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历史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导学案.docx

上传人:l*** 文档编号:63189499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一历史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初一历史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一历史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一历史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导学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初一历史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导学案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学案 新泰试验中学20222022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学案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1.知道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简要概述他们的农耕生活,归纳原始农耕生活的主要特征。 2.比较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在生产、生活上比北京人山顶洞人有了哪些进步? 3.分析相识不同的地理环境形成了不同的农耕生活。 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对农耕生活的理解相识。 一、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第79页,在课本上标出学问点并填写下面的表格: 氏族名称 半坡原始居民 河姆渡原始居民 距今年头 地理位置 房屋类型 主要农作物 家畜种类 生产工具 烧制陶器 二、合

2、作探究: 1.概述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2.说说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山顶洞人有了哪些进步? 3.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建立的房屋各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三、歌谣归纳 原始农耕中华早, 水稻和粟是代表。 半坡河姆渡有房屋, 半地穴干栏真奇异。 陶器石器样样有, 生活水平日日高。 四、达标训练: 1考古发掘的遗址实物是探讨历史的第一手资料。最能证明“中国是水稻的家乡”的遗址是() A半坡遗址B河姆渡遗址 C大汶口遗址D周口店遗址 2中华民族以农耕文明为基础。最能体现长江流域原始农耕文化成就的是() A种植粟B种植水稻 C加工玉器D烧制彩陶 3在历史剧“河姆渡原始居民”中,不该出

3、现的场景是() A种植水稻B猪狗等家畜 C半地穴式房屋D石斧等农具 4许多同学平常爱吃米饭,你可曾想到,稻米在我国有着源远流长的种植史。下列先民最早可以品尝香喷喷的米饭的是() A北京人B半坡人 C山顶洞人D河姆渡人 5假如你去西安古城旅游,离你最近的原始居民遗址是() A.半坡遗址B.北京人遗址 C.大汶口遗址D.河姆渡遗址 6“民以食为天。”我国先民最早种植和食用的两种粮食作物是() A水稻和玉米B水稻和小麦 C粟和小麦D水稻和粟 7.确定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种植的农作物不同的根本因素是()A饮食习惯B劳动工具C自然条件D劳动技术8假如时空倒转,阿Q来到某原始居民的住处,当地居民以

4、粟款待他。说明款待阿Q的原始居民是() A.元谋人B.北京人 C.半坡居民D.河姆渡居民 9北京2022年第29届奥运会祥瑞物是5个具有民族特色的福娃,其中福娃贝贝的头部文饰,借鉴了中国古代彩陶中的鱼纹装饰图案。看到这个可爱的福娃,我们应当感谢制造这种彩陶的() A北京人B河姆渡原始居民 C半坡原始居民D大汶口原始居民 10我国原始农耕时代的主要遗址中,位于黄河流域的是() A红山文化遗址、半坡遗址B大汶口遗址、半坡遗址 C河姆渡遗址、红山文化遗址D大汶口遗址、河姆渡遗址 11.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经济活动的相同特点是() A以原始手工业为主B以饲养家禽、家畜为主 C以原始农业为主的多

5、种经济生活D以采集、狩猎为主 12.下列能反映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比以前进步的是() 会种植粮食会饲养家禽会制造陶器会建立房屋 用针缝制衣服运用磨制石器 A.B.C.D. 13识读下图,回答问题: 图一图二 (1)图一、图二分别是哪一原始居民居住的何种类型的房屋复原图? (2)结合所学的地理学问,试从气候的角度分析南北方房屋的样式为什么不同? 14.阅读下列材料: 下面是我国闻名的历史学家郭沫若在参观某一古代人类遗址时写下的诗句: “彩陶精致,画纹亦多珠。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农耕既普及,人群已群居。护壕深二丈,其广亦相如。何奈遗址中,独不见文书。”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中诗歌的内

6、容请你揣测出这是对哪一原始居民生活的描绘? (2)你能举出“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的一个彩陶文物代表吗? (3)“农耕既普及”诗中描绘的原始居民耕种的是什么农作物? (4)郭沫若参观此遗址最大的缺憾是什么? :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和不足。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教学目标学问与实力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状况,使学生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而相识其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2、过程与方法本课教学用具是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方法是启发式的谈话法,设计探究问题与学生质疑相结合。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通过

7、本课学习,使学生认同创建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体现出的才智与淳朴的情感,进而促发或增加学生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之心,对中华民族祖先的敬重之情。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难点是大汶口文化时期出现的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这些概念和结论。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具地图册、我国原始人类相关多媒体、考古新发觉图教学设计1导入新课课本引言中伏羲氏教民熟食、结网捕鱼和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的故事,然后学生带着问题预习课文,进入学习状态。2探究过程(1)老师出示探究问题:假如你是一个生活在原始社会的人,仅靠在野外采集食

8、物为生有哪些不便之处?(受季节改变和天灾影响大,食物来源不足够,须要不断迁徒,等等),然后引出获得固定的食物来源怎么办的问题,从而得出起先农耕生活是原始人类改善生存状态的关键的相识。(2)学生阅读教科书上的白虎通引文,看看能得出什么结论。展示图片,让学生视察、比较河姆渡的原始居民建立的干栏式住房、半坡原始居民半地穴式房屋复原图,并让学生分小组探讨、分析这两种房屋建筑有什么不同?(3)展示历史图片:视察在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成就中,有哪些农耕经济现象?各种因素的内在联系如何:原始农业中的生产工具与产量的关系,原始农业与渔猎的关系,原始农业与饲养业、手工制陶和纺织的关系,生产、生活与原始艺术

9、和早期文字的关系,原始陶器和纺织与定居生活的关系等。(4)利用我国原始农耕时代主要遗址图,学生指出河姆渡、半坡、大汶口的详细地点后,启发学生视察、分析该时代文化遗址分布的状况,找寻分布特点。(5)在了解了大汶口原始居民农耕生产的内容后,让学生阅读课文的最终一段小字,然后激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探讨大汶口晚期的墓葬里,为什么有了随葬品?应怎样看这一现象?(四)巩固小结1出示话题:我国的原始居民过着什么样的生活?你情愿生活在那个时代吗?为什么?(依据老师展示的历史实物图片,学生发挥想象力,随意选择一种居民设计、表演他们一天的生活)2、小制作:看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设计出一个经济好用的表格,对所学学

10、问进行归类,明确农耕经济中的劳动分工。(五)举荐作业1、制作与本课农耕经济有关的自由阅读卡,可以是神化传闻、历史故事,诗歌,也可以是农耕小学问。2、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到农村感受一下农夫耕作的苦与乐。附:板书设计一、河姆渡的原始农耕1、时间-距今7千年2、生活位置:河姆渡居民位于长江流域3、农业:河姆渡居民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4、河姆渡居民会建立房屋,还会开挖水井。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1、时间-距今五六千年2、生活位置:半坡居民位于黄河流域3、农业:半坡居民种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4、半坡居民会制造彩陶。三、大汶口居民1、时间-距今四五千年2、地点-山东大汶

11、口3、在后期,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教学案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教学案学习目标1.简述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2.驾驭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异同点。(重点)3.驾驭大汶口文化时期出现的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这些概念和结论。(难点)自学导航1、河姆渡的原始农耕距今时间是_;生活位置:_流域;运用_石器。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_和的国家。河姆渡居民居住在,会制造陶器,简洁的玉器和原始的乐器;半坡居民居住在_。会制造,上面的符号是我国的雏形。会纺线、织布、制衣。2、半坡原始居民距今时间是_;生活位置:_流域_村;运用工具-_石器;半坡居民种植_。我国是世界上很早种植蔬菜的国

12、家。3、大汶口居民距今时间是_;地点_;出现_陶和_陶;在后期,出现了_和,缘由是:_的发展。合作探究】比较河姆渡的原始居民建立的干栏式住房、半坡原始居民半地穴式房屋复原图,分小组探讨、分析这两种房屋建筑有什么不同?一、选择题:1能够较典型的反映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是()元谋人北京人河姆渡聚落半坡聚落A.B.C.D.2下列哪两种农作物最早是由我国劳动人民种植的()A大豆和小麦B花生和高粱C甘薯、玉米D水稻、粟3不符合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时代居民生活实际的是()A.饲养猪狗家畜B.种植粟等农作物C.住干栏式房屋D.住半地穴式房屋4.下列哪一考古遗址能够证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的国家之一()A.元谋

13、人遗址B.半坡原始居民遗址C.河姆渡原始居民D.大汶口原始居民5下列哪一地区原始居民的房屋,对后世的阁楼和楼房样式的出现影响最大()A陕西西安半坡原始居民B浙江余姚河姆渡原始居民C陕西临潼姜寨原始居民D河南新政裴李岗原始居民6.促使原始人过定居生活的根本缘由是()A自然环境的优劣B原始农业的发展C氏族公社的形成D学会建立房屋技7我国先民的踪迹遍布于祖国的东西南北,已经发觉的遗址数以万计,但是地域文化却各具风采,根本缘由是()A.自然环境不同B.运用的工具不同C.生活习惯不同D.思想意识不同二、材料分析题下面是我国闻名的历史学家郭沫若在参观某一古代人类遗址时写下的诗句:“彩陶精致,画纹亦多珠。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农耕既普及,人群已群居。护壕深二丈,其广亦相如。何奈遗址中,独不见文书。”请回答:(1)依据材料中诗歌的内容请你揣测出这是对哪一原始居民生活的描绘?(2)你能举出“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的一个彩陶文物代表吗? (3)“农耕既普及”诗中描绘的原始居民耕种的是什么农作物? (4)郭沫若参观此遗址最大的缺憾是什么? 第8页 共8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