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李鸿章对近代中国影响.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63237139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6.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李鸿章对近代中国影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论李鸿章对近代中国影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李鸿章对近代中国影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李鸿章对近代中国影响.docx(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论李鸿章对近代中国影响摘 要:李鸿章是晚清中国政坛上少有的较为开明的封建官僚之一,他忠 诚于封建王朝和对封建传统文化的维护,但他在建设指导思想和用人举措上 也有不可克服的缺点。纵观历史,李鸿章一生所做的事情涉及到经济、军事、 文化和外交的方方面面,这些事在不同程度上对当时处于大转型时期的中国 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其中外交活动是李鸿章后期政治生涯中的一个重要 组成局部。恰如其分地评价李鸿章的外交生涯,是评判李鸿章一生功过的一 把钥匙。关键词:李鸿章外交忠诚外须和戎洋务运动所谓历史,是无数的必然和偶然的集合体.有时候它就像一个一阵狂风,把一群人物像是一打枯叶一样置于自己的浩瀚洪流中,其实看他们身

2、不由己的翻滚沉浮,都是身不由己.然而脱开了历史课本去看李中堂大人的一生,他又是一个应该如何去定义的人物呢?一.李鸿章是晚清中国政坛上少有的较为开明的封建官僚之一,他忠诚于封 建王朝和对封建传统文化的维护,但他在建设指导思想和用人举措上也有不 可克服的缺点。作为中国由封建社会末期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渡时代的过渡性人物,李鸿章是晚清中国政坛上少有的较为开明的封建官僚之一。由于他手中 所具有的权力和所处的地位,使其与同时代的慈禧、赫德三个人交织构成了 左右晚清政局上满汉中外各项决策的关键性人物。因此可以说,李鸿章活跃于政治舞台之日,正值晚清从传统向近代.从独立国家向半殖民地演化之时, 适逢其会的李

3、中堂大人也就成了“崛起于新旧两界线之中心的过渡时代”的过渡性人物。他的人生旅途,涉及晚清几乎所有重大历史事件。身为清朝“柱石重臣”,他的思想根植于封建主义而又倾向于资本主义,忠实于传统营垒而又 颇具改革精神,所言所行,往往新旧纷呈.中西杂揉,对内那么“开拓”与“因循” 并具,对外那么抗争与妥协皆存,因而有时是顺乎时代潮流的弄潮儿,有时又 是阻挡历史车轮的螳螂臂。李鸿章生长在一个典型的耕读家庭,其经济状况.政治地位.文化素质诸多因素,无一不在他身上留下深刻的印记。幼年经济状况的拮据使得李鸿 章过早地懂得生活的艰辛;政治出身的低下,促使李鸿章具有较为强烈的参 政意识;较为浓厚的家庭文化传统,又为李

4、鸿章创造了着意功名的典型中国文化气氛。正是这种特定的家庭环境和条件,推动着青少年时期的李鸿章按照“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条传统的封建士大夫人生模式在自己的人估的影响生旅途上迈出一步又一步;并且对他终生处世为人,服官治事产生了不可低,而这些同时又决定了他的基本人生志趣和归宿。李鸿章用“立功.立言.立德”的人生追求目标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抱负来约刍己,这也决定了他对封建传统文化的维护和对封建王朝的忠诚。李鸿章本人由于“好以利禄驱众”等独特的性格特征,决定他在建设指导思想和用人举措上也有不可克服的缺点,如讲裙带关系,任人唯亲;也没有摆脱晚清政治的陋习,存在着贪污腐化的一面,并且

5、丝毫不敢越封建体制的 雷池一步。因为归根结底,他毕竟只是封建王朝的一名忠臣。但不管怎么说, 李鸿章总是他那个时代处于朝野内外各种矛盾和漩涡中心的一个关键人物。他所做的那些事情的重要性以及它们对近代社会开展的影响,无一不深深地烙在历史上。二.纵观历史,李鸿章一生所做的事情涉及到经济.军事.文化和外交的 方方面面,这些事在不同程度上对当时处于大转型时期的中国起到了不可磨 灭的作用。首先是在经济上,在洋务运动中,李鸿章创办军工企业和轮船航运.矿山.铁路.电报.棉纺等民用企业,为中国工业打下了最早的基础 从细 节和局部上看,李鸿章采取的措施是先进的,不仅在客观上抵抗了外国资本 主义的经济侵略,而且代表

6、了未来中国的开展方向,因为它毕竟使封建体制 发生裂痕,催生了中国的资本主义,从而使中国社会在传统向近代转换的路 途上迈出了艰难的第一步。如果没有李鸿章等人开展的洋务运动,很有可能 中国的近代化事业还要推迟几十年。中日甲午战争后,为什么会有许多人从 倾向洋务运动转向变法维新呢?这一方面说明洋务运动只是在经济领域中的一次初级改革,而变法维新那么是这一改革的继续与深化,并认识到了经济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同步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变法维新之所以形成风气, 也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历时30多年的洋务运动已使中国资本主义获得了一定 得开展,从而为变法维新创造了物质条件。但就他所想到达的中国“自强”的目的来说,

7、在当时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因为李鸿章等人办洋务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维护满清王朝的统治, 心仍然希望保存封建统治和现有的政治结构,企图借用西方资本主义甲胄以 保护清朝封建主义躯体,这就意味着他所倡导的“现代化”本质上是一种防御 性的现代化,是没有实现可能的。梁启超说李鸿章“只懂洋务,不懂国务”,可谓一语命中,这就是他思想中最最落后的一面,也是他个人悲剧性人生的来源。其次是在军事上,李鸿章是淮军和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开了中国军队近 代化的先河,他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支近代意义上的海军和一系列军工企 业,客观上增强了我国的国防能力。但李鸿章毕竟是地主阶级代表人物,他 凭借编练淮军镇压太平天国,用农民的鲜血

8、染红自己的顶子,自然是逆时代潮流而动,罪不可赦。再者是在文化上,他主张派遣留学生,设立翻译官和各种专门化学校, 系统学习西方科学知识,培养造就出中国近代第一代科技人才,有利于引进 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开阔了国人眼界,促进了中国文化的近代化。洋务运动也让后人得到了历史性的启迪:人类文明史是全球性的,中西 文化的交流是不可防止的,但却是艰难曲折,充满斗争的。只有主动开放, 国家民族才有出路,但这种开放应当正确认识自己,估价他人的基础上进行。最后是在外交上,外交活动是李鸿章整个政治生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 分。李鸿章以外交受重望于国际,亦以外交负重谤于国内。恰如其分地评价李 鸿章的外交生涯,是评判李鸿

9、章一生功过的一把钥匙。最近一些年来,史学界对晚清外交有一种基本的看法,即同.光时期的洋“外须和“外须和务派在对外交涉中事实上存在着一条总的外交原那么或路线 戎”,它是李鸿章提出并奉为洋务运动政治纲领的“外须和戎,内须变法”主张 的一个重要组成局部。在“和戎”这个总的原那么下,不仅奕i斤,曾国藩,李鸿 章与左宗棠,沈葆桢等人的主张基本一致,就是洋务派官僚与洋务思想家的主 张也基本相似。他们之间有分歧,但只是总原那么一致下具体枝节上的分歧, 不能将他们硬分为主和与主战的对立派别。但在如何评价这种外交路线的上, 论者各有自己的看法。但是其中有一种观点认为,李鸿章等人的外交路线是对外妥协投降的路 线,

10、是清朝封建统治者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势力逐渐结合的产物。这种路线一 经形成,就为清政府坚持奉行,从而导致中国半殖民地化的日渐深沉。胡绳 早在1949年就指出,李鸿章实行“,以毒攻毒,政策,结果只是使所有的,毒, 都加到中华民族身上,使中国迅速地坠落到半殖民地深坑中。但是,我们从 上述观点中看到,论者们说李鸿章投降卖国的主要依据是李鸿章在对外交涉 中采取“以夷制夷”的方针。这就涉及到一个怎样看待“以夷制夷”外交方针的 问题。所谓“以夷制夷” ,“以毒攻毒”是李鸿章对外交涉惯用的外交手段,也可以说是李鸿章外交思想的核心内容。“以夷制夷”作为一种处理对外关系的政 策,导源于春秋时代“天子守在四夷”的思

11、想。至战国时代,七雄并立,苏秦.张仪更将其开展成为合纵连横之术。李鸿章在同.光年间根据资本主义政治 和竞争这一复杂的国际形势,充分发挥了这一思想。他深知外交需要以实力 作后盾,而中国缺乏这种实力。在强敌如林的情况下,要想在国际大家庭中争得一席平等地位,就得制定一种有效的方略,为此,他竭力想借助传统的合纵 连横不对的。假设以马关条约为例,那么此议和的主谋者是之术,并结合西方的 均势理论,利用各国矛盾,甚至西太后,而且是在清政府全面战败的情况下 进行的。通过结盟一强国的方法,来到达“以夷制夷”的目的。李鸿章主要继承和发扬了其师曾国藩“对外主和”思想。从十九世纪七十 年代起,李鸿章就代表清政府经办了

12、许多的对外交涉:天津教案、中日建交、 中法新约、马关条约、中俄密约、辛丑条约等等,绝大局部对外条约都是由 他出面签订的。这些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从独立国向半殖民地沉沦在李鸿章30多年的外交生涯中,对日外交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李鸿 章之初履外交,即以新起之日本为敌手” “,日本是向中国正面砍来的一把屠 刀,李鸿章如何千方百计地来防止这把屠刀真是惊险万状。结果李鸿章于甲 午一役后,马关议和时倒了下去,结束了他26年对日本外交生涯”。对马 关谈判中的李鸿章,大多数论者抱同情、辩释之意。吴福环认为,1895年的 马关谈判,是中国近代外交史上最困难的谈判之一。李鸿章本着“争得一分是 一分”的原那么,据

13、理力争。经过李的苦争,赔款减至二万万两、辽东割地划定 在沿海一带、设厂制造限定在通商口岸。乔还田认为,把签订和约的责任, 全部归咎于李鸿章一人是不可取的。在敌人炮口下的议和派谁去都不可能改 变战败受辱的地位。季云飞通过分析李鸿章马关谈判中的全过程 指出“我们 还没有发现他不加争辩地将国家权益拱手让给日本。相反,他确是全力以赴, 据理力争” “,正是由于李鸿章的力争,使最后条约内容较日本最初提出的条 约草案有较大的修正,为国家争回了较大权。对此,作为外交决策的参与制定者和主要执行人的李鸿章绝对难辞其咎,但我们也应该明白,在强盗横行.弱国无外交的国际大环境中,作为一个弱国的外交大臣如何能够取得平等的发言权,他背后更深刻的却是整个民族的悲哀。李鸿章是晚清中国政坛上少有的较为开明的封建官僚之一,他忠诚于封 建王朝和对封建传统文化的维护,但他在建设指导思想和用人举措上也有不 可克服的缺点。纵观历史,李鸿章一生所做的事情涉及到经济.军事,文化 和外交的方方面面,这些事在不同程度上对当时处于大转型时期的中国起到 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其中在外交方面具有巨大贡献,成为评判他一生功过的 一把钥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