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摔跤习俗探源] .docx

上传人:l*** 文档编号:63220321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4.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摔跤习俗探源] .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我国摔跤习俗探源] .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摔跤习俗探源] .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摔跤习俗探源] .docx(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我国摔跤习俗探源 据文史记载,我国早期的摔跤属于“角抵”类的运动,它的本意是徒手相互角力,即用自己的力气(当然也包括机灵)来压倒对方、战胜对方。摔跤在古代有多种称呼,如角抵、觳抵、角力、手搏、争跤、损跤等等,这些称呼还仅限于以汉族为主的中原地区。在少数民族中,摔跤又有很多别名,如清代满族称之为“布库”,蒙古族称之为“布克”。 虽然摔跤的历史很悠久,但关于摔跤的起源始终众说不一,不过以下两点是公认的。 其一是首领选择说。据史书记载,摔跤在古代蒙古族社会中占有异样重要的地位。在部落联盟的选举中,只有那些在包括摔跤在内的“男子三项竞技”(即摔跤、骑马、射箭)中的技艺超群者,才有资格当选部落首领。此

2、一条件后来始终是争夺汗位、选拔将才的基本条件。久而久之,摔跤运动在古代蒙古族社会中越来越普及,以至成为日常运动之一,并在广阔民众间得以兴盛。 其二是配偶选择说。在远古时代,人类在竞争配偶时倾向于比较野蛮的方式,往往以力气来证明其中一方的强者地位。在这些方式中,角力便是比较常见的一种,也就是通过身体的对抗将其中一方摔倒在地,赢者也便享有了选择配偶的权利。这种角力方式就是通常所说的摔跤这一运动的远古形式。 从现存的文献记载中可以确定,周代的“讲武”习俗中就包括有当时称为“角力”的摔跤。礼记月令记载了西周时期的摔跤:“孟冬之月天子乃命将帅讲武,习射御、角力。”宋朝裴驷在史记集解中注释说:“应劭曰:战

3、国之时,稍讲武之礼,以为戏乐,用相夸示,而秦更名为角抵。” 摔跤不仅有竞争性,更有消遣性。南朝梁代任所著述异记说,秦人把黄帝战胜蚩尤的传闻引进摔跤,头戴两角以相抵,名为“蚩尤戏”。史记李斯列传记载说,秦代宫廷沿袭周代讲武之制,角抵是常常的内容,秦二世胡亥就曾在宫中观看。这表明当时的秦宫已经将角抵、优俳和其他技艺的表演并列一处,角抵已经进一步消遣化。 汉代的摔跤甚至演化出略具戏剧性的竞技表演,闻名的有东海黄公,表现人与虎的争斗。表演中,虎由人戴假头饰装扮而成,它吃了另一表演者的父亲,于是儿子和老虎之间绽开了一场殊死的搏斗,最终儿子将老虎杀掉。 用角抵表演故事应当说是汉代人的一大独创,开了后代戏曲

4、武打的先河。汉代摔跤在班固的汉书、张衡的西京赋等古籍中都有记载,尤其是手搏六篇更是证明白摔跤这项活动在当时的朝野都特别盛行。汉代摔跤的形象也成为当时雕砖、壁画、帛画等民间工艺取材的对象。 摔跤在当时的少数民族中也很兴盛。据韩养民秦汉文化史(陕西教化出版社1986年版)说,19551957年间在陕西省长安县客省庄战国墓出土的一块长方形铜牌上有两个人,“他们均赤着上身,穿长裤、短靴,一人想用抱腰、推举式取胜对方,另一人则以大抱腿方式企图把对方兜裆托举起来。从画面上看,好像不是正式竞赛,似乎是双方偶然相遇在一起嬉戏。据马长寿先生生前考释,认为这是匈奴人的摔跤图案”。 综观汉代大量的文字记载和形象资料

5、,完全可以这样认为,汉代是中国“摔跤”的高峰时期之一。 汉代以后,在魏晋南北朝以至隋唐时期的各朝各代,摔跤作为体育运动也好,作为消遣嬉戏也罢,始终就没有消退过,可以说是史不绝载。 北宋时,有人以“调露子”之名撰著角力记一书,对唐朝以及前代的摔跤作了较为全面的总结,书中指出:唐代“角抵”又称为角力、相扑、手搏,是古代的摔跤运动;隋朝以前,所谓“角抵戏”的概念既包括了摔跤运动,又是“百戏”的代名词,涵盖了当时全部技艺性的表演活动;唐以后,“角抵”渐从“角抵戏”中分化出来,成为一种独立的竞技体育项目。 魏晋之际,已经出现了女子摔跤竞赛,直至隋、唐、宋已久而不衰。宋代把摔跤作为宫廷中的竞赛和表演项目,

6、设有特地的相扑组织来掌理训练,在宫中自然也举办有女子相扑。 当然,宋代的男子摔跤又远盛于女子摔跤。当时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行会组织,摔跤的行会组织叫“角抵社”,东京梦华录、武林旧事等宋人笔记对此皆有记载。武林旧事卷六诸色伎艺人记男子摔跤高手有王侥大、黑八郎、赛关索等44人。 元代继承宋代旧俗,每年三月二十八日在东岳庙会上实行摔跤竞赛。元代有一部杂剧独角牛,描写的就是东岳赛跤。明代的戏曲演员远承汉代以摔跤表演故事的传统,近承元代武戏之制,在戏剧中广泛地运用摔跤。明人张岱的陶庵梦忆卷六有目连救母:“余蕴叔演武场搭一大台,选徽州旌阳戏子,剽轻精悍,能相扑跌打者三四十人,搬演目连,凡三天三夜。”一部戏就

7、耍选择擅长相扑、能够跌打的数十人参与演出,其规模的宏大是远胜于宋元时代的了。 民间业余摔跤叫“私跤”,大多数参加者主要是为了玩;也有在特地场合掼跤的,这就带有卖艺养家糊口的性质了。清代的北京跤场遍布全城,东四、西四、月坛、日坛、天桥、地坛、朝阳门、永定门、崇文门、地安门等处,都有“跤窝子”。人们在绿茵场上、垂杨柳下,入围数匝,观看几对大汉摔跤。他们双双下了场,跳起“黄瓜架”,轻快美丽;继而如二虎相搏,扭在一处。正值观众纷繁芜杂之时,已有一人倒在地上 清代诗人元写有撩交词,词中写道:“一夫意抖擞,一夫神。仇仇相对惊貔豹,桃花狼藉春风扫。全力在肘,藤纠棘拗,捷以取势虚而巧。一挑一钩时一蹈,浑脱乃悟张颠草。堵墙围,鸟雀躁。持之既久似欲平,砉然地裂高山倒。”词中描写非常形象和生动好玩。 其他少数民族如哈萨克族、哈尼族、侗族、朝鲜族、佤族、独龙族、羌族、纳西族等,也都宠爱摔跤,而且都历史悠久,各自具有自己的传统风格。高句丽时期的古墓壁画中的摔跤场面,把朝鲜族的摔跤史追溯到三国时期。哈萨克族英勇的小伙子们已不满意于陆地上的角力,他们骑在疾驰的骏立刻,相互拉、拽、扭、扳,想方设法地把对方拉下马,这叫“立刻摔跤”。此外,他们还把双腿用麻袋套住,袋口以绳索系于腰间,两两相角,以倒地为负。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中国式摔跤运动同其他传统体育项目一样,获得了新生和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