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冰倩语文:生存意识教育(贾勇指导).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63015345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1.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冰倩语文:生存意识教育(贾勇指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黄冰倩语文:生存意识教育(贾勇指导).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黄冰倩语文:生存意识教育(贾勇指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冰倩语文:生存意识教育(贾勇指导).docx(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黄冰倩语文:生存意识教育(贾勇指导)教育的出发点是人,教育的归结点也是人。教育首先要关注 人的价值,关怀人的生命。当代大学生教育就要以生命教育 为本,回归教育的终极意义。具体来讲,笔者认为,大学的 生命教育应该包括以下几个层面:1 .生存意识教育生存意识教育,实际上就是大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的教 育。应首先让大学生明白生命是一个连续过程,只有生命存 在,才能谈得上生命开展与质量问题。生命作为个体存在, 是人的其他价值创造、实现和评估的先决条件,脱离生命个 体存在和延续的过程来实现生命价值,无疑是荒谬的。日本 学者池田大作指出:“生命是尊严的,就是说它没有任何等 价物,任何东西都不能替代它J生

2、命对每个人来说只有一 次,任何人都是无法复制的孤本。要引导大学生肯定并尊重 自己的生命价值,让他们认识到任何伤害自己和他人生命的 行为都是对人的价值的践踏。2 .挫折意识教育大学生亟待加强挫折教育,提高心理素质和心理承受力。让 他们明白人生的道路是曲折的,正是由于曲折才演奏出人生 的旋律。大学生自杀的原因很大程度上与他们面对的来自学 校、家庭和社会的巨大压力有关,压力大到难以承受从而选 择死亡。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大学生的挫折教育,提高他们 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承受力。只有让他们体验寒冷、体验孤独、 体验失败,甚至是体验死亡,才能让他们在承受挫折的同时 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由被动变为主动、战胜困难,

3、从而培 养良好的心理素质。3 .生命的升华教育巴金说过:“人不能只靠吃米活着”。生命的意义不仅表现在 物质方面,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升华。生命教育最高层次就 是生命的升华教育,生命至上是教育的终极意义。可以说生 命本身有着崇高的价值,生命不仅仅意味着肉体的存在,而 且是一种意识观念的载体。因此,教育的使命就在于使个体 认识自我、发现自我、肯定自我,将人生的蓄积发挥出来, 从而最终实现自我。在对大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时候,要让 他们懂得生命不仅仅是生存,生命历程应该有更丰富的内涵。 要使生命有质量,就必须在肉体生命的基础上,提高生命的 精神层面的意义。二、自杀有病2006年2月27日是某高校新学期开

4、学的第一天,一名大四 女生跳楼自杀身亡,自去年以来该校先后有5名大学生自杀 身亡,他们正是青春好年华却从此走上不归之路,令人十分 惋惜。自杀是世界十大死因之一,全球每年约有100万人自 杀,中国自杀人数约占20%左右,自杀率处于世界平均水平。 据有关资料显示,精神障碍在我国疾病总负担的排名中居首 位,精神病患病率较之50年代陡升了 5倍,心理卫生问题、 精神障碍及自杀明显增多。近年来,高校大学生发生的自杀 事件呈逐年上升趋势。自杀问题在法律上虽然不属于违法犯 罪,但这类事件的发生,在社会上和校园里造成的负面影响, 给家庭及他人带来的心理阴影是无法估算的。因此,认真分 析研究大学生自杀问题的原因

5、、行为特征,采取相应的对策 和措施,有针对性的加以防范,是我们不可忽视和回避的现 实问题。(-)大学生自杀问题的个体心理分析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一方面,他们具有一般个体青年期 的心理特征和面临的心理问题,他们“内心动摇大,情绪的 紧张程度一般较高,对很小的刺激也容易引起强烈的情绪反 映:一时陷入被打败的悲哀里,一时又由于有希望昂首挺胸, 一时又由失意而俯首顿足。情绪如此不稳定,是青年期心理 的一个特征”。因此,调控这种具有两极性的情绪,是每个 青年人能否顺利渡过青年期的条件之一。某高校去年以来发 生的5例大学生自杀案例中,每个自杀者都有不同程度的人 格障碍和情绪失调。另一方面,大学生还具有比一般个体青 年期更为复杂的内心世界,他们的自我意识强烈,富有理想 和抱负,期望值较高。他们最关心的是如何把自己目前的状 况和个体角色协阅起来,为了实现自身的价值,他们在心理 上默默的承受着来自家庭、学习、就业、社会环境等方面的 压力,各种各样的复杂问题和冲突需要他们去解决。由于青 年期自身生理和心理上的不成熟,使他们的心理适应能力面 临巨大的挑战,这些心理特点使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更容易 产生各种心理上的反差,导致各种心理挫折,因而易于形成 厌世心理。这些特征使得大学生的自杀行为表现与一般个体 青年具有不同的规律性,因此,我们研究大学生的自杀问题, 应当从大学生的自杀心理机制人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