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acle blog studyxnp.docx

上传人:jix****n11 文档编号:63391461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333.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Oracle blog studyxnp.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Oracle blog studyxnp.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Oracle blog studyxnp.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Oracle blog studyxnp.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Oracle blog study Oracle concept by Web_FrinedyConnect blog : 1概述及体系结构完整的oracle数据库包括数据库db,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两大部分,这两个部分分别对应的是存储网络结构和软件结构。1.1oracle网络结构单层结构(服务器,哑终端)特点是使用基于字符的非图形终端设备直接串行地连接到oracle数据库。所有的处理都发生在大型机上。单层结构的配置和管理较方便,也不存在多操作系统的复杂性问题。单层结构在可缩放性和灵活性方面有些限制,大型机的性能决定了整个系统的性能。双层结构:特点是客户机具有图形用户界面,易于理解,学习,操

2、作,客户机具有智能,可进行处理,减轻了对服务器性能的需求。(c/s结构,服务器,智能客户机)n层结构:它在客户机和数据库服务器之间引进了中间件,如应用服务器或web服务器。工作原理,包括数据库系统处理过程和体系结构两方面建立连接,在连接的基础上,为用户建立会话session,并为该会话创建一个pga区(程序全局区)以存储与该会话相关的信息。在同一个连接中,不同的用户有不同的会话。启动服务进程,由该服务进程负责执行该会话的各项任务。1.2ORACLE 10g体系结构Oracle由实例(instance)和数据库(database)组成 实例:内存(SGA)和后台进程的集合,内存提供了处理的场所,

3、而后台进程相当于工具 数据库:包含三大文件,数据文件、控制文件和联机日志文件oracle 体系结构图2实例的组成-内存及进程组件概述实例由内存(SGA)和后台进程组成,内存提供了处理的场所,而后台进程相当于工具。2.1SGASGA包括一个固定区,一个可变区,一个数据库缓存和一个redo缓存。这些是比较笼统的信息,具体的SGA分为两大部分,具体如下:Variable SGA数据缓冲(Database Buffer Cache)也叫做块缓冲区(block buffer cache)共享池(Shared Pool)大池(Large Pool)Java池(Java Pool)流池(Streams Po

4、ol - 10g以后才有)重做日志缓冲(Redo Log Buffer)其它buffer caches(如KEEP, RECYCLE, and other block sizes cache等)Shared Pool、Java Pool、Large Pool和Streams Pool这几块内存区的大小是相应系统参数设置而改变的,所以有通称为可变SGA(Variable SGA)。Fixed SGAFixed SGA and other internal allocations。(包含shared pool中的data dictionary cache)此外,用于防止对内存结构的并行访问的锁(l

5、atch)的信息也包含在SGA区中。oracle 内存组件oracle SGA2.1.2SGA的重要参数和特性在设置SGA时,有一些很重要的参数,它们设置正确与否,会直接影响到系统的整体性能。下面一一介绍:2.1.2.1SGA_MAX_SIZESGA区包括了各种缓冲区和内存池,而大部分都可以通过特定的参数来指定它们的大小。但是,作为一个昂贵的资源,一个系统的物理内存大小是有限。尽管对于CPU的内存寻址来说,是无需关系实际的物理内存大小的(关于这一点,后面会做详细的介绍),但是过多的使用虚拟内存导致page in/out(内存的访问速度是硬盘的访问速度的14000倍),会大大影响系统的性能,甚至

6、可能会导致系统crash。所以需要有一个参数来控制SGA使用虚拟内存的最大大小,这个参数就是SGA_MAX_SIZE。当实例启动后,各个内存区只分配实例所需要的最小大小,在随后的运行过程中,再根据需要扩展它们的大小,而它们的总和大小受到了SGA_MAX_SIZE的限制。当试图增加一个内存的大小,并且如果这个值导致所有内存区大小总和大于SGA_MAX_SIZE时,oracle会提示错误,不允许修改。当然,如果在设置参数时,指定区域为spfile时(包括修改SGA_MAX_SIZE本身),是不会受到这个限制的。这样就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在spfile中,SGA各个内存区设置大小总和大于SGA_MA

7、X_SIZE。这时,oracle会如下处理:当实例再次启动时,如果发现SGA各个内存总和大于SGA_MAX_SIZE,它会将SGA_MAX_SIZE的值修改为SGA各个内存区总和的值。SGA所分配的是虚拟内存,但是,在我们配置SGA时,一定要使整个SGA区都在物理内存中,否则,会导致SGA频繁的页入/页出,会极大影响系统性能。对于OLTP系统,我个人建议可以如下配置SGA_MAX_SIZE(一般有经验的DBA都会有自己的默认配置大小,你也可以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调整自己的系统来得到适合本系统的参数配置):系统内存SGA_MAX_SIZE值1G400-500M2G1G4G2500M8G5GSGA

8、的实际大小可以通过以下公式估算:SGA实际大小= DB_CACHE_SIZE + DB_KEEP_CACHE_SIZE + DB_RECYCLE_CACHE_SIZE + DB_nk_CACHE_SIZE + SHARED_POOL_SIZE + LARGE_POOL_SIZE + JAVA_POOL_SIZE + STREAMS_POOL_SIZE(10g中的新内存池)+ LOG_BUFFERS+11K(Redo Log Buffer的保护页) + 1MB + 16M(SGA内部内存消耗,适合于9i及之前版本)2.1.2.2PRE_PAGE_SGA我们前面提到,oracle实例启动时,会只载

9、入各个内存区最小的大小。而其它SGA内存只作为虚拟内存分配,只有当进程touch到相应的页时,才会置换到物理内存中。但我们也许希望实例一启动后,所有SGA都分配到物理内存。这时就可以通过设置PRE_PAGE_SGA参数来达到目的了。这个参数的默认值为FALSE,即不将全部SGA置入物理内存中。当设置为TRUE时,实例启动会将全部SGA置入物理内存中。它可以使实例启动达到它的最大性能状态,但是,启动时间也会更长(因为为了使所有SGA都置入物理内存中,oracle进程需要touch所有的SGA页)。当参数设置为TRUE时,不仅在实例启动时,需要touch所有的SGA页,并且由于每个oracle进程

10、都会访问SGA区,所以每当一个新进程启动时(在Dedicated Server方式中,每个会话都会启动一个Oracle进程),都会touch一遍该进程需要访问的所有页。因此,每个进程的启动时间页增长了。所以,这个参数的设置需要根据系统的应用情况来设定。在这种情况下,进程启动时间的长短就由系统内存的页的大小来决定了。例如,SGA大小为100M,当页的大小为4K时,进程启动时需要访问100000/4=25000个页,而如果页大小为4M时,进程只需要访问100/4=25个页。页的大小是由操作系统指定的,并且是无法修改的。但是,要记住一点:PRE_PAGA_SGA只是在启动时将物理内存分配给SGA,但

11、并不能保证系统在以后的运行过程不会将SGA中的某些页置换到虚拟内存中,也就是说,尽管设置了这个参数,还是可能出现Page In/Out。如果需要保障SGA不被换出,就需要由另外一个参数LOCK_SGA来控制了。2.1.2.3LOCK_SGA上面提到,为了保证SGA都被锁定在物理内存中,而不必页入/页出,可以通过参数LOCK_SGA来控制。这个参数默认值为FALSE,当指定为TRUE时,可以将全部SGA都锁定在物理内存中。当然,有些系统不支持内存锁定,这个参数也就无效了。2.1.2.4SGA_TARGET这里要介绍的时Oracle10g中引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在10g之前,SGA的各个内存区

12、的大小都需要通过各自的参数指定,并且都无法超过参数指定大小的值,尽管它们之和可能并没有达到SGA的最大限制。此外,一旦分配后,各个区的内存只能给本区使用,相互之间是不能共享的。拿SGA中两个最重要的内存区Buffer Cache和Shared Pool来说,它们两个对实例的性能影响最大,但是就有这样的矛盾存在:在内存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某些时候数据被cache的需求非常大,为了提高buffer hit,就需要增加Buffer Cache,但由于SGA有限,只能从其它区“抢”过来如缩小Shared Pool,增加Buffer Cache;而有时又有大块的PLSQL代码被解析驻入内存中,导致Shar

13、ed Pool不足,甚至出现4031错误,又需要扩大Shared Pool,这时可能又需要人为干预,从Buffer Cache中将内存夺回来。有了这个新的特性后,SGA中的这种内存矛盾就迎刃而解了。这一特性被称为自动共享内存管理(Automatic Shared Memory Management ASMM)。而控制这一特性的,也就仅仅是这一个参数SGA_TARGE。设置这个参数后,你就不需要为每个内存区来指定大小了。SGA_TARGET指定了SGA可以使用的最大内存大小,而SGA中各个内存的大小由Oracle自行控制,不需要人为指定。Oracle可以随时调节各个区域的大小,使之达到系统性能最

14、佳状态的个最合理大小,并且控制它们之和在SGA_TARGET指定的值之内。一旦给SGA_TARGET指定值后(默认为0,即没有启动ASMM),就自动启动了ASMM特性。设置了SGA_TARGET后,以下的SGA内存区就可以由ASMM来自动调整:共享池(Shared Pool)、Java池(Java Pool)、大池(Large Pool)、数据缓存区(Buffer Cache)、流池(Streams Pool)。对于SGA_TARGET的限制,它的大小是不能超过SGA_MAX_SIZE的大小的。当指定SGA_TARGET小于SGA_MAX_SIZE,实例重启后,SGA_MAX_SIZE就自动变

15、为和SGA_TARGET一样的值了。对于SGA_TARGET,还有重要一点就是,它的值可以动态修改(在SGA_MAX_SIZE范围内)。在10g之前,如果需要修改SGA的大小(即修改SGA_MAX_SIZE的值)需要重启实例才能生效。当然,在10g中,修改SGA_MAX_SIZE的值还是需要重启的。但是有了SGA_TARGET后,可以将SGA_MAX_SIZE设置偏大,再根据实际需要调整SGA_TARGET的值(我个人不推荐频繁修改SGA的大小,SGA_TARGET在实例启动时设置好,以后不要再修改)。SGA_TARGET带来一个重要的好处就是,能使SGA的利用率达到最佳,从而节省内存成本。因

16、为ASMM启动后,Oracle会自动根据需要调整各个区域的大小,大大减少了某些区域内存紧张,而某些区域又有内存空闲的矛盾情况出现。这也同时大大降低了出现4031错误的几率。2.1.3关于SGA的重要视图要了解和观察SGA的使用情况,并且根据统计数据来处理问题和调整性能,主要有以下的几个系统视图。2.1.3.1v$sga这个视图包括了SGA的的总体情况,只包含两个字段:name(SGA内存区名字)和value(内存区的值,单位为字节)。它的结果和show sga的结果一致,显示了SGA各个区的大小。2.1.3.2v$sgastat这个视图比较重要。它记录了关于sga的统计信息。包含三个字段:Na

17、me(SGA内存区的名字);Bytes(内存区的大小,单位为字节);Pool(这段内存所属的内存池)。这个视图尤其重要的是,它详细记录了个各个池(Pool)内存分配情况,对于定位4031错误有重要参考价值。2.1.3.3v$sga_dynamic_components这个视图记录了SGA各个动态内存区的情况,它的统计信息是基于已经完成了的,针对SGA动态内存区大小调整的操作,字段组成如下:字段数据类型描述COMPONENTVARCHAR2(64)内存区名称CURRENT_SIZENUMBER当前大小MIN_SIZENUMBER自从实例启动后的最小值MAX_SIZENUMBER自从实例启动后的最

18、大值OPER_COUNTNUMBER自从实例启动后的调整次数LAST_OPER_TYPEVARCHAR2(6)最后一次完成的调整动作,值包括: GROW(增加) SHRINK(缩小)LAST_OPER_MODEVARCHAR2(6)最后一次完成的调整动作的模式,包括: MANUAL(手动) AUTO(自动)LAST_OPER_TIMEDATE最后一次完成的调整动作的开始时间GRANULE_SIZENUMBERGRANULE大小(关于granule后面详细介绍)2.1.3.4V$SGA_DYNAMIC_FREE_MEMORY这个视图只有一个字段,一条记录:当前SGA可用于动态调整SGA内存区的空

19、闲区域大小。它的值相当于(SGA_MAX_SIZE SGA各个区域设置大小的总和)。当设置了SGA_TARGET后,它的值一定为0。2.1.4SGA的管理10g引入了ASMM(Automatic Shared Memory Management)这样一个可以进行自我调整的组件,该组件可以自动调整shared pool size、db cache size等SGA中的组件。只需要设置sga_target参数,则其它组件就能够根据系统的负载和历史信息自动的调整各个部分的大小。要启动ASMM,只需要设置statistics_level为typical或all。2.2进程结构包括前台进程,后台进程。前

20、台进程是指服务进程和用户进程,前台进程是根据实际需要而运行的,并在需要结束后立刻结束,后台进程是指在oracle数据库启动后,自动启动的几个操作系统进程。2.2.1后台进程后台进程是Oracle的程序,用来管理数据库的读写,恢复和监视等工作。Server Process主要是通过它和user process进行联系和沟通,并由它和user process进行数据的交换。在Unix机器上,Oracle后台进程相对于操作系统进程,也就是说,一个Oracle后台进程将启动一个操作系统进程;在Windows机器上,Oracle后台进程相对于操作系统线程,打开任务管理器,我们只能看到一个ORACLE.E

21、XE的进程,但是通过另外的工具,就可以看到包含在这里进程中的线程。Oracle系统有几个基本进程(自动启动):DBWn(数据文件写入进程)LGWR(日志文件写入进程)SMON(系统监护进程)PMON(用户进程监护进程)CKPT(检查点进程,同步数据文件,日志文件,控制文件)ARCn(如果配置归档模式,就会出现ARCn)以下进程需要手动启动,且不属于基本进程:RECO服务进程Server Process等等。2.2.1.1DBWn维护系统内的空缓冲区;将修改过的数据缓冲区的数据写入对应数据文件。这里指出几个容易错误的概念:错误概念1:当一个更新提交后,DBWR把数据写到磁盘并返回给用户提交完成。

22、错误概念2:DBWR会触发CKPT后台进程。错误概念3:DBWR不会触发LGWR进程。DBWR是一个底层的工作进程,它批量的把缓冲区的数据写入磁盘。和任何前台用户的进程几乎没有什么关系,也不受它们的控制。DBWR不会触发LGWR和CKPT进程,具体过程我们将在下面几节里讨论。DBWR工作的主要条件如下:DBWR超时系统中没有多的空缓冲区用来存放数据CKPT进程触发DBWR等2.2.1.2LGWR将重做日志缓冲区的数据写入重做日志文件,LGWR是一个必须和前台用户进程通信的进程。当数据被修改的时候,系统会产生一个重做日志并记录在重做日志缓冲区内。这个重做日志可以类似的认为是以下的一个结构:SCN

23、=000000001000数据块ID对象ID=0801数据行=02修改后的数据=0011提交的时候,LGWR必须将被修改的数据的重做日志缓冲区内数据写入日志数据文件,然后再通知前台进程提交成功,并由前台进程通知用户。从这点可以看出LGWR承担了维护系统数据完整性的任务。LGWR工作的主要条件如下:用户提交有1/3重做日志缓冲区未被写入磁盘有大于1M重做日志缓冲区未被写入磁盘超时DBWR需要写入的数据的SCN号大于LGWR记录的SCN号,DBWR触发LGWR写入2.2.1.3SMON工作主要包含:清除临时空间在系统启动时,完成系统实例恢复聚结空闲空间从不可用的文件中恢复事务的活动OPS中失败节点

24、的实例恢复清除OBJ$表缩减回滚段使回滚段脱机2.2.1.4PMON主要用于清除失效的用户进程,释放用户进程所用的资源。如PMON将回滚未提交的工作,释放锁,释放分配给失败进程的SGA资源。2.2.1.5CKPT同步数据文件,日志文件和控制文件,由于DBWR/LGWR的工作原理,造成了数据文件,日志文件,控制文件的不一至,这就需要CKPT进程来同步。CKPT会更新数据文件/控制文件的头信息。CKPT工作的主要条件如下:在日志切换的时候数据库用immediate ,transaction , normal选项shutdown数据库的时候根据初始话文件LOG_CHECKPOINT_INTERVAL

25、、LOG_CHECKPOINT_TIMEOUT、FAST_START_IO_TARGET的设置的数值来确定用户触发2.2.1.6ARCH进程的启动需要手工配置。当数据库以归档方式运行的时候,Oracle会启动ARCH进程,当重做日志文件被写满时,日志文件进行切换,旧的重做日志文件就被ARCH进程复制到一个/多个特定的目录/远程机器。这些被复制的重做日志文件被叫做归档日志文件。2.2.1.7RECO负责解决分布事物中的故障。Oracle可以连接远程的多个数据库,当由于网络问题,有些事物处于悬而未决的状态。RECO进程试图建立与远程服务器的通信,当故障消除后,RECO进程自动解决所有悬而未决的会话

26、。2.2.1.8服务进程Server Process服务进程的分类专用服务进程(Dedicated Server Process):一个服务进程对应一个用户进程共享服务进程(MultiTreaded Server Process):一个服务进程对应多个用户进程,轮流为用户进程服务。PS:PGA & UGA;PGA = Process Global Area;UGA = User Global Area。它保存了用户的变量、权限、堆栈、排序空间等用户信息,对于专用服务器进程,UGA在PGA中分配。对于多线程进程,UGA在Large pool中分配。2.2.1.9用户进程User Process在

27、客户端,将用户的SQL语句传递给服务进程2.3SCN一个贯穿数据库全局的概念-系统改变号SCN(System Change Number)系统改变号,一个由系统内部维护的序列号。当系统需要更新的时候自动增加,它是系统中维持数据的一致性和顺序恢复的重要标志。SCN是顺序递增的一个数字,在Oracle中用来标识数据库的每一次改动,及其先后顺序。SCN的最大值是0xffff.ffffffff。2.3.1Oracle对SCN的管理在单节点的Instance中,SCN值存在SGA区,由system commit number latch保护。任何进程要得到当前的SCN值,都要先得到这个latch。RAC

28、/OPS环境中,Oracle通过排队机制(Enqueue)实现SCN在各并行节点之间的顺序增长。具体有两种方法:Lamport算法:又称面包房算法,先来先服务算法。跟很多银行采用的排队机制一样。客户到了银行,先领取一个服务号。一旦某个窗口出现空闲,拥有最小服务号的客户就可以去空闲窗口办理业务。Commit广播算法:一有commit完成,最新的SCN就广播到所有节点中。上述两种算法可以通过调整初始化参数max_commit_propagation_delay来切换。在多数系统(除了Compaq Tur64 Unix)中,该参数的默认值都是700厘秒(centisecond),采用Lamport算

29、法。如果该值小于100厘秒,Oracle就采用广播算法,并且记录在alert.log文件中。2.3.2几种重要的SCNCommit SCN当用户提交commit命令后,系统将当前SCN赋给该transaction。这些信息都反映在redo buffer中,并马上更新到redo log文件里。Offline SCN除了System tablespace以外的任何表空间,当我们执行SQLalter tablespace offline normal命令时,就会触发一个checkpoint,将内存中的dirty buffer写入磁盘文件中。Checkpoint完成后,数据文件头会更新checkpoi

30、nt SCN和offline normal SCN值。其中数据库文件头的checkpoint SCN值可通过查询列x$kccfe.fecps得到。如果执行SQLalter tablespace offline命令时采用temporary或immediate选项,而不用normal选项时,offline normal SCN会被设成0。这样当数据库重启后通过resetlog方式打开时,该表空间就无法再改回在线状态。Checkpoint SCN当数据库内存的脏数据块(dirty blocks)写到各数据文件中时,就发生一次checkpoint。数据库的当前checkpoint SCN值存在x$kc

31、cdi.diSCN中。Checkpoint SCN在数据库恢复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无论你用何种办法恢复数据库,只有当各个数据库文件的checkpoint SCN都相同时,数据库才能打开。虽然参数“_allow_resetlogs_corruption”可以在checkpoint SCN不一致时强制打开数据库,但是这样的数据库在open后必须马上作全库的export,然后重建数据库并import数据。当一个检查点动作完成之后,Oracle就把系统检查点的SCN存储到控制文件中。Resetlog SCN数据库不完全恢复时,在指定时间点后的SCN都无法再应用到数据库中。Resetlog时的SCN就

32、被设成当前数据库SCN,redo log也会被重新设置。Stop SCNStop SCN记录在数据文件头上。当数据库处在打开状态时,stop SCN被设成最大值0xffff.ffffffff。在数据库正常关闭过程中,stop SCN被设置成当前系统的最大SCN值。在数据库打开过程中,Oracle会比较各文件的stop SCN和checkpoint SCN,如果值不一致,表明数据库先前没有正常关闭,需要做恢复。High and Low SCNOracle的Redo log会顺序纪录数据库的各个变化。一组redo log文件写满后,会自动切换到下一组redo log文件。则上一组redo log的

33、high SCN就是下一组redo log的low SCN。在视图v$log_history中,sequence#代表redo log的序列号,first_change#表示当前redo log的low SCN,列next_change#表示当前redo log的high SCN。2.3.4其他注意的几点查询语句不会使SCN增加,就算是同时发生的更新,数据库内部对应的SCN也是不同的。这样一来就保证了数据恢复时候的顺序。当一个查询执行的时候,他会先从系统中得到一个当前的SCN号,在他查找数据的同时,他会检查每个数据行和他对应的SCN号,只有那些不比他的SCN号大的行才能从对应用户数据文件的缓冲

34、区内取出,而那些大于他SCN号的行,就应该从回滚段数据文件的缓冲中取出。2.3.4其他几种重要的SCN1)、系统检查点SCN当一个检查点动作完成之后,Oracle就把系统检查点的SCN存储到控制文件中。select checkpoint_change# from v$database2)、数据文件检查点SCN当一个检查点动作完成后,Oracle就把每个数据文件的SCN单独存放在控制文件中。select name,checkpoint_change# from v$datafile3)、启动SCNOracle把这个检查点的SCN存储在每个数据文件的文件头中,这个值称为启动SCN,因为它用于在数据

35、库实例启动时,检查是否需要执行数据库恢复。select name,checkpoint_change# from v$datafile_header4)、终止SCN每个数据文件的终止SCN都存储在控制文件中。select name,last_change# from v$datafile在正常的数据库操作过程中,所有正处于联机读写模式下的数据文件的终止SCN都为null.5)、在数据库运行期间的SCN值在数据库打开并运行之后,控制文件中的系统检查点、控制文件中的数据文件检查点SCN和每个数据文件头中的启动SCN都是相同的。控制文件中的每个数据文件的终止SCN都为null.在安全关闭数据库的过程

36、中,系统会执行一个检查点动作,这时所有数据文件的终止SCN都会设置成数据文件头中的那个启动SCN的值。在数据库重新启动的时候,Oracle将文件头中的那个启动SCN与数据库文件检查点SCN进行比较,如果这两个值相互匹配,oracle接下来还要比较数据文件头中的启动SCN和控制文件中数据文件的终止SCN。如果这两个值也一致,就意味着所有数据块多已经提交,所有对数据库的修改都没有在关闭数据库的过程中丢失,因此这次启动数据库的过程也不需要任何恢复操作,此时数据库就可以打开了。当所有的数据库都打开之后,存储在控制文件中的数据文件终止SCN的值再次被更改为null,这表示数据文件已经打开并能够正常使用了

37、。2.3.5澄清几个概念系统当前SCN并不是在任何的数据库操作发生时都会改变,SCN是在事务提交或回滚时改变;在控制文件,数据文件头,数据块,日志文件头,日志文件change vector中都有SCN,但其作用各不相同,数据文件头中包含了该数据文件的checkpoint SCN,表示给数据文件最近一次执行检查点操作时的SCN.日志文件头中包含了low SCN,next SCN,表示给日志文件包含有从low SCN到next SCN的redo record.控制文件中包含了每个数据文件的checkpoint SCN,stop SCN,每个日志文件的low SCN,next SCN.控制文件中ch

38、eckpoint SCN同数据文件头中checkpoint SCN相同,除非数据文件被手工替换掉.控制文件中的low SCN,next SCN同日志文件中low SCN和next SCN相同在数据库正常运行时,控制文件中对应数据文件的stop SCN都是最大值.在正常关闭数据库的情况下,在关闭前会执行一次检查点工作当oracle会将数据缓冲区上的内容全部写回到磁盘中,然后更新控制文件中对应数据文件的stop SCN,使其等于checkpoint SCN。但在异常当机的情况下,由于最后一次检查点未进行或进行中间被中止,因而在控制文件,就存在部分的数据文件stop SCN为最大值,在数据库重新启动

39、后,会检查控制文件中对应每个数据文件的stop SCN,如果stop SCN不等于控制文件中对应每个数据文件的checkpoint SCN,就会使用日志文件redo从checkpoint SCN开头到stop SCN为止的全部数据库操作.在定位到底是使用哪一个redo log文件时,就用到了日志文件头中的low SCN,next SCN,也就是说要使用的redo log的low SCN ,next SCN必须包含数据文件重做所须的change vector。在确定了哪个数据文件须redo后,oracle会比较change vector中的SCN和数据文件数据块中的SCN,如果change ve

40、ctor的SCN小于数据块的SCN,则跳过此change vector,否则redo数据块中ITL中还有SCN,但它的作用是用于产生一致性读快照。3内存组件详解-BUFFER CACHEServer processes把数据文件读进buffer cache。为提高性能,一次读有时候读多个块。DBWn进程写数据从buffer cache写进数据文件。为提高性能,DBWn一次写多个块。某一时间,buffer cache可能容纳一个块的多个拷贝。一个已存在的块的拷贝,但是对于满足server process可能需要构建读一致拷贝从以前的镜像信息。为了能够加快处理数据的速度,oracle必须将读取过的

41、数据缓存在内存里。而oracle对这些缓存在内存里的数据起了个名字:数据高速缓存区(db buffer cache),通常就叫做buffer cache。按照oracle官方的说法,buffer cache就是一块含有许多数据块的内存区域,而这些数据块主要都是数据文件里的数据块内容的拷贝。通过初始化参数:buffer_cache_size来指定buffer cache的大小。oracle实例一旦启动,该区域大小就被分配好了。buffer cache所能提供的功能主要包括:1)通过缓存数据块,从而减少I/O。2)通过构造CR块,从而提供读一致性功能。3)通过提供各种lock、latch机制,从而

42、提供多个进程并发访问同一个数据块的功能。3.1Buffer Cache术语1、Multiple Buffer Pools-Buffer pool有三种类型:nDefault:默认的池nRecycle:大对象池,当数据库读取某一大对象时候,可能导致其它对象的buffer老化,所以可以把大对象的读取指定到recycle池中,避免影响其它对象。这个池里默认为CR块。nKeep:和recycle相反,把常用对象的buffer长久keep在池中。通过DB_KEEP_CACHE_SIZE(BUFFER_POOL_KEEP)参数可以指定大小。nSQL create table test (n number)

43、 storage (buffer_pool keep);SQL alter table test storage (buffer_pool recycle);n公式:Buffers in default pool = Total number of buffers(Buffers in recycle pool + Buffers in keep pool)n可以通过V$SEGSTAT_NAME, V$SEGSTAT,和V$SEGMENT_STATISTICS这个三个视图进行段级别的监控。nKeep pool、Recycle pool和default pool采用的LRU算法是不同的,目前大多

44、数资料所讲的LRU算法及关于buffer cache的话题,主要针对的是default pool。有些描述中的buffer cache即是指的buffer cache中的default pool,本书中同样如此。关于keep pool和recycle pool的算法资料较少。2、hash算法则是为了能够进行快速查找定位所使用一种技术。所谓hash算法,就是根据要查找的值,对该值进行一定的hash算法后得出该值所在的索引号,然后进入到该值应该存在的一列数值列表(可以理解为一个二维数组)里,通过该索引号去找它应该属于哪一个列表。然后再进入所确定的列表里,对其中所含有的值,进行一个一个的比较,从而找

45、到该值。这样就避免了对整个数值列表进行扫描才能找到该值,这种全扫描的方式显然要比hash查找方式低效很多。其中,每个索引号对应的数值列在oracle里都叫做一个hash bucket。3、如磁盘上数据文件的最小IO单元叫block一样,buffer cache的最小单元(或者说结构)叫buffer,每个buffer跟x$bh中每条记录有一一对应关系。4、data buffer header list的结构是用哈希桶Hash buckets来构建的,它按照分组。注意,block class和block type不同。5、Hash chain是在每一个Hash bucket内部,维护多个data

46、buffer header的数据结构。6、Buffer descriptor存在于PGA,它实际属于client。它存储的消息是client提供的。7、Buffer Headern描述缓冲区的buffern在TSN, RDBA做hash算法,为hash buckets获取一个固定的数字n被上层组件做为一种提示使用8、Buffers能够被请求为NULL, NEW, CR, CRX, SHR,和EXL模式。9、链表是一种数据结构,通过将对象串连在一起,从而构成链表结构。这样,如果要修改、删除、查找某个对象的话,都可以先到链表中去查找,而不必实际的访问物理介质。10、buffer cache有两种LRU链表:nLRUW:LRU Write list(checkpoint queue),);写链表,也就是dirty list,维护着当前的脏块。写链表是需要写入数据文件的脏数据块列表。nLRU:LRU List最近最少使用的链表。LRU链表是控制不包含任何数据的空闲空间(freebuffers)、正在使用的空间(pinnedbuffers)和还没有写到写链表的脏数据块。n一个buffer只能被其中一个list cache。11、LRU list由内部参数_db_block_lru_latches控制,8i以前,只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