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和日本教学设计(共9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6311046 上传时间:2022-02-0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亚和日本教学设计(共9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东亚和日本教学设计(共9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东亚和日本教学设计(共9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亚和日本教学设计(共9页).doc(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高考地理复习第一轮世界地理东亚和日本【教与学目标】1东亚的位置、东西部地理特征。2、东亚的工农业发展、人口、居民等特征。3日本的领土组成和自然地理特点。4日本的资源和经济发展。5学会分析日本工业发展的条件、工业分布特点及成因。6学会比较本区东西部自然特征和经济特征的差异。【1课时】【教学过程】一、东亚概况1、位置和范围东亚位置和国家东亚在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侧,包括中国、朝鲜、韩国、蒙古和日本等国家(见上图)。其中朝鲜、蒙古同我国接壤,日本、韩国与我国隔海相望。2、地形特征(1)多半和岛屿,海岸曲折(多港湾)东亚海岸线比较曲折(图72),沿海有许多半岛(朝鲜半岛、山

2、东半岛)、岛屿(日本群岛、琉球群岛、南海诸岛、台湾岛、海南岛)和边缘海(日本海、黄海、东海、南海)。(2)地势西高东低东亚的西部内陆多高原和山地,东部沿海多平原、丘陵。地势西高东低,许多大河从西往东注入太平洋。(3)多高原与山地丘陵,平原少东部的半岛和岛屿上多山地和丘陵,平原面积狭小,河流短促。(下图)。东亚地形沿40N纬线剖面3、季风气候显著(1)东亚的气候类型及分布东亚东部从南到北依次分布有热带、亚热带、温带三种季风气候类型,中国西北部和蒙古境内受夏季偏南风的影响较小,降水很少,属于干旱、半干旱的温带大陆性气候。(2)东亚的气候显著成因东亚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地区之一。冬季盛行偏北风,

3、风由寒冷的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原吹向太平洋,风力强劲(图),受其影响,大部分地区气候寒冷干燥。夏季盛行偏南风,风从太平洋、印度洋带来丰沛的水汽(图)。降水由沿海向内陆减少。亚洲东部一月和七月的气压和风向(3)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区别根据气温和降水的不同,东亚季风又分为温带季风(甲图)和亚热带季风(乙图)。温带季风气候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雨季较短;亚热带季风气候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雨季较长。甲图哈尔滨各月气 乙图东京各月气温温和降水量的分配 和降水量的分配4、东亚地形对环境的影响(1)影响气候: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利于(夏季风)来自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丰富降水;(2)

4、影响河流(水系):地势西高东低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了东西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3)影响河流(水文):地形呈阶梯状使河流在流经阶梯之间的河段,由于具有较大的地形落差,蕴藏极为丰富的的水能资源。(4)影响河流(水系水文):半岛和岛屿上多丘陵山地,使河流短促,落差大,水能丰富。(5)影响植被与含沙量(水文):半岛和岛屿上多丘陵山地,加上气候湿润,有利林木生长,森林覆盖率高,河流含沙量小。山区优点:山区资源丰富,在发展林业、牧业、旅游业、采矿业等方面,往往具有优势。山区是我国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地区:最大林区是东北原始林区包括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第二大林区是西南原始林区包括喜马拉雅山

5、南坡和雅鲁藏布江大拐变处以及横断山区,第三是东南丘陵人工次生林区包括台闽赣等;丘陵多己开辟为梯田、果园、或栽培经济林木;少数挺拔峻峭的山峰成为名山和重要旅游资源:如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四大佛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世界自然文化遗产或旅游名胜(黄山、庐山、武夷山、巫山三峡、台湾阿里山日月潭、桂林山水、长白山白头山天池、天山天池、承德避暑山庄、湖南张家界、北京八达岭、四川九寨沟、敦煌石窟或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江西井冈山等;草山草坡都是重要草场资源(如阿尔泰山、天山北坡、南方草山草坡都是我国发展牧业的重要草场资源)。山区起伏大,气

6、候垂直变化明显,提供多样化的作物生长条件,世界任何作物都可以在我国找到适合种的地方,也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农、林、牧、副多种经营,建立生态农业提供了有利条件。5、稠密的人口分布及成因东亚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约占世界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居民绝大部分是黄色人种。民族:汉族、蒙古族、大和族、朝鲜族等(1)东部沿海地区人口稠密及成因:气候温暖湿润,平原面积广大,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工农业发达,所以人口稠密。(2)西部内陆人口密度小及成因:高原、山地较多,气候干燥,人口较少,畜牧业占重要地位。6、经济活跃各国经济特点东亚是目前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这里一向是水稻、茶

7、叶、蚕丝等农产品的主要产区。(1)朝鲜:朝鲜半岛的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朝鲜的森林、矿产资源丰富。(2)韩国:较发达的国家,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经济以汽车、电子、服装等为主,进出口贸易发达。(3)日本:是本区现代工业最发达的国家。(4)蒙古:畜牧业和畜产品加工业在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5)中国:香港、台湾和东部沿海的一些地区是经济发达和新兴的工业区。7、东亚各国的文化交流东亚是世界文化发源地之一,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东亚各国都形成了自己的语言文字。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历史悠久。远在中国唐朝,日本曾多次派遣使者和留学生到中国学习科学、文化、艺术,中国也曾派遣使者东渡日本,传播建筑和绘画艺术,以及医

8、学和宗教。唐朝高僧鉴真渡海到日本,就是其中的一例。朝鲜、日本最早都曾使用汉字,至今日本文字中仍保留不少汉字。朝鲜的音乐、舞蹈在隋唐时已传人中国。附表东亚国家概况国家面积(平方千米)人口(万人)首都国名含义中国9 600 000北京古代华夏族以京都为中心朝鲜1227 7622317平壤朝鲜,意为清晨之国,朝日鲜明之国。韩国99 4084 643首尔1992年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日本377 80012 641东京日本,号称日出之国蒙古1566 500258乌兰巴托意为“我们的火”。另一说,由生活在鄂嫩河上游蒙山、蒙河附近的蒙古部落而得名。【2课时】二、日本1、自然地理特征环太平洋地震带上的山地岛国

9、(1)人多地狭的岛国国土组成:东亚岛国,由北海道、本州、国四、九州四大岛及一些小岛(3900多个岛屿)组成,其中北方四岛:择捉岛、国后岛、色丹岛、齿舞诸岛仍被俄罗斯所占。面积狭小(37.78万km),人口超亿的国家,2006年达1.27亿人,(2006年3月31日,日本国内人口数量为1亿2705万5025人)。人口稠密,平均密度达336人/km。(我国人口平均密度约为140多人/km)。(2)地形“四多”:多山地、港湾、火山、地震多山地丘陵:占国土四分之三以上,平原狭小,仅在沿海一带分布着狭小的平原,邻近东京湾的关东平原是最大的平原。海岸曲折,多优良港湾:神户、横滨最大海港,神户第二大港、东京

10、是第三大港多火山、地震:被称为“火山之国,地震之邦”,因处于大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碰撞带上,多火山、地震。富士山是其中一座著名的活火山,也是日本最高的山峰。有感地震平均每达1500多次(即天约4次)。(3)季风显著,海洋性强:日本位于温带,气候主要有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两种类型。由于深受海洋的影响,沿岸又有强大的日本暖流流经,年降水偏多且分配均匀,气温的年较差也较小,海洋性特征非常显著。与亚洲大陆同纬度地区比较冬季较为温暖、夏季较为凉爽。多梅雨、台风雨、秋雨;西北沿海冬季多雪。(4)河流:多为山间河流,特点:地势落差大,流程短,水流急、水能资源丰富。(5)自然资源:森林和水能丰富,但矿

11、产资源缺乏。2、发达的“加工贸易型”经济(1)发展条件不利:矿产资源缺乏,日本本国缺少许多重要的自然资源,需要从国外大量进口(石油99.7%,天然气96.4%,煤炭95.2%,铁矿100%,铜矿99.8%,棉花100%,木材55.1%)。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料进口国:石油(西亚、东南亚)、煤(中国、澳大利亚)、铁矿石(巴西、印度、澳大利亚)、棉花(中国、美国);国内市场狭小有利:日本有丰富的人力资源、较高的科技水平,以及岛国多深水良港等有利条件,(2)发展策略(措施)大力发展海上航运、进口原料、出口工业产品,积极开拓国际市场,走出了一条“加工一贸易型”经济发展之路。日本最大的贸易对象是美国,其

12、次是亚洲和西欧,目前中国在进口、出口和贸易总额上均为日本第二大贸易对象国。神户和横滨是日本两个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日本的工业地带(3)主要工业带日本拥有深水良港和便利的海上运输业,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和颁户内海沿岸的狭长地带(图)。(4)主要工业部门有:钢铁、汽车、造船、电子、化学、纺织等。(5)主要工业城市有:东京、横滨、名古屋、大皈、神户、北九州,并形成了世界著名的城市带。除了传统工业以外,日本还发展了以高新技术为主的新兴工业,主要集中分布在环境较好的九州岛,故九州岛有“硅岛”之称。(6)著名城市与人口迁移首都东京在关东平原的南部、东京湾的西北岸,人口有1200多万,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城

13、市之一,也是日本国内和国际交通的枢纽。那里有高速铁路(时速200千米)通往名古屋、大阪等城市。筑波科学城种子岛宇航中心硅岛九州岛,电子工业中心人口迁移:向领土南北两端3、渔业发达,日本北海道附近海域有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交汇,饵料丰富,鱼群密集,形成了世界著名的北海道渔场。除此之外还拥有远洋捕捞船队,沿海和陆上的水产养殖业也较发达。鱼是日本人的重要食品。日本捕鱼量常居世界第一。4、农业单产高(侧重生物技术与水利)日本的耕地很少,人均耕地不到0l公顷,同时由于耕地的地块小,农业生产方式大多采用小型农业机械。发展水利,合理施用化肥,发展生物技术,精耕细作,以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为平

14、原地区的水稻种植提供水热保证,稻米产量达到自给。丘陵地区多栽培蔬菜和果树,但仍需大量进口。5、填海造陆和地下街道日本自古以来就有填海造陆的传统,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东京、大饭、名古屋三大城市及其附近地区,人口密集,土地极为紧张。为了解决建设工厂、车站、码头等用地不足问题,日本采取填海办法,人工造陆1600多平方千米,成为世界上填海造陆最多的国家。一些大城市中。地区还向地下发展,兴建了地下街道、商店和铁路。日本是地下街最多的国家。三、典型例题1、日本中国与日本是亚洲的邻国,但是近现代的两国关系却充满着荆棘、曲折,甚至血泪。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日本一月份的等温线分布图:(1)描述

15、日本一月份的等温线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7分)答案:分布特征:太平洋沿岸与海岸线平行;日本海沿岸向高纬度凸出;中部地区向低纬度凸出;南北等温线的数值相差很大,达16度。(3分)影响因素:东部:海路热力性质差异和日本暖流西部:洋流的影响中部: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和地形南北相差较大:纬度因素(4分)(2)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日本经济发展的条件。(4分)答案:有利条件: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海运便利;科技发达;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素质高。(2分)不利条件:国内矿产资源缺乏,国内市场狭小(2分)2、中、日俄三国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东亚局部图 (1)图中A地冬季酸

16、性气体排放量远高于B地,而B地的酸雨危害却比A地严重,试用所学的气候知识分析原因。(10分)答案:A地为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大陆性强,(2分)冬季盛行干燥的西北风,降水少,(2分)酸雨危害较轻;B地为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海洋性强,(2分)冬季降水较多,(2分)且西北风把A地大量酸性气体输往B地;(2分)酸雨危害较重。(2)C国在经济发展中积极东进,A国却大力开发西部,试从人口、经济、资源分布角度分析原因。(10分)答案:俄罗斯人口相对集中在经济较发达的西部(欧洲)地区,而资源主要分布在人口较少经济落后的东部地区;(4分)中国人口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而西部地区资源丰富;(4分)俄罗斯的东进和我国的西部大开发都是为了把落后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缩小东西部的经济水平差距,促进全国的发展。(2分)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教育教学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