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道间质瘤57例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分析_胃肠道间质瘤分级.docx

上传人:wj151****6093 文档编号:63313287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3.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胃肠道间质瘤57例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分析_胃肠道间质瘤分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胃肠道间质瘤57例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分析_胃肠道间质瘤分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胃肠道间质瘤57例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分析_胃肠道间质瘤分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胃肠道间质瘤57例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分析_胃肠道间质瘤分级.docx(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胃肠道间质瘤57例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分析_胃肠道间质瘤分级 摘 要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病理和免疫组化的特点及之间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标记CD117、CD34、SMA、Desmin4种抗体于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确诊57例间质瘤,对其进行临床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化分析。结果:免疫组化显示57例GIST中CD117阳性表达率为98.25%,CD34的阳性表达率为78.95%;SMA的阳性表达率为35.09%;Desmind的阳性表达率为1.75%。结论:CD117、CD34对胃肠间质瘤特异性表达,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免疫组化CD117、CD34阳性表达是确诊间质瘤最有价值的依据,但间质瘤的预后推

2、断仍需结合肿瘤的大体、核分裂数及原发部位及生物学行为等综合考虑。 关键词 胃肠间质瘤 免疫组织化学 CD117 CD34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是一组独立起源于胃肠道干细胞的肿瘤,临床并非非常罕见。相关报道近年发病率为12/10万,中国至少应超过此数目。收集57例GIST临床病例并做免疫组化检测,探讨其临床病理特点和免疫组化特征,为进一步规范病理诊断标准及为临床治疗供应相关依据。 材料与方法 标原来源与检测方法:收集我院2005年8月2010年12月明确诊断为胃肠道间质瘤的手术标本57例,经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常规石蜡切片,

3、HE染色。采纳S-P法对全部病例进行CD117、CD34、SMA、Desmin等抗体的免疫组化检测。 手术方式:57例均为手术完全切除,切除距肿瘤均2cm以上。其中,胃间质瘤行大部分切除或行楔形拒不切除,大、小肠间质瘤切除约10cm的肠管及相应的系膜或局部或姑息切除。 结 果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中男31例(54.39%),女26例(45.61%),男女比例1:0.839;年龄3982岁,平均58.77岁;发生部位:胃20例(35.09%),小肠19例(33.33%),十二指肠10例(17.54%),结肠5例(8.78%),腹膜3例(5.26%),瘤体直径5cm者30例,5cm者27例;主要临床

4、症状:腹痛、腹胀,消化道出血,腹块,肠梗阻等,全组均无恶病质表现。见表1。 病理学特征:大体标本上,病灶表现为黏膜下、壁内和浆膜下小结节,部分表现为溃疡,稍大的肿瘤突出于腔内,20%30%出现溃疡,切面质地从稍硬至变软,伴出血时中心呈褐色,其中5例肿块伴有出血性坏死和囊性变更;组织学上,由梭形细胞和上皮样细胞两种肿瘤细胞主要形态,梭形瘤细胞呈交叉囊状、栅栏状、旋涡状或假菊形团样排列,上皮样瘤细胞呈充满片状、小巢状排列。 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本组57例中CD117阳性表达56例(98.25%),CD34阳性表达45例(78.95%),SMA阳性表达(35.09%),Desmin阳性表达(1.75%

5、),见表2。 生物学分级标准:GIST的生物学行为分级按2008年改良的NIH危急度评估,见表3。 讨 论 1983年Mazur和Clark受首先命名胃肠道间质瘤(GIST)并描述了这是一组位于胃肠道和肠系膜上具有明确病理和免疫组化特征的胃肠道肉瘤1,当时认为此是一种少见肿瘤,但近年来由于探讨的进一步深化,及免疫组化、基因检测等技术的应用,发病率有增加的趋势,据报道GIST占消化道恶性肿瘤的2.2%,依据目前已发觉的GIST相关基因变更可将肿瘤分为3类:c-kit突变型(80%85%),PDGFRA突变型(5%10%),野生型GIST(10%)。目前公认胃肠道间质瘤是胃肠道中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

6、瘤。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进展,对GIST的相识不断更新,特殊是在肿瘤的组织起源、分子遗传学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等方面,早期发觉、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治疗可以提高GIST的治愈率。但至今GIST的手术疗效和术后易复发等仍是困床的难题2,3。 本组经免疫组化检测显示CD117和CD34阳性率较高,SMA、Desmin的阳性率均较低,因此,可将CD117和CD34阳性作为诊断GIST的标记。但是很多GIST有明显的临床特征,但不是全部的GIST均CD117(+),反之,也不是CD117(+)的肿瘤都是GIST。Miettine等4已建议,将GIST定义为胃肠道除外平滑肌肿瘤和神经鞘瘤以及神经纤维瘤的富

7、于细胞且表达CD117的梭形、上皮样或多形性的间叶源性肿瘤。所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在鉴别胃肠道间质瘤中具有重要意义。 早期认为,GIST分为良性和恶性两种,但现在人们认全部的GIST都是有肯定的恶性潜能。这类肿瘤无肯定良性,目前比较公认的是:肿瘤大小、核分裂像计数及原发部位,是GIST最重要的预后参考指标。目前对GIST的治疗以手术加靶向药物治疗为主,约83%的患者可以进行根治性切除,但术后易发生复发、转移,5年生存率45%70%5。伊马替尼这种新型分子靶向治疗药物的的出现彻底变更了胃肠道间质瘤的治疗模式,其不仅反应稍微,而且可以用于术后复发或转移的胃肠道间质瘤的治疗。ESMO指南建议。在起先

8、新协助治疗前,举荐做肿瘤活检并行基因突变检测。以早期筛选潜在甲磺酸伊马替尼耐药的人群6。伊马替尼的出现彻底变更了胃肠道间质瘤的治疗模式。 参考文献 1 Mzaur MT,Clark HB.Gastric stromaltumors.Reappraisal of histogenesis.Am J Surgpathol,1983,7(6):507-519. 2 Kitamura Y.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past ,present,and future.J Gast Nonterol,2008,43:499-508. 3 Raee,ah E,Merims

9、ky O,Kuten A,et al.Imatinib mesylate (glivec)a treatment for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GIST) long term followup.Harefuah,2007,146:329-334. 4 Miettinen M,Lasota J,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definition,clinical,histlolgical,immunohistlchemical,and molecular genetic features and differential

10、diagnosis J.Virchows Arch,2001,438(1):1. 5 Neuhaus SJ,Clark MA,Hayes AJ,et al.Surgery for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in the post imatinib orb.ANZJ Surg.2005,75:165-172. 6 Casali PG,Jest L,Reichardt P,et al.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rnouts:ESMO clinical recommendations for diagnosis,treatment and follow-up.Ann Oncol。2009,19(suppl 2):ii35-ii38. 表1 肿瘤生物学行为与发生部位的关系 表2 免疫组化阳性表达与发生部位的关系 表3 2008年改良的NIH危急度评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