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的肋痛诊治 中医内科临床诊治.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63248768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4.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内科的肋痛诊治 中医内科临床诊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医内科的肋痛诊治 中医内科临床诊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内科的肋痛诊治 中医内科临床诊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内科的肋痛诊治 中医内科临床诊治.docx(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医内科的肋痛诊治 中医内科临床诊治 R471 A1672-3873(2011)03-0315-02 胁痛是以胁肋部难受为主要表现的一种肝胆病证。本文主要就肋痛的病因病机分析和肋痛的辩证治疗以及肋痛的辨证分型护理,对肋痛做一些探讨。 肋痛 辨证治疗 辩证护理 胁,指侧胸部,为腋以下至第十二肋骨部位的统称。如医宗金鉴卷八十九明确指出:“其两侧自腋而下,至肋骨之尽处,统名曰胁。”医方考胁痛门又谓:“胁者,肝胆之区也。”且肝胆经脉布于两胁,故“胁”现代又指两侧下胸肋及肋缘部,肝胆胰所居之处。 胁痛主要责之于肝胆。因为肝位居于胁下,其经脉循行两胁,胆附于肝,与肝呈表里关系,其脉亦循于两胁。肝为刚脏,主

2、疏泄,性喜条达;主藏血,体阴而用阳。若情志不舒,饮食不节,久病耗伤,劳倦过度,或外感湿热等病因,累及于肝胆,导致气滞、血瘀、湿热蕴结,肝胆疏泄不利,或肝阴不足,络脉失养,即可引起胁痛。其详细病因病机分述如下: 1肝气郁结若情志不舒,或抑郁,或暴怒气逆,均可导致肝脉不畅,肝气郁结,气机阻滞,不通则痛,发为胁痛。肝气郁结胁痛,日久有化火、伤阴、血瘀之变。故杂病源流犀烛•肝病源流说:“气郁,由大怒气逆,或谋虑不决,皆令肝火动甚,以致肤胁肋痛。” 2瘀血阻络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肝郁气滞可以及血,久则引起血行不畅而瘀血停留,或跌仆闪挫,恶血不化,均可致瘀血阻滞胁络,不通则痛,而成胁痛。故

3、临证指南医案•胁痛曰:“久病在络,气血皆窒。” 3湿热蕴结外感湿热之邪,侵袭肝胆,或嗜食肥甘醇酒辛辣,损伤脾胃,脾失健运,生湿蕴热,内外之湿热,均可蕴结于肝胆,导致肝胆疏泄不利,气机阻滞,不通则痛,而成胁痛。 4肝阴不足素体肾虚,或久病耗伤,或劳欲过度,均可使精血亏损,导致水不涵木,肝阴不足,络脉失养,不荣则痛,而成胁痛。正如金匮翼•胁痛统论所说:“肝虚者,肝阴虚也,阴虚则脉绌急,肝之脉贯膈布胁肋,阴虚血燥则经脉失养而痛。” 在临床上,胁痛以右侧胁肋部难受为主者,其病多与肝胆疾患相关。检测肝功能指标可以推断是否属各类肝炎,检测血清中的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的病毒指标,

4、有助于肝炎的诊断和分型。B型超声检查及CT.MRI可以作为肝硬化,肝胆结石,急慢性胆囊炎、脂肪肝等疾病的诊断依据。血生化中的血脂,血浆蛋白等指标亦可作为诊断脂肪肝,肝硬化的协助诊断指标。检测血中胎甲球蛋白、碱性磷酸酶等指标,可作为初步筛查肝内肿瘤的参考依据。 但是,中医治疗的着眼点并不像西医治疗针对详细病灶和靶点,而是着眼于整个患病机体,针对患病机体所出现的症状进行干预与调整。一些时候,我们是不能用现代科学、现代医学解读中医的,中医的谛造者和传承者们,以其超群的才智,创建并且丰富了一系列相识和干预(治疗)人体软件系统病变的方法,其中之一就是辨证论治。 而要辨证治疗,就必需留意把握其要点。 1、

5、辨外感和内伤胁痛 外感胁痛,起病较急,大多为湿热病邪侵扰肝胆,临床多伴有恶寒、发热等表证,且多同时并见恶心、呕吐或黄疸等症状,舌红,苔白腻或黄腻,脉浮数或弦数。内伤胁痛,起病较缓,无发热,恶寒等表证出现,多由肝气郁结,瘀血阻络或肝阴不足等引起。 2、辨胁痛性质 胁痛病性有虚有实。若胁痛以胀痛为主,走窜不定,时痛时止,随情志改变而增减,多属肝郁气滞,气阻络痹所致;若胁痛以刺痛为主,部位固定,入夜痛甚,或因跌仆闪挫所致者,为胁络受损,瘀血停着,若胁下可氧及块,触之坚硬者,多为气滞血瘀,瘀滞积久不散所致;若胁痛重着,痛有定处,触痛明显,伴口苦心烦,胸闷恶心,发热烦躁,或目身小便发黄,为湿热着蕴肝胆所

6、致;若右胁痛如绞,痛彻肩背,或伴黄疸、发热或呕吐蛔虫,多为砂石或蛔虫阻滞胆道,病属湿热;若出现胁肋掣痛,心急烦躁,口苦,尿黄,则为气郁化火;若胸胁胀痛,右胁痞肿,纳差,舌淡,苔白滑,脉弦迟,则为肝郁夹寒;若胁肋隐痛,心烦口干,伴头晕目眩,舌红少苔,则病属阴血亏损;若胁痛隐隐,但绵绵不绝,疲惫后可使难受加重,按之反较舒适,多属血不养肝,络脉失养所致;若胁肋痛悠悠不休,遇劳加重,畏寒肢冷,舌淡苔白,则属阳虚,肝络失养。 3、辨胁痛病位 肝居胁下,经脉布于两胁,胆附于肝,胁痛之病位主要在肝胆,但常与脾胃和肾有关。胸胁难受,不论一侧、两侧,呈胀痛、刺痛,或灼痛、坠痛、隐痛,或痛如刀割,痛彻肩背,位均居

7、肝胆二经;但若胁痛伴嗳气频作,恶心呕吐,胃脘胀闷则为肝气犯胃,病位在肝胃;胁痛若伴肠鸣,腹胀,便溏泄泻,为肝逆乘脾,位在肝脾;若胁痛牵引腰背,呈坠痛、隐痛,悠悠不休,遇劳而发,则由肝及肾,位在肝肾。 其次,胁痛的基本治则是调理气血,疏通经络,复原脏腑功能。对实证胁痛,据邪之不同而予或利湿解毒清热,或理气活血,祛瘀通络等祛除邪气法之主,则经络得以通畅。对虚证者,以扶正为主,阴阳气血俱充,阴平阳秘,气血调达,经络自得荣养。虚实并见者,据虚实之轻重、缓急,补泻兼施,或以补为主,补中有通,或以通为主,通中兼补。 另外,胁痛是以一侧或两侧胁肋难受为主要表现的病证。也是临床比较多见的一种自觉症状。病人多数

8、由于情志不遂,饮食不节而发病。对胁痛病人实行以情志护理、饮食护理为主的辨证施护,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所以,我们要采纳辨证分型的护理。 3.1 气滞型 临床症状为胁肋痛以胀痛为主,痛及肩背,难受每因情志改变而增减。胸闷、纳呆、嗳气、口苦咽干、恶心欲吐、不发热或微热,舌质微红、苔薄白、脉弦滑或弦细。治法:舒肝理气。护理:调情志,开导劝慰病人少愁闷、勿愤怒、心平气和、豁达开朗则肝气条达。饮食有节,不宜饱食,宜清淡、忌生冷、辛辣肥腻之物,戒酒。可针刺阳陵泉、中脘、太冲、胆俞穴,恶心呕吐加合谷、内关穴。口苦病人让其多漱口,或用银花、麦冬泡水代茶饮以清热生津。 3.2 血瘀型 临床症状为胁肋刺痛,痛有定处

9、,入夜尤甚,胁肋下见有块。舌质紫暗,脉沉涩。瘀结停滞,积久不散渐成块,舌质紫暗,脉沉涩属瘀血内停之象。治法:祛瘀通络。护理:慎起居,防寒凉,局部宜保暖,适当活动,以利活血,忌愁闷。饮食宜少量多餐,忌寒凉、辛辣、腻燥之品。针刺协作艾灸。 3.3 湿热型 临床症状为胁脘持续绞痛,阵发加重。腹肌惊慌、拒按、恶心呕吐、口苦口干、恶寒发热、身目发黄、溲黄、便秘。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治法:清热利湿,舒肝利胆。护理:嘱病人卧床休息,留意视察体温、血压、舌苔、脉象、神志、肤色等改变。胁脘绞痛,可针刺胆俞、足三里、阳陵泉、合谷穴等,或用阿托品注射液0.51mg,度冷丁注射液50100mg肌注或穴位注射。如需

10、手术,做好术前打算和术后护理。 3.4 肝阴虚 临床症状为肋胁隐痛、悠悠不休、遇劳加重、口干咽燥、心中烦热、头晕目眩,舌红少苔、脉细弦而数。治法:养阴柔肝。护理:留意休息,起居有常,不妄作劳。饮食宜养分丰富、偏酸甘、血肉有情之物。忌辛辣、油炸、煎烤食品。保持心情稳定,勿忧思焦虑。 胁痛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病证,易复发,故施行各项护理措施的时候,皆以调情志为主导,充分调动病人自身的主动性,使之正确相识、对待疾病,提高病人自我调养的意识,主动协作做好护理工作。临床辨证亦是护理的关键,辨明证候,护理措施才能得当。精确、恰当的护理措施,使我们对胁痛的辨证施护收到了满足效果。 总之,胁痛的病机转化较为困难,既可由实转虚,又可由虚转实,而成虚实并见之证;既可气滞及血,又可血瘀阻气,以致气血同病。胁痛的基本病机为气滞、血瘀、湿热蕴结致肝胆疏泄不利,不通则痛,或肝阴不足,络脉失养,不荣则痛。所以,我们要主动探究更好的治疗方法,做好医者的本职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