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浇结构全高垂直度控制.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62279073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81.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浇结构全高垂直度控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现浇结构全高垂直度控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浇结构全高垂直度控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浇结构全高垂直度控制.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现浇结构全高垂直度控制、工程概况中国*技术中心211工程是由*集团投资兴建的办公、商务大 楼工程,位于桐乡市,是我公司创优夺杯的重点工程之一,质量目标为确 保“钱江杯”优质工程,争创“鲁班奖”优质工程。该工程于2005年8 月1日开工,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地下一层,地上二十五层;建筑总高度 为93.3m,总建筑面积30596.23肝;其中地上建筑面积29637.29肝,地下 958.94 m2o结构平安等级为二级,框架抗震等级为四级,设计使用年限为 50年。外墙装修为玻璃幕墙和石材幕墙。二、QC小组概况(一)QC小组概况表小组名称小组类型现场型课题名称现浇结构全高垂直度控制成立时间2005年8月

2、6日小组注册号注册时 间2005年8月10日序 号姓名性别年龄职称工程职务组内 职务主要职责1男31工程师公司技术 部经理组长筹划和技术指导2男45工程师工程经理副组长现场组织协调3男30工程师技术负责组员现场实施4男40助理工程师质量员组员质量检查5男25技术员资料员组员资料整理收集6男42技术员施工员组员现场操作7男40技术员木工班长组员现场操作制表:日期:2005年8月11日工操作要点了解,技术交底基本到位。卜一、实施效果检查1、通过以上的对策实施,本小组分六次对本工程现浇结构全高垂直度进序号工程部位(标高)抽查点数合格率最大偏差(mm)东西向南北向15层楼面(15.97 m)16100

3、%9729层楼面(29.97m)16100%1010313 层楼面(43.97 m)16100%1311417 层楼面(57.97m)16100%1613521 层楼面(71.97m)16100%2018624 层楼面(86.87m)16100%2320观测:;日期:2006年4月15日行了观测,结果如下表所示:由表中可知,从工程5层楼面开始至24层楼面完成共进行了六次检查, 最后一次对现浇结构全高垂直度检查的结果为抽查16点,合格率100%,垂 直度最大偏差为23 mm。以下是活动前后的现浇结构全高垂直度合格率、垂直 度最大偏差比照图。合格率最大偏差(mm)全高垂直度合格率柱状比照图垂直度最

4、大偏差比照图由此可见,本次QC小组活动到达了预期的目标。2、经济效益本次活动提高了现浇结构全高垂直度的合格率,有效的控制了墙、柱碎 的偏位现象,减少了返修,工期比计划提前半月左右;据估算,降低施工成 本约十余万元,并为外墙幕墙施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提高了整个工程的工 效。3、社会效益本工程在现浇结构全高垂直度控制方面取得了成功,受到了监理、建设 单位及质监站的一致好评,不但被公司视为“样板”工程,也被市行政主管 部门视为“样板”工程,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十二、措施对此专项课题的计划与实施,经验收说明取得了成功,并为整个工程的 创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了巩固本次QC小组活动取得的成果,采取了以

5、 下措施:1、将本次活动的测量放线的施工方法编入企业施工工艺标准。2、将本次活动开展情况的记录等资料进行汇总整理和存档,以供今后大家参 考。3、对本次专项课题活动过程中暴露出的技术及管理问题,例如碎墙、柱模板 支撑的质量问题、测量误差等问题及时进行了统计分析,汇总后将资料上报公司。十三、总结和下一步打算(一)通过本次QC小组活动的开展,我们不仅实现了本次活动的课题目标, 也使我们在施工技术、管理技术、综合素质上有了全面的提高:1、施工技术方面在活动过程中,本小组成员对测量放样、模板工程施工、钢筋工程施工、 泵送碎施工等关系到现浇结构垂直度控制的施工技术进行了研究学习,使大 家在这方面的施工技术

6、方面都有了提高。2、管理技术方面本小组严格按照PDCA程序开展这次活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时基本 上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以数据说话,各种统计工具应用也比拟妥当,通过这 次活动,我们有了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在管理技术方面有了显 著的提高。3、综合素质方面对于本次活动,本小组对自己的综合素质评价见下表:序号评价内容活动前评分活动后评分1团队精神75852质量意识80903进取精神68904QC工具运用技巧70855工作热情干劲75906改进意识7075制表:日期:2006年9月20日从雷达图可以看出:1)小组在各个方面都有一定的提高,特别是在进取精神、QC工具运 用技巧和工作热情干劲方面。

7、2)在改进意识上小组还存在一些差距,今后在这方面要进一步进行突 破。(二)下一步打算本次活动中对于现浇结构全高垂直度控制取得了成功,主要解决了碎 墙、柱偏位的问题,次要的问题碎墙、柱胀模和碎墙、柱倾斜将上升为主要 问题,本小组在以后的工程施工中将作为下一个目标给予解决,使现浇结构 全高垂直度质量提升到更高的水平。(二)QC小组活动情况统计表整理:日期:2006年10月11日序号活动内容次数应到人次实到人次出勤率1TQC教育21414100%2课题选择177100%3现状调查3212095. 2%4设定目标177100%5原因分析177100%6要因确认3282589. 3%7制定对策17710

8、0%8组织实施3211990. 4%9实施效果检查6424095. 2%10巩固措施及总结17685. 7%合 计2216115295.6%三、选题理由根据活动安排,本小组于2005年8月25日至2005年9月2日对本公司 正位于主体中后期施工的几个在建工程进行了调查,分别为濮院巴黎春天花 园12#楼工程、桂花城金桂苑7#楼工程、嘉兴中港城5#、8#、9#楼,抽查了 工程的现浇结构全高垂直度,情况具体如下表所示:现浇结构全高垂直度抽查汇总表工程名称结构层数工程形象进度(结构全 高)抽查点 数不合格 点数合格率最大偏 差7#楼框架10层九层柱碎完成(26.6m)12191.7%27 mm12#楼

9、框架12层主体完成(38.3m)120100%18 mm5#楼框剪22层十五层结构施工(44.5m)18288.9%32 mm8#楼框剪20层主体完成(62.2m)20385%35 mm9#楼框剪20层主体完成(62.2m)20290%32 mm平均16.41.691.1%29 mm整理:2005年9月3日经调查,这些工程在现浇结构全高垂直度质量方面表现出来的问题汇总如下表所示:现浇结构全高垂直度质量问题统计表制表人:序号工程频数累计频数频率累计频率A碎柱、墙偏位222257.957.9B碎柱、墙胀模83021.178.9C碎柱、墙倾斜53513.192.1D其它偏差3387.71002005

10、年9月3日根据现浇结构全高垂直度质量问题统计表,绘制排列图如下:碎柱墙砂柱墙碎柱墙其它 偏位i模侦轴偏差%邮人:陈用 日期:2005郛月5日由以上排列图可知,影响现浇结构全高垂直度的主要问题是碎柱、墙偏 位。五、课题目标为了保证本工程的质量目标,使本次QC小组活动取得成功,根据对本公 司其它类似工程的现浇结构全高垂直度调查情况统计得出的结论:影响现浇 结构全高垂直度的主要质量缺陷是碎柱、墙的偏位,由此我们设立本次活动 目标为:有效减少碎柱、墙的偏位现象,使现浇结构全高垂直度合格率到达100%,且保证现浇结构全高垂直度最大偏差控制在25 mm以内。六、实现目标的可行性分析1、本工程创优得到本市建

11、设行政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2、公司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对本工程创优非常重视,决心很大,一开始就进行了精心部署,并积极参与本工程的管理。3、工程部配备了优秀的施工管理人员和施工班组,且经过长期合作, 施工过程中配合默契,所施工工程屡次获得市优。4、工程部创优夺杯气氛浓厚,有很强的创优意识。5、QC小组成员大多数人参与了类似工程的施工(桐乡市时代广场), 对高层建筑现浇结构垂直度控制有一定经验。结论:通过以上分析研究,我们认为一定能实现活动目标。七、原因分析针对这次活动的目标,我们小组全体成员对砂柱、墙偏位质量问题的产 生原因进行了分析,绘制因果图如下:碎柱、墙偏位质量缺陷因果图绘图人:日期:200

12、5年9月10日八、要因确认要因确认表-序口,末端原因确认方法确认情况负责人是否 要因1培训不够查阅培训 档案培训档案显示各岗位管理人员已接 受过上岗培训,非要因否2管理制度 执行不严现场调查 分析局部管理人员进行质量检查、验收, 对发现的问题,未能有效落实整改, 对施工班组未做到奖罚清楚,是要因是3测量工具 简陋现场调查 测量器具 配置情况现场具备了线锤、钢卷尺、经纬仪等 测量工具,垂直测量时公司有一台激 光经纬仪可供使用,非要因否4仪器检测 不及时查阅仪器检测记录经纬仪按公司质量体系程序中要求, 每年均进行了检测,非要因否5支模材料 质量差现场调查 支模材料工程部已采购了优质模板,此外钢管

13、扣件、对拉螺栓等材料都有验收记 录,并有合格的检测报告,非要因否6测量放线 方法不当现场调查 分析测量放线的方法还不太可靠,主要控 制线采用经纬仪投测,但其余轴线引 测那么采用钢卷尺测量,是要因是7技术交底不到位检查技术 交底记录技术交底不全面,技术交底针对性不 强,对支模架操作工艺内容编写不够 完善具体,是要因是8碎浇捣不 当现场调查 分析泥工碎浇筑振捣时,过振现象较少, 对钢筋影响较少,对模板及支撑的影 响也较少,非要因否9墙柱钢筋 安装不准 确现场调查钢筋偏位现象偶尔出现,但每次均进 行及时处理,所有墙柱钢筋均进行了 严格的隐蔽工程验收,非要因否10吊线受大 风影响现场调查 分析施工人员

14、操作时在大风天气的情况 不多,且准备了较重的线锤,在大风 天气时使用,非要因否11泵管支架 与模板或 支模架接 触现场验证泵管的布设已经有详细的施工方案, 支架与模板或支模架保持一定距离, 非要因否制表:日期:2005年9月15日由以上要因确认表中可知,造成碎柱、墙偏位质量缺陷的主要因素是:管理 制度执行不严、测量放线方法不当、技术交底不到位。九、制定对策针对以上主要因素,制定相应的对策如下:对策表一序号要因对策目标措施负责人地点完成日 期1管理制 度执行 不严对管理 人员执 行制度 情况进 行考核管理制度 得到有效 执行1、对管理人员工 作每月进行一次考 核评分;2、对班组进行奖 优惩劣工程

15、 部2005年10 月20 日2测量放 线方法 不当改善测 量放线 方法测量放线 偏差最大 不超过4mm1、对于“内控法” 测量,增加从底层 基准线引测楼面轴 线的次数;2、主要轴线尽量 采用经纬仪投测;3、采用钢卷尺测 量(拉线配合)放 样时,定位点必须 采用端点施工 现场2005年10 月20 日3技术交 底不到 位对技术 交底进 行完善, 并有效 落实技术交底 齐全,并 及时、有效1、技术交底编制 时加强针对性,操 作要点详细、具体; 2、向班组交底要 及时,并要求班组 及时落实到一线员 工;施工 现场2005年10 月20 日制表:制表:日期:2005年9月20日十、实施QC小组活动整

16、个过程中,围绕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即PDCA循环 的不断运动推动质量不断提高。实施过程简述如下:实施1、针对管理制度执行不严为了让工程部的质量检查、验收等制度得到有效执行,我们采取措施 提高了工程部管理队伍的执行力,充分调动管理队伍和施工班组的积极 性,具体做好以下两点:1)对管理人员的工作每月进行一次考核评分。根据工程部的管理组 织机构,由上级对下级逐级进行考核,考核评分与管理人员的工资奖金直 接挂钩;2)对班组也同样进行考核,考核的频率为每层一次。主体结构每完 成一层,工程部那么组织一次质量大检查,并召集有关班组和人员进行总结, 对各施工班组的施工质量进行奖优惩劣。实施评价:自2005年

17、10月开始至2006年3月,对管理人员考核共 6次,对班组考核24次;通过考核和奖罚措施的落实,管理队伍和施工班 组的工作积极性逐渐提高,至工程主体五层施工时,各项工作秩序井然, 成效明显,管理制度得到有效执行。实施2、针对测量放线方法不当1)楼面测量放线的方法为“内控法”,但原方案中对于从底层基准线引 测至楼面的频率为每六层一次(采用激光经纬仪引测),为了提高楼面主 控制线的测量精度,我们把从底层基准线引测至楼面的频率增加为每四层一次。2)楼面主控制线引测好后,原方案为利用经纬仪在主控制线上的三个点 放出三条次控制线,在施工过程中,我们在楼面南北边缘附近增加了两条 次控制线,形成“三纵三横”

18、的轴线控制网。3)其它轴线定位采用钢卷尺测量(拉线配合)。原放线的方法是先定出 轴线上的两点,然后根据这两点定出轴线;但该两点可能是端部附近的点, 也可能不是端部附近的点,如果该两点不是轴线的端部附近的点时,出现 误差的机率和偏差量就较大,因此,我们将这类放线的方法改进为必须采 用端部的定位点来放出轴线。实施评价:从技术复核的数据来看,放线偏差最大值均未超过4 mm, 到达目标。实施3、针对技术交底不到位1)对模板工程的技术交底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将施工方案、施工工艺 标准中的操作要点内容详细、具体地编入技术交底中,特别是针对墙、柱 模板的水平支撑和斜撑的施工内容进行了完善。2)由技术负责人向施工管理人员和有关班组长进行了详细的技术交底, 采用了书面与口头相结合的形式,让每一位被交底人都理解、领悟交底的 内容;再由班组长向每位一线的操作工人进行交底,使他们均了解操作要 点。3)为了检查技术交底的效果,我们还不定期的对一线的操作工人进行提 问,从他们的回答中了解交底的情况。实施评价:从对一线的操作工人问答情况来看,80%以上的操作工人对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