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清华-中国都市圈发展报告2018-2019.2-113页.pdf

上传人:pei****hi 文档编号:624305 上传时间:2019-03-15 格式:PDF 页数:113 大小:3.6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清华-中国都市圈发展报告2018-2019.2-113页.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城市】清华-中国都市圈发展报告2018-2019.2-113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清华-中国都市圈发展报告2018-2019.2-113页.pdf(11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中国都市圈发展报告2018 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 北京 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2019 年 2 月 1 目 录 引言 . 1 一、 我国发展都市圈的重大意义 . 3 (一) 发展都市圈是完善我国城镇化总体格局的关键环节 . 3 1. 发展都市圈填补了我国城镇化战略的最后一块拼图 . 3 2. 发展都市圈是顺应大势、治理问题两手并举的战略应对 . 4 (二) 发展都市圈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领域 . 5 (三) 发展都市圈是推进高质量城镇化 的重要抓手 . 5 1. 发展都市圈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 . 6 2. 发展都市圈是推动大中小城镇协调发展的突破口 . 6 3.

2、 发展都市圈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 . 6 4. 发展都市圈是实现乡村振兴目标的重要途径 . 7 二、 国内外都市圈治理和划定标准经验 . 8 (一 ) 国内外都市圈治理经验 . 8 1. 国外治理工具与经验 . 8 2. 国内都市圈治理经验 . 19 (二 ) 都市圈划定标准和统计制度述评 . 27 1. 发达国家都市圈划定标准与统计制度 . 27 2. 我国学者对都市圈划分标准的建议 . 33 3. 都市圈划定标准研究小结 . 36 (三 ) 都市圈指标体系研究述评 . 40 1. 国外都市圈指标体系相关研究 . 40 2. 国内都市圈引导指标体系研究 . 44 3. 都市圈评价指标

3、体系研究小结 . 52 (四 ) 国内外经验对当前我国推进都市圈工作的启示 . 53 三、 我国都市圈战略的总体思路和工作建议 . 56 (一) 总体思路: 建立“ 城市群 都市圈 中心城市 大中小城市协同发展 特色小镇乡村振兴 ”统筹发展的总体战略格局和全尺度空间组合链条 . 56 (二) 工作建议 . 56 1. 建立都市圈划定标准体系和实施分类引导 . 56 2. 加紧开展都市圈发展规划,分类制定配套政策指引 . 57 3. 建立全国都市圈发展监测评估大数据平台 . 57 4. 推动现代化都市圈建设发展相关试点工作 . 58 5. 落实责任主体,加快推动都市圈立法工作 . 58 四、 我

4、国都市圈划定标准与范围识别 . 59 (一) 以人口规模和国家战略需求为标准选取中心城市 . 59 (二) 以与中心城市的联系度为标准确定都市圈范围 . 60 (三) 我国都市圈范围识别 . 60 五、 我国都市圈发展特征及存在主要问题 . 62 (一) 发展不均衡,发展水平相对较低 . 62 (二) 都市圈内部联系不紧密,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不强 . 63 (三) 超大特大城市人口资源过度集中,城市结构急需优化 . 66 (四) 都市圈发展同城化水平较低,缺少有效协调机制 . 67 2 (五) 都市圈发展标准体系不健全,监测和评估手段匮乏 . 67 六、 建立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引导都市圈发展

5、 . 68 (一) 以加强都市圈的联通性、流动性和协同性为总体导向 . 68 (二) 构建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 . 69 (三) 提升都市圈整体发展水平 . 71 1. 经济实力 . 72 2. 人口集聚 . 72 3. 创新能力 . 73 4. 公共服务 . 73 5. 交通设施 . 73 (四) 提高中心城市贡献度 . 74 1. 经济辐射能力 . 74 2. 人口辐射能力 . 75 3. 交通辐射能力 . 75 (五) 强化都市圈联系强度 . 75 1. 平均经济联系度 . 76 2. 平均人口联系度 . 76 3. 平均交通联系度 . 77 (六) 完善都市圈同城化机制 . 77

6、1. 组织协调 . 78 2. 产业协作 . 78 3. 通勤便捷 . 79 4. 生态共治 . 79 5. 服务共享 . 79 (七) 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的权重设定 . 80 七、 都市圈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及发展对策建议 . 82 (一) 都市圈综合发展质量评价及分类结果 . 82 (二) 都市圈综合发展质量分指标评价及对比 . 85 1. 成熟型都市圈/都市连绵区 . 86 2. 发展型都市圈 . 89 3. 培育型都市圈 . 92 (三) 都市圈综合发展质量分指标排名 . 94 1. 都市圈发展水平排名 . 96 2. 中心城市贡献度排名 . 98 3. 都市圈联系强度排名 . 10

7、1 (四) 分类引导都市圈高质量发展对策建议 . 104 1. 成熟型都市圈/都市连绵区对策建议 . 104 2. 发展型都市圈对策建议 . 105 3. 培育型都市圈对策建议 . 106 1 引言 都市圈是 以一个或多个中心城市为核心,以发达的联系通道为依托,吸引及辐射周边城市和区域1,是城市地域空间形态演化的高级形式,也是大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所出现的一种空间现象2。都市圈是城市群的核心,也是推进城市群健康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抓手。国家对都市圈的建设也十分重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 2014-2020年 )提出要“培育形成通勤高效、一体发展的都市圈”,发展都市圈对我国新型城镇化工作的推进有重要作

8、用。 过去 40 年,我国处于快速城镇化阶段, 2017 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 58.52%。在我国城镇化实践过程当中,逐步建立了“四大板块” +“四大战略区域”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从以城市群为主体和高等级中心城市发挥核心作用,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再到乡村振兴的城镇化格局。 顺应我国 城镇 化进入较快 发展中后期的客观趋势和空间演进规律,突出 都市圈建设在我国高质量城镇化 战略格局中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 对 形成“城市群 都市圈 中心城市 大中小城市协同发展 特色小镇 乡村振兴”统筹发展的总体战略格局和全尺度空间组合链条1张伟. 都市圈的概念、特征及其规划探讨 J. 城市规划, 2

9、003, 27(6):47- 50. 2薛俊菲 , 顾朝林 , 孙加凤. 都市圈空间成长的过程及其动力因素J. 城市规划 , 2006,30(3):53-56. 2 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 本 报告依托国家新型城镇化大数据公共服务平台, 针对我国都市圈发展的现实状况和存在问题,构建了以都市圈 发展水平、中心城市贡献度 、都市圈联系强度和都市圈同城化机制为主要评价内容的都市圈综合发展水平指标体系 ;并 通过 OD 流数据、互联网定位大数据、企业相互投资数据等新型大数据与传统统计数据的融合分析,对我国主要都市圈的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和分指标评价 。同时,由于数据获取、管理体制不同等原因,目前不含港

10、澳台地区。 未来,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将依托清华大学的综合学科优势, 以第三方智库身份, 联合 相关研究机构 和战略合作伙伴 , 充分 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化手段开展持续跟踪研究,定期发布中国都市圈相关研究报告,对我国主要都市圈的发展质量、规划编制与实施情况进行实时监测评估,为加快构建带动 城市群高质量发展、引领经 济转型升级、 提升 国际竞争 能力的现代化都市圈体系提供科学支撑。 3 一、 我国发展都市圈的重大意义 (一 ) 发展都市圈是 完善 我国 城镇化 总体 格局的 关键 环节 1. 发展都市圈填补了我国城镇化战略的最后一块拼图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 (2014- 2

11、020年) 和“十三五”规划中,明确以城市群作为推进城镇化的主体形态。党的十九大指出,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同时要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另一方面,国务院在相关城市群规划批复中,明确若干城市承担国家中心城市职能,进一步强化中心城市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竞争和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发展的要求。 都市圈是我国城镇化 总体 格局中承上启下的 关键 环节 。 目前国家确定的“ 19+2”城市群中,除长三角城市群和珠三角城市群外,其余城市群均处于发展 阶段或培育阶段,对于城市群核心的培育将是未来一段时间推进城市群工作的重点。同时,城市群之外的其他特

12、 大城市,也面临一系列城市协同发展问题,部分特大城市的城市病较为严重,急需在都市圈尺度进行全面统筹,在实现中心城市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同时,带动周边紧邻地区 同城化发展。 依托不同区域战略板块,区分不同发展阶段, 我国高质量城镇化 将 逐步形成“城市群 都市圈 中心城市 大4 中小城市协同发展 特色小镇 乡村振兴”统筹发展的总体战略格局和全尺度空间组合链条。 加快形成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的人口产业聚集格局,以都市圈为区域发展空间组织 的主要模式,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高端要素集聚极核,带动特色小镇发展和乡村振兴,实现大中小城市(镇)有效均衡协同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提升城乡综合竞争力和整体宜居度。 2.

13、发展都市圈是顺应大势、治理问题两手并举的战略应对 世界城市化进程中,人口和产业进一步向阳光地带和特大城市地区迁移并聚集。中国作为一个广域人口大国,城镇化进程仍处于人口向发达地区、向大都会地区快速集聚的进程中,这也是我们对中国城镇化进程的战略判断。发展都市圈,是顺应这一历史大势的基础上,顺势而为,做出的战略级应对 。 同时,我们需要找到一条既强化重点中心城市与周边地区的协调发展,又避免由于大规模聚集而可能引发的生态恶化、交通拥堵、生活方便等一系列“大城市病”。怎么能够找到一个更好的战术路径?就是走一条区域合作的道路。 发展都市圈既是应对发展趋势,又是试图治疗已有的疾病,发展和治病两手并举。 5

14、(二 ) 发展都市圈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 点领域 中国的城镇化进程中,城与乡之间、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之间、大中小城市之间,存在 各种门槛和障碍,而这些门槛和障碍并不是由经济的自然规律产生的,而是我们的体制机制带来的。 中央提出新型城镇化就是通过深化改革创新,破除各种阻碍城乡发展、要素流动的各种机制和制度障碍。 当我们进入到全面小康社会、要奔向更发达和高质量的城市化进程和更发达的现代化国家时,会发现当时合情合理合法的制度,逐渐变成了发展道路上的门槛和越不过去的墙。 发展都市圈,其本质是实现政府与市场在资源配置、游戏规则制定中实现合作共赢,是深化改革创新发展,坚决破除各类资源要素自由流动与高效配置的体制机制障碍的重点地区和重点领域。 (三 ) 发展都市圈是推进高质量城镇化的重要抓手 发展 都市圈是以大城市为中心,将周边中小城镇纳入发展轨道,内部职能分工相对 明确,交通便捷,联系密切,经济社会高度一体,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均等化,居民可以享受平等的权利和服务。都市圈的发展,会使城镇化更有效率,更有质量,更具社会和空间公平,更能推动四化同步,更能增进社会福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可研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