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赤壁赋》《登泰山记》(教师版)-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同步讲义(统编版必修上册).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63303825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121.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6课《赤壁赋》《登泰山记》(教师版)-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同步讲义(统编版必修上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第16课《赤壁赋》《登泰山记》(教师版)-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同步讲义(统编版必修上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6课《赤壁赋》《登泰山记》(教师版)-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同步讲义(统编版必修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6课《赤壁赋》《登泰山记》(教师版)-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同步讲义(统编版必修上册).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16课赤壁赋*登泰山记目标导航学习目标重点难点1 .梳理、积累文中重要的文言基础知识;背诵这两篇文章。2 .重点掌握古今异义现象、文言句式和词类活用。3 .赏析两文不同的行文艺术特色和语言风格。1、体味苏轼人生观中的辩证、 达观成分和姚鼐隐藏在景物 背后的情怀。2、多角度赏析景物描写语段。 3、培养对自然的热爱之情。册:,知识精讲roi知识常识】赤壁赋1 .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土,四川眉山人。苏轼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的散文汪 洋恣肆,明白畅达,想象丰富,成就卓越。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 其词

2、开豪放一派,与南宋词人辛弃疾并称“苏辛二他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 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2 .写作背景赤壁赋写于苏轼一生最为困难的时期之被贬谪黄州期间。元丰二年(1079),因被诬作诗“谤讪朝廷”,及因所写湖州谢上表,遭御史弹劾并扣 上诽谤朝廷的罪名,被捕入狱,史称“乌台诗案”。“几经重辟”,惨遭折磨。后经 多方营救,于当年十二月释放,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元丰五年,苏轼于七月十六和 十月十五两次泛游赤壁,写下了两篇以赤壁为题的赋,后人因此称第一篇为赤壁 赋,第二篇为后赤壁赋。余音袅袅:形容音乐悦耳动听,令人沉醉。不绝如缕:多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登泰山记L记字音姚鼐(喃)几不可登5) 绛

3、皓0匕ng) (xia)姚鼐(喃)几不可登5) 绛皓0匕ng) (xia)汶水(w6n)徂彳来(cii lai) 假设偻(强)南麓(陶晦(hui)俗祠(阿)石磴(d6ng)樗蒲(chU pu) 少同(yu9n)石等2 .通假字2 .通假字须臾成五采“采”同“彩”(2)多平方,少圜“圜”同“圆”3 .古今异义至于泰安古义:到达。今义:表示到达某种程度;表示另提一事。 多平方 古义:平的方形的,指山石的形状。今义:数学用语。 4.一词多义阴其阴,济水东流(山的北面)朝晖夕阴,气象万千(阴天,没有阳光)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暗中)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阴影,树荫) 阴风怒号,浊浪排空(阴冷,寒冷

4、) 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光阴,时间) .(2)坐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坐在)项王那么受璧,置之坐上(同“座”,座位)王日:“何坐? ”曰:“坐盗。”(因而获罪)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因为) 及及既上(等到)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和) 其贤不及孔子(比得上)(4)道循东谷入,道有天门(道路)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道义)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政策,方法)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取道) 万户侯岂足道哉(称道) 以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介词,在) 余始循以入(连词,表顺承关系)回视日观以西峰(助词,表方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介词,因为)夫夷以近,那么游者众(连词,表并列) 以刀劈狼首(介词,

5、拿、用)属予作文以记之(连词,来、用来)皆以美于徐公(动词,认为、以为) 5.词类活用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名词作状语,向西;向东) 苍山负雪,明烛天南(名词用作动词,照) (3)山多石,少土(形容词用作动词,多有;少有) 6 .文言句式(1)崖限当道者定语后置句(2)此东海也判断句7 .古代农历日期的别称古代农历的一些日期是根据月亮的情况来称呼:1 .朔一一农历每月初一。2 .既朔农历每月初二。3 .蛾眉农历每月初三、初四。4 .小望一一农历每月十四。5 .望一一农历每月十五。6 .既望一一农历每月十六。7 .晦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重点梳理【重点01整体感知文本内容1 .赤壁赋

6、全文共五段,请分别用四个字概括各段内容。【明确】夜游情景 歌声箫声 客人感慨苏子之论更酌入睡2 .赤壁赋中,苏子与客的对话是围绕什么问题展开的?答案:绕“变与不变”的问题展开。3 .登泰山记中作者是沿怎样的路线登山的?答案:南麓一中谷一中岭一天门一西谷一山巅。【重点02】探寻景物特点赤壁赋“以江山风月作骨,富有层次地写了赤壁所见、历史之中、哲理感悟的江(水)月。登泰山记按照时间顺序写登泰山全程,先写登临景象,而后 浓墨重彩写日出景象,之后写沿途所见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试从文中找出重 点语句并概括景物的各自特点。【明确】赤壁赋赤壁之水月历史之水月哲理之水月重点语句水波不兴;月出于 东山之上,徘

7、徊于 斗牛之间;白露横 江,水光接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顺流而东也,触胪千 里;醐酒临江,横槊赋 诗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 也各自特点平静,美好,广阔, 明朗曾炬赫一时,终灰飞烟灭亦变亦不变,瞬间与永恒辩证统-登泰山记登泰山经过观日出景象沿途自然与人文景观重点语句四十五里,道皆砌石 为磴,其级七千有 余;道中迷雾冰滑, 磴几不可登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 成五采。日上,正赤如 丹,卜有红光动摇承之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 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山 多石,少土;少杂树,多 松;至日观数里内无树, 而雪与人膝齐各自特点历经长路,一路艰险奇观异景,无比壮丽古老,厚重;坚强,寂静2.登

8、泰山记重点朗读第3段。五幅画面富有层次地写泰山日出,请从以下角度赏读,也可自选角度赏读。【明确】画面画面远望与俯视动态与全景与待日坐待日出图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足下皆云漫:俯视静态特写动态全景稍见云雾弥漫图云中白假设樗蒲数十立:远望静态特写须臾云天一线图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远望动态特写日上回视壮观日出图诸峰回视图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远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假设偻:远望,俯视动态特写静态全景自选角度:色彩变化:白-五采-赤-红-绛皓驳色。感觉变化:触觉-视觉。虚实变化:实-虚-实。【重点03】赏析语言艺术赤壁赋为文含而不露,意在言外,深沉的感情融于景物描写之中。登泰山记用笔俭

9、省,精练雅洁,描写景物富有特色。请仿照例如,从两篇中各 选精要传神文字加以品评。例如1: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点评:写出自身融于自然之中的超然之感,仿佛遗世独立,与万物化为一体。从中可以感受到“从流飘荡,任意东西”的快乐、适意,还有在广阔天地之间超脱 世俗羁绊的自由、沉着。例如2: “苍山负雪,明烛天南。”点评:写出初至山头一刹那的感受:不言冰雪覆盖青山,却说青山背负着冰雪, 赋予静态的青山以动感,一个“负”字,赋予“苍山”生命,使之人性化,新颖 传神,境界全出;而苍山上的积雪反照的日光照亮着天南,形象生动地写出积雪的光彩。【明确】“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

10、缕。”“缕(细丝)点评:以拟声词摹其声,以人的思绪声口传其情,又以“袅袅”激发读者的想象。把对声音的感觉写得准确、细腻而形象。“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假设偻。”点评:写完日出景象,视线一转写山峰,见出作者视野之开阔、心情之愉悦。诸峰有高有低,相互遮掩,所以阳光分布不均,故“或得日或否”。峰上有积 雪,初阳映照,红装素裹,故“绛皓驳色”。因作者置身高点,故日观以西峰“皆假设偻”,这里隐含着“一览众山小”的自豪与喜悦。不过20字,可谓简洁 之极,却包含着丰富的景、情信息,无愧“清代古文第一人”手笔。【考点链接】掌握文言文中的重要文化常识众壑归海概括精要古代文化常识是指古代的称谓

11、、历法、节气、官职、军制、地理、礼仪、习 俗、音律、科举制度、宗法等文化内容的统称。像“三军可夺帅也”中的“三军 (军队的通称,古制12500人为一军)”、“对镜帖花黄”中的“花黄(古代妇女 的一种面部装饰物)”、“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中的“谪(封建社会官吏降职或远 调)”就都属文化常识的范围。古诗文里出现的古人记录时间的方法是重要文化常识之一,一般包括纪年、 纪月、纪日和纪时。拿纪年来说,干支纪年和年号纪年是最常见的两种方法,前 者如“壬戌之秋”,后者如“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纪日,除了常见的干支纪 日(如“是月丁未”),有些日子在古代还有特殊的名称,如农历每月的第一天称 “朔”、十五日称“望

12、”、最后一天称“晦”等。了解这些记录时间的方法对于准确把握古诗文情境及理解文意都有重要意义,平时学习中一定要注意整理积累。洞悉考情放眼此岸从2015年起高考试题新增了对古代文化常识考查的题型,更加注重对传统 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将近年来的文化常识题汇编在一起进行分析,发现有关“皇 帝、京都、官职、礼仪、称谓”的内容占比最大,这是因为文言文选段多为史传 类文本,几乎每一篇都会与这些内容相关,自然成为命题的首选内容。题型一般为选择题,常见设问方式:“以下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归纳方法胸有成竹文化常识推断两方法1 .联系课内。高考对文化常识的考查,是由课内到课外的一个延

13、伸拓展过程, 许多知识来自课内,如果能把课文中出现的一些常识性的东西记牢,一般就不难 解答此类题目。2 .语境推断。对文化常识的考查,高考不主张“死记硬背”,所有考题均与 语境有密切联系,可以根据前后语境加以推断。文化常识解题三步骤通读全文,把握文意,锁定选项中加点词语在文中军确的位置 联系课内及相关积累,合 理推断意思,剖析词语内 涵还原至原文位置,解析具 体语境,判断是否贯通B能力拓展.赤壁赋:主客问答,儒道对话。“主客问答”是赋体文章的特色,在文中也是儒道的对话,是苏轼内心两个自我的辩论。找出表达儒与道思想的语句,并体会苏轼的复杂情思。点拨总结:苏轼用儒家思想做事,养浩然气,造苍生福;用

14、道家思想做人,以出世之思想语句情思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以美人比君,可见忠君之殷切;情怀悠 远,思为世用,建功立业,成就人生儒家 思想轴胪千里,旌旗蔽空, 酒临江,横槊赋诗当年的曹操,气魄何其雄壮,气势何其 凌人!这里言辞间洋溢着对曹孟德的羡 慕和敬仰,流露出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 壮志寄蜉蟾于天地,渺沧海之 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 长江之无穷感慨人生短暂,个人渺小,正是强烈渴 望建功立业的反证。正是这种积极入世 思想最终使苏轼成就了功业,美名永流 传道家思想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 而登仙渴望冯虚御风,超尘出世,顺乎自然,获得精神的超脱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超凡脱俗,自由浪漫,光明美好,长

15、寿 永恒一一正是道家追求的最高境界自其不变者而观之,那么物 与我皆无尽也这里反映了道家的天人合一思想。老子 说“道法自然”,庄子强调“天地与我 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这种物我合 一、天人合一的理念使得苏轼到达了忘 我的境界心,入世行走,自解自慰,得失无碍。于困境中思悟,于低回处升华,完成了一 个人精神上的自给自足。1 .登泰山记:学者游记,丰赡博雅。姚鼐在惜抱轩尺牍与陈硕士书中说:“以考证累其文,那么是弊耳;以 考证助文之境,正有佳处。”桐城派的文章有“重学问和考据”的特色。这是一 篇学者游记,请找出文中的考证文字,并说明其作用。点拨考证文字作用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交代地理位置,科

16、学、准确。从整体上、 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宏观上介绍泰山及其周边的地理概貌,为 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下文写自己的行程及登山路线做好铺垫 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 说明“中谷”的历史沿革,泰山的沧桑古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老可窥一斑古时登山,循东谷入d有天门由“古谓之”可见作者查阅了典籍资料,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由“世皆谓之”可见世人以讹传讹。作者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的求实精神难能可贵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作者对石刻观察仔细,注意了其年代。“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 古刻尽漫失”,可见泰山底蕴深厚,饱经 其远古刻尽漫失沧桑,不

17、知经历了多少风雨洗礼,多少岁月打磨实践飞跃永州八记的作者柳宗元曾在邕州柳中丞作马退山茅亭记中指出:“夫 美不自美,因人而彰。兰亭也,不遭右军,那么清湍修竹,芜没于空山矣。是亭也, 僻介闽岭,佳境罕到,不书所作,使盛迹郁埋,是贻林涧之愧。”山水之美,需 要审美化的眼光才能彰显。请试着发现你周边的山水之美,并用文字记录下来。 答:参考小例:家乡的山水绿莹莹的水,清澈见底,绿油油的山,巍峨峻拔,在这山与水恰到好处的融 合中,博山,这个美妙的地方诞生了,博山是我的家乡,他用山水熏陶着我,让 我迷恋山与水,迷恋大自然。博山最著名的河非孝妇河莫属,孝妇河全长135. 9千米,河水清澈无比,散 发着绿莹莹的

18、光,上游的水最清,掬一捧清水,喝一口,砸下嘴,冰凉爽口,好 不痛快。河上共有12座桥,最古老的一座桥被命名为七孔桥,建于清朝,每座 桥都各不相同,别具特色,既美观又坚固。关于孝妇河,是多少出游在外的博山人思愁的牵挂,提起孝妇河,便会娓娓 道来,博山人的血脉中,流淌着一条母亲河,源源不断,永不干涸,博山人与孝 妇河,如亲人一样,有着浓厚的感情,小桥,流水,人家,似一条亲情的纽带, 把博山人与孝妇河的感情紧紧相扣。关于孝妇河,还有一个传说:有一女子,名叫颜文姜,加入姓郭的一户人家, 婆婆姑姑都故意刁难她,但她很善良,毫无怨言。有一天,她提着婆婆给她的尖 底水桶去打水,遇到一位神仙,神仙被她的孝心感

19、动了,给她一根鞭子,只要抽 一下这个鞭子,桶里就会装满水。婆婆见文姜不再去挑水,起了疑心,趁文姜出 门时提出了桶中的神鞭,顷刻间,大水从桶中涌出,幸好文姜还未走远,闻声回 家相救,舍身堵住桶口,防止了一场大难。博山先民为纪念颜文姜,把她尊之为“颜神”;把颜文姜堵的泉源称为“灵 泉”;把流淌的泉水命名为“孝妇河”;这就是孝妇河的由来,清澈之水中还流 淌着一个孝的故事,赏水,听水,是一种愉悦的享受。家乡的山也有很多,重重叠叠,无一例外,全都是绿油油的,巍峨挺拔,郁 郁葱葱。家乡的鲁山,让我引以为傲,山上泉水丁冬,怪石嶙峋,树木众多,远看, 一座座山峦连成片,高大峻拔,让人心生震撼。家乡的原山也是一

20、重要景点,树木成荫,微风清凉,那齐长城架在云海边, 石海在微风中疑似涌动,掀起一波波微妙的感觉。蓝天,白云,碧水,青山,家乡的美,是多元素的,山怀抱着水,水映衬着 山,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即可呈现,家乡的山水,是最美的风景。rfj分层提分题组A基础过关练赤壁赋一、文言基础知识.以下句子中,含通假字的一项为哪一项()A.岫胪千里,旌旗蔽空B.浩浩乎如冯虚御风C.知不可乎骤得D.相与枕藉乎舟中答案B解析“冯”,同“凭”,乘。1 .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凌万顷之茫然B.望美人兮天一方 C.肴核既尽,杯盘狼籍D.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答案c解析 A项古义:旷远的样子。今义:完

21、全不知道的样子;失意的样子。B项古义:所思慕 的人。今义:美貌的女子。D项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在9月7、 8或9日。3.以下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为哪一项()A.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B.顺流而东也 C.侣鱼虾而友麋鹿D.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答案c解析 “侣”“友”均为意动用法,以为伙伴;以为朋友。其他三项均为名词 作动词。4 .以下句子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为哪一项()A.而今安在哉?B.何为其然也?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D.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答案D解析 D项为被动句,其他三项均为宾语前置句。5 .以下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

22、哪一项()A.既望:过了望日后的第一天,通常指农历每月十六日。既,已经。望,农历每月十五日。B.美人:所思慕的人。古人作品中常用“美人”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C.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另外七人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 苏辙、司马光、王安石。D.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二十八宿中的两个。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把天上某些星3.文体知识赋赋是中国古代兼具诗歌与散文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赋主要有三个特点:一、语句上以四、六字句为主,追求骈偶;二、语音上要求 声律和谐;三、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登泰山记1 .作者简介姚鼐(17321815),安徽桐城人,字姬传,一字梦谷

23、,室名惜抱轩,世称惜抱先 生、姚惜抱。清代著名散文家,与方苞、刘大楣并称为“桐城派三祖”。主要作品:惜抱轩文集古文辞类纂五七言今体诗钞等。登泰山记 是其代表作。2 .写作背景乾隆三十九年,姚鼐以养亲为名,告归田里,途经泰安时,与挚友泰安知府朱 孝纯于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同登泰山,至日观峰的日观亭后,观赏日此 写下了这篇游记。3 .文体知识记和游记“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通过记人、记事、记物、记景来抒发作者的 感情和主张。“记”在唐代进入文苑,宋代其内容得到拓展,形式更加稳固,明清时 主体性色彩更加浓厚,逐渐成熟稳固。“游记”是“记”的一种。它是通过表达游览过程、描写游览见闻来表达对

24、大自然的热爱,表达对社会、人生的感悟的一种散文体裁,形式灵活自由。【作家金句】1 .论事易,作事难;作事易,成事难。2 .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3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4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5 .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苏轼1 .天地之道,阴阳刚柔而已。文者,天地之精英,而阴阳刚柔之发也。的集合叫宿。答案c解析 “司马光”不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应为“曾巩”。6 .补写出以下句子中的空缺局部。(2020全国H)苏轼在赤壁赋中发议论说,江水不停地流去,“ ; 月亮时圆时缺,“”。(2019全国H)苏轼在赤壁赋中以“, ”两句, 写出了婉

25、转悠长、延绵不尽的乐声之美。(2018全国H)苏轼赤壁赋中描写明月初升的句子是“,, O(4)在赤壁赋的开头,苏轼写自己与朋友泛舟赤壁之下,朗诵诗经陈风中的月出 篇,即文中所谓“,(5)赤壁赋中,用蛟龙和寡妇听到箫声的表现和感受来突出箫声的悲凉与幽怨的句子是答案(1)而未尝往也而卒莫消长也(2)余音袅袅不绝如缕(3)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 于斗牛之间(4)诵明月之诗 歌窈窕之章(5)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蔑妇7 .翻译下面的句子。(1)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译文:答案 向西望是夏口,向东望是武昌,山水环绕,一片苍翠,这不正是曹操被周瑜围困的地 方吗?(得分

26、点:西、东、缪,被动句式)(2)触胪千里,旌旗蔽空,醐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译文:答案 战船相接千里,旌旗遮蔽天空,他面对大江斟酒,横执长矛吟诗,本是一位盖世英雄, 可现在又在哪里呢?(得分点:醐、赋、固、安在)(3)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译文:答案 何况我和你在江边捕鱼砍柴,以鱼虾为伙伴,以麋鹿为朋友,驾着一只小船,在这里 举杯来互相劝酒。(得分点:渔樵、侣、友、属).苏洵对自己的两个儿子的性情和天赋做了很认真的分析和推断,作名二子说,以勉励 二兄弟:“轮辐盖轸,皆有职乎车,而轼,独假设无所为者。虽然,去轼,那么吾未见其为完

27、车 也。轼乎,吾惧汝之不外饰也。天下之车莫不由辙,而言车之功者,辙不与焉。虽然,车仆 马毙,而患亦不及辙。是辙者,善处乎祸福之间也。辙乎,吾知兔矣。” 根据文意说明苏洵为二子命名的用意。取“轼,诫子:取“辙”,诫子:答案(1)不要过于外露(不耍锋芒毕露)。(2)要善于避祸为福(要学会免于灾祸)。二 阅读鉴赏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甲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 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 化而登仙。于是

28、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日: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 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 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蔑妇。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日:“何为其然也? “客日:“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触胪千里,旌旗蔽空,酶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 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 相属。寄蜉螃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

29、 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节选自苏轼赤壁赋)乙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日螺蜘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闻麻桥人庞安常善 医而聋,遂往求疗。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余戏之日余以手为口 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薪水郭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洗笔泉,ZXZZZXZZZSZZZXZSZZ/ZZXZZZXZKZZXZKZZK/Z/ZZ/SyZX/ZZS/ZZ/XZZ/SZZ/Z.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余作歌云:“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 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注。”是日,剧饮而归。(苏轼游

30、沙湖),注 唱黄鸡:因黄鸡可以报晓,故表示时光流逝。9 .以下对文中画波浪线局部的断句,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余戏之日/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 皆一时异人也/B.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余戏之日/余以手为/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C.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余戏之日余/以手为/君以眼为耳/ 皆一时异人也/D.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 皆/一时异人也/答案B解析 “以纸画字”中,“字”是“画”的宾语,应在“字”后断开,

31、排除A项;“书不 数字”中,“字”是“书”的宾语,应在“字”后断开,排除C项;“皆一时异人也”中,“皆”往往置于句首,排除D项。应选B。10 .以下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既望,“望”一般指农历每月十五,“既望”是指农历每月十五的前一天。B.斗牛,指二十八宿中的斗宿和牛宿,斗宿和牛宿是北方玄武七宿中的二宿。C.羽化,古代道教徒认为成仙能飞升变化,故把道士成仙或人死叫作羽化。D.岫胪,“触”是船尾,“舶”是船头,触胪连称那么泛指首尾相接的船只。答案A解析 “农历每月十五的前一天”错,应该是“农历每月十五的后一天”。11 .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

32、为哪一项()A.苏轼在月明之夜与友人们泛舟赤壁矶下的长江,他们享受着江天美景,饮酒放歌,快乐 似神仙,暂时忘却了人世间一切不顺心的事。B.苏轼乐极之后情绪变得低落,原因是有人倚歌吹着悲凉的洞箫应和,那洞箫声似乎有让 深渊里的蛟龙起舞、孤舟上的寡妇哭泣的魔力。C.苏轼询问朋友为何感伤,朋友回答是英雄曹操及其业绩尚且消失不见,更何况你我凡夫 俗子,平凡的生命难得像长江、明月般永恒。D.苏轼被聋医庞安常治好病之后,与他一起游玩清泉寺和兰溪,看着兰芽浸溪、溪水向西 流逝,听着子规鸟啼叫,作歌时悲从中来。答案D解析 “悲从中来”错,根据苏轼歌词的后三句可知,苏轼乐观旷达。12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

33、现代汉语。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译文:(2)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译文:答案(1)白茫茫的水汽笼罩着江面,水上浮光远接天边。(我们)任凭小船漂去,越过那茫茫 的江面。(2)那箫声呜呜咽咽,像哀怨又像思慕,像哭泣又像倾诉,尾声细弱而婉转悠长,如同不断 的细丝。13 .游沙湖是如何从侧面表现苏轼对庞安常的欣赏的?请简要概括。答:答案 听闻庞安常大名后,主动前去求治;治病时称赞庞安常是一时异人;病愈后陪 同庞安常游清泉寺与兰溪;游玩后和庞安常痛饮。【参考译文】乙离黄州东南三十里是沙湖,又叫螺蜘店。我在那里买了田地,因为前去查看田地的好坏 而得了

34、病。听说麻桥人庞安常善于医病,但是耳朵聋,就去他那里看病。庞安常虽然耳朵聋, 可是聪明超过一般人,我用纸写字给他看,写不了几个,他就能够懂得我的意思。我和他开 玩笑说:“我用手当嘴巴,你用眼当耳朵,我俩都是当代的怪人。“病好之后,我和他一同 去游览清泉寺。清泉寺在薪水县城外两里左右,那里有个王羲之的洗笔池,池水很香很甜, 下方靠近兰溪,溪水往西流淌。我因此作了一首诗歌:“山下兰芽儿,短短的,浸在溪水里, 松林里沙子路上好干净,没有污泥。黄昏的雨潇潇下,子规鸟正在啼唱。谁说人老了就不可 能再青春年少呢?您看门前的溪水都还能向西边流淌!不要在晚年的时光中一味地感慨时光 易逝。”这一天,我们喝得痛快

35、了才回去。*於泰山记一、文言基础知识1 ,对以下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乘:这里是“冒”的意思。极天:天边。蹬:石阶。偻:脊背弯曲的样子。引申为鞠躬的样云:云气。漫:弥漫。负:背。石罅:石缝。A.自京师乘风雪 极天云一线异色 B.道皆砌石为磴 绛皓驳色,而皆假设偻 子。C.世皆谓之天门云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D.苍山负雪,明烛天南多松,生石罅 答案c解析C项,云:助词,无实义。2.以下句子中加点的“以”字与例句意思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例句: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A.余始循以入B.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 C.余与四人拥火以入D.以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于邯

36、郸 答案D解析 D项与例句中的“以”相同,表示“在”某个时间;A项的“以”相当于 连词“而”,表顺承;B项的“以”表示原因;C项的“以”表修饰。3.以下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B.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C.绛皓驳色,而皆假设偻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答案C解析 A项,“采”同“彩” 0B项,“圜”同“圆” 0D项,“受”同“授”。4.以下句子中加点字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那么知明而行无过矣 B.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C.回视日观以西峰D.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 答案c解析 A项,名词作状

37、语,每天。B项,名词活用为动词,照。D项,名词活用 为动词,约束。5.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阳谷皆入汶B.至于泰安 C.多平方D.至日观数里内无树 答案D解析 A项,阳,古义:山的南面、水的北面;今义:一般用于阳光、外表等。 B项,至于,古义:“至于”是动词“至”与介词“于”的连用,其义是到,到 达;今义:(动词)表示到达某种程度,(介词)表示另提一事。C项,平方,古义: 平的方形的,形容词;今义:数学名词。6.以下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山的南面、水的北面为“阳”;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为“阴”。B.城墙有内外之分,

38、里边的一道为“城”,外边的一道为“郭”。“望晚日照城 郭” 一句中,“城郭”泛指城墙。C.农历每月初一为“朔”,十五为“望”,最末一天为“晦”。D. “桐城姚鼐记。”以“桐城”标明自己所属文学流派。答案D解析D项,“桐城”为籍贯。7 .补写出以下句子中的空缺局部。(4分)(1)登泰山记中描写太阳将出时的景色是“,,这是说,在天地相接的地方,有一线云层,显现出奇 异的颜色,霎时间成为五彩缤纷。(2)登泰山记中“, ”两句把 泰山的水景由两条河铺开成面写去,点出了山南山北众多支流纵横交叉、终归一 河的景色。答案(1)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2)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 二课内阅读阅读课文,完成812

39、题。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 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 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 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 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 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 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 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徒如画,而半山居雾假

40、设带然。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 云漫。稍见云中白假设樗蒲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 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 绛皓驳色,而皆假设偻。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 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桐城姚鼐记。8 .对以下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

41、历:经过。8 .半山居雾假设带然 居:停留。C.越长城之限 限:界限。D.其远古刻尽漫失 漫:弥漫。答案D解析D项,漫:磨灭。9 .以下对文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泰山,就是所说的东岳,五岳之一,在山东省泰安市。其余为西岳华山,北岳 衡山,中岳嵩山,南岳恒山。B.阴,山北水南为阴;阳,与“阴”相反。阴阳,古代也指有关日、月等天体运 转规律的学问。C.乾隆:是清高宗皇帝的年号。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准,乾隆皇帝的庙 号为“高宗”,而开国君主的庙号一般是“祖”。D.京师,古代指国家的都城。白居易琵琶行中“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 涪阳城”的“帝京”也是此意。答案

42、A解析A项,应为“北岳恒山,南岳衡山”。10 .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本文是清代桐城人姚鼐所写的一篇登临泰山的游记。姚鼐此行是与知府朱孝纯 之子朱颍一同登上泰山之顶的。B.作者按游踪进行描写。他从中谷登山,但是没有到古人所说的天门溪水即东谷 去欣赏景色。C.作者重点描述了日观峰处的日出景观,通过对山水、风雪、日光的描写,勾画 出一幅壮丽、优美的山水画;同时介绍了此处的历史遗迹。D.本篇游记的写景角度灵活,做到了远近结合、动静结合,同时运用了比喻的手 法,使得泰山的景色更加形象生动。答案A解析 A项,“朱孝纯之子朱颍”错,应该是:朱孝纯,字子颍。11

43、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4分)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4分)答案(1)戊申这一天是月底,五更时,(我)和子颍(或朱孝纯)坐(在)日观亭里, 等待日出。(2)这一天(我们还)观看了路上的石刻,都是从唐朝显庆年间以来的;那些更古老 的石碑(石刻)都已经模糊或缺失了。12 .第四段写了哪些人文景观?有什么作用? (3分)答案 写到了岱祠、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和道中石刻,表现了泰山的古老风貌 和悠久的历史,突出了其作为文化宝库的作用。题组B能力提升练一、语言运用(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苏轼一生并未退隐,也从未

44、真正“归田”,(),却比前人任何口头上或事实上的“退隐” “遁世”要更深刻,更沉重。正是这种对整体人生的空幻、 冷淡感,求超脱而未能,欲排遣反戏谑,使苏轼奉儒家而出入佛老,谈世事而颇 作玄思;于是,,初无定质,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苏轼在美学上追求 的是一种朴质无华、平淡自然的情趣韵味,一种退避社会、厌弃世间的人生理想 和生活态度,反对 和装饰雕琢,并把这一切提到某种透彻了悟的哲理高度。无怪乎在古今诗人中,就只有陶渊明最合苏轼的标准了。只有“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陶渊明,才是苏轼所愿顶礼膜拜的 对象。终唐之世,陶诗并不显赫,甚至也未受李、杜重视。直到苏轼这里,才

45、被 抬高到独一无二的地步O苏轼发现了在极平淡朴质的形象意境中陶诗所表达出来 的美,看作人生的真谛,艺术的极峰。千年以来,陶诗就一直以这种苏化的面目 流传着。尽管苏轼不断地进行自我抚慰,时时流露出 的“乐观情绪,“莫 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但其中总深深地埋藏着某种要求彻底解脱的出世意念。无怪乎朱熹、王船山不喜欢苏轼,他们都感受到苏轼这一套对当时的 社会秩序具有潜在的破坏性。1 .依次在文中横线上填入恰当的成语。答案行云流水矫揉造作随遇而安解析 第一空,行云流水:飘浮的云,流动的水,形容诗文、书画、歌唱等自然 流畅。结合“初无定质,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分析,语境主要讲创作,应选用“行云流水”。第二空,矫揉造作:形容过分做作,极不自然。结合“反对”“装 饰雕琢,并把这一切提到某种透彻了悟的哲理高度”分析,语境指反对不自然的, 应选用“矫揉造作”。第三空,随遇而安:能适应各种环境,在任何环境中都能 满足。结合“乐观情绪”分析,应选用“随遇而安”。2 .以下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A.他的诗文表达出那种人生空漠之感B.但他那种人生空漠之感是通过诗文所表达出来的C.但他通过诗文表达出那种人生空漠之感D.但他通过诗文所表达出来的那种人生空漠之感答案D解析 结合上文“苏轼一生并未退隐,也从未真正归田”和下文”却比前人 任何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