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本科会计学专业iwad.docx

上传人:jix****n11 文档编号:63395550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61 大小:1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本科会计学专业iwad.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本科会计学专业iwad.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本科会计学专业iwad.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本科会计学专业iwad.docx(6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本科会计学专业国民经济核算课程期末复习要求 第一部分 课程考核的有关说明 一、考核对象。本课程考核对象为电大开放教育试点会计学专业(本科)的学生。 二、考核方式。本课程采用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形成性考核包括4次平时作业及一次期中测验,形成性考核成绩占学期总成绩的30%。按中央电大考试中心的规定,形成性考核成绩不及格者不得参加期末考试。终结性考核即期末考试,期末考试成绩占学期总成绩的70%。课程总成绩按百分制记分,60分为合格。 三、命题依据。本课程的命题依据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国民经济核算课程教学大纲、文字教材(国民经济核算,赵彦云主编,中国统计出版社20

2、05年版)和本考核说明。 四、考试要求。 国民经济核算是会计学专业的必修课。要求学生在学完本课程后,牢固掌握本课程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计算的基本含义及基本知识,能够根据国民经济统计资料计算一些基本统计指标,并具有对所学的国民经济知识进行现实理解和实际应用的能力,对国民经济运行状况进行初步统计分析的能力。据此,本课程终结性考核着重于基本知识的掌握、理解和应用分析能力两个方面。在各章的考核要求中,有关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核算的基本公式、计算方法及数量应用分析能力的内容按“识记、理解、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四个层次要求。 识记:指学习后应当记住的内容。包括概念、意义与作用、各种核算原则和核算方法。 理解:

3、指在识记的基础上全面理解和把握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原则和基本核算方法。这是较高层次的要求。 简单应用:指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国民经济核算的一些基本问题。这是考察学生应用能力的基本要求。 综合应用:指能够运用学习过的知识,分析、解决涉及几个知识点的比较综合性的国民经济核算问题。这是考察应用能力的较高要求。五、命题原则。 1本课程的考试命题在教学大纲、文字主教材及考核说明规定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的范围之内。在所学知识范围内,按着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考察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的试题不属超纲。 2命题注重对课程基础知识掌握程度的考核,试题力求覆盖面广一些,并应突出课程的重点内容。

4、 3试卷要兼顾各个能力层次。在一份试卷中,各层次题目所占分数比例大致为:识记20%;理解30%;简单应用30%;综合应用20%。 4试卷要合理安排题目的难易程度。题目的难易程度分为:易、较易、较难、难四个等级。在一份试卷中,各个等级所占的分数比例大致为:易20%,较易30%,较难30%,难20%。 5试题的能力层次和难易程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各个能力层次中,都可以含有难易程度不同的题目。命题时要两者兼顾,在一份试卷中保持合理结构。六、试题类型及其结构。1、期末考试题型 (1)单项选择:在列出的被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考核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程度。占全部试题的20%-30%

5、左右。 (2)多项选择:在给出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考核学生在对国民经济核算基本知识记忆的基础上,全面理解和运用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原则和基本核算方法。占全部试题的10%-20%左右。 (3)判断并说明理由:考核学生对基本概念、理论、原则的理解、掌握和应用的程度,以及学生对重要问题的分析和理解能力。占全部试题的20-30%左右。 (4)计算分析题;考核学生对国民经济核算基本公式的记忆、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对国民经济运行状况进行初步统计分析的能力。占全部试题的30%-40%左右。2、考核形式 形成性考核形式为平时作业,期末考试形式为闭卷

6、笔试。七、答题时限。期末考试的答题时限为90分钟。八、其他。本课程期末考试可以携带计算工具。 第二部分 课程考核内容和要求 本课程考试内容以国民经济核算教学大纲的要求为基础,每章内容包括考核范围、考试知识点和要求二个部分。 考核范围是指考生应掌握的知识范围,明确应掌握的最低限度的知识内容。 考试知识点和要求是指考生应掌握的知识深度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本考试说明中的规定,着重考察基本知识和应用能力两方面内容,各章的考试要求分别按“识记”、“理解”和“应用”三个层次作出规定,其中“应用”包括“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两个层次。 第一章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理论考核范围:1、国民经济核算实践 2、国

7、民经济核算基本概念3、国民经济核算设计体系理论4、国民经济核算原则 5、国民经济核算方法 考试知识点和要求:1、国民经济核算的用途理解:国民经济核算数据及发布。2、国民经济核算的统计特性理解:根据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要求,以基层单位会计核算资料为基础,逐级核算成反映一定时期一国或地区宏观经济运行结果的数量特征。 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的不同。 3、国民经济核算的发展 理解:国民经济核算是国民收入统计的演化结果。国民经济核算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4、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发展 理解:我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产生和发展。5国民经济活动单位和部门识记:机构单位的概念。经济领土和经济利益中心的含义。国民经济机

8、构部门的概念。基层单位的含义。基层单位的特征。产业部门的含义。三次产业的划分。理解:机构单位根据经济活动市场特征分两类:营利性机构单位和非营利性机构单位。从一国或地区国民经济核算出发,机构单位可以区分为常住机构单位和非常住机构单位。国民经济机构部门。机构部门的分类。 6国民经济活动中的交易 识记:经济交易概念。经济交易的种类。 货物和服务交易。分配交易。金融交易。内部交易。货币交易和非货币交易。 8、经济流量和存量 理解:经济流量的含义、特点及分类;经济存量的概念和种类。 9、市场价格 识记:价格形式的含义。要素价格。基本价格。生产者价格。购买者价格。 10、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理解:国民经济核

9、算的总量描述。 国民经济核算总量指标:国内生产总值、国民原始收入和国民可支配收入、居民个人的最终消费支出、为居民服务非营利机构部门的最终消费支出和政府部门最终消费支出 国民经济运行过程的基本结构:国民经济产业(行业)部门分类和国民经济机构部门分类 生产领域、收入初次分配再分配领域、最终使用领域,包括消费领域和积累领域11、国民经济核算原则:识记:市场原则。所有权原则。三等价原则。核算统计原则 。12、国民经济帐户体系方法和其他核算方法。理解:国民经济帐户方法特点、国民经济帐户体系 机构部门帐户、产业部门帐户、国民经济综合帐户第二章 生产总量核算考核范围:1、生产核算的基本数据 2、生产核算基本

10、理论 3、国内生产总值核算 4、国内生产总值的分析应用 考试知识点和要求:1、生产核算的基本数据理解:我国生产核算的实际内容;我国生产核算的基本数据;我国生产核算主要指标的实际应用。2、生产核算的基本数据识记:生产活动和范围。理解:总产值(总产出)的概念及内容;总产出的分类:市场产出和非市场产出的概念及价值测度。增加值的概念及内容。3、国内生产总值识记:国内生产总值概念 理解:国内生产总值的三种理解;最终产品的概念4、机构单位总产出核算 理解:机构单位总产出: 5、机构单位增加值核算识记:机构单位增加值的概念。理解: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等指标概念。简单应用:机构单位增

11、加值核算方法:生产法。收入法。综合应用:增加值计算。6、产业部门总产出核算 简单应用:工业部门总产出的计算:特点、计算公式 农业部门总产出的计算:特点 建筑业总产出的计算 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总产出的计算。 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总产出的计算。 营利性服务部门总产出的计算。 房地产业总产出的计算。 金融业总产出的计算。 保险业总产出的计算。 社会服务业总产出计算。 三种服务业总产出计算。 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总产出计算 。7、产业部门中间消耗核算识记:中间消耗的含义。理解:中间消耗与固定资产消耗的区别8、产业部门增加值核算综合应用:产业部门增加值的生产法核算 产业部门增加值的分配

12、法(收入法)核算9、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综合应用: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的方法:生产法。收入法。支出法。 10、生产核算帐户理解:生产核算帐户的内容及基本形式、平衡关系。 综合应用:货物和服务帐户、生产帐户编制及分析。11、国内生产总值的分析应用理解:国内生产总值数据经济含义;不变价格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人均GDP的意义及计算。综合应用:部门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 第三章 投入产出核算考核范围:1、 投入产出核算的基本原理 3、投入产出表及其主要指标的概念2、直接消耗系数和完全消耗系数的概念及应用 考试知识点和要求:1、投入产出帐户与投入产出表 识记:投入的概念。中间投入。最初投入。中间产出。最终产出

13、。2、投入产出表的结构理解:第I象限的含义。第象限的含义。第象限的含义。3、投入产出表的基本平衡关系识记:投入产出表的基本平衡关系式4、直接消耗系数识记:直接消耗系数的概念。理解:影响直接消耗系数的因素。简单应用:直接消耗系数计算。5、完全消耗系数 识记:完全消耗系数的概念。 第四章 收入分配与使用核算考核范围:1、收入分配与使用核算的基本数据2、收入初次分配核算3、收入再分配核算 4、收入使用核算 5、资金流量核算6、收入与消费核算应用分析考试知识点和要求:1、收入分配与使用核算的基本数据识记:收入分配概念。收入分配的过程。收入使用的概念。收入分配及支出账户。理解:收入分配与使用核算的基本数

14、据及应用。我国可支配收入指标分城镇和农村分别进行统计的内容。2、收入初次分配核算识记:收入初次分配的概念。收入形成分配的含义。原始收入(初次分配总收入)的含义。收入初次分配帐户的基本形式。理解:收入初次分配流量的种类。收入初次分配核算包括两个层次,即收入形成核算和原始收入核算。不同部门收入形成帐户的不同特点。简单应用:收入形成帐户及原始收入分配帐户编制。 3、财产收入、原始收入和国民收入识记:财产收入的概念。财产收入的类别 原始收入的概念及构成。原始收入总额和净额的区别。 国民收入的概念:国民总收入、国民净收入。理解:各部门初次分配收入构成的不同。国民总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关系。简单应用:国民

15、总收入的计算。 综合应用:收入形成帐户、原始收入账户中主要指标的计算、帐户的编制及分析。4、收入再分配核算识记:收入再分配的概念。转移的概念和种类。资本转移的概念。经常转移的概念理解:经常转移与资本转移的不同。转移的形式:现金转移和实物转移。 简单应用:经常转移的内容:收入税收支(现期所得税财产税)、社会缴款与社会福利、其他经常转移三大类 5、可支配收入识记:可支配收入的概念。各部门可支配收入的计算。理解:各部门可支配收入的结构变化。综合应用:可支配收入核算。按总额和净额计算的可支配收入。 国民可支配收入与国民总收入的关系。 6、收入再分配帐户识记:收入再分配帐户的基本形式。综合应用:收入再分

16、配帐户的编制及分析7、收入使用核算识记:收入使用核算概念。居民消费、政府消费的概念。理解:最终消费的定义及核算原则。简单应用:最终消费支出种类:居民消费、政府消费。8、收入使用帐户识记:储蓄的定义。收入使用帐户的基本形式。综合应用:收入使用帐户的编制及分析9、居民消费支出核算识记:居民消费支出的概念。理解:居民消费支出分类。 综合应用:居民消费支出的核算。 10、政府消费支出核算理解:政府消费支出的含义和分类。综合应用:政府消费支出的核算。 11、资金流量核算理解:资金流量表的基本结构。资金流量表(一)的平衡关系。资金流量表(一)与前述各帐户的关系。12、收入与消费核算应用分析理解:收入分配结

17、构分析;收入使用结构分析;消费结构分析。简单应用:消费率、储蓄率的计算与分析。恩格尔系数的计算和运用。第五章 资本形成与金融交易核算考核范围:1、资本形成核算2、金融交易核算3、积累核算理论考试知识点和要求:1、非金融资产概念和分类识记:经济资产概念及条件。非金融资产概念及分类。生产资产的概念。非生产资产的概念。理解:生产资产的种类:固定资产。存货。贵重物品。区别固定资产和存货的标志。2、 资本形成核算识记:资本形成的概念及具体项目。理解:资本形成的交易种类及对当期资本形成的影响。资本形成特性。资本核算的原则。3、固定资本形成的内容理解:固定资本形成的内容、核算方法、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与净额 4

18、、存货增加项目的核算理解:存货增加项目概念、基本计算方法及资料来源。 5、储蓄与资本转移核算识记:储蓄的概念。资本转移的概念。理解:现金转移与实物转移。资本转移的内容。综合应用:资本转移与现期转移的区别。6、资本帐户和应用识记:资本帐户概念。理解:资本帐户的基本表式。资本帐户与其他帐户的关系。资金流量表与资本账户的关系。资金流量表(实物交易)中的平衡关系。综合应用:资本账户的编制与分析。投资率的计算及分析。 7、金融资产概念和分类识记:金融资产的概念。金融资产的分类。几种主要的金融手段。8、金融交易核算理解:金融交易及其特点。金融交易核算的原则。金融交易内容的核算。各项金融资产、负债记录。9、

19、金融帐户理解;金融帐户基本结构。金融帐户的作用。综合应用:金融账户的编制与分析。10、资金流量表(金融交易)识记:资金流量核算的内容。我国资金流量表应用。理解:资金流量表(金融交易)基本表式。资金流量表(金融交易)的记账原理及平衡关系。非金融部门的资金筹集。住户部门金融资产的形成。11、积累核算识记:积累核算的概念。理解:积累的性质。积累的来源。积累核算的内容。资本形成与金融交易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第六章 国民资产负债核算考核范围 1、国民资产负债核算理论 2、国民资产负债核算与调整3、国民资产负债账户与资产负债表 4、国民资产负债核算应用分析 考试知识点和要求:1、国民经济流量与存量理解:流

20、量核算与存量核算。国民资产负债核算的基本原理。2、国民资产负债核算的基本概念识记:国民资产负债核算的主体。国民资产负债核算的对象。理解:经济资产的基本条件。资产负债核算中的分类。3、 资产负债的估价核算 识记:资产负债估价方法。 理解:资产负债估价原则:现行市场价格估价。交易双方同一估价。估价真实性。资产负债存量重估价。 4、国民资产负债的估价核算理解:不同种类资产项目的估价方法:生产资产估价;非生产资产估价;金融资产负债估价核算。5资产负债的变动核算识记:资产负债的变动内容。理解:资产数量其他变化核算。重估价核算的概念及方法。6资产负债账户识记:资产负债账户的概念。理解:期初、期末国民资产负

21、债帐户的基本形式。国民资产负债平衡关系。7资产负债表识记:资产负债表理解:机构单位资产负债表。机构部门资产负债表。国民资产负债表。8国民资产负债的平衡关系理解:国民资产负债的平衡关系。9国民资产负债表(或账户)和积累账户之间的联系理解:国民资产负债表(或账户)和积累账户之间的联系10资产负债存量与其他有关流量的结合分析 理解:单位国民财产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人均拥有的国民财产。 第七章 对外经济核算考核范围:1、对外经济核算理论 2、国际收支平衡表 3、国外帐户核算 4、对外经济核算应用分析 考试知识点和要求:1对外经济核算理论识记: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概念。国外概念。对外交易概念。理解:对外

22、经济活动。2对外经济核算的方法理解:对外经济核算的方法:国际收支平衡表。国外帐户。二者的区别。3国际收支平衡表识记:国际收支的概念。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概念。理解: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基本结构。经常项目的核算内容。资本和金融项目的核算内容。储备资产的内容。净误差与遗漏的内容。4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理解: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统计原则及编制原则。国际收支统计数据的来源与方法。我国国家收支统计数据的来源。5国际收支平衡关系 理解:国际收支总差额、经常项目收支差额的构成及计算。国际收支平衡关系的主要分析内容。6国外帐户的特点理解:国外帐户的特点。国外账户核算的原则。9国外帐户核算内容理解:国外帐户核算内容简单

23、应用:货物与劳务对外帐户:进出口总额的核算。劳务进出口核算。原始收入和经常转移对外帐户。对外资本账户和对外金融帐户。对外资产其他变化帐户。对外资产负债帐户。 第八章 国民经济帐户的综合及其关系考核范围:1、国民经济总量帐户体系 2、国民经济机构部门帐户的综合及关系 考试知识点和要求:1、国民经济总量帐户体系识记:国民经济总量帐户体系概念。理解:国民经济总量帐户体系的内容。综合应用:国民经济总量账户体系中各账户的主要关系及特点。国民经济总量账户体系中前后账户之间的关系。2、国民经济总量核算图 理解:国民经济总量核算图示基本关系。 3、国民经济总量指标及关系简单应用:国民经济总量指标关系。4、国民

24、经济机构部门帐户的综合及关系综合应用:经常帐户的综合关系。积累帐户的综合关系。资产负债表。第九章 国民经济其他核算考核范围:1、国民经济核算的发展与其他核算 2、国民经济短期核算 3、国民经济地区核算 4、人口、劳动力核算 5、环境核算 考试知识点和要求:1、国民经济其他核算内容识记:国民经济其他核算的目的和内容。2国民经济短期核算理解:国民经济短期核算的目的。国民经济短期核算的特点。3国民经济短期核算的内容和方法理解:我国的国民经济短期核算4国民经济地区核算的目的和特点识记:地区核算中的地方基层单位概念。理解:国民经济地区核算的目的和特点。国民经济地区核算的内容及方法。 5人口与劳动力核算理

25、解:人口与劳动力核算的目的及特点 6人口核算的内容与方法 识记:人口总量统计。人口变动统计。 简单应用:常住人口与现有人口。人口的构成统计:人口的性别与年龄构成统计。人口的经济构成统计。人口地区构成统计。人口的社会构成统计。 7人口平衡表 理解:人口平衡表的基本表式。8劳动力核算的内容和方法 识记:社会劳动力资源、社会劳动者的概念。理解:社会劳动力资源和构成统计。社会劳动者数量和构成统计。就业结构统计。社会劳动力变动统计 9人口资源状况 理解:人口资源与人力资本的概念及二者的区别。经济活动人口与非经济活动人口的划分。 10环境核算识记:环境核算的概念。环境经济核算的分类。理解:绿色GDP的概念

26、及实践。第十章 国民经济指数核算考核范围:1、国民经济指数核算的基本问题 2、国民经济核算物价指数 3、国民经济核算物量指数 4、我国实际应用中的GDP指数考试知识点和要求:1、经济指数核算目的识记:经济指数核算目的 2、物价和物量的概念 识记:国民经济核算中物价的概念。物量的概念。3、指数方法和应用 理解:综合指数。拉氏指数。帕氏指数和理想指数。编制物价指数的紧缩法。4、国民经济核算物价指数基本内容理解:国民经济核算物价指数的内容。 5、投入产出的物价指数 识记:中间投入或中间消耗物价指数、最初投入物价指数、总投入物价指数 、总产出物价指数。6、最终需求的物价指数 理解:固定资本形成物价指数

27、。库存物价指数。 7、国内生产总值物价指数识记:国内生产总值物价指数 8、我国国民经济综合价格指数理解:我国国民经济综合价格指数 9、国民财富物价指数 理解:国民财富的概念及国民财富物价指数的编制 10、国民经济核算物量指数理解:国民经济指数体系的含义。质量指数的含义。 第三部分 试题类型及规范解答举例一、单项选择题(以下每小题各有四项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每小题 分共分,)1、SNA核算体系中的生产活动()。A)只局限于物质生产部门B)只局限于非物质生产部门C)既包括物质生产部门也包括非物质生产部门D)既不包括物质生产部门也不包括非物质生产部门2、下列单位中属于第一产业的是()。A

28、)自来水公司B)林场C)国家统计局D)煤矿二、多项选择题(以下每小题至少有两项正确答案,多选、少选或错选不得分。每小题分,共分,)1国民经济活动中的交易主要有( )。A产品交易 B内部交易C金融交易D其它积累交易E分配交易2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B国内生产总值=总产出-最终消费C国内生产总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D无论是否存在统计误差,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都等于出法国内生产总值 E若存在统计误差,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可能不等于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三、判断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每小题分,共分) 1农民生产的粮食,其中拿到市场上

29、销售的部分应统计为生产的产出,计入国内生产总值;而自用的部分不能统计为生产的产出,不计入国内生产总值。 四、计算分析题(共分) 1、已知我国实际统计数据资料如下: 单位:亿元年度国民总收入国内生产总值第一产业 增加值第二产业 增加值第三产业 增加值1995199619971998199957494.966850.573142.776967.180422.858478.167884.674462.678345.281910.911993.013844.214211.214552.414457.228537.933612.937222.738619.340417.917947.220427.523

30、028.725173.527035.8 要求:(1)计算各年度的国外净要素收入,并做出分析。 (2)计算各年度的产业结构。 (3)结合上述计算结果。对产业结构做出分析。 2已知R地区某年的收入再分配相关核算资料如下: (1)国民总收入4300亿元;国民净收入3520亿元; (2)现期所得税和财产税等收入320亿元,支出319亿元; (3)社会缴款收入965亿元,支出958亿元; (4)现金社会福利收入740亿元,支出790亿元; (5)其他各种经常转移收入489亿元,支出486亿元。根据以上核算资料: (1)计算R地区该年的国民可支配收入; (2)编制R地区该年的收入再分配账户。国民经济核算试

31、题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以下每小题各有四项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每小题分共分,)1C2B 二、多项选择题(以下每小题至少有两项正确答案,多选、少选或错选不得分。每小题分,共分) 1ABCDE 2. ACE 三、判断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每小题分,共分) 答案:。国民经济生产核算依据的是市场原则。该原则强调:凡是为市场交换目的所组织的生产活动,而不论其产出在市场上销售,还是自用都统计为生产的产出。四、计算分析题(分) 1答案:(1)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国外净要素收入,因此,国外净要素收入为二者之差,具体计算如下表: 单位:亿元年 度19951996199719981999

32、国外净要素收入-983.2-1034.1-1319.9-1378.1-1488.1国外净要素收入=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付给国外的要素收入。“九五”期间,这一指标的值为负值,绝对值逐年上涨,说明了我国利用外资和利用国外劳动力较多,因此支付国外的要素收入比较大。(2)各年度产业结构如下表: 单位:%年 度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199520.5148.830.69199620.3949.5130.09199719.0849.9930.93199818.5749.2932.13199917.6549.3433.0 (6分) (3)“九五”期间,我国第一产业比重有所下降,约2.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

33、有所提高,约2.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基本持平,提高了0.5个百分点。这一变化是产业结构改革、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结果。 2答案: (1) = 4300+320-319+(965+740+489)-(958+790+486)= 4261(亿元) = 4261-(4300-3520)= 3481(亿元)(2)R地区该年的收入再分配账户使 用来 源现期所得税和财产税等支出319国民总收入4300其他经常转移支出2234 固定资本消耗780 社会缴款支出958国民净收入3520 现金社会福利支出790现期所得税和财产税等收入320 其他各种经常转移支出486其他经常转移收入2194国民可支配总收入4

34、261 社会缴款965 固定资本消耗780 现金社会福利收入740 国民可支配收入3481 其他各种经常转移收入489合 计6814合 计6814 国民经济核算综合练习 第一章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理论一、单项选择题1、反映国民经济生产最终成果的统计指标是( )。A、国内生产总值 B、社会总产值C、国民总收入 D、社会最终产品2在国民经济核算中,划分国内经济活动和国外经济活动的基本依据是( )。A、 基层单位和机构单位B、 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C、 机构单位和机构部门D、基层单位和产业部门3一个国家的经济领土,( )在国外的领土飞地。A、包括 B、不包括C、可以包括也可以不包括 D、以上都对4有

35、权拥有资产和承担负债,能够独立从事经济活动和与其它实体进行交易的经济实体称为( )。A、常住单位 B、非常住单位C、基层单位 D、机构单位5常住单位是指( )。A、在一个国家地理领土内的经济单位B、在一个国家经济领土内的经济单位C、在一国经济领土内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D、在一国地理领土内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6机构单位可以分为两类( )。、基层单位和机构单位 、住户和法人单位、机构单位和机构部门 、基层单位和产业部门7常住单位定义中的经济领土不包括( )。 A 领土、领海、领空 B具有海底开采管辖权的大陆架C 驻外使馆和领馆用地 D国外驻该国的使馆和领馆用地8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

36、业属于(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前者属于第二产业,后者属于第三产业9在国民经济核算中,机构单位根据经济活动的市场特征可分为( )。住户和法人单位 营利性机构单位和非营利性机构单位常住机构单位和非常住机构单位基层单位和产业部门10国民经济基层单位根据生产产品或服务的同质性分类形成( )。A机构部门 B产业部门 C行业部门 D综合部门 11某公司的主营业务是为社会各界提供咨询服务,该公司属于( )。A、第一产业 B、第二产业C、第三产业 D、根据咨询的内容来确定产业12保险公司属于( )。A、非金融企业部门 B、金融机构部门C、政府部门 D、住户部门 13在收入分配阶段,反映国民经济收

37、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结果总量特征的指标是( )。A国民总收入、国内生产总值 B国民原始收入、国民可支配收入C国内生产总值、国民原始收入 D国民总收入、国民可支配收入14市场价格中的要素价格是根据( )确定的价格形式。A劳动报酬、固定资本消耗和营业盈余B要素价格和产品税以外的生产价格C要素价格和生产税净额D生产者价格和、商业流通费和运输费用15国民经济核算账户方法国民经济核算的根本方法。它运用的基本原理是( )。A统计核算原则 B会计核算原则C统计帐户的基本原理 D会计帐户的基本原理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单位属于法人单位的有( )。A、某大学 B、某大学团委C、某企业 D、某住户E、某百货公司2、

38、国民经济核算与会计学的关系表现为( )。A、国民经济核算运用了会计账户形式B、国民经济核算运用了会计复式核算方法C、国民经济核算很多数据来源于会计数据D、二者的核算对象和目的不同E、二者的核算原则、计价基础、核算方法也有差别3、国民经济机构部门包括( )。A、非金融企业部门B、金融机构部门C、政府部门D、住户部门E、为居民服务的非营利机构部门4、国民经济活动中的交易有( )。A、货物和服务交易B、分配交易C、金融交易D、其它积累交易E、内部交易5、市场价格的主要形式有( )。A、要素价格B、基本价格C、生产者价格D、购买者价格E、服务价格6、下列表述属于正确的是( )。A、伐木属于第一产业活动

39、B、机器设备制造属于第二产业C、渔业属于第二产业D、国家机关属于第三产业E、物业管理属于第三产业7、国民经济基层单位的基本特征是( )。A、有权拥有资产和承担负债B、具有一定生产场所C、能够获取有关生产活动的投入与产出资料D、具有自己的管理部门E、具有法人资格8、国民经济核算的原则包括( )。A、市场原则 B、对等原则C、所有权原则 D、三等价原则E、核算统计原则 9、机构部门账户包括( )。A、生产账户 B、收入分配和使用账户C、积累账户 D、资产负债帐户E、国外账户 10、下列关于新SNA的说法正确的有( )A是1947年联合国公布的国民收入的计量和社会核算表的编制的简称B是1953年联合

40、国公布的国民核算表及补充表体系的简称C是1968年联合国公布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简称D是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E是目前国际上通用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三、判断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市场价格中的基本价格是根据劳动报酬、固定资本消耗和营业盈余确定的价格形式。 2国民经济中的基层单位根据其主要经济职能、行为和目的的基本特征分类形成国民经济机构部门。3国民经济账户体系主要是揭示机构部门之间在生产、收入分配和消费、积累使用以及资产负债等方面的有机联系。 4一月末银行存款余额加二月末银行存款余额即为一、二月月份银行存款的总余额。5农民生产的粮食,其中拿到市场上销售的部分应统计为生产的产出,计入国内生产总

41、值;而自用的部分不能统计为生产的产出,不计入国内生产总值。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A;2、B;3、A;4、D;5、C;6、B;7、D;8、B;9、B;10、B;11、C;12、B;13、B;14、A;15、D。 二、多项选择题1、ACE;2、ABCDE;3、ABCDE;4、ABCDE;5、ABCD;6、ABDE;7、BCD;8、ACDE;9、ABCD;10、CE; 三、判断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1。国民经济核算是以现期市场价格作为计价原则的,市场价格的主要价格形式有要素价格、基本价格、生产者价格和购买者价格。根据劳动报酬、固定资本消耗和营业盈余确定的价格形式是要素价格;而基本价格是根据要素价格和产品税以外的生产税确定的价格形式。 2。应该是机构单位根据其主要经济职能、行为和目的的基本特征分类形成国民经济机构部门。而基层单位是根据其生产产品或服务的同质性分类形成国民经济产业部门。3.。机构部门账户是国民经济账户体系的重要部分。机构部门账户是按经济活动的生产、分配、消费、积累和资产负债存量设置账户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