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岭新区园林绿化中海绵城市建设技术的应用分析.doc

上传人:Wo****W 文档编号:62712606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铁岭新区园林绿化中海绵城市建设技术的应用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铁岭新区园林绿化中海绵城市建设技术的应用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铁岭新区园林绿化中海绵城市建设技术的应用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铁岭新区园林绿化中海绵城市建设技术的应用分析.doc(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铁岭新区园林绿化中海绵城市建设技术的应用分析p 摘 要 铁岭新区是一座以生态型城市发展为主题的北方特色新型城镇,通过将“海绵城市”技术策略应用于城市建设的各个领域,实现了城区内雨水的生态化循环利用。基于此,介绍了铁岭新区海绵城市建设的理念,分析p 了铁岭新区园林绿化中海绵城市建设技术的应用,以促进人们对海绵城市建设技术的了解。【关键词】:p 海绵城市;城市建设;辽宁省铁岭市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ki.1673-890_.20_.12.033铁岭凡河新区是一个“以水为魄、以河为轴”的建在湿地上的现代化生态型山水园林城市。作为“北方水城”,“城市之水”

2、(河水、湖水、雨水)的科学利用、调节是城市建设的重中之重。为此,铁岭新区将海绵城市理念与园林规划完美结合,完善城市生态系统,提升园林绿化中雨水的利用,构建了包括居住区、市政道路、景观绿地及河湖雨洪调蓄枢纽的四级雨水收集利用体系,最大限度地减小城市建设对自然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形成人、自然与城市和谐共生的海绵城市自然生态空间格局。1 铁岭新区海绵城市建设理念铁岭新区以创新城市发展方式为建设主题,以海绵城市建设为理念,坚持科学规划、生态优先、统筹建设的原则。1.1 科学规划基于铁岭新区力求打造“北方水城”的城市建设方向,各类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应以海绵城市功能的最佳负荷量为着眼点,充分考虑园林绿地快速吸

3、收、释放水资的能力,加强大型公园绿地等重点区域的规划设计,将绿色植物和绿地的海绵功能发挥到极致,在保护修复原有莲花湖湿地和凡河水系的基础上,打造城区水系生物圈的连接带,形成凡河-天水河-莲花湖的天然+人工的凡河新区海绵城市生态链1。1.2 生态优先铁岭新区应优先保护城区内的自然湿地、河流等水生态敏感区,通过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的方式,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铁岭新区的消纳和吸收利用。海绵城市建设的核心理念并不是取代传统的排水和绿地灌溉系统,而是对传统排水、灌溉系统的一种“减负”和补充,较大程度地发挥城市基础设施本身的作用。统筹兼顾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统性

4、,协调水循环利用的各个环节,并充分考虑其复杂性和长期性。1.3 统筹建设海绵城市建设不是单纯的水循环,而是通过合理的设计和规划管理,融合集约发展的理念,形成生态型雨水管理体系,体现城市水文化,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为此,铁岭新区通过对城市景观、雨洪调节和优化水体的统筹设计建设,并充分利用绿地沿线的水资、植物资,实现了城市的海绵作用,且通过滨水风景线的景观效应带动了城市文化经济带的发展。2 海绵城市技术在铁岭新区园林绿化中的应用随着城市的不断建设发展,城市自然地表被不透水硬质材料替代,雨水自然下渗、净化和收集成为城市水循环的首要难题2。为此,铁岭新区的园林绿地、居住区及水系等不同区域充分结合海

5、绵城市设计方法,在有限的城市空间中,采用下渗、滞留、净化等海绵技术策略,缓解城区雨洪灾害发生率,提高城市生态效益。2.1 海绵城市技术在居住区的应用铁岭新区住宅区采取对广场、道路、绿地及屋顶等部位的统筹兼顾,通过透水铺装、排水明沟及生物滞留设施等科学结合,形成集收集、净化、储存雨水于一体的良性循环系统。居住区绿地多为下沉式宅间雨水花园,即使微地形的园区绿地,也采用降低边石标高的方式吸纳周边铺装产生的雨水径流。停车位及休闲广场以植草砖铺装为重点建设形式,并配以多种形式的生物滞留带。住宅屋顶产生的雨水径流是居住区排水的重要影响因素。以铁岭新区的浅水湾住宅小区为例,其园区车库采用绿色屋顶设计,用以吸

6、纳雨水,有效缓解了园区屋顶雨水径流压力。同时,绿色屋顶的轻质土层、排水层、防水层及植被层等多层结构设计可以起到调节建筑物内部温差、增加湿度以及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等作用,有效实现了生态、低碳的资循环再利用。2.2 海绵城市技术在城市道路中的应用铁岭新区的城市道路作为城市主要不透水下垫面之一,总占地面积达到223万平方米,而传统管道排水方式容易导致道路排涝压力大、路面积水等问题,难以满足现代城市建设对生态环境的需求。因此,铁岭新区的城市道路运用海绵城市设计策略,在保证道路功能的基础上,利用降低非机动车道路边石标高以收集道路雨水径流的生态化设计方式,减少雨排管线的工作压力,提高雨水对道路绿地植物灌溉的

7、利用率。2.3 海绵城市技术在公园绿地的应用铁岭新区公园绿地的规划设计充分利用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通过湿地、河流、湖泊、园林景观间的连接,最大限度地拓展海绵空间,实现绿地与水系间“渗、滞、储、净、用、排”六字方针,充分发挥绿地的海绵功能,从而达到雨水在城区循环利用的目标。公园硬铺装部分不设传统的排水系统,完全利用园路、广场铺装在材质及施工方式等方面的设计实现雨水的生态化排放。在具体建设过程中,应尽量采取透水性强的铺装材料,以便于利用铺装材料本身及铺装形式上的多间隙机构提升雨水下渗到土壤的能力;边石标高多采取平行或低于周围铺装的施工方式,以达到快速排放园区积水的目的。此外,利用绿地、河流与湿地三

8、者的连接,使城市的海绵设施连成可循环系统,降雨时由绿地植物进行冠层滞留、地表渗透等消化雨水径流,并净化雨水中的污染物,排入河湖作为雨水蓄积储备3。3 结论综上所述,铁岭新区在城市各项建设中,通过“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增加了城市海绵体容量,最大限度地实现了雨水在城区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了雨水资和生态环境保护,为铁岭新区向循环型、复合型和集约型生态城镇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参考文献】:p :1 张书函.北京:海绵城市建设的技术理论与实践J.建设科技,20_(13):13-15.2 何子豪.城市園林绿化中海绵城市技术的应用J.智能城市,20_,3(8):87.3 王向阳.城市园林绿化中海绵城市技术的应用J.中国市场,20_(24):33-34.第 4 页 共 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