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经贸大学政治经济学原理内容答案~.doc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32305 上传时间:2019-04-22 格式:DOC 页数:71 大小:3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外经贸大学政治经济学原理内容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对外经贸大学政治经济学原理内容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对外经贸大学政治经济学原理内容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外经贸大学政治经济学原理内容答案~.doc(7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_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一、单选题一、单选题 1. 使用价值不同的商品可以以一定的数量比例关系相交换 A 2. 决定商品流通中货币需要量的因素包括 A 3. 决定社会经济制度变更的经济规律是 D 4. 社会和人类历史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 A 5. 价格标准是由货币的 A 6. 人类社会中最基本的关系是 D 7. 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 B 8. 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C 9. 通货膨胀是 D 10. 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通货膨胀 A 11. 生产材料是指 B 12. 商品的价值是 B 13. 商品里出售的各种商品,都有价格标签,这些价格标签表明货币是在 A 14. 政治经济学研究社会生

2、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必须联系 A 15. 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统称 C 16. 商品的二因素是 D 17. 体现在商品中劳动的二重性是 C 18. 形成通货膨胀的原因是 B 19. 复杂劳动习以折合为倍加的简单劳动,这种折合比例 C 20. 商品内在的价值尺度是 B 21. 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 C 22. 社会再生产诸环节中起决定作用的环节是 A 23. 生产力是生产过程中人与 D 24. 货币的五种职能中最基本的是 C 25. 金银等贵金属之所以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成为货币是因为 B 26. 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C 27. 生产方式是的对立统一 A 28. 政治经济学研究必须联系

3、A 29. 人们认识经济规律的目的在于 D 二、多选题二、多选题 1.商品价值形成发展所经历的阶段是 ABCD 2.劳动过程的简单要素是 ABC 3.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取决于 ABE 4.人对经济规律的主观能动作用表现在 BD 5.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是在 AB 6.经济规律的客观性说明,人们是可以 ABD 7.决定劳动生产率高低的因素有 ABCDE 8.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 BC 9.经济规律的特点在于 ACD 10.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是 ADE 11.物质资料生产 ABCE 12.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 ABCDE-_13.商品的价值是 ABCE 14.使用价值是商品的一个

4、基本属性ABCDE 15.商品的价格是 BCE 16.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 AC 17.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立的关系是 ABCDE 18.货币充当一般等价物 AB 19.政治经济学是 ACE 20.劳动对象主要包括 BC 21.货币的起源是 ACE 22 影响商品价格变动因素是 ABCD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一、一、单选题单选题 1. 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意味着在全部资本中 A 2. 资本积聚的方式扩大个别资本的规模,是通过 C 3. 资本积累与扩大再生产的关系是 A 4. 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是 D 5. 资本是 D 6. 资本家用来支付机器原料的资本属于 A 7. 剩余价值率反映的是 C 8. 资本

5、积累与扩大再生产的关系是 A 9. 资本主义相对过剩人口是指 D 10. 资本集中是 C 11. 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是剩余价值 D 12. 资本积累的源泉是 C 13.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 D 14. 资本积累和资本集中是 D 15.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劳动力所创造的新价值是 D 16. 与资本积累不同,资本集中 A 17. 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征是 B 18. 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的特殊性是 C 19. 剩余价值来源于 C 20. 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资本的不同部分 C 21. 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形成 C 22. 劳动力商品的最重要的特征是 D 23. 能够反映工

6、人真实收入状况的是 B 24. 绝对剩余价值的产生是 C 25. 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前提是 B 26. 从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来看,工人的个人消费是 B 27. 资本主义工资本质上是 B 28. 资本价值构成是指 B 29. 资本积累就是 B 30. 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目的 D 31. 资本积累 A-_32. 社会再生产按规模 B 33. 资本的技术构成是指在一定的技术水平下 A 34. 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征 B 35. 资本主义生产自动化条件下 A 36. 劳动力价值决定的一个主要特点 B 37. 超额剩余价值的源泉 B 38. 价值形成过程转化为价值增值过程关系 A 39. 资本家提

7、高剥削程度的基本方法是 B 二、二、多选题多选题 1. 雇佣劳动者把劳动力作为商品卖给资本家 BC 2. 资本主义工资的基本形式有 AB 3. 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是 AD 4. 雇佣工人创造的新价值在量上等于 DE 5. 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因为 ABCDE 6. 生产剩余价值的基本方法是 DE 7. 不变资本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 ACE 8. 根据在价值增值过程中的不同作用,马克思把资本区分为 DE 9. 工人工作的最高界限取决于 AE 10. 雇佣劳动者把劳动力作为商品卖给资本家 BC 11. 个别资本增大的基本形式主要是 BE 12. 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有 ABCD

8、13. 资本集中 ABDE 14. 资本主义工资 ABCDE 15. 剩余价值反映着 ABC 16. 剩余价值 ACD 17. 扩大再生产 DE 18. 超额剩余价值 ABD 19. 绝对剩余价值 ABC 20. 资本积累和资本集中的区别是 BDE 21. 在剩余价值生产中,属于不变资本的是 ABDE 22. 决定剩余价值率因素有 ABCD 23. 全面认识资本主义制度下的资本的本质 BCDE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一、一、单选题单选题 1. 公式(v+m)=c 是社会资本 A 2. 资本周转速度与 A 3. 产业资本循环的决定性阶段是 B 4. 资本家加速资本周转的目的是 B 5. 资本主义扩大再

9、生产的实现过程中,通过第一部类的内部交换习以使 C 6. 假定某资本家有 10 万元资本D 7. 可变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与年剩余价值量的多少 B 8. 资本周转时间包括 B 9. 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出发点是 A-_10. 在产业资本循环的第一阶段中,货币之所以执行资本的职能关键在于 C 11. 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同劳动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是 D 12. G-WPWC-GC是 A 13. 马克思把社会生产分为两大部类,即 A 14. 产业资本循环中属于流通领域的阶段是 B 15. 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 B 16. 预付资本的总周转是指 D 17.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 C

10、18. 在产业资本循环中从事生产剩余价值职能的资本是 B 19. 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个别资本的总和构成 C 20. 从资本周转的角度考察资本的构成,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资本是 C 21. 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是 D 22. 以下列形式存在的资本中,既属于流动资本又属于可变资本的是 D 23. 若年剩余价值率等于剩余价值率,则表明可变资本年周转次数 B 24. 产业资本循环中为生产剩余价值C 25. 公式 WC-GC表示哪个阶段 C 二、二、多选题多选题 1. 预付资本总周转速度受到生产资本构成的影响,这种影响具体来自 ABCD 2. 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两个基本理论前提是 CD 3.

11、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剩余价值 CDE 4. 马克思把资本主义社会总产品在价值上区分为 ABC 5. 社会资本和个别资本运动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BD 6. 产业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形式是 ACE 7. 在资本主义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影响年剩余价值量的主义因素有 BDE 8. 扩大再生产的类型可分为 AB 9. 资本主义社会总产品的实现是指 BC 10. 产业资本循环是 ABCD 11. 资本家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属于 ACE 12. 固定资本是 ABC 13. 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实现的条件是 ABC 14. 资本处于生产过程时间包括 ACD 15. 流动资本存在形式有 CDE第四单元第四单元

12、 一、一、单选题单选题 1. 虚拟经济可 C 2. 在平均利润率既定条件下,利息率高低取决于 A 3. 股票价格 D 4. 生产价格的形成是以 D 5. 超额利润是 C 6. 商业利润是 B 7. 假定一张面额 200 元的股票 D 8.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是由于资本家把剩余价值看作是 D-_9. 土地价格是 B 10. 股份制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表明 A 11. 商业资本的职能是 C 12. 借贷资本是一种富有资本拜物教性质的资本D 13. 由于商业资本家参与剩余价值的分配,商品生产价格就等于 A 14. 假定某产业资本家依靠借贷资本 100 万经营产业 A 15. 商业资本参与利润平均化后,全

13、社会平均利润率便是 C 16. 某农业资本家原租种偏远耕地 200 亩C 17. 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是 C 18. 同一生产部门内部的竞争形成商品的 A 19. 成本价格形成之后,剩余价值必然表现为 C 20. 借贷资本家贷出货币时 B 21. 利息的本质是 B 22. 利息率与平均利润率的关系是 C 23. 利息率和平均利润率的关系在于 D 24. 商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是 B 25. 资本主义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是 A 26. 利润的本质是 D 27. 股票是 B 28. 银行信用的对象是 B 29. 剩余价值率与利润率的关系是 C 30. 平均利润形成后 B 31. 当剩

14、余价值被作为全部A 32. 生产价格是 B 33. 资本主义利润率反映 C 34. 生产性流通费用是 A 二、二、多选题多选题 1. 贷资本的利息 ABDE 2. 平均利润率形成以后 AD 3. 利润和剩余价值的相互关系 ABCDE 4. 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后,价值,生产价格,市场价格的关系是 BCE 5. 由于商业资本参与了剩下价值的分配,剩余价值被分解为 BD 6. 阻碍一般利润率下降的因素包括 ABCDE 7. 资本主义地租体现了以下几个阶段之间的对立关系 ABC 8. 商业流通费用可以分为两大类,它们是 AB 9. 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包括 ABCDE 10. 决定资本主义股份公司产生发

15、展的客观因素是 ABCD 11. 级差地租第一 AB 12. 商业资本 ABCDE 13. 资本主义信用主要形式 AB 14. 资本主义利润率 BC 15. 资本主义条件下,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有 A-E 16. 利润与剩余价值率的联系和区别 ABCDE 17. 资本主义地租基本形态 AB-_生产资料是指(生产资料是指(B ) A.劳动资料和劳动工具 B.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C.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 D.劳动资料和劳动手段 决定社会经济制度变更的经济规律是决定社会经济制度变更的经济规律是(D )。 A.价值规律 B.剩余价值规律 C.节约劳动时间的规律 D.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 社会生

16、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社会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D)。 A.劳动生产率 B.科学与技术 C.生产劳动者 D.社会生产力 在生产力诸因素中起最根本作用的因素是(在生产力诸因素中起最根本作用的因素是(A A )。)。 A.人的劳动 B.劳动力 C.生产工具 D.生产组织 在简单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的作用表现形式是在简单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的作用表现形式是( D )。 A.商品价格经常高于价值 B.商品价格经常低于价值 C.商品价格经常和价值一致 D.商品价格经常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ABDE)。Bcd A.是各个社会的基本经

17、济规律 B.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C.是某个社会特有的经济规律 D.决定着人类社会形态的发展 E.在一切社会形态中都起作用 货币的起源是货币的起源是(ACE )。 A.商品交换过程中自发产生的 B.人们主观创造的 C.商品交换和价值形式长期发展的结果 D.贵金属天然具有货币属性 E.商品使用价值与价值内在矛盾发展的结果 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是在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是在(AB)。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中来研究生产关系 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中研究生产关系 C.生产和分配的相互作用中来研究生产关系 D.生产和流通的相互作用中来研究生产关系 E.生产和消费的相互作用中来研

18、究生产关系 劳动对象主要包括(劳动对象主要包括(bcd )。)。Bc A.生产工具 B.劳动生产物(原料) C.自然物质 D.辅助材料 E.运输工具 劳动生产率是劳动生产率是( ABCE )。A.生产使用价值的效率 B.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来表示 C.用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来表示 D.与商品价值量成正比 E.劳动成果和劳动耗费的比率 资本是一种可以带来资本是一种可以带来剩余价值剩余价值的价值的价值 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资本的不同部分在价值增值过程中起不同的作用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资本的不同部分在价值增值过程中起不同的作用 资本主义相对过剩人口是指资本主义相对过

19、剩人口是指( D )。A.人口增长超过生活资料增长而出现的人口过剩B.人口增长超过生产资料增长而出现的人口过剩C.人口增长超过资本增长而出现的人口过剩D.劳动力供给超过资本对劳动力需求而出现的人口过剩 资本集中的两个有力的杠杆的是(资本集中的两个有力的杠杆的是( B B )。)。 A.竞争和剩余价值 B.竞争和信用 C.资本积累和资本积聚 D.剩余价值和扩大再生产-_资本积聚(资本积聚( A A )。)。 A.是通过资本家依靠剩余价值的资本化而实现的 B.是通过把分散的单个资本集中合并成大资本而实现的 C.不受社会财富绝对增长的限制 D.不会增大社会资本总额 雇佣劳动者把劳动力作为商品卖给资本

20、家雇佣劳动者把劳动力作为商品卖给资本家( BC )。A.放弃了自己劳动力的所有权B.没有放弃自己劳动力的所有权C.一定时期内放弃了自己劳动力的使用权D.永远放弃自己劳动力的使用权E.没有放弃自己劳动力的使用权 在剩余价值生产中在剩余价值生产中, ,属于不变资本的是(属于不变资本的是( ABDEABDE )。)。 A.机器设备 B.原材料 C.劳动力 D.厂房 E.运输车辆 决定剩余价值率的因素有(决定剩余价值率的因素有( ABCDABCD )。)。 A.剩余价值量 B.可变资本量 C.必要劳动时间 D.剩余劳动时间 E.预付资本量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区别和联系是(绝对剩余价值

21、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区别和联系是(ABCEABCE )。)。 A.二者都延长了剩余劳动时间,提高了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B.绝对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的一般基础,也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 C.相对剩余价值以生产技术的变革为条件,而绝对剩余价值不以技术进步为条件 D.绝对剩余价值以生产技术的变革为条件,而相对剩余价值不以技术进步为条件 E.相对剩余价值是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剥削的主要方法 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是(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是( ADAD )。)。 A.工人在资本家监督下劳动 B.劳动者的劳动属于资本家 C.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属于资本家 D.劳动产品归资本家占有 E.劳动力的价值属于资本

22、家 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个别资本的总和构成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个别资本的总和构成(C )。 A.生产资本 B.股份资本 C.社会资本 D.产业资本从资本周转的角度考察资本的构成,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资本是从资本周转的角度考察资本的构成,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资本是( ( C C ) )。A.货币资本 B.商品资本 C.生产资本 D.流通资本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出发点是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出发点是 (A A )。)。A.社会总产品 B.社会总产值 C.国内生产总值 D.国民生产总值可变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与年剩余价值量的多少可变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与年剩余价值量的多少(B(B ) )。A.

23、成反比变化 B.成正比变化 C.没有任何联系 D.二者此消彼长资本家加速资本周转的目的是(资本家加速资本周转的目的是( B B )。)。D DA.提高平均利润率 B.提高年剩余价值率 C.提高剩余价值率 D.提高资本积累率货币资本是(货币资本是(ABDABD )。)。A.以货币形式存在的资本 B.产业资本循环的第一种职能形式C.商品资本的组成部分 D.生产资本的组成部分 E.用来购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为剩余价值生产做准备的资本流动资本存在的形式有(流动资本存在的形式有(CDECDE )。)。-_A.厂房 B.机器设备 C.原材料 D.燃料 E.工人的工资 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下的剩余价值社会资本扩

24、大再生产下的剩余价值(BCD ) A.全部用于积累或全部用于消费 B.划分为积累和消费两个部分 C.用于积累部分划分为追加 c 和追加 v 两部分 D.用于消费部分作为资本家的个人消费社会资本和个别资本运动相比,具有以下特点(社会资本和个别资本运动相比,具有以下特点(BDEBDE )。)。BDBDA.不包括生产消费和由此形成的资本流通 B.包括生产消费和由此形成的资本流通 C.不包括工人和资本家的个人消费以及由此引起的一般商品流通D.包括工人和资本家的个人消费以及由此引起的一般商品流通 E.既包括直接生产过程,也包括流通过程在资本主义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影响年剩余价值量的主要因素有(在资本主义

25、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影响年剩余价值量的主要因素有(BDEBDE )。)。A.不变资本数量 B.可变资本数量C.不变资本周转速度 D.可变资本周转速度 E.剩余价值率的高低 借贷资本家贷出资本的条件是取得(借贷资本家贷出资本的条件是取得(C)A 平均利润 B 产业利润 C 利息 D 企业利润 E 超额利润 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形成(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形成(C C) 生产性流通费用是(生产性流通费用是(A A )。)。 A.由商品的使用价值运动所引起的费用 B.与商品的价值运动有关的费用 C.与商品买卖相关的费用 D.支付商业店员工资的费用 生产价格的变动最终取决于(生产

26、价格的变动最终取决于( C C )。)。 A.平均利润的变动 B.成本价格的变动 C.商品价值的变动 D.商品价格的变动 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商品的销售价格的最低界限是(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商品的销售价格的最低界限是( B B )。)。 A.生产成本 B.市场价格 C.商品价值 D.实际生产费用 商业资本(商业资本( ABCDEABCDE )。)。 A.是在流通领域中独立发挥作用的资本 B.是从产业资本中分离出来的独立的资本形式 C.是专门从事商品买卖,以攫取商业利润为目的的资本 D.是参与分割剩余价值的资本 E.具有独特的资本运动形式 利息是(利息是( BDBD )。)。 A.平均利润 B.职能

27、资本家使用借贷资本的报酬 C.资本商品的价值 D.平均利润的一部分 E.超过平均利润以上的超额利润 成本价格的形成(成本价格的形成( BCDEBCDE )。)。 A.表明剩余价值是由可变资本带来的-_B.剩余价值表现为全部所费资本价值的增加额 C.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 D.剩余价值表现为预付总资本的产物 E.混淆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别 资本主义条件下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主要有(资本主义条件下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主要有( ABCDEABCDE )。)。 A.产业利润 B.商业利润 C.借贷利息 D.银行利息 E.资本主义地租 价格标准是由货币的价格标准是由货币的( ( A A ) )。 A.

28、价值尺度职能派生出来的 B.流通手段职能派生出来的 C.支付手段职能派生出来的 D.贮藏手段职能派生出来的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矛盾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产生的条件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矛盾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产生的条件是( )。A.社会分工 B.社会化大生产 C.自然经济 D.生产资料分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E.经济危机 经济规律的客观性说明,人们是可以(经济规律的客观性说明,人们是可以(ABDABD ) A.认识它 B.利用它 C.限制它 D.发现它 E.创造它 经济规律的特点在于(经济规律的特点在于(ADAD )。)。 A.总是和人们的经济活动联系在一起 B.完全离开人们的活动而独立地

29、存在 C.大多数经济规律并不是长久不变的 D.在阶级社会里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总有阶级背景 E.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没有阶级背景 不变资本是指(不变资本是指(A) A.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 B.资本家的货币资本 C.资本家的商品资本 D.用于购买劳动力的资本 资本积累的源泉是(资本积累的源泉是( D )。)。 A.资本家的节俭 B.资本的价值 C.剩余价值 D.扩大再生产 资本的总公式是(资本的总公式是( C )。)。A.WGW B.WGW C.GWG D.GWG 资本主义相对过剩人口是指(资本主义相对过剩人口是指( D )。)。 A.人口增长超过生活资料增长而出现的人口过剩 B.人口增长超过

30、生产资料增长而出现的人口过剩 C.人口增长超过资本增长而出现的人口过剩 D.劳动力供给超过资本对劳动力需求而出现的人口过剩 价值形成过程转化为价值增殖过程的关键是(价值形成过程转化为价值增殖过程的关键是(A )。)。 A.资本家使工人的实际劳动时间超过工人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时间 B.资本家使工人的实际劳动时间等于工人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时间 C.资本家使工人的实际劳动时间低于工人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时间 D.资本家使工人有更多的闲暇时间 资本集中资本集中( ABDE)。A.是分散资本的合并B.能增大个别资本C.能增大社会资本D.能促进资本积聚E.使资本所有权发生变化-_剩余价值率反映着剩余价值率反

31、映着( ABC )。A工人创造的价值在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分配比例B工人创造的价值多少为资本家所占有C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D所耗费资本的增殖程度E所使用资本的增殖程度 在剩余价值生产中,属于不变资本的是(在剩余价值生产中,属于不变资本的是( ABDE) A.机器设备 B.原材料 C.劳动力 D.厂房 E.运辅车辆 资本主义工资的基本形式有(资本主义工资的基本形式有(AB )。)。 A.计时工资 B.计件工资 C.名义工资 D 实际工资 E.血汗工资 资本积累和扩大再生产的客观必然性是由(资本积累和扩大再生产的客观必然性是由( CD )。)。 A.资本家的意志决定的 B.货币流通规律决定的 C.

32、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的 D.竞争规律决定的 E.社会进步规律决定的 在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实现过程中,通过第一部类的内部交换可以使在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实现过程中,通过第一部类的内部交换可以使( C )。A(c+v+m)的价值补偿得到实现B(c+v+m)的实物替换得到实现C(c+c)的价值补偿和实物替换得到实现D(c+c)+(c+c)的价值补偿和实物替换得到实现 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是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是(B)。 A.固定资本、流动资本、货币资本 B.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C.商品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 D.不变资本、可变资本、生产资本 在产业资本循环的第一阶段中,货币之所以执行资

33、本的职能关键在于在产业资本循环的第一阶段中,货币之所以执行资本的职能关键在于( C)。A货币购买了生产资料 B货币购买了消费资料C货币购买了劳动力 D货币充当了流通手段 资本周转时间包括资本周转时间包括( B )。 A.购买时间和销售时间 B.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 C.生产时间和销售时间 D.劳动时间和流通时间 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出发点是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出发点是 (A )。)。 A.社会总产品 B.社会总产值 C.国内生产总值 D.国民生产总值 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是(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是(ABC )。)。A.( v + m )=c B.( c + v+ m )=c+c

34、C.( c + v + m)= (v + m)+( v + m ) D.( c + v + m) =(c+c)+( c+c ) E.( v + m )c 固定资本是固定资本是( ABC )。 A.以劳动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 B.按照在使用过程中的磨损程度其价值逐步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资本 C.经过多次生产过程才实现其价值全部周转的资本 D.在流通过程中发挥作用的资本 E.以原材料形式存在的资本-_资本处于生产过程的时间包括(资本处于生产过程的时间包括(ACD )。)。 A.劳动时间 B.购买生产资料的时间 C.自然力独立作用于劳动对象的时间 D.生产资料储备时间 E.商品的销售时间 产业资本循环的

35、三种循环形式是(产业资本循环的三种循环形式是( ACE )。)。 A.货币资本循环 B. 流动资本循环 C.生产资本循环 D. 固定资本循环 E.商品资本循环 产业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形式是(产业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形式是( ACE )。)。 A.货币资本 B.可变资本 C.生产资本 D.不变资本 E.商品资本 当剩余价值被作为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时,剩余价值就取得了当剩余价值被作为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时,剩余价值就取得了(A ) A.利润形态 B.利息形态 C.租金形态 D.收入形态 借贷资本家贷出货币时(借贷资本家贷出货币时( B )。)。 A.既让渡其使用权又放弃所有权 B.只让渡其使用权没有放

36、弃所有权 C.只放弃所有权没有让渡使用权 D.既不让渡使用权也不放弃所有权 生产价格的变动最终取决于(生产价格的变动最终取决于( C )。)。 A.平均利润的变动 B.成本价格的变动 C.商品价值的变动 D.商品价格的变动 绝对地租形成的前提条件是绝对地租形成的前提条件是(D)。 A.地土地优劣 B.农业的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 C.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 D.土地的私有权垄断 资本主义农业中的租金是指资本主义农业中的租金是指(D ) A.完全由土地的使用所引起的费用 B.农业雇佣工人创造的全部剩余价值 C.农业资本家向土地所有者支付的超额利润 D.农业资本家在一定时期内向土地所

37、有者交纳的全部货币额 部门之间的竞争会导致(部门之间的竞争会导致( ABE )。)。 A.不同生产部门的利润率趋于平均化 B.不同生产部门所获利润完全相等 C.资本家追逐超额利润的动机受到打击 D.全社会平均利润之和与剩余价值之和不相等 E.资本从利润低的部门向利润高的部门转移 商品资本职能要转化为商业资本职能,必须具备的条件是(商品资本职能要转化为商业资本职能,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AB )。)。 A.商品资本最终转化为货币资本的过程专门由商人来担任 B.商人必须有自己独立的投资 C.生产规模大,产品增多 D.市场交换范围扩大 E.商品经济发展 资本主义利润率(资本主义利润率( BCE )。)

38、。 A.是剩余价值同全部可变资本的比率 B.是剩余价值同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 C.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 D.反映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E.表示预付资本的增殖程度 商业流通费用可以分为两大类,他们是(商业流通费用可以分为两大类,他们是(AB) 商业资本在资本主义经济中的作用表现在(商业资本在资本主义经济中的作用表现在( ABCDE )。)。 A.有利于产业资本家集中力量从事生产活动,增加利润总额-_B.有利于节省社会总资本中用于流通过程的资本,增加用于生产过程的资本 C.可以加速产业资本周转 D.可以加速商品流转,缩短流通时间 E.有利于平均利润率的形成 剩余价值率和利润率相比通常是(剩余价值

39、率和利润率相比通常是(A )。)。 A.大于利润率 B.小于利润率 C.等于利润率 D.时而大于利润率,时而小于利润率 股票是(股票是(B )。)。 A.可以随时收回的股金凭证 B.投资入股和按期获得股息收入的凭证C.般贷款取得利息的凭证 D.没有价值不能买卖的无价证券 假定有一张面额为假定有一张面额为 200 元的股票,一年领取元的股票,一年领取 20 元的股息,而当年存款利息率为元的股息,而当年存款利息率为 5%,则这张股票价格为,则这张股票价格为 (D )。)。 A.200 元 B.220 元 C.300 元 D.400 元商业资本参与利润平均化后,全社会的平均利润率便是(商业资本参与利

40、润平均化后,全社会的平均利润率便是(C )。)。 A.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 B.剩余价值与全部可变资本的比率 C.剩余价值与产业资本总额加商业资本总额的比率 D.剩余价值与不变资本的比率 阻碍一般利润率下降的因素包括(阻碍一般利润率下降的因素包括( ABCDE )。)。 A.剥削程度的提高 B.生产资料价值的降低 C.相对过剩人口的存在 D.股份资本的增加 E.对外贸易的发展。 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后,价值、生产价格、市场价格的关系是(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后,价值、生产价格、市场价格的关系是( ACE )。)。 A.每个部门生产的商品的生产价格与价值一致 B.每个部门生产的商品的生产价格与

41、其价值一般不一致 C.全社会生产价格总额和价值总额相等 D.商品的市场价格围绕着商品价值上下被动 E.商品的市场价格围绕着生产价格上下波动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包括(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包括( ABCDE )。)。 A.利润 B.平均利润 C.利息 D.银行利润 E.地租。 成本价格的形成(成本价格的形成( BCDE )。)。 A.表明剩余价值是由可变资本带来的 B.剩余价值表现为全部所费资本价值的增加额 C.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 D.剩余价值表现为预付总资本的产物 E.混淆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别-_商品的价值是(商品的价值是(ABCEABCE ) A.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人类劳动 B.交换

42、价值的基础 C.体现在物上的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生产关系 -_D.商品的自然属性 E.商品的社会属性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远程教育学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远程教育学院政治经济学期末考试政治经济学期末考试 复习思考题复习思考题 (答案供参考)(答案供参考)-_说明: 1、这些思考题主要目的是帮助同学们在复习中拓展思路和熟悉考试形式。2、学院规定复习思考题不提供标准答案。第一专题第一专题 一、单项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C )。A.生产力 B.生产关系 C.物质资料的生产 D.经济规律2.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 B)。 A.劳动过程 B.物质资料的生产C.发展科学技术

43、 D.改革社会生产关系 3.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统称(C )。 A.生产工具 B.劳动工具 C.生产资料 D.劳动条件 4.社会再生产诸环节中起决定作用的环节是(A )。A.生产 B.分配 C.交换 D.消费 5.生产方式是_A_的对立统一。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B.生产力和上层建筑 C.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D.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 6.在生产力诸因素中起最根本作用的因素是(C )。A.人的劳动 B.劳动力 C.生产工具 D.生产组织 7.划分经济发展时期的主要标志是(C)。A.劳动对象 B.生产要素C.劳动资料 D.科学技术 8.人类社会中最基本的关系是(D )。A.政治关系 B

44、.宗教关系C.家庭关系 D.生产关系 9.生产关系的基础是(D )。A.生产力B.生产资料所有制C.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的结合方式D.生产资料所有制及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的结合方式 10.人们认识经济规律的目的在于(D )。A.创造经济规律 B.承认经济规律的客观性C.消灭经济规律 D.利用经济规律能动地改造世界11. .社会和人类历史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A )。 A. .生产力 B.生产关系 C.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革 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12.决定社会经济制度变更的经济规律是(D )。-_A.价值规律B.剩余价值规律C.节约劳动时间的规律D.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 13.生

45、产资料是指(B ) A.劳动资料和劳动工具 B.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C.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 D.劳动资料和劳动手段 14. 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C )。A.生产力的社会形式B.生产关系的基本要素C.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D.各种经济规律产生的条件 15. 构成一个社会经济基础的是(C )。A.社会生产力 B.社会生产关系C.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D.占主导地位和非主导地位的一切生产关系的总和 16. 社会和人类历史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B)。 A.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革B.生产力 C.生产关系 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二、多项选择题二、多项选择题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46、有(ABCDE )。A.辩证唯物主义 B.历史唯物主义 C.逻辑方法 D.历史方法 E.科学的抽象法 3.劳动对象主要包括( )。A.生产工具 B.劳动生产物(原料) C.自然物质 D.辅助材料 E.运输工具 4.劳动过程的简单要素是(ABC )。A.劳动者的劳动 B.劳动资料C.劳动对象 D.劳动方式E.劳动技术 5.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是( ADE )。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B.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 C.生产力反作用于生产关系 D.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E.辨证统一、不可分割的关系 6.经济规律的特点在于(AD )。 A.总是和人们的经济活动联系在一起 B.完全离开人们的活动而独立地存在 C.大多数经济规律并不是长久不变的 D.在阶级社会里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总有阶级背景E.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没有阶级背景 7.经济规律的客观性说明,人们是可以(ABD )-_A.认识它 B.利用它 C.限制它 D.发现它 E.创造它 8.经济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