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LA~BSimulink与-控制系统仿真实验报告.doc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30294 上传时间:2019-04-22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7.5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MATLA~BSimulink与-控制系统仿真实验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MATLA~BSimulink与-控制系统仿真实验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MATLA~BSimulink与-控制系统仿真实验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MATLA~BSimulink与-控制系统仿真实验报告.doc(3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_MATLAB/SimulinkMATLAB/Simulink 与控与控 制系统仿真实验报告制系统仿真实验报告姓名:姓名: 喻彬彬喻彬彬 学号:学号: K031541725K031541725 -_实验实验 1 1、MATLAB/SimulinkMATLAB/Simulink 仿真基础及控制系统模型的建立仿真基础及控制系统模型的建立一、实验目的一、实验目的1、掌握 MATLAB/Simulink 仿真的基本知识;2、熟练应用 MATLAB 软件建立控制系统模型。二、实验设备二、实验设备电脑一台;MATLAB 仿真软件一个三、实验内容三、实验内容1、熟悉 MATLAB/Smulink 仿真软件

2、。2、一个单位负反馈二阶系统,其开环传递函数为。用 Simulink 建立该210( )3G sss控制系统模型,用示波器观察模型的阶跃响应曲线,并将阶跃响应曲线导入到 MATLAB 的工作空间中,在命令窗口绘制该模型的阶跃响应曲线。3、某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为,其中。用 Simulink 建( )( ) ( )1( )Y sG s X sG s250( )23sG sss立该控制系统模型,用示波器观察模型的阶跃响应曲线,并将阶跃响应曲线导入到MATLAB 的工作空间中,在命令窗口绘制该模型的阶跃响应曲线。4、一闭环系统结构如图所示,其中系统前向通道的传递函数为,而且前向通道有一个-0.2,0.

3、5的限幅环节,图中用 N 表320.520( )0.11220sG sssssA示,反馈通道的增益为 1.5,系统为负反馈,阶跃输入经 1.5 倍的增益作用到系统。用Simulink 建立该控制系统模型,用示波器观察模型的阶跃响应曲线,并将阶跃响应曲线导入到 MATLAB 的工作空间中,在命令窗口绘制该模型的阶跃响应曲线。四、实验报告要求四、实验报告要求实验报告撰写应包括实验名称、实验内容、实验要求、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及分析和实验体会。五、实验思考题五、实验思考题总结仿真模型构建及调试过程中的心得体会。-_题 1、 (1)利用 Simulink 的 Library 窗口中的【File】【New

4、】 ,打开一个新的模型窗口。 (2)分别从信号源库(Sourse) 、输出方式库(Sink) 、数学运算库(Math) 、连续系统库 (Continuous)中,用鼠标把阶跃信号发生器(Step) 、示波器(Scope) 、传递函数 (Transfern Fcn)和相加器(Sum)4 个标准功能模块选中,并将其拖至模型窗口。 (3)按要求先将前向通道连好,然后把相加器(Sum)的另一个端口与传递函数和示波器 的线段连好,形成闭环反馈。 (4)双击传递函数。打开其“模块参数设置”对话框,并将其中的 numerator 设置为“10” ,denominator 设置为“1 3 0” ,将相加器设置

5、为“+-” 。 (5)绘制成功后,如图 1 所示。 (6)对模型进行仿真,运行后双击示波器,得到系统的阶跃响应曲线如图 2 所示。图 1 图 2题 2: 分别将 Simulink Library Browser 中的以下模块依次拖到 untitled 窗口中,连接后便得到整个 控制系统的模型,如图 3 所示。-_图 3对模型进行仿真,运行后双击示波器,得到系统的阶跃响应曲线如图 4 所示。图 4 题 3: (1)在 MATLAB 中的 Simulink Library Browser 窗口下找到符合要求的模块,搭建模型,如 图 5 所示。图 5-_(2)修改各模块参数,运行仿真,单击“star

6、t”,点击示波器,得到如下结果,图 6图 6-_实验实验 2 MATLAB/Simulink 在控制系统建模中的应用在控制系统建模中的应用一、实验目的一、实验目的1、掌握 MATLAB/Simulink 在控制系统建模中的应用;二、实验设备二、实验设备电脑一台;MATLAB 仿真软件一个三、实验内容三、实验内容1、给定 RLC 网络如图所示。其中,( )iu t为输入变量,0( )u t为输出变量。求解这个系统的传递函数模型,零极点增益模型以及状态空间模型(假设11R ,21R ,1CF,1LH) 。2、已知某双环调速的电流环系统的结构图如图所示。试采用 Simulink 动态结构图求其线性模

7、型。题 1:步骤 1从数学上求出系统传递函数。根据电路基本定理,列出该电路的微分方程,如下:iuudtdiLiR03 11同时还有 ooudtdiLdtdCiRiuiii3 223321整理以上方程,并在零初始条件下,取拉普拉斯变换,可得:-_21211) 1(1 )()()(RRsRLCsRsUsUsGio 代入具体数值可得221)(2sssG步骤 2 使用 MATLAB 程序代码如下。clear all;num=0,1;den=1 2 2;sys_tf=tf(num,den)z,p,k=tf2zp(num,den)sys_zpk=zpk(z,p,k)A,B,C,D=zp2ss(z,p,k)

8、;sys_ss=ss(A,B,C,D)step(sys_tf);A,B,C,D=linmod(Samples_4_12)num,den=ss2tf(A,B,C,D);printsys(num,den,s);-_四、实验报告要求四、实验报告要求实验报告撰写应包括实验名称、实验内容、实验要求、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及分析和实验体会。五、实验思考题五、实验思考题总结仿真模型构建及调试过程中的心得体会。-_实验实验 3 MATLAB/Simulink 在时域分析法中的应用在时域分析法中的应用一、实验目的一、实验目的1、掌握时域分析中 MATLAB/Simulink 函数的应用;2、掌握 MATLAB/Si

9、mulink 在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二、实验设备二、实验设备电脑一台;MATLAB 仿真软件一个三、实验内容三、实验内容1、某随动系统的结构如图所示。利用 MATLAB 完成如下工作:(1)对给定的随动系统建立数学模型;(2)分析系统的稳定性,并且绘制阶跃响应曲线;(3)计算系统的稳态误差;(4)大致分析系统的总体性能,并给出理论上的解释。2、已知某二阶系统的传递函数为, (1)将自然频率固定为222)(nnn sssG ,分析变化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2)将阻尼比固1n5 , 3 , 2 , 1,.,1 . 0 , 0定为,分析自然频率变化时系统的阶跃响应(变化范围为 0.11) 。55.

10、 0nn四、实验报告要求四、实验报告要求实验报告撰写应包括实验名称、实验内容、实验要求、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及分析和实验体会。五、实验思考题五、实验思考题总结仿真模型构建及调试过程中的心得体会。题 1: 步骤 1 求取系统的传递函数。 首先需要对系统框图进行化简。不难看出,题中给出的系统包含两级反馈:外环是单位负 反馈;内环则是二阶系统与微分环节构成的负反馈。可以利用 MATLAB 中的 feedback 函数 计算出系统的传递函数,代码如下。 cic; clear aii; num1=20;den1=1 2 0; sys1=tf(num1,den1); num2=0.1 0;den2=0 1;

11、-_sys2=tf(num1,den2); sys_inner=feedback(sys1,sys2); sys_outer=feedback(sys_inner,1)程序运行结果为: Transfer function:20 - s2 + 4 s + 20这样就得到了系统的总传递函数,即 G(s)= 20 S2+4s+20步骤 2 进行稳态分析。根据求得的传递函数,对系统进行稳态性分析,代码如下: den=1 4 20; roots(den) pzmap(sys_outer); grid on;程序运行结果如下: ans =-2.0000 + 4.0000i-2.0000 - 4.0000i

12、系统的零极点分布图如图 1 所示-2-1.8-1.6-1.4-1.2-1-0.8-0.6-0.4-0.20-4-3-2-1012340.280.40.560.80.511.522.533.540.511.522.533.540.040.090.140.20.280.40.560.80.040.090.140.2Pole-Zero MapReal AxisImaginary Axis图 1 系统的零极点分布图 步骤 3 求取阶跃响应 计算系统的阶跃响应:可以采用 MATLAB 编程实现,还可以利用 simulink 对系统进行建模, 直接观察响应曲线。MATLAB 程序代码如下: num=20;

13、den=1 4 20; y.t.x=steo(num,den) plot(x,y); grid on;程序运行结果如图 2 所示-_00.511.522.500.20.40.60.811.21.4图 2 系统阶跃响应曲线 采用 simulink 对系统进行建模,如图 3 所示图 3 利用 Simulink 对系统建模 可以从 scope 中得到系统的不同响应曲线,如下图 4,这与编程的结果完全相同的。图 4 系统阶跃响应曲线 步骤 4 分析系统的响应特性。-_在上面的语句y.t.x=steo(num,den)执行之后,变量 y 中就存放了系统阶跃响应的具体数值。 从响应曲线中不难看出,系统的稳

14、态值为 1。可以利用如下代码计算系统的超调量。 y_stable=1; max_response=max(y); sigma=(max_respomse-y_stable)/y_stable程序运行结果为 sigma = 0.2077同时可看出,系统的稳态误差为 0。示波器 error 的波形显示如图 5 所示,可见,当阶跃输 入作用系统 2s 后,输出就基本为 1 了。图 5 系统误差曲线 还可以精确计算出系统的上升时间、峰值时间及调整时间。如上所述,y 中储存了系统阶 跃响应的数据;同时,x 中方存放了其中每个数据对应的时间,编写代码如下。 for i =1:length(y)If y(i

15、)y_stablebreak;end end tr=x(i) max_response,index=max(y); tp=x(index) for i =1:length(y)If max(y(i:length(y)0.98*y_stablebreakendend end ts=x(i)程序运次结果为 tr = 0.5298 tp = 0.7947 ts = 1.9074即上升时间为 0.52s,峰值时间为 0.77s,并且系统在经过 1.88s 后进入稳态。-_题 2 利用 MATLAB 建立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并且同时显示 Wn=1,阻尼系数取不同值时系统的 阶跃响应曲线,代码如下 clc

16、; clear; t=linspace(0,20,200); omega=1; omega2=omega2; zuni=0,0.1,0.2,0.5,1,2,3,5; num=omega2; for k=1:8den=1 2 * zuni(k)*omega omega2;sys=tf(num,den);y(:,k)=step(sys,t); end figure(1);plot(t,y(:,1:8) ) ; grid; gtext(zuni=0);gtext(zuni=0.1);gtext(zuni=0.2);gtext(zuni=0.5); gtext(zuni=1);gtext(zuni=2

17、);gtext(zuni=3);gtext(zuni=5);运行程序,结果如图 6 所示0246810121416182000.20.40.60.811.21.41.61.82zuni=0zuni=0.1zuni=0.2zuni=0.5zuni=1zuni=2zuni=3zuni=5图 6 固定自然频率,阻尼比变化时系统的阶跃响应曲线利用 MATLAB 在一幅图像的上绘制阻尼系数=0.55,Wn 从 0.1 变化到 1 时系统的阶跃响应 曲线,代码如下 clc;-_clear; t=linspace(0,20,200); zuni=0.55; omega=0.1,0.2,0.4,0.7,1;

18、omega2=omega2; for k=1:5num=omega2(k);den=1 2 * zuni*omega(k) omega2(k);sys=tf(num,den);y(:,k)=step(sys,t); end figure(2);plot(t,y(:,1:5) ) ; grid; gtext(omega=0.1);gtext(omega=0.2);gtext(omega=0.4); gtext(omega=0.7);gtext(omega=1.0);运行代码,结果如图 7 所示0246810121416182000.20.40.60.811.21.4omega=0.1omega=

19、0.2omega=0.4omega=0.7omega=1.0图 7 固定阻尼系数,自然频率变化时系统的阶跃响应曲线-_实验实验 4 MATLAB/Simulink 在根轨迹分析法中应用在根轨迹分析法中应用一、实验目的一、实验目的1、掌握 MATLAB/Simulink 绘制根轨迹函数;2、掌握 MATLAB/Simulink 绘制根轨迹的方法。二、实验设备二、实验设备电脑一台;MATLAB 仿真软件一个三、实验内容三、实验内容1、已知单位负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 (1)画出这个)4)(1() 1()(ssssksG系统的根轨迹;(2)确定使闭环系统稳定的增益值;(3)分析系统的阶跃响应性

20、能;k(4)利用 rltool 对系统的性能进行分析。实验代码实验代码 1:clc;clear;num=1 1;den=conv(1 0,conv(1 -1,1 4);sys=tf(num,den)输出结果:输出结果:Transfer function:s + 1-s3 + 3 s2 - 4 s实验代码实验代码 2:rlocus(sys);grid on;title()输出结果:输出结果:-_图 图 图 图Real AxisImaginary Axis-5-4-3-2-1012-15-10-50510150.040.0850.130.190.260.380.520.82468101214246

21、8101214System: sys Gain: 5.08 Pole: 0.0797 + 1.26i Damping: -0.063 Overshoot (%): 122 Frequency (rad/sec): 1.260.040.0850.130.190.260.380.520.8实验代码实验代码 3:k,poles=rlocfind(sys)输出结果:输出结果: k,poles=rlocfind(sys)-0.03-0.025-0.02-0.015-0.01-0.00500.0050.010.0150.021.31.351.41.451.50.0030.00550.00850.0110.

22、0140.0170.01950.02251.31.351.41.451.5图 图 图 图Real AxisImaginary Axis使用使用 rltool 进行分析:进行分析:K=6-_阶跃响应曲线:阶跃响应曲线:012345678900.20.40.60.811.21.41.61.82Step ResponseTime (sec)Amplitude四、实验报告要求四、实验报告要求实验报告撰写应包括实验名称、实验内容、实验要求、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及分析和实验体会。五、实验思考题五、实验思考题总结仿真模型构建及调试过程中的心得体会。-_实验实验 5 MATLAB/Simulink 在频域分析法

23、中的应用在频域分析法中的应用一、实验目的一、实验目的1、掌握 MATLAB 绘制伯德图和乃奎斯特曲线;2、熟练应用 MATLAB 分析稳定裕度。二、实验设备二、实验设备电脑一台;MATLAB 仿真软件一个三、实验内容三、实验内容1、已知晶闸管-直流电机开环系统结构图如图所示。试用 Simulink 动态结构图进行频域分析并求频域性能指标。四、实验报告要求四、实验报告要求实验报告撰写应包括实验名称、实验内容、实验要求、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及分析和实验体会。五、实验思考题五、实验思考题总结仿真模型构建及调试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步骤 1 在 SIMULINK 中建立该系统的动态模型,如下图,并将模型存为

24、“Samples_7_9.mal” 。步骤 2 求取系统的线性状态空间模型,并求取频域性能指标。在 MATLAB 命令窗口中运行以下命令。 A,B,C,D=linmod(Samples_7_9);sys=ss(A,B,C,D);margin(sys);程序运行后,输出如下图所示曲线:-_从图中可以看出: 幅值裕度 GM=26.4dB,穿越频率为 152rad/sec; 相位裕度 PM=54deg,穿越频率为 25.5rad/sec。-_实验实验 6 MATLAB_Simulink 在控制系统校正中的应用在控制系统校正中的应用一、实验目的一、实验目的1、掌握建立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及设计系统的串联

25、校正装置; 2、了解校正前后系统性能的比较。二、实验设备二、实验设备电脑一台;MATLAB 仿真软件一个三、实验内容三、实验内容1、某单位负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设计一个串联的)2)(1()(sssksG校正装置,使校正后的系统静态速度误差系数,相角裕度,增益裕量110s45。dB10步骤 1:确定开环传递函数中的系数 K。系统的静态速度误差系数计算公式为LimsG(s)lim= K*S =lim K = K S0 s0 s(s+1)(s+2) s0 (s+1)(s+2) 2 根据题目要求 ,校正后的系统静态误差系数最小为 10s*-1,因此可求得 K20,故可求 得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26、 G(s)= 20 S(s+1) (s+2) 。步骤 2:建立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代码如下:clc;clear;num_open = 0 20;den_open = conv(conv(1 0,1 1),1 2);sys_open = tf(num_open,den_open)步骤 3:分析系统的动态特性代码如下:Gm, Pm, Wcg, Wcp = margin(sys_open)margin(sys_open);运行结果为:Gm =0.3000Pm =-28.0814Wcg = 1.4142Wcp =2.4253系统响应曲线如图 1-_图 1步骤 4:设计系统的串联校正装置首先设计滞后环节,

27、假定系统增益穿越频率为 1,取零极点之比为 10,系统响应曲线如图2图 2相应代码如下:num_zhihou = 1 0.1;den_zhihou = 1 0.01;sys_zhihou = tf(num_zhihou, den_zhihou);sys_new = sys_open * sys_zhihoumargin(sys_new);再设计超前校正,系统响应曲线如图3图3-_不难看出此时闭环系统的增益裕量为 13.3,相角裕量为 52.5,增益穿越频率为1.37;各项参数均符合题设要求。相应代码如下:num_chaoqian = 1 0.5; den_chaoqian = 1 5;sys_

28、chaoqian = tf(num_chaoqian,den_chaoqian);sys_new = sys_new * sys_chaoqian;margin(sys_new);对比校正前后系统的频率响应如图 4图 4代码如下:figure(1);bode(sys_open);hold on;bode(sys_new);gtext(); gtext(); gtext(); gtext();grid on综上所述,校正后的开环传递函数为20 s2 + 12s+1-s5+ 8.01 s4+ 17.08 s3 + 10.17 s2+0.1s四、实验报告要求四、实验报告要求实验报告撰写应包括实验名称

29、、实验内容、实验要求、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及分析和实验体会。五、实验思考题五、实验思考题总结仿真模型构建及调试过程中的心得体会。-_实验实验 7 MATLAB/Simulink 在非线性系统中的应用在非线性系统中的应用一、实验目的一、实验目的1、掌握非线性系统阶跃响应的分析。二、实验设备二、实验设备电脑一台;MATLAB 仿真软件一个三、实验内容三、实验内容1、给定如图所示的单位负反馈系统。在系统中分别引入不同的非线性环节(饱和、死区和磁滞) ,观察系统的阶跃响应,并且分析、比较不同的非线性环节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四、实验报告要求四、实验报告要求实验报告撰写应包括实验名称、实验内容、实验要求、实验

30、步骤、实验结果及分析和实验体会。五、实验思考题五、实验思考题总结仿真模型构建及调试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步骤 1 利用 MATLAB 中的 simulink 工具箱,对题设控制系统进行建模,如下图 1,没有任 何非线性环节的系统,其阶跃响应曲线如下图 2。图 1 图 2 步骤 2 在系统中加入饱和非线性环节,系统框图 3 所示,其中,饱和非线性环节的输出上-_限为 0.1,输出下限为-0.1;阶跃信号幅值为 1图 3 利用 simulink 进行仿真,得到的阶跃响应曲线如图 4图 4 为了比较饱和非线性环节的输出上下限变化时系统阶跃响应的不同,可以利用 simulink 中 的 To Worksp

31、ace 模块,将多次仿真的结果记录到工作空间的不同数组中,并且绘制在同以 一幅图像上,此时,系统框图如图 5。-_图 5 设定饱和非线性环节输出上限为 0.05,输出下限为-0.05,将仿真的结果记录到工作空间 中的变量 out1 中;输出上限为 0.1 输出下限为-0.1 时,仿真结果存放在 out2 中;输出上限 为 0.2,输出下限为-0.2 时,仿真结果存放在 out3 中;输出上限为 0.5,输出下限为-0.5 时, 仿真结果存放在 out4 中。 将 4 种情况下系统的阶跃响应曲线绘制在同一幅图像中,代码如下。plot(tout1,out1);hold on;grid on;gte

32、xt(0.05);plot(tout2,out2);gtext(0.1);plot(tout3,out3);gtext(0.2);plot(tout4,out4);gtext(0.5);运行程序,结果如下图 6:图 6 从图 6 中可以看出,当饱和非线性环节的输出范围较窄时,系统的阶跃响应速度较慢, 上升时间长;同时,超调量较小,振荡不明显;随着输出范围的扩大,系统的响应速度加 快,上升时间大大减少,同时伴有显著的振荡。 这是因为饱和环节会对信号起到限幅作用。不难想象,限制作用越强,系统的输出越 不容易超调,响应也会越慢,这从图 6 中夜可以看出这一趋势。步骤 3 在系统中引入死区非线性环节,

33、系统框图如图 7 所示。其中,死区范围为-0.1,0.1;阶跃信号幅值为 1 。-_图 7 利用 simulink 进行仿真,得到的阶跃响应曲线如图 7 所示。 同样,为了对比范围不同时系统的阶跃响应,采用 Simulink 中的 To Workspace 模块,将仿 真的结果保存在工作空间的数组里。绘制阶跃响应曲线的代码如下:plot(tout1,out1);hold on;grid on;gtext(0.2);plot(tout2,out2);gtext(0.5);plot(tout3,out3);gtext(1.0); plot(tout4,out4);gtext(2.0);运行程序,结

34、果如图8:图 8 图中曲线上标注的 0.2、0.5、1.0、2.0 表示死区范围,不难看出,随着死区范围的增加, 系统开始响应阶跃输入信号的时刻也逐渐推迟。这是因为死区环节会将死区内的输入“忽 略” ,使得系统的响应变慢。-_步骤 4 尝试在系统中同时加入死区单元和饱和单元,系统框图如图 9 所示。图 9 利用 simulinh 进行仿真,得到的阶跃响应曲线如图 10 所示:图 10 步骤 5 在系统中引入滞环非线性环节。结果如下:-_实验实验 8 MATLAB/Simulink 在离散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在离散控制系统中的应用一、实验目的一、实验目的1、掌握 2、了解采样周期对离散系统稳定性的影

35、响。二、实验设备二、实验设备电脑一台;MATLAB 仿真软件一个三、实验内容三、实验内容1、建立题目中要求的数学模型,MATLAB 代码如下。clc;clear;Ts = 1;num = 1,1;den = 1,0,0;sys_continue = tf(num,den)sys_discrete = c2d(sys_continue,Ts,zoh)sys_k = 1;sys_open = sys_k * sys_discrete运行结果如下Transfer function:1.5 z - 0.5-z2 - 2 z + 1-_Sampling time: 12、绘制系统的根轨迹。代码如下fig

36、ure(1);rlocus(sys_discrete);运行结果如图 1 所示。图 1从图中可以读到交点出的开环增益为 K=0;也就是说,使闭环系统稳定的 K 的范围是0K2。为了验证这一结论,可以绘制系统幅频特性曲线和 Nyquist 曲线,代码如下sys_k = 2;figure(2);margin(sys_k * sys_discrete);figure(3);dnum,dden = tfdata(sys_k * sys_discrete,v)dnyquist(dnum, dden, Ts)grid on;-_系统幅频特性曲线Nyquist曲线从图中可以看出,K=2 时,系统处于临界稳定

37、状态,Nyquist 曲线恰好穿过(-1,0)点。可以确,系统稳定时,K 的取值范围是(0,2) 。3、分析系统的阶跃响应。给 K 赋予不同的值,代码如下。sys_k = 1;figure(4);sys_close = feedback(sys_k * sys_discrete,1);dnumc,ddenc = tfdata(sys_close,v);dstep(dnumc,ddenc,25);sys_k = 2;figure(5);-_sys_close = feedback(sys_k * sys_discrete,1);dnumc,ddenc = tfdata(sys_close,v);

38、dstep(dnumc,ddenc,25);sys_k = 3;figure(6);sys_close = feedback(sys_k * sys_discrete,1);dnumc,ddenc = tfdata(sys_close,v);dstep(dnumc,ddenc,25);运行结果如图所示-_4、分析采样周期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取 TS=0.5 和 TS=2,代码如下sys_k = 2;figure(7);Ts = 0.5;sys_discrete = c2d(sys_continue,Ts,zoh)sys_close = feedback(sys_k * sys_discrete

39、,1);dnumc,ddenc = tfdata(sys_close,v);dstep(dnumc,ddenc,25);sys_k = 2;figure(8);Ts = 2;sys_discrete = c2d(sys_continue,Ts,zoh)sys_close = feedback(sys_k * sys_discrete,1);dnumc,ddenc = tfdata(sys_close,v);dstep(dnumc,ddenc,25);结果如图所示-_四、实验报告要求四、实验报告要求实验报告撰写应包括实验名称、实验内容、实验要求、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及分析和实验体会。五、实验思考题五、实验思考题总结仿真模型构建及调试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