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资治通鉴之13—魏纪.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62738764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79 大小:283.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白话资治通鉴之13—魏纪.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白话资治通鉴之13—魏纪.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白话资治通鉴之13—魏纪.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白话资治通鉴之13—魏纪.docx(7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臼话资治通蹙之13魏纪第六十九卷魏纪一魏文帝曹丕黄初元年(220)1春季正月,魏武王曹操抵达洛阳;二十三日,曹操去世。魏王知人善任,善于洞察别人,很难被假像所 迷惑;能够开掘和提拔有特殊才能的人,不管地位多么低下,都按照才能加以任用,使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 和敌人对阵时,他仪态安详,似乎不愿意打仗;可是一旦制定好策略,向敌人发动攻击,便气势充分,斗志昂扬。 对有功的将士和官吏,赏赐时不吝千金;而对没有功却希望受到赏赐的人,那么分文不给。执法时严峻急切,违法 的一定加以惩罚,有时对犯罪的人伤心落泪,也不加赦免。生活俭朴,不崇尚富丽奢华。所以能够消灭各个强大 的割据势力,儿乎统一全国。此时,太

2、子曹丕正在邺城,驻洛阳的军队骚动不安。大臣们想先保守秘密,暂时不公布曹操去世的消息。谏 议大夫贾逵认为不应该保密,才把丧事公之于众。有人说,应当把各个城池的守将都换上曹操家乡的谯县人和沛 国人。魏郡太守、广陵人徐宣大声说:“如今各地都归于一统,每个人都怀有效忠之心,何必专用谯县人和沛国人, 以伤害那些守卫将士的感情! ”撤换之事才不再提起。青州籍的原黄巾军士兵擅自击鼓离去,大家认为应加制止, 对不服从命令者派兵征讨。贾逵说:“不可以这样做。”于是他写了一篇很长的文告,命令青州兵所到之处的地方 官府,要给他们提供粮食。鄢陵侯曹彰从长安赶来,询问贾逵魏王的印玺在何处,贾逵严肃地说:“国家已经确定

3、了先王的继承人,先王的印玺,不是君侯您应当询问的。“噩耗传到邺城,太子曹丕恸哭不已。中庶子司马孚劝谏 说:“先王去世,举国上下都仰仗殿下您的号令。您应上为祖宗的基业着想,下为全国的百姓考虑,怎么能效法普 通人尽孝的方式呢? ”曹丕很久以后才止住哭声,对司马孚说:“你说得对。”当时,大臣们刚刚听到曹操去世的消 息,相聚哀哭,一片混乱。司马孚在朝堂上大声说:“如今君王去世,全国震动,当务之急是拜立新君,以镇抚天 下,难道你们只会哭泣吗? ”于是命令群臣退出朝堂,安排好宫廷警卫,处理丧事。司马孚是司马懿的弟弟。大臣 们认为太子曹丕即魏王位,应该有汉献帝的诏令。尚书陈矫说:“魏王在外去世,全国惊惶恐惧

4、。太子应节哀即位, 以安定全国上下的人心。况且魏王钟爱的儿子曹彰正守在灵柩旁边,他假设在此时有不智之举,生出变故,国家就 危险了。”当即召集百官,安排礼仪,一天之内,全部办理完毕。第二天清晨,以魏王后的命令,拜立太子曹丕继 承曹操为魏王,下令大赦天下罪犯。不久,汉献帝派御史大夫华歆带着诏书,授予曹丕丞相印绶和魏王玺绶,仍 兼任冀州牧,于是曹丕尊奉母后卞氏为王太后。2改年号为延康。3二月初一,出现日食。4十六日,任命太中大夫贾诩为太尉,御史大夫华歆为相国,大理王朗为御史大夫。5二十一日,安葬魏王曹操的遗体在邺城西面的高陵。6魏王曹丕的弟弟鄢陵侯曹彰等人都回到自己的封地。临落侯曹植的监国谒者灌均,

5、迎合曹丕的意图,上 奏说:“临蕾侯曹植酗酒,言辞轻狂傲慢,劫持并胁迫魏王的使者。”曹丕贬曹植为安乡侯,将曹植的党羽,右刺 奸掾、沛国人丁仪,黄门侍郎丁廛兄弟,二人及两家男子全部处死。鱼豢论曰:有句谚语:“贫穷的人,不用学,自然会俭朴;卑下的人,不用学,自然会谦恭。”这并不是说人 的性格有差异,而是环境造成的。如果曹操很早就管束曹植等人的举止,有这样贤明的用心,曹植等人怎么会有 非分的想法呢?曹彰怀有怨恨,尚且没有到达这一地步;至于曹植,哪里能发动什么变乱!偏偏使杨修因曹植的 倚重而遇害,丁仪因逢迎曹植而全家被杀,太令人哀叹了!7开始设置散骑常侍、侍郎各四人,宫中的宦官任官不得超过各署令;并将这

6、一规定用金写在策书上,存 放在宗庙的石函里当时,正在选拔侍中、常侍等官员,长期跟随曹丕左右的亲信就暗示主持选官的人,想自己 担任,不再从他处选调。司马孚说:“现在新王刚刚登位应该征召和任用全国各地的人才,怎么能够凭借这种机遇, 举荐自己身边的人呢?任职不根据才能,做了官也并不尊贵。”因此,才从他处进行选拔。8尚书陈群认为,汉朝任用的官员,并没有把人才都选举出来,于是设立九品官人的制度:在州和郡都设 置中正的职位,以确定应该选用哪些人;中正由各州、郡正贤德、能够鉴别人才的人担任,由他们鉴别人物品行、 能力,分出高低不同等级。9夏季五月初三,汉献帝追封曹丕的祖父太尉曹嵩为魏太王,曹嵩的夫人丁氏为魏

7、太王后。们。”15文帝要立郭贵嫔为皇后,中郎栈潜上书说:“后妃的品德,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盛衰、治乱。所以圣明的 君主立皇后都很慎重,一定要从世代显贵的家族中选择贤惠的淑女作皇后,统御后宫妃嫔,虔诚地祭奉皇家宗庙。 易经说:家庭的关系理顺了,国家就会安定。由治理家事推及到治理国事,这是前代帝王奉行的原那么。春 秋中记载宗人衅夏的话:不存在以妾作妻之礼。齐桓公在葵丘盟誓时也说:不要以妾作妻子,现在后宫受宠 的妃嫔,地位仅次于君王。如果因为宠爱她们,就立她们为皇后,使下贱的人尊贵起来,为臣恐怕今后低贱者被 册立,高贵者遭废弃的事会层出不穷,没有法令制度能够限制,祸乱也就从上面开始了。”文帝不听劝谏。初

8、九, 立郭贵嫔为皇后。16以前,吴王派于禁的护军浩周、军司马东里衮晋见魏文帝,表达忠诚,言辞非常恭敬。文帝问浩周等人: “孙权可信吗?”浩周认为孙权一定会臣服,而东里衮那么认为孙权不一定会臣服。文帝很喜欢浩周的话,认为浩周 真正了解孙权,因而决定封孙权为吴王,并派浩周返回吴国。浩周对吴王说:“文帝陛下不相信大王会送公子去作 人质,我以全族百人的性命担保公子一定会去。”吴王为此感动得热泪沾衣,对天发誓。浩周回到曹魏,而孙权却 没把儿子送去,只是以漂亮话来推托。文帝要派侍中辛毗、尚书桓阶前往吴盟誓,并催促吴王送儿子上路,吴王 礼貌地予以回绝。文帝愤怒,要派大军讨伐,刘峰劝谏说:“吴刚刚取得胜利,上

9、下齐心,而且有江河湖泊的阻隔, 我们不可能在仓卒之间将它制伏。“文帝不听。九月,命令征东大将军曹休、前将军张辽、镇东将军臧霸出击洞口,大将军曹仁出击濡须,上军大将军曹真、 征南大将军夏侯尚、左将军张郃、右将军徐晃包围南郡。吴那么派建威将军吕范指挥五路军队,以水军抗拒曹休等 人;左将军诸葛瑾、平北将军潘璋、将军杨粲救援南郡;裨将军朱桓在濡须指挥,抗拒曹仁。17冬季十月初三,文帝在首阳山东部营建自己的陵墓,发布有关葬礼制度的文告,要求丧事务必从俭,墓 中不得陪葬金器和玉器,一律用陶器。还命令将这一诏书存放在皇家宗庙,副本保存在尚书台、秘书监及三公府。18吴王因扬、越一带蛮夷很多尚未归附,便言辞谦卑

10、地上书,请求自己改过勉励,上书说:“如果我的罪 责难以原谅,必须加以制裁,我一定奉还朝廷封给我的土地和人民,寄居在交州度过余年又写信给浩周说:“我 想为儿子孙登向皇帝的宗室求婚。”又说:“孙登年幼,我准备派孙邵、张邵陪同前往。”文帝回信说:“朕和你的 君臣关系已经确定,怎么会乐于劳师动众,远去长江和汉水,如果孙登早晨到这里,我晚上就命令大军撤回。” 于是,吴王改年号为黄武,凭借长江拒守。文帝从许昌出发,亲自指挥大军南下征讨,又把郢州恢复为荆州。十一月十一日,文帝至宛城。曹休在洞口 上书请求:“愿率精锐士卒,像猛虎一样进军江南,从敌人处夺取物资给养,一定成功,如果不幸战死,陛下不必 挂念。”文帝

11、惟恐曹休迫不急待地渡江,便派人骑驿马传令制止。侍中董昭随侍身边,说:“我私下观察,陛下面 有忧色,只是因为顾虑曹休渡江吗?现在渡江,困难重重,即使曹休有此意,他也不能单独行动,还要得到其他 将领的支持。臧霸等人,既有大量财富,又有尊贵的地位,已无更大的奢望,只希望这样下去,一直到死,保住 禄位传给子孙而已,怎么会冒险投身危险之地,以求侥幸取胜呢?如果臧霸等人不支持渡江,曹休也自然就失去 信心,为臣恐怕即使陛下下令渡江,他们也会犹豫不决,未必立即执行命令。”不久,正巧暴风吹断吴将吕范船队 的所有缆绳,船只一直漂向曹休等人的营垒之下,魏军斩杀俘获吴军数千人。吴军溃散。文帝得到报告,下令各 军迅速渡

12、江。魏军尚未进兵,吴军救援的船只已经赶到,招集溃军退回江南。曹休派臧霸率兵追击,战斗不利, 将军尹卢战死。19三十日,出现日食。20吴王派太中大夫郑泉到蜀汉聘问,蜀汉派太中大夫宗玮至吴回报,吴蜀间又恢复了关系。21汉王听说魏大举攻吴,写信给陆逊说:“曹军现抵达长江、汉水一带,我将再度率军东下,将军认为我 能否这样做? ”陆逊回信说:“只恐怕贵军新败,元气还未恢复,所以才和我国恢复关系。当务之急是养好创伤, 修补元气,还没有闲暇对外用兵。如果阁下不慎重考虑,欲图再次率残兵败将远途送来,仍然难逃覆灭的下场。”22蜀汉汉嘉太守黄元反叛。23吴将孙盛率兵一万人占据江陵中洲,作为外围协助保卫南郡。第七十

13、卷魏纪二魏文帝曹丕黄初四年(223)1春季正月,曹真派张郃击溃吴军一部,攻占江陵的中洲I。2二月,诸葛亮到达永安。3曹仁率步骑兵数万人进军濡须,先放出风声说向东进攻羡溪,吴军濡须守将朱桓分派部队增援羡溪。援 军刚出发,曹仁即率大军直扑濡须,朱桓得知后,急忙派人追回增援羡溪的部队,这支部队尚未返回,曹仁突然 杀到。当时,朱桓的守军仅有五千人,部下将领都惶惶有畏惧之心。朱桓对他们分析说:“两军交战,胜负的关键 在于将领如何,而不在人数多寡。诸位认为曹仁指挥作战的能力,会比我朱桓高明吗?兵法所说,远来进攻的军 队要超过当地防守军队的一倍,是就平原旷野,没有城池坚守而言,也是针对双方战斗力相同而言。如

14、今,曹仁 智勇缺乏,再加上所率兵将害怕畏惧,又是千里跋涉,人困马乏。我和诸位高据坚城,南临长江,北靠山岭,以 逸待劳,就地作好准备以制伏远来的敌人,这是百战百胜的形势,即使曹丕亲自来,我们尚且无忧,更不用说区 区曹仁了。于是朱桓偃旗息鼓,显示虚弱以引诱曹仁。曹仁派儿子曹泰进攻濡须城,又派将军常雕、王双等人乘 牛皮油船袭击濡须附近的中洲I。中洲,是朱桓的亲兵部队及其妻子、儿女所在地。蒋济说:“敌人据守长江西岸, 船只停泊在上游,而我军却进攻中洲I,这如同步入地狱,自取灭亡。”曹仁不听,亲率一万人留驻橐皋,作为曹泰 的后援部队。朱桓分派将领进攻常雕,自己抗击曹泰,曹泰烧毁营盘退走;朱桓斩杀常雕,生

15、擒王双,临阵被杀 死淹死的魏军有一千余人。以前,吕蒙病重,吴王问他:“如果你的病情不能好转,谁可以接替你的职务?”吕蒙回答说:“朱然胆略过人, 注重节操,我认为他可接替。”朱然是九真太守朱治的外甥,本姓施,被朱治收为养子,当时为昭武将军。吕蒙去 世,吴王授予朱然符节,镇守江陵。曹真等人包围江陵,打败了孙盛,吴王派诸葛瑾等人率军前去解围,再度被 夏侯尚击退。江陵城内外断绝联系,城中许多士兵浮肿患病,能够参加战斗的只有五千人。曹真命令士兵堆土山、 挖地道,临城立起无顶高台楼橹,向城中放箭,箭如雨下,守城将士都大惊失色;朱然却泰然自假设,没有丝豪恐 惧,不断激励将士,寻找敌人薄弱之处,率军出击,攻破

16、魏军两座营垒。魏军包围江陵长达六个月,江陵令姚泰 率兵防守北门,见敌军力量强大,守城军队兵少,粮食将尽,害怕守不住,阴谋作魏军的内应,被朱然觉察后处 死。当时长江水浅,江面狭窄,夏侯尚企图乘船率步骑兵进入江陵中洲驻扎,在江面上架设浮桥,以便和北岸来 往,魏军参与计议的人都认为一定能够攻克江陵。董昭却上书文帝说:“武皇帝智勇过人,用兵却很谨慎,从不敢 像今天这样轻视敌人。打仗时,进兵容易,退兵难,这是最平常的道理。平原地带,没有险阻,退兵都困难,即 使要深入进军,还要考虑撤退的便利。军队前进与后退,不能只按自己的想象意图行事。如今在中洲驻扎军队, 是最深入的进军;在江上架设浮桥往来,是最危险的事

17、;只有一条道路可以通行,是狭隘的道路。这三者,都是 军事行动的大忌,而我们却正在做。如果敌人集中力量攻击浮桥,我军稍有疏漏,中洲的精税部队将不再属于魏, 而为吴所有。我对这件事非常忧虑,寝食不安,而谋划此事的人却很坦然,毫不担忧,真令人困惑不解加之长 江水位正在上升,一旦暴涨,我军将如何防御!如果无法击败敌人,就应该保全自己,为什么在这样危险的情况 下,不感到恐惧呢?希望陛下认真考虑。”文帝立即下诏,命令夏侯尚等人迅速退出中洲I。吴军两面并进,魏军大 队人马只从一条通道退却,挤在一起,一时很难退出,最后勉强撤回北岸。吴将潘璋已制好芦苇筏子,准备烧魏 军的浮桥,恰巧夏侯尚率兵退回,未得实施。十天

18、过后,江水暴涨,文帝对董昭说;“你的预料,竟如此准确! ” 当时又赶上闹瘟疫,文帝遂命令各军全线撤退。三月初八,文帝回到洛阳。以前,文帝曾问贾诩:“我计划征讨不服从命令的人,以统一天下,吴、蜀两国,应先讨伐哪一个?”贾诩回 答说:“进攻他国,应首先在军事上权衡;完成统一的根本大计,那么当崇尚道德教化。陛下顺应形势,接受汉朝禅 让,统治全国,如果推广文教、道德以安抚人心,静候形势变化,平定天下并不难。吴、蜀虽然都是小国,但是 地势险要,有长江天险。刘备有雄才大概,诸葛亮善于治国;孙权长于区分虚实,陆逊精通军事;蜀汉固守险要, 吴国泛舟江湖,我们很难在短期内将他们击败。用兵的原那么是,先了解夺取胜

19、利的途径,然后再作战;根据敌人 的力量,任命将领,这样才能做到攻战无误。我料想我们的文臣武将没有人是刘备、孙权的对手,即使陛下亲自 对付他们,也未必一定有取胜的把握。从前虞舜在朝廷上作战争舞蹈,有苗部落就归服了。我认为陛下目前应首 先修明文治,然后再用武力征讨。”文帝不听,出动大军,结果无功而回。4十九日,陈忠侯曹仁去世。5此前,黄元被诸葛亮所嫌弃,知道汉王患病,恐怕诸葛亮加害,因而率领汉嘉全郡反叛,火烧临邛城, 当时诸葛亮由成都东下看望刘备,成都守备薄弱虚弱,黄元因此无所忌惮.。益州治中从事杨洪,报告太子刘禅, 派将军陈吻、郑绰讨伐黄元。大臣们认为,如果黄元不能包围成都,会经越占据南中。杨洪

20、说:“黄元一向性情凶 狠残暴,对下属不施恩德信义,没有能力那样做!不过是顺青衣江东下,盼望主公平安,再捆起自己,请求治罪; 即使有其他变化,也不过逃奔吴国求条活命而已。只要命伶陈物、郑绰在南安峡口拦截,就可将他生擒。”黄元叛 乱失败果然顺青衣江东下,被陈物、郑绰生擒后斩首。6汉王病重,命令丞相诸葛亮辅佐太子刘禅,以尚书令李严作诸葛亮的副手。汉王对诸葛亮说:“你的才干 胜过曹丕十倍,必定能安定国家,完成大业。如果刘禅还可以辅佐,你就辅佐他;如果他没有才德,你可取而代 之。”诸葛亮淌着泪说:“臣下怎敢不竭尽全力辅佐太子,忠贞不二地为国效命,至死不渝! ”汉王又下诏给太子: “人活五十而死不能称为夭

21、折,我已经活了六十多岁,还有什么遗憾,只是牵挂你们兄弟。要努力,再努力啊!不 要因坏事很小就去做,也不要因为好事很小就不去做!只有贤明和德行,才会使人折服。父亲德行浅薄,不值得 你们效法。你与丞相共同处理政务,对待他要像父亲一样。”夏季四月,癸巳,汉王刘备病逝于永安,谥号为昭烈 皇帝。丞相诸葛亮护送灵车回到成都,由李严作中都护,留下镇守永安。五月,太子刘禅即位为蜀汉皇帝,当时十七岁,尊奉皇后为皇太后,大赦罪犯,改年号为建兴。封丞相诸葛 亮为武乡侯,兼任益州牧,国事无论大小,都取决于诸葛亮。于是诸葛亮精简官职,修订法制,向百官发下文告 说:“所谓参预朝政,署理政务,就是要集合众人的心思,采纳有益

22、国家的意见。如果因为一些小隔阂而彼此疏远, 就无法听到不同意见,我们的事业将会受到损失。听取不同意见而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如同扔掉破草鞋而获得珍 珠美玉。然而人们很难做到这一点,只有徐庶在听取各种意见时不受困惑。还有董和,参预朝政、署理政务七年, 某项措施有不稳妥之处,反复十次征求意见,向我报告。如果能做到徐庶的十分之一,像董和那样勤勉、尽职、 效忠,我就可以减少过失了。”他又说:“过去我结交崔州平,他屡次指出我的优缺点;后来又结交徐庶,得到很 多启发和教诲;先前与董和商议事情,他每次都能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随后又与胡伟度共事,他的屡次劝 谏,使我防止了很多失误。我虽然生性愚昧,见识浅陋,对

23、他们给我的教益不能全部吸取,然而和这四人的关系 始终很好,也可说明我对直言是不疑的。胡伟度,就是诸葛亮的主簿义阳人胡济。诸葛亮曾经亲自校对公文,主簿杨蹶径直入内劝他说:“治理国家是有制度的,上司和下级做的工作不能混淆。 请您允许我以治家作比喻:现在有一个人,命奴仆耕田,婢女烧饭,雄鸡报晓,狗咬盗贼,以牛拉车,以马代步; 家中事务无一旷废,要求的东西都可得到满足,优闲自得,高枕无忧,只是吃饭饮酒而已。忽然有一天,对所有 的事情都要亲自去做,不用奴婢、鸡狗、牛马,结果劳累了自己的身体,陷身琐碎事务之中,弄得疲惫不堪,精 神萎靡,却一事无成。难道他的才能不及奴婢和鸡狗吗?不是,而是因为他忘记了作为一

24、家之主的职责。所以古 人说,坐着讨论问题,作出决定的人是王公;执行命令,亲身去做事情的人,称作士大夫因此,丙吉不过问路 上杀人的事情,却担忧耕牛因天热而喘;陈平不去了解国家的钱、粮收入,而说,这些自有具体负责的人知道二 他们都真正懂得各司其职的道理。如今您管理全国政务,却亲自校改公文,终日汗流法背,不是太劳累了吗?” 诸葛亮深深表示感谢。杨颛去世,诸葛亮哭泣了三天。7六月十七日,任城威王曹彰去世。8二十七日,魏寿肃侯贾诩去世。9发生水灾。10吴将贺齐袭击新春,俘虏太守晋宗,然后退兵。11以前 益州郡的地方土豪雍闿杀死太守正昂,通过吴交趾太守士燮向吴请求归附,又把益州郡的新任太 守、成都人张裔抓

25、起来献给吴,吴任命雍闿为永昌太守。永昌郡功曹吕凯、府丞王伉率后封锁边界,坚守城池。 雍闿不能进城,派同郡人孟获诱惑和煽动各地的夷族纷纷跟着叛乱。祥舸太守朱褒、越的夷族酋长高定。都起兵 响应雍闿。诸葛亮因为刚刚遇上国葬,对叛众只是抚慰,没有派兵征讨;一心开展农业,种植粮食,坚守关隘, 使百姓休养生息,等人民生活安定,粮食充足以后,才使用民力。12秋季八月十一日,任命廷尉钟繇为太尉,治书执法高柔代理廷尉。当时三公没有具体事务,又很少参预 朝廷的政治决策,高柔向文帝上书说:“三公辅佐大臣,都是国家的栋梁,为百姓所瞩目。现在虽设置三公的职位, 却不使他们参预朝政,他们只好各自休养,安度晚年,很少提出建

26、议,这实在不是朝廷尊崇和使用大臣、要他们 献计献策的本意。在古代,刑罚和政令有疑问时,都与三公和大臣在槐树、棘木之下商议。从今以后,朝廷在政 治措施上有疑问,以及关系到刑狱的大事,应该多询问三公的意见。三公在每月初一、十五上朝的时候,还要特 别请他们分析讲解政策得失,以求尽量了解事实,这样既可以启发您的思路,弥补考虑不周之处,还能使您的威 德更加发扬光大。”文帝很赞赏地采纳了这一建议。13十五日,文帝到荥阳打猎,顺便巡视东部。九月十九日,前往许昌。14汉尚书、义阳人邓芝对诸葛亮说:“如今皇上年幼弱小,刚刚即位,应派重要使臣到吴再次申明和好的 愿望。”诸葛亮说:“我对此事已考虑很久了,只是一直没

27、有合适的人选,现在找到了。”邓芝问:“这人是谁?“诸 葛亮说:“就是使君你啊。”于是派邓芝以中郎将的身份与吴重建友好关系。冬季十月,邓芝到达吴。当时吴王尚 未和魏断绝关系,所以犹豫不决,没有立即接见邓芝。邓芝便自己上表请求接见,上表说:“臣下这次来,也是为 吴着想,不仅仅只为蜀的利益。“吴王这才接见了他,说;“孤确实愿意与蜀和好,可是恐怕蜀国君主幼弱,疆域 狭窄,势力不强,给魏以可乘之机,你们无法保全自己。”邓芝对他说:“吴、蜀两国,占有四个州的地域。大王 您是当世的英雄,诸葛亮也是一代人杰。蜀国地势险要,防守坚固,吴国有长江等三条大江的阻隔。两国的优势 加在一起,再联合起来像唇齿一样相辅相依

28、,进可兼并天下,退可与魏鼎足而立,这是很自然的道理。假如大王 归附于魏,魏一定会进一步提出无理要求,上逼您朝拜,下求太子作人质,如果不服从,便以讨伐叛逆为借口, 发动进攻,蜀那么顺流东下,趁机分取利益,到那时,江南之地可就不再为大王您所有了。”吴王沉默了很久,说: “你说得很对于是和魏断绝关系,专与蜀汉和好。15同年,蜀汉后主立妃子张氏为皇后。魏文帝曹丕黄初五年(224)1春季二月,魏文帝从许昌返回洛阳。2自汉献帝初平年以来,教育制度废弛。夏季四月,开始建立太学,设博士的职务,依照汉朝制度,采取 以五经考试的方法。3吴王派辅议中郎将吴郡人张温到蜀汉聘问,从此以后,吴、蜀两国使者和书信往来不断。

29、有事需要互通 消息,吴王常令陆逊告诉诸葛亮;还专刻一枚自己的印章放在陆逊那里,吴王给蜀汉后主或诸葛亮写信,常先给 陆逊看过,言辞轻重、处事可否,有不当之处,即令陆逊改正,再用印封好发出。蜀汉再次派邓芝到吴拜会,吴王对他说:“如果天下太平,由两国君主分而治之,不也是很好吗?“邓芝回答 说:“天上没有两个太阳,地上也不能并存两个皇帝。在兼并魏之后,假如大王未能深刻领会上天的意旨,两国国 君各自发扬德行,两国的臣子为各自的君王尽忠,将领那么擂起战鼓,那时战争才刚刚开始。”吴王大笑说:“你的 老实竞到了这个地步吗!”4秋季七月,文帝到东部巡视,前往许昌。文帝欲图大举攻吴,侍中辛毗劝谏说:“现在国家初步

30、安定,土 地虽然广阔,人口却很稀少,在这时动用百姓的力量,臣下实在看不出有什么好处。武皇帝屡次出动精锐,只能 到达长江边便要退兵。现在,我们的军队在数量和实力上并不比从前强大,却要再次前去报仇,这不是件容易的 事。目前我们应采取的策略,莫过于休养民力,开垦田地,十年之后,再用兵打仗,就能够一举成功了。”文帝说: “依你的意思,是要把孙权这个后患留给子孙了。”辛毗回答说:“从前周文王所以把商纣王留给武王去消灭,是因 为他知道时机尚未成熟。”文帝不听劝谏,留下尚书仆射司马懿镇守许昌。八月,亲自乘龙舟指挥水军,沿着蔡河、 颍水进入淮河,到达寿春。九月,抵达广陵。吴安东将军徐盛建议,在竖立的木桩上包起

31、苇席,做成假城池和望楼,分布在石头城至江乘一线,联绵相接, 长达数百里,一夜之间全部建成,又在长江上布下许多舰船,往返巡航。当时长江水位迅猛上涨,文帝临江而望,叹息说:“尽管魏有铁骑成千上万,却毫无用武之地,看来无法取胜 了!”文帝乘坐的龙舟,在狂风大浪中上下颠簸,几乎被巨浪掀翻。文帝问群臣:“孙权会亲自前来吗? ”大臣们都 说:“陛下亲率大军攻吴,孙权恐惧,一定要调动全国的力量来应付,但他又不敢把大批军队交给臣下指挥,肯定 会亲自前来。”刘晔却说:“孙权一定认为陛下打算以亲征将他引出来,而另派将领渡江跨湖,所以他肯定部署军 队等待进攻,既不会亲自前来,他的军队也不会退走。”文帝大驾在江边停留

32、很多天,吴王却仍然没有来,于是下 令撤军。当时,曹休上书,说吴投降的人供称:“孙权已经在濡须口。”中领军卫臻说:“孙权只依恃长江天险,而 不敢与我军在军事上抗衡,这一定是掩饰畏惧心理而制造的假话。”再去拷打审问投降的人,果然是吴守将散布的 谎言。5吴国张温年轻时,以聪明才智享有盛名,顾雍认为当时无人能与他相比,诸葛亮也很推重他。张温推荐 同郡人暨艳作吴的选部尚书。暨艳喜欢议论朝政,弹劾朝廷百官,对五官、左右三署郎官,审查尤其严格,几乎 都被降职,甚至被降数级,能够保住原来官位的,十个人中也没有一个;那些为官贪婪鄙下,没有志向和节操的 人,都被他发落成为军吏,安插在军队的各营各府。他还经常揭发别

33、人的隐私,加以夸大张扬,以证明他处分得 当。同郡人陆逊、陆瑁兄弟二人,以及侍御史朱据都劝他不要这样做。陆瑁写信给暨艳说:“圣贤的人赞扬善行, 而体谅别人的愚昧;忘记别人的过错,而记住人家的功劳,以形成美好的风化。如今大王的伟业刚刚开始,将要 统一全国,现在正是如同汉高祖不求全责备,广泛招揽人才的时代。如果一定要在善恶好坏之间划出一条清楚的 界限,重视像过去许劭所作的人物品评,固然可以改变风俗,申明教化,然而恐怕目前很难推行。应该远学孔子 的泛爱亲仁,近效郭泰的宽厚容人,这才有益于正道常理。”朱据也对暨艳说:“天下尚未平定,如果只举荐那些 完全清白的人,而容不得一丝缺点,恰恰破坏了劝导的作用;如

34、果一下子都被免职,恐怕会带来祸患。暨艳不听。 于是怨恨之声遍布于路途,人们都争着告发暨艳和选曹郎徐彪专凭私人感情任用官吏,爱憎不以公理作标准;暨 艳和徐彪都被治罪自杀了。张温和暨艳、徐彪素来意见一致,也被牵连治罪,逐回本郡的官府做杂役,后来死在 家中。当初,在张温失势的时候,余姚人虞俊叹息说:“张温才能有余而明智缺乏,华而不实,人们的怨忿将会聚 集在他身上,有败家之祸,我已经看见先兆了。”不久,张温果然被治罪逐回。6冬季十月,魏文帝回到许昌。7十一月二十九日,出现日食。8鲜卑族酋长轲比能诱杀另一酋长步度根的兄长扶罗韩,因此步度根十分怨恨轲比能,二人率部互相攻击。 步度根的部众弱于轲比能,遂率领

35、其部一万余户退保太原、雁门。当年,步度根入朝进贡。轲比能的部落从此强 盛起来,攻击东部酋长素利。护乌丸校尉田豫,乘轲比能后方空虚,从背后发起攻击;轲比能另派将领琐奴对抗 田豫,被击败。从此以后,轲比能更怀二心,经常进入边塞抢掠,幽、并二州深受其害。魏文帝曹丕黄初六年(225)1春季二月,文帝下诏,以陈群为镇军大将军,随御驾出征,负责督察各路军队,总领随驾尚书台事务; 以司马懿为抚军大将军,留守许昌,负责处理留守尚书台公文。三月,文帝前往召陵,开通讨虏渠;二十八日, 回到许昌。2并州刺史梁习讨伐轲比能,大获全胜。3蜀汉诸葛亮率兵讨伐雍闿,参军马谡送行数十里。诸葛亮说:“虽然我们一起谋划此事多年,

36、今天请你再 一次提出好计划。”马谡说:“南中依恃地形险要和路途遥远,叛乱不服已经很久了。即使我们今天将其击溃,明 天他们还要反叛。目前您正准备集中全国的力量北伐,以对付强贼,叛匪知道国家内部空虚,就会加速反叛。如 果将他们全部杀光以除后患,既不是仁厚者所为,也不可能在短期内办到。用兵作战的原那么,以攻心为上,攻城 为下;以心理战为上,以短兵相接为下,望您能使其真心归服。”诸葛亮采纳了马谡的建议。马谡是马良的弟弟。4闰三月二十四日,魏文帝将率水军大举攻吴,召集群臣讨论。宫正鲍勋劝谏说:“朝廷屡次出动大军征讨, 之所以没有取得成果,是因为吴、蜀两国唇齿相依,凭借地势险要和长江的阻隔,有难以攻克的优

37、越条件。去年 亲征,龙船被波涛漂荡在长江南岸遇阻,陛下身陷危境,大臣们心惊胆破,那时朝廷几乎被倾覆,应作为后世百 代的警戒。如今又劳师动众,远途征讨,每天的经费需要用千金,国家的钱财都白白耗费掉了,而狡猾的敌人仍 在那里耀武扬威,我认为再不可以这样了。文帝听到鲍勋这番议论,大为愤怒,将鲍勋降职为治书执法。鲍勋是 鲍信的儿子。夏季五月初二,文帝前往谯郡。5吴丞相北海人孙劭去世。当初,吴国要设置丞相一职,大家首推张昭。吴王说:“如今是多事之秋,职位 越高,责任愈重,这一职务对张昭来说,并非优待。”孙劭去世,文武官员再次推举张昭,吴王又说:“孤岂不敬 爱张子布?丞相负责的政务烦多,而张昭性情刚烈,我

38、假设不听从他,他就会不满和怨忿,这对他并没有什么好处 六月,任太常顾雍为丞相,平尚书事。顾雍为人沉默寡言,举止稳妥,吴王曾赞叹说:“顾君不说话那么已,说话即 能抓住要害。”每次设筵饮酒作乐,大臣们都恐怕酒后失态,被在场的顾雍看到,所以不敢放开酒量。吴王也说: “顾公在座,使人不乐。”可见大臣和吴王多么忌惮他。顾雍刚兼任尚书令的时候,被封为阳遂乡侯;拜过爵位后, 回到官邸,家人仍不知道他已被封侯,后来听说,都很吃惊。及至受任为丞相,他选用文官武将,都各按才能加 以任用,而不夹杂自己的好恶。常常私下到民间访查政治得失,每当有好的建议,都秘密上报,如被采纳,将功 劳归于主上;如不被采纳,那么始终不泄

39、露出去;吴王为此很看重他。然而他在朝廷发表意见时,言辞虽然和顺, 却能将正确意见坚持到底;对于政治得失,假设非亲眼所见,决不妄加评论。吴王有事情,常令中书郎到顾雍那里 咨询访问。如果顾雍同意,觉得此事可以施行,便与中书郎反复讨论研究,并为他预备酒饭;如果不同意,顾雍 便表情严肃,默然无语,什么都不预备。中书郎回去将情况报告吴王,吴王说:“顾公高兴,说明此事应该办;他 不发表意见,说明方法还不稳妥,孤应当反复考虑。”驻守长江岸边的将领,都想建功立业,报效国家,很多人上 书,认为时机有利,应发兵袭击魏军。吴王为此事询访顾雍,顾雍说:“我听说贪图小利为兵家所戒,他们的这些 条陈,是要为自己邀取功名,

40、而不是为国家着想。陛下应加制止,如果不能扬我威武,重创敌人,就不应听从。” 吴王采纳了顾雍的意见。6利成郡士兵蔡方等人造反,杀太守徐质,推举同郡人唐咨作首领。文帝命令屯骑校尉任福等讨平叛乱。 唐咨从海路逃到吴国,被吴国任命为将军。7秋季七月,魏文帝立皇子曹鉴为东阳武王。8蜀汉诸葛亮到达南中,征讨叛乱,所到必胜。诸葛亮从越借进兵,斩杀雍闿和高定。派质降督、益州人 李恢从益州进兵,门下督、巴西人马忠从月羊舸进兵,击溃南中各县的叛军,再度和诸葛亮会合,孟获收拾雍闿的 残部抗拒诸葛亮。孟获深得当地汉人和夷族的信赖,诸葛亮要生擒孟获,以后果然将孟获俘获,让他参观了蜀军 的军营战阵,问他说:“这样的军队如

41、何? ”孟获说:“以前不知道你们的虚实,所以遭到失败。如今蒙您允许我参 观你们的军营战阵,如果贵军只是这样的军队,我一定能轻易取胜。”诸葛亮笑了笑,将孟获释放,要他再战。前 后把孟获放回七次,又生擒七次,最后诸葛亮仍将孟获释放,孟获却不再走了,对诸葛亮说:“您有天威!南方人 不会再反叛了! ”于是诸葛亮到达滇池。益州、永昌、祥舸、越曙四郡都被平定了,诸葛亮仍然任用当地原来的首领为四郡的地方官吏。有人劝诸葛 亮不要这样做,诸葛亮说:“如果留外地人为官,那么要留驻军队,留驻军队,那么粮秣供应困难,这是第一个难题; 这些夷族刚受过战争之苦,父兄多有死伤,怨气未消,任用外地人而不留驻军队,定有祸患,这

42、是第二个难题; 这些夷族叛乱分子屡次三番杀死和废掉官吏,自知有罪,与我们隔阂很深,假设留下外地人为官,终究难以被他们 信任,这是第三个难题。我现在是要不留军队,不转运粮食,使法令、政纪大体得以贯彻,让夷族和汉人大体安 定下来。于是诸葛亮网罗孟获等当地的著名人物,任命为地方官吏,让他们贡献金、银、丹、漆、耕牛、战马, 供给军队和朝廷使用。从此之后,在诸葛亮的有生之年,这一地区的夷族再也没有反叛。9八月,魏文帝命令水军从谯沿涡水进入淮河。尚书蒋济上表说水路很难通行,文帝不听。冬季十月,前 往广陵故城,在长江岸边检阅军队,魏军将士十余万,旌旗飘荡数百里,大有跨过长江的意图。吴布置军队严阵 以待。当时

43、天气寒冷,江边结冰,战船无法入江。文帝眼望长江的汹涌波涛,叹息说:“哎!这是上天注定要分割 大江南北啊! ”于是下令撤军。孙韶派部将高寿等率敢死队五百人,从小路夜袭文帝,文帝大惊。高寿等缴获了文 帝的副车、羽盖而回。当时,魏军战船数千艘因阻滞无法撤退,有人建议留下军队就地屯田,蒋济认为:“此地东 近高邮湖,北滨淮河,在水大的时候,很容易被吴军抄掠,不能在这里屯田。”文帝采纳了蒋济的意见,车驾和军 队当即开拔。撤至精湖,水路儿乎没有了,文帝将船只都留给了蒋济。战船前后相连数百里,蒋济令人挖开四五 条水道,将船全部集中在一起;并提前堆好土坝,截断湖水,把后面的船都拖入,再掘开水坝,船只全部随水涌

44、入淮河,这样,魏军的舰船才得以返回。10 H一月,东武阳王曹鉴去世。11十二月,吴番阳贼人彭绮攻陷郡县城池,有部众数万人。魏文帝曹丕黄初七年(226)1春季正月初十,魏文帝返回洛阳,对蒋济说:“对事情不能不弄清楚。我先前决定将一半船只毁在山阳湖 中,幸亏你设法将船只解救,虽然在我后面,却几乎与我同时到达谯郡。还有你每次提的建议,都很合我的心意。 今后征讨孙权的计划,要认真研究讨论。”2蜀汉丞相诸葛亮准备出兵至汉中,前将军李严负责后方事务,移驻江州,留护军陈到驻军永安,归属李 严指挥。3吴将陆逊因为所在地区粮谷匮乏,上表请求命令各位将领广开田地,增加粮食产量。吴王回复说:“你的 建议很好。让我父

45、子亲自下田,以八头牛犁地,四张犁耕作,虽然不及古代的帝王,也是想和大家一起劳作。”4文帝做太子的时候,郭夫人的弟弟犯法,被当时的魏郡西部都尉鲍勋治罪;太子曹丕向鲍勋请求赦免, 遭到拒绝,因此对鲍勋心怀忌恨。等到即位做了皇帝。鲍勋又屡次直言劝谏,更使文帝恨上加恨。魏军征讨吴国 后退兵,驻扎在陈留地区。鲍勋任治书执法,太守孙邕晋见文帝,出来后,顺路去鲍勋那里拜访;当时营垒尚未 筑好,刚刚立下界标,孙邕穿行,没有走正路,军营令史刘曜要追究孙邕,鲍勋认为营垒尚未建成,劝止了刘曜, 没有上报。文帝知道后,下诏说:“鲍勋指鹿为马,抓起来交给廷尉治罪。”廷尉根据法律议定,“应处五年徒刑”, 廷尉正、廷尉监、

46、廷尉平三位官员反驳说:“依照律法,只应罚黄金二斤”,文帝大为生气说:“鲍勋该处死,而你 们却要放掉他,将廷尉正、监、平三官及其下属官员抓起来交给刺奸治罪,要把你们这些老鼠埋在一个坑里! ” 钟繇、华歆、陈群、辛毗、高柔、卫臻等人一起上表,说鲍勋的父亲鲍信有功于武皇帝,请求赦免鲍勋,文帝不 许。廷尉高柔拒不服从文帝的诏命,文帝更加愤怒,把高柔召至尚书台,然后,派使者秉承旨意到廷尉监狱将鲍 勋处死。鲍勋处死之后,才放高柔回廷尉官府。票骑将军都阳侯曹洪,家中富有,但很吝啬。文帝做太子时,曾向曹洪借用一百匹娟,未能满意,所以心怀 忌恨。后来,曹洪宾客犯法,便将曹洪逮捕入狱,判处死刑,大臣们都为曹洪求情

47、,仍不赦免。卞太后气愤地责 备文帝:“当年在梁沛之间大战时,假设没有曹洪,我们怎么会有今天。”又对郭皇后说:“皇帝今天处死曹洪,我明 天就要他废掉你这个皇后! ”于是,郭皇后屡次哭着为曹洪求情,曹洪才免于一死,被免去官职,削去爵位和封地。5当初,郭皇后没有儿子,文帝让她以母亲的名义抚养平原王曹睿,曹睿因为母亲甄夫人被杀,没有被立 为太子。他谨慎侍奉郭皇后,深得郭皇后喜爱。一天,文帝和曹睿父子二人射猎,见到一只母鹿带着一只小鹿, 文帝亲手射死了母鹿,要曹睿射那只小鹿,曹睿哭着说:“陛下已经杀了母亲,我不忍心再杀她的儿子。”文帝当 即放下弓箭,恻然心伤。夏季五月,文帝病重,立曹睿为太子。十六日,召

48、中军大将军曹真、镇军大将军陈群、 抚军大将军司马懿,发布遗诏,命令他们辅佐太子曹睿主持政事。十七日,文帝去世。陈寿评日:文帝有文学天赋,下笔成章,博闻强记,才艺都很有造诣。如果再加以宽博旷达的气度和公平挚 诚之心,激励自己维护道义的志向,尽心广布贤德恩惠,那么比古代的贤明君主,也不会相差太远!6太子曹睿即帝位,尊皇太后卞氏为太皇太后,养母郭皇后为皇太后。当初,魏明帝曹睿在东宫做太子的时候,不结交朝廷大臣,不过问政事,只是埋头读书。即位后,大臣们都 想见识他的风采。过了数天,只接见了侍中刘晔,谈了一整天,其他人在外侧耳而听。刘晔出来,都问”怎么样?” 刘晔说:“志向可与秦始皇、汉武帝相比,只是才智稍稍及不上。”明帝开始主持政事,陈群上书说:“大臣随声附和,是非不分,是国家的大祸害。但是,如果不和睦相处,那么 又各树党羽;必然互相仇视,无端诋毁、诽谤;无端诋毁、诽谤,造成真假难辨,这些都不可以不深入考察。”7癸未,曹睿追谥生母甄夫人谥号为文昭皇后。8壬辰,立弟弟曹蕤为阳平王。9六月初九,将文帝的遗体安葬在首阳陵。10吴王听说魏文帝去世。秋季八月,亲自率军进攻江夏郡,太守文聘率兵坚守。朝廷商议派兵增援,明帝 说:“孙权的军队惯于水上作战,他们如今敢于弃船从陆上进攻,不过是盼望我军没有准备。目前文聘已经据城坚 守,而进攻的一方需要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