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境界》...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62791273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6.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生的境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生的境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生的境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生的境界》...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人生的境界.教学目的1、理解人生四种境界的内涵;2、品尝文中含义丰富的语句。教学方法实行自读质疑、小组探讨和全班共同探讨的方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现代闻名作家、学者林语堂先生30年头曾感慨地说:“今日我们全部的哲学都是一种远离人生的哲学,它差不多已经自认没有教育我们人生意义和生活才智的意旨。”假如林语堂先生看到了冯友兰先生的哲学论文人生的境界,他会不会这样说呢?我想,他肯定再也发不出这样的感慨吧。(学生初读哲学论文,一般会为哲学的深邃玄妙而望而生畏。这样导入,可以使学生了解哲学与人生的亲密关系,激发阅读爱好,消退畏难心理)二、简介作者(略,并让学生看

2、插图)三、阅读课文,回答思索练习一。四、研读课文1、整体把握(1)全文阐述了什么问题?明确:文章论述哲学的任务。(还可以接着这样发问:文章为什么不以“哲学的任务”为题,而以“人生的境界”为题呢?明确:前者比较抽象玄妙,后者比较详细形象,和人们的生活联系更加紧密,更能吸引读者,激发阅读爱好)(2)哲学的任务是什么?这种任务的详细内容,就是帮助人达到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哲学要使人觉解道德原理,从而达到道德境界。哲学要使人了解宇宙,从而达到天地境界。(3)说到人生境界,作者划分出四种,这是依据什么划分的?作者所说的人生境界是依据人们对人生意义的觉解程度来划分的。自然境界,是一种蒙昧状态,不知道或者不

3、大知道自己所做的事有什么意义。功利境界,心胸狭隘,他做事只知道对自己的功利意义。道德境界,明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为社会的利益做事,事事讲道德,事事都有道德意义。天地境界,心目中有宇宙的整体,他为宇宙的利益做事,他是自觉的天民,是圣人,他与宇宙同一。(4)请用自己的话说上四境界的内涵(略)2、关于四境界结合你对四境界的理解,谈谈你对下面文字的相识。A、“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识天工,安知帝力?”“凿井而饮,耕田而食,不识不知,顺帝之则。”(帝之则:自然法则或社会法则)B、“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C、“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吗冰河入梦来。”

4、D、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切恶乎待哉?(这题意在加深学生对四境界内涵的理解)明确:A句反映了古人尽管遵循自然法则,但不知不识这些法则,对这些法则无觉解,其境界属于自然境界。B句以享受荣华富贵的生活为读书目的,其动机是利已的,其境界是功利境界。C句表现了作者不以己悲,岁年老体衰仍不忘驰骋疆场收复失地的爱国主义情怀,其是道德境界。D句顺应万物本性,达到物我一体,其境界是天地境界。3、 质疑探讨主要有:(1)“我曾提出,根据中国哲学的传统,它的任务不是增加关于实际的主动的学问,而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哲学不也是一种学问吗?为什么说“它的任务不是增加关于实际的主动的学问”?明确:

5、留意“学问”前面的定语,说的是“关于实际的主动的学问”,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是关于实际的学问,而哲学是对自然学问、社会学问和思维学问的概括和总结,是宇宙观的理论形式,它的任务在于探讨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而不在于增加关于自然、社会、思维的实际的学问。(2)“正是这种觉解,使他正在做的事对于他有了意义。”“觉解”是什么意思?这一句意味着,没有这种觉解,他正在做的事对于他就没有意义,为什么意义的有无确定于觉解与否?明确:看有关的句子可以理解“觉解”的意思。上一句说“人做某事时,他了解他在做什么,并且自觉地在做”。倒数其次段中说:“禅宗有人说,觉字乃万妙之源。由觉产生的意义,构成了他的最

6、高的人生境界。”“觉”者,悟也,就是觉悟,明白。觉解,就是觉悟,了解。说对于他有没有意义,说的是,主观上不相识,觉解不到某种意义,就是处在“无明状态”,那么事情对于他来说,就没有某种意义了。(3)为什么生活在功利境界的人,“并不意味着他必定是不道德的人”?明确:后面一句说,“他所做的事,其后果可以有利于他人,其动机则是利己的”,这就是说,他单有利己的动机,至于行为的社会效果,他是不想的,实际状况有两种可能,可能是有害于他人,也可能是有利于他人。有害,不道德;有利,说明他并非不道德。这里所说的利己的动机,跟损人利己还是有区分的。其次课时教学过程(4)冯友兰先生把人生境界划分为四个等级,低级的是自

7、然境界和功利境界,这两等人心都不坏,至多是做事对于他没有意义,或者只有功利意义,但是社会上有人道德败坏乃至违法犯罪,他们的人生境界作何说明呢?明确:文章说,功利境界中人“并不意味着他必定是不道德的人”,这句话也意味着还有一类人是不道德的。只有生活在道德境界的人,他的行为才能真正符合严格的道德意义,才是真正有道德的人。只知道功利意义,只知道利己,很简单滑到损人利己、损公利己的地步。功利境界中人是简单分化的。(5)“还有的人,可能了解到社会的存在,他是社会的一员。”人是生活在社会之中的,莫非惟有道德境界中人才了解社会的存在,而功利境界中人连社会的存在也不了解吗?明确:所谓“了解社会的存在”,是在肯

8、定的意义上说的,那就是了解社会的整体利益,了解他人的利益,意识到自己是社会的一员,意识到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自己也应当为社会的利益做各种事。(6)儒家所提倡的“正其义不谋其利”,将“义”与“利”完全对立起来,冯友兰先生又将这一套奉为道德境界的要义,是否合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不是把义和利结合起来,求得二者的一样才现实?明确:这里我们的确可以看到儒家义利观的影响。义与利的关系是值得探讨的。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社会主义道德的原则是集体主义。在社会主义社会,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样的,集体主义是调整三者利益关系的重要原则。义,归根结底,就是正

9、确处理各种利益相互关系的原则,个人利益听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听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听从长远利益。而这种听从,是在两种利益发生冲突时的要求。在两种利益一样的状况下,把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集体利益结合起来,也是义。把义和利肯定对立起来,认为“正其义”就肯定不能“谋其利”,反而使某些人嘴上一套,心里一套,表里不一,导致人格分裂。还是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说得合情合理:“要引导人们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竞争与协作、先富与共富、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等关系,提倡敬重人、理解人、关切人,发扬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为人民为社会多做好事,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形成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促进社会主义市

10、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良好道德风尚。”(7)“超乎社会整体之上,还有一个更大的整体,即宇宙”,这里所说的“宇宙”是个什么概念?还有“宇宙的利益”,又是一个什么概念?明确:说“超乎社会整体之上,还有一个更大的整体”,这就是,宇宙这个更大的整体,既包括人类社会这个整体,又比人类社会大得多。即使只说地球吧,社会整体之外,还有自然界,而地球在宇宙之中,又只是一个小小的整体。从“天地境界”这个概念中,可以看出,作者所说的宇宙,是包括地球在内的一切天体的无限空间。“宇宙的利益”,包括社会利益而又不限于社会利益。人们越来越相识到,宇宙之中,除了社会利益之外,的确还有自然界的利益,宇宙的利益是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

11、展。(8)“是人现在就是的人”是什么意思?“人应当成为的人”又是什么意思?明确: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是自然的产物。没有受过道德教化、哲学教化的人,就处在自然境界、功利境界。所谓“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是人现在就是的人”,意思就是没有受过教化就如此的人。所谓“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的人,是人应当成为的人”,意思就是应当把成为贤人、圣人作为自我修养的目标,应当不断提高精神境界,成为道德境界的人、天地境界的人。(9)“道德境界有道德价值,天地境界有超道德价值。”何谓“超道德价值”?明确:天地境界的人,“他为宇宙的利益而做各种事”,他的行为不仅于社会有利,而且于宇宙有利。他的精神境界最高,他生活于最

12、高的人生境界,取得了“人作为人的最高成就”,这样的价值比道德价值又高出一个层次,是“超道德价值”。(10)为什么说“道德境界,也是哲学的产物”?探讨道德现象、揭示道德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叫做“伦理学”,为什么把伦理学也说成哲学?明确:留意下文:“道德行为,并不单纯是遵循道德律的行为;有道德的人也不单纯是养成某些道德习惯的人。他行动和生活,都必需觉解其中的道德原理,哲学的任务正是赐予他这种觉解。”这种道德原理,则是哲学的一部分。并不是把伦理学说成哲学,只是说道德原理也是哲学。(11)什么是人与宇宙同一?为什么说在人与宇宙的同一中,他也就超越了理智?明确:天地境界的人,他为宇宙的利益而做各种事,

13、也就是他到了理智世界,他的行为完全符合宇宙规律,达到“人道与天道”合一,人与宇宙合一,也就是中国哲学所说的“天人合一”。宇宙是物质的,人与宇宙同一,也就超越了理智。庄子认为“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人与天原来合一,只是由于人的主观区分才破坏了统一。达到天人合一,也就超越了主观,超越了理智。(12)怎样理解中国的圣人,中国的哲学“既入世而又出世”?既然一直如此,为什么说将来的哲学才可能是既入世而又出世的?明确:既入世而又出世,意思是,既投身到社会里,又能超越人世。这跟宗教不一样,宗教是一味追求出世,而躲避现实。也不像西方哲学那样,讲究入世而不能超脱人世。中国的圣人,如孔子孟子,都置身于社会斗争之中,又以天地境界为自己的人生境界,意识到自己是宇宙的一员,是“天民”,为宇宙的利益而做各种事,正是既入世又出世的表现。这里所说的“将来的哲学”是指世界将来的哲学。作者认为,世界将来的哲学很可能走中国哲学的方向,这样,中国哲学就可能对世界哲学的重构有所贡献。五、小结本文阐述了哲学的任务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道理深且广,但是语言深化浅出,平易流畅。没有冷僻的字眼,没有难懂的术语,如话家常,真正是高校者的语言。六、作业布置(略)板书设计(见老师用书)人生境界哲学任务宇宙宇宙意义天地境界圣人教人了解宇宙社会道德意义道德境界贤人授人道德原理自己功利意义功利境界没有意义自然境界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