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边疆地区的新危机和中法战争教学设计(一).docx

上传人:wj151****6093 文档编号:63177622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7.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边疆地区的新危机和中法战争教学设计(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中国边疆地区的新危机和中法战争教学设计(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边疆地区的新危机和中法战争教学设计(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边疆地区的新危机和中法战争教学设计(一).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国边疆地区的新危机和中法战争教学设计(一)中国边疆地区的新危机和中法斗争教学设计(二) 二、中法斗争(18831885年) 1中法斗争的爆发 师:早在中法斗争爆发前一百年,法国的侵略触角,就伸到了越南。1787年,法国传教士百多禄就曾奏请法国国王,建议在越南建立一块殖民地。但1789年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延缓了百多禄安排的实施。而法国资产阶级在夺取政权以后,从19世纪50年头起先,最终发动了侵越斗争。之后,法国一步步把侵略战火扩大到在中越边疆。同学们想过没有,法国为什么在经验了一个世纪后仍记忆犹新侵略越南呢? 生:(思索) 师:为了使同学们对这个问题有更深化理解,我给大家介绍两份材料。(打投

2、影)法国驻西贡总督说:我们出现在这块富有的土地上,出现在这块与中国交界,也是中国西南各个富裕省份自然产品出口的地方这是一个关系到我们今后在远东地区争霸的生死问题。法国驻海防领事说:法国必需占据北圻因为它是一个志向的军事基地。有了这个基地,一旦欧洲各强国瓜分中国时,我们将是一些最先在中国腹地的人。(引导学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共同探讨,发表看法) 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并作答) 师:(老师归纳)一是与列强争霸,一是建立侵华基地,这便是法国侵略越南的目的。(引导学生看教材中中法斗争形势图) 生:(看图) 师:19世纪70年头,法国军队大举进攻越南北部,河内失陷。在越南政府的要求下,活跃在中越边疆

3、一带的刘永福率领的黑旗军南下抗法。1883年,清军也应邀进驻越南北部。同年,黑旗军在越南军队协作下,在河内旁边的纸桥设下埋伏,痛歼法军,阵斩法军统帅李威利,取得纸桥大捷。(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小字内容,了解黑旗军及纸桥大战的经过) 生:(阅读教材) 师:1883年,法军向驻扎在越南北部的清军发动进攻,中法斗争爆发。请同学们边阅读教材边思索,清军在越南北部的失败,反映出什么问题? 生:(阅读、思索、回答) 师:(老师归纳)反映了清政府及军队已腐败透顶。面对法军的进攻,清军将则以不谙战阵者为之,兵则以吸食洋烟者充之,军无纪律,遂至不战而溃。就在清政府一心一意等待美国调停之时,法国细心筹划的进攻中国的大

4、海战就要起先了。 2马尾海战 师:1884年7月,法海军以游历为名,在孤拔的率领下,强行驶入马尾军港。马尾军港是福建水师的基础。中法两国正处在斗争状态,敌对双方的战舰共泊一港,相对而视,这在中外海战史上实属罕见。此一奇也;另外,还有一奇,从闽江口到马尾,有一百里多长,沿岸有许多清军炮台,法舰队鱼贯而入,直至得胜而退,竟然毫发未损,这又是件咄咄怪事。那么,这种惊奇局面的形成说明白什么呢? 生:(思索并作答) 师:(老师归纳)法军气焰嚣张,福建水师官兵万分愤恨。而北洋大臣李鸿章则主见妥协让步,不许轻言战事。福建船政大臣如何璋严令福建水师不准先行开炮,违者虽胜亦斩。以至连军舰移动也不允许,陷福建水师

5、于毫无戒备状况,以至仓促应战,伤亡惨重。中国军舰被击沉11艘。水师官兵伤亡700多人,马尾造船厂全部被毁,至此,清政府妥协无路,被迫向法国宣战。那么,马尾海战惨败的根本缘由是什么呢? 生:(思索并作答) 师:中法斗争中,中国海战惨败,但在陆上斗争中清军则大获全胜,这就是闻名的镇南关大捷。 3镇南关大捷 师:(指导学生看教材镇南关法军被歼图,了解镇南关的地势特征) 生:(看教材) 师:镇南关今名友情关,它是广西的门户。山关两旁是高山峻岭,中国只有一条道路,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指导学生看教材中法斗争形势示意图) 生:(看教材) 师:1885年初,法军进攻谅山。清军放弃谅山,经镇南关退守广西,广西

6、门户大开。危机时刻,清政府重新起用老将冯子材。冯子材率领部队,构筑关前隘工事,坚守镇南关。法军猛攻镇南关,在关前隘受阻,激战中有的法官已越过长壕,形势非常危机,年近七旬的老将冯子材大吼一声,率两个儿子冲出长壕,扑向敌阵,绽开肉搏战,一时间肉雨扑征衣,血花飞满面,喊杀之声。闻数十里。与此同时,中越军民也纷纷前来助战,法军在丢下一千多具尸体后夺路而逃。这就是历史上闻名的镇南关大捷。冯子材率军乘胜追击。收复谅山等地。法人自谓入中国以来从未受此大创,战局对中国非常有利。 二、中法新约的签订及影响 师:法国在镇南关等地接连惨败的消息传到巴黎,马上在法国引起震惊,并导致茹费理内阁倒台。在此大好形势下,李鸿

7、章则上谕清政府当借谅山一胜之威,与缔和约,则法人必不再妄求。(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黑体字) 生:(阅读教材) 师:慈禧畏战马上确定乘胜求和。这个可耻的上谕传至前线,爱国官兵拔俞斫地,恨恨连声。冯子材建议:上诉诛议和之人。张之洞请暂缓撤兵,遭到严厉训斥。那么,清政府为什么要乘胜求和呢?我们不妨看一份材料,大家分析一下。(打投影)(慈禧)不管她的英勇的部队在帝国边疆上所获得的成功,而只是想起给她带到家里来的不开心的浩大的斗争消费,只是想起那些使她自己不舒适的事情。因此,她从来就没有想到要撤回条约,而是比过去更加急迫要立即签订和批准这个条约。麦克纳尔现代中国历史选读 生:(阅读并分析教材,发表看法)

8、师:(老师归纳)清政府乘胜求和的根本缘由,是胆怯斗争动摇其风雨飘摇的统治。各资本主义列强,此时也都打出调停的幌子,向清政府施加压力,怂恿清政府妥协。因为它们生怕斗争拖下去会影响它们在中国的利益。于是,清政府无视国民的反对,于1885年夏,李鸿章代表清政府与法国公使巴德诺在天津签订中法新约。(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文字内容,了解和约的内容及危害) 生:(在老师指导正是阅读分析理解教材) 师:通过以上分析,你怎样理解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的结论呢? 生:(思索探讨并回答) 师:(老师归纳)中法条约的签订,打开了中国西南的门户。法国在战场下捞不到的东西,却在谈判桌上轻而易举地得到了。法国不胜而胜;而

9、中国军队和人民在战场上用鲜血换来的成功果实,却被清政府白白葬送了,所以说中国不败而败,反映了清政府的腐败,也更助长了资本主义列强吞食中国边疆地区的野心。从今以后,中国边疆危机更加严峻了。中法斗争结束后,清政府加强了海防,其重要措施之一就是在于1885年在台湾设立行省,刘铭传为台湾第一任巡抚。(引导学生回忆自古以来大陆与台湾的联系,理解中心政府对台湾的管辖是在逐步加强的) 生:(与老师共同回忆) 师:但是由于清朝封建统治者日益腐败,这些措施并没有产生预期的效果,民族危机日趋严峻。 小结:(略)北京教化学院西城分院常乃媛 该教案的特点是: 一、注意情境教学。执教者和学生一起活动,用详细、形象的历史

10、创建了历史思维的场景。 二、执教者语言简明流畅,富有感染力。该课内容头绪多,但老师对每个重要事务都留意用凝炼的语言交待了背景,渲染了气氛、启发了想象,唤起了学生探究问题的情趣。 三、执教者具有宏观的史学视野。老师引导学生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去看中国边疆的新危机;从中法斗争的失败看中国近代史发展的趋势。这种引导体现了执教人全新的教材观、教学源于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更益于开阔学生的视野。 中国边疆新危机和中法斗争 教学目标 1.中国边疆地区新危机的概况。左宗棠收复新疆。伊犁条约和新疆设行省。黑旗军纸桥大战。中法斗争爆发。马尾海战和镇南关大捷。中法新约及影响。台湾设行省。2.(1)通过学习中国

11、边疆新危机,使学生相识到: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列强加紧了商品市场、原料产地、资本输出场所和殖民地的争夺,中国成为他们争夺的主要目标,中国西北、西南、东南边疆地区出现了严峻的危机,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2)通过学习中法斗争,使学生相识到:中国不是败在军事上,而是败在清政府妥协求和的外交政策上,清政府的腐败可见一斑。3.(1)通过学习中国边疆新危机的出现缘由,加深学生对资本主义扩张性的相识,培育学生自觉维护国家民族利益,甘用热血荐轩辕的献身精神;(2)通过学习左宗棠收复新疆及镇南关大捷,激发学生的爱国热忱,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保卫祖国的优良传统。 教学建议 教材地

12、位分析19世纪70年头,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起先进行其次次工业革命,向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过渡,为了适应本国资产阶级对商品和资本输出市场以及殖民地的须要,列强掀起了一个新的争夺殖民地的高潮。落后的中国及其邻国,成为侵略者争夺的主要目标,造成了对华侵略的新态势。而在这种状况下,清政府仍实行妥协求和的对外政策,这一对外政策在中法斗争中贯彻的最为彻底,导致了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的结果。清政府的腐败大大加深了中国大西南边疆的危机。中法新约的签订表明列强已起先对中国实行资本输出的手段来进行经济侵略,这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 重点分析本课重点是俄英侵略新疆和左宗棠收复新疆;镇南关大捷;中法新约及其

13、影响。(1)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他们也加紧了对殖民地的争夺,中国的新疆成为英俄侵占的目标。左宗棠收复新疆的斗争,粉碎了俄英分裂祖国的阴谋。学习这一内容,既可以使学生相识到清政府的腐败是我国落后挨打的缘由,又可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思想教化。(2)镇南关大捷是影响中法斗争全局的关键战役,而中法新约则是中法斗争及本课的核心内容。学习这一内容既可以使学生相识到,反侵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又可以使学生清地了解到,中国不是败在军事上,而是败在清政府妥协求和的外交政策上。 重点突破方案(1)引导学生回忆初三世界史所学内容,思索19世纪70年头世界的大环境如何,使学生将中国这一时期发生的历

14、史事务与世界历史发展相联系,从而,理解发生中国边疆新危机的缘由;通过让学生阅读课文制作表格的形式以及通过演示边疆新危机的课件,使学生加深对这一时期列强对中国边疆的侵略的印象。(2)利用中法斗争flsah动画,讲解中法斗争,并重点讲解镇南关大捷。通过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镇南关大捷对法国产生的影响。(3)通过分析中法新约的主要条款,使学生相识到,中法新约为列强在中国以资本输出为主要手段进行经济掠夺开拓了道路,加深了边疆危机。 难点分析本课难点是为什么中法斗争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受已有学问的影响,学生们在学习时,往往忽视各资本主义列强打着“调停”的幌子,对清政府施加压力这一点。教学中必需引导

15、学生胡须探讨,共同分析,从而使学生能真正相识到一个腐败的政府将会给一场成功的斗争带来失败的结果。 难点突破方案利用中法斗争flsah动画,和分析在中法斗争中李鸿章给前线将领所下的吩咐,以及一些将领在斗争中临阵脱逃的表现,使学生相识到,在这场斗争中中国“胜而不胜”,法国“败而不败”的缘由。 教学设计方案 第四课中国边疆新危机和中法斗争 重点:俄英侵略新疆和左宗棠收复新疆;镇南关大捷;中法新约及其影响。难点:为什么中法斗争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老师讲解、学生探讨的综合法;教学用具:图片、flash动画和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提问:回忆自鸦片斗争以来法国对中国的侵略?要求学

16、生列举出中法已经签订的不同等条约;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斗争;以及其次次鸦片斗争后同清政府勾结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和利用总理衙门加强对中国的侵略。 二、中国边疆新危机让学生思索:为什么教材运用“新危机”一词,“新”在何处?引导学生联系以前所学的内容,回忆起俄国对我国东北、西北的侵略。让学生回忆初三所学的世界史内容:19世纪70年头世界历史发展的特征是什么?使学生相识到: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此时起先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为了满意本国垄断资本家对商品市场、原料产地、输出资本的投资地的需求,列强掀起了新一轮的争夺殖民地的斗争。从而,使学生理解中国边疆新危机出现的缘由。让学生阅读课文,制作中国边疆新危机的主要表现

17、表。并利用历史图片和教学课件,加深学生对这一部分内容的印象。 三、中法斗争的爆发出示材料:“法国驻西贡总督说:我们出现在这块富有的土地上,出现在这块与中国交界,也是中国西南各个富裕省份自然产品出口的地方这是一个关系到我们今后在远东地区争霸的生死问题。”“法国驻海防领事说:法国必需占据北圻因为它是一个志向的军事基地。有了这个基地,一旦欧洲各强国瓜分中国时,我们将是一些最先在中国腹地的人。”让学生分析、探讨两份材料,思索法国侵略越南的目的何在?法国驻海防领事为何说,欧洲各强国将会瓜分中国?结合法国当时的状况,理解法国发动中法斗争的目的。利用中法斗争的动画讲解中法斗争的过程,在讲解过程中让学生阅读课

18、文中有关中法斗争的补充材料,分析清政府在斗争的不同阶段给前线将领下达的吩咐以及李鸿章主见“乘胜即收”的说明,介绍在中法斗争期间,各列强都打出“调停”的幌子,向清政府施压,从用清政府妥协,而日本借机出兵朝鲜,使中国南北同时告警的状况。从而,使学生明白清政府确定“乘胜即收”的缘由。 四、中法新约的签订及其影响让学生分析中法新约的内容,通过探讨得出中法新约将会对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让学生相识到法国在战场上捞不到的东西却在谈判桌上轻而易举地得到了。 教学设计思想通过让学生制作中国边疆新危机表现表格,分析探讨中国边疆新危机出现的缘由、中国“胜而不胜”法国“败而不败”的缘由和中法新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体现

19、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老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中国边疆新危机出现的缘由、中国“胜而不胜”法国“败而不败”的缘由和中法新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实现老师的主导作用。 板书设计 第四节中国边疆地区的新危机和中法斗争 一、中国边疆地区的新危机1.俄英侵略新疆和左宗棠收复新疆2.英国侵略西藏3.日美侵略台湾二、中法斗争的爆发(1883年底)1.法国侵略越南北部与黑旗军援越抗法2.纸桥大战和中法斗争爆发三、马尾海战和镇南关大捷(1884-1885)1.马尾海战(1884年夏)2.镇南关大捷(1885年初)四、中法新约的签订及其影响1.中法新约的内容及影响2.台湾设置行省 高一历史上册复习资料:中国边疆地区的

20、新危机和中法斗争 高一历史上册复习资料:中国边疆地区的新危机和中法斗争 一、中国边疆地区的新危机 1.背景:19世纪70年头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起先向帝国主义过渡,为适应垄断资产阶级的须要,他们加紧了侵略扩张,中国成为他们争夺的主要对象。 2.表现 (1)西北边疆 1865年,中亚地区浩罕国军事头目阿古柏在英、俄帝国主义的支持下率军侵入x疆,占据喀什噶尔,随后占据了天山南北的广阔地区。 1871年,沙俄派兵侵占伊犁地区,对当地人们进行残酷的殖民统治。 1875年,清政府派左宗棠率军进军x疆,并于1878年收复x疆。 1881年,中俄签订伊犁条约,中国收回伊犁,但仍丢失一些领土和主权。 188

21、4年,清政府在x疆设立行省,加强了内地同x疆的联系。 (2)西南边疆 1888年,英国派兵进攻x藏南部边疆。 清政府任命驻藏帮办大臣向英国求和,规定了x藏地方和哲孟雄之间的边界。 不久,英国又强迫开放x藏亚东为商埠,其势力侵入x藏。 (3)东南边疆 1874年,日本在美国的支持下侵略台湾,台湾人民坚韧反抗。 在美英等国的调停下,日本从中国勒索白银50万两,从台湾撤军。 二、中法斗争(18831885年) 1.背景 (1)列强向帝国主义过渡,扩大对外侵略,中国边疆出现新危机。 (2)法国侵略越南 19世纪70年头,法国侵略军进犯越南北部,攻占河内等地。 刘永福率黑旗军南下抗法,1883年,在纸桥

22、大战中,斩杀法军统率李威利。 (3)纸桥大战前,清朝军队应邀援越抗法。 2.经过 (1)斗争爆发:1883年底,法军进攻驻守越南的中国军队,中法斗争爆发。 (2)东南海疆战事 马尾海战:1884年夏,法国军舰驶入福建水师基地马尾军港,李鸿章奉行“未可与欧洲列强轻言战事”的倒戈政策,使福建水师伤亡惨重。清政府被迫对法宣战。 台湾之战:1884年秋,法军侵扰中国台湾,刘铭传率军抗法。 镇海海口之战:1885年春,法军进犯浙江镇海海口,清军据守招宝山炮台进行反击。 (3)南疆战事: 镇南关之战:1885年初,法军占据谅山,北犯镇南关,冯子材率清军取得镇南关大捷。 临洮大捷:1885年,清军与黑旗军取

23、得临洮大捷,并攻克十多个州县。 3.结果中法新约的签订 (1)时间、地点、中法双方的代表:1885年夏,李鸿章和法国公使巴德诺在天津签订。 (2)内容 清政府承认法国对越南的殖民统治; 在中越边界开拓商埠; 中国日后在广西、云南修筑铁路应与法国商办; 法国从基隆和澎湖撤军。 4.影响 (1)法国在军事失利的状况下仍达到侵占越南的目的,并首先获得在中国修筑铁路的权利,这充分暴露了清政府的腐败和无能,助长了列强的侵略气焰。 (2)法国侵略势力伸入到我国云南、广西,大大加深了西南边疆的危机,中国西南的门户被打开。 (3)中法斗争使清政府相识到台湾地位的重要,于1885年在台湾建立了行省。 从边疆危机

24、到瓜分危机教学目标 1学问方面:19世纪中后期边疆危机的缘由;俄英对新疆的侵略;左宗棠收复新疆;英国对西藏的侵略;日本对台湾的侵略;法国对越南的侵略;中法斗争的爆发;马尾海战;镇南关大捷;中法新约;台湾行省的建立;甲午中日斗争爆发的背景;甲午中日斗争正式爆发;平壤战役;黄海战役;旅顺、大连战役;威海卫战役;中日马关条约;三国干涉还辽;列强对中国资本的输出:争做中国的债主,抢夺筑路权,开矿权和建厂权:列强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2实力方面: (1)通过对“19世纪中后期边疆危机出现的缘由及表现”的教学,培育学生综合概括历史问题的实力。 (2)通过分析历史材

25、料解决历史问题的教学、培育学生从历史材料中最大限度在获得有效信息,学会分析问题、炼达观点的实力。 (3)通过中日斗争过程的教学,引导学生分析清军海战皆败的缘由。从而培育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的实力。 (4)通过对马关条约和南京条约进行比较,分析其给中国社会造成的危害,培育学生分析、比较、综合问题的实力。 (5)通过学生总结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方式,美国“门户开放”政策提出的目的,影响等,培育学生的归纳、分析实力。 (6)通过总结19世纪末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史实,概括当时中国时局最突出的特点,培育学生从整体上、宏观上把握历史事务内在联系的实力。 3思想情感方面: (1)通过

26、中国边疆新危机出现缘由的教学,加深学生对资本主义扩张性的相识,培育学生自觉维护国家民族利益的献身精神。 (2)通过左宗棠收复新疆及镇南关大捷的教学,激发学生的爱国热忱,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保卫祖国的优良传统。 (3)通过对甲午中日斗争中国军队战败缘由持分析教学,让学生相识到:社会制度的腐败,军事技术的落后,是近代中国挨打受辱的关键所在。 4学法指导方面: (1)引导学生学会类比联想思维方法,加深对历史现象之间内在联系的相识与理解。 (2)引导学生阅读分析关于中法斗争的历史材料,帮助学生驾驭运用历史资料的方法。 (3)引导学生辩证、全面的分析甲午中日斗争爆发的缘由,使学生学会用辩证的观点,从历史唯

27、物主义的角度分析历史问题。 (4)引导学生对比分析马关条约和南京条约,帮助学生驾驭比较、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5)通过教材中列强在中国争得的铁路投资权和18951913年一些国家在中国开办的企业表,回答相关问题,训练学生从表格中总结、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 重点、难点 1重点 (1)俄英对新疆的侵略与左宗棠收复新疆;镇南关大捷及中法新约的内容及其危害。 (2)甲午中日斗争爆发的背景;马关条约的签订及影响。 (3)19世纪末列强对华的资本输出和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美国“门户开放”政策。 2难点 (1)中法斗争,中国以胜求和的缘由; (2)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28、(3)美国“门户开放”的政策的影响。 课堂教学设计 其次课时:甲午中日斗争 导入:观看影片剪辑,说出这是哪场斗争的场景,由此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观看一组图片,进行爱国主义教化,同时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 一、斗争爆发的背景 师:思索:依据教材,斗争爆发的背景可从哪几个方面概括? 生:探讨。 师:进行一些提示,把学生引入正确的解题方向。 生:阐述自己的观点。 师:多媒体演示。主要从日本、中国、欧美和朝鲜四个方面来分析。 师:(辩论) 有人说:没有朝鲜东学党起义就不会爆发甲午中日斗争。你认为这种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生:分析辩论。 师:总结斗争的背景。 二、斗争经过 师:演示斗争的经过,要求学

29、生完成表格。 生:分析斗争的经过并完成表格。 师:播放一段影像资料,让学生谈谈想法。 生:观看后,谈谈感想。 生:(分析探讨,畅所欲言) 三、斗争结果及影响 生:说出斗争结果及影响。 师:甲午中日斗争,是日本在西方列强支持下,企图折服朝鲜、入侵中国而挑起的侵略斗争,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 师:在这里大家首先来分析一下中国战败的缘由? 生:探讨。 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师:归纳。证明清政府的腐败。 师:对比马关条约与南京条约,分析其影响。 生:结合教材分析探讨。 生:阐明自己的观点。 师:演示表格。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师:从甲午斗争的失败中得到什么教训?对今日有什么借鉴意义? 生:思索并作答。 师:(探讨)马关条约对日本、对远东是否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生:课下探究。 小结:四张图片一段音乐。 第20页 共20页第 20 页 共 20 页第 20 页 共 20 页第 20 页 共 20 页第 20 页 共 20 页第 20 页 共 20 页第 20 页 共 20 页第 20 页 共 20 页第 20 页 共 20 页第 20 页 共 20 页第 20 页 共 20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