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与文化导论课设:中国古代雕塑设计.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62789746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800.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设计与文化导论课设:中国古代雕塑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设计与文化导论课设:中国古代雕塑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设计与文化导论课设:中国古代雕塑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设计与文化导论课设:中国古代雕塑设计.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课程名称:设计与文化导论论文题目:中国古代雕塑设计姓 爸学 号:专业班级:中国古代雕塑设计摘要:翻开中国古代雕塑史,不难发现诸多古代雕塑具有实用性,而许多实用器物极富雕塑感。雕塑的 起始也是设计的起始,他们共同存在于同时期的大量艺术品中。设计的本质在于“用”与“美”的统一, 具体来讲又注重“实用机能”、“美感机能”、“象征机能”的表达。雕塑的设计性是中国古代雕塑的一大特 点,雕塑史中有长信宫灯这样耳熟能详的灯具,同样工艺史、设计史上也出现这些灯具,尚且不去划分其斩山造像,创作大唐代雕塑家创造了一系列与时代审美风气相一致的宗教艺术形象。陕西、 河南、山西等地出土的与真人等高的石雕菩萨立像,敦煌莫

2、高窟第159、194等窟的彩塑菩萨 像,都女性化了,造型以当时贵族妇女形象为参照,丰颐长目,体态婀娜,缨络遍体,表现 出超出了宗教气氛的富贵气息。性格、气质迥异的弟子,神情威猛的天王,筋肉暴突、孔武 有力的力士,作现世装束的虔诚供养人,也都是此一时期在宗教人物形象创造上的新开展。 唐代陵墓石刻群的主要局部集中于陕西关中地区,共有19位皇帝的18座陵墓和许多陪葬墓。 其中有14座陵因借山势,以增强整体布局的宏大气势,是雕刻群与自然环境有机结合的成功 范例。石刻内容早期诸陵差异较大,乾陵(高宗、武那么天合葬陵)以后,逐渐规范化。配置于 神道的石刻主要由华表、飞马、朱雀、鞍马及驭者、石人、碑、蕃酋群

3、像、石狮等所组成, 在雕刻手法上注重整体的单纯、完整和置于山岗之上的影像效果,以数量上的参差、重复, 体量的变化,形成节奏感,作用于谒陵者的心理,在行进过程中,不断增强对于整个陵区的 崇高印象。石刻代表作品有献陵的石犀,昭陵的六骏(见昭陵石刻),顺陵(见顺陵石刻)、乾 陵的石狮,庄、泰、建诸陵的石人等。唐代晚期诸陵规模缩小,石刻造型矫饰、平庸,失去 早期的恢宏气度。唐代盛期还曾在都城建造过纪念性雕刻。如武那么天在洛阳以铜铁材料铸造 的天枢纪念柱,立体局部高达百尺,四周有石狮、麒麟环绕.俑类作品在隋唐时期也到达新的 艺术高度。制作材料有泥、木、瓷、石等多种材料,以黄、褐、蓝、绿等釉色烧制而成的三

4、 彩俑数量众多,特别能够代表俑类作品新的塑造水平。在侍女、文吏等形象的塑造上,作者 十分热衷于表现人物处于具体情节之中的特殊神态和动作。妇女形象由早期的窈窕转向丰腴, 面相圆润,神情恬适、慵懒,长衣曳地,是唐代艺术中表现妇女理想美的典型样式。以佛教 天国形象塑造的镇墓俑,神采飞扬,动中有静,夸张而有分寸。对于马与骆驼等动物形象,注 重描写具体性与生动性,多表现处于精神亢奋状态中的动势(见唐三彩)。此外,在隋唐时期, 许多金银器上的锤、镶嵌浮雕纹饰、青铜镜上的花纹,也十分丰富、生动,并常有一些现实生活内容或神话题材的描写。有些纹饰受到波斯等国艺术的影响。隋唐雕塑艺术对周围邻国 也有重要影响。(六

5、)、五代宋辽金雕塑宋辽金元时期的雕塑承袭唐代余风。两宋时期艺术风格上开始表现出文人气息朝细腻工 巧的阴柔之美倾斜。具体表现为佛教雕塑的世俗化、陵墓雕塑比唐陵文弱者午、人物拘谨、动 物较为温驯。人物雕塑方面以晋祠宫女塑像为代表,十分注重人物内心刻画,以细微的表情 和动作、准确表达传神的人物。这一时期大型龛窟造像重心转移到四川、江浙一代的南方。 题材上表现菩萨、罗汉、祖师、布袋和尚、供养人物的形象增多。明器雕塑数量与质量无法 与前代相比。工艺性的雕塑增多,主要表现在陶塑、泥塑、石雕、木雕、金属工艺雕塑等方 面。图表9孩儿枕这一时期的仪卫纪念性雕塑主要为陵墓雕塑。北宋的绝大多数习俗都沿袭唐制,尤其是

6、 帝王陵墓形式,几乎完全依照唐代乾陵,但尺度和规模不及汉唐。墓葬中,各种材质的墓俑仍非 常流行,总体艺术水平却不如唐代。尽管近些年来建设工程当中也出土了一些宋代明器,但数 量上依然显得贫乏。因为宋代的丧葬习俗基本采用纸质冥器,入葬时就焚毁了。但是,由于城 市经济的开展促进了世 俗美术的兴旺,加之文 人士大夫们的提倡和参 与,宋代的手工艺技术 得以巨大开展。陶瓷、 木雕、竹刻以及金属工 艺等方面都有很大成就。 陶瓷艺术方面不仅创造 了许多新型釉料,雕兖 也为宋代所创始.有雕胎、雕釉两种手法。雕胎者花纹藏于釉内,亦称暗花,雕釉者,花纹明 显,但难度较大,须在釉未干时施工,雕者必须有熟练的技巧。器物

7、呈现雕工精湛、造型优 美淳厚的时代风格。同时在瓷塑造型方面也愈加丰富,如磁州窑的孩儿枕(见图表9)、景德 镇的手捏塑、潮州窑的佛像等等都是优秀的观赏性雕塑艺术品。雕塑艺人盛行捏制泥孩儿, 当时还出现了以此为营生的行业,杭州的“孩儿巷”就以此得名。宋代的小品雕刻十分兴旺。 著名的雕刻家王刘九曾被记载能用各种小石料雕为弥勒、观音等,元人陶宗仪称之为“神态流 动 宛假设生人之趣”.这种手工艺雕塑,至今还流传于江南。还有用竹、木、蛆壳或各色玉石, 雕成的小巧精细的人物鸟兽。(七)、元明清雕塑中国蒙古族统治者早在建立元朝之前,便先后仿照汉族建筑样式,营建上都及大都两个 都城。而分布各地的寺庙塑像、石窟造

8、像等亦展示了元代雕塑艺术的概貌。进入元代,统治 者重视手工业,雕塑作为其中重要的组成局部也得到了一定的开展。明清两代,宗教观念进一步淡薄,此时的宗教雕塑在缺少内在信仰的状态下,显现 出缺乏创造性和生命力的程式化倾向。而明清的世俗雕塑艺术多趋于装饰化和工艺化。这些 雕塑大多更强调实用性与玩赏性功能,表达出工艺品的特色,而早期雕塑那种强烈的精神性 功能那么大大削弱了。但是,这些装饰性、玩赏性的作品往往不受陈规限制,面貌各异,这也 可以算是明清时期雕塑艺术的一个亮点。其作品造型一般小巧玲珑、精致剔透、精雕细凿, 缺乏大气之作和大型之作,艺术上逐渐转向个人化、内聚性的风格。而一些与广大人民群众 尤其是

9、市民群众及知识阶层有着较密切关系的各种小型的案头陈设雕塑和工艺品装饰雕刻, 那么有显著的开展,出现了生机勃勃的景象,代表着这一历史时期雕塑艺术的新成就。明清帝 陵的陵墓表饰较前代规模更大,像设更多,布置讲究、技术娴熟,但其既缺乏唐代的超然、 也缺乏汉代的雄浑,此时的作品更能满足人们的赏心悦目之功能,失去了前代的创造活力。明 清雕塑有明显追随唐宋风格的痕迹,在名目繁多的寺庙里,供奉着各式各样的神像,其造像多为彩塑,即泥塑彩绘。从题材到表现手法日趋世俗化、民间化,形成了工巧繁缗、萎靡纤细、色彩亮丽的艺术风格。如泥彩塑千手观音。参考文献:1孙振华中国古代雕塑史中国青年出版社2011-08-01第一版

10、215页2王其钧中国古代雕塑精品解读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04-01第一版205页3冯贺军中国古代雕塑述要 紫禁城出版社2007-08-01第一版272页到底属于哪种门类,可见用西方主流艺术分类方式不能完全适用于中国古代艺术,探讨中国古代雕塑设计 显得更加必要。关键词:雕塑设计 墓葬雕塑 石窟 明器(一)、原始雕塑中国原始雕塑艺术的发生,比起欧洲来要晚些。但是,距今一万八千年之前旧石器时代 晚期的“山顶洞人”所拥有的一百多件经过加工雕琢的装饰品,就应该被认为是最早的圆雕 和透雕作品的萌芽。尽管中国原始雕塑发生的时期较晚,但资料的发现却异常丰富和多样。就质料而言,有玉、石、牙、骨、木、陶等,

11、其中以陶质雕塑为最多。就技法而言,包括了 线刻浮雕、透雕、捏塑、贴塑、堆塑、锥刺、镶嵌等各种门类。就艺术存在形态而言,有的 作品以其所雕的形象作为器物的造型,有的作品附丽于其他器物(如陶器)上,作为这些器物 的一局部(器纽、盖、把手等),有的那么为独立的雕塑艺术品。就其功能而言,有的作为陶器 等文化物的装饰品,有的是原始宗教的崇拜物或巫术和祭祀的道具。就题材而言,塑造了各 类动物(家畜中的猪、狗、羊、鸡、鸭等,野兽中的鹰隼、鹊、燕、龟、蛙、蜥蜴等)和人物 形象。雕塑与器物的巧妙结合,是中国原始雕塑的一个显著特点。近年来,兴隆洼文化、赵以动物外形为器皿,如仰韶文化以动物外形为器皿,如仰韶文化图表

12、1陶质鹰鼎中国原始雕塑的最初形态是陶制品,它与其实用价值密不可分,从工艺手段上讲,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一是遗址出土的陶质鹰鼎(见图表1),高36厘米,以鹰身为鼎体、图表2陶平人头像宝沟文化和红山文化女神像的发现具有重要意义。以二足为三个支点,器形饱满,为此类雕塑与器皿完美结合的 代表作品之一。二是装饰局部的雕塑,它们有的以配件的形式 出现,如盖钮、把手等;有的以外表浮雕等形式出现。题材有动物、植物、人物等等。甘肃大地湾出土的陶瓶人头像(见图表2),可谓中国早期人物雕塑 的开端,作者巧妙地将陶瓶的口部塑成一个人头像,制作细腻,,形象生动。三是小型动物或 人物捏塑,这种小雕塑都是古代工匠不假任何

13、工具而信手捏制的,形体小巧,带有浓厚的人 情味。浙江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塑猪可能是我国江南地区最古老的雕塑作品,距今有七 千年了。尽管作品只有6. 3厘米大,可它的形象却非常生动,可见雕塑者对生活观察之细腻。(二)、商周雕塑这个时代雕塑作品侧重于动物外形的器皿、饰物和人物的捏塑,形体小巧,造型粗略, 带有浓厚的人情味。青铜器艺术代表了商周雕塑的最高水平。与原始陶塑的性质一样,商、 周时代的青铜器也并非实际意义上的雕塑,是用于祭祀、生活、乐器、兵器、工具等方面的 实用器物。有历史学家将夏、商、周称为“青铜时代”。这些大量的青铜器为奴隶主所占有, 也是某种统治、权威、财富的象征。从形式上大致可以

14、将青铜器的雕塑因素分图表3站立人物图表3站立人物为以下儿种:一是以动物现象为主题造型的青铜器,如 安阳妇好墓出土的鹃尊,站立的鹃 鸟圆目大睁,坚实 有力,外表装饰有其它动物纹样的装饰;再如湖南醴 陵出土的象尊,在基本写实的基础上又有夸张变形的因 素,铸造技术精细。二是青铜器外表的装饰,常见的有 浮雕、圆雕、透雕等形式,如湖南宁乡出土的四羊方尊, 体态巨大,四角各铸一卷角羊头,造型端庄;如河北平 山中山国都遗址出土的人物座三连灯,以人物造型为灯具的主体结构,神态自然。三是相对的青铜造像,四川广汉三星堆出土的站立人物(见图表3)像是最有代表性的一个,高172厘米,加上基座高达262厘米,面部形象简

15、洁,整体感较强,整个外形上有比拟精致的装饰。据考证,此类雕像非为明器,可能与祭祀所用的器物相关。再比方河南洛阳出土的玩鸟顽童雕像,其面部表情生动,非常写实。这些青铜器虽在性质上仍属工艺品(实用目的),但已初 步具备了雕塑艺术的属性。一些夸张变形奇特的纹饰,构成了威严神秘的气氛,反映了那个 历史时期的审美观点和为自然环境的理解。图表4玉人另外,在这个时期还有用石、玉、陶等材料制成的雕塑作品。这类雕塑的目的在于祭祀、日常生活用品、服饰等方面。其中以 玉雕最为突出。据文史资料记载,当时的人们很喜欢佩带玉器, 除了审美意义还兼有道德伦理上的含义。商周墓中经常会有玉雕 的佩饰品,有玉鳖、玉虎、玉人(见图

16、表4)等等,以简洁明快 的手法表现人和动物的形象特征。如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玉人坐 形,高8. 5厘米,周身饰饕餐兽面纹,头上钻孔,以利穿绳佩带。再如陕西宝鸡西周墓出土 的玉雕鹿形,姿态可爱,尽管体形很小,但其刻画却十分传神。西周时期的国都在陕西长安 一带,近年来该地有很多类似的文物被发现。(三)、秦汉雕塑秦汉雕塑是中国雕塑史上的第一个高峰,在此历史阶段,雕塑是王权与政治的有力 工具,成了宣扬帝王将相的功绩、美化宫殿园陵的重要方式。随着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封建国 家的建立、巩固与开展,国家的财力与人力高度集中,因此秦汉雕塑在规模与数量上远远超 越前代,有些甚至在今天都是无法到达的。图表5秦兵马俑秦代

17、在建筑装饰雕塑、青铜纪念雕塑、墓葬随葬品雕塑等方面,都取得划时代的辉煌成 就。秦代是中国封建社会上升期,在雕塑作品上,追求写实逼真。雕塑在建筑装饰、陵墓装 饰和随葬品中开展,形成雕塑史上的第一个高峰。秦代建筑装饰表现在宫室、庭院、亭阁楼 榭和陵墓神道建筑上。1974年在陕西临潼秦始皇陵以东发现的兵马俑(见图表5)雕塑群, 共有7000余件,与真人、马等大,分置于3个坑中。最大的一个坑总面积约为12600平方米, 列置于其间的6000兵马俑以战车、步卒相间排列为长方形军阵。秦俑雕塑群以巨大的体量和 数量、群体的组合、气宇轩昂的形象,造成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在人物和车马的塑造上 表现出力求模仿生

18、活真实的倾向,发式、服装的很多细节表现得非常具体,军士佩带的兵器 用的是实物。塑造的基本方法是模制与手塑相结合,入窑烧制后再加彩绘。兵马俑的开掘, 给世人展示了秦代雕塑艺术的辉煌成就.兵佣形态各异、栩栩如生;马佣身材矫健、活灵活现。 人物雕塑更注重面部的形象刻画,神态万千、精细逼真,秦佣坑开掘的铜马车更是雕塑艺术 史上的奇迹,充分表达了主导那个时代的高大、雄健的风气。图表6石刻雕群汉代雕塑在继承秦代恢弘庄重的基础上,更突出了雄浑刚健的艺术个中国秦汉时期的传 统雕塑之美性。这个时期的墓葬雕塑特别兴旺,已从秦始皇陵的地下墓葬的雕塑形式开展到 地上的陵墓表饰,在形式上突出了石雕作品的雄浑之势和整体之

19、美。汉代雕塑作品的品种和 数量相当丰富,呈现出的主体面貌浑厚简练、生动完整。这个时期雕塑艺术成就,突出表现 在大型纪念性石刻和园林的装饰雕刻上,其中中国秦汉时期的传统雕塑之美汉朝骡骑将军霍 去病墓石刻,就是留存至今的一组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大型石雕作品。霍去病墓石刻群雕(见 图表6)在中国雕塑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打破了汉代以前旧的雕刻模式,建立了更 加成熟的中国纪念碑中国秦汉时期的传统雕塑之美雕刻风格,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些作品, 以其简洁的造型,粗暴的风格,宏大的气势,不仅寄托了对英雄的歌颂和哀思,也反映了正 处于上升时期的汉朝统治阶级那生机勃勃的精神面 貌。霍去病的石刻群雕,是中国古代雕

20、塑艺术开展 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对后世陵墓中国秦汉时期的传 统雕塑之美雕刻的艺术风格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是汉代以后中国古代大型纪念碑雕刻的典范之作。马踏匈奴是整个群雕的主体,同时也是这些雕 塑所讴歌的主题。整个群雕风格庄重雄劲,深沉浑 厚,寓意深刻,耐人寻味,既是古代战场的缩影,也是霍去病赫赫战功的象征。雕塑的外轮廓准确有力,形象生动传神,刀法朴实明快,具有 丰富的表现力和高度的艺术概括力,是中国陵墓雕刻作品的典范之作出土的舞乐杂伎陶俑群, 手法自由,神态生动(见无影山陶塑)。一些表现宫廷侍女形象的女俑,表情端庄矜持,其对内在性情的刻画,是前此所未曾有过的。(四)、魏晋南北朝雕塑这一时期,中

21、国在历经秦汉四个世纪的一统局面以后,又重新回到了割据的状态。社会 的动乱不安使外来的佛教产生了广泛社会基础,加之统治者的带头尊奉,佛教广为流传。这 一时期一个重要现象是随着佛教的兴盛而出现的大规模的营造石窟寺的活动。中国几个最大 的石窟群如敦煌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等,均开凿于此一时期。由佛教的 盛行促使教造像艺术的蓬勃开展,改变了中国雕塑史的面貌,人物雕塑更加成熟。而以墓葬 为目的的雕塑也从另一条道路走向繁荣。石窟雕塑艺术作品,是魏晋南北朝保存至今最为丰富的文化遗产。在佛教沿丝绸之 路向中国内地传播的过程中,佛教石窟成为佛教东渐的一座又一座里程碑。古印度北部的犍 陀罗艺术与今印

22、度新德里东南一带的秣薨罗艺术均在这一时期随佛教东渐而进入中国,对中 国传统雕塑艺术产生重大影响。诸如甘肃永靖炳灵寺、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 窟、河南巩县石窟、山西太原天龙山石窟、河北峰峰矿区响堂山石窟、河南安阳灵泉寺等,图表7云冈石窟较多采用印度式石刻雕塑,新疆古龟兹区、古焉耆区、古高昌区诸石窟和河西走廊上诸石窟,因为石质疏松,不易保存,多改用泥塑形式,形态更具中外文化合璧之势。正是这些保存至今的雕塑作品,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交流的水准,以及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突飞猛进的过程。其中位于山西省大同市西郊的云冈石窟(见图7),现存主要洞窟45个,造像51000 余躯,是北魏时期皇室经营的

23、第一座大型石窟,也是中国北方地区早期石窟的代表之一。在 魏晋南北朝雕塑艺术作品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北魏文成帝和平初(公元460年),沙门统 昙曜白帝,于京城西武州塞,凿山石壁,开窟5所,镌建佛像各一。高者70尺,次60尺, 雕饰奇伟,冠于一世。这便是云冈昙曜5窟(16、17、18、19、20窟)的由来,也是云冈 石窟开建的标志。昙曜5窟平面皆作马蹄形(方形抹圆角),穹隆顶,大体上都摹拟印度椭圆 形的草庐形式。五个窟主佛都高逾十数米,20窟主佛身后还凿有低窄的隧道,很明显是受到 龟兹石窟大像窟作法的启示。这一时期的佛像,高肉髻,面相丰圆,领骨不高,鼻筋高隆, 眉眼细长,蓄八字须。两眉齐挺,身躯

24、壮硕。佛像服装,或右袒,或通肩。右袒者上身内着 僧祗支,外披袈裟,与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炳灵寺石窟早期造像相似,不过改用石雕,更 接近印度犍陀罗或秣莫罗艺术风格。尤其菩萨像圆脸、短身,头戴宝冠,宝缙翻飞;裸上身, 佩项圈、短谡珞和蛇形饰场,下着羊肠大裙;臂饰臂钏、手镯、衣纹雕刻较浅,主要是在凸 起的衣纹上刻阴线,细腻匀称,轻薄贴体,用以表现身体的起伏变化,这都是与西域艺术相 通之处。如20窟主佛身着质料厚重,衣纹凸起的衣服,反映了犍陀罗风格。18窟主佛穿轻 薄贴体、衣纹紧密的服装,更接近秣英罗风格。融多种造像式样于一炉并加以创造,正是云 冈早期造像的显着特色。陵墓石刻是区别于佛窟艺术的中国传统

25、艺术作品,却又因丝绸之路开辟而大量吸收西方图表8石麒麟图表8石麒麟文化因素。其代表性的作品包括陵墓前的大型雕刻和墓 葬中的石棺、陶俑等。南北朝的政治分裂并不能取代文 化上的趋同,于是,这一时期的陵墓石刻有着明显的共 性。东晋南朝陵墓石刻,被后人称为六朝石雕,这是魏 晋南北朝雕塑艺术成就的重要反映。这些陵墓石刻主要 集中在南京、丹阳、江宁、句容县境约有35处,以各 类石兽与石柱显示其独特的艺术风采。石兽有天禄、辟邪、狮子等,以南京宋武帝刘裕陵前 石麒麟,陈文帝陈蓿陵前石麒麟、天禄,丹阳梁武帝萧衍陵前石觑麟,南京梁萧秀(萧衍弟) 墓前石狮最为突出。石麒麟(见图表8)显然受波斯艺术风格影响,双角者称

26、辟邪,独角者 称天禄。无论是麒麟还是狮子,胁下均如波斯、西亚陵前石兽一样有飞翼,而且形态、纹饰 均不一样,或呈波浪形,或呈浮云状,或呈鱼鳞状钩形,与波斯、西亚翼兽并不完全相同。 这些石兽姿态生动,雕刻精美,刀法纯熟,尤其以气魄雄伟而震撼人心。梁武帝萧衍陵前石 麒麟高2。7米,长3。32米,腰围2。4米,以整体巨石雕凿,纹饰精美,显示着艺术家的 气魄和信心。南京陈武帝陵前翼兽,高约3米,体形特壮,昂首挺胸,张口吐舌,相当威猛 雄健。造型的夸张手法,运用得当,取得了强有生命力的艺术效果。(五)、隋唐雕塑唐代雕刻艺术的成就,首先表现在石窟艺术方面。一些重要的早期石窟,唐代都续有大 规模的开凿。其代表性作品为雕成于高宗、武后时期的龙门石窟奉先寺石刻造像。本尊卢舍 那大佛面相庄严、睿智,气度非凡,是唐代盛期强大国势与充满活力与自信的时代精神在雕塑 艺术上的反映;弟子、菩萨、天王、力士形象各自表达着宗教艺术类型化表现的具体要求,9 尊造像之间的组合关系、尺度的权衡、动静的呼应,为适应大型雕像与膜拜者之间距离与观 赏角度而在造像身躯比例上所作的调整,以及雕刻手法的流畅、自然,都表现出古代雕刻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