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阑尾炎临床特点 [小儿便血的临床特点分析(附63例报告)] .docx

上传人:l*** 文档编号:62363271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3.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儿阑尾炎临床特点 [小儿便血的临床特点分析(附63例报告)] .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儿阑尾炎临床特点 [小儿便血的临床特点分析(附63例报告)] .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儿阑尾炎临床特点 [小儿便血的临床特点分析(附63例报告)] .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儿阑尾炎临床特点 [小儿便血的临床特点分析(附63例报告)] .docx(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小儿阑尾炎临床特点 小儿便血的临床特点分析(附63例报告) R725A1005-2720(2010)07 - 43 - 02 目的 总结小儿便血的病因,检查方法及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我院19952006年63例便血儿童的临床资料。结果 63例中小肠疾病33例占52.3%,其中肠套叠25例,小肠憩室2例,急性出血性坏死性小肠炎6例。大肠肛门疾病30例,占47.6%,其中直结肠息肉21例,大肠炎症性病变3例,婴幼儿直肠黏膜脱垂2例,肛裂4例。结论 肠套叠是引起小儿便血的常见缘由,治疗效果常较为满足。直肠结肠息肉是小儿慢性便血的最常见缘由,肠镜检查是慢性便血儿童的首选检查方法,在肠镜下切除息肉可达止

2、血和根治病因的目的,且平安牢靠。 便血;儿童;诊治 小儿便血主要由下消化道出血引起,可发生于小儿各年龄段。便血可表现为粪便带血或全血便,大便可呈柏油样、鲜红色、暗红色或淡红色,量多少不等,可混有粘液或脓液。出血量多时,可导致严峻的贫血,甚至失血性休克。现总结我院19952006年63例便血患儿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全组共63例,男性4l例,女性22例,年龄3个月12岁,平均年龄6.5岁,就诊时间是出现症状后1天3年,平均3个月。 1.2 临床表现均为小中量便血,全血便18例(28.5%),伴肠梗阻表现23例(36.5%),大便表面附血35例(55.5%),便后有鲜

3、血10例(15.8%),就诊时间长者伴有不同程度的贫血。 2 检查方法及结果 对病情较急的便血患儿采纳B超检查、X线、气钡灌肠及体格检查等方法诊断为急性肠套叠25例,占39.6%,7例行空气灌肠复位,16例于剖腹探查术中手法复位,2例行肠切除肠吻合术,术中发觉2例肠梗阻患者因小肠憩室导致,占3.2%。急性出血性坏死性小肠炎6例(9.5%),保守治疗。对慢性便血忠儿清洁肠道后,应用纤维结肠镜对30例慢性便血小儿进行检查和治疗,30例患儿都得以明确诊断,其中大肠息肉2l例,占33.3%,单发19例,多发2例,大肠息肉21例患者全部在纤维结肠镜下圈套电凝、电切摘除息肉,全组病例在诊治过程中无意外状况

4、发生。大肠炎症性病变3例(4.8%)、肛裂4例(6.3%)、直肠黏膜脱垂患儿2例(3.1%)均实行保守治疗。本组疗效满足。 3 讨 论 3.1小儿便血主要由下消化道出血引起,可发生于小儿各年龄段1。肠套叠是引起小儿下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缘由2,本组发病率居首位,以410个月肥胖儿多见,发病前,常有腹泻、发热或饮食变更,临床表现为数分钟一次的阵发性腹痛,或哭闹,非常有规律,发作时面色苍白,全身扭动,尖声哭闹。难受间隙患儿如常,或安睡。数小时后有血便,粪便与血相混,颜色为果酱样,随着便血次数增加,血液成分渐多,暗红到较鲜红。体检在右侧腹或横结肠处可及一腊肠样肿块,通常可通过临床表现、腹部X线检查及B超

5、确诊,少数需借助空气灌肠确诊,治疗效果常较为满足。 3.2 Meckel憩室因卵黄管退化不全所致,小儿发病多在2岁左右最常见的症状为出血,其特点为便血量大,无粪质,暗红色,无痛性,可反复发作,多次出血后,患儿有贫血症状,如出血量较大时,可有休克表现,因憩室内有异位胃黏膜及胰腺组织,造成腐蚀,产生溃疡出血,既往主要依靠术中探查明确诊断,X线检查可帮助诊断,近年来主要诊断手段是99mTcO-SECT显像系统显像,诊断精确率达90%以上。Meckel憩室并发症多而严峻,应早期手术治疗,预后较好,对腹部手术中发觉的无症状Meckel憩室也应切除2。 3.3小儿急性出血性坏死性小肠炎3起病急,腹痛、呕吐

6、、腹泻、发热,肠音亢进,全腹胀,很快发展为中毒,面灰,四肢冷,腹部有肌惊慌及广泛压痛。大便呈棕褐色或暗红色、水样带奇臭味,X线片示小肠广泛充气扩张,肠壁增厚水肿,腹穿可有血性渗液。血常规白细胞异样增高。部分病人预后不良。 3.4 直结肠息肉是慢性便血的最常见缘由336岁常见。绝大多数发生在直肠及乙状结肠,多为单发,个别多发,但数量也较少,呈圆形,带蒂,表面光滑,与结肠黏膜颜色相同。大便表现带一条状血迹,鲜红色与大便不相混,大便表面也可有粘液,个别蒂长的息肉可从肛门口突出,肛门口可见一红色肉球状物,也可回纳,肠息肉出血与其表面的溃疡有关,一般多为小量多次出血,无腹痛、腹泻症状,不为患儿的家长所留

7、意,所以,在临床上便血经治医师要首先考虑到肠息肉存在的可能性,肛门指诊及结肠镜可明确诊断。肠镜检查是儿童慢性便血的首选检查方法4,通过肠镜检查可以明确便血的部位和常见的缘由。家族性息肉病少见,本组病例中没有出现,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肠镜检查的主要并发症是肠穿孔、肠出血、腹胀、肠撕裂伤及心血管意外5。本组有5例电切后残端渗血,予电凝均达止血目的,术后未再出血,未发生其他严峻并发症。 3.5 大肠炎症性疾病临床表现多为粘液血便,年龄以10岁以上年长儿为多。肛裂出血为鲜红,量不多,便后有滴血,患儿多有便秘病史,大便干结粗大,排便费劲,有肛门难受,肛门检查可见肛裂。婴幼儿直肠黏膜脱垂患儿多瘦弱,有明

8、显脱肛史,直肠外翻,与尿布摩擦后有渗血,量可较多、较鲜红,嵌顿后渗血为暗紫红色,回纳后血可渐止,严峻者可行肛周无水酒精注射。 1 姚南,靳曙光.小儿下消化道出血96例分析J.临床小儿外科杂志,2007,6(5):73-74. 2 赵玉元.Meckels憩室外科并发症83例的诊治体会J.临床小儿外科杂志,2004,3(4):293-294. 3 陈其民.小儿下消化道出血的特征J.中国好用外科杂志,1999,19(2):76-78. 4 石国庆,王海波,等.小儿下消化道出血93例肠镜分析J.遵义医学院学报,2005,28(4):343-344. 5 彭少林,刘贵麟,高艳华,等.小儿纤维结肠镜检查133例分析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1996,17(1):12-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