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天人合一”到“天人同构”阅读答案.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62846846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3.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天人合一”到“天人同构”阅读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从“天人合一”到“天人同构”阅读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天人合一”到“天人同构”阅读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天人合一”到“天人同构”阅读答案.docx(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从“天人合一”到“天人同构”阅读答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艺术是什么?艺术家通过艺术去追求什么?这是一个基本的美 学问题,也是美学史上一直争论不休的问题。在中国美学看来,既然 自然物象都是由“气”构成的,都是像人体一样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生 命体,那么,艺术描述自然,就不只是描述自然的形式,而是通过形 式表现自然物象的生机和生命。五代画家荆浩给绘画所下的定义是:“画者,画也。度物象而取 其真何谓“真”? “真”就是事物的本真形态。为了说明“真”, 荆浩又提出了和“真”相近的范畴“似“真”不是“似”。“似 者得其形遗其气,真者气盾俱盛。“似”只有其形无其“气”,“真” 那么既有形又有

2、“气绘画不能空陈形似,而应当“气质俱盛”,表现物象流荡不息的 生命。这是中国人对于绘画艺术的基本观点。所以谢赫标举绘画“六 法”,首其要者,就是“气韵生动”。关于“气韵生动”,徐复观先生 把“气”归结为阳刚之美,把“韵”归结为阴柔之美,原那么上并没有 错。但从根本上讲,对于“气韵”,还须从中国人的基本宇宙意识方 面理解。“气”是“生物之具”,万物都由“气”而构成。但“气”又不 是构成事物的直接材料,构成事物的直接材料是“质“气”是流荡 于“质”中的动态的东西,是事物的血液。没有“气二 物只是材料 的堆积和拼凑,只是死物。在中国人看来,物之所以为活物,就是因为其中有“气”。或者 说,中国人认为物

3、是由“气”构成的,所以物都不是死物而是活物。 这种“气”表达在人物身上,就是一个人的气质、风采,就是一个人 的仪容、神气,就是一个人的风姿神貌,这就是“韵二 就是“神 水画、风景画要突出“气”,那么,人物画所要突出的那么是“韵”,是 “神唯其如此,“气韵生动”就成了中国人对于绘画艺术的基本认 识和基本追求。所以徐渭说:“不知画病不病,不在墨重与轻,在生 动与不生动耳。”按照“气韵生动”的要求,画山就要画出山的气势, 画松就要画出松的风姿,画竹就要画出竹的骨气,画马就要画出马的 豪骏,画人就要画出人的神韵,这是中国绘画艺术的基本精神。认为 艺术是用以表现客观物象本自固有的生机、生气、神韵和情趣的

4、,这 是中国人对于艺术的基本认识。这种认识,就其根源来讲,就在于中 国人“天人同构”的宇宙意识,就在于中国人对于自然物象所持的独 特态度,就在于中国人以一种“天人同构”的态度对待一切、直观一 切。既然自然物象本是富有生命,本是“气韵生动”的,而艺术所要 表现的正是物象的“气韵”,物象的生命,所以艺术就应当取法自然, 追求自然,就应当“同自然之妙有”。(摘编自罗安宪“天人同构”与中国传统美学精神)材料二:每涉及儒家哲学,一种普遍流行的观点认为,儒家所追求的目标 是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今人彭富春以为,中国哲学可以概括为 “天人共生”,从“天人合一”的境界论中跳脱出来,此是从人之现 实存在状态的

5、角度而言,亦即中国文人士大夫自古以来的生活状态就 是一种“天人共生”的状态,一种“达那么兼济天下,穷那么独善其身” 的生活态度,不过多地强求自己,亦不避世不为,悉皆随时随命而动。 但此种说法并未究其根本,“极高明而道中庸”的天人境界在形而上 学的基础上依然是一片空白。今窃以为,此种基础恰是一种“天人同 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孔子哲学的“天人同构”的基础形而上 学,在孔子哲学以及儒家哲学的问题与实践演变中起着根本性的作用, 正是这种天人之际的矛盾推动着儒学以及儒学实践的不断加深与转 化,这一基本结构在儒学不同开展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先秦时以 如何完成这一构建为主,秦汉时期又以如何在实践中实现

6、这一结构为 主,魏晋时期又以这一结构如何融化吸收佛老学为主,宋明时期又以 如何在更加彻底意义上重构这一吉构为主,明末清初又以如何回归这 一结构本身为主,清一代又以具体考证这一结构的特征为主,民国以 来这一结构在西学的冲击下基本丧失殆尽,随之而来的是整个中国社 会结构,文化特征与人之心理结构的剧烈转变,自此儒家这一“天人 同构”的基础形而上学特征便不复存在。(摘编自 闲止从“天人合一”到“天人同构”对孔子哲 学的一种结构性考察)【问题】1 .以下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在中国美学史上,对“艺术是什么”这一问题,美学家们始 终没有达成基本共识。B.在荆浩看来,对于绘画

7、来说,抓住事物的本真形态要比描摹 自然的形式更为重要。C.把“气”归结为阳刚之美,把“韵”归结为阴柔之美的观点 并没有抓住对象的实质。D.儒家思想是我国古代占统治地位哲学思想,它的目标是追求 “天人合一 ”的境界。2 .以下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作者用因果推理,由自然物象与“气”的关系推论出艺术要 表现对象的生机与活力B.材料举引五代画家荆浩给绘画的定义来佐证美学家们对艺术 的本质长期争论不休。C.为了形象地阐释“气”和“质”的关系,作者采用了比喻说 理的方式,通俗易懂。D.作者列举不同时代的儒家思想的变化,论证了孔子哲学的“天 人同构”的演变过程。3 .根据材料一

8、的内容,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 “气”是构成万物的重要条件,但是假设没有“质”的存在,那么“气”的存在也就失去依托。B.只要是个活人,那么他或她就应该有气质、风采,有仪容、 神气,有风姿神貌。C.中国人对于绘画艺术的基本认识,和中国人“天人同构”的 宇宙意识密不可分。D.艺术之所以要取法自然,追求自然,是因为自然物象原本富 有生命,“气韵生动”。4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论及“天人同构”,但论述的角度不同,请 结合材料简要概括。5 .关于绘画,荆浩说要“气质俱盛”,而谢赫说要“气韵生动”。 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此的理解。【答案】C1. BD2. 材料一以绘画为例,主要论述“天人同构”思想对中国艺术的影响。材料二从儒家思想的开展历程,主要论述“天人同构”思想是“天人合一” 的理论基础。3. 荆浩的“气质俱盛”是强调绘画的“真”,要能表现物象流 荡不息的生命;谢赫的“气韵生动”主要是强调绘画要能表现客观物象本自固有的生 机、生气、神韵和情趣;不管是“气质”,还是“气韵”,两者都强调了绘画要表达 物象的生命,艺术要取法自然,追求自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