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连锁遗传试题.doc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31583 上传时间:2019-04-22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2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章-连锁遗传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第五章-连锁遗传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五章-连锁遗传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章-连锁遗传试题.doc(2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_第五章第五章连锁遗传连锁遗传试题试题 总分:总分:100 时间时间:150 分分 11 生物技术生物技术 郭淑媛郭淑媛 20111052150 题号题号一一二二三三四四总分总分得分得分一、名词解释一、名词解释(每题 1 分) 1.相引相(相引组) 2.相斥相(相斥组) 3.连锁遗传现象 4.完全连锁 5.不完全连锁 6.交换 7.交换值 8.基因定位 9.单交换 10. 双交换 11. 干扰 12. 符合系数 13. 连锁遗传图 14. 连锁群 15. 性染色体 16. 常染色体 17. 性连锁 18. 限性遗传二、选择题二、选择题 (每小题 2 分)1、杂种植株 AaBbCc 自交,如果

2、所有的座位都在常染色体上,无连锁关系,与自交亲本表 现型不同的后代比例是:( )A、1/8 B、1/4 C、37/64 D、7/8 2、豌豆中,高茎(T)对矮茎(t)为显性,黄子叶(Y)对绿子叶(y)为显性,假定这两个位点的遗传符合 孟德尔第二定律,若把真实遗传的高茎黄子叶个体与矮茎绿子叶个体进行杂交,F2代中矮茎黄子 叶的概率是 ( ) A、1/16 B、1/8 C、3/16 D、1/4 E、1/2-_3、老鼠中,毛色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黑毛对白毛为完全显性,如果白毛与黑毛杂合体交配,子 代将显示 ( ) A、全部黑毛 B、黑毛:白毛=1:1 C、黑毛:白毛=3:1 D、所有个体都是灰色 4

3、、小鸡中,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着羽毛色素的产生和沉积,在一个位点上,显性基因 可产生色素,隐性基因则不产生色素;在另一位点上,显性基因阻止色素的沉积,隐性基因 则可使色素沉积。小鸡羽毛的着色,必须能产生并沉积色素,否者为白色毛。如果一表现型 为白色的鸡(两位点均为隐性纯合体)和另一种表现型为白色的鸡(两位点均为显性纯合体) 进行杂交,F2代中羽毛着色的频率为( ) A、1/16 B、3/16 C、4/16 D、7/16 E、9/16 5、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等位基因片断产生交换和重组一般发生在 A、细线期 B、偶线期 C、粗线期 D、双线期 E、终变期 6、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双亲通过

4、生殖细胞分别向子代传递了( )。A.各自的性状现状 B.全部染色体C.细胞中的全部 DNA D.同源染色体的各一条染色体 7、当母亲的血型是 ORhMN,子女的血型是 ORh+MN 时,问下列哪一个或哪几个血型类型不 可能是该子女的父亲,可以排除? A、ABRh+M B、ARh+MN C、BRhMN D、ORhN 8、在家鼠中,花毛基因是 X 连锁遗传,而且对正常毛是显性,如果一正常毛色雌鼠与花毛雄 鼠杂交,下列哪句话正确(雌鼠是同配性别)( ) A、F1代中所有雌鼠都是花毛,但 F2代中无一只花毛雌鼠 B、由于花毛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所以 F1代的个体都应是花毛 C、F1代中毛色表型比率相同

5、,F2代中花毛:正常毛=1:1 D、由于无法解释亲本是纯合体还是杂合体,故不能回答这个问题 9、XY 型性决定的一只雌蛙因性反转变成能育的雄蛙。当它与正常雌蛙交配后所产生 F1 代性别比为( ) A、:=2:1 B、:=1:2 C、:=1:1 D、全10、若染色体的某一区段发生了负干扰,就意味着( ) A、这一区段的实际双交换率低于理论双交换率(但却有双交换) B、这一区段未发生交换 C、这一区段的实际双交换率高于理论双交换率 D、这一区段的实际双交换率等于理论双交换率 11、一对基因杂合体自交 n 代,则杂合体在群体中的比例为( )。A: B:1- C:() D:1-() 12、镰刀型细胞贫

6、血症是由于血红蛋白分子中的 链发生突变所致,这种突变属于( ) A、同义突变 B、无义突变 C、点突变 D、移码突变 13、当放毒型草履虫(K/K+卡巴粒)与敏感型草履虫(k/k)杂交,如果接合的时间长,后 代的情况为( ) A、K/K+卡巴粒(放毒型)与 k/k(敏感型) B、K/k+卡巴粒(放毒型)与 K/k(敏感型) C、K/K(敏感型)与 k/k+卡巴粒(敏感型) D、K/k+卡巴粒(放毒型)与 K/k+卡巴粒(放毒型) 14、下列有关细胞质基因的叙说中,哪一条是不正确的( ) A、细胞质基因也是按半保留方式进行自我复制,并能转录 mRNA,最后在核糖体上合成 蛋白质。 B、细胞质基因

7、也能发生突变,并能把产生的变异传给后代,能引起核基因突变的因素, 也能诱发细胞质基因突变。-_C、细胞质基因在细胞分裂时的分配是随机的,在子代中的分布是不均等的。 D、细胞质基因通过雄配子传递。 15、型性决定的某雄蛙因性反转变成能育的蛙,当它与正常的雄蛙交配后所产生的 F1代性别比例为( ) A::=1:2 B::=2:1 C::=1:1 D:全三、判断题:三、判断题:(每题 1 分)1、每种生物连锁群的数目等于其单倍染色体数()。2、三点试验中,两边两个基因对间的重组值一定等于两个重组值之和减去两倍的双交换值。() 3、植物中的多倍体要比动物中的多倍体多。( )4、一般而言,RNA 是在细

8、胞质中合成的。()5、一个顺反子就是一个功能水平上的基因。( )6、倒位纯合体一般是完全正常的,不会影响个体的生活力。( )7、植物中同源三倍体通常是高度不育的,而同源四倍体则有较高的育性。()8、染色质和染色体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在于它们的 DNA 折叠的紧密程度不同。( )9、正常真核生物细胞的核内 DNA 的含量在非分裂的二倍体细胞生长的任何时期都不会发生改变。()10、TBP 蛋白是所有真核生物 RNA 聚合酶都需要的一种转录调节蛋白。( )四、问答题四、问答题(1-15 每题 2 分,16-17 每题 6 分)1试述完全连锁和不完全连锁遗传的特点及规律。2简述两对基因连锁遗传和独立遗传

9、的表现特征。3简述四分子分析与着丝粒作图的基本原理。4何谓同配性别和异配性别,在 XXXY 和 ZZZW 两种性别决定中有何不同?-_5何谓限性遗传和从性遗传。6a、b 两基因位点的染色体距离为 10 个遗传单位,假定有 1000 个孢母细胞的基因型为Ab/aB,试求在减数分裂中,有多少个孢母细胞可能在 a、b 两基因之间发生交换,能形成哪几种配子?其比例如何?7在玉米中,茎秆红色(G)对绿色(g)显性,高秆(H)对矮秆(h)显性,用纯合的红色、高秆品系与纯合的绿色、矮秆品系杂交,F1为红色、高秆,F1与纯合隐性亲本绿色、矮秆品系测交,得到下列子代:红色、高秆 265 株; 绿色、矮秆 275

10、 株;红色、矮秆 31 株;绿色、高秆 29 株试问:1)这两对基因是否连锁?若连锁,交换值是多少?2)若红色、高秆的 F1代自交,F2代中出现纯合的红色、矮秆个体的机率是多少?8已知连锁遗传的基因 t、r 的交换值为 20,1)试写出杂合体 Tr/tR 与隐性纯合个体测交,测交子代的基因型和比例。2)杂合体 Tr/tR 自交,自交子代中 TTRR 个体出现的几率。9家鸡的羽色只要有 c 和 o 基因两者纯合或任何一个处于纯合状态就表现白色,有色要有两个显性基因 C 和 O 同时存在。今有一基因型为 CCoo 的雌性个体与一基因型为 ccOO的雄性个体交配,子一代为有色个体,子一代与双隐性个体

11、 ccoo 测交,测交子代中有色个体 68 只,白色个体 204 只,问 oc 基因之间有连锁吗?如有连锁,交换值是多少?10番茄的三个突变基因 o(扁圆果实) 、p(茸毛果) 、s(复合花序)位于第二染色体上,用这三对基因完全杂合的杂种 F1个体与三对基因隐性纯合的个体进行测交,得到了下列结果:测交子代表现型 数目 73 s 348 p 2 p s 96o 110o s 2o p 306o p s 63总 数 1000-_1) 确定这三个基因在第二染色体上的顺序和距离。2) 计算符合系数。11已知连锁遗传杂合体 Abc/aBC 中,a、b 之间的交换值为 20,b、c 基因之间的交换值为 1

12、0,在无干扰情况下,杂合体自交产生 8 种类型的配子。问:1)由于 a、b 基因之间的单交换将产生哪两类配子?2)三对基因间双交换将产生那两类配子?3)在无干扰情况下,由于 a、b 基因之间的单交换产生两类配子占总配子的比例,在符合系数 0.5 时,由于 a、b 基因之间的单交换产生两类配子占总配子的比例。12基因型为 AABBDD 的个体与基因型为 aabbdd 的个体杂交,F1杂合体再与三隐性亲本测交,根据测交子代表现型推断 F1产生的配子类型和比例为:ABD 20, abd 20, abD 20, ABd 20,Abd 5, aBD 5,aBd 5,AbD 5据此推断 abd 基因是否连

13、锁,若连锁,交换值是多少?13已知某生物的连锁群如右图,假设基因型为 AAbbCCdd 的个体与基因型为 aaBBccDD 个体杂交,试问:1)杂种 F1个体可产生哪些基因型的配子?比例如何?2)F2产生基因型为 aabbCCDD 个体的机率多大?14果蝇的长翅(Vg)对残翅(vg)显性,灰体(B)对黑体(b)显性,两对基因均位于果蝇第二对染色体上,vg 与 b 基因相距 18 个遗传单位,用长翅灰体的纯合雌蝇与残翅黑体的纯合雄蝇杂交,杂种 F1雌、雄蝇全为长翅灰体。问:1)取 F1长翅灰体雌蝇与残翅黑体雄蝇测交,测交子代基因型、表现型的种类与比例?2)取 F1长翅灰体雄蝇与残翅黑体雌蝇测交,

14、测交子代基因型、表现型的种类与比例?15要识别刚孵化小鸡的性别是困难的,但很容易区分它们的羽毛是芦花的还是非芦花的,利用芦花性状是位于 Z 染色体上显性基因(B)这一事实,试提出一个能在孵化后就可以鉴别出小鸡性别的杂交方案。f0a20b40e35d20ca10g0-_16果蝇的灰体(E)对黑檀体(e)是显性,该基因位于果蝇的第三染色体上,红眼(W)对白眼(w)显性,该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用红眼灰体双杂合雌蝇与白眼黑檀体纯合雄蝇交配,后代基因型、表现型如何?17纯合粉红眼雌果蝇与纯合猩红眼雄果蝇杂交,F1代雌果蝇为紫眼,雄果蝇为粉红眼,F1代雌雄果蝇杂交,F2获得了如下结果:雌果蝇 雄果蝇紫

15、眼 500 粉红眼 400粉红眼 500 猩红眼 400白 眼 100紫 眼 100试问:1)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可能位于什么染色体上?2)该性状受几对基因控制?基因间的作用如何?请验证。3)控制性状的基因是否连锁?如果连锁,计算其遗传距离,如无连锁,请说明其原理。答案答案:一、名词解释一、名词解释 1、 相引相(相引组):相引相(相引组):如果甲乙两个显性性状联系在一起遗传,而甲乙两个隐形性状联 系在一起遗传地杂交组合,称为相引相(相引组) 2、 相斥相(相斥组):相斥相(相斥组):如果甲显性性状和乙隐形性状联系在一起遗传,而乙显性性状和 甲隐形性状联系在一起遗传地杂交组合,称为相斥相(相斥组)

16、 3、 连锁遗传现象:连锁遗传现象:杂交试验中,原来为同一亲本所具有的两个性状在 F2 中不符合独立分 配规律,而常有连在一起遗传的倾向,这种现象叫做连锁(linkage)遗传现象。 4、 完全连锁:完全连锁:在同一同源染色体的两个非等位基因之间不发生非姊妹染色单体之间地交 换,则这两个非等位基因总是联系在一起而遗传地现象,叫完全连锁 5、 不完全连锁:不完全连锁:同一同源染色体上的两个非等位基因之间或多或少地发生非姊妹染色单 体之间的交换,测交后代中大部分为亲本类型,少部分为重组类型的现象 6、 交换:交换:指同源染色体的非姊妹染色单体之间的对应片段的交换,从而引起相应基因间 的交换和重组

17、7、 交换值:也称重组率交换值:也称重组率/重组值,是指重组型配子占总配子的百分率。重组值,是指重组型配子占总配子的百分率。 8、 基因定位:基因定位:就是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_9、 单交换:单交换:当 3 个基因顺序排列在一条染色体上时,如果每个基因之间都分别发生 1 次 交换,即单交换 10、双交换:双交换:对于 3 个基因所包括连锁区段来说,就是同时发生了两次交换,即双交 换 11、干扰:干扰:一个单交换发生后,在它邻近再发生第二个单交换的机会就会减少,这种 现象叫干扰 12、符合系数:符合系数:是实际双交换值与理论双交换值的比值,用来表示受到干扰的程度 13、连锁遗传图:连锁遗传

18、图:通过两点测验或三点测验,即可将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各个基因的 位置确定下来,绘制成图,就叫做连锁遗传图 14、连锁群:连锁群:存在于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群,称为连锁群 15、性染色体:性染色体:在生物许多成对的染色体中,直接与性别决定有关的一个或一对染色 体 16、常染色体:常染色体:在生物许多成对的染色体中,除了直接与性别决定有关的染色体外, 其余各对染色体统称为常染色体 17、性连锁:性连锁: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某些性状总是伴随性别而遗传的现象 18、限性遗传:限性遗传: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遗传性状只局限于雄性或雌性上表现 的现象 二、选择题二、选择题 1 1、C 2、C 3、

19、B 4、B 5、C 6、D 7、B 8、C 9、D 10、A 11、C 12、C 13、D 1414、D D 15、D D三、判断题:三、判断题:1-5 , 6-10 ,四、问答题四、问答题1. 答:完全连锁: 1.连锁在同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在传递中相依不分。2.不论多少对基因(N 对) ,都将产生:2 种类型的配子,比例 1:1,3 种基因型类型,比例 1:2:1,2 种亲型表现型类型(当基因完全显性时) ,比例:3:1。不完全连锁: 1.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即有连锁,也有交换。2.杂合体产生的配子中,即有亲型配子,也有重组型配子,亲型配子数远大于重组配子数。3.在充分交换的条件下,n 对

20、基因将产生 2n种配子类型,3n种基因型和 2n种表现型。亲型类型最多,多交换类型最少。2 答:独立遗传: 1.F1表现一致,只有一个表现型,只表现两对因子的显性性状。2.F2有 4 种表型,既有两亲本性状出现,也出现了两种新的性状组合。新组合是两对相对性状间的不同组合,4 种表型的分离比为 9:3:3:1。-_3.Ft有与 F2完全一样的 4 种表型, 4 种表型的分离比为 1:1:1:1。 4.两对性状中的每一对性状的遗传均符合孟德尔定律,相对性状同时传递时,他们彼此独立,互不干扰。连锁遗传: 1.F1表现一致,只有一个表现型,只表现两对因子的显性性状。2.F2有 4 种表型,既有两亲本性

21、状出现,也出现了两种新的性状组合。新组合是两对相对性状间的不同组合,4 种表型的分离比不符合 9:3:3:1,而是亲性类型的实际数大于理论数,重组类型的实际数小于理论数。3.Ft有与 F2完全一样的 4 种表型,4 种表型的分离比不符合 1:1:1:1,而是两亲型类型机率相等,两重组类型机率相等,亲型类型出现的机率远远大于重组类型。 4.两对性状中的每一对性状的遗传均符合孟德尔定律,相对性状同时传递时,他们既有连锁,也有交换。 3. 四分子分析的基本原理是真菌减数分裂留在一起的 4 个产物中,等位基因发生分离,显隐性基因在子囊孢子中得以表现,据此,可根据子囊或子囊孢子的表型对减数分裂 4 个产

22、物的遗传组成进行分析。着丝粒作图就是利用四分子分析法,测定基因与着丝粒间的距离,进而绘制真菌的遗传学图。其基本原理是减数分裂中没有发生非姊妹染色单体片段互换和发生非姊妹染色单体片段互换的四分子产物中,等位基因在排列方式上是不同的,前者称为第一次分裂分离,或叫 M1模式,后者称为第二次分裂分离,或称为 M2模式,计算交换产物占总产物的百分数的一半,即可估算出基因与着丝点的距离。这样,以着丝粒为一个位点,就可以把相关基因定位在真菌染色体上。4.?答:同配性别:只产生一种带有 X 或 Z 性染色体的配子的性别;异配性别:产生两种带有不同性染色体的配子的性别。XXXY 型性别决定中,雌性性别是同配性别

23、 XX,只产生一种带有 X 染色体的雌配子;雄性个体是异配性别 XY,能产生含有 X 染色体和 Y 染色体的两种雄配子。因此,当雌雄配子结合受精时,含 X 染色体的卵细胞和含 X 染色体的精子结合成受精卵 XX,将发育为雌性;含 X 染色体的卵细胞和含 Y 染色体的精子结合成受精卵 XY,将发育为雄性;雌性和雄性的比例一般为 11。由于这类性别决定类型中,雄性个体性染色体是杂合的,所以也称为雄杂合性。 ZZZW 型性别决定中,雄性个体是同配性别 ZZ,只产生一种含 Z 的雄配子,雌性个体 是异配性别 ZW,产生 Z 和 W 两种配子,雌雄配子结合,所形成的雌雄性比同样是 11。由 于这一类型中

24、雌性个体是杂合的,所以也叫雌杂合型。 5. 答:限性遗传:指只在某一性别中表现性状的遗传,这类性状大多是由常染色体上的基因决定,受生物体年龄、性别等条件及背景基因型等内在环境影响而产生。 从性遗传:是指在两个性别中都表现,可是表现程度不同的性状的遗传,从性性状由 常染色体上的基因决定,受生物体内内在因素影响而在雌、雄个体之间的表现有差异。-_6.解:已知 a、b 交换值为 10,且交换值12 交叉频率(a、b 基因间发生交换的胞母细胞总孢母细胞数)100,所以,发生 a、b 基因间交换的胞母细胞数交换值2总孢母细胞数1021000200 个。1) AB、Ab、aB、ab 4 种配子,其中 Ab

25、、aB 是亲型配子,AB、ab 是重组型配子,已知 a、b 交换值为 10,则 4 种配子的比例为:5:45:45:5。7.解:1)测交子代 4 种类型的比例不是 1:1:1:1,且重组类型出现的机率远小于亲型类型出现的机率,说明这两对基因是连锁的。交换值(3129)(2652753129)100%102)纯合红色矮秆基因型为 GGhh,为雌雄 Gh 配子融合产生,由题可知,Gh 配子为重组型配子,其产生的机率应为重组值(交换值)的一半,即 5,所以 GGhh 个体产生的机率为:5 50.25.8.解:杂合体 Tr/tR 产生 4 种类型配子,测交后产生 TR/tr、Tr/tr、tR/tr 和

26、 tr/tr 4 种基因型后代,已知 t、r 的交换值为 20,且 Tr、tR 为亲型配子,TR、tr 为重组型配子,则 TR/tr和 tr/tr 为测交后代中的重组基因型,出现的总机率应为 20,所以,测交子代四种类型TR/tr、Tr/tr、tR/tr、tr/tr 的比率应为 10:40:40:10。a)同样,自交子代 TTRR 个体是由重组型 TR 雌配子和 TR 雄配子融合成 TTRR 合子发育而来,出现的机率应为:101019.解:家鸡羽毛色泽遗传由两对基因互作决定,据题意推断:CCoo(无色) ccOO(无色)CcOo(有色) ccoo 无色)CcOo Ccoo ccOo ccoo有

27、色 无色 无色 无色理论推断,当两对基因独立遗传时,测交子代的有色和无色比例应为 1:3,实际结果也是 1:3,表明这两对基因是完全独立遗传的。如果有连锁,其交换值为 50。10.解:1) 三对基因测交子代 8 种表型,4 种比例,说明这三对基因是连锁在一起遗传的。2) 在测交子代 8 种表型中,s 和 o p +为亲性类型, + p + 和 o + s 为双交换类型,由于是三对基因连锁,三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排列无非 3 种可能:第一种可能:p 基因在 o、s 基因之间,则杂和 F1的基因型应为:+ + s / o p +第二种可能:s 基因在 o、p 基因之间,则杂和 F1的基因型应为:+

28、s + / o + p-_第三种可能:o 基因在 p、s 基因之间,则杂和 F1的基因型应为:+ + s / p o +在这三种 F1基因型中,只有第三种可能基因型 + + s / p o + 通过双交换才能产生和测交子代实际双交换类型一致的结果。因此可以推断,这 3 个基因的排列顺序是o 基因在 p、s 基因之间:p o s 3)求算 p o s 基因间的距离:先求双交换值,双交换值等于测交子代双交换类型占总类型的百分数:双交换值(22)10001000.4o、p 基因之间的单交换值,等于由于 o、p 基因单交换所产生的测交子代重组类型占总类型的百分数。在本例中,由于 o、p 基因的单交换产

29、生的 p + s 和 + o +类型分别为 96 和 110,所以:o、p 基因之间的单交换值(96110)10001000.421同理:o、s 基因之间的单交换值,等于由于 o、s 基因单交换所产生的测交子代重组类型占总类型的百分数。在本例中,由于 o、s 基因的单交换产生的 p o s 和 + +类型分别为 73 和 63,所以:o、s 基因之间的单交换值(7363)10001000.414则 3 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顺序和距离为:p 21 o 14 s 4)并发系数:理论双交换值14212.94并发系数0.4/2.94=0.13611.解:1) 已知连锁遗传杂合体 Abc/aBC 中,a、

30、b 之间的交换值为 20,b、c 基因之间的交换值为 10。2) 则杂合体 Abc/aBC 由于 a、b 之间单交换产生 ABC 和 abc 两种配子。3) 杂合体 Abc/aBC 由于三对基因的双交换产生 ABc 和 abC 两种配子4) 无干扰情况下,由于 a、b 基因之间的单交换产生两类配子占总配子的比例:这里:实际双交换值理论双交换值20102。所以,产生 ABC 和 abc 配子的总比例202185) 无符合系数 0.5 时,由于 a、b 基因之间的单交换产生两类配子占总配子的比例:这里:实际双交换值理论双交换值符合系数20100.51。所以,产生 ABC 和 abc 配子的总比例2

31、011912.解:1) 三对基因测交子代 8 种表型,2 种比例,说明这三对基因有两对是连锁的,一对是独立遗传的。2) 分两对两对的分析测交后代的表现型为:AaBb:产生 AB 202040,ab 202040, Ab 5510, aB 5510,-_测交比例不是 1:1:1:1,说明 ab 基因是连锁的,交换值20。AaDd: 产生 AD 20525, Ad 20525,aD 20525, ad 20525,测交比例是 1:1:1:1,说明 ad 基因不是连锁的而是独立遗传的。3) 总的结论是,ab 基因是连锁,d 基因独立遗传,ab 基因交换值为 20。13.解:1) 从连锁图上可以看出,

32、ab 基因是连锁的,交换值是 20,cd 基因是连锁的交换值是 10。ab 基因与 cd 基因不在一个连锁群上,是独立遗传的。2) 先根据交换值分析杂种 F1两对连锁基因所产生的配子种类和比例:AaBb 产生:AB 和 ab 为重组型配子,每种配子产生的比例为 10。Ab 和 aB 为亲型配子,每种配子产生的比例为 40。CcDd 产生:CD 和 cd 为重组型配子,每种配子产生的比例为 5。Cd 和 cD 为亲型配子,每种配子产生的比例为 45。3) AaBb 产生的配子与 CcDd 产生的配子自由组合即为杂合体 AaBbCcDd 产生的配子种类和比例:CD 5 ABCD 0.5% cd 5

33、 ABcd 0.5%AB 10 Cd 45 ABCd 4.5%cD 45 AbcD 4.5%CD 5 abCD 0.5%cd 5 abcd 0.5%ab 10 Cd 45 abCd 4.5%cD 45 ab cD 4.5CD 5 AbCD 2%cd 5 Abcd 2%Ab 40 Cd 45 AbCd 18%cD 45 AbcD 18%CD 5 aBCD 2cd 5 aBcd 2%aB 40 Cd 45 aBCd 18%cD 45 aBcD 18%4). F2产生基因型为 aabbCCDD 个体的机率:已知杂合体 AaBbCcDd 产生 abCD 配子的机率为:0.5,-_则产生 aabbCCD

34、D 个体的机率为:0.5%0.5=0.25/10000=2.5105。14.解:1) F1长翅灰体雌蝇与残翅黑体雄蝇测交,测交子代基因型、表现型的种类与比例:已知 vg 与 b 基因相距 18 个遗传单位,即由于基因重组,将产生 4 种基因型和 4 种表现型:VgB/vgb vgbvgbVgB/vgb Vgb/vgb vgB/vgb vgbvgb长翅灰体 长翅黑体 残翅灰体 残翅黑体比例:41 9 9 412) F1长翅灰体雄蝇与残翅黑体雌蝇测交,测交子代基因型、表现型的种类与比例:已知雄果蝇不发生染色体片段的交换,即产生 2 种基因型和 2 种表现型:VgB/vgb vgbvgb VgB/v

35、gb vgbvgb长翅灰体 残翅黑体比例: 50 5015.解:1) 家鸡的性别遗传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 ZZZW 型性决定,雄性个体是同配子型ZZ,雌性个体是异配子型 ZW。2) 已知芦花性状是位于 Z 染色体上显性基因(B)决定的,那么只有是 ZW 个体,即雌性个体带有 B 基因,与不带有 B 基因的 ZZ 个体,及雄性个体杂交,后代中的芦花性状将仅仅出现在雄性个体(ZZ)个体中。选择非芦花的小鸡即为雌性个体。ZZ ZBWZBZ(芦花雄鸡) ZW(非芦花雌鸡)16.解:红眼灰体双杂合雌蝇 白眼黑檀体纯合雄蝇 EeXWXw eeXwY EeXWXw eeXWXw EeXwXw eeXwXw红眼

36、灰体雌蝇 红眼黑檀体雌蝇 白眼灰体雌蝇 白眼黑檀体雌蝇EeXWY eeXWY EeXwY eeXw Y红眼灰体雄蝇 红眼黑檀体雄蝇 白眼灰体雄蝇 白眼黑檀体雄蝇17.解:1) F2性状表现在雌雄个体间不同,性状传递与性别有关,所以控制性状的基因位于 X染色体上。2) 雄果蝇 F2出现了 4 种表型,说明眼色性状由两对基因控制,由于基因之间的互作,-_所以有 4 种表现型。3) 雄果蝇 F2出现了 4 种表型比例不是 1:1:1:1,说明决定颜色的两对基因是在 X染色体上连锁的,而且能交换产生重组类型。4) F1出现了紫眼果蝇,说明当两对基因完全杂合时,表现紫色性状,那么亲本纯合粉红眼雌果蝇与纯

37、合猩红眼雄果蝇就可能只有一对基因是显性纯合,另一对基因隐性纯合。验证如下:纯合粉红眼雌果蝇 XAbXAb XaBY 纯合猩红眼雄果蝇F1: XAbXaB XAbY紫眼雌果蝇 粉红眼雄果蝇F2: XAb XAb XAb XAb 粉红眼雌果蝇XaB XAb XaBXAb 紫眼雌果蝇XAB XAb XAB XAb 紫眼雌果蝇Xab XAb Xab XAb 粉红眼雌果蝇XAb Y XAb Y 粉红眼雄果蝇XaB Y XaB Y 猩红眼雄果蝇XAB Y XAB Y 紫眼雄果蝇Xab Y Xab Y 白眼雄果蝇验证结果与题意一致,说明推断是准确的。5) 连锁基因的交换值:200100010020。试题试题

38、总分:总分:100 时间时间:150 分分题号题号一一二二三三四四总分总分得分得分一、名词解释一、名词解释(每题每题 2 分,共分,共 16 分分)1、连锁群2、连锁图 3、性相关遗传4、连锁-_5、互换 6、从性遗传 7、干扰 8、并发系数二、选择题二、选择题(每题 1 分,共 14 分)1、当符合系数为 0 时,一个单交换发生,在它邻近发生一次单交换的机会将a.减少 b.增多 c.没有 d.再发生一次2、DNA 分子中,由 A 变为 G 引起的点突变称为:a.转换 b.颠换 c.移码 d.转化3、在果蝇中,红眼 W 对白眼 w 为显性,控制这种眼色的基因是伴性遗传的。用纯合基因型红眼雌蝇与

39、白眼雄蝇杂交,F1 表现:a.红眼,白眼 b.红眼,白眼 c.均为红眼 d.均为白眼4、细菌 F+a+与 Fa接合后,最可能出现的结果为a.F+a+和 Fa+ b.Fa+和 F+a c.F+a+和 F+a d.Fa和 F+a5、体细胞染色体数为 20 的细胞,减数分裂后形成的子细胞中染色体数为:a.5 b.10 c.20 d.406、植物的不育系与恢复系杂交,杂合体 F1 花粉 50%可育,表明它属于:a.半不育 b.配子体不育 c.核不育 d.孢子体不育7、某个体是具有 n 对独立遗传基因的杂合体,它的自交后代中有多少种基因型?a.2n b.3n c.4n d.n28、在玉米中 5 个小孢子

40、母细胞能产生( )个精核。a.10 b.15 c.20 d.409、n 对独立遗传基因的杂合体,自交后代中基因型种类为: a.2n b.3n c.4n d.3n-2n10、A、B 是具有显性互补效应的两个独立遗传的基因,杂合体 AaBb 自交后代表现型的分离比例是:a.9:3:4 b.9:3:3:1 c.9:7 d.15:111、粗糙链孢霉 ab+杂交的四分子中,出现少量的 NPD 类型。它的产生是由于发生了 的结果。-_a.单交换 b.两线双交换 c.三线双交换 d.四线双交换12、三倍体无籽西瓜(3n=33)产生平衡可育配子的概率为a.(1/2)10 b.(1/2)22 c.(1/2)33

41、 d.(1/2)1113、某植物体细胞内有三套来自不同物种的染色体,它是a.超倍体 b. 混倍体 c.亚倍体 d. 单倍体 14、某双链 DNA 分子中,A 占 15%,那么 C 的含量为:a.15% b.25% c.35% d. 45%三、判断改错题三、判断改错题 (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1、普通小麦(2n=6x=42)中能分离出亚倍体品系,而玉米(2n=2x=20)却不能。 2、一玉米果穗上的子粒是白色的,但在成熟期若将它暴露在阳光下就变成红的,说明这种玉米籽粒颜色由环境决定。 3、作图函数 Rf=1/2(1-e-m)中的交换平均次数 m 是基因位点间遗传距离的最好度量。m=1,则

42、遗传图距为 100。 4、显性假说认为,杂种优势来自母本细胞质与父本细胞核间的互作。5、倒位杂合体倒位圈内连锁基因的重组率下降,是倒位抑制了交换的发生。 6 超亲遗传和杂种优势现象均在 F1 代表现。 7、同源四倍体 AAAa 产生了 aa 型配子,表明 a 基因所在染色体的两条姊妹染色单体在细胞分裂时分到同一极。 8、有一玉米籽粒颜色是白的,若在成熟期将它暴露于阳光下就变成红的。这种玉米籽粒颜色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 9、不完全连锁的形成来自姊妹染色单体的交换。 10、一个父亲为色盲的正常女人与一个正常男人结婚,他们的孩子表现型为女儿正常,儿子全为色盲。 11、同一突变可以在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

43、间多次发生,表明基因突变存在重演性。 12、细菌实现遗传物质重组时,转化是吸收裸露的噬菌体 DNA 分子,转导是获取噬菌体颗粒。 13、一个显性三体杂合体与隐性双体杂交,后代呈现 1:1 的显隐性分离。说明该三体是复式三体,并且该基因距离着丝点较远。 -_14、一个随机交配的群体只要随机交配一代即达到平衡,各世代基因频率将保持不变。15、总体上讲,回交和自交的基因纯合速率一样,但自交仅产生一种纯合体。 16、超亲遗传和杂种优势现象均在 F1 代表现。17、倒位杂合体因倒位圈内发生交换在减数分裂后期会出现染色体桥。18、如果b/a和 ab/都表现野生型,说明 a 和 b 属于不同的顺反子。19、易位是由于非姊妹染色体片段转移的结果。20、F+F接合中,F+的 F 因子转移到 F中去了,因而使原来的 F+变成 F,使原来的 F变成 F+。四、问答题四、问答题(每题 6 分,共 60 分)1、试述交换值、连锁强度和基因之间距离三者的关系。2试述连锁遗传与独立遗传的表现特征及细胞学基础。3、在果蝇中, 有一品系对三个常染色体隐性基因 a、b 和 c 是纯合的,但不一定在同一条染色体上,另一品系对显性野生型等位基因 A、B、C 是纯合体,把这两个个体交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