龙摄影界展出。在中国,以中国绘画的原理

5、,应用到摄影上第一个人。以山水风光、亭台楼阁为主题。后来,其以鹤、鹿为题材,创作了翠竹仙禽和绿荫双侣、松鹤延龄与鹿苑长春湖山揽胜、松荫高士、松荫静坐、飞泉幽涧等作品。为了反映时空中各种不同的“气”,郎静山发明了复杂的“集锦摄影”,并赢得了“影中有画,画中有影”的赞誉。一、画面上的结构与层次有艺术性;二、相片本身具有深刻意义,余意无穷。而中国画以笔墨,摄影则用相机,两者的工具虽然不同,但同样都是要营造出美好的画面,所以二者间道理相同,只是运用之法各有殊异。郎静山用中国画里的“定景”,其实就是摄影里所说的“构图”来摄影。中国画的绘事六法里,有所谓的“经营位置”与“传模移写”,在用笔的时候可以取舍万

6、疏,去芜存菁,而摄影则限于机械与环境对象,唯有采取“集锦摄影法”才能不受限制。所谓“集锦”,就是“集合各种物景,配合成章,舍画面之所忌,而取画面之所宜者。郎静山有一幅在中国摄影史上具有开创地位的作品中国。中国这个作品采用了强烈的黑白对比,烘托了长江在气势上的雄伟,值得一提的是,郎静山在这张作品的制作上使用枯笔直接在底片上描画,形成了颇具绘画感的笔触纹理,这在20世纪20年代,无论中西方都鲜有前例。中国郎静山摄中国局部郎静山摄中国画意摄影师:孙郡中国摄影艺术家,出生于浙江绍兴,7岁开始学习国画,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其作品融入了绘画的表现手法,注重画面和故事的结合,意境深远,被媒体誉为“摄影诗人”

7、。他的作品深具东方韵味,是东方美学复兴的代表人物之一。把传统仕女图的写意手法融入到作品之中,产生了一种惊世骇俗的美。他采用了极淡的底色来衬托女性的高贵与典雅,模特们风情万种的体态把女性的婀娜多姿表现得淋漓尽致,整个组图中的人物娴静清丽而又温润大方,有一种女性端庄柔和的绘画美感,组图表现了摄影者对茶文化内涵和女性体态美感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认知,推翻了大众对摄影艺术的传统概念,是一种高雅而崭新的大胆尝试。每张摄影作品均达到了构图和谐、动静相宜、感光匀称的艺术效果,散发着一种卓尔不群的高贵气质。印象派摄影印象派摄影是从印象派绘画中得到灵感的。19世纪60年代中期到80年代,绘画印象派运动在法国盛行,著

8、名的印象派画家莫奈和雷诺阿为了反对绘画的陈规陋习,力求再现那些在充满光线的气氛中传达物体的视觉印象的色彩。这一具有创新意义的实践在摄影界引起了尽管是迟到的、但却影响深远。1889年,英国举办了法国印象派绘画的首次展览。绘画主义派摄影家罗宾森在其影响下,提出“软调摄影比尖锐摄影更优美”的审美标准,提倡“软调”摄影。261889年法国印象派画展在英国首展,展览对英国艺术界产生一定的影响,也影响了高艺术摄影的代表人物鲁滨迅,他在肯定印象主义绘画的同时认为“软调摄影比尖锐摄影更优美”,在这样的美学观念的指导下,鲁滨迅注重将“柔美”的审美意识融入到摄影艺术创作中,开始推崇这种蒙胧效果的软调摄影。印象主义

9、最明显的特点则是,力图客观地描绘视觉现实中的瞬息片刻,主要是表现纯粹光的关系。乔治戴维森(GeorgeDavison,18561930),英国摄影家,伦敦柯达公司经理,代表作是葱田等。他将摄影拍摄的清晰区分开来,认为并不是所有的照片都要强调清晰,主张艺术上的表现是第一位的,认为柔和的影调才能很好的表现出艺术效果。葱田创作于1889年,在首次印象主义摄影展中展出并成为整个印象摄影的典型代表。葱田以针孔成像的方法展现出浓郁的乡村气息,葱田、小屋、山林浑然一体,蒙胧中体现着宁静与和谐。戴维森拍摄的多为自然风光,其作品柔和、典雅,具有耐人寻味的效果。葱田乔治戴维森摄1889年罗伯特德马奇(Robert

10、Demachy,18591936),法国摄影家,巴黎摄影俱乐部的创始人之一,代表作有在草坪上、后台、芭蕾舞女等。他擅用树胶重铬酸盐工艺创作,其作品题材广泛,重视画意的营造,力求印象绘画效果,以表现蒙胧之美。他不仅在实践中推崇印象摄影,且在理论上亦建树颇多,著有树胶重铬酸盐工艺、摄影艺术表现方法等文,于技术、艺术两方面较为系统的论述了印象主义摄影。他重视画意的营造,力求印象绘画效果,以表现蒙胧之美。约翰杜德利约翰斯顿(JohnDudleyJohnston,18681955),英国摄影家,以拍摄城市风光作品而著称,代表作有利物蒲印象等,利物蒲印象拍摄于1906年,画面影调柔和,表现出雨中利物蒲那梦

11、境般美的印象。约翰斯顿注重影像的柔化,其城市风光作品中显现出特有的高雅、和谐、唯美的韵味。利物蒲印象科琳娜维奥内说到印象派,就不能不提克劳德莫奈。法国画家莫奈是印象派代表人物和创始人之一。他最擅长光与影的实验与表现技法,其最重要的风格是改变了阴影和轮廓线的画法,在莫奈的画作中看不到非常明确的阴影,也看不到突显或平涂式的轮廓线。除此之外,莫奈对于色彩的运用相当细腻,他用许多相同主题的画作来实验色彩与光完美的表达。莫奈曾长期探索光色与空气的表现效果,常常在不同的时间和光线下,对同一对象作多幅的描绘,从自然的光色变幻中抒发瞬间的感觉.瑞士女摄影师科琳娜维奥内也掌握这一印象派创作的精髓。她虽然没有亲自

12、游历全球,却创作出了全世界各著名景点的“印象派”摄影作品。印象主义摄影的特点是蒙胧、唯美、模糊、典雅。整体作品构图自然,画面影纹粗糙,不求立体与质感,不求细节的展现。为了达到这种效果,印象派的摄影家们想尽方法抹去画面的清晰,在拍摄器材选择上使用针孔镜头、特殊的柔焦镜等;在印相时使用漫射滤光镜或有意地修整负片;直接使用画笔在照片上描绘等,刻意地弱化轮廓的清晰,以舍弃实在的形来追寻单纯和谐的美感,体现如诗如梦般境界。印象主义的特点和局限:印象主义的局限是对摄影的真实表现认识不足,在影像创作中以绘画的审美要求对影像表层进行了简单的修改,并想以这种机械的仿画般的改动来使得摄影更为艺术化。从这个角度而言

13、,印象主义摄影仍未能触及摄影的本质研究,还是停留在模仿绘画的阶段,只不过将早期高艺术主义的导演摆布转向面对生活层面,印象摄影作品使人远观如绘画一般,有些作品甚至近观影纹亦似印象笔触,且印象主义作品中不注重画面的空间感与立体感,结构平面化的倾向使得作品过于单薄,消弱了影像真实的特质。若长期刻意的在照片形式上“创作”,会使摄影家忽视摄影的本体语汇的探究,不利于摄影的发展。正是因为这些不足之处,使得印象主义摄影未能成为主流发展方向,在流行一段时间之后就不再是摄影创作领域的主导方向。摄影与绘画的共同点:、都是通过平面的描绘造成视觉空间上的立体感;、都是表现生活的内外统一性;、都是表现生活的瞬间性;、表

14、现生活空间的并列性。摄影与绘画的不同:摄影具有纪实性和统一性;绘画时可根据现实生活中的人或事进行再次艺术创作,突显其显著特点,也可根据自己的情绪理解,创作出不同的画作。论述摄影与绘画有哪些千丝万缕的联系,并举例。答:摄影,在其本质上来说,它是一种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当其与艺术发生碰撞的时候,才成就了我们的摄影艺术创作。而摄影与艺术的绘画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摄影刚刚产生的那个年代,世界上第一批拿起照相机的摄影前辈,为了维护摄影的艺术地位,借鉴了当时绘画创作的手段进行摄影创作,从而产生了世界上最早的摄影流派高艺术摄影流派。(主要代表人物、代表作品)2.世界摄影史上的

15、重要摄影流派画意摄影流派,其画面风格主要是利用柔焦等方式模仿绘画效果。3.摄影的很多艺术创作法则借鉴了绘画传统经典法则,如“黄金分割”等等构图法则。4.摄影与绘画一样,非常注重画面中视觉元素的造型表达。(点、线、面、色彩等造型元素)5.摄影中点、线、面、色彩等造型元素作为情感表达的载体与绘画史一脉相承的,如:红色在摄影与绘画中都有热烈、喜庆、胜利、紧张、血腥、革命等情感表现。6.由于摄影的产生,其高度写实的画面形式也促进了绘画从写实的古典主义走向了一个“百花齐放”的时代。(如:绘画领域产生的印象派、野兽派、达达派等著名的绘画流派)7.在现代绘画中,很多的艺术家也积极借鉴摄影表现形式,在绘画中表

16、现摄影镜头所看到的画面效果,有时甚至于在画面中掺入影像元素。8.在现代摄影中,也有很多的摄影艺术家积极借鉴绘画表现形式,在摄影画面中融入绘画形式。9.摄影与绘画同属于造型艺术的不同门类,其表现语言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因此有很多艺术家运用绘画他用照相机拍不出来的,用摄影表现他画不出来的创作。二、自然主义摄影1899年,摄影家彼得亨利爱默生鉴于绘画主义创作的弱点,发表了一篇题为自然主义的摄影的论文,抨击绘画主义摄影是支离破碎的摄影,提倡摄影家回到自然中去寻找创作灵感。他认为,自然是艺术的开始和终结,只有最接近自然、酷似自然的艺术,才是最高的艺术。这种艺术主张,是对绘画主义的反动,它促使人们把摄影从

17、学院派的桎梏(zhg)中解脱出来,对充分发挥摄影自身特点有着促进作用。这一流派的创作题材,大都是自然风光和社会生活。彼得亨利爱默森1856年生于古巴,1868年举办首次个人摄影展,1885年开始为摄影界所熟知。爱默森的美学精华是其焦点视觉理论。他认为,人的视觉边界是不明确的,人们的注视某一景物时,除中心部分清晰外,其余部分都相对模糊,为了使拍摄时能达到人的视觉效果,他提出,在不歪曲被摄主体结构的情况下,焦点不能对得很准,拍出来的照片要有虚化部分。代表作有采睡莲、收获等。采睡莲彼得亨利爱默生收获埃默森摄1888年忏悔1887黑色海岸线上的萨福克郡1888三、摄影分裂主义(摄影脱离派)创始人:斯蒂

18、格里茨由阿尔弗雷德斯蒂格里茨与爱德华,斯泰肯等人于1902年在纽约发起成立的,他们主张通过努力使人们认识到摄影不是绘画的陪衬,而是摄影家个人表现的全新手段,摄影器材的简约化、小型化,使得即时现场记录变得简单起来,从而推动了这一流派的发展。1892年拍摄的终点站被称为世界摄影史上第一张现代摄影作品“他斥巨资创办了摄影作品杂志,1905年在纽约第五街开设著名的,91展厅,极大地推动了摄影艺术的发展,他因此被称为美国“现代摄影之父”。阿尔弗雷德斯蒂格里茨终点站1892年摄爱德华施泰肯(EdwardSteichen),美国人。摄影分裂主义组织的发起人之一,一战后为直接摄影和新现实主义的倡导者,是20世

19、纪对摄影有突出贡献和影响的人物之一,他曾多次成功组织国际性的摄影展。1955年为纪念纽约当代艺术博物馆创建25周年,他策划筹办了“人类大家庭”摄影展,展览宗旨是“全世界的人类是一个整体”。这个展览收集了来自68个国家的273个摄影师的503幅作品,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在摄影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其代表作有好莱坞影星、査理卓别林等。爱德华施泰肯桑德伯格爱德华施泰肯四、新客观主义摄影新客观主义摄影家主张科学、精确地表现客观世界本身,他们对光线具有很强的控制能力,将镜头对准现实中具有丰富细节的景物,充分利用自然光照,刻画物体的表面结构,展现其丰富自然的影调和清晰的细节。“新客观主义摄影”的艺术特征某种

20、物象的局部描写、细致的纹理刻画、丰富的质感表现和良好的摄影特质,画面结构极富装饰性和图案化,从而给人以新的超常态的审美感受。不足的是,该流派的艺术观点忽视了艺术的社会本性和表现对象的品格。必须指出的是,新客观主义摄影流派的出现,和当时兴起的“新写实”风格的电影观念有关。它标志着摄影又一次向纪实靠拢。59该派代表人物有阿尔波特兰格帕奇和卡尔布劳斯菲尔德。帕奇从平凡的事物中寻找美,利用相机挖掘那些很容易被忽略的题材,其代表作品是长生花全景。1928年他出版了对新客观主义摄影有着重要影响的摄影集世界是美丽的。布劳斯菲尔德于1928年出版了影集艺术的原形,是新客观主义摄影的里程碑。代表作品是长小枝的凤

21、仙花。新客观主义摄影的创作先驱是尤金阿杰和爱德华斯泰肯。为我们熟知的奥古斯特桑德也是这个流派的代表性人物。新客观主义摄影家的功绩是促使人们对摄影自身特性的研究和探索,把摄影从审美性的虚幻世界中拉回到现实生活中来。但是,由于过分强调了细部物质表面结构的描写,为后来的抽象主义摄影提供了萌发的土壤。1925年前后,由于出现了大口径的小型照相机,新客观主义的表现领域有了新的发展,产生了不少人像作品及反映社会生活和自然风光的作品。人像摄影的经典作品,不是出自照相馆师傅的手中,就是用同一种方式拍摄下来的。德国摄影家奥古斯特桑德(18761964)正是这一行最卓越的一位大师。桑德被誉为“德国人性的见证者”。

22、他一生都在记录自己身边的各种人和事。这些平凡的人、平凡的房子、平凡的街道,被他几十年如一日地记录下来,最后出了一本影集,叫时代的脸孔这些平凡得不能在平凡的脸孔,正是一战后魏玛共和国时期的德国的缩影。桑德对于劳动人民影像的捕捉不同于他对于白领阶层的态度,桑德镜头中的白领通常是作为一个没有特点的个体出现,而劳动人民的影像则通常以群体的方式和他们的生计紧密联系在一起。奥古斯特桑德四个铁道员工穿戴整齐的在办公室前让桑德拍摄,遗憾的是最右边那个高个子的一幅似乎不太合身。铁道员1910年轻的农民1913“我想要给这些人拍照片,因为他们是最贴近自然生活的一群人们,而我从小就是在这样的生活中度过的。”在桑德把

23、农民作为他的第一个拍摄主题时他曾这样写道。这些图片是他用照相来记录德国普通人生活的一部分,后来桑德把它们命名为二十世纪的人们这张照片中最吸引人的就是三个年轻人的装束,由于要去参加一个乡间舞会,所以他们少有的穿上了正式的礼服套装,包括帽子和手杖,这把他们和他们的实际身份隔离开来。在拍摄过后,他们就继续上路了。五、纯粹派摄影(如实摄影、直接摄影)纯粹派摄影是成熟于20世纪初的一种摄影艺术流派。其创导者为美国摄影家斯蒂格里兹。他们主张摄影艺术应该发挥摄影自身的特质和性能,把它从绘画的影响中解脱出来,用纯净的摄影技术去追求摄影所特具的美感效果:高度的清晰、丰富的影调层次、微妙的光影变化、纯净的黑白影调

24、、细致的纹理表现、精确的形象刻画。总之,该派摄影家刻意追求所谓的“摄影素质”:准确、直接、精微和自然地去表现被摄对象的光、色、线、形、纹、质诸方面,而不借助任何其他造型艺术的媒介。保罗斯特兰德(18901976),1910年成为照相师,后成为电影摄影师。保罗斯特兰德是20世纪美国摄影艺术界一位承先启后的重要人物,被誉为“影像英雄”。斯特兰德的影像生涯极长,不到20岁加入纽约的相机俱乐部,两三年之后开始在欧洲旅行摄影,并成为一个商业摄影家。他23岁时的作品就受到斯蒂格里茨的特别垂青,不断给予鼓励与好评。26岁得到斯蒂格里茨在自己创办的划时代的摄影杂志照相机作品上大力推崇,并于最后一集(第四十九、

25、五十集合刊本)用整本专辑的形式给斯特兰德一个不朽的历史性定位。此后斯特兰德虽忙着拍电影而把相机搁下十年之久,然而当他回头重新出发后,一直孜孜不倦地拍到八十六岁逝世为止。他一生涉猎的题材极广,人物、风景、静物、抽象、报道无一不精。20世纪30年代柯特兹和布列松所表现的心理学主义的街头报道摄影,斯特兰德早在20年代初期就开拓出极具规模的天地;人像摄影大师如伊文潘、阿文东等对人物的诠释,则是从斯特兰德的肖像作品中得到启示的。斯特兰德透过被他影响的摄影家们,给影像表达创造出了一个全新的领域。“影像英雄”,斯特兰德当之无愧。盲妇1916保罗斯特兰德挂着“BLIND”胸牌的盲妇人站在石头墙前,嘴角坚韧,脸

26、色肃然,是那种饱经沧桑的面部肌肉,她的瞳仁似乎森然地望着照片外面。照片非常纯粹,看到这样的照片,你情不自禁会去想照片里的人的命运,尽管我们终究无从知晓。白色栅栏爱德华韦斯顿(EdwardWeston,1886年-1958年1月1日),出生于芝加哥,美国摄影家。经典代表作鹦鹉螺、青椒、白菜、裸体、树干、岩石等系列作品。1932年,他和安塞尔.亚当斯、W.范迪克等志同道合的影友,组成了美国摄影史上有名的”f/64群体”。爱德华韦斯顿贝壳爱德华韦斯顿70鹦鹉螺爱德华韦斯顿纯粹派的某些主张和创作是形式主义和自然主义的“混血儿”,后来则演变成“新即物主义”。作品青椒像人体,又像捏紧的拳头,这副作品,他认

27、为是自己二十年来的汗水结晶。安塞尔亚当斯(AnselAdams)美国摄影师。1902年2月20日生于旧金山,1984年4月22日去世。他在一九三二年加入了西岸的年轻摄影家如韦斯顿、柯宁汉等人组成的“光由六十四”(F64)团体,相信照片应该有极致的焦距、清晰感和深度,然后亚当斯独自一人开始了一系列的痛苦经验,让自己的照片有更大范围的色调,从这里地发展出区域曝光法,使他在拍摄的时候能预先知道色调,来决定曝光和冲洗放大的时间。亚当斯自己放照片,因为他对待照片的方式就像传统艺术一般。安塞尔亚当斯暴风雨,约塞米蒂峡谷安塞尔亚当斯月升安赛尔亚当斯摄月亮和半圆山安塞尔亚当斯F64小组成立的时间不长,只有19

28、32到1935短短的三、四年间,但在这段时间发表的作品及理论却对美国的摄影史造成了深远的影响。促成这个小组成立的人是一位摄影师也是制片家的WillardVanDyke。最初的想法来自於对NeueSachlichkeit(另一稍早的德国团体)和爱德华韦斯顿EdwardWeston作品的启发。F64小组名字来自於当时镜头最小的光圈值,(由于大画幅相机镜头像场比较大,所以能够制造光圈最小为F64的镜头。意指用最小光圈获得影像的最大景深,从而得到清晰范围最大的照片),隐喻著衍生的涵义是力求作品具有最清晰的画面与景深。这个小组对於摄影的纯粹度要求甚高,追求画面的精致,但不赞同在底片曝光前後做多余的处理,

29、要求画面的张力,不格放或裁切影像,不用光面像纸,这些对摄影者的技术与艺术都是很高的挑战。这个小组内最有名的两位大师也就是安塞尔亚当斯AnselAdames和爱德华韦斯顿EdwardWeston,相信很多人对他们都不陌生。六、未来派摄影即动态摄影,出现于20世纪初的意大利。该流派的创作特点是关注现代工业社会,强调运动、速度和力量,通过运动和速度状态来表现空间和时间。表现手法有影像重叠、虛实相辅、动作线化等,这些手法的运用丰富了摄影艺术视觉造型技巧。代表人物有意大利视觉艺术家、未来主义摄影的倡导者安东吉乌里奥布拉加利亚,其代表作有欢迎、打字者等。打字者安东吉乌里奥布拉加利亚七、抽象主义摄影抽象主义

30、摄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出现的一种摄影流派。与达达主义的产生差不多,它也是追随者绘画上的抽象主义风气而形成的。抽象摄影是抽象艺术。抽象艺术的非理性特征使得审美者在欣赏作品是不用动脑筋来思考,思考尽管很累,但是思考也是最简单的,因为思考是有答案的,有答案的东西都是简单的。而直接的审美,用视觉直接的触摸画面,用本能的辨别能力直接和作品交流,虽然此时没有语言可以表达,但是“此时无声胜有声”,无言的交流比能够语言说明白的交流更有想象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间。抽象艺术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得以确立。抽象艺术是原创的艺术,可以任意的用色彩、线条、构成、细节来布置艺术空间,可以在随意的涂抹中发现灵感和选择精华。初期:

31、用无底放大法省略去“被媒体”的细部纹理和丰富影调,制作成仅表现其形状的“光图画”后期:运用光线、或剪辑集锦、或中途曝光、或拍摄时震动相机使被摄物体形象在底片中的结象模糊,直到改变画面的表面结构,改变被摄物体的原有形态和空间结构,使被摄物体转变成某种不能辨认为何物的线条,斑点和形状的结合体。阿尔文兰登科伯恩(AlvinLangdonCoburn(1882年6月11日-1966年11月23日)20世纪初美国摄影发展的关键人物。八岁时舅舅给他一个相机,就开始拍照,在1899年受摄影家爱德华施泰肯影响后,成为一名真正的摄影家。1902年在纽约开了一家照相馆,并加入摄影分离派。1912年他返回纽约,拍摄

32、了他在美国的最后一批照片,这就是一些从摩天大楼顶部拍摄的系列照片。他把照相机镜头直接朝下,消除了地平线,造成一种平面透视和抽象景物。这时他的作品已经具备了印象派摄影的特性,1913年在伦敦举行的个人影展就包括这些照片,题为从纽约最高点看纽约。1917年深受立体主义和未来主义的影响,开始拍摄第一批纯抽象的照片,名之为“旋涡照片”(vortograph)。这幅优美的照片有一种不可言状的微妙的和谐感,好像优秀的建筑物,力量中不乏柔美的曲线,张缓有序的节奏带来含蓄的美感,生命似乎也是这样,不千篇一律、平庸机械,也不张狂轻率、咄咄逼人。阿尔文是个象征主义者,充满自信的新摄影家和画家。使他卓然突出于同时代

33、城市摄影家的,是他所取的角度大胆,这使他置身于工程师和设计师的地位,拉开与街头行为的距离。早年的他受远房表亲、后也成为摄影大师的霍兰戴的影响,拿起相机,之后又受到卡西比尔的提携。他还是个技术革新者,1917年,他制作了著名的“旋涡照”。那是用三块镜片做一个旋涡筒的装置,通过它得到种种抽象的晶花状画面。船桅从纽约最高点看纽约亚历山大罗德琴科(AlexanderRodchenko,18911956),出生于俄国彼得堡,之后,移居伏尔加河畔的喀山。在喀山,少年罗德琴科开始接触到摄影,他先在一家影室当小工,后来,有幸成为喀山艺术学校的一名旁听生。他是俄国革命后出现的最多才多艺的构成派艺术家之一.192

34、4年,罗德琴科开始了自己的摄影生涯。作为俄罗斯摄影结构主义的先锋人物,他总是力求“突破传统”,无论构图还是用光,都要表现得“跟人家不一样”。他强调从不同寻常的角度进行拍摄,并采用特殊的光线来表现熟悉的东西。那类传统的、让人看上去显得一本正经的照片,他根本不屑一顾。他希望开创一种属于自己的风格,尽管这种风格,在当时并不为大多数人所接受。为了获得特殊的艺术效果,罗德琴科常常采用独特的视角,捕捉主体在空间上的位置和运动,如高角度的俯拍和低角度的仰拍。对于这样的拍摄方式,罗德琴科解释道:对于一个物体,我们必须从不同的观点,不同的位置,拍摄几张不同的照片,正如我们要从四周来观察它,而不是通过一个小孔反复

35、观看一样。87亚历山大罗德琴科作品亚历山大罗德琴科作品拉兹洛莫霍利纳吉(LaszloMoholyNagy,1895-1946),是20世纪最杰出的前卫艺术家之一。曾任教于早期的包豪斯,奠定三大构成基础,强调理性、功能,他在学术上对表现、构成、未来、达达和抽象派兼收并蓄,以各种手段进行拍摄试验。最为突出的研究是以光、空间和运动为对象。他曾以透明塑料和反光金属为实验材料,创作“光调节器”雕塑。他生前著有大量艺术理论著作,新视觉(1946)和运动中的影响(1947)是最著名的两部。将各种透明或半透明的物体直接放在感光纸上,通过光线进行曝光,得到一种具有明显抽象韵味的物影照片,这是一种非照相机拍摄的摄

36、影方式。纳吉的代表作品有物影照片、艾菲尔铁塔等。八、达达与超现实主义摄影达达派即达达主义。是二十世纪初在欧洲产生的一种资产阶级的文艺流派。关于“达达”一词的由来,历来众说纷纭。有些人认为这是一个没有实际意义的词。在罗马尼亚语中意为“是的,是的”。最流行的一种说法是,1916年,一群艺术家在苏黎世集会,准备为他们的组织取个名字。他们随便翻开一本法德词典,任意选择了一个词,就是“dada”。在法语中,“达达”一词意为儿童玩耍用的摇木马。因此,就被命名为“达达主义”,以昭显其随意性。达达主义的主要特征包括:追求清醒的非理性状态、拒绝约定俗成的艺术标准、幻灭感、愤世嫉俗、追求无意、偶然和随兴而做的境界

37、,蔑视传统、挑战边界。颠覆,摧毁欧洲社会和文化秩序,拓宽了艺术的边界,对一切现代主义流派都产生了影响。93达达主义摄影达达摄影达达主义,意为空灵、糊涂、无所谓。从艺术上反叛旧世界与传统价值观念,大胆探索,开拓新的实验空间。崇尚虚无和自由,蔑视理性和传统;摒弃美学规律,主张“废除绘画和所有审美要求”信奉巴枯宁的“破坏就是创造”的思想。他对艺术的边界和本质提出了质疑,促使我们以新的眼光和视角来看待整个艺术史和艺术品。达达与超现实主义被普遍认为是20世纪最具神秘色彩又最富影响力的先锋艺术运动。达达被认为是激进的,带有强烈的虛无主义色彩。他们鄙视美学规律,反抗传统,在技法上釆用无意识的拼贴、摹拓、堆积

38、构成等方式。“达达主义摄影”的首次摄影作品展览于1919年在美国举办。达达主义摄影与传统和理性对立,宣称与美学无缘。达达主义摄影的倡导者是摄影家曼雷、拉兹洛莫霍利纳吉、菲利普哈尔斯曼等人。摄影家们大都利用暗房技术进行剪辑加工,创造某种虚幻的景象来表达自己的意念。由于达达派摄影作品不符合人们一般的审美趣味和审美要求,1924年以后就逐渐受到有较明确、完整的艺术纲领的超现实主义艺术流派的冲击。但其影响仍可在以后出现的现代派摄影艺术中窥见。曼雷美国著名达达和超现实主义艺术家,是一个擅长绘画,电影,雕刻和摄影的艺术大师。但是他却是有史以来第一个摄影作品价值远远超越其他所擅长的艺术型式的艺术家。曼雷是世

39、界上最早广泛运用摄影的特殊技法来进行摄影创作的艺术探索者,许多今天仍然流传不衰的摄影技法就是由他始创的。他大大扩展了摄影艺术的领域,开辟了一片前所未有的新天地,因而被认为是当代摄影史上最重要的先驱之一。与其拍摄一个东西,不如拍摄一个意念;与其拍摄一个意念,不如拍摄一个幻梦。曼雷 曼雷(1890-1976),20世纪最具影响力且全方位的艺术家之一。他集画家、摄影家、雕刻家、编辑人、导演、诗人、作家于一身,创作涵盖摄影、绘画、文学、电影、多媒材等领领域,其中又以摄影作品最为人称道。曼雷1915年开始摄影创作。他主张对艺术形式进行探索和创新,反对对旧有形式和主题的模仿与重复。他以一种轻松的游戏心态来

40、进行摄影实验,发明了中途曝光、物影照片等技法,被后人称为“雷照片”。这些探索除了在语言技法上别开生面以外,在观念上也非常切合达达主义与超现实主义的反艺术精神。曼雷是超现实主义摄影的代表人物之一,美国唯一的达达主义奠基人,实验派摄影师。曼雷早期的作品以绘画及拼贴为主,不过他在帮其他艺术家拍摄作品的过程中,发展出用摄影来进行创作的倾向。1921年曼雷来到巴黎,正式以摄影为谋生工具,同时也开始他最重要的人像作品系列。这改变了曼雷生活和艺术道路,同时也对摄影艺术的发展历程产生了巨大影响。安格尔的小提琴1924曼雷曼雷采用叠印的方法,将一对小提琴的符号放到了女性酷似提琴的背影上。作品不仅证明了曼雷在摄影

41、技术实践上的创新能力,也显示了作为一个优秀摄影家所具备的视觉敏感和意识。泪珠曼雷欧文布鲁门菲尔德(ErwinBlumenfeld,18971969),出生于柏林,10岁开始就成为业余摄影爱好者,并在达达主义的影响下,进行过抽象的拼贴画实验。移居巴黎后,成为职业的时装摄影师。他的时装摄影以超现实主义的风格出名,以抽象、变形、出乎意料的构成给人以视觉的强大冲击。布鲁门菲尔德曾将半透明的材料覆盖在人体身上进行拍摄,在这幅作品中,湿布和人体巧妙吻合,成为他最著名的影像。照片以奇特的肌理状态解构人体,以新的角度对人体进行有趣的注释。在模棱两可的视觉仝间,突现了摄影家相当清晰的思考方式。湿面纱以它为标记你

42、定能战胜欧文布鲁门菲尔德作品超现实主义摄影超现实主义摄影为达达派没落时期出现于摄影艺术领域中的一种流派,兴起于20世纪30年代。这一流派的摄影家认为,用现实主义创作方法表现现实世界是古典艺术家早已完成的任务,而现代艺术家的使命是挖掘新的、未被探讨过的那部分人类的“心灵世界”。他们刻意表现的对象是人类的下意识活动,偶然的灵感,心理的变态和梦幻,也像达达派摄影家一样,利用剪刀、浆糊、暗房技术作为自己主要的造型手段,在作品画面上将景象加以堆砌、拼凑、改组,把具体的细部表现和任意的夸张、变形、省略和象征的手法结合在一起,创造一种现实和臆想、具体和抽象之间的超现实的“艺术境界”。所以其效果是奇特、荒诞而

43、又神秘的。这一流派的摄影家代表包括大家耳熟能详的曼雷、菲利普霍尔斯曼等。1999年9月12日,在美国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举办了一个超现实主义影展“超现实主义丹尼尔菲利帕切摄影收藏展”。这个展览包括了曼雷、皮埃尔莫林尼尔、萨尔瓦多达利、多拉玛尔等人的稀世之作,记“超现实主义迷”们大饱眼福。108美国摄影家菲利普哈尔斯曼(19061979)的人像摄影有着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技术,在美国摄影界享有很高声誉。尽管他以拍摄名人肖像出名的,但他在超现实主义的观念摄影空间却产生了惊世骇俗的效果。哈尔斯曼出生于拉托维亚,后来在巴黎自学成为摄影师,并在移居美国后真正开始成名事业。通过肖像摄影,哈尔斯曼探索个体深处的

44、灵魂。同时通过他敏感的心理学直觉,使照相机也成为灵魂的显微镜。他同时也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将一些奇思怪想的幽默色彩和观念转换成意想不到的影像。工程师的背景可以让他进行各种实验,发明一些可以将心灵中的东西变成真实图片的技术。为了拍摄这个镜头,哈尔斯曼动用了7位女性人体模特,在黑布前搭起架子,构成一个“骷髅”的造型后曝光拍摄。而打扮成魔术师的画家达利是第二次曝光拍摄的。多次曝光技法也是哈尔斯曼能够表达创作情感的得意技法之一。达利与骷髅她那双丰满的手在这里不仅青筋暴突、汁毛丛生,而且还塞满了钞票。真可谓荒诞无稽,不伦不类。蒙娜丽莎原子的达利菲利普哈尔斯曼原子的达利1948年,人类迈入了原子时代的大门

45、,作为超现实主义画家的萨尔瓦多达利把它理解为一种漂浮原子核、质子、中子都彼此分离而又漂浮在空间中。据此,萨尔瓦多达利创作了他的又一幅超现实主义作品达利的原子,画中的达利拥抱着天鹅,但并未触到天鹅,连海浪也漂浮在海上。受到启发的菲利普哈尔斯曼,于是提议“我想拍摄一张原子的达利,让你浮在空中,连同画架、画布以及其它一切都浮在半空来拍摄。在画布上画点什么还不能肯定地提出来,总觉得在画布上也画个浮在空中的物体才好”。达里非常赞成。哈尔斯曼借来三只猫。最初用一只做了试验,觉得还是三只一块儿用的效果要好,于是改变了主意。哈尔斯曼喊一、二、三。数到三,哈尔斯曼的三位助手一齐把猫抛出去,第四个人就用水泼上去。

46、在猫和水还在空中的时候,哈尔斯曼喊出四的同时达里跳起来,哈尔斯曼把这些拍摄下来在6个小时中,经过28次抛出、跳起来,泼水的结果,好容易拍成感到称心的作品。经过选择,第16幅最为满意。生活画报用左右两个满页刊登了这幅作品,后为世界各国出版物转载。照片上有四个形象:萨尔瓦多达利斜站着,三只猫和一桶水飞过镜头前,那是德里的助手扔过去的。左边,哈尔斯曼的太太举着那把倾斜的椅子。而那张飞起来的猫的背后,就是萨尔瓦多达利的太太黛拉的画像那其时是一张底片,最终为了达到达利和哈尔斯曼希望达到的效果,使所有的东西看上去都漂浮在空中,如同在一颗原子当中。达利的原子约翰哈特菲尔德(JohnHeartfield,18

47、911968),德国摄影家,是一位擅长摄影蒙太奇的大师,也是摄影蒙太奇的代表性人物之一。同许多柏林的达达主义者一样,约翰哈特菲尔德在超现实主义照片中注入明显的政治动机,被人们称为虚无主义政治题材照片剪辑家。他把照片的报纸加以剪辑,创作了用于反纳粹的宣传标语牌和杂志插图,特别是对于希特勒的讽刺竭尽手段,使纳粹分子胆战心惊,因此遭到疯狂的迫害,作品被烧毁,国籍被取消,起到被迫逃亡捷克。杰里尤斯曼(Jenelsman,1934)出生于底特律,1957年毕业于罗彻斯特技术学院,1960年毕业于印第安那大学并获得硕士学位。这一年,他开始在佛罗里达大学任教,1974年起成为这所大学的研究生指导教授。尤斯曼

48、擅长于暗房特技制作,通过多架放大机将不同底片上的影像叠合在一张画面上,其作品的题材主要有岩石、树、人像和支离破碎的风景,从而产生象征、变形、夸张、抽象的荒诞效果,以此来折射现代生活内在的本质。他那异想天开的创造力赢得了人们的瞩目,并于1967年获得古根海姆奖金,1972年获国家艺术基金会捐赠。尤斯曼的摄影风格正如他在自白中所说“尽管暗房可以切断我和外面世界的联系,但是我在暗房中的活动,又和外面的宇宙万物有着千丝万缕的牵连。在暗房里,我可以静下心来,进行内心的对话,把我在外面拍到的影像和我内心的思绪结合起来。”漂浮的树“为什么绘画可以随心所欲,而摄影只能墨守成规呢?”美国学者型的摄影家尤斯曼对于

49、一味地模拟现实的照片,提出了大胆的疑问。于是,他经过构思,通过自己有目的的拍摄和令人称绝的暗房制作技巧,在视觉传达上重新造句。他认为,照片本身根本不是艺术作品,而是记录现实的原始材料。要凭着自己的直觉和素材之间的交流,打破正常时空的关系,才能创造出吸引人的视觉新形象。他把自己的工作称为“造梦”,在这些心灵影像中,人可以长出翅膀,大海可以在天空之上,屋里可以有云朵与太阳,树木可以漂浮在绿草丛生的小岛上。九、写实摄影(纪实摄影)写实摄影是一种源远流长的摄影流派,延绵至今,它是摄影艺术中基本的、主要的流派。它是摄影的本体语言,它是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在摄影艺术领域中的反映。写实主义摄影也被称之为纪实摄影

50、,这种摄影风格也主导了至今的新闻摄影观。写实主义摄影的特点独特,这个流派的摄影家们严格遵守摄影创作要再现社会生活现实和自然景观的现实原则。在拍摄时不干预被摄者和不破坏自然景观,在他们不被察觉时,抓拍到被摄者的自然、真实、感人的形象。他们崇尚艺术应该“反映人生”的观点。他们敢于正视现实,创作题材大都取自社会生活。艺术风格质朴无华,但具有强烈的见证性和提示力量。社会纪实摄影强调摄影的现实性与社会性,注重所摄对象对社会的影响。社会纪实摄影家们具有强烈的社会使命感,他们关注人类生存环境与命运,用镜头全面真实地记录下人类的一切活动。社会纪实摄影在摄影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可以影响社会舆论乃至政府政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家庭教育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