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冰倩语文:心理问题案例(贾勇指导).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63434101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6.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冰倩语文:心理问题案例(贾勇指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黄冰倩语文:心理问题案例(贾勇指导).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黄冰倩语文:心理问题案例(贾勇指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冰倩语文:心理问题案例(贾勇指导).docx(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黄冰倩语文:心理问题案例(贾勇指导)案例一:刚进大学,与同寝室一名同学以及隔壁寝室的两名同学成为 一个关系亲密的小团体。四人又是同班,平时大局部时间在 一起活动,曾被同班同学戏称为“四人帮”。相处之初,大 家还是比拟愉快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同寝室这名同学 之间的关系开始有些紧张,俩人性格、处事方式和生活习惯 的不同,逐渐显露出来。彼此都有看法,在生活交往中开始 疏远。这个室友对我也有敌意,说话、做事有时显得十分尖 刻,好像总想抓机会揭我的短。曾经为缓解彼此的关系做过 努力,不但没有效果反而更恶化。其他两人还不清楚我和室 友闹到这种地步,但感觉他们和室友的关系好像比跟我要更 亲近些,所以没有

2、也没想到合适的方式向他们讲明。因此表 面上四个人还是与往常一样在一起学习娱乐,上课时我们不 得不在一个小组讨论问题,在一起时俩人比拟尴尬,想避又 避不开。这种状况经常影响到自己的情绪,以至于不能安心 的学习。为了不影响自己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我萌发了从四 人小团体中脱离出来的念头,想一个人独立地安排自己的学 习和生活。但是又担忧其他人会误会我,以为我对他们不满 意。想对其他俩人说明和室友的关系,但因为他们和室友的 关系好像比自己更近,又担忧他们不信任我,所以很为难。就这样要经常和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人在一起,觉得日子很难 熬。和这个室友的关系怎么处理?我该不该走出这个小圈子?又怎么和圈子中其他同学解

3、释? 分析结果:1 .交往被动但有化解矛盾的心理要求从她的言谈举止初步判断,这名学生安静、忍让、善良但有些敏感,很在乎他人的评价。所以她在自己的交友里显得比拟被动。当人际关系开始有变化时,她不是被动的适应, 就是试图采取避让的方式。她十分担忧自己被人误解,希望 能够化解成员之间的矛盾,却没有勇气和能力设法让别人了 解自己的想法。2 .存在人际依赖但独立意识渐长小Q的心理特征还停留在青年初期(15、16岁至18岁)阶 段在交友上表达出来的小团体特征。青年初期是集体意识最 强的时期,对集体有着不同程度的依恋或依赖,所以宁愿委 屈自己也不愿轻易破坏团体成员之间的感情,仍然维系着尽 管是外表上的团体的

4、完整,以获得团体成员的普遍接纳。但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大学阶段的青年 独立意识不断增强,表达为要求越来越多的独立空间,原来 亲密无间的伙伴关系已经不能适应这时的心理需求,于是难 免在生活和学习中出现心理冲突。3 .有悲观倾向但有改变现状的愿望小Q在人际交往出现问题之后,也想过一些可能解决的方法, 但她总是担忧会发生最坏的结果。比方,在与室友尝试作过 一次初步沟通遇挫之后,就没有再作努力,因为她担忧自己 主动找她沟通非但不能好转反而导致关系更加恶化,她觉得 对方能主动找她谈更理想;另外,在萌发脱离四人小团体的 想法之后,却迟迟不能做出决定,深怕自己解释不清,受到 其他成员的误

5、解,影响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形象,于是宁愿伪 装自己的尴尬,也没有找机会说明和室友的真实关系。人人 都希望事情的开展符合最正确期望值,最坏的后果不要发生。 但不代表不作努力。被动适应和消极避让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只能让自己陷入更深的矛盾。应对策略:1 .尝试在人际交往中增强主动性,有原那么地包容对方。可以再主动与产生矛盾的室友进行一次深入沟通,友善坦诚 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行为孕育行为,你对我友善,我对你也 会友善,这就是心理学互惠关系定律。人际关系是需要一些 耐力的。在这个意义上,宽容就是耐心,就是给对方第二次 机会。即便有过一次冒犯,也要以一切着眼于未来的心态, 给对方改正的机会(但机会是有限的

6、),从而有助于重新合 作。“弱者才会残忍,唯强者懂得温柔。”用体谅改变别人, 和不相投的人相处是一种思维艺术。宽容的基础是坚强,是 自信,是不易受伤。有容乃大是人际交往中所提倡的,但要切记莫因为一味迁就 对方而忘记自己做人的原那么。要提倡人际合作,但也不必惧 怕冲突,要学会在冲突中成熟和成长,了解该放弃什么,该 坚持什么。注意不要和他人发生正面冲突,伤人的话永远不 要说出口,要给双方留有余地。2 .正确认识大学生的交往特征,摆脱人际依赖,拓宽个人 空间。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是有一定限度的。由开始的人际吸引, 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直至维持一定的亲密关系, 到达平衡就不会产生冲突。但超越

7、这个距离,走得太近,反 而会产生排斥,打破原来的不平衡,出现人际关系紧张。因 此,进入大学阶段之后,仍带有青少年特征的伙伴之间的心 理距离就需要及时地调整。否那么很容易发生排斥。大学生处于青年晚期阶段。人际交往不会再像少年期或青年 初期那样,一产生友谊便会亲密无间,一有冲突就会不欢而 散。那时的人际关系也是极不稳定的。大学生活和学习明显 区别于中学时代,加上大学生与社会接触的机会比拟多,因 此大学生的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独立性也会不断增强。个 体所要求的独立空间自然要比青少年时期更大。因此,随着 身心不断地成熟和独立意识的不断增强,原先的团体成员关 系就需要不断地进行调整,以维持人际平衡。如果

8、小Q希望团体成员恢复到当初的亲密状态,这种可能是 微乎其微的。小Q陷入人际困境,正是人际距离需要及时作 出调整的时候。她希望拓宽个人的独立空间,独立安排自己 的学习和生活,是青年人开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这时 需与同伴保持适当的人际距离,这是保持平衡的人际关系所 必需作出的调整。3 .要有解决问题的勇气和信心。要主动的努力调整和室友的关系(人际距离),要相信自己 所做的努力会有效果。“关系”是相互的,这种不和谐、不 愉快的关系,不仅影响自己,也影响对方。想改变现状的需 求,是小Q的,也是那位室友的,只是看谁更有勇气去改变 现状。如果关系确实不能缓和,要设法让团体中其他成员了解情况, 有必要的

9、话,可以请他们较信任的第三方帮助你澄清事实, 最终他们肯定会给予你一定的反应,甚至帮你一起调整团体 成员之间的关系。小Q对自己要做的事作了认真的思考,同时也对自己的生活 态度和为人处事的方式进行了反思。最终,她鼓起勇气,主 动与室友进行了再一次的沟通,对方也给予了她积极的反应, 两人的关系有了一些缓和。同时,小Q逐渐按照自己的计划来安排学习和生活,不断调 整与其他三人之间的距离。在小Q的影响下,随着四人集体 活动的时间逐渐减少,每人也都渐渐增加了个人活动的空间,虽然不像以往那样亲密“无间”,但仍保持着一定的友谊关(二)自卑心理自卑是一种过低的自我评价而产生的一种消极情绪体验,属 于性格的一种缺

10、陷。表现为自己缺乏一种正确的认识,在交 往中缺乏自信,办事没有胆量,畏首畏尾,随声附和。自卑 形成的深层次原因在于自己看不起自己,而非我们外表上所 看到的是因为别人看不起自己而导致的。如果遭受到一点挫 折,就怨天尤人;如果受到别人的耻笑和侮辱,更是干咽苦 果,忍气吞声。自卑心理主要来源于心理上的一种消极的自 我暗示,对自己生理上,智力上,性格与气质上等方面的自 我暗示,觉得别人瞧不起自己。有自卑心理的大学生在人际 交往的过程中,与人交往缺乏自信,时常会想到“别人会怎 样看我? ”对别人的言谈举止特别敏感,容易从他人的言行 中发现对自己不利的评价。这些人处事过分谨慎,为减少挫 折,尽力避开人群,

11、凡事靠边站,因而丧失了许多的开展机 会。还有一局部人心理自卑的大学生表现凡事对自己要求很 高,在交往中总是力求完美,为防止遭他人的耻笑,那么以一 种盛气凌人的架势出现,以掩饰自己自卑而脆弱的心理,这 种心理使他们将社交圈子限制的很小。案例二:郑某,女,21岁,某大学三年级学生,皮肤白皙。害怕接近 陌生人,特别是陌生异性。一旦有陌生异性接近时,她便感 到恐惧、面红耳赤,在人际交往上感到很自卑。通过屡次心 理咨询和治疗后,能正常的面对异性。初二时在社交方面就 有一些问题,但是没有现在严重,仅仅是看到陌生男性很不 自在而已。到初中毕业进入高中后情况越来越严重,陌生女 性也会令我感到紧张不安,后来开展

12、到,每次与陌生人接近 时,就感到很恐惧,脸很快就红起来,因为皮肤很白,每次 脸红的时候,脸上就要渗出血来,令人感到很尴尬。当时我 感到很痛苦,曾经和妈妈说过想去看心理医生,但妈妈不能 理解,说吃好穿好还有什么问题,因此那时很恨妈妈,也想 到过自杀。上大学后,意识到自己已经成年,总这样下去是 不行的,开始努力地和同学交往,希望改变这种现象,在熟 悉的同学面前,能应对自如;晚上,陌生人接近自己也不太 害怕。但在白天,迎面走来陌生人特别是陌生男性,哪怕在 街上擦肩而过也会令自己心慌、脸红,在食堂和图书馆等人 多的地方,感到更恐惧。分析结果:通过屡次引导,郑某回忆起了社交恐惧的原因,在初一、初 二的时

13、候,因为自己皮肤很白,讨人喜欢,所有有的成年男 子常常对她开玩笑,有时候也摸摸她的头,当时她觉得他们 侵犯到了自己,心里很反感。但那时年龄小,无能为力,于 是对男性比拟厌烦、抵触。以后,见了男性就表情不自然、 脸红。再后来,见了女性也紧张、脸红。通过郑某的自述和对青春期经历的回忆,我认为郑某社交恐 惧的原因,是青春期遭到一些男性有意无意的骚扰,使她潜 意识觉得男性会对她造成伤害,因而害怕接近陌生男性。读 大学后,郑某积极和同学交往,情况有所改变,但她很在乎 自己脸红这一表现。在晚上,郑某并不害怕陌生人,是因为 别人不会看到她脸红,所以她能泰然自假设;在白天,她却担 心别人看到她脸红,越担忧越紧张不安,就越容易脸红。这 是消极的自我暗示,使她形成了条件反射。针对郑某的情况, 我对她做了咨询和治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