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审美素养研究_11_15_贺文凯_11_15.docx

上传人:蟋*** 文档编号:627405 上传时间:2019-04-2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79.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审美素养研究_11_15_贺文凯_11_1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大学生审美素养研究_11_15_贺文凯_11_1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生审美素养研究_11_15_贺文凯_11_1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审美素养研究_11_15_贺文凯_11_15.docx(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以利,必持众来”。从素养的中文词义及中文语境来看,更倾向于强调素养形成的 过程,注重后天的习得与积累,但对素养的界定过于笼统与模糊。而在英文语境 中,与素养对应的词则有 literacy、competency 等。不同与中国,西方对素养的 界定更为清晰明了,20 世纪西方有关素养的理论大都是基于能力本位的。到 20 世纪末,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邀请不同领域专家开展了为期九 年(1997-2005)的“素养界定与遴选”研究项目,对素养进行了深入探讨,从可 操作、可评价角度具体分析素养的能力及状态。David Reinking (1998)认为素 养是一个人能做什么(

2、知识、技能)、想做什么(角色定位、自我认知)和会做什 么(价值观、品质、动机)的内在特质的组合 i。Jones 和 Voorhees (2002)等学 者在研宄中指出,素养是知识、技能、能力在相关工作领域与个体特质相互作用 的结果,是个体学习经验的整合,并通过一定的方式表现出来。在这一过程中, 个体的特质属于最基础层面,个体特质通过与学习过程中己经习得的知识、技能 和能力等认知成分的相互作用,形成一种整合的素养。* 2 3 4内在的素养会通过一定的 方式表现出来,可以通过对这些表现的评价来评估素养。其模型具体如图 1 所示。图 1 素养的形成与表现(采自 Jones et al, 2002)a

3、vid Reinking. Handbook of literacy and technology: transformation in a post-typographic post-typographic wordM. London: Routledge Press, 1998: 233.2Jones E A, Voorhees RA. Defining and assessing learning: exploring competency-based initiativesR.Report of the national postsecondary education cooperat

4、ive working group on competency-based Initiatives in postsecondary education. Washington D.C,2002: 7. 3Jones EA, Voorhees RA. Defining and assessing learning: exploring competency-based initiativesR .Report of the national postsecondary education cooperative working group on competency-based Initiat

5、ives in postsecondary education. Washington D.C, 2002: 8.4(C) 1994-201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绪论此外,我国的台湾学者蔡清田(2010, 2011)对课程改革中的“素养”问题 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他提出“素养是指个体为了健全发展,必须满足生活情境需 求所不可或缺的知识、能力或技术能力和态度。” 1 “素养”一词强调整体的概念, 包含知识、能力与态度等层面,与认知、情意与技能的教育目标价值导向

6、相契合, 更适合当今社会对人的发展要求。以素养这个基本概念为基石,不同学科领域的研宄者们从自身学科出发与教 育学交汇,形成了各种类型的素养研宄,共同促进了素养这一跨学科研究领域的 发展。新闻与传播学领域的研宄者发起了媒介素养研宄与媒介素养教育;科学工 作者发起了科学素养研宄与科学素养教育;图书馆协会发起了信息素养研宄与信 息素养教育吴翠珍、陈世敏(2007)在对相关素养研宄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指 出“素养的产生并非价值中立,自然天成,而是多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2 3。(2)素养的调查研宄对素养的调查研宄主要集中在不同类型素养的专门研宄上,如人文素养、科 学素养、信息素养、媒介素养等,其中最为成熟与最

7、具影响力的要数公众科学素 养的调查、PISA 项目以及 PIRLS 项目,下面作简要介绍。对科学素养的调查,国际上通用的是米勒模型。也就是对米勒所定义的科学 素养概念三维度的调查,即“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对科技的 社会影响的意识和理解”。3另外还有一种模式在一定范围内得到应用,也即是之后 提出的 KAP 模式,也即是对科学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的了解、对科学技术 知识及其社会效应的态度、如何以科学的方式工作生活。上述两种对科学素养内 涵的阐释以及进行的实证调查方式,都关注了知识、技能、态度等三方面,而这 种调查方式又影响了其他类型的素养调查,如人文素养等。此外,经合组织(OE

8、CD)于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推行“国际学生评价项目” (PISA),旨在对 15 岁学生的数学、科学及阅读进行持续、定期的国际性比较, 测试学生们是否具备参加未来社会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国际阅读素 养进步研宄(PIRLS)则由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协会(IEA)主持,对四年级学生阅 读素养展开评价,包含阅读成绩、阅读行为及阅读态度。这两个项目都为各国评 估国家教育成效及制定教育政策提供了参考。总之,素养研宄带来了多方面的启示:1.素养是一个不断拓展的概念;2.素 养是一个多维的概念,知识和能力是素养的基本框架;3.素养研宄是为教育发展1 1蔡清田蔡清田. .课程改革中素养与能力课程

9、改革中素养与能力.教育研宄月刊,教育研宄月刊,20102010 (13):(13): 93-104.93-104.蔡清田蔡清田. .课程改革中素养与知能之差异课程改革中素养与知能之差异 J 教育研究月刊,教育研究月刊,20112011 (3):(3): 84-96.84-96.2 2吴翠珍,陈世敏吴翠珍,陈世敏. .媒介素养教育媒介素养教育 M.台湾:巨流图书股份有限公司,台湾:巨流图书股份有限公司,2007:38-39.2007:38-39.3Miller, J.D. Scientific Literacy: A conceptual and empirical reviewJ. Daeda

10、lus, 1983, 112 (2): 29-48.(C) 1994-201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服务的,此外,素养不是神秘的、不可知的东西,往往以某种外在行为来表现, 可以借助某种工具对其进行测量。2.有关审美素养的内涵研究审美素养是人文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体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 义。综合目前的文献来看,对个体的其他素养讨论较多,如“媒介素养、信息素 养等”,但对“审美素养”却缺乏有针对性的讨论,为数不多的审美素养研宄也多

11、是泛泛而论,因而目前对于“审美素养”,学界还没有一个共识性的概念界定与内 涵结构划分。当论及审美素养时,多数情况下更集中表现为对审美素质、审美能 力、艺术素养等方面的论述,通过对这些方面文献的综述,有助于我们更清楚厘 清审美素养的内涵与研宄框架。(1)审美素质审美素养与审美素质的内涵是最为接近的,对于审美素质,学界均认识到其 对于每一个个体发展的重要性,并在各自的研宄中指出了审美素质的定义与作用。 姜琰(1995)指出审美素质主要是审美情趣、审美感受、审美意识等,表现在美 的心灵、美的行为、美的语言、美的环境、美的人生等方面,他将审美素质看作 人的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因素。1宁薇(2004)也指出

12、审美素质是人的一种精神素质, 是完善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2李玉华等(2005) 3在谈及大学生审美素质培养时, 将审美素质看做是主体审美系统的综合水平,同样,周冠生(1996)亦将学生的 审美素质看作是一种系统,由行为素质、认识素质及自然素质构成,由艺术教育 与美学教育来进行完成。4王军奎(2008)则强调了审美素质是主体生活实践、知 识修养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后天培养起来的,具有生产性和可塑性。5对于 审美素质的内容框架研究中,都强调了从审美感官、审美趣味、审美能力等方面 详细论述了审美素质的内容。在论及审美素质的意义与作用时,学者们都指出审 美素质在个体的整体素质中的重要地位,具有促进

13、素质结构的内化6,创新能力的 发展7等作用。而在教育学的视域下,学者们对审美素质问题主要集中在不同群体(教师、 中小学生等)审美素质现状与培养上。赵伶俐等(2010)在其研宄项目“中国公 民人文素质现状调查与对策研宄”中,将审美素质界定为“以审美常识、审美观1 1姜琰姜琰. .审美素质一人的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审美素质一人的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因素!.!.道德与文明,道德与文明,19951995 (5):(5): 15.15.2 2宁薇宁薇. .论审美素质与人格完善论审美素质与人格完善 P】.】.道德与文明,道德与文明,20042004 (3):(3): 72.72.3 3李玉华,谷玉梅,江红李玉

14、华,谷玉梅,江红. .论当代大学生审美素质的培养论当代大学生审美素质的培养 P】.】.兰州大学学报兰州大学学报,20052005 (4):(4): 143.143.4 4周冠生周冠生. .试论艺术教育与美学教育一关于审美素质系统与结构的思考试论艺术教育与美学教育一关于审美素质系统与结构的思考.教育研宄教育研宄,19961996 (11):(11): 51.51.S王军奎,余敏王军奎,余敏. .积累审美经验与提高审美趣味关系之研宄积累审美经验与提高审美趣味关系之研宄】.】.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008 (12):(12): 140.14

15、0. 6 6姚全兴姚全兴. .审美素质与审美素质教育审美素质与审美素质教育 j.美与时代,美与时代,20042004 (6):(6): 4.4.7 7姚全兴姚全兴. .从美育到创造一美育促进青少年创造性发展研究从美育到创造一美育促进青少年创造性发展研究 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8:50-51.2008:50-51.6(C) 1994-201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绪论念、审美行为为主要反应指标的审美心理,是公民群体与个体关于审美

16、的基本常 识、意识价值观和行为品格的总和,1并以审美常识、审美行为和审美观念三个维 度及若干下位指标对中国各类群体人员审美素质调查,形成审美素质报告。陈宗 章(2010)以社会角色理论为基础,对南京市八所高校大学生采取问卷调查的方 式,指出大学生审美素养发展与角色期待间存在偏差,大学生应当从角色学习与 角色实践等方面,提高自我审美能力。另外,在具体的学科中来探讨学生审美素 质的研究也有很多。周增炎(2001)从美术教育的角度出发论述了应该从自然美、 艺术美、生活美中来培养大学生的审美能力,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刘哲 (2006) 2从非音乐专业大学生音乐审美素质现状出发,以改进音乐教学,全

17、方位 提高大学生的音乐鉴赏水平来促进大学生审美素质的发展。其他学者还有从文学 教育、英语教学等角度出发来探讨学生审美素质的培养。教育学领域中关于审美 素质的研宄集中于不同群体的审美素质为何、如何以及从不同的学科教育出发来 指向学生审美素质的提高。(2)审美能力审美能力是审美素养的内在组成部分,对于审美能力的研究,首先需要了解 审美能力的概念及内涵结构。心理学大辞典指出“审美能力是审美个性心理特 征,直接影响审美活动的效率,保证顺利实现审美目标,是一种特殊的、情感性 的认知能力,包括审美感受力、审美鉴赏力、审美创造力。” 3彭立勋(1985)将审 美能力界定为“欣赏者在进行审美活动时所具有的与之

18、相关的心理能力。” 4通过比 较不同学者对审美能力的论述,可知都将审美能力看做是一种心理能力,是进行 审美活动所需要的,具体包括审美感受力、审美鉴赏力、审美创造力等。而对审美能力测验工具研宄上,国外比较科学著名有梅耶美术判断力测验、J. K.温音乐能力标准化测验,5国内则有汪爱丽的幼儿音乐能力测验及赵伶俐的审 美欣赏能力测试。在审美能力的理论研究上,形成了 H. Gardner 的审美感知发展 理论与 D. Wolf 的审美认知发展理论,6 7在审美能力的实证研宄上,国内郭成(1998) 釆用实验法,指出美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欣赏能力,促进中学生的审美感知、 记忆、理解、情感及评价能力的发展

19、,在国外,Frois 和 Eysenck (1995)考察了1 1赵伶俐,汪宏赵伶俐,汪宏. .中国公民审美心理实证研宄中国公民审美心理实证研宄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2010: 35.35.2 2刘哲刘哲. .吉林大学非音乐专业大学生音乐审美素质现状调查与对策研宄吉林大学非音乐专业大学生音乐审美素质现状调查与对策研宄 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6:29-35.2006:29-35.3 3林崇德,杨治良,黄希庭林崇德,杨治良,黄希庭. .心理学大辞典心理学大辞典 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2003.

20、4 4彭立勋彭立勋. .美感心理研宄美感心理研宄 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12.1985:12.5 5郑日昌,蔡永红,周益群郑日昌,蔡永红,周益群. .心理测量学心理测量学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260-266.2001:260-266.6 6H. . Gardner. .儿童对艺术的直觉儿童对艺术的直觉 A.荷兰:艺术教育与基础教育国际会议论文荷兰:艺术教育与基础教育国际会议论文,1987.1987. D. . Wolf. .图像、系统和艺术图像、系统和艺术 的选择:儿童在创造、知觉和反思视觉艺术过程中的发展变化的选择:儿

21、童在创造、知觉和反思视觉艺术过程中的发展变化 A.荷兰:艺术教育与基础教育国际会议论文,荷兰:艺术教育与基础教育国际会议论文, 1987.1987.7 7郭成郭成. .审美教育对高中生审美欣赏能力发展影响的实验研宄审美教育对高中生审美欣赏能力发展影响的实验研宄.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1998 ( (1 1) ): 84-88.84-88.(C) 1994-201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西南大学硕士学

22、位论文10-15 岁的青少年以及 21 岁左右的成年人,发现青少年的视觉审美敏感性随年龄 的增长而递增,到 14 岁保持平稳状态。1S.F. Lin 等(2002)考察了 4-25 岁年龄 段人们对不同绘画作品的审美理解,其他人群均表现出相似的发展趋势,而艺术 专业大学生则呈现不同发展趋势2。(3)艺术素养在我国,审美教育与艺术教育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个体审美素养的发展要 以艺术素养为核心,学者们对艺术素养也表示了极大的兴趣。在有关艺术素养的 研宄中,王一川(2009,2011)指出国民艺术素养是指国民面对艺术时展现的选 择、理解、质疑、评价和创造等个体素质和涵养,由媒介素养、形式素养和其他

23、相关素养的综合构成”,3对象包括全体国民在内的民众,要重视国民审美与艺术素 质的养成。他认为在当今这个倡导以人为本并追求和谐社会的时代,以提高艺术 素养为主要任务的学校美育,将作为“调解个人化的物质性愿景与非个人化的集 体性精神愿景之间形成多种多样的冲突时的一种必要的调解途径”,4并将艺术素养 的结构划分为媒介触兴(感知)、形式起兴(判断)、兴象体验(想象)、兴味品鉴 (评价)、生活移兴(行为)等层面。澳门城市大学徐凌志(2014)认为要提高生 活中的艺术情趣或从事艺术活动,离不开个人的艺术素养,并指出“艺术素养通 常指人对于艺术现象的感知、理解和欣赏水平。它不是指简单的掌握某种技艺, 而是人

24、们对艺术的认识水准的综合反映。艺术素养主要包括思想素养、知识素养 和情感素养三大领域”。5薛莉(2013)指出艺术素养是文化素养的组成部分,也是 大学生艺术素养培养的逻辑起点,通过采取“概念所归的属+种差”方式,将艺术 素养定义为“个体先天所具备的艺术天赋,通过社会环境和美的艺术教育在社会 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较为稳定的欣赏美、创造美的特征,” 6 7并表现为艺术知识、艺 术能力、艺术情感、艺术创造及艺术道德等。在艺术素养的实证研宄上,易晓明 (2012)主要从学生的艺术兴趣、艺术知识、艺术欣赏和艺术表现能力四个方面 来对江苏省内高校大学生的艺术素养水平展开调查,指出大学生具有较好的审美 观与艺

25、术观,艺术欣赏水平要优于艺术知识的掌握。7常雅淑(2013)将艺术素养 界定为“一个人对于艺术的认知与修养”,8表现为对艺术的艺术兴趣、欣赏能力、rois, J.P.& Eysenck, H.J. The visual aesthetic sensitivity test applied to Portuguese children and fine arts studentsJ.Creativity Research Journal,1995, 8 (3): 277-284.2S.F. Lin& G. V. Thomas. Development of understanding of po

26、pular graphic art: A study of everyday aesthetics in children, adolescents, and young adult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ehavioral Development, 2002, 26(3): 278-287.3 3王一川王一川. .建国建国 6060 年艺术学重心位移及国民艺术素养研究年艺术学重心位移及国民艺术素养研究 j.天律社会科学,天律社会科学,20092009 (3):(3): 90.90.4 4王一川王一川. .国民艺术素养建设中的学校美育新课题国民艺术素养建设中

27、的学校美育新课题 j.天津社会科学,天津社会科学,20112011 (2):(2): 108.108.5 5徐凌志徐凌志. .提升艺术素养是公民教育的重要环节提升艺术素养是公民教育的重要环节!.!.九鼎,九鼎,20142014 (75):(75): 37.37.6 6薛莉薛莉. .当代大学生艺术素养基础理论研究与探索当代大学生艺术素养基础理论研究与探索 j.教育与职业,教育与职业,20132013 (11):(11): 184-185.184-185.7 7易晓明,杜丽姣易晓明,杜丽姣. .大学公共艺术教育向何处去一江苏省内大学公共艺术教育向何处去一江苏省内 1212 所高校大学生艺术素养的调查所高校大学生艺术素养的调查 N.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报, 20122012 年年 8 8 月月 2020 日,第日,第 008008 版版. .8 8常雅淑常雅淑. .大学生艺术素养现状研宄及培养对策大学生艺术素养现状研宄及培养对策 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3:2013: 13.13.8(C) 1994-201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论证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