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业安黄河梦.docx

上传人:l*** 文档编号:62300827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7.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赵业安黄河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赵业安黄河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赵业安黄河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赵业安黄河梦.docx(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赵业安黄河梦赵业安的黄河梦侯全亮 徐清华 人民日报 ( 2013 年 07 月 04 日 09 版要闻) 在赵业安面前横亘有两大顽症:一个是盘伏在身上 40 多年并不断扩散的癌魔,一个是被称为世界性难题的黄河泥沙之患。黄河宁,天下平。这是千百年来中华儿女对这条母亲河的安澜期盼和世代幻想。在当代治理黄河队伍中,有一位为实现黄河梦奋斗不息、创建一次次生命奇迹的英模人物。他就是黄河水利委员会泥沙专家、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赵业安。 黄河的困难难治,其根本症结在于泥沙多。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严峻的水土流失区,大量泥沙进入造成下游河道猛烈淤积,形成高耸于两岸地面的悬河。据观测统计,每年进入黄河的泥沙量平均为

2、16 亿吨,每立方米河水含沙量 35 公斤,含沙量相当于长江(宜昌站)的 30 倍。俟河之清,人寿几何,深深表达了历朝历代人们对黄河泥沙众多、灾难深重的忧思、叹息和治理愿望。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黄河问题。1955 年 7 月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黄河治理开发综合规划,三门峡水利枢纽、刘家峡水利枢纽作为第一期工程相继动工兴建,黄河上中游水土保持工作全面绽开。 在这一形势下,年轻的赵业安被国家选送到苏联列宁格勒气象水文学院留学攻读陆地水文学专业。1961 年 9 月,26 岁的他学成回国。矢志探讨黄河的幻想,使他走进黄河水利委员会泥沙探讨所,走上结缘黄河之路。然而,由于当时黄河治理规划对

3、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拦沙效益估计过于乐观,三门峡水库蓄水拦沙运用后,库区泥沙发生严峻淤积,被迫于 1962 年变更运用方式并着手工程改建。花园口水利枢纽、位山水利枢纽两座拦河大坝,因造成下游河道严峻淤积威逼防洪平安而先后被破除,其他几座正在建设的下游干流枢纽工程也宣告停建。 一连串的重大挫折,引起了专家学者对治黄战略的重新思索,也使初临黄河的赵业安陷入了深思:削减泥沙淤积就要限制上中游的水土流失,可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面积达 45万平方公里,能否找出对下游河道淤积最为严峻的泥沙来源,进行重点治理以提高减沙成效呢? 根据这一想法,从 1962 年 7 月至 1964 年,赵业安和黄河泥沙探讨所的同事

4、们依据有关资料首先将进入下游的泥沙以粒径 0.03 毫米为界划分为冲泻质与床沙质。接着,通过分析证明落淤的大部分泥沙为床沙质,进而发觉 60%的淤积量为大于 0.05 毫米的粗颗粒泥沙,并从地质钻孔资料、河床质取样与滩槽淤积物统计中得到了验证。据此,赵业安认为:在上中游水土保持布局中应首先限制粗沙含量高的地区。 然而,正值他为探讨黄河泥沙全身心投入攻关的时候,厄运突然驾临。1971 年 9 月的一天,36 岁的赵业安在黄河下游查勘途中发觉颈项左侧有一肿块,经确诊,这是患了甲状腺癌并已转移到淋巴。面对这一残酷现实,赵业安心情极不安静。他想到,自己年幼失去双亲,靠外公哺育长大。后来 6 年中学、1

5、 年补习俄语、5 年留学苏联,都是国家供应的助学金。如今,自己在探讨治理黄河的路上才刚迈出一步,唯一的女儿也才只有 4 岁,这一切,怎么能抛得下。一番激烈的思索之后,赵业安为自己办了两件后事。一件是给黄河水利委员会水科所党组织写了书面报告,表示只要一息尚存,决不放弃对黄河问题的探讨。二是给女儿留下了遗书,叮嘱孩子,假如失去父亲,更要独立自强,奋勉向上。随后,他被推动了北京日坛医院手术室。动大手术都要作全身麻醉,可是赵业安担忧会损伤大脑功能,便缠着医生要求采纳针刺麻醉。我是搞黄河科研的,对我来说爱护脑子最重要!在长达 7 个多小时的手术中,赵业安咬紧牙关,汗水浸湿了一条又一条毛巾,硬是撑了下来。

6、手术胜利了,但他的左侧声带受到永久性麻痹损伤。次年年初,他在北京日坛医院又动了其次次手术。此次手术,切除了甲状腺上的部分残癌,但淋巴结上还有转移,生命依旧受着严峻威逼。 1976 年秋,在查勘黄河下游河势、追踪水沙规律的测船上,赵业安颈项右侧甲状腺再次发觉癌转移,他再次被推上手术台。 几年间,他先后动了大大小小 7 次手术,甲状腺功能完全丢失。然而,他年年参与河势勘察,夜以继日探讨水沙资料,独立担当或主持多项科研、规划、生产项目,完成 30 多份技术报告、学术论文和工作建议,为治黄战略探讨供应了重要参考。 1978 年,赵业安在生死较量中的辛勤耕耘,获得了丰收果实。他和麦乔威、潘贤娣等黄河泥沙

7、专家,发表的多泥沙河流水库下游河床演化及演算方法,在当年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上被授予重大科学成果奖。同年,由钱宁教授和赵业安执笔,清华高校、三门峡工程局和黄河水利委员会合作探讨的黄河流域不同地区来水来沙对黄河下游的影响,被河南省科学大会授予重大科学成果奖。 特殊值得一提的是,赵业安作为主要成员之一,参与了由钱宁教授主持的黄河中游粗泥沙来源区及其对黄河下游冲淤的影响探讨报告,该报告提出:导致黄河下游积累抬高的泥沙主要来自 5 万平方公里粗泥沙来源区,而大于 0.05 毫米的粗泥沙主要集中在河口镇至无定河口区间、白于山河源区两个区域内。这项成果,为黄河中游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的划定及重点治理工程的布局

8、实施供应了科学依据,有力推动了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1982 年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为了攻克黄河泥沙顽症,赵业安忘却了身上的癌魔,忘掉了个人的一切,但死神却步步向他靠近。1980 年 6 月,他的内脏纵膈上又出现癌转移。据医生说,这个部位癌变不简单清除,万一手术不顺当,会使原来就很虚弱的身体反抗力急剧下降,反而造成癌细胞快速扩散。对此,赵业安经冷静地权衡之后,决意不再做手术。他要趁眼前还能工作,活一天,干一天,尽可能争取时间为黄河事业多做点事情。 赵业安以更加旺盛的斗志全身心投入黄河探讨。每年坚持勘察黄河河势,跟踪水沙改变趋势,每到一处,他都尽可能地多收集资料,多记考察笔记。他的想法是,一旦

9、癌瘤堵塞了自己行走的通道,就像保尔柯察金那样躺在床上,利用收集的资料,驾驭的状况,接着探讨黄河泥沙,接着思索探究治理江河的方策,直到生命的终结 1981 年,赵业安通过分析河流治理开发措施对河道形态、水资源布局带来的影响,写出河流建库后下游河床演化,该论文较早提出了正确处理河流治理开发与河流生态爱护的关系问题。 1985 年 4 月 1 日,赵业安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 9 月 13 日,中共黄河水利委员会党组作出关于在全河职工中开展向赵业安同志学习的确定。 赵业安的感人事迹,在水利战线引起很大反响。闻名泥沙专家钱宁教授、清华高校水利系主任张仁教授、珠江水利委员会询问专家麦乔威、水利水电科

10、学探讨院周文浩、中国科学院地理探讨所叶青超等水利专家、黄河水利科学探讨所的同事们纷纷发表文章,以与赵业安工作相处的切身感受,谈他对党和国家的无限忠诚,对探讨黄河的执着追求;谈他刻苦钻研治黄业务,敢于提出自己见解的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学风;谈他不图名利,不求物质生活,热忱支持青年同志工作上进的高尚品质人们深深为赵业安酷爱黄河事业,奋斗不息的坚毅意志而感动。1986 年 1 月,赵业安被河南省人民政府授予河南省劳动模范称号;1987 年 5 月,赵业安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988 年被批准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89 年获得首届钱宁泥沙科学技术奖;1989 年 5 月,水利部、中国水

11、利电力工会授予他全国水利系统特等劳动模范称号;1989 年 9 月,赵业安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光荣地出席了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 赵业安没有须臾停步。他说,黄河的状况在不断改变,只有主动探究,永不止步,才能使治黄思路实现更高层面的突破。 1996 年汛期,黄河花园口发生最大洪峰流量为 7600 立方米每秒的中常洪水,但却表现出水位高、演进慢,险情多、滩区灾情重的异样状况。洪水过后,赵业安在现场查勘和分析洪水过程的基础上,与黄河防汛办公室的同事合作撰写了对黄河 96.8 洪水的主要相识,该文认为,近年来连续枯水,泥沙严峻淤积,主河槽急剧萎缩,导致过洪实力大大降低,从而

12、进一步加剧了下游防洪严峻形势。因此,必需对黄河水沙条件的这种重大改变与防洪新形势予以高度重视,超前探讨小浪底工程建成后的运用方式,进一步完善下游防洪工程体系,确保黄河安澜。 1998 年 3 月,赵业安作为主持者,历时 3 年多,组织完成八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黄河下游河道演化基本规律专题探讨,为黄河下游河道治理方略和工程合理布局供应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1999 年,中国工程院院士、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钱正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张光斗提倡,中国工程院组织 300 余名多学科专家学者,绽开重大战略性项目中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探讨。赵业安在该项目的防洪减灾对策探讨组,不顾病魔缠身,身体

13、虚弱,深化黄河流域和西北地区各条河流,与各位专家探究沟通,对实施黄河防洪方略的战略性转变,优化配置水资源,加强河流生态爱护,提出了很有价值的建议和看法。2002 年 12 月,为应对日趋尖锐的黄河水资源供需冲突,解除黄河下游河道断流威逼,抑制黄河中下游河床淤积,赵业安与黄伯明、刘崇熙、周兴志等水利专家,依据多次实地调查与长期思索,在长江科学报上合作发表三峡水库引江入渭济黄济华北工程的学术论文,对该南水北调新方案进行了具体论述。翌年 11 月,钱正英率队,就该引江济渭入黄线路方案进行考察论证。赵业安强忍猛烈病痛,靠着药物抑制,从重庆开县动身,穿大巴山、越汉江、翻秦岭、到咸阳,直至渭河下游,坚持走

14、完 500 多公里行程。 2010 年汛前,75 岁的赵业安主动请缨,坚持参与一年一度的下游河势查勘。途中,因所乘测船触桥翻船,他在滚滚黄河水中被冲走四五公里方免一场大难,死神再次擦肩而过 这就是赵业安。身患癌症 42 年来,他以对实现黄河梦的孜孜追求,从死神手里一点点抢夺时间,一刻不停地在黄河两岸奔波,矢志不渝地探究。时至今日,他仍担当着黄河水利委员会科技委委员、黄河水利科学探讨院顾问、清华高校黄河探讨中心特聘专家等职,依旧为黄河治理开发的事情思索着,奋斗着。 最近我们得知,那些无法用药物遏制的癌细胞,又在赵业安家上大范围扩散,癌魔几乎已经侵占他的全身。采访中,他面色浮肿,声音嘶哑,时常用手

15、掌顶着腹部。但一说起黄河,他又提起了精神。治理黄河是一项值得为之献身的宏大事业。我不知道自己能活多久,但只要活一天,我就要为黄河事业干一天,拼着命也要走完一个共产党员应当走的路。赵业安说。 钱正英说:赵业安是一个令人非常佩服的黄河专家,我们每次见面,他从不谈自己的病情,说的都是如何实现黄河长治久安的方略、设想和措施。他之所以能在身患癌症 40 多年的逆境中坚持到现在,是黄河梦在支撑着他。赵业安为实现黄河梦奋斗不息的人生轨迹,正是一代代黄河建设者矢志不移,为实现黄河长治久安而不懈奋斗的生动诠释。进一步把黄河的事情办好,让黄河更好地造福中华民族,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治黄事业永续发展之梦,是中华民族汹涌澎湃开拓进取的复兴之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