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历史新设计同步必修1人教全国通用版第一单元古代中国~地政治规章-制度方案第一单元第3课.doc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29555 上传时间:2019-04-22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71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历史新设计同步必修1人教全国通用版第一单元古代中国~地政治规章-制度方案第一单元第3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19历史新设计同步必修1人教全国通用版第一单元古代中国~地政治规章-制度方案第一单元第3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历史新设计同步必修1人教全国通用版第一单元古代中国~地政治规章-制度方案第一单元第3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历史新设计同步必修1人教全国通用版第一单元古代中国~地政治规章-制度方案第一单元第3课.doc(1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_第第 3 课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程标准学法指导1.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2.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1.按照“一个中心(汉至元政治制度)、两对矛盾(中央与地方、君权与相权)、两大趋势(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君主专制不断强化)”,梳理知识的线索,归纳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2.运用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演变示意图,理解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与加强中央集权的关系。知识点一 中央集权的发展1.汉代(1)背景:汉初郡县、封国并存,封国有时会对抗朝廷。(2)措施:汉武帝在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的基础上,颁布“推恩令”,王国越分越小,中央集权得到加强。2.唐朝(1)唐

2、朝中期:在地方设置节度使,在政治、经济、军事上拥有很大的权力。(2)安史之乱后:形成藩镇割据局面,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3.北宋(1)措施军事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抽调各地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行政由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通判负责监督财政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2)作用: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4.元朝:实行行省制度(1)内容:地方设行中书省,下设路、府、州、县;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进行管理。-_(2)影响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知识点二 君主专

3、制的演变1.汉朝(1)汉初:丞相集决策、司法、行政大权于一身,位高权重。(2)汉武帝时期:重用身边做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让他们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2.魏晋南北朝:逐步形成三省体制。3.隋唐时期(1)措施:唐朝中央的中书、门下和尚书三省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隋唐时期在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2)特点: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3)影响: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基本沿袭。4.北宋(1)措施设立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2)作用:削弱

4、了宰相的职权,皇帝得以总揽大权。5.元朝(1)措施:设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机关,其长官行使宰相职权。(2)后果:元朝后期,宰相的权势越来越大,有时甚至可以左右皇位的继承。知识点三 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1.察举制:汉朝实行察举制,令郡国每年举荐人才,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2.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采取九品中正制,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第即可步入仕途。3.科举制(1)开始:隋文帝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2)形成:隋炀帝设立进士科。-_(3)发展:唐宋元各朝继承并完善了科举制。(4)作用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 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

5、强了中 央集权。)【图解历史】 汉至元中央集权的发展【误区警示】 “推恩令”废除封国“推恩令”并没有废除封国,只是通过对封国领地的分割来削弱地方势力,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历史纵横】 (教材第 13 页)北宋初年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形成了冗官、冗兵和冗费的局面,加重了人民负担,为北宋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图解历史】 自汉至元君主专制的演变【名师点拨】 三省六部制较好地处理了分割相权、减少决策失误与提高行政效率的关系,它是古代中国中央官制成熟的标志。【图解历史】 三省六部制的运行机制-_【图解历史】 北宋分割相权示意图主题 从汉至元中央集权的发展史料探究1.汉代史料 汉初形势图注:注意图中郡

6、、国地理位置的犬牙交错。思考 史料体现了哪一种行政管理制度?这一管理办法导致了什么弊端?后来又是如何解决的?提示 (1)制度:郡国并行制。(2)弊端:诸侯王势力越来越大,威胁朝廷。(3)解决: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汉武帝推行“推恩令”。2.北宋史料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朱熹朱子语类注:兵权、财权和行政权收归中央。地方积贫积弱。-_思考 北宋“尽夺藩镇之权”的具体措施有哪些?作者对此有什么看法?提示 (1)措施:在军事上收回将领的兵权,充实中央禁军;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在财政上地方赋税由中央掌控。(2)看法: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了

7、中央集权;同时造成了北宋的积贫积弱。3.元朝史料 世祖即位,登用老成,大新制作在外者,则有行省其牧民者,则曰路,曰府,曰州,曰县。宋濂元史注:设立行省制度。思考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与宋代相比,元代在地方行政区设置方面有什么特点?提示 元朝在地方行政区设置上既有继承也有创新;创新体现在行省制度的创立上。史论形成 从汉至元地方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1.随着中央集权的逐步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愈益严密。2.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管理,在分权的基础上,加强对官吏的任免、监督和考核。3.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从分封制到郡县制,再到行省制度,说明中国古代社会地方行政制度的形成和演变,经历了一个从

8、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的过程。拓展延伸 中国古代加强地方管理的方式1.分化事权,使机构相互牵制。2.划分适当的行政区划,中央直接掌控地方权力。3.设置专门机构管理,有的甚至实行一些特殊的管理制度,如监察制度等。名家论史 对中国古代加强中央集权的评价史料:讲到中国的地方行政,只能说是汉代好,唐代比较好,宋代就太差了。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导读:汉、唐地方势力较大,但宋朝由于“制钱谷,收精兵”,将地方一切权力收归中央,致使地方无权,比较贫弱。主题 从汉至元君主专制的演进-_史料探究1.汉代史料 中朝,内朝也。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汉书刘辅传注:中朝人

9、的身份大多是皇帝的近臣,重用近臣的目的是限制相权。思考 根据史料说明汉代中央官制有哪些变化?实质是什么?提示 (1)变化:武帝重用身边做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军国大事,进一步削弱了相权。(2)实质:加强皇权。2.唐代史料 唐朝三省六部制工作流程图注:注意图中三省六部的各自职责和工作流程的箭头指向。思考 如果唐朝准备在长安城内兴建一大型工程,该工程在中央从决策到具体实施的基本程序如何?提示 中书省草拟关于兴建此项工程的报告,门下省审议,尚书省将审议通过的兴建计划提交工部,由工部具体实施。3.宋代史料 传统相权的衰落,宋代是一关键。据司马光说太宗患中书权太重于中书吏房置审官院

10、、刑房置审刑院。注:在中央设置官职,意在进一步分割相权。思考 依据史料分析宋代丞相制度有何变化?提示 通过增设官职、分化事权的方式削弱相权。-_史论形成 从汉至元中央官制演变的特点1.相权不断削弱,最高统治者的权力不断加强。(1)两汉时期,汉武帝设立中朝削弱丞相的权力。(2)唐朝完善了三省六部制,进一步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3)北宋统治者为加强皇权,设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并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职权,这样皇帝得以总揽大权。2.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1)在“汉承秦制”的基础上,汉朝又创立了中外朝制度。(2)魏晋隋唐,三省六部制逐步形成并完善健全

11、,对后世影响深远。(3)宋朝以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并增设参知政事,分割宰相的行政权。(4)元代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同时又设立宣政院,作为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的中央机构。拓展延伸 君主专制演变的评价(1)历代帝王调整相权,除了防范宰相擅权以外,也有力求加强统治、提高行政效率的因素。(2)专制皇权的不断强化是传统官僚体制发展的产物,虽然有可能提高决策效率,但却导致了一人独尊,将国家的命运系于一人之手,最终成为社会发展的桎梏。主题 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史料探究1.察举制史料 汉代“四科取士”为:“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四曰刚毅多略皆有孝悌廉公之行。”

12、后汉书百官志注注:注重品行。注重才学。举孝廉。思考 依据史料分析汉朝如何选拔官吏?提示 汉代通过察举制来选拔人才,以品行和才学为标准。2.九品中正制-_史料 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二者苟然,则荜门蓬户之俊,安得不有陆沈者哉!晋书段灼传注:由世家大族担任的品评等级的官员。只是选拔世家大族的子弟。思考 史料体现了哪一种选官制度?主要弊端是什么?提示 九品中正制。弊端:世家大族把持人才选拔,任人唯亲。3.科举制史料 科举是一种由中央确定标准、决定取舍的自上而下的选官方式这种统一的选官标准和方式,排除了地方长官对政策的解释权力,即自行解释人才标准和按个人好恶取舍

13、人才的因素。刘文瑞 杨柯试论科举制对中央集权体制的历史作用注:说明科举制由中央确定统一标准,自上而下的决定取舍。加强了中央集权。思考 相对于传统选官制度,科举制有何变化?意义如何?提示 (1)变化:统一的选官标准、自上而下的选官方式。(2)意义:加强了中央集权。史论形成 古代中国选官制度的演变趋势1.主要标准由家世、财产、门第逐渐发展到以才学为主。2.选拔方式从推荐到考试,渐趋严密、科学。3.标准逐步趋向公开、公平、客观。4.历代选官制度在执行初期大都起到了巩固统治的积极作用,后期逐渐影响和阻碍社会的发展。拓展延伸 科举制的积极影响1.庶族地主知识分子通过科举考试参加政权,扩大了官吏来源和封建

14、统治的社会基础。2.科举制把读书、考试和做官联系起来,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促进了文化教育发展。3.科举制把选拔人才、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加强-_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局稳定。名家论史 评价科举制史料: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吕思勉中国制度史导读:科举制度有利于破除结党营私;限制了徇私舞弊,体现了相对公平公正的精神。课堂小结课堂小结知识网络答题术语1.从汉至元,通过分割、限制地方权力,中央集权不断强化。汉朝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北宋将军权和财权收归中央,元朝实行行省制度。2.汉朝实行中外朝制度,隋唐实

15、行三省六部制,宋朝实行二府三司制,元朝设中书省。通过削弱相权,君主专制得到加强。3.从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的发展,反映了中国古代选官、用官制度的演变。1.(2017天津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汉武帝为解决王国问题而采取的重大措施是( )A.实行郡国并行制 B.平定“七国之乱”C.颁布“推恩令” D.设置节度使解析 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地方诸侯国的力量增大,最终引发“七国之乱”。地方诸侯势力的增强,严重威胁到中央集权的加强,汉武帝时,颁布“推恩令”,解决了王国问题。故答案为 C 项。-_答案 C2.(2017天津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汉代由宰相一人掌握全国行政大权,而唐代则把相权分别掌

16、握于几个部门,由许多人来共同负责,凡事经各部门之会议而决定。”材料所述的唐代政治制度是指( )A.三公九卿制 B.三省六部制C.朝议制 D.内阁制解析 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分别掌管起草、审核和执行的权力,三省互不统属,相互牵制和监督。故答案为 B 项。答案 B3.(2016广东学业水平)隋唐时期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目的是( )A.加强专制皇权 B.削弱地方割据势力C.建立内阁辅政制度 D.提高相权解析 实行三省六部制是为了分散相权加强皇权,故 A 项正确,D 项错误;三省六部制度涉及到中央皇权与相权,不涉及中央和地方权力,故 B 项错误;建立内阁辅政制度是在明朝,与此题

17、时间不符,故 C 项错误。答案 A4.(2017山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下列制度有打击世家大族、促进社会公平重要作用的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察举制 D.科举制解析 隋唐创立并完善的科举制度,主要通过分科考试的办法来选拔人才,给士子们创造了公正平等的机会,打破了过去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所以答案选D。答案 D5.(2017北京市普通高中会考)下图所示的中央机构存在于( )A.秦朝 B.汉朝 C.宋朝 D.明朝解析 北宋建立后,中书门下行使宰相职权。为了分割宰相权力,设参知政事、-_枢密院和三司分别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故答案为 C 项。答案 C6.(2015新疆学业水

18、平)元朝时,我国地方行政制度的最大创新是设立了( )A.中书省 B.节度使C.行省制 D.三省六部制解析 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除河北、山西、山东由中央直接管理外,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故选 C 项。答案 C7.(2017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关注官员的素质,内含治国理政的智慧。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察举制强调以德行、才学为主,由丞相、列侯、刺史等官员甄别人才,推荐给朝廷,经考核合格后授予官职察举制奉行“以德取人”的价值取向,希望实现为政以德、教民以德,以及由深仁厚泽的君子贤人任官。陈荣香、杨月坤人才选拔应兼顾形式公平与实质公平材料二 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经过唐代

19、的发展,考试作为一项重要制度确立起来。这样,士人可以不经荐举,直接报名考试由官府择优录取,从而纠正了魏晋以来世家大族垄断用人做官大权的状况。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史材料三 明初开科取士并无南北之分,中期以后有了分地录取的新规定。中央会试首先是南北分卷,后来进一步按南、北、中地域分卷考试,对不同地域考生按比例录取。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人才地域分布不均衡的问题。摘编自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等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察举制始行于哪一朝代?其对官员素质的期待,体现了我国古代哪一思想流派的治国理念?(2)指出魏晋和隋唐时期选官制度的名称。根据材料二,概括隋唐时期选官制度-_的主要特点。(3)根据材料三,指出明中

20、期以后“开科取士”的新规定及其作用。(4)选官用人关乎国家的长治久安。根据上述材料,归纳古代选官制度所蕴含的积极的价值取向。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察举制始于汉朝;第二小问,据材料一“察举制奉行以德取人的价值取向,希望实现为政以德、教民以德,以及由深仁厚泽的君子贤人任官”得出。第(2)问,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得出魏晋时期的选官制度是九品中正制,隋唐时期的选官制度是科举制;第二小问,据材料二“这样,士人可以不经荐举,直接报名考试由官府择优录取,从而纠正了魏晋以来世家大族垄断用人做官大权的状况”得出。第(3)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三“中期以后有了分地录取的新规定”得出分地录取

21、;第二小问,据材料三“对不同地域考生按比例录取。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人才地域分布不均衡的问题”概括。第(4)问,从察举制中得出古代选官制度中积极的价值取向是以德选官,重视人的品德,从科举制中得出选官的自由开放,有利于阶层的流动,有利于公平公正。答案 (1)朝代:西汉(汉朝)。流派:儒家。(2)制度: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特点:自主报名;分科考试;择优录取。(3)规定:分地录取(分卷考试)。作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人才地域分布不平衡的问题。(4)取向:以德取人;自由开放;公平公正。一、学思之窗(教材 P14)宰相李沆与宋真宗的这段故事,能说明些什么问题?提示 (1)北宋从宋真宗开始,相权逐步强化,对

22、皇权有所限制。(2)李沆抵制宋真宗扩大财权的企图,不仅想维护相权,也是从有利于治国的角度出发的。(3)中国古代相权与皇权的消长,总体上虽然朝着强化皇权的方向演变,但其间也有相权强化的时候,并非简单的直线发展。二、探究性学习总结(教材 P15)-_(一)本课测评从汉至元,皇权不断加强,请用宰相职能变化的史实加以说明。提示 (1)汉武帝重用身边做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担任尚书令、侍中等,让他们参与军国大事,使决策国家政务的实权逐渐由相府向宫廷转移,以削弱相权,加强皇权。(2)三省六部制的形成和不断发展完善:魏晋南北朝时期,握有实权的先是尚书省,继而又有中书省、门下省,逐步形成三省体制。唐朝时,三省长

23、官集体行使相权,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3)宋朝设立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为制约宰相,后来又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皇帝得以总揽大权。(4)元朝设中书省总揽政务,中书省的长官行使宰相职权,但元朝后期,相权大增,有时甚至威胁皇权。(二)学习延伸根据以上材料(材料略),想一想,这种措施体现了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什么特点?它有何利弊?提示 (1)特点:形成了高度集权的中央集权体制。中央通过对地方官吏的任免、监督和考核,严格控制着地方行政,地方服从中央,最后听命于君主。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的管理,使地方分权势力

24、无法与中央对抗。(2)评价:这种高度的中央集权,一方面保证了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的统一和封建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地方官对中央和君主的绝对依赖,难免人浮于事。地方没有相应的自主权,也难以实施有效的治理。课时作业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2017河南焦作高一期末)汉初,分封王国时规定“王国的傅、相等官员由中央任命”,同时实行封国与郡县交错并存的政区体制。由此可知,当时( )A.统治者吸取了秦朝灭亡教训-_B.各封国的政治地位较高C.中央有意防范封国势力膨胀D.各封国的管理人才短缺解析 统治者吸取了秦朝灭亡教训,封国是朝廷的依靠力量,是实行封国制的初衷,但体现不出材料的郡国并行和中央对封国的控制,

25、故 A 项错误,据材料“王国的傅、相等官员由中央任命”可知各封国的政治地位并不高,故 B 项错误。据材料“王国的傅、相等官员由中央任命”和“同时实行封国与郡县交错并存的政区体制”可知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中央在人事任免以及用郡国交错的方式来防范封国势力膨胀,故 C 项正确;“各封国的管理人才短缺”在材料中无体现,故 D项错误。答案 C2.(2017四川宜宾高一期末)下图所示,西汉时汉武帝这一规定( )A.削弱相权进一步加强了皇权B.消除了地方对中央的威胁C.中朝权力扩大外朝权力分散D.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稳定解析 推恩令的施行,削弱了地方诸侯势力,加强中央集权,从而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稳定,故 D

26、项正确。答案 D3.(2017福建厦门高一期末)下图是中国古代的某一中央行政制度示意图。该制度的设立( )-_A.简化了决策过程 B.降低了监察效能C.加强了君主专制 D.确立了三权分立解析 根据题目中的示意图可知是隋唐的三省六部制,三省的长官均是宰相,尚书省负责执行,中书省负责决策,门下省负责审议,分工负责,彼此牵制,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故 C 项正确。答案 C4.(2017四川绵阳高一期末)唐朝政府一切最高命令,叫做“敕”,名义上是皇帝的诏书,但实际上皇帝自己却不拟敕,而由中书省拟定,此所谓“定旨出命”。由此可推断,中书省的职能是( )A.审核决策 B.拟撰诏书C.执行决策 D.监督审

27、判解析 根据“由中书省拟定,此所谓定旨出命”可知,中书省的职能是拟撰诏书,故 B 项正确。答案 B5.(2018山西太原模拟)史载:“举四海之大,而一毫之用必会于三司。”“三司”负责掌管( )A.军政 B.行政 C.财政 D.礼仪解析 “一毫之用”指国家的用度,不是军政内容,故 A 项错误;国家的用度,主要指财政开支,故 B 项错误;“三司”指宋代负责财政的机关,故 C 项正确;宋代的礼仪主要由礼部负责,故 D 项错误。答案 C6.(2017山西太原高一期中)“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这一典故源自宋代政府的告示。当时的“州官” ( )A.负责向中央转运钱粮赋税B.主要职责是监察地方C.拥有

28、封地,官位可世袭D.由文官担任,受通判节制解析 根据所学,宋代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在州郡长官之下设置通判负责监督,可直接上报朝廷,故 D 项正确。答案 D-_7.(2017河北邯郸高一期末)元代以中书省总领百官,与枢密院、御史台分掌政、军、监察三权。门下、尚书两省皆废,故中书省较前代尤为重要。这说明元朝政治制度与前朝相比( )A.君主权力相对削弱 B.分割相权加强君权C.君主专制制度强化 D.三权分立制约皇权解析 元朝中书省长官为丞相,总领百官,相权有所膨胀,削弱皇权,故 A 项正确。答案 A8.(2017天津滨海新区高一期末)元朝行省制是“一个极不合理的制度”“这种行省设施,实际上并不是为了

29、行政方便,而是为了军事控制”。它反映了元朝设置行省的直接目的是( )A.分割官员权力,牵制地方重臣 B.拓宽选官渠道,扩大统治区域C.消除割据隐患,加强军事控制D.创设行政机构,维护国家统一解析 根据材料,行省制设置主要是为了军事控制,故 C 项正确。答案 C二、非选择题9.(2018河南洛阳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夏、商、西周时期,政治上确立了以王为核心的王权统治。在父系大家族的基础上,以宗法制度为主体,按照亲疏远近,从王国到诸侯国,按地区建立起层层政权机构,由大大小小的奴隶主世代相袭垄断着各种官职。王朝的官由王任命,诸侯由王册命,诸侯国的官由诸侯任命,实行的是阶级性、等级性非

30、常明确的世官制。两汉时,由皇帝下诏指定举荐的科目,中央和地方高级官员按科目要求考察和举荐人才;应举者按不同科目进行考试,考试由皇帝出题策问,或由丞相、九卿等策试;根据对策成绩高、低分别授官。这种选官方式尽管不尽完善,易出弊端,但相比世官制应该说是一大进步。-_摘编自姜国华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发展变化浅谈材料二 中国古代的选举制度,是一种选拔人才为官的制度。苏东坡曾言:“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吏,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魏晋实行九品中正制,朝廷吏部在选拔、任命官员时,要向中正官征询被选任者的家世、行状(道德)、品级,“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成为当时官僚选拔

31、的普遍现象。隋唐实行科举制,通典选举载:“隋代罢中正,举选不本乡曲,故里闾无豪族,井邑无衣冠。”唐代科举分常科和制科两类。明经、进士两科是常科的主要科目,分别考时务策与经义、时务策与诗赋,贵族与平民皆可报考。摘编自郭强中国古代选举制度(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汉时期实行的主要选官制度,并分析作者认为它“相比世官制应该说是一大进步”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与魏晋时期相比,隋唐时期的选官制度有哪些发展?简要概述科举制推行的积极意义。答案 (1)制度:察举制。原因:打破了以宗法血缘为基础的世卿世禄制;选拔的范围扩大,为有才能的士人提供了晋升的机会;推举与策问相结合,为被举者提供了相对公平的舞台;增强了政府的执政能力,有利于维护统治。(2)发展:选拔标准由家世、门第为主发展为以学识、才能为主;选拔方式由评议推荐发展为以考试选拔为主;选拔范围扩大。意义:提高官员素质;扩大并巩固了封建统治基础;维持社会和政治局面稳定;加强了中央集权;形成重视文化教育的社会氛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