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高之家、三高基地、三高中心”建设标准.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63406456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6.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高之家、三高基地、三高中心”建设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三高之家、三高基地、三高中心”建设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高之家、三高基地、三高中心”建设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高之家、三高基地、三高中心”建设标准.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三高之家、三高基地、三高中心建设标准“三高共管六病同防”医防融合慢性病管理服务体系,以 “三高之家” “三高基地”和“三高中心”为主体,构建以人 为本的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以下简称“三高”)的三 级协同、医防融合、中西医并重的一体化综合防治服务模式。一、三高之家“三高之家”是“三高共管六病同防“医防融合慢性病管 理服务体系的最基础工作单元和网底。主要设置在基层医疗卫 生机构家庭医生工作室或家庭医生服务点。有条件的二级及以 上医疗机构全科医学科、中医类临床科或老年医学科也可以设 置,为到院内就诊患者提供医防融合连续式家庭医生“三高共 管”服务。(一)基本条件1 .功能布局要求:基础设施要达

2、到家庭医生服务点或工作 室建设标准,并有定期校准的血糖仪、血脂仪、水银柱血压计 或经过验证的电子血压计、身高体重秤、腰围尺等检测设备, 具备符合工作要求的电脑及网络,有条件可以配备糖化血红蛋 白仪。工作量较大、两个以上家庭(全科)医生工作室的机构, 也可以依托健康驿站设置“三高共管”健康管理室,统一开展 规范、使用细则、监督管理制度及审核制度,确保数据的真实、 客观、准确。配备专职或兼职的数据管理员,按照规章制度对数 据进行日常管理,对相关人员进行系统使用方法和相关制度的培 训。测量血糖、血压、身高体重、信息采集和其他健康管理工作。2 .人员配备及技术要求:按照xx省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 作指南

3、(试行版)要求,成立家庭医生服务团队承担“三高 之家”工作。团队中的家庭(全科)医生或内科医师要经过“三 高共管”医防融合、中西医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强化培训,能够 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负责“三高”患者健康状况评估、诊疗 及康复方案的实施和健康教育;护士协助家庭(全科)医生开 展健康信息采集和个体健康教育,负责专业护理和签约、转诊、 巡诊、上门服务等管理;公共卫生医师负责“三高”相关监测 数据调查和分析、群体健康教育活动组织、自我管理指导和效 果分析评价等。原则上每个家庭医生团队签约管理的“三高” 和“两高”患者不超过800人。(二)组织管理在“三高基地”培训、管理和指导下,按照统一工作标准、 诊

4、治规范和流程开展工作,认真执行医疗质量和安全的相关管理 制度,在服务流程和服务内容上,做好与其他基本医疗、基本公 共卫生服务和签约服务工作的结合。(三)服务要求“三高之家”是“三高”防治工作的第一线,是确保“三高” 患者和易患人群及疾病前期人群获得持续管理的关键。“三高之家”和家庭(全科)医生服务团队要掌握辖区建档 人群中“三高”患者、易患人群及疾病前期人群基本情况,开展 “三高”筛查及健康教育,承担稳定期“三高”患者的连续性诊 疗、持续健康管理服务和健康信息收集维护,根据疾病发展为患者提供“三高基地”或“三高中心”的中西医协同诊疗服务,以 及其他个性化签约服务。(四)信息化管理区市统一部署适

5、用于“三高之家”的专用信息系统或基于现 有系统建立的专用功能模块,“三高之家”在诊疗、随访过程实 现健康数据自动采集,实现健康数据按需推送至居民健康档案, 可在线完成“三高基地”“三高中心”对患者的协同诊疗。系统 自动对建档人群开展“三高”患者和高危人群筛查和数据分析, 并提供饮食、运动、用药、教育、监测等自我管理建议或方案, 为开展群体和个体健康教育提供信息化支持。二、三高基地“三高基地”是“三高共管六病同防“医防融合慢性病管 理服务体系的核心工作单元和承上启下枢纽。主要设置在达到 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推荐标准的卫生院、社区卫生服 务中心和达到标准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承担“三高之家”

6、 职责基础上,进一步承担本片区内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脂初 级专科中心职责。有条件的二级及以上医院也可依托高血压、 糖尿病、脑卒中专科、全科医学科、中医类临床科或老年医学 科等科室组建综合性“三高基地”,为到院内就诊患者和本院 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三高共管和协同诊疗服务,并承 担相应的管理职责。区市卫生健康局负责“三高基地”建设数 量和覆盖“三高之家”范围的规划和设置。(一)基本条件.功能布局要求:在“三高之家”设备设施基础上,设置 符合标准的“三高基地”候诊室、健康宣教室、诊室及并发症 筛查室。所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具备糖化血红蛋白仪、心电 图机、心血管超声、生化检验,要求配备128Hz

7、音叉、10g尼龙 单丝、叩诊锤、基于人工智能的免散瞳眼底相机、尿微量白蛋 白检测仪等设备,或者在第三方支持下,能开展所需的检验检 测及影像检查项目。1 .人员配备及管理要求:承担“三高之家”管理任务的机 构,要足量配备满足“三高之家”工作量的全科医生和中医医 师。“三高基地”要配备经过认证的高血压、糖尿病首席医师 (达到初级高血压、糖尿病专科水平),每个首席医师管理10 个“三高之家”家庭医生,糖尿病、高血压首席医师实行AB角 制,以确保对“三高之家”家庭医生协同诊疗需求的及时响应。 “三高基地”需配备公共卫生医师,主要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 务项目技术指导、质量控制、结果分析和绩效评价,承担“三

8、 高”患者的非药物治疗技术指导、效果评估,每个公卫医师可 协同管理10-20个“三高之家”(含本机构“三高之家” )o 公卫医师同时承担与疾控中心的协同工作。有条件的机构可将 临床药师纳入“三高基地”团队。(二)组织管理设立“三高基地”的医疗机构,要明确分管领导、责任科 室,建立机构内协调机制,严格按照统一工作标准、诊治规范 和流程,建立“三高”诊治质量和安全的相关管理制度、各级 各类人员岗位职责并认真执行。与“三高中心”、所辖的“三 高之家”共同做好“三高”人群一体化协同诊疗工作。作为“三高共管”医防融合工作枢纽,及时监测、指导和培训“三高之 家”工作,与上一级“三高中心”保持密切联系,及时

9、解决辖 区患者面临的问题,确保“三级协同”体系平稳运转。(三)服务要求“三高基地”是统筹区域内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脂的医 防融合一体化、“三级协同”平稳运行的关键,除了担负起“三 高之家”的一些基础性工作,需要进一步对高血压、高血糖和 高血脂合并症及并发症进行筛查,如血糖、血脂、心电图、肾 功能、尿常规检查,进行心血管危险因素分层等。做好一般性 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脂患者协同转诊工作。对于疑难急危重 症患者、难治性、继发性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血脂病人,或存 在多脏器损伤严重疾病患者及时转诊到“三高中心”依托的上 级医院。首席医师团队承担启动中西药物联合治疗方案(高血 压和糖尿病三联治疗方案,或糖

10、尿病患者联合胰岛素方案)制 定。要注重中西医协同,强化用药精细化指导,明确个性化药 物服用时间,指导“三高之家”做好用药不良反应监测,及时 根据病情和依从情况,调整治疗方案、药品数量或用药方式, 并通过使用提醒药盒、强化家属教育等措施,增强患者服药依 从性。(四)信息化管理区市统一部署“三高基地”专用的信息系统或依托现有系 统建立的专用功能模块,支撑“三高之家”对“三高”患者开 展健康管理、危险因素筛查、双向转诊和质量控制。对“三高 之家”发现的初诊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脂患者要及时在系统中进行复核,能够对稳定期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脂患者的治 疗方案进行审核优化,能够为“三高之家”上转的患者开通

11、绿 色通道。“三高基地”所在的医疗机构要根据实际情况,结合 系统相关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对系统中疑难急危重症患者、 难治性、继发性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血脂病人,或存在多脏器 损伤严重疾病患者及心脑血管病、肾脏、眼底病变、神经病变、 外周血管病变等并发症的救治流程提出完善意见,持续优化完 善系统功能。三、三高中心“三高中心”是“三高共管六病同防“医防融合慢性病管 理服务体系的支撑工作单元,是体系中的最高级机构,是高血压、 糖尿病和脑卒中的高级专科中心,发挥着体系内学术支撑、业务 支撑、组织管理支撑作用。主要设置在设有高血压、糖尿病和脑 卒中专科病房的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三高中心”可以仅承担 高血

12、压、糖尿病和脑卒中等高级专科中心职责,也可以同时承担 “三高基地”、“三高之家”工作,相关工作按照相应标准管理 和考核。对于辖区内“三高基地”能力覆盖不足的,“三高中心” 要统筹安排力量,完成中西医并重的“三级协同”医防融合工作。“三高中心”由市级卫生健康部门以市为单位规划设置。(一)基本条件1 .功能布局要求:在医院的门诊区域集中设置与工作量相适 应的标准化“三高中心”候诊室、健康宣教与小组治疗室、普通 和专家诊室、并发症筛查室和血尿标本采集室,根据工作量和工 作性质由相关科室安排相应人员集中工作。同时承担“三高之家”、“三高基地”工作的医院,其“三高之家”和“三高基地” 可以在“三高中心”

13、所在区域集中设置,也可以在家庭(全科) 医生工作场所设置,但必须符合“三高之家”和“三高基地”的 设置要求。“三高中心”所在的医疗机构的下列检查室要设置“三 高共管”统一标识,并有明显的导向指示:1) 24小时动态心电 图监测、实时动态血糖监测和胰岛素泵治疗室;2)四肢动脉硬 化检测室;3)相关的医学影像室(放射、超声、CT等);4)血 液透析和腹膜透析室;5)神经传导速度检测室;6)内脏脂肪检 测室;7)糖尿病足清创换药室等;8)呼吸睡眠监测室。2 .人员配备及技术支撑“三高中心”人员集中设置的“三高中心”要配备经培训认证的与高级专科中 心能力匹配的相关专业医生,保证每天有一名副高以上的专科

14、医 生参与日常工作。为保持工作连续性,“三高中心”负责人要相 对固定。依托心血管、内分泌及神经内科脑卒中亚专业门诊设置 的“三高中心”,各相关科室要固定一名工作协调员,所在科室 要统一设置标准的诊疗环境,要指定科主任以上级别负责人协调 “三高共管”行政事务和业务协调。“三高中心”带领支撑一定 数量的“三高基地”开展工作,符合条件并培训合格的医生和护 士均可参与“三高中心”工作,原则上每名专科医生至少支持5 家“三高基地”协同诊疗工作,根据需要安排一定数量的护理人 员参与工作。(2)必备的亚专科支撑和高级专科技术人员为确保“三高中心”完成“三高共管”亚专科支撑任务,所在的医疗机构还需配备以下亚专

15、科和相应的高级专科技术人员: 设有内分泌的糖尿病亚专业,至少1名副主任医师职称以上医 生负责日常继发性高血压门诊和病房患者诊治工作,配置主治医 师和住院医师2名,配合副主任医师工作;设有心血管内科高 血压亚专业,至少1名副主任医师职称以上医生负责日常高血压 门诊和病房患者诊治工作,配置主治医师和住院医师4名,配合 副主任医师工作;设有神经内科脑卒中亚专业,至少1名副主 任医师职称以上医生负责日常脑卒中门诊和病房患者诊治工作; 设有肾脏内科高血压、糖尿病性肾病亚专业,至少1名副主任 医师职称以上医生能够诊治高血压肾病、糖尿病性肾病、终末期 肾病,按照血液透析机数量配置合适比例的医生和护理人员开展

16、 血液净化和腹膜透析治疗,20台以上血液透析机配备一名技师; 设有创面修复外科亚专业,1名以上副主任医师职称以上医生 处理各种复杂难治性创面;设有血管介入亚专业,有专职的血 管介入科医生完成下肢动脉狭窄或者闭塞的介入治疗;设有眼 科的高血压眼底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亚专业,并配备合适的 眼底血管荧光造影和激光治疗专业人员;设有与“三高中心” 相适应的检验、超声、影像及病理技师。(二)组织管理市级卫生健康部门负责规划和认定“三高中心”布局和建设, 并将“三高共管”工作体系纳入当地慢性病防治体系和慢病防治 行动计划,指定专人负责辖区内“三高中心”管理。“三高中心” 所在机构要有分管院长统筹“三高共

17、管”工作,明确“三高中心” 负责人,统筹各有关业务科室工作。成立以心内科、内分泌科医生团队为主体的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脂医防融合协同诊疗小 组,诊疗小组以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脂诊治相关规范为依据, 按照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脂相关诊治指南,制定实施“三高中 心”及其所辖的“三高基地”、“三高之家”工作标准、诊治规 范和质量控制,建立专人负责的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脂医防融 合协同诊疗管理制度、质控制度、例会制度、培训制度、周调度 会议制度、绩效考核制度和信息上报制度,设置专人负责的高血 压、高血糖和高血脂健康宣教、继续教育、科研工作小组。开展 各种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脂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参与临床药

18、物 试验,同时参与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脂基础与临床研究。(三)信息化管理“三高中心”要部署专用的“三高共管”信息系统,要与“三 高之家”、“三高基地”的“三高”系统或“三高”功能模块实 现一体化整合或紧密对接协同。“三高中心”应当配置系统运行 所需的服务器及其他硬件设备,保证网络的畅通,保证医院平台 或HIS、LIS、EMR等必要信息系统与“三高共管”信息系统的互 联互通,协助配合区市卫生健康部门完成“三高共管”相关系统 与必要业务系统的对接。建立区域级统计分析模块,实现区域数 据的分析和汇总,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推进完善相关系统流程,改 进工作计划和措施,为医生诊疗和患者长期管理提供全面的数据 支持,为市级和区市卫生健康部门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对高血压、 高血糖和高血脂患者提供精细化的融饮食、运动、用药、教育、 检测等一体化连续在线管理,协助区市卫生健康局制定数据管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