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基础试卷.docx

上传人:wj151****6093 文档编号:62426805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6.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械设计基础试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机械设计基础试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机械设计基础试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设计基础试卷.docx(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机械设计基础试卷 摘要文章阐述了以科研促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的详细方法,理论联系实践,营造良好的科研教学环境,课程体系建立以学生工程实力培育为核心,科研引导课程工程实践环节等举措来提高教学质量以及老师的教学水平,最终达到培育优秀综合素养工程人才的目的。 关键词机械设计基础教学科研创新 作者简介郑向华(1977-),女,黑龙江嫩江人,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硕士,探讨方向为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CAD/CAE/CAM;李刚俊(1965-),男,四川成都人,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机电系副主任,教授、工程师,博士,探讨方向为机电一体化、高职高专教化;唐剑兵(1964-),男,重庆梁平人,成都

2、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教授、高级工程师,探讨方向为光机产品优化设计。(四川成都610031)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11-0143-02 高职高专适应我国经济社会的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培育优秀的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应用人才,课程的改革建设成了高职高专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专业基础课程“机械设计基础”肩负着工程技术人才培育专业基础教化的重任,教学中坚固确立人才培育在教学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培育工程学问丰富、本事过硬的高素养机电特地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是“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目标。 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我校”)在“机械设计基

3、础”课程教学中坚持科研与教学有机结合,依据国家发展特色,结合四川地方经济、文化优势,与社会人才需求结合起来,与企业沟通合作,以科研优化课程结构,建立特色课程体系。坚固树立“课程是基础,科研是水平”的思想,把科研与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推动国家发展的三要素(科技、教化和人才竞争)蓬勃发展。我校坚持以教学带科研,以科研促教学,形成教学科研一体化机制,使教学和科研实现良性互动、协调发展、共同提高。 一、建设以科研促教学的教学环境 1.建立良好的科研激励机制,努力提高老师科研促教学学术水平。“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化,振兴教化的希望在老师;百年大计,教化为本;教化大计以老师为本。”老师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推

4、动教化改革和发展,提高教化质量和效益,培育高素养人才,实现教化目标的根本保证。对于高职高专教化来说,培育和建立一支高素养、有特色、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发挥老师的主动性是关键所在。为调动老师参加科研工作的主动性,确立科研在学校建设与发展中的先导地位,推动学校科研工作的发展,我校很早就自行制定科研管理评价制度,对老师的科研方向和科研重点的确立起到很好的引导和规范作用。首先,变更重理论教学、轻实践实训应用的评价观,把老师参加应用技术开发、企业项目攻关、技术服务、应用技术推广等方面的成果作为衡量老师科研成果的主要指标,设立科研奖,对优秀的科研老师进行嘉奖。其次,把工学结合纳入老师科研评价的体系,设立老

5、师科研教学发展项目,带动课程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改革。再次,把科研工作量纳入老师工作量考核指标体系,实行科研教分制(科研项目抵教学分),来激励老师参加科研项目,提高老师的实践实力,提高老师科研主动性。最终,要重视科研教学团体的作用,主动创立教学科研团队。总之,学校只有通过科研激励机制,使老师的科研与学校教学的发展目标、专业建设、产学研结合、人才培育模式改革、教学质量的提高结合起来,才能在增加科研自主创新实力、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和培育高素养的创新型人才方面实现跨越式发展。 2.建立教学与科研互动机制,培育“双师型”职业技能老师。教化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化人才培育工作的看法中指出:“要非常重视师资队

6、伍建设,搞好双师型老师的培育,努力提中学青年老师的技术应用实力,使他们既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学问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又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实力和丰富的实际工作阅历。”“双师型”老师的培育是我校教学师资建设的特色。“双师型”老师是培育学生创新和实操实践实力,开展课程教学改革与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由于高职高专院校的人才培育要突出其应用性与技术性,因此要求老师也必需理论与实践技术兼备。老师传授技术应在较高理论基础上进行,而不是简洁地仿照和娴熟操作。所以,我校实行各种方式和措施,使老师深化地方企业,熟识工作现场和实践操作规范,驾驭相关的操作技能,使其满意教学要求,能讲也能进行实践指导;每年都有不同层次

7、的理论和实践实训,激励老师进修。同时,基于培育综合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须要,老师要以就业为导向,在教学中将理论学问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培育学生的职业实力,向学生传授走上工作岗位后必需具备的基础学问,建立教学与科研实践互动机制,将理论学问融会贯穿于科研实践项目中,提高教学质量。 3.试验技能大赛,提升老师专业技能水平。作为一个以年轻人为主的大系,机电工程系长期坚持对年轻老师的大力培育,尤其重视对年轻老师的专业技能的培育。为了提高老师的技术实操水平,机电系定期举办试验技能大赛,通过全方位的试验技能比拼,提升老师的专业技能水平,提高老师的科研创新实力。通过举办试验技能大赛,引导广阔老师敢于实践、勇于创新。

8、从前期的试验构思、资料收集、撰写试验设计书,到竞赛中的试验操作、归纳和总结等,这一系列大量的工作作为进行试验探讨的要素贯穿大赛的全过程,能有效提高老师的动手实力和教学效果,对整个课程组教学也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 二、以工程实力培育为核心的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体系建立 1.课程教学引入DACUM模式。加拿大课程开发的DACUM(Developing Curriculum)模式是以CBE(Competency-Based Ed? ucation)为导向的一种课程开发的系统方法。CBE是以培育职业实力为教化目标和评估标准,以培育职业的综合分析实力为教学目标,以职业实力分析表所列专项实力依次(从易到难)支

9、配教学和学习安排的一种实力为本的职业培训模式。在这一模式中,无论是培训目标的确定,还是培训课程的开发,都是以某一工作岗位所需的职业实力为动身点和落脚点的。职业实力的确定,则由学校和企业界从事技术工作的有丰富阅历的专家共同制定。采纳职业实力分析法进行“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开发DACUM(Developin Curriculum),通过职业实力分析制订DA? CUM表。DACUM把每一个详细的职业或岗位的全部工作,分解成812项相对独立的工作职业,每项工作职责是从事该职业应具备的实力;依据每项工作职责的须要,把每项工作职责分解成630项工作任务;每项工作任务即是从事该职业应具备的专项实力;最终,将职

10、业分析确定的该职业应具备的各种综合实力和专项实力制订成图表形式。通过DACUM表所列各项实力的分析确定课程内容。在完成DACUM表后,由岗位专家、课程老师组成任务分析小组,对DACUM表所列各项实力进行分析,确定形成各项实力必需具备哪些学问等。依据以上分析形成课程单元。 我校的“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改革与建设以DACUM模式为向导,以服务四川地方经济为主,从学生就业单位实际需求动身,以工程实力培育为基础来设计课程;课程以模块化学问单元为教学特色,以校管课管理方法为主;课程建设大体可分为人才培育、就业市场分析、机电行业调研、教学探讨等几个阶段。课程的最大特色是教学以职业实力培育为主,使课程与教学符

11、合劳动力市场的须要。实践阅历表明,CBE/DACUM是一种更科学、更经济、更有效的课程模式。 2.整合课程开发,注意素养价值,突出科研工程实践的教学 内容。我国高职高专一出现就显示出其现代学术观念:既重“学”,又重“术”,二者并进,原学科理论内部逻辑发展的学术与行业实践中发展的科学技术互联互补为一体。因此,作为高职教化活动核心的高职高专课程应站在新的历史高度,“面对现代化,面对世界,面对将来”,超越旧学术传统,超前思索新的经济、科技、教化背景下的改革和发展战略,更加突出高职高专特色。课程是教化活动的核心,它集中反映着教化的特性和功能,因此不同社会、不同时代、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教化,其课程有不

12、同特点。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和技术的空前发展,作为“经科教”结合的高职高专课程应为社会所需,课程整合依据实际人才培育须要重新组织课程内容,优化课程结构。 三、科研引导课程工程实践环节 1.利用机械创新设计竞赛培育学生动手实力和创新实力,夯实工程从业基础。机械创新设计MCD是指充分发挥设计者的创建力,利用已有的相关科学技术成果,进行创新构思,设计出具有新奇性、创建性及好用性的机构或机械产品的一种实践活动。我们利用机械创新设计竞赛培育学生的动手实力和创新实力,夯实课程学习基础。我校每年组队参与全国高校朝气械创新设计大赛,由系里专业指导老师带学生参与。通过参加各种活动,培育开拓型工程技术人才,取

13、得了很好的成效。 2.采纳产学研的科研成果,促进课程内容的改革与建设。高职高专产学研结合是学院小课堂与社会大环境干脆结合的形式,是企业参加教化教学、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过程,它的主体由学校、企业、老师、学生共同组成。产学研结合是培育应用型人才的一种总体教化支配,教学安排中设定学生干脆到企业进行工程实践。“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依据产学研原理,紧密结合地方机械相关企业,逐步形成完善了教学、科研、生产与培训的产学研机制。四川地区大部分中小企业的资金、人才等都不充分,我们针对这种状况开展了校企合作项目,老师依据企业需求为其研发产品、供应技术支持等。对于这些长期紧密合作的单位,我们不仅按规定的教学安排支

14、配师生进行项目合作,同时还为该专业学生的专业实习、毕业实习、上岗培训及顶班工作供应了校外实训环境。目前,我校与国光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等八家四川的大中型企业签订了产学研校企合作协议,收到很好的成效。3.毕业设计中引入科研项目,使学生“手脑并用”。毕业设计是特别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在毕业设计选题过程中,坚持选择科研项目和有生产应用背景的题目,真题真做,使学生“手脑并用”,受到严格的工程实践和科研训练。近几届的毕业设计题目来自于科研项目与工程应用的占90%以上。近三年,近两百篇毕业论文与指导老师担当的课题相关,学生的实践动手实力得到极大增加,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论文质量。学生大多成为单位骨干,受到用人单

15、位的欢迎与好评,接着与我们合作科研项目,形成科研促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创新型国家的出现与人才竞争的激烈,科研育人已经成为工程素养教化的基本特征。其核心是通过提高老师的科研实力,促进教学发展,学以致用。科研是源,教学是流,科研可以充分促进教学的良好发展,两者是不行分割的统一体。通过以科研促教学活动,也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学生素养教化取得显著成果。 参考文献 1杨念.高等职业技术教化特色论M.长沙:湖南师范高校出版社,2005. 2刘兰明.高等职业技术教化办学特色探讨M.武汉:华中科技高校出版社,2004. 3姜蕙.当代国际高等职业技术教化概论M.兰州:兰州高校出版社,2002. 4宋海农.高校本科教化中教学与科研的关系J.高教论坛,2004(1). 5魏凤荣.科研与教学相结合是培育人才的根本途径J.中心民族高校学报,2002(2). 6吴建设.加拿大高等职业教化的多元学制课程分析及其启示J.高等教化探讨,2006(12). 7张柏清.职业院校“双师型”老师的职业技能及其培育J.高等教化探讨,2008(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