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中生物会考总结(共30页).docx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6311777 上传时间:2022-02-01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2.8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高中生物会考总结(共30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上海高中生物会考总结(共30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海高中生物会考总结(共30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高中生物会考总结(共30页).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生命科学第一章 走进生命科学一、生命重大历史事件:1、分类法则(林耐)2、细胞学说(施莱登、施旺)3、进化论物种起源(达尔文)4、遗传规律(孟德尔)5、DNA双螺旋分子结构模型(沃森、克里克)进入分子水平标志6中国科学分子水平成就:(1)结晶牛岛素(2)酵母菌丙氨酸转移糖核酸7、克隆羊“多利”8、人类基因组计划阿波罗登月计划二、生命科学研究手段:1、早期:比较法、描述法2、主要方法:实验法三、生命科学研究的基本步骤:提出疑问=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实施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四、显微镜的使用:1、结构:2、低倍镜与高倍镜成像特点:(1)低:细胞小、细胞多、光线亮(2)高

2、:细胞大、细胞少、光线暗注:在显微镜成像,像在视野中哪个方向,就向哪个方向移动3、计算:放大倍数=目镜倍数物镜倍数第二章 生命的物质基础一、水:1、特点:含量多(无论什么细胞,含量最多的是水,其次是蛋白质,最少是无机盐)2、作用:(1)生物体(细胞)的成分之一(2)化学反应的介质(3)良好的溶剂,运输物质作用(4)参与水解反应(水是反应物)(5)调节、维持体温恒定的作用(水的比热容大)3、形式:(1)自由水(可流动)(2)结合水(不能流动,与化合物结合)注:结合水:自由水的比值越大,生命活动不旺盛;比值越小,生命活动旺盛占细胞干重最多的物质是蛋白质二、无机盐:1、形式:大部分离子状态,少部分化

3、合物注:无机盐的比值很小2生物体中微量元素的影响:(1)铁:血红蛋白(红细胞);缺少会贫血(2)钙:骨骼、牙齿;缺少会抽搐(3)锌:植物生长,动物智力;植物缺少幼叶、茎仰制生长,动物智力低下(4)碘:甲状腺激素;缺少会甲状腺肿大(5)镁:叶绿素;叶脉缺绿,叶片变黄、变白三、有机化合物鉴定:检验试剂步骤现象还原性糖班氏试剂加热沸腾砖红色蛋白质Na(OH)+CuSO4(双缩脲)摇匀紫色脂肪苏丹振荡橘红色淀粉碘液蓝紫色四.糖类:(C、H、O)1、基本单位:葡萄糖2、单糖:(1)五碳糖:核糖(RNA成分)、脱氧核糖(DNA成分)(2)六碳糖:葡萄糖(动、植物)、果糖(植物)、半乳糖(动物)一一生命活动

4、主要能源物质3、双糖:麦芽糖(植物)、淀粉(植物)、糖原(动物)一一能源物质4、多糖:纤维素(细胞壁)植,高尔基体;淀粉(储能物质);糖原(储能物质)五.脂质:1、基本单位:脂肪酸+甘油2、脂肪:(C、H、O)(1)饱和脂肪酸(碳碳单链)(2)不饱和脂肪酸(碳碳双链)(3)能源物质,与糖类、蛋白质相比,脂肪能量是它们两倍3、磷脂:构成细胞膜(C、H、O、N、P)4、胆固醇:(C、H、O)(1)动物体内某些激素(雄性激素、雌性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2)维生素D的原料六、核酸:(C、H、N、P)1、储藏信息,控制蛋白质合成,控制生物性状2、脱氧核糖核酸(DNA):单体,4种(A、G、C、T)3、

5、核糖核酸(RNA):单体,4种(A、G、C、U)七、维生素:小分子有机物、种类多、含量少、作用大、动物体内一般不能合成1、种类:(1)脂溶性: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2)水溶性: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5,维生素B122、缺乏:A一一夜盲症D一一佝偻病、软骨病、骨质疏松B1一一神经炎、脚气C一一坏血病八、蛋白质:(C、H、O、N)1、氨基酸通式:注:氨基、羧基、H连在同一个C原子上,不同氨基酸R基不同2、肽键形成: 过程: 注:肽键是由一个氨基酸的羧基与氨基脱去一个水分子;水中的氢离子来自氨基与羧基,氧离子来自羧基3、计算:(1)肽键数=脱水数=氨基酸数-肽链数(2)多

6、肽分子量(蛋白质分子量)=氨基酸平均分子量氨基酸数-(氨基酸数-肽链数)18 4、氨基酸多样性的原因:(1)组成蛋白质氨基酸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不同(2)肽链的空间结构不同第三章 生命的结构基础一、细胞膜:1、成分:(1)磷脂(骨架)(2)蛋白质(少量多糖)糖蛋白:接受外界信号2、结构:3、物质通过细胞膜方式:(1)被动运输:(顺浓度梯度)C高=C低,不消耗ATPa.自由扩散:直接通过磷脂分子层(一般无机离子和有机小分子)b.协助扩散:载体协助(因为载体蛋白有限,V有一个饱和值)注:红细胞是协助扩散,吸收水是被动运输,吸收气体是被动运输(2)主动运输:(逆浓度梯度)C低=C高,一定要载体,消耗

7、ATP(3)胞吞与胞吐: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膜;消耗ATP4、细胞膜的特点:(1)结构特点:流动性(蛋白质、磷脂是可运动的)(2)功能特点:选择透过性5、植物渗透吸水原理:(1)条件:a.大液泡(成熟细胞)b.细胞内部存在浓度差.内外:渗透吸水(质壁分离复原)注:质壁分离是原生质层(细胞膜、细胞质、液泡膜)与细胞壁分离二、细胞核:细胞代谢中心、调控1、核膜:双层膜,有核孔(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2、核仁:无膜,合成核糖体的场所3、核基质:细胞核代谢场所4、染色质:遗传物质三、不同显微镜下的看到的结构:1、光学显微镜:显微结构2、电子显微镜:亚显微结构四、细胞器:1、动物:(1) 线粒体:双

8、层膜,细胞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旺盛:线粒体多)(2) 内质网:单层膜,面积大,蛋白质加工、运输、脂类代谢a.粗面内质网:有粒的b.滑面内质网:无粒的(3)高尔基体:单层膜,蛋白质加工、运输、转运、分泌蛋白质(4)核糖体:无膜,合成蛋白质(5)中心体:无膜,细胞分裂(6)溶酶体:单层膜,吞噬异物、消化与免疫(7)液泡:低等动物)2、植物:(1)线粒体(2)内质网(4)核糖体(5)高尔基体:合成纤维素(细胞壁)场所(6)叶绿体:双层膜,光和作用场所(7)液泡:单层膜,细胞吸水、失水(渗透)(8)细胞壁:保护细胞内部结构,维持细胞形状(9)中心体:低等植物)五、原核细胞:1、与真核细胞主要区别:没有

9、成形的细胞核,没有各种细胞器2、主要生物:细菌(球菌、杆菌、螺旋菌)、放线菌(抗生素除了青霉素与头孢)、蓝藻、颤藻等3、原核生物: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DNA组成的拟核,只有核糖体形成的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主要有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等五、病毒:1、定义:不是细胞,很小,主要成分是核酸(一种病毒只有一种DNA或RNA)和蛋白质(衣壳),不能独立自主的代谢(寄生性)2对生物作用:(1)有害:使动、植物生病(2)有利:对付细菌感染;防治害虫;转基因技术(3)流感病毒遗传物质为RNA六、三者比较:第四章 生命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一、化学反应类型、特点:1、合成反应:小分子=大分子(C6H12O6

10、=糖原,特点:产生水分子,消耗ATP)2、分解反应:大分子=小分子(氨基酸=蛋白质)(1)水解反应:消耗水分子(麦芽糖+H2O=2C6H12O6)(2)氧化还原反应:脱H,不消耗水分子(C6H12O6=H+C3H4O3(丙酮酸)二、酶:1、定义:酶(蛋白质,少数RNA)活细胞产生具有催化作用大分子物质2、特点:(1)高效性(2)专一性(3)化学反应后数量、性质不变3、影响酶活性因素:(1)温度:(2)pH值:a.口腔:中性b.胃:1-3c.小肠:7-9四.ATP:1、A-PPP:腺苷三磷酸(A:腺苷;P:磷酸键;-:低能磷酸键;:高能磷酸键(储能)注:是结构简式不是分子式2、转化:注:酶1:A

11、TP水解酶;酶2:ATP合成酶(1)释放能量(能量来自末端“”断裂,直接提供生命活动(ATP是直接能源,C6H12O6)(2)半叶光照=褪色=滴碘液(光照部分蓝紫色;遮光部分淡黄色)(4)同位素标记法:证明光和作用的氧气来自水2、叶绿体结构:a.双层膜(外膜、内膜)b.基粒(内囊体组成,发布光和色素)c.基质3、线粒体与叶绿体区别:4、提取色素实验:(1)步骤:见书(2)特殊化合物的作用:a.SiO2(石英砂):帮助研磨b.CaCO3(碳酸钙):保护叶绿素c.色素溶于无水酒精(3)色素分离方法:纸层析法(4)结论:胡萝卜素:(橙色)最快叶黄素:(黄色)其次叶绿素a:(蓝绿色)再次叶绿素b:(黄

12、色)最后注:蓝紫光最好,红橙光其次5、过程:(1)总式:(2)光反应:a.光能=活跃化学能(产生ATP)b.光能激活叶绿素a释放高能电子(3)暗反应:a.活跃化学能=稳定化学能b.不产生ATP,消耗ATP注:光合作用是绿叶体吸收并利用光能,将CO2和H2O合成有机物并释放O2,光能=化学能(氧气来自光反应的水光解)6、影响光合作用因素:(1)内因:叶绿体数目(2)外因:光照强度、CO2浓度、温度六、呼吸作用:1、总式:2、过程:四、无氧呼吸:1、酒精发酵:2、乳酸发酵:五、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区别:六、生物体内物质转变:1糖类代谢:(1)氧化分解:糖彻底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产生大量能量(2

13、)合成多糖物质:单糖脱水缩合成多糖(3)转变为高能量物质脂肪(4)转变形成氨基酸2脂类代谢:(1)甘油代谢(2)脂肪酸代谢(3)脂肪的生物合成和分解3蛋白质代谢:(1)合成新的蛋白质:新的氨基酸和原有的氨基酸作为合成新蛋白质的原料(2)脱氨基加入糖代谢4、相同点与不同点:(1)共同产物:CO2、H2O、ATP(2)共同中间产物:丙酮酸(3)蛋白质特有产物:尿素5、食物的营养素(七大类):糖类、脂类、蛋白质、水份、无机盐、维生素、膳食纤维(不消化、吸收)第五章 生物体对信息的传递和调节一、感受器:1、皮肤感受器:通常在手指、唇等灵敏部位分布较多a.温度感受器b.痛感受器c.接触感受器d.压力感受

14、器2、光感受器:眼视觉形成:物像=折光装置=视网膜=视神经=大脑视觉中枢(视觉形成)注:视细胞:视杆细胞(光亮);视锥细胞(颜色)视网膜成像是倒像3、声波感受器:耳(物理)听觉形成:声波=耳廓、外耳道=鼓膜(振动)=听小骨=耳蜗=听神经=大脑听觉中枢(听觉形成)注:前庭器:半规管、前庭(平衡感受器)4、特殊的感受器:物理(1)侧线:鱼类,感受水流和定方位(2)颊窝:蛇类,红外线感受器5、嗅觉感受器:化学(1)人:位于鼻腔顶端的黏膜中嗅细胞(形成嗅觉)(2)昆虫:触角(嗅毛)6、味觉感受器:化学二、神经系统:1、反射:受外界的刺激而发生的反应,反射是神经系统调节活动的基本方式2、反射弧:反射通过

15、其完成的五个环节:感受器(接受刺激)=传入神经=神经中枢(脊髓、大脑)=传出神经=效应器(产生反应)3、神经元:(1)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2)组成:细胞体、树突、轴突4、神经冲动传导:(1)未受刺激:内正外负(静息电位)(2)受刺激:内负外正(动作电位)(3)原因:钠离子大量内流注:膜内侧产生局部电流(正=负)神经纤维上冲动传导是双向的以生物电为基础(电信号形式传导)5、突触传递: 胞吐(1)过程:上一个神经元=突触前膜(突触小泡破裂释放神经递质=前膜)=神经递质进入突触间隙=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结合(2)突触传导靠化学物质(神经递质)完成三步骤: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3)突触传导

16、是单项的(前膜=后膜)三、脊髓:1、结构:(1)白质:神经纤维集中(外围)传导束(2)灰质:细胞体集中(蝴蝶形)神经中枢(低级)2、功能:(1)反射功能:灰质中低级神经中枢(2)传导功能:白质中传导束3、牛蛙脊髓反射实验:(1)切蛙脑用处:排除脑的影响(2)割脚趾皮肤、破坏脊髓的作用:论证需要完整的反射弧四.大脑:1、结构:2、高等动物反射:(1)非条件反应:先天性反射,天生就会(2)条件反射:非条件刺激与无关刺激(需要学习、训练、强化,脑参与),形成后无关刺激变成条件反射五、自主神经调节:1、交感神经:心跳加快、血压增高、血糖上升、胃肠蠕动减慢2、副交感神经:心跳呼吸减慢、代谢降低、胃肠蠕动

17、加快六.人体内分泌腺:1肾上腺:(1)肾上腺皮质:肾上腺皮质激素(调节水、盐、糖代谢)(2)肾上腺髓质:肾上腺素(应急反应)2、甲状腺:甲状腺素(促进生长发育,新陈代谢)失调:(1)分泌过多:心跳、呼吸、代谢快,情绪易激动(2)分泌过少:反应迟钝,心跳、呼吸慢。儿童:呆小症。缺碘:地方性甲状腺肿3、胰岛:(1)胰岛A细胞:胰高血糖素(分解肝糖原 血糖浓度升高)(2)胰岛B细胞:胰岛素(促进合成肝糖原,加血糖分解,使血糖浓度下降)4、生殖腺:性激素(促进生殖器发育和生殖细胞形成,维持第二性征)5、垂体:(1)生长激素:促进生长、调节糖、蛋白质、脂肪代谢注:失调:多(巨人症);少(侏儒症)(2)多

18、种促激素:控制、调节其他内分泌腺活动6、下丘脑:神经系统又属内分泌激素(促释放激素)是神经与控制脑垂体活动(内分泌信息间的桥梁)七、激素调节:1、激素调节特点:(1)高效性(2)特异性2反馈调节:(1)过程:(2)正反馈:促进作用(3)负反馈:抑制作用八、免疫:1、细胞识别:细胞对“自己”和“异己”细胞以及物质识别2、免疫:在细胞识别的基础上,对“异己”排斥3、免疫系统: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4、抗原:“异己”物质;多为蛋白质,少数多糖和脂类;大多外源,少数内源5、免疫种类:(1) 非特异性免疫(先天免疫):生来就有,没有特殊针对性a.第一道防线:皮肤和黏膜b.第二道防线:吞噬作用(巨噬

19、细胞)(2)特异性免疫:每一种淋巴细胞只能识别和结合一种抗原a.第三道防线:B淋巴细胞与T淋巴细胞b.初次免疫反应:产生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潜伏期长,抗体少)c.二次免疫反应:潜伏期短,抗体多6、人工免疫:接种疫苗(灭活或减毒处理)九、植物生长发育:1、生长素名称:吲哚乙酸2、植物向光弯曲部位:胚芽鞘下面一段3、产生生长素的部位:胚芽的尖端、根的尖端、幼叶、发育中的种子4、生长素作用:促进植物生长5、生长素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仰制生长。例子:顶端优势6、植物的运动:向光性、负向重力性等第六章 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一、DNA是遗传物质:1、同位素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

20、质2、侵染(繁殖)过程:吸附(噬菌体附在细菌表面)=注入(将DNA注入细菌体内,衣壳留在细菌体外)=组装(形成子代噬菌体)=释放(细菌解体,子代噬菌体释放出来)3、实验:二、DNA分子结构:1、结构:双螺旋结构2、碱基互补配对:(1)A(腺嘌呤)与T(胸腺嘧啶),C(胞嘧啶)与G(鸟嘌呤),一条链上的碱基序列可由另一条链上的碱基序列来决定的(2)(3)A+C=A+G=T+C=T+G= (4)互补链3、DNA的多样性:4n注:n碱基对数量,4种碱基特异性:每个个体有自己的特点的碱基对排列序列4、染色体:(1)蛋白质(2)DNA许多基因片段许多脱氧核酸对脱氧核苷酸碱基、脱氧核糖、磷酸5、基因:携带

21、遗传信息,并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三、遗传:1、DNA复制:(1)定义:以DNA分子为模版,合成相同DNA分子的过程(2)复制场所:细胞核(3)特点:半保留复制(4)DNA复制是边解旋边复制过程(5)意义:准确传递遗传信息给下一代2、蛋白质的合成:(1)转录和翻译的过程(2)发生在细胞质内(3)转录:a.以DNA分子中的一条多核苷酸链为模板合成mRNA(信使RNA)的过程b.酶:DNA解旋酶,mRNA聚合酶c.发生在细胞核中(4)翻译:a.以mRNA为模板,合成一定数目种类氨基酸的蛋白质过程b.遗传密码:mRNA分子内的碱基序列c.密码子(三联密码):信使RNA上决定一种氨基酸的每三个相邻碱

22、基d.发生在核糖体中e.tRNA:携带、转运氨基酸;反密码子注:有61个有效密码,有三个终止密码(5)比较:(6)中心法则:3、计算: (1)A+T或C+G的百分比双链=单链(2)亲代DNA复制n代后,DNA分子数为2n,含亲代母链的DNA分子数为2个 ,不含亲代母链的DNA分子数为2n(3)亲代母链与子代DNA链数之比为:(4)DNA分子数与子代DNA分子数之比为:(5)亲代DNA分子经n次复制后,所需某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数为:Ra(2n-1)(其中,a表示亲代DNA含有的某种碱基数,n表示复制的次数)四、基因工程:1、工具:(1)化学剪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2)化学浆糊:DNA连

23、接酶(3)分子运输车:运载体(细菌质粒、病毒)注:用同一把剪刀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目的:能够获得相同的粘性末端)质粒分子结构是双链环形DNA分子变异属于基因重组2、实质:把一种生物某一基因接到另一种生物体内并且能表达,从而改良生物3、原因:生物共用一套密码子4、过程:(1)获取目的基因(2)目的基因与运载体重组(3)重组DNA分子导入受体细胞(概率:10-7)(4)筛选含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5、种类: (1)微生物基因工程:易培养、效率高产品:胰岛素、干扰素、生长激素(2)植物基因工程:改良农作物,获得新品种产品:抗虫、抗病等植物(3)动物基因工程:以受精卵为受体细胞,显微注射法6、利弊:(1)

24、利:基因治疗、药用、基因诊断等(2)弊:对人体产生不利影响、环境的不利影响等第七章 细胞分裂和分化一、无性生殖:1、分裂生殖:细菌、单细胞藻类2、出芽生殖:酵母菌、水螅3、孢子生殖:霉菌、真菌4、营养繁殖:高等植物(方式:扦插、分株、嫁接)二、有性生殖:1、卵式生殖:精子和卵细胞结合2、意义:后代具有双亲的遗传信息,变异频率增加,适应能力强,有利于生物进化三、单性生殖:卵不受精就能发育成新个体,如:蜜蜂四、细胞周期:1、间期:(1)合成前期(G1期)、合成期(S期)、合成后期(G2期)(2)作用:a.S期DNA精确复制b.G1期合成一定数量的RNA和蛋白质以及DNA复制酶c.G2期组装纺锤体的

25、蛋白质,完成物质准备和能量准备2、分裂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注:95%间期,5%分裂期3、分裂结束细胞状态:(1)增殖细胞:继续细胞分裂(2)暂不增殖细胞:暂不增殖,有分裂能力(3)不增殖细胞:高度分化,担负某种生理功能4、时间:一次分裂结束到下一次分裂结束四、无丝分裂:原核细胞分裂五、有丝分裂:1、根尖根毛区细胞不具有:叶绿体2、根尖分生区细胞不具有:叶绿体、液泡3、间期4、分裂期:5、植物有丝分裂观察:(1)材料:洋葱根尖,卡诺固定液(解离液),醋酸洋红或龙胆紫(染液)(2)步骤:培养取材固定冲洗解离漂洗染色压片镜检六、减数分裂:产生生殖细胞方式1、同源染色体: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两条

26、染色体2、生殖细胞都是单倍体3、四分体: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两条已经自我复制的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的四条染色单体的结合体4、过程:5、与有丝分裂区别:六、细胞分化和植物细胞全能性:1、细胞分化:同一来源的细胞逐渐发生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蛋白质合成上的差异2、根本原因:基因的选择性表达3、细胞全能性:单个细胞经细胞分裂和分化后仍具有形成完整生物体的潜能4、历史:悬浮培养法首次证明植物细胞的全能性5、植物组织培养(无菌状况)(1)配制:糖类、无机盐、维生素、植物激素等(2)条件:控制温度、pH值、光照等 培养基 培养基(1) 过程:离体细胞=愈伤组织=分化出芽、根=完整植株 脱分化 再分化七、克隆:

27、1、概念:不用雌、雄两性生殖细胞,用一个个体部分组织或一个体细胞,经分裂和分化,成为新个体2、爪蟾克隆首次证明了动物细胞具有全能性3、“多利”羊的诞生证明了高等动物细胞核具有全能性4、利弊:(1)利:为人类提供了一种挽救珍惜动物的新途径;为自身提供“备用零件”(2)弊:克隆技术不完善;带来伦理、道德、法律问题5、中国四不原则:不赞成、不允许、不支持、不接受克隆人第八章 遗传与变异一、概念:1、遗传:子代与亲代相似的现象2、性状: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等特征(1)性对性状:同一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2)显性性状:F1表现出来的亲本性状(3)隐性性状:F1没有表现出来的亲本性状(4)

28、性状分离:杂种后代中呈现不同亲本现象(5)基因:DNA上的遗传因子(6)等位基因:一对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的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6)基因型: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组成(7)表现型:特定基因型的个体所能表现出来的性状(8)纯合子: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的基因组成相同的个体(AA、aa)(9)杂合子:基因组成不同的个体(Aa、Bb)(10)杂交:通过不同的基因型的个体之间的交配而取得某些双亲基因重新组合的个体(11)测交:杂种子一代与隐性亲本杂交(鉴定基因型的方法)3、符号:二、孟德尔遗传定律:1、方法:杂交(实验)法2、步骤:人工去雄(母本)=人工授粉(提供花粉父本)=套上隔离袋(防止外来花粉侵入)3

29、、结论:显:隐3:14、基因分离定律: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开,随配子遗传给后代(一对)AaAa(1)基因型:AA:Aa:aa=1:2:1(2)表现型:显性:隐性=3:15、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当亲本进行杂交后,F1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自由和非等位基因组合(两对以及以上)AaBbAaBb:AaAa=AA Aa aa 1 2 1BbBb=BB Bb bb 1 2 1(1)基因型:AABB=11=1 AABb=12=2 AAbb=11=1 AaBB=21=2 AaBb=22=4 Aabb=21=2 aaBB=11=1 aaBb=12=2 aabb=11=1(2)表现型:双显:一隐一显:一

30、显一隐:双隐=9:3:3:1三、伴性遗传:(1)常染色体:雌雄个体的细胞都具有的相同的染色体(2)性染色体:雌雄个体的细胞不同的染色体(3)XY型:人类、哺乳类动物等,XX雌性,XY雄性(4)ZW型:鸟类,ZW雌雄,ZZ雄性(5)概念:控制性状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遗传时,性状随性别同时出现现象基因型:XBXb XBY XB Xb XB Y XBXB XBXb XBY XbY女正常 女携带者 男正常 男有病(6)种类:(7)总结:a男发病率女发病率b母亲色盲,儿子一定色盲c父亲正常,女儿正常d父亲色盲传给女儿,与儿子无关e男色盲与父亲、祖父、祖母无关,与母亲家庭有关,若外祖父母正常,说明外祖母

31、是携带者四.变异:1、基因重组:(1)生物体在有性生殖过程中(2)产生时期:a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b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等位基因分离同时,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3)意义:产生新的基因型2、基因突变:(1)基因分子结构改变,包括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替换、缺少或增加(2)产生时期:有丝分裂间期或第一次减数分裂间期DNA复制发生差错(3)特点:可逆性、多方向性(不定向性)可以发生在体细胞,也可以发生在生殖细胞(遗传给后代)(4)使基因突变的方法:物理方法(辐射射线)、化学方法(化学物质)(5)意义:产生新基因的主要来源,生物变异的主要原因,对生物进化有重要作用3染色体畸变:(1

32、)染色体数目和结构变异(2)染色体缺失,重复,倒位,易位4、xx倍体:(1)二倍体:体细胞含两个染色体组生物(2)三倍体:体细胞含三个染色体组生物(3)多倍体:体细胞含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生物优点:植株大多较粗壮,产量高,巨型性,有效成分多,有一定的优越性(4)单倍体: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一半(二倍体的染色体数目的一半是一个染色体组,叫单倍体;四倍体的染色体数目的一半是二倍体,也叫做单倍体)5、整倍化变异:以染色体组为单位的数目增减6、非整倍化变异:以个别染色体数目增减7、秋水仙素:抑制仿锤体形成8、人工诱变:三倍体西瓜注:染色体为奇数不育,偶数可育五、遗传病:1、单基因遗传病: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疾

33、病2、多基因遗传病:多对基因控制的人类遗传病3、染色体遗传病:染色体畸变引起(如:唐氏综合症)4、总结:(1)父母正常子女患病(无中生有隐性)(2)父母患病子女正常(有中生无显性)(3)隐性:看女的有病再看男的(她父亲与儿子)全部都正常a.女病男无病是非伴性(常染色体上)b.女病男全病是伴性(X染色体上)(1) 显性:看男的有病再看女的(他母亲与女儿)只要其中之一正常a.男病女无病非伴性(常染色体上)b.男病女全病伴性(X染色体上)六、遗传病预防:1禁止近亲结婚2遗传咨询:病情诊断=系谱分析确定遗传方式=再发风险率估计=提出预防措施3产前诊断4适龄生育5婚前体检第九章 生物进化一、生物进化学证

34、据:1、胚胎学证据:证明陆生脊椎动物是从水生的鱼类进化而来的2、比较解剖学证据:(1)同源器官:有共同的来源而形态和功能上不完全相同的器官(2)痕迹器官:生物体内某些功能已基本消失但仍然存在的器官3、生物学证据:a.生物亲缘关系越近,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越相似b.亲缘关系越远,氨基酸组成的差异就越大4、古生物化石证据:最主要的方法(1)越古老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低等;越近的地层,越复杂、越高等(2)生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5、生物进化历程:(1)35亿年前原核生物(蓝藻)=20亿年前第一次繁荣,出现真核生物(细菌,蓝藻),氧的比重达1%=6亿年前单细胞生物(三

35、叶虫)=5.3亿年前寒武纪生物大爆发=4亿年前造山运动,出现陆地生物(2)植物:海洋植物=陆生植物(蕨类植物 =裸子植物=被子植物)(3)动物:鱼类=陆生动物(脊椎动物: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哺乳动物/鸟类;无脊椎动物)6、生物进化规律:(1)生物界向着多样化和复杂化发展(2)生物进化是前进发展,不可逆的二.生物进化论:1、达尔文与进化论的创立物种起源证明了生物界是在不断运动与进化之中,有着极其悠远的发展历史,阐明了生物界发展的原因,并正确地解释了生物多样性和适应性的起源2、自然选择学说:(1)变异和遗传: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内在因素,是自然选择发生作用的基础(2)繁殖过剩(3)生存斗争a.

36、种间斗争:指不同物种间争夺食物和生存空间的斗争b.种内斗争:指同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争夺生活场所、食物、配偶或其他生活条件的斗争(4)适者生存3、自然选择的作用: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4、现代代进化理论:(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a.种群:指生活在同一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b.基因库:一个种群中能进行生殖的生物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c基因频率:其中某一基因在它全部等位基因中所占的比率(2)突变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a.可遗传变异: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b.不可遗传变异:由环境因素引起的5、自然选择主导着进化的方向:(1)突变的方向是不定向的(2)自然选择不断地淘汰不适应环境的类型,从而定向地改变种

37、群中的基因频率向适应环境的方向演化6、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1)地理隔离:一般是由于某些地理障碍而发生的(2)生殖隔离:指进行有幸生殖的生物彼此之间不能杂交或杂交不育,可分为受精前的生殖隔离和受精后的生殖隔离,判断是否存在生殖隔离:能否交配,交配能否产生可育后代(3)新物种形成标志生殖隔离(4)灭绝:指该物种的全部个体在地球上不复存在内在原因:从物种本身来讲,对原有生存环境高度适应,导致基因库变小,当环境发生突然变化后,对变化后新环境的适应程度下降到零第十章 生物多样性一、生物多样性及价值:1、遗传多样性:(1)物种内基因和基因型的多样性(2)实质: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生物性状的改

38、变(3)意义:遗传多样性能有效地增大种群基因库,有利于物种适应环境变化而长期生存;为物种提供进化的材料,有利于物种的进化和发展,并为新物种的形成打下基础,从而促进物种多样性乃至整个生物多样性的发展(4)测定方法:a.聚合酶链反应(PCR):最简单方法b.测定基因组全序列:可靠,工作量大2、物种多样性:(1)定义:指地球上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生物物种多样性,包括某一特定区域内物种的丰富度以及物种分布均匀度是衡量一定区域中生物资源丰富程度的指标,是群落及生态系统结构稳定的基础,物种多样性的变化必然会引起生态系统结构及功能的改变(2)物种多样性测量:对某分布区域生物种群密度调查是物种多样性测量的常用

39、方法之一(3)标记重捕法:动物常用方法群的总量=标记的数量捕获的总量捕获到有标记的数量(5)辛普森指数:设A、B、C、D物种在一区域内的量是a、b、c、d3、生态系统多样性:(1) 定义:指生物圈内生境、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多样性(2)生境:每个生态系统都有其独特的无机环境(如气候、土壤、地貌水文等)(3)保护生境、减缓荒漠化进程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前提4、生物多样性的价值:(1)生物多样性的经济价值:药用、食物等(2)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学价值:涵养水源、保护土壤、调节气候、对污染物质的吸收和分解(3)生物多样性的科学研究价值:基因工程(4)生物多样性的美学价值(5)物种一旦灭绝,人类将

40、永远失去一个基因库二、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1、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威胁:(1)濒危物种:在不久的将来可能会灭绝,而且致危因素仍然存在的物种(2)渐危物种:在不久的将来可能成为濒危物种2、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1)栖息地破坏:引起物种灭绝的主要原因是毁坏栖息地,即自然栖息地的环境恶化(2)环境污染(3)生物入侵三、生物多样性保护:1、保护生物多样性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濒危野生动植物中国际贸易公约2、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措施:(1)就地保护:保护生态系统和自然生境以及维持和恢复物种在自然环境中有生存力的种群,是有效保护物种多样性的途径(2)迁地保护:濒危动植物迁移到人工环境中或易地实施保护,是为了增加濒危物种的种群数量(3)离体保护:将生物个体的某一部分保存在特殊的环境中3、可持续发展:三大原则: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教育教学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