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荒精神235.docx

上传人:muj****520 文档编号:63012135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大荒精神23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北大荒精神23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大荒精神23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大荒精神235.docx(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北大荒精神北大荒精神,是黑龙江垦区的广大人民群众在六十多年的开发建设中,用青春与汗水、鲜血和生命,在特定历史条件和极其艰苦的环境下培育和锤炼出来的,是英雄的北大荒人的政治觉悟、精神境界、道德情操、意志品格、行为规范和工作作风的集中体现。这种精神已在全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成为全国人民共同拥有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它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奋勇前进。精神简介什么是北大荒精神?这便是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这十六个字,字字铿锵有力,发人深思。北大荒人在创造丰硕的物质文明成果的同时,在把北大荒打造成北大仓的同时,更用

2、他们的青春和生命,忠诚与坚韧为后人留下了名传千古的创业精髓。人们赞美拓荒者,歌颂拓荒牛,更颂扬在艰苦跋涉中取得辉煌业绩的北大荒精神。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十万转业官兵在东北三江平原的亘古荒原上发起了向地球开战,向荒原要粮的伟大壮举。半个世纪来,几代拓荒人承受了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战天斗地,百折不挠,用火热的激情、青春和汗水把人生道路上的句号划在了祖国边陲那曾经荒芜凄凉的土地上,他们以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为内容的北大荒精神,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垦荒英雄们跋山涉水、勇往直前,他们已把生命融入了这片荒原,用青春和智慧征服了这片桀骜不驯的黑土地,实现了从北大荒到北大仓的

3、历史性巨变。折叠形成历史五十年代中期,王震将军奉党中央、毛主席之命,先是率领铁道兵,后又指挥十万转业官兵挺进荒原,展开了大规模的开发建设,奠定了垦区的基础。近半个世纪以来,先后由14万转复官兵,5万大专院校毕业生,20万山东、四川等地的支边青年,54万城市知识青年和地方干部、农民组成的垦荒大军,继承发扬解放军的光荣传统和南泥湾精神,头顶蓝天、脚踏荒原,人拉肩扛,搭马架、睡地铺,战胜重重困难,在茫茫沼泽荒原上建起了一大批机械化国营农场群。老一代北大荒人数十年如一日,艰苦创业,自强不息,为垦区的开发建设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黑龙江垦区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成为

4、工农商学兵结合、农林牧工副渔综合经营、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社会经济区域。垦区始终与共和国同呼吸共命运,垦区的开发建设史是共和国发展史的一个缩影。垦区人民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还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即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北大荒精神。折叠精神内涵不畏艰险、顽强拼搏的艰苦奋斗精神;解放思想、敢闯新路的勇于开拓精神;胸怀全局、富国强民的顾全大局精神;不计得失、勇于牺牲的无私奉献精神。折叠精神解读折叠艰苦奋斗精神北大荒的艰苦奋斗精神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体现。一是环境的艰苦史书上记载:北大荒自古以来,就是蛮荒之地。这里荆莽丛生,沼泽遍布,风雪肆虐,野兽成群,人烟罕至,寒冷、偏僻、荒

5、蛮、凶险以至于自身难以克服的困难等等。北大荒是冰雪的故乡,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受西伯利亚寒流影响,冬季漫长而寒冷干燥,冬天最低气温可达零下48.6度,一年有三分之二的时间为冰霜期,冻土层最厚达2。5米,滴水成冰、鹅毛大雪都是对这里形象的比喻。夏季的北大荒,野兽成群,沼泽密布,蚊虻成阵,因草水多多,蚊子就多。晚上睡觉,蚂蚁和蛇常会爬进被窝里。作家聂绀弩在北大荒歌中写道:北大荒,天苍苍,地茫茫,一片衰草枯苇塘。苇草青,苇草黄,生者死,死者烂,肥土壤,为下代作食粮。何物空中飞?蚊虫苍蝇,蠛蠓牛虻。何物水边爬?四脚蛇,蛤士蟆,肉蚂蟥。山中霸主熊和虎,原上英雄豺与狼。烂草污泥真乐土,毒虫猛兽美家乡

6、。谁来酣睡似榻前,须见一日之短长。大烟儿泡,谁敢当?天低昂,雪飞扬,风颠狂,无昼夜,迷八方。雉不能飞,狍不能走,熊不出洞,野无虎狼。酣战玉龙披甲苦,图南鹏鸟振翼忙。天地末日情何异,冰河时代味再尝。一年四季冬最长。二是工作的艰苦北大荒初期的工作,就是开垦荒地。建场的时候,进点建场的人员都是靠着两条腿一步一步走的。茫茫荒原,荆棘丛生,塔头甸子和沼泽遍布。每刨一镐,把泥水溅起老高,人都变成了泥猴。没有伙房,露天打灶;没有水井,就用泡子水过滤做饭;没有蔬菜,就挖野菜吃。有时工作的地方处处是水,中午吃饭无蹲坐之地,只好边走边吃。出征归来,脸和脖子上都被蚊子咬得胖出一圈。三是生活的艰苦他们长年吃的是清一色

7、的高粱米、窝窝头、盐水煮黄豆,白菜粉条汤。一日三餐除了大白菜,偶尔有点土豆之外,几乎一年也吃不到肉,逢年过节才能吃一顿大米饭或者饺子,饺子也多半是喝片汤。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虽然号称黄金般的北大仓,也经历了绝大多数人没有经受过的、可怕的饥饿。没有了粮食,只有吃牲口的饲料-糠皮、青稞大麦、黑豆,以至树皮、草根、瓜蔓、辣椒秧、野菜因饥饿而亡的人也不计其数。有带家属的,还有带孩子的。当时,夫妻一对一双地安排在一个通铺上睡。天很冷,但是得挂蚊帐,一个蚊帐里睡一对。江滨农场当年一间不足20平方米的草房,却同时住过四对新婚夫妇。还有很多农场坐落在深山老林中,不通电、不通邮、不通车。要想和上级联系,只靠一台

8、发报机。战士们想寄一封家书,只能到几十里外的镇里去寄。折叠勇于开拓精神一是向荒原进军为了响应党中央的号召,一批又一批以复转军人为主体的垦荒大军,从战场走向荒原,有1956年王震将军率领的铁道兵七个师和1958年从各军种兵种转业来的十万官兵;有1959年来自齐鲁大地的六万支边青年,有1966年来自沈阳军区的万名复转官兵;有1968年组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的三千现役军人和从全国各地来北大荒的80万城市知青;还有数以万计的科技人员、各地的高等院校毕业生以及改革开放后来到北大荒的建设者们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共开垦出3600多万亩良田,建成了中国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综合生产能力最强的国有农场群,将

9、5万多平方公里的漠漠大荒建成了名闻遐迩、举世瞩目的现代化农业的黑龙江垦区。二是科技的创新从1948年夏始,通北机械化农场就设立了试验室。1949年,查育一号经小区直播实验,创造亩产467公斤的高产纪录。1950年经反复试验,用机械化收获水稻获得成功。1955年,友谊农场组建了农业科研试验站。1956年,铁道兵农垦局成立试验站。1957年,虎林县湖北示范农场移交给八五零农场,改为试验场。1962年友谊农场建立农机科研室。1964年制成国内第一台盘式精点玉米机。1965年粮食烘干设备、冻土开沟犁、悬挂式培土机等5项科研任务的研制和开发获得成功。1963年,东北农垦总局科研所成立,下设育种、耕作栽培

10、、农业机械、畜牧兽医4个研究室。1965年又成立了农业经济研究室。同年,黑龙江农垦科学研究所成立。这一时期,从局到场、从场到连均组建了科研组织机构。1967至1977年,兵团中期恢复了科研机构,省农场管理局和7个地区农场分局,也先后恢复和建立地区农垦科研所和农场试验站。在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上,垦区的北玉5号玉米早熟单交种、LD-70冻土机、LKD-100单圆盘旋转开沟机、悬挂式播种施厩肥机、侧牵引清淤机、4W-2型立卧辊玉米收获机、4YL-2型立辊玉米收获机、东北毛肉兼用细毛羊的培育(协作)、哈尔滨白猪的培育(协作)等lO项成果获国家部级成果奖。省国营农场总局科学大会首次授予奖励的农垦优秀

11、科技成果奖92项。进入21世纪以来,垦区农业生产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粮食单产稳定提高,产品质量不断提升,粮食总量、商品率不断创历史新高。三是体制的创新1979年,国家对黑龙江垦区实行财务包干,30年铁饭碗的历史宣告结束。1980年,中共中央下发文件,充分肯定了专业承包联产计酬责任制的优点。1983年,国营农场生产责任制继续朝着承包到组、到户、到劳的方向发展。1984年,中共中央关于农村工作的通知指出:国营农场应继续进行改革,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办好家庭农场。从此,家庭农场在黑龙江垦区全面兴起。从1984年到1996年,垦区先后兴办20多万个家庭农场,实现了农业改革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1998年,

12、黑龙江北大荒农垦集团总公司作为国家大型企业集团试点企业正式组建。2000年,农垦总局制定了黑龙江垦区农业现代化规划纲要,积极探索垦区内部政企分开的实现形式,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行集团母子公司管理体制。2002年,104个农牧场和4家厂矿企业内部政企分开改革全部到位。从2004年开始,垦区启动现代农机装备工程。由于原有的组织模式已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于是北大荒开始了撤连建区的改革,把原来的2241个生产连全部撤销,集中设立661个管理区,降低了农业的生产成本,推动了农业现代化进程。制度的创新洞开了世界的窗口,将北大荒人引向了国际舞台。垦区已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往来和经济技术合作

13、关系,主要农畜产品出口世界24个国家和地区。折叠顾全大局精神北大荒人有着崇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无论在怎样的困难面前,他们都能咬紧牙关,服从大局,千方百计完成上缴国家粮食的任务。有些年代,由于各种自然灾害,导致垦区粮食大量减产,能否按计划完成国家交给的上缴粮食的任务,就变得十分艰巨。为了顾全国家这个大局,替国家分忧解难,北大荒人不顾个人得失,勇敢地站了出来。在各级党组织的领导下,垦区上上下下积极行动,献计献策,为完成上缴国家粮食任务而努力。他们勒紧腰带,精打细算,将霉变的小麦当做口粮,把好的粮食和全部余粮都上交给了国家,按时完成国家交给的粮食购销任务。顾全大局是北大荒人的一贯信念,他们急国之急、

14、想国之想,不讲条件不讲代价,用自己的生命和汗水证实了对祖国的赤胆忠心。他们为民族大业,为抢险救灾,为完成国家任务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主要表现为:旱涝灾害频繁、江河泛滥、水土流失、风蚀沙化,耕地肥力下降,多种珍稀水禽和鸟类被迫迁徙他乡,曾肥的流油的黑土地日益变得贫瘠。为此,黑龙江垦区提出了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绿色农业的新思路:禁止一切湿地、草原垦殖和毁林开荒活动,退耕还林,退耕还牧,退耕还草,退耕还湿。同时,加大造林的力度,多处建立了自然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地、生态农业试验示范点、绿色食品生产基地,使北大荒的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实行场县共建,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地方与垦区互利共赢。

15、2009年上半年,垦区完成代耕作业面积740万亩,共建农机合作社39个,向地方推广五大作物高产栽培模式976万亩,推广良种面积2237万亩,开展种植业保险2100万亩,有160万户农民进入场县共建产业化体系,其中北安分局与黑河市共建生态农业观光园区等8个农业合作项目、绥化分局与哈市松北区共建万头奶牛养殖场等3个畜牧合作项目、北安分局赵光农场与赵光镇等5个毗邻场镇(乡)的社会事业共建项目均取得突破性进展,垦区在全省加快构建城乡一体化新格局中的示范带动作用日益凸显。折叠无私奉献精神北大荒的无私奉献精神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事业的奉献北大荒人承载着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伴随着共和国艰难前进的脚步

16、,历经三代北大荒人的薪火传承、拓荒风雨,终将昔日的北大荒变成今天的北大仓。在这块神奇的黑土地上,有数不清的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把他们的一生奉献给北大荒的垦荒事业中。他们之中有老红军战士余永清、黄振荣、张文忠;有身残志坚的残疾荣誉军人迟子强、郝光浓、侯祥宽、汪立国、韩应魁;有战斗英雄李国富、王树功、张一千、曹学法;有支边青年模范人物杨华、范素兰、纪长英、梅树生;有城市知识青年的优秀代表徐淑芳、邵玉琨、曲雅娟、高崇辉;有献身科技事业的专家张元培、桂体仁、梁甲农、徐一戎和冯紫琅夫妇等。他们燃簧火,战严寒,驱野兽,开荒原,在这漠漠大荒上建起了一座又一座农场,终于将5万多平方公里的漠漠大荒建成了名闻遐迩

17、、举世瞩目的现代化农业的黑龙江垦区。二是青春的奉献十四万复转官兵都很年轻,年龄普遍在二三十岁,他们在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的炮火硝烟中英勇杀敌,建功立业,而当祖国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毫无怨言,意志坚定,来到茫茫荒原,投入到北大荒的伟大事业中。从北京、天津、上海、杭州、宁波、哈尔滨等城市的几十万的学生和知识青年,刚来到北大荒的时候,小的只有十五六岁,最大的也不过20左右岁,他们才从学校毕业,步入社会的第一步就来到了遥远的祖国边陲,为垦区的繁荣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把他们最宝贵的青春财富献给了北大荒。三是生命的奉献有多少北大荒的建设者们因长期的劳累身患重病死在了北大荒;有的在开垦荒原的过程中,被茫

18、茫无际的沼泽地所吞噬;有的在洪水中为了抢救国家的财产献出了生命;有的在茫茫火海中化为灰尘而永生;有的因在军事演习中,遇突发事故为保护战友而永不醒;有的因为在爆破之中,为排除哑炮而牺牲;有的为抢救落水的学生,毅然跳入水中而献身;有的因抢救家属妇女,被黑瞎子的大掌拍碎脑壳,他们用自己的理想信念和血肉之躯为北大荒谱写了一曲曲英勇牺牲、无私奉献的英雄赞歌。据有关方面统计,在北大荒的开垦中,有12000多人长眠于辽阔而富饶的北大荒,将生命永远奉献给了这片神奇的黑土地,而这仅仅是整个黑龙江垦区故去者的一部分。在长达六十多年艰苦创业的岁月里,有五万多转业官兵、支边青年、知识分子、知识青年永远长眠在北大荒。内容总结(1)北大荒精神北大荒精神,是黑龙江垦区的广大人民群众在六十多年的开发建设中,用青春与汗水、鲜血和生命,在特定历史条件和极其艰苦的环境下培育和锤炼出来的,是英雄的北大荒人的政治觉悟、精神境界、道德情操、意志品格、行为规范和工作作风的集中体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x模板 > 高端商务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