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大型纪录-片《故宫》-解说词.doc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30030 上传时间:2019-04-22 格式:DOC 页数:226 大小:2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CCTV大型纪录-片《故宫》-解说词.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6页
CCTV大型纪录-片《故宫》-解说词.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CCTV大型纪录-片《故宫》-解说词.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CCTV大型纪录-片《故宫》-解说词.doc(22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CCTV 大型纪录片故宫解说词第一集 肇建紫禁城是谁创造了历史?又是谁在历史中创造了伟大的文明?公元 1403 年 1 月 23 日,中国农历癸未年的元月一日。这一天,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依然延续着自古以来的传统,度过他们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农历元旦。这一年,人们收到的类似今天的贺年卡上,不再有建文的年号了。建文帝 4 年的统治,在一场史称靖难之变的战争后,成为了往事。公元 1403 年的大年初一,大明朝第三个皇帝朱棣,正式启用永乐作为自己的年号。这一年为永乐元年。年号的更替,随之带来的将是这个王朝的更多变化。永乐元年,明朝的首都在今天中国南京。这座六朝古都自东汉时代起就被认为有王者之

2、气。明太祖朱元璋将都城定在这里,并集中国两千年宫殿建筑之精华,建造了皇家宫殿。今天这座宫殿仅留#*下了这些遗址,但仍不失当年的气魄。而此时的北京城在大明的版图上,还是朝廷的一个布政司,叫做北平。这里人烟稀少。朱棣 11 岁时被封为燕王,他和他的旧部们熟悉这里,对这个地方充满着感情。永乐元年的农历正月十三这一天,朱棣按祖制祭祀完天地回到皇宫。当君臣们相聚一堂时,一个叫李至刚的礼部尚书,提出了一个建议。他说,我以为北平这个地方,是皇上承运龙兴之地。应该遵循太祖高皇帝,另设一个都城的制度,把北平立为京都。永乐皇帝,当即非常高兴地答应了下来。在这之后的几个小时里,将北平升为北京,成为王朝第二个京都的一

3、道圣旨昭告了天下。这个消息很快传遍了全国,而一座伟大宫殿将由此诞生。刚刚登基不久的永乐皇帝,用这样一道圣旨昭示天下,表达自己治理天下的理念。从目前看到的史料中,我们可以发现,公元 1403 年的朱棣正处于一种十分微妙而不安的气氛中。作为一个从侄儿手中夺取皇权,#*刚登大极的皇帝,他面临太多棘手的问题。对反对他的建文帝旧臣的杀戮仍在继续。杀了很多人以后,朱棣感到十分不安。他也曾询问身边的一位大臣茹常,我这样做会不会得罪了天地祖宗?更让他感到不安的是,攻入南京城时,他的侄儿建文帝就在一场大火中神秘失踪,生死不明。尽管他按天子礼仪,给这位侄儿举行了隆重的葬礼。但后世的很多历史学家认为,当时被下葬的并

4、不是建文帝本人。真正的建文帝,很可能已经逃亡在外。这件事成为朱棣最大的一块心病。之后有一天上朝时,朱棣差点被御史大夫景清刺杀。此事之后,朱棣在南京城里经常做恶梦。他或许更加强烈地开始怀念他的故地北京。站在南京皇宫的遗迹中,我们不难想像,曾经在北方生活多年的永乐皇帝,可能越来越不喜欢住在南京。他开始谋划将第一京都迁往北京的行动。#*很快当年的 5 月份,在一次临朝时,他对大臣们说,北京是我旧时的封国。有国社国稷,将实施国都的礼治。然而皇上的建议,却遭到了大臣们的激烈反对。从那以后,朱棣谨慎了很多,他开始以迂回而秘密的方式,为迁都进行系统而缜密的准备。公元 1403 年,由北平刚刚改称为北京的城市

5、里,突然多了很多来自江浙等地的南方人。他们得到朝廷的应允,迁至北京,即可获得五年免缴税赋的优待条件。这些人普遍比较富有,很快便在北京做起他们以往在南方所经营的生意。同时在北京的郊区,也多了很多农民开始垦荒种地,大规模的移民工程开始了。当浩浩荡荡的移民队伍涌向北京时, 在距北京万里之遥的西北草原上,蒙古帖木儿大汗指挥的铁骑大军,已经向中原开拔。大明朝的北方又面临着威胁。然而正当永乐皇帝,准备布防迎战时,帖木儿却突然在行军途中病故。一场大战消于无形。公元 1405 年 6 月,东南风吹起的时候,郑和受永乐皇帝的派#*遣率一支船队作远洋航行。带着永乐皇帝,向世界展现大明国威的使命驶向茫茫的海洋。据说

6、这次航行,也是为了寻找失踪的建文帝。公元 1406 年 8 月,当郑和的舰队浩荡行进时,南京皇宫里发生了一件让朱棣高兴的事。我们已经无法考证,是出于永乐皇帝本人的暗中授意,还是大臣们自己揣摩上意的结果。总之在这一天的朝堂上,以丘福为首的一群大臣,建议在北京修建一座新的宫殿,永乐皇帝非常愉快地接受了这个建议。于是一场浩大的工程拉开了序幕。永乐皇帝开始派他的心腹亲信们奔赴全国各地,为这项巨大工程做准备。他们中有工部尚书宋礼、吏部右侍郎师逵、户部左侍郎古朴。这些人即将去往的地方,是四川湖广等地的群山峻岭。他们这次要去开采的是楠木。珍贵的楠木,多生长在原始森林的险峻之处,那里常常有虎豹蛇蟒的出没。官员

7、和百姓们冒着危险进山采木,很多人丢失了性命。后世有人用“入山一千,出山五百”来形容采木的#*代价。这里是今天紫禁城太和殿的内景,当年那些被砍伐的楠木,就是被用来制作这些柱子的。那些永乐时期巨大的楠木,在太和殿里早已难见踪影,这些巨大的柱子,是后来清朝由松木拼凑而成的。这是公元 2004 年 6 月,故宫大修进行的一次运木工程。这些巨大的木材,通过现代的运输工具运到故宫,也是一项庞杂而艰巨的工作。那么 500 年前,比这些木材巨大数倍的楠木,又是怎么运到紫禁城里的呢?被派往四川的工部尚书宋礼,这样向皇帝描述了一次大木出山的传奇情景。有一天山洪暴发,一株大木顺流而下。遇有巨石拦路,大木发出像雷鸣一

8、样的巨响,撞击巨石。巨石裂开大木完好无缺。后来永乐皇帝将发生这一故事的那座大山封为神木山。这只是一个特殊的例子。更多的木材,从川贵湖北的崇山峻岭中依靠天然的河流和修好的运河,输送到北京。#*永乐时期为建造新的宫殿,而进行的采木工作,据说持续了整整 13 年。然而开采修建宫殿的石料,同样也很艰辛。我们在保和殿后,看到了这块故宫中最大的丹陛石。它是在明代,由一块完整的石头雕刻而成。而这样巨大的石头,是如何被运到这里来的呢?据历史记载,这些石头都来自于北京西南郊房山的大石窝和门头沟的青白口。这里从明清两代跨越 600 年,直到现在还在生产汉白玉石头。我们终于在明朝史料中,发现了保和殿后那块石料的开采

9、和运输过程。这块石料开采就动用了一万多名民工和六千多名士兵,而运往京城则更为艰巨。数万名民工,在运送石料的道路两旁,修路填坑。每隔一里左右掘一口井,在隆冬严寒滴水成冰的日子,从井里汲水泼成冰道。二万民工一千多头骡子,用了整整 28 天的时间,才运到京城。那些同样被费尽心力,运到紫禁城的巨石,大部分都被安放在故宫中轴线的御道上。据现在的专家学者研究,这次宫殿建设的备料过程长达近十年。在这十年中,北京逐渐成了大明王朝疆域内,最热闹最庞大的#*建筑工地。这是今天我们用三维动画再现的,当年营建紫禁城时北京工地的景象。那些由此而生的著名工地名称一直保存至今。在这样一个浩大的工程中,能被历史记载下来的人,

10、只有极少的几个。那些当年为这座宫殿付出辛劳的工匠,据说超过百万之多。他们中也不乏幸运者,有两个来自山西的工匠王顺、胡良。永乐皇帝视察工地的一天,看到他们的彩绘。皇帝扶着王顺的肩膀,对他称赞不已。泰宁侯陈珪,公元 1406 年被任命为改造建设北京城及宫殿的总指挥。永乐皇帝在写给陈珪的一封诏书里说:“要善待工地上的军人和民工,饮食和作息要有规律,不要过于劳累。你们要体谅我爱惜百姓的想法”陈珪一直在北京监工,直到公元 1419 年去世,他没有等到紫禁城落成的那一天。据历史记载,在参与这项工程的能工巧匠中,以老木匠金珩为首的二十多人被同时提升为营缮所丞。而其他一些著名人物,像负责石料制作的陆祥、负责工

11、艺的蔡信,也都被历史记载了下来。这里是现在北京的中南海。在 600 多年前,紫禁城尚未建成之#*时, 朱棣的燕王府和紫禁城完工前的临时宫殿,就在这一区域的西北。公元 1409 年,朱棣以巡狩的名义住在这里。从公元 1409 年至宫殿建成后的公元 1421 年,他在北京度过了 5 年又 8 个月。这使得大明朝的决策、军事和行政系统逐渐北移。跟随朱棣来到北京的一个叫王绂的画家,在这一时期创作了燕京八景图 ,用细腻的笔法描绘了那个时候北京的美景和风情。那个时期,北京逐渐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移民军户对郊区的屯田垦荒,使北京农业生产水平得到迅速提高。北京对于这个王朝开始显得越来越重要。从公元 14

12、10 年到公元 1414 年,朱棣以北京为根据地,两次跨过长城御驾亲征,击败了多年来威胁北京的蒙古部落。在一次胜利后,他检阅了所带领的庞大军队。就在朱棣谋划迁都北京刚刚开始的时候,他最亲密的一个人去世了。这就是徐皇后,他们的婚事是朱元璋亲自给说合的。怎样安葬这个结发妻子呢?陵墓理应建在南京,但是朱棣却悄悄派一个大#*臣和一个风水先生前往北京寻找吉壤建陵。两年后,在昌平以北20 多里的地方,被朱棣降旨圈为陵区禁地。这就是今天的明十三陵。借徐皇后之死而建陵,大臣们都意识到这是皇上向他们释放的一个迁都信号。这之后南京城里的一些大臣开始上疏,直截了当反对永乐皇帝暗藏的迁都用意。很快河南布政使周文褒、王

13、文振及参议陈祚被朱棣谪贬到农村去当普通的农民,而其余的人只好选择了沉默。公元 1416 年十一月的一天,朱棣突然诏集文武群臣,和颜悦色地与大家谈论起一个关于北京的敏感话题。皇上对北京宫殿的修建表现出异乎寻常的民主,而这一次群臣没有再提出反对意见。不仅一致通过紫禁城尽快动工修建,还赞美起北京优越的地理位置,纷纷强烈要求将明王朝的第一首都定在北京。他们说:“北京北枕居庸关,西靠太行山,东连山海关,南俯中原,沃野千里,山川壮丽,足以控制四方,统治天下,确实是可以绵延万世的帝王之都。 ”朱棣多年处心积虑的迁都欲望,瞬间变成了君臣的合意。后世的历史学家认为,这次决定意味着中国政治中心开始北移,中国地缘政

14、治从此发生改变。这种改变影响了中国数百年的政治格局直到今天。#*这是公元 2005 年 4 月 10 日的清晨,在故宫博物院的宫墙内出现了这样一群工人。他们来到这里,是为了完成一项工程,就是对这座宫殿进行一次大规模的修缮,这次大修将持续 19 年。在将近 600 年前,同样在这块地方,曾经一次性的汇集了十万名工匠,开始修建这座宫殿。他们大多来自于河南、山东、山西、安徽等地。今天我们无法知道,他们是怎样建造这座宫殿的。也无法知道他们曾经历了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关于这座宫殿建设的正式记载在明实录上有这样的几句话“癸亥,初营建北京,凡庙社、宫殿、门阙,规制悉如南京,而高敞壮丽过之,至是成。 ”在公元

15、 1419 年,关于这座宫殿的建设只能用文字记录。而今天,我们却有幸能用摄像机记录这些影像。从这些大修的场景中,我们隐约可以捕捉到,当年修建这座宫殿的一些印记。#*我们的故事讲到这里,不得不对历史的记载产生一些疑惑。我们同样在明实录上看到这样的记载:“自永乐十五年六月兴工”在今天一些研究者以此为据认为,紫禁城是自永乐十五年,用了三年半的时间建成。而另外一些学者则认为,如此浩大的工程 8000多座房子,即使是在今天,也是不可能用三年半的时间建成的。但是无论有怎样的争论,千百年来中国古典建筑的工程方法,却一直未有大的变化。虽然距紫禁城建成已经将近六百年,但是今天工匠们使用的建筑方法依然延续着那时的

16、工艺。这些传统的工艺,在清代被人们概括为八大作。 即木作、瓦作、石作、扎材作、土作、油漆作、彩画作、糊裱作。我们今天在镜头中所展示的工艺是在这次大修中所运用的。它和约六百年前明朝工匠所运用的手法,几乎是一样的。在公元 1420 年,这座宫殿终于建成了。它是在元大都皇宫旧址上诞生的。那个元大都曾十分著名的延春阁被景山所取代,而整个宫殿建筑群由北往南延伸座落在整个北京的中心地带,成为这个王朝新的神圣之地。这里的砖瓦木石,这里的色彩,这里的空间布局,都昭示着中#*国人曾经的文明意志和理念。从此这里开始历经 24 位皇帝和众多嫔妃皇子们的悲喜人生。开始上演中国历史中许多精彩的瞬间。公元 1421 年,

17、在宫殿刚刚建成之后,百姓迎来了那一年的农历元旦。这一天,朱棣在新落成的宫殿里,举行了规模宏大的朝贺仪式。他登上了高敞壮阔的奉天殿,接受大臣们的跪拜。朱棣和大臣们都为这座辉煌无比的宫殿所振奋与鼓舞。不久春天到来了。那些曾经终年在北京服役的工匠民夫和军人们, 甚至还有那些大牢中的犯人们,皇帝减赋免役大赦天下的诏书改变了他们的命运。据说宫殿盖好之后,意得志满的永乐皇帝把一位会推算未来的姓胡的官员找来,让他算一下以后会发生什么事。胡回答说:“明年四月初八宫殿会发生火灾”永乐帝大怒,把他关进监狱,并表示到时候若不着火就杀你人头。谁都没把这个人的话放在心上,大家都沉浸在新宫殿建成后的喜悦之中。也就是在这时

18、,永乐帝派郑和第六次率领船队出使西洋。公元 1421 年 5 月 9 日这一天,天气骤变雷鸣电闪,三大殿大#*火突然升起真的被雷火击中了。朱棣到底有没有找官员测算新宫殿的未来,在历史上无法考证。那个胡姓官员预测的故事,基本可确立为是一种传说。而在明史上关于这次火灾的正确记载是这样的:“自永乐十五年六月兴工”言简意赅无更多笔墨。永乐皇帝用近二十年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投入而建成的三大殿, 只存在了三个月,就毁于天火。这对朱棣是一个致命的打击。在痛惜宫殿的被毁之外,更令他痛苦的是对自身的怀疑。朱棣敕谕文武群臣说:“奉天等三殿灾,我心惶惧,莫知所措。如果我的作为果真有不当之处,大家应该开诚布公地提出来,好

19、让我有改过的机会,以回天意。 ” 下诏求言引发了官员们的激烈反应。一部分人都抓住这个机会指责朱棣好大喜功,指陈他迁都北京是错误决策。接着,处于惊恐与愤怒矛盾中的永乐皇帝,让大臣们跪在午门前相互辩论,还处死了一位指责他的官员。不久之后,朱棣致力消除边患发动第六次北征蒙古的行动。但是他的健康每况愈下,戎马一生的他居然从马上摔了下来,终于在北征蒙古的途中他在榆木川走向生命的尽头。#*毁于天火的大明宫殿三大殿,在永乐时代没有再进行重修工作。之后的二十年中,曾经辉煌如梦境一般的紫禁城中央地带,是一片焦黑的废墟。转眼间十多年过去了,正统元年也就是 1436 年,明英宗朱祁镇即位。这位实际年龄只有 7 岁的

20、孩子十分崇拜他的曾祖父朱棣,他一登上皇位就做了一件他的父亲和祖父都没有做成的事情重修紫禁城。这一年的秋天,朱祁镇下诏“命太监阮安、都督同知沈清、少保工部尚书吴中率军夫数万人修建京师九门城楼。 ”又过了五年,他正式下诏重修三大殿和乾清、坤宁二宫。下诏当日工程就正式动工。一年半之后,拖延了十几年的重建工作完成了。一切尘埃落定。紫禁城又完好如初,一道圣旨又昭告了天下。北京紫禁城,最终成为中国明清两代统治天下的最高政治中心;#*一座世界一座世界建筑艺术史上独一无二的经典之作,从此傲然于世;成为我们人类历史上迄今能看到的最大的宫殿建筑群;最终成为我们全人类共同的历史文化遗产。然而紫禁城在重新建好后,又将

21、面对数百年中的一次又一次灾难和重建,它的故事或许才刚刚开始。第二集 盛世的屋脊惊心动魄的战争已见分晓。改朝换代正在进行。公元 1644 年农历 8 月,在浩浩荡荡的随从队伍陪同下,一个六岁的男孩和他的母亲一起,从盛京老家向北京进发。男孩名叫福临,是大清王朝的顺治皇帝,此行的目的地是他们在北京的新家:紫禁城。对于六岁的顺治皇帝来说,这座他前所未见的高大城门,一定给他留下了新奇而深刻的印象。这是紫禁城最大的门,有 37.95 米高。#*按照中国的阴阳学说,正北叫子,正南叫午,所以位于紫禁城中轴线南端的这座城门,叫作“午门”.穿过午门,紫禁城的真容出现在顺治皇帝的眼前。这里就是他们的新家,而对这座宫

22、殿的占有,也将是他们成为中国新的统治者的象征。深红色的宫墙和金黄色的琉璃瓦是这座宫殿最引人注目的特征,而这绵延一片的红色和金色也使紫禁城与周边的建筑完全区分开来。紫禁城的建筑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前半部分是处理朝政和举行重大礼仪活动的场所,称为前朝。后半部分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和帝后嫔妃的生活场所,称为内廷。故宫博物院副院长 晋宏逵:紫禁城的总体部署就是这样,用若干条纵深的轴线来安排这么#*多的建筑,那么这些建筑都是用院落的形式来展开的。每个院落当中都有成组的建筑。每栋建筑相互之间都是有主有从,有正有配,它就是这样用建筑的手段,来表达封建社会、封建礼制所表达的那种等级和秩序。传说中玉皇大帝的紫微宫一

23、共是一万间,而人间的紫禁城一直流传着宫殿有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的说法。事实上,在长达五百多年的时间里,紫禁城一直在变化着。根据 1973 年故宫专家的调查,紫禁城现有的宫殿是八千七百零四间。有人认为,当年顺治帝初次见到的紫禁城也许并不完整,因为比他早几个月进京的摄政王多尔衮,在给顺治皇帝的奏报中写道:李自成烧毁宫殿后逃走。故宫博物院副研究馆员 李燮平:李自成确实放火了,那整个紫禁城受到什么损坏了,这实际上清代人自己有一个定位。乾隆朝修订的日下旧闻考就明确说过紫禁城宫殿是因胜朝之旧而斟酌损益之。意思是什么呢。就是说我对紫禁城的修缮都是在明代建筑的基础上来进行的。这就反过来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呢,就

24、是说紫禁城宫殿没像传说的那样因为李自成而受到那么大规模的破坏。据清实录记载,六岁的顺治皇帝是在皇极门也就是现在的太和门登的极。顺治二年,中轴线上的宫殿被一一修复,重新命名。这是改朝换代在建筑上最直接的体现。皇极殿改名为太和殿,中极殿改名为中和殿,建极殿改名为保和殿,对于当时尚不稳固的新政权来说,一个和字,包含了他们对天下和平、君民和谐的未来,最迫切的期盼。从此,紫禁城的匾额上出现了满文。顺治皇帝没能等到他所盼望的和平盛世的到来,就在二十四岁时离开了人世。这一年是公元 1661 年。十八年之后,一个寒冷的冬夜。太和殿西侧的御膳房突然燃起了火光,大火一路蔓延,两小时后烧着了太和殿。几天后,引起这次

25、火灾的六名太监被处以绞刑。此后太和殿在长达十八年的时间里#*却始终是废墟一片。在这段时间里,年轻的康熙皇帝,在残缺的紫禁城中忙于指挥各地征战、稳定统治。十六年间,他相继平定了以吴三桂为首的三藩叛乱,收复了台湾,还打败了入侵的沙俄,签订了清王朝对外的惟一一个平等条约中俄尼布楚条约 。直到康熙三十四年,天下太平。此时的康熙皇帝终于可以腾出手来重建太和殿了。但是这次修复却遇到了最大的难题。太和殿上一次重建是在明朝天启年间,此时已经过去六十九年,人们不知道太和殿确切的建筑比例与数据。当时,爱读书的康熙皇帝亲自查遍书籍,结果令他非常失望。一位叫梁九的人令这件事情有了重大转机。当时已年逾古稀的梁九,从明朝

26、崇祯年间进入工部,已经在工部工作了四十多年。根据梁九传记载,当时梁九按照十比一的比例,做了一个太和殿的木模型,就靠对这座模型组件的放大制作,完成了太和殿#*的结构搭建。令人称奇的是放大出来的每一个木件安装上去都能严丝合缝,分毫不差。让后人感到幸运的是,康熙三十四年这次重建太和殿的所有材料以及尺寸被详细记载在太和殿纪事这本书当中,这是关于太和殿修建的惟一一份详细纪录。对于今天即将进行的太和殿大修,这本书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康熙三十六年,太和殿落成,盛大的落成仪式正在进行。这不仅是一座宫殿的庆典,更昭示着一个新的盛世的开端。这就是今天我们看到的太和殿。坐落在八米多高的汉白玉三台上的太和殿是紫禁

27、城的核心,也是紫禁城整体建筑乐章的高潮部分。它的一切设计,都为着一个目的,就是把至高无上的皇权烘托到极致。太和殿曾经是北京城最高的建筑,从庭院到正脊高 36.57 米,相当于 12 层楼房的高度。#*太和殿也是紫禁城中最大的建筑。面积达 2381 平方米,相当于半个足球场那麽大。它的长宽比例正好是九比五,代表着九五之尊。太和殿与身后的中和殿、保和殿一起构成前朝的主体,人们习惯称之为三大殿。紫禁城的建筑很多地方都与九这个数字有关,九为最大,体现至尊的含义。像大门上的九排九路门钉,房檐上的九个走兽等等。然而,对于太和殿来说,连最大数字九都不足以表达它的尊贵,因此,在它的屋顶上出现了十个走兽。多出来

28、的这一个叫行什,在中国所有古建筑中仅此一例。太和殿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木质结构建筑。在这个号称世界之最的大殿里,布置却相当简单。在基台的烘托下,皇帝的宝座是惟一的主角。目光所及之处,皇权的威严辐射到每一个角落。#*太和殿一共有七十二根大柱子,围绕着宝座的六根被贴上黄金,每根柱子上都有一条巨龙,这是皇权的象征。从这六根金柱当中向上望去,藻井上有一条蟠龙,蟠龙嘴里倒垂下来的宝珠又叫做“轩辕镜”。康熙皇帝对太和殿的这次重新修建,改变了它原有的九开间形制,变成了十一开间。可以说,这是此次重修中最为实用的改造。故宫博物院古建部副主任 周苏琴:康熙三十四年重建太和殿的时候,考虑到防火的因素,所以就把木构的斜

29、廊改成砖墙了,同时把太和殿两边的游廊改成了夹室,就形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面阔十一间的格局。实际上还是没有改变原来这个面阔九间周围廊的格局。2004 年 6 月,故宫大修前的勘查进入到了太和殿的屋顶内部,我们也跟随他们进行了拍摄。#*这是世界上最大的木质建筑的粱架。而脊檩的彩画是康熙三十四重建时绘制的,它是彩画中最高等级的和玺彩画,距今已经三百多年。我们的摄像机镜头在这里还拍到了一个神秘的物品。它在太和殿顶部最中心的位置,位于藻井的正上方。这就是雍正皇帝命人安放在这里的符板。我们在收藏于第一历史档案馆的皇宫档案中发现了这样一段内容:雍正九年,八月十二日,雍正皇帝命人把三份符板分别安放在养心殿、

30、太和殿和乾清宫。第一历史档案馆编研部主任 李国荣:安放符板呢,本来是古代建筑中,风水学中很讲究的一个内容,为的是镇宅、避邪、保佑平安。 雍正(皇帝)的这几块符板呢,除了传统的道教八卦图外还增加了藏传佛教的咒语,这反映了他是#*诸教为我所用,来保佑他的平安。雍正皇帝放置符板的举动,无疑明确了太和殿、乾清宫和养心殿这三处宫殿,是紫禁城中最重要的地方,而除太和殿外,其余两个宫殿都在皇宫的内廷。和前朝相对,紫禁城后半部分统称内廷,它包括皇帝皇后居住的后三宫,妃子们居住的东西六宫和皇子们生活的乾东西五所。至此,紫禁城建筑的乐章从阳刚的高潮乐段进入阴柔的慢板。乾清宫与坤宁宫和交泰殿合称为后三宫。乾清宫,在

31、雍正皇帝以前一直是皇帝的寝宫。同为皇帝使用的宫殿,它比前朝的太和殿低十一米,面积小一千多平方米,置身其中,人的感觉会松驰许多。明代时乾清宫有后暖阁九间,分上下两层,类似今天的复式建筑,上下共布置了二十七张床,皇帝可以任意选择。 清朝时,东西暖阁改成了书房。#*在明代,坤宁宫是皇后的寝宫。到了清朝,这座宫殿的室内装修有了很大改变,成为中轴线上最具有满族特色的宫殿。它室内贯通,西、北、南三面都有火炕。西大炕供朝祭神位,北炕供夕祭神位, 东北角是祭祀时煮肉用的厨房。这种布局来源于满族民间“口袋房”、 “万字炕”的居住习俗。从坤宁宫东暖阁悬挂的这则坤宁宫铭上可以看出,坤宁宫的布置是依据入关前沈阳故宫中

32、皇后居住的清宁宫照搬而来的。除了皇后,在后宫中,还有很多当朝皇帝的嫔妃,她们就住在后三宫两旁的宫殿里,这些宫殿总称为东西六宫。故宫博物院副研究馆员 王子林:东西六宫它取自于周礼的六寝六宫制度,但是它更多的是融入了自汉代以来所形成的周易阴阳哲学思想,它的建筑布局从平面上看是一个坤卦的卦象,象征阴,也就是说这个地方居住的是妃子。其功能呢可以从宫殿的命名上反映出来。比如说承乾宫,为什么叫承乾宫呢?就是说居住在这个地方的妃子要顺承皇帝,所#*以说东西六宫的建筑它体现的是三纲五常,特别是夫为妻纲的伦理道德思想。东西六宫的建筑形制比后三宫低很多,体现了居住在这里的嫔妃的从属地位。这是雍正皇帝命人绘制的美人

33、图。每一个皇帝都希望龙脉延续,子孙繁盛,从而使王朝兴旺,江山永固。公元 1856 年,随着一声婴儿的啼哭,一个女人一生的命运被改变了。她就是后来统治中国四十八年的慈禧太后。储秀宫是她刚入宫时的居所,但我们现在看到的内部装饰,已经是在她五十大寿时,花费六十三万两白银重新修缮布置过的了。兰花,中国古人认为它有王者之香,又有生育男孩的象征,它与寿石组合的图案寓意为宜男宜寿,所以储秀宫的隔扇大量采用了这种绘画。也许是巧合,慈禧太后刚入宫时被封为兰贵人,不久就生下后#*来的同治皇帝。母以子贵,随着地位逐渐显赫,她的寝宫装饰也奢华起来,在储秀宫的庭院陈设中还出现了龙,这也是东西六宫中惟一的例子。内廷中的养

34、心殿在雍正皇帝之前,原本是一座普通的宫殿。雍正皇帝即位之后并没有按惯例住进乾清宫,他表示:父亲康熙皇帝在乾清宫居住了六十多年,自己实在不忍心再住进去,决定移居月华门外的养心殿,并要求将殿内略微修缮,一定要朴素。雍正皇帝的这个决定,使紫禁城内廷的格局出现了变化。从此,养心殿在紫禁城里越来越重要。养心殿地位骤然上升之后,并没能一直朴素下去,配套装修很快跟了上来。在紫禁城中,采光好坏是衡量宫殿地位的重要标志之一。为了改善养心殿的采光,它成为紫禁城中第一个装上玻璃的宫殿。雍正元年,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活计档 木作记载 “ 十月初一日 , 有谕旨 , 养心殿后寝宫,穿堂北边东西窗安玻璃二块 “。#*当时,玻

35、璃是非常稀罕的物件,全部依靠海外进口。养心殿的位置靠近前朝,它将皇帝的休息和办公场所合二为一。这座宫殿的后半部分是卧室,皇帝在这里休息,若要处理政务时,只要穿过这条甬道,不到一分钟就可以来到前殿办公,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从雍正皇帝开始,到清王朝灭亡,清朝有八个皇帝把养心殿作为生活起居和处理政务的地方。在这里,留下了他们各自不同的生活印记。一座小小的宫殿见证了一个王朝从盛到衰的历史。在等级森严、庄严肃穆的紫禁城中,有一片风格迥异的建筑透露出一份灵动和浪漫的气息。这就是宁寿宫花园,人们俗称乾隆花园,它是生性潇洒喜好游历的乾隆皇帝的得意之作。这个花园建在紫禁城的东北角。狭隘细长,曲径通幽,四个院落相

36、连,风景各不相同,#*乾隆皇帝六下江南时最为欣赏的江南美景尽收园内。花园中还处处显示出汉族传统文化对乾隆皇帝的深刻影响。中国古代有一种祈福的祭祀活动叫褉赏,后来演化为人们暮春郊游的风俗。文人墨客此时也要相邀聚会,最著名的一次被记录在王羲之的兰亭序中。九曲蜿蜒的水渠中清水流淌,随波逐流的酒杯停在谁的座前谁就要吟诗作赋,否则就罚酒认输, 这就是“曲水流觞,修褉赏乐”乾隆皇帝以此为根据,给这个亭子起名“褉赏亭”。花园中还有一个建筑叫“三友轩”,室内以松,竹,梅装饰, 松木刚劲而挺拔 , 腊梅 凌寒而开放 , 翠竹杆直而心虚 , 三者皆处严寒而不谢 , 所以被称为岁寒三友 , 古代文人以这三种植物比拟

37、人品的刚直、高洁。乾隆皇帝不仅借三友轩表现自己的儒雅,更重要的是传达出清朝皇帝与汉族知识分子思想融合的一种态度。乾隆花园的修建只是一个庞大的建设工程中的一小部分。#*自康熙朝以来,经过七十多年的治理,到乾隆时期,中国农业经济、综合国力达到巅峰。乾隆皇帝开始对紫禁城进行了自 1420 年建成以来最大规模的改造。其中,有两个重要的工程是和政治体制的改变紧密相连的。第一个就是对乾西二所及周围区域的改造。乾西二所是乾隆皇帝作皇子时候的居所。为什么他要对这里进行大规模的改造呢?这还要从皇帝的立储制度说起。雍正皇帝之前,皇太子的确立往往伴随着激烈而血腥的宫廷斗争,所以雍正皇帝便改用了秘密建储的方式,他亲笔

38、写下两份确定皇位继承人的诏书,一份藏在乾清宫正大光明匾的背后,另一封由他随身携带。皇帝在世时秘而不宣,等皇帝死后,两相对照无误,才能对外公布,迎立新君。乾隆皇帝作为秘密建储制上台的第一个皇帝,没有享受过一天太子的待遇,因此他要把自己的故居乾西二所地位升格,由所改为宫,不再让其他人居住,以此强调他继承皇位的正统。#*重新整修后,这个三进小院的主体建筑被重新命名,分别叫作崇敬殿、重华宫和翠云馆,习惯上统称重华宫,重华宫的名字来自汉族大臣张庭玉的提议。重华是指远古时期圣明君主“舜”,对汉文化颇为精通的乾隆皇帝非常高兴地采纳了这个建议。乾西二所改造完成以后,周围的几座宫室也随之进行了改造,成为重华宫的

39、附属配套设施:东边的乾西一所改为漱芳斋,室内建造了一个小戏台,取名“风雅存”,供皇帝观赏一些小戏时使用,在院内还添加了一座大戏台。它们是紫禁城中最早出现的戏台。即位之后的乾隆皇帝虽然已经移居养心殿,但他一直把舒适的重华宫当作与家人、密臣欢聚的场所。信奉藏传佛教的乾隆皇帝,还在重华宫的西南部修建了紫禁城里最重要的藏传佛教建筑雨花阁。藏传佛教从元代进入皇宫,到清代发展到顶峰。雨花阁的修建,除了满足皇帝个人礼佛的需要,更重要的作用是以宗教信仰联络中国边疆地区的蒙藏各部,加强民族融合,以巩固国家的统一。#*紫禁城改造中和政治改革密切相关的第二个重要工程是修建宁寿宫。乾隆皇帝即位不久就宣布:为了不超过在

40、位六十一年的祖父康熙皇帝,他将在执政六十年的时候将皇位禅让给儿子,皇位交接方式的这一改变,意味着紫禁城中将首次出现退休的皇帝。宁寿宫,就是为乾隆皇帝退休准备的养老之所。作为太上皇的宫殿,宁寿宫的级别不亚于皇帝的居所。它也分为前朝和内廷,各种配套设施样样俱全。这几乎就是一个微缩的紫禁城。宁寿宫的造价达到一百三十多万两白银。仅宁寿门前的这对镀金铜狮,就用了黄金三百三十四两。为当朝的皇上建造退休的宫殿,无疑是最受重视的工程,工部集中了全国顶尖的能工巧匠。这其中有一个雷姓建筑设计世家。这是他们绘制的长达五米多的紫禁城中轴线大清门到坤宁宫的全部建筑的外观图样,上面清楚地标注着各个建筑的名称和它们之间地距

41、离,数据精确到了寸。#*从康熙年间开始,这个家族前后延续二百多年,一直从事皇家建筑的设计工作,他们主持修缮设计的作品中光是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就有故宫、颐和园,天坛等等。这个祖孙七代的设计世家又被称作“样式雷”家族。中国古代的建筑设计,采用文字说明、图纸和烫样三者结合的方式。所谓烫样,就是立体的设计模型。它是中国古建筑设计中特有的产物。现在,故宫依旧保留着当年雷氏家族制作的烫样。烫样用硬纸板、秫秸和木头等粘贴制做而成。模型制成之后,需要用小烙铁将细节部分烫平,故名烫样。这是清朝晚期雷氏家族为紫禁城长春宫设计的烫样,在夏季长春宫院内建有一个巨大的凉棚。在烫样的相关部位,都有具体的文字说明和建筑尺寸

42、。经过一层层展示,我们能清晰地看到建筑的内部结构。当时的烫样主要是为给皇上御览而制作的。皇帝的意志是决定宫殿建造最终的依据。#*豪华、气派号称小紫禁城的宁寿宫完工之后,乾隆皇帝一天也没有住过,他在退位后,依然住在养心殿内控制着朝政,直到公元1799 年,他八十九岁时去世。从明朝永乐年间到清朝乾隆年间,紫禁城历经三百多年的修建、改建和修缮,终于成就了今天展现在世人眼前的模样。而在紫禁城中演绎的历史,还将波澜壮阔地延续下去。第三集 礼仪天下在进入故宫的四座大门中,东华门是与众不同的。只有非常细心的人才会发现,它的门钉只有 8 行,有别于其他三座门的 9 行。这一细微的差别,400 多年前,曾经引发

43、了一场震动朝野的风波。公元 1521 年 3 月,明武宗驾崩,武宗没有儿子,也没有兄弟。于是,皇太后决定,湖北的朱厚熜以藩王身份继承皇位。但是,朱厚熜行进到北京宣武门外,忽然止步不前了。#*面对皇帝宝座,朱厚熜究竟有什么疑虑呢?起因在于礼部拟定的继位礼仪:朱厚熜应由东华门入紫禁城,先到文华殿,追认皇太子的身份,然后再继承皇位。门钉少了一行的东华门在等级上低于午门,神武门,也低于西华门。在紫禁城的设计中,这座大门临近太子的宫区文华殿,是太子出入紫禁城的通道。皇帝本人,几乎不走东华门。固执的朱厚熜拒绝了礼部的要求。这位继承人坚持:“吾嗣皇帝位,非皇子也”。我是来当皇帝的,怎么能以皇太子的身份入宫呢

44、?双方僵持不下的时候,皇太后妥协了:皇位不可久虚,百官即日于城外上表劝进。4 月 28 日正午,朱厚熜如愿由大明门正中御路进宫继位,年号嘉靖。这场牵动朝野的礼仪之争,暂时告一段落。#*在这场较量中,大臣敢于与即将继位的皇帝抗衡,而朱厚熜也甘愿冒着失去皇位的危险固执己见,难道仅仅只是为了一套礼仪程序吗?在礼仪之后,究竟隐藏着什么样的秘密呢?公元 1661 年,即顺治十八年,正月初七,24 岁的顺治皇帝去世。在弥留之际,口授遗诏,将皇位传给八岁的儿子玄烨。两天后,正月初九,是玄烨登极的日子。登极大典是紫禁城最重要的仪式,500 多年只有 20 多次,真实的场景只有亲历者才能见到,却最能引发后人的无

45、限想象。这将是清入关后紫禁城举行的第二场登极大典。当年顺治登极,正是明朝灭亡,李自成败退,紫禁城多处损毁,只能一切从简。大典没有按传统在太和殿举行,移到了太和门。经过十几年征战,经营,当玄烨登极时国家基本稳定,已经可#*以按典章制度举办一场完备的大典了。而大典应如何操办?大典程序,卤簿仪仗,人员站位等如何安排?这是摆在清初礼仪官面前的一道课题。其实,所有的大典细节,在历代的宫廷文档中,都有明晰的记录。即使改朝换代,除了服饰以外,主要的典礼环节,都不会有太大的区别。对于清代礼仪官来说,明朝遗留的典章制度文献明会典 ,就是最好的范本。今天,当我们试图再现清代登极大典的时候, 清会典也为我们提供了所

46、有重要的线索。登极大典前,皇帝亲自或者派遣官员先到天坛、地坛、太庙、社稷坛,向天,地,祖先等通报一番。典礼的当天,皇家侍卫严密驻守紫禁城各道大门。#*天还没亮,王公大臣都已经穿戴朝服,依次进入紫禁城。太和门外,陈设着皇帝的步辇,太和门屋檐下,陈设着丹陛大乐的乐队。太和殿屋檐下,陈设着中和韶乐的乐队。太和殿广场东西两侧,陈设着旌旗,伞盖等卤簿仪仗。太和殿所有的大门都打开了。大学士会同礼部官员进入太和殿,分别将皇帝登极的诏书,写有贺辞的表文,笔墨纸砚等放置在不同的桌案上。大学士到乾清门取出皇帝玉玺,送到太和殿皇帝宝座正南方的桌案上。一切都准备好了,这时,八岁的玄烨身穿白色孝服,在乾清门内,父亲顺治

47、的灵位前行三跪九叩大礼,把自己即将登极的消息亲口禀告。接着,来到乾清宫侧殿更换皇帝礼服,穿戴整齐后,再到皇太后的宫殿里行三跪九叩礼。这时乾清宫中门垂下帘子,示意先帝的丧事暂停。天色渐亮,皇帝由乾清门左旁门出,前往中和殿。在中和殿宝#*座就座,那些即将在典礼中指挥引导的各级官员提前向皇帝行三跪九叩大礼。在接下来的仪式中,他们就可以免礼,而专心忙于工作了。玄烨终于坐到了太和殿宝座上。此后,在这个位置上,他坐了61 年。紫禁城最重要的大典,今天已经难以如实还原。而宫廷绘画中也根本没有登极大典的资料。我们在专家指导下,从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有关宫廷其他典礼的画作提取素材,利用技术手段,通过情景再现,动画合

48、成的方法拼接而成了康熙登极大典的盛况。笼罩在先帝丧礼气息中的登极大典,气氛肃穆。中和韶乐和丹陛大乐陈设但并不演奏。而当这些乐器奏响的时候,紫禁城也就迎来了重要的盛典。对于紫禁城来说,每年都有三个最重大的典礼。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旦。这是新年开始的第一天,王公大臣,#*外国使节在这一天向皇帝进献贺辞,其礼仪程序与登极大典相似,气氛却喜庆轻松了许多。皇帝的生日,古称万寿节,是个全国性的节日。这一天,京城的匠人们用彩画,布匹等将主要街道包装得绚丽多姿,到处歌舞升平。各地文武百官,设置香案,向京城方向行大礼。冬至,是紫禁城另一个大节日。这一天,北半球太阳角度最低,因而是阳光照射进太和殿最深的一天。在

49、2004 年冬至日,我们采用特殊的摄影方法,记录了一年中太和殿最难得一见的景观。在冬至这一天,阳光可以反射到大殿正中的匾额上。古人认为,冬至是阴阳转枢的日子,这一天之后,阴气渐消,阳气渐长。冬至,皇帝到天坛祭天,第二天就在太和殿里接受文武百官的朝贺。中国礼制可上溯周代。 周礼 大宗伯之职将礼仪总括为吉礼,嘉礼,凶礼,军礼,宾礼五类。号称”经礼三百,曲礼三千”,上至天子,下至庶民,礼可谓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作为最高礼仪活动上演地,紫禁城的建筑处处显示了规范礼仪的作用。试想当年一位第一次步入紫禁城参加大典的外国使节,他走过开阔而漫长的天安门广场,穿过幽深的天安门门洞,午门广场两侧的朝房使通往紫禁城的道路显得狭长。从午门侧门入宫后,眼前豁然开朗,穿越太和门一侧,他忽然看到一片极度开阔的广场,广场尽头是高高在上,金壁辉煌的太和殿。此刻,恐怕在这位使节心中,不得不由衷产生敬畏。沿着中轴线的御道出入午门,是皇帝和大婚时皇后的特权。但每隔几年,就会有一次破例。一年之际在于春。阳春三月,是一年中孕育希望的季节。而对于一些中国人来说,一生的希望,也是在这个时刻孕育的。经过层层选拔,一些读书人即将步入紫禁城。每三年一次的殿试,是古代中国科举考试的最后一道关口。事实上,所有有资格步入紫禁城参加殿试的考生,已经在先前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