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风的成因》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62836601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7《风的成因》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7《风的成因》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7《风的成因》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7《风的成因》教学设计.docx(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7.风的成因【教材简析】本课探究风的成因是上节课热空气会上升的学习活动的延续。当热空气上升 时,空出来的区域将由附近的冷空气来填补,流动的空气就形成了我们感受到的 风。本课中学生通过模拟实验观察到“冷空气会向热空气方向流动从而形成风” 这一现象,以此现象作为证据,尝试解释自然界中风的成因。聚焦板块,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认识到生活中我们根据需要经常会制造 “风”。制造“风”的方法有很多种,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或者课堂上体验一下。 然后,聚焦到本节课的核心问题:大自然中的风是怎样形成的呢?探索板块,主要是学生进行模拟实验来探究风的成因,这个实验需要用到“风 的形成”演示装置。通过模拟,学生发现在无风

2、的环境中,我们点燃的蚊香的烟 雾往上飘;在点燃盒子内的蜡烛时,竖直的烟就飘向盒子里。烟雾的运动的方向 就是空气运动的方向。研讨活动,学生在上一节课“热空气上升”的基础上,用空气的流动性来解 释模拟实验中看到的现象,进而用模拟实验的原理来解释自然风的形成。【学情分析】有了上节课“热空气会上升”的知识基础,学生解释“风的成因”模拟实验 的现象就容易很多。但是,要把模拟实验的原理和自然风的形成原因建立联系, 对三年级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本节课只要求学生通过模拟实验能观察到 “冷空气会向热空气方向流动从而形成风”这一现象,举出与此相类似的生活现 象就可以,不需要给出更深入的解释。【教学目标】科学概

3、念目标1 .学生通过交流生活经验,知道有多种方法可以制造风。2 .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理解自然界的风是由冷热不同的空气流动形成的。科学探究目标1 .学生能用画图的方式解释观察到的现象。2 .学生通过教师指导和教材引领,能够按步骤完成模拟实验。3 .学生能够借用多种手段观察空气的流动方向。科学态度目标1 .学生通过探究,形成大胆假设、细心求证的科学态度。2 .学生乐于在情境中学习,保持对一个问题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 .学生通过了解空气的性质,体会它们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2 .学生感受到大自然中风的神奇,形成热爱自然的品质。【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探究实验,认识风是由冷

4、热不同的空气流动形成的。难点:在已有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上,对实验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教学准备】教师:风的成因实验装置、小风车、打火枪。小组:风的成因实验装置、打火枪、蜡烛、蚊香、学习单。【教学过程】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小风车1 .出示小风车,提问:你有哪些方法让小风车转起来?(预设:用嘴吹、用 扇子扇、拿着风车跑)提问:是什么让它转起来的?(预设:风)2 .提问:这些方法为什么能形成风?引导学生知道外力的作用让空气流动形 成了风。板书:外力 空气流动3 .讲述:风看的见吗?在生活中,我们需要通过看其他事物的变化,才能间 接地看到风。比方看到大树摇晃、国旗飘扬、炊烟飘散、

5、风车转动就知道起风了。4 .提问:大自然中的风没有外力的作用,又是怎样形成的呢?揭示课题:风 的成因(板书)5 、探索:风的成因模拟实验(预设20分钟)材料准备:风的成因实验装置、打火枪、蜡烛、蚊香、学习单1 .课件出示一幅“炊烟飘散”的图片,提问:从烟的方向能判断空气流动了吗?没有外力,是什么让空气流动起来的呢?上节课的热气球也许能帮助我们找 到答案。2 .提问:同学们刚才在纸筒中点燃蜡烛,热空气会怎么流动?空气受热上升 后,纸筒内就没有空气了吗?引导学生说出外面的冷空气会从小孔中补充进去。3 .提问:但是我们看不见空气有没有进去,可以借助什么间接看到空气的流 动?出示蚊香。4 .讲述:蚊香

6、的烟可以让我们看到空气是否会流进纸筒,但纸筒里面是怎么 流动的还是看不见。出示风的成因实验装置。5 .提问:如果我把燃烧的蜡烛放到塑料盒中,里面的空气会怎样?(预设: 空气会从盒子边上的小孔中补充进去)6 .讲述:实验步骤(1)不点蜡烛,观察烟的流动方向;(2)点燃蜡烛,放 进盒中,观察烟的流动方向。强调蜡烛、蚊香放置的位置,指导用打火枪点燃蜡 烛和蚊香的方法。7 .小组实验,并通过画图和文字做好记录。三、研讨:实验发现(预设15分钟)1 .学生按照“我们是怎么做的”、“观察到什么现象” “说明了什么汇报 实验结果。2 .师生共同梳理:(1)点燃蜡烛前后,蚊香的烟流动方向是怎样的? (2) 点

7、燃蜡烛后,烟会横向流向塑料盒中,说明什么? (3)模拟实验中的风是怎么 形成的?3 .学生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得出实验结论:空气受热会上升,周围的冷空 气会补充进来,形成了风。4 .提问:大自然中的风和模拟实验中的风形成的原理类似。这个实验因为蜡 烛让空气有了冷热温差,所以空气流动形成了风。大自然中也有一根“蜡烛”在 提供热量,你觉得是什么?5 .播放“风的成因”视频。6 .学生结合模拟实验的现象和原理,尝试解释自然风的形成原因【板书设计】7 ,风的成因外力空气的流动 风冷热温差冷空气空气流动冷空气【活动手册使用说明】1 .在活动手册中的实验演示图上,画出蜡烛点燃前后蚊香烟的流动方向。注 意盒

8、外盒内烟的流动轨迹都要画出来。2 .在演示图下面“我的解释”处,用文字解释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作业设计】1 .在“风的成因”模拟实验中,点燃蜡烛并放到盒中,盒外蚊香的烟会()OA.进入盒子中B.垂直往上飘 C.向四面八方飘2 .大自然中的风是由()形成的。A.雷电B.太阳C.冷热不同的空气流动3 .风和以下空气的()性质有关。A.能够压缩B.会流动C.有重量8.空气与我们的生活【教材简析】本课从空气是一种资源的角度引导学生认识空气。地球是动植物和人类的家 园,通过本课开展的调查、交流、学习活动,学生能从更多维度、更深入地了解 空气与动植物以及人类生产、生活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时,本课也是对本单元

9、学 习内容的总结和梳理,有助于学生连贯地思考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并且用不同的 方式表达出来。通过讨论,归纳,总结,提炼空气的基本性质,聚焦到空气的资 源属性,认识空气与社会环境的关系,让学生了解到空气和我们生活密不可分, 培养保护环境,热爱大自然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学生分析】空气与我们的生活,由于前面七节课的体验活动基本都已经做过,如果直接 运用,重复的内容,学生兴趣度也不高。同时,本课要求掌握的目标又特别多, 传统形式很容易出现满堂灌的情景。所以选择了火星这个更陌生且没有适宜空气 的环境。在教师的引领下,趣味化的进行学习,借助五个微课片段,串联起故事, 融入空气单元知识点,让学生用已有知

10、识进行解释,再进行资料补充学习,拓展 提高。【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 .学生通过研讨活动,知道地球被一层厚厚的空气包围着,人们称它为大气 层。2 .学生通过观看视频,交流研讨,知道空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对生命具有 重要意义。3 .学生通过研讨活动,知道空气可以帮助燃烧。4 .学生通过研讨活动,知道风具有能量,风能是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科学探究目标:1 .学生通过教师指导,尝试用图表的形式组织信息。2 .学生通过教师指导,能够对信息进行整理和分类。3 .学生通过教师指导,能回顾和反思整个单元内容探究的过程和方法。科学态度目标:1 .学生通过补充完善班级记录表,能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整

11、理信息 的重要性。2 .学生通过教师指导,有分析、反思探究过程的意识。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 .学生通过教师指导,了解人类生活和生产可能造成大气的破坏,具有参与 环境保护的意识,愿采取行动保护大气环境,节约资源。【教学重难点】重点:学生通过教师指导,能够对信息进行整理和分类。难点:学生通过教师指导,能够对信息进行整理和分类。【教学准备】学生准备:第一节课画的气泡图等。教师准备:之前课时的班级记录表,ppt,微课,板贴,学习单。【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预设5分钟)2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去火星旅行,想不想去?那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地球和火星吧。板贴地球和火星图片地球和火星外表都有一层厚厚的

12、空气,有没有同学知道叫什么?预设:大气层。板贴3 .它可以为人类提供什么,有什么作用?预设:生存,呼吸,呼吸需要氧气,二氧化碳。板贴4 .再看看火星大气情况(ppt出示火星大气情况)。我们这样可以直接去火 星么?你的理由?你有什么方法?根据生成进行板贴。预设1.需要宇航服,宇航服提供什么保护和支持?呼吸的氧气,温度,保 护。预设2.要用火箭,燃烧。5 .那我们就准备跟着探测器一起去火星了,去的路上,请解决这两个问题。1.观察到哪些和空气有关的现象? 2.能用学过的知识进行解释么?设计意图:换一个陌生环境,让学生有新鲜感,利用宇航服完成大气层,呼 吸等知识点的教学,缺乏氧气难以生存,可以说明空气是一种资源,在火星上属 于稀缺资源。利用火箭,知道空气可以帮助燃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