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讲义-素养与能力拓展:「古」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和其他边塞诗人,部编版.docx

上传人:l*** 文档编号:62242815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2.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下册语文讲义-素养与能力拓展:「古」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和其他边塞诗人,部编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讲义-素养与能力拓展:「古」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和其他边塞诗人,部编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下册语文讲义-素养与能力拓展:「古」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和其他边塞诗人,部编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下册语文讲义-素养与能力拓展:「古」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和其他边塞诗人,部编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六年级下册语文讲义-素养与能力拓展:古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和其他边塞诗人,部编版 王之涣和其他边塞诗人(2) 一、 王之涣(50分钟) 王之涣大家都不生疏,因为他的登鹳雀楼是我们一二年级背诵过的诗篇。 问:有谁能够背一下这首诗? 答: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积分激励) 但对于王之涣这样一位才华满溢的大才子,很长时间以来,人们对他的生平事迹却了解特别少。唐才子传里也说的很简略,只是说他“少(少年)有侠气”,常“击剑悲歌”,但对于王之涣的平生经验却很少有记载。而新唐书、旧唐书这样为“帝王将相”服务 的史书上更没有记载王之涣的只言片语。在古代,假如没有做官没有官职的人,往往

2、没有多 少记录,此人的事迹能在一些野史笔记中记载一点点的就很不错了,所以有时,尽管有才华 的一些人,也是生卒年不详,只能让后人猜来猜去的考证了。我们也不妨假设一下,在唐代 这样一个时代,说不准有好大一部分有才华的人,就是因为无官无职就恒久的无法让我们熟 知了。先不用惋惜这些,不说别的,只说流传到今日的唐代诗歌就有5万多首,我们假如能够将这些烂熟于心,那就很难得了。 万幸的是,二十世纪60年头在河北出土了一块石碑,上面刻有唐故文安郡文安县太原王府君墓志铭并序,这是唐人靳能为王之涣所作的墓志铭。于是王之涣的生平状况最终得以重见天日。通过这个墓志铭,我们还了解到王之涣的不少事迹。今日我们就首先来了解

3、一 下王之涣。 学问点总结: 1.王之涣的代表作登鹳雀楼。 2.王之涣的记载下来的事迹很少的缘由。3.出土的石碑上刻有墓志铭,记载了些许生平状况,体现其宝贵和难得。 (一)简介 王之涣(688742),字季凌,山西太原人。祖籍晋阳(今山西太原),其高祖迁今山西绛县。 古人以伯、仲、叔、季(或孟、仲、叔、季,若老大为正室嫡生,则称“伯”,若为偏房庶出,则称“孟”,)代表排行老大、老二、老三、老四,比如商末周初有两个很有骨气的读书人,名字分别叫做伯夷、叔齐,说明他们分别是家里的老大、老三,孔子字仲尼,说明他排行其次(所以又叫孔老二),汉高祖刘邦是家里的小儿子,所以又称“刘季”。欧阳修字永叔,“叔”

4、出现在欧阳修的字里,说明他是家里的老三,北宋还有一位闻名的文学家叫晏殊,他字同叔,也是家里的老三。问:王之涣字季凌,说明是家里的老几。答:老四。 学问点总结: 1.王之涣,字季凌,山西太原人。 2.伯仲叔季为家里的排行。 (二)生平 1.王氏家族 (王氏家族是王维孟浩然那课的内容,在此还可以稍作复习) 山西太原王氏家族是从魏晋到唐朝都特别显赫。 2.击剑悲歌 从曾祖到父亲,王家虽然世代为官,但做的都是小官。王之涣在家里排行第四,自幼聪颖好学,年龄还不到 20 岁时,便能精研文章,仔细研读文章。还没等到成年,就已经能够领会到文章内在的精髓了,这说明他把书都读熟读透了。他少年时就豪侠义气,放荡不羁

5、, 经常“击剑悲歌”(可引“冯谖事例”)。 冯谖客孟尝君: 客,做门客。就是冯谖给孟尝君做门客的意思。当时战国四公子(赵平原、魏信陵、齐 孟尝、楚春申)家中的食客都有上千人。而且,不仅要负责食客的吃穿用度,还要负责他们 出门的车子,外出游玩儿,甚至娶亲什么的,所以一般家庭可是养不起的。当时齐国孟尝君家中有一个门客叫冯谖,最起先的时候,他是三等门客中的最终一等, 待遇也不是很好。(根据孟尝君的待客惯例,门客按实力分为三等:上等(车客)出有车; 中等(门下之客)食有鱼;下等(草具之客)食无鱼。)于是,他就拿着自己的宝剑,边弹剑,边唱歌:“长铗归来乎!食无鱼。”(长剑呐,我们还是回去吧!吃饭没有鱼!

6、)孟尝君听说后,就给他改善了伙食,大鱼大肉地服侍着。但没隔几天,他又在那儿唱到:“长铗归来乎!出无车。”孟尝君就又给他配了出门坐的车子。谁想他还不满足,又唱:“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旁人都劝孟尝君不要理睬他,认为这个人是白吃白喝的。 问:假如你是孟尝君,遇到了一个这样的人,会怎么做呢? 答:言之成理即可。但孟尝君还是给了他许多钱,让他拿回家里去。过了一阵子,孟尝君须要有人帮他去薛地收债。收债可不是件简单的事儿,门客们都不愿去,大家又都很厌烦冯谖,就举荐他去了。 结果,冯谖到了薛地之后,根本就没收债,反而把那些账单什么的都烧了。他回去之后,孟尝君问他,钱呢?他道买东西了,买了什么?买了民心。看

7、不见,摸不着。孟尝君很生气。 后来,孟尝君被困在了秦国,秦王把他给软禁了。孟尝君就向秦王宠妾燕姬求情,但人家不缺钱也不缺珠宝,只想要一件狐白裘。(狐白裘,裘是狐狸咯吱窝下最松软的毛做成的衣服;还是白色的狐狸的。)但是,孟尝君只有一件狐白裘,而这件狐白裘也已经在刚到秦国的时候就送给秦王了。于是,冯谖就找了一个擅长钻狗洞的人,深夜里潜入库房,骗过守库门吏,把袍子偷了出来,献给燕姬,燕姬向秦昭王求情。最终,孟尝君被放出来了,刚出来,冯谖就劝他抓紧逃走,以免秦王反悔。但到了城门口的时候,城门说是天亮才能开,于 是,冯谖就找了一个擅长学鸡叫的人,他一学鸡叫,全部鸡都叫了,守城的人以为天亮了, 就把城门打

8、开了。这就是成语“鸡鸣狗盗”的来历。(关于“狗”的一些不好的词语:人模狗样、狗腿子、狼心狗肺、仗势欺人、鸡犬升天、狗眼看人低等等。) 孟尝君回到齐国之后,做了齐国宰相,声名比齐王都大,齐王就不兴奋了,想要谋害他。 冯谖就让孟尝君派人出访魏国,放出风声说魏王想要孟尝君去魏国做宰相,齐王知道后,孟尝君名气那么大,那么有才,在齐国是我们的福气啊!于是,就对孟尝君很好。这是孟尝就有了齐国、魏国、薛地三个靠山,三条退路,从今高枕无忧了。这就是“狡兔三窟”的来历。 学问点总结: 1. 山西太原王氏家族是从魏晋到唐朝都特别显赫。 2. 他少年时就豪侠义气,放荡不羁,经常“击剑悲歌”。 3. 冯谖客孟尝君典故

9、的讲解。 4.鸡鸣狗盗、狡兔三窟成语的出处及意思。 3.两入官场 王之涣没有走科举考试的路子,原来是官宦人家里的谋士之类,但后来调任他为冀州衡 水主簿,他的职责是主管文书,办理事务。和一切狂放的才子一样,王之涣的官运不是很好。在任期间,王之涣的父母就都去世了。衡水县令李涤将三女儿许配给他。王之涣才高气盛, 不情愿为了衡水主薄这一小小官职而低头折腰,再加上王之涣实在看不惯官场中的虚伪狡诈, 他便愤然辞官而去,算了,这官我不做了。于是回家闲居,这一待就是 15 年。 在家过了 15 年闲散自由的生活的王之涣,已经到中年了。他也觉得自己应当找点事干。他的亲朋好友也觉得他这样始终处于社会下层,不是方法

10、,便劝他入仕做官。后来有一个机会,文安县尉这一官职刚好空缺着。王之涣的爷爷也曾当过这里的县令,可能还有点老关系吧,所以他就又补任到文安县尉,仍旧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官职。但是他却不敢马虎。有一天,王之涣正在处理当天的公文,一位姓李的官员偷偷送来一对“飞天”玉器。那 玉器形象逼真,玲珑剔透,是件非常宝贵的珍宝。全部看到过的人,都爱不释手。问:假如有人送给你一个这样的珍宝,你兴奋吗? 答:当然兴奋了。那官员对王之涣说,他的外甥因为私自贩运盐巴而被关进监狱,要王之涣手下留情,宽 大处理。问:“天上不会掉馅饼”,这件事也同样如此,假如你接受了我的“飞天”玉器,是不是就得答应我的条件或恳求? 答:是。王之涣

11、心中有他的一杆秤,一端放着公允正义、一端放着一般百姓。那么王之涣是怎么 做的呢?(留个空白时间)王之涣没有收受他的那对玉器,并且坚决地说,你的外甥贩盐是犯法的,而且他勾结奸商,欺诈百性,百姓都切齿痛恨,理应对他进行严惩。至于你的外甥 怎么处理,要按条文办事,我没有权利来对他进行宽容处理。那对玉器你带回去,别来贿赂我。那个官员碰了壁,拿起桌上的玉器,灰溜溜地走了。所以,他在职期间以清白著称,处 理民间琐事以公允著称。他为官清廉,在任期间,从不收受任何贿赂。当地老百姓只要一提 他,无一不连连赞扬。王之涣为官期间,生活简朴,为政清廉,未曾玷污自己的灵魂,特殊是在一些小事上, 更可见他高尚的情操,坦荡

12、的心胸。所以,当地的老百姓称他是“不沾不贪的清官”。在当时来说,王之涣清廉拒腐的精神是难能珍贵的。谁料不久之后,他竟染上疾病,一病不起, 55 岁死在了自己的府中,安葬在洛阳。王之涣没有做几年县尉就去世了。王之涣死后,他的诗作竟然散失了。据说他的一个表弟为他整理诗集,一不当心打翻了桌上的蜡烛,一把火将王之涣的诗集烧毁了。真是气人, 他表弟这个家伙真是我国诗歌史上的一个千古罪人,烧掉的不知道是不是有好多像登鹤雀楼这样的千古绝唱。惋惜呀! 问:大家猜一猜:王之涣留下了多少首诗? 答:6 首。的确,王之涣虽然现在只剩下六首诗传世,但我觉得就算王之涣只剩下登鹳雀楼这 一首诗存在,也能义不容辞地在盛唐那

13、么多锦心绣口的才子中分得一席之地了。老师和大家 一样在很小的时候就背过王之涣的这首登鹳雀楼,但是如今读的诗多了,就越来越觉得这首诗妙不行言,让我们再看一下这寥寥的二十字: 登鹳雀楼古人喜爱登高望远,老师举例(放入 ppt 中)登岳阳楼登黄鹤楼题破山寺后禅院题西林壁登幽州台歌,登楼抒发自己的感慨。这是文人的习惯。这首诗是登鹳雀楼,鹳雀楼现在在山西省,楼高三层,下临黄河。传闻常有鹳雀在此停留,因此得名。本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理想,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主动向上的进取 精神。白日依山尽, 白日:太阳。依:依傍。尽:消逝。这句话是说太阳依傍山峦沉落。写的是登楼看到的 景色。遥望一轮落日

14、向着楼前一望无际、连绵起伏的群山西沉,在视野的终点冉冉而没。这是天空景、远方景、西望景。黄河入海流。写水写得景象壮丽,气概磅礴。流经楼前下方的黄河奔腾咆哮、滚滚南来,又在远处折而东向,流归大海。诗人眼前所呈现的,是一幅溢光流彩、金碧交辉的壮美图画。欲穷千里目, 欲:想要得到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的愿望,但也有希望、想要的意思。穷:尽,使 达到极点。千里目:眼界宽敞。写诗人一种无止境探求的愿望,还想看得更远,看到目力所能达到的地方,唯一的方法 就是要站得更高些, 更上一层楼。更:替、换。(不是通常理解的“再”的意思)“千里”“一层”,都是虚数,是诗人想象中纵横两方面的空间。诗句看来只是写出了这一

15、登楼的过程,而含意深远,耐人探究。这里 有诗人的向上进取的精神、高瞻远瞩的胸襟,也道出了要站得高才看得远的哲理。 学问点总结: 1.用心写诗,得一小官,愤然辞官,失业15年。 2.再入仕途,为官清廉。因病去世。3.王之涣的作品被表弟整理烧毁,存世仅有 6 首。4.登鹳雀楼的简洁赏析。 4.王之涣的婚姻(老师可看时间选讲) 王之涣与李氏的婚姻,可能还有一段浪漫的罗曼史。两个人结婚的时候,王之涣已经结 婚了,而且已经有了孩子。在古代一个男子可以有多个妻子,分正房和偏房。正房就是有资格做妻子的这位。偏房地位较低。王之涣这时候 35 岁,而李氏年方二九,这里的“二九” 并不是 29 岁,而是二九 18

16、 岁,比王之涣小 17 岁,正是青春洋溢的少女。这件事情呢,我们分析一下:李氏是县令的千金,她要嫁给父亲下属、35 岁又已婚的小小县尉,这就很有意思。 问:大家猜一猜为什么? 答:这肯定是为王之涣的才华所倾倒。 可见王之涣很有才华。我们通过这句话也能窥见一二。这句话是唐代人靳能在墓志铭中赞扬王之涣的“孝闻于家,义闻于友,慷慨有大略,倜傥有异才”,什么意思呢?说的是在家乡他的孝顺广为人知,在挚友圈子里也是出了名的讲义气,为人慷慨仗义,潇洒倜傥又非 常有才华。这句话可以说是对王之涣一生的完备概括了。那么他们婚后的生活怎么样呢? 李氏嫁给王之涣后,两人生活融洽华蜜。王之涣在家闲居的 15 年间,李氏

17、安贫乐素, 跟他过着清苦的生活。等王之涣再次做官,生活刚刚有了转机,王之涣却得病死了,李氏不 到 40 岁就孤苦无依了。因过度思念自己的丈夫,王之涣死后六年,李氏也因病而死。因王 之涣有前面娶的正房妻子,两人竟不能合葬。 学问点总结: 1.从他和李氏的婚姻上可以看出王之涣的才华及个人魅力。2.墓志铭中“孝闻于家,义闻于友,慷慨有大略,倜傥有异才”的重点讲解。 5.旗亭宴饮 前面我们说到,王之涣经常与高适、王昌龄等诗人相互唱和。还流传有这样一则小故 事: 唐玄宗开元年间,边塞诗人王昌龄、高适、王之涣这三人当时可以说在文坛上齐名。 无奈他们命运都不太顺畅,仕途艰难,而生活的经验又颇多相像之处。而且

18、三人常常聚会宴 饮。还流传这样一则好玩的小故事: 有一天,天降小雪,略微有些寒冷。这三个诗人就商议在旗亭这个地方备酒菜畅饮欢谈。 但是正喝的兴奋的时候,突然有梨园(古代对戏曲班子的别称)掌管乐曲的官员率十多个子弟登楼宴饮。三位诗人就抓紧回避,躲在黑暗的角落里,围着小火炉,且看她们表演节目。一会儿又有四位美丽的梨园女子,待着漂亮的珠钗,身上佩戴着玉饰,摇曳生姿,登上楼来。 随即乐曲奏起,演奏的都是当时出名的曲子。王昌龄等三个诗人私下相约定:“我们三个在诗坛上都算是出名的人物了,可是始终未能分个凹凸。今日算是有个机会了,可以静静地听这些歌女们唱歌,谁的诗入歌词多,谁就最优秀。” 一位歌女首先唱道:

19、“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节课会重点讲解的一首)王昌龄就用手指在墙壁上画一道:“我的一首绝句。”随后一歌女唱道:“开箧泪沾臆,见君前日书。夜台何孤独,犹是子云居。”高适伸手画壁:“我的一首绝句。”又一歌女出场:“奉帚平明金殿开,强将团扇共徘徊。玉颜不 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王昌龄又伸手画壁,说道:“两首绝句。” (对于诗歌的阐述老师可自行支配,简洁介绍作者也可) 开箧泪沾臆,见君前日书。夜台何孤独,犹是子云居。 高适哭单父梁九少府哭单父梁九少府是盛唐高适写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通过对亡友梁九少府一生落拓不遇、 不幸早夭的叙述,和对彼此生前深厚交

20、谊的回忆,表达了对亡友极为沉痛哀悼的感情。是高 适“悲”的代表作之一,在当时就广为传唱。也许意思是:我打开书信,泪水就不禁沾湿了 我的衣裳,让我陷入了哀思之中。这封书信还是你前几天寄给我的。而今你的坟墓是多么凄 清孤独啊,就像你原来居住的故居一样门庭萧条。当然这首诗不止只有这四句,后面叙述了自己挚友的身世及坎坷的命运。寄予了自己的哀思。 (对于诗歌的阐述老师可自行支配,简洁介绍作者也可) 奉帚平明金殿开,强将团扇共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王昌龄长 信秋词(其三) 王昌龄长信秋词(其三)是唐代宫怨诗中的名篇,几千年来为人们称道不绝。冷宫中的女子是中国古代史上一个被忽视的群体。她们原

21、本生活在聚光灯下,有着令人艳羡的前途, 如今却生活在远离阳光的冷宫,很少有人去关注她们的苦闷、孤独、无助与凄凉。王昌龄的 问:这会儿的状况是,歌女已经连唱三首了,王昌龄 2 首。高适 1 首。还没有唱到谁的? 答:王之涣的。 问:同学们想一想,假如你是王之涣,在这种状况下,自己挚友的诗都唱到了,唱到的 诗说明在民间有肯定的流传度,也说明诗人比较受人们的喜爱。而你的诗竟无一人唱到。你 5 长信秋词(其三)就写了长信宫的秋天:“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每每天明时分,长信宫的女人们起先持帚清扫庭院,然后每天的大部分时间就只能与团扇为伴了。她们动人的容貌没有人

22、观赏,连自由都丢失了,还不如空中的寒鸦幸运。女人们艳羡地看着寒鸦,想象它们飞越皇上所在的昭阳殿上空,那里曾经有她们的幻想、向往和君王往日的宠爱。无奈的是,这些美妙都一去不复返了,唯有想象, 才能让冷宫重新照射一些回忆的阳光。 答:自己不受欢迎,没有面子。 这会儿会怎么想呢? 王之涣自以为出名很久,可是歌女们竟然没有唱他的诗作,面子上好像有点下不来。就 对王昌龄、高适二位说:“这几个唱曲的,都是不出名的丫头片子,所唱不过是下里巴人 (战国时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后泛指通俗的文艺作品。但是一般人们简单误用为贬义,指 低俗的作品,这是错误的。)之类不入流的歌曲,那阳春白雪(指战国时代楚国的一种高雅

23、乐曲;亦指高深高雅、不够通俗易懂的文艺作品。)之类的高雅之曲,哪是她们唱得 了的呢!”于是用手指着几位歌女中最美丽、最精彩的一个说:“到这个小妮子唱的时候, 假如不是我的诗,我这辈子就不和你们争高下了;果真是唱我的诗的话,甭客气,二位就拜倒于座前,尊我为师好了。”三位诗人说笑着等待着。 学问点总结: 1.“旗亭画壁”典故的讲解。 (三)作品赏析 王之涣是盛唐的闻名诗人,他写西北风光的诗篇大气磅礴,意境开阔。为盛唐边塞诗人 之一。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下他的凉州词究竟是如何描写塞外风光的。 王之涣这首诗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虽极力渲染戍卒不 得还乡的怨情,但丝毫没有半点颓丧

24、消沉的情调,充分表现出盛唐诗人的豁达广袤胸怀。我 们今日就来重点学习一下他的代表作凉州词 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 首句“黄河远上白云间”抓住远眺的特点,描绘出一幅动人的图画:宽阔的高原上, 黄河奔腾而去,远远向西望去,似乎流入白云中一般。一片孤城万仞山。仞是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尺或八尺(等于 213cm 或 264cm,约等于 2.3m 或 问:“万仞”说明诗人在写诗之前拿尺子量过的,对吗? 2.6m)。 答:不是。 问:那为什么王之涣写“万仞山”? 答:是为了突出群山的高大。 问:谁能试着翻译一下这一句? 答:

25、(老师依状况进行引导)玉门关孤零零地屹立在高山之中,显得孤峭冷寂。 这一句写塞上的孤城。在高山大河的环绕下,一座地处边塞的孤城巍然矗立。这两句, 描写了祖国山川的宏伟气概,勾画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突出了戍边士卒的荒芜境遇, 为后两句刻画戍守者的心理供应了一个典型环境。 羌笛何须怨杨柳, 羌笛:羌族乐器,属横吹式管乐。属于一种乐器。 在这种环境中突然听到了羌笛声,所吹的曲调恰好是折杨柳,这就不能不勾起戍卒的离愁。古人有临别折柳相赠的风俗。“柳”与“留”谐音,赠柳表示留念。这种折柳赠别之风在唐代极为流行。于是,杨柳和离别就有了亲密的联系。现在当戍边士卒听到羌笛吹奏着悲凉的折杨柳曲调时,就难免

26、会触动离愁别恨。于 是,诗人用豁达的语调排解道:羌笛何须老是吹奏那哀怨的折杨柳曲调呢?要知道,玉 门关外原来就是春风吹不到的地方,哪有杨柳可折!说“何须怨”,是说怨也没用。用了“何 须怨”三字,使诗意更加含蓄,更有深意。春风不度玉门关。度:吹到过。不度:吹不到。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 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既然春风吹不到玉门关外,关外的杨柳自然不会吐叶,光“怨”它 又有何用?这里还反映出来一个地理学问。 本诗中反映了地理的一个基本学问:自然带的经度地带性以及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表受 热不均,使同一水平面上产生了

27、气压差异。这种在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叫做气压梯度。只要 水平面上存在着气压梯度,就产生了促使大气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的力,这个力称为水 平气压梯度力。在这个力的作用下,大气由高气压区向低气压区做水平运动,这就形成了风。此诗的春风当指我国的夏季风(季风)。由于大陆和海洋在一年之中增热和冷却程度不同,在大陆和海洋之间大范围的、风向随季节有规律变更的风,称为季风。形成季风最根本 的缘由,是由于地球表面性质不同,热力反映有所差异引起的。(陆地和海洋比热容的不同所造成)由海陆分布、大气环流、大地形等因素造成的,以一年为周期的大范围的冬夏季节 盛行风向相反的现象。季风是由于海陆的热力差异导致海陆上气压中心

28、的季节改变,引起一 年中盛行风向随季节有规律地向相反或者接近相反的方向变换而形成季风。(杜牧一课中赤 壁一诗中“东风不与周郎便”一句也可用到此条地理常识。)夏季北太平洋高压势力大大增加,亚洲大陆上形成印度低压,太平洋暧湿气流便沿着北太平洋西部边缘,以东南风吹到 亚洲东南岸,形成东南季风,即夏季风(又受地球自转偏转力影响,北半球的风在运动中向 右偏转,南半球的风在运动中向左偏转。故中国夏季为东南风,冬季为西北风)。在我国把受夏季风影响的地区划分为季风区,夏季风影响不到的地区为非季风区。季风区与非季风的 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这条线以东以南为季风 区,以西以北为非季风

29、区。因为玉门关正好位于这条界线以西,关外自然就得不到夏季风的 滋润了。因此杨柳因为水分条件不足也无法在关外存活。关于凉州词这首诗,还有这样一个小故事。传闻,清朝末年,慈禧太后请一位闻名的书法家为她的扇子题诗。那位书法家写的正是唐朝王之涣的诗凉州词。由于马虎,书法家忘了写“间”字。慈禧大怒,说要杀他。那位书法家急中生智,赶忙说明说:“老佛爷请息怒,这是用王之涣的诗意填的一首词,请老佛爷赏析。”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书法家究竟怎样说明的?只见书法家全神贯注的念给慈禧听,哦,原来他将句子进行断句。我们都知道古代写文章是不用标点的。所以他这一招很好。那他怎样断的句子呢?(留空白)原来是:“黄河远上,白云

30、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慈禧听了,转怒为喜,连声称妙,并赏了书法家。看来,小标点也有大作用啊。(适当提示学生作文中标点的运用要精确、得当。) 学问点总结: 1.“凉州词”为当时流行的一首曲子(凉州词)配的唱词。 2.“万仞”是突出群山的高大,也为后文刻画心理做铺垫。 3.“柳”和“留”是谐音,“折柳”与离别有很大的联系。4.“春风不度玉门关”的地理小学问。5.凉州词的断句故事,突出标点的重要性。 二、 王昌龄(35分钟) 在唐朝,一大批文人去塞外,在将军的幕府中写诗担当一些文官,当作求取功名的一种 出路。一些大都有边塞生活经验的学问分子,他们的诗歌以描写边塞生活为

31、主要内容,这就 形成了所谓“边塞诗派”。王昌龄是这个流派中的重要成员。 (一)简介 王昌龄((约 690约 756),),字少伯,汉族,也是山西太原人。盛唐闻名边塞诗人。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这个肯定要登记来。问:什么是七言绝句? 答:共 4 句,每句 7 个字。问:那八句诗的称为什么? 答:律诗。问:王昌龄被称为“七绝圣手”,说明什么是他最擅长的啊?答:七言绝句。 学问点总结: 1.王昌龄,字少伯,边塞诗人,被誉为“七绝圣手”。 2.绝句和律诗的区分:四句为绝句、八句为律诗。 (二)生平 1.进士及第 王昌龄的生平比较简洁,当的官很小。所以记载下来的事迹不多。王昌龄家境比较贫寒, 他跟王之

32、涣不同的一点是,他参与了科举考试,而且成果相当不错,30 岁就考上了进士。我们都说“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明经主要考察背诵经史典籍,进士则考察你对国家治理的看法建议。所以进士考试更难一些。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三十岁都已经是个老明经了, 可是假如考进士,五十岁才刚刚考上。 问:而从王昌龄的考试成果来看,我们至少能看出一点,是什么啊? 答:他的基础很好、他很有才华。他有自己的想法主见等等。 问:在他考上进士之前,他也是喜爱游山玩水的人,喜爱去哪儿呢? 答:边塞 他写的这首诗出塞就是在这时写的。 大家一起读一遍。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我们一

33、起来分析一下这首诗: 出塞 边塞诗的闻名题目。主要以描写边疆的军旅生活与军事行动为主。有肯定的主观民族意识,因与其所处历史时期及生存环境有关。间接的表达了斗争的残酷和对和平生活的憧憬。秦时明月汉时关, 不能理解为秦时的明月汉代的关。这里是秦、汉、关、月四字交织运用,在修辞上叫“互文见义”,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诗人示意,这里的战事自秦汉以来始终未间歇过,突出了时间的久远。 万里长征人未还。 “万里”指边塞和内地相距万里,虽属虚指,却突出了空间宽阔。这里的“人”,既是指 已经战死的士卒,也指还在戍守不能回来的士卒。问:“人未还”,说的是有多数将士血洒疆场,更有多数战士仍旧戍守着边关,不

34、能归来。在这里说明白一个什么事情?为什么会有“人未还”这种状况? 答:说明边防不巩固。问:“人未还”这三个字中,还寄予作者对士兵的什么感情?答:对士卒表示怜悯。但使龙城飞将在, 但使:只要。龙城:是匈奴人祭祀祖先、天地和鬼神的神圣场所。怎样才能解脱人民的困苦呢?诗人寄希望于有才能的将军。“飞将”则指威名赫赫的大将军卫青。卫青年少时曾飞袭龙城。这句话的意思是:只要当年飞袭龙城的大将军卫青还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不教”,不允许,“教”字读平声;“胡马”,这里指代外族入侵的骑兵。“度阴山”,跨过阴山。阴山是北方东西走向的大山脉,是汉代北方边防的自然屏障。干脆抒发了边防士卒巩固边防的愿望和保卫国家的壮

35、志:只要有卫青那样的名将,敌人 的马队就不会度过阴山。这两句写得意在言外。意思就是说:由于朝廷用人不当,使将帅不 得其人,才造成了烽火长燃、征人不还的局面。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四行,但是通过对边疆景物和征人心理的描绘,表现的内容是困难的。既有对久戍士卒的深厚怜悯和结束这种边防不顾局面的愿望;又流露了对朝廷不能选 贤任能的不满,同时又以大局为重,相识到斗争的正义性,因而个人利益听从国家平安的需 要,发出了“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誓言,洋溢着爱国激情。问:最终,大家一起再将这首诗齐读一遍。答:朗读出塞。王昌龄考上进士以后,就能够干脆当官了吗?不能,他必需得等。唐代科举制度有这样一条,科举考试考中之后,并

36、不能马上做官,而是仅仅代表你有肯定的出身品级了,也就是你拥有了做官的资格,但还得经过吏部的选试,通过了才能够做官,接受任命。唐代考中进士后,有一系列的活动,曲江宴会、杏园探花、雁塔题名。所以很多人也因此顺当地做到了将相的位置。但是也有不少人因为还未做官,所以考中进士后也发出了“犹着褐衣何足羡”的慨叹。根据一般的状况,唐代的进士及第后,等待的时间少则一年,多则几年, 个别甚至十几年才能通过选试获得官职。于是,不少进士在“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喜悦轻快一番之后,就面临着孤独的守选日子,或者奔跑于王公大臣等权贵间求取官职,或要不然就只能长期生活在社会底层,有的甚至生活困顿,过的还不如一般

37、的老百姓。 王昌龄就面临着这样的窘境。 曲江宴会:考中进士既然是这样的一件大事,自然是要庆祝一番的,庆祝的形式就是曲江大会,亦即曲江宴。这种游宴,皇帝亲自参与,与宴者也经皇帝“钦点”。宴席间,皇帝、王公大臣及与宴者一边欣赏曲江边的天光水色,一边品尝宫廷御宴美味佳肴。 在皇帝实行的曲江宴会上,进士们把装了酒的杯子放在曲江水面上,酒杯随水而流,流 到谁的面前停下来,谁就拿起杯子饮酒作诗。杏园探花:进士发榜后,新科进士在杏园初次聚会,称为探花宴。杏园宴中的探花嬉戏,是由大家推选两名年轻英俊的进士充当探花使,由他们骑马遍游曲江旁边乃至长安各大名园, 去寻找簇新的名花,并采摘回来供大家观赏。雁塔题名:雁

38、塔即大雁塔,在陕西西安的慈恩寺中。为唐玄奘所建。唐朝新中进士,均 在大雁塔内提名。故以“雁塔题名”代称进士及第。有一年,曲江宴会结束后,进士们纷纷到慈恩寺游玩,当他们来到大雁塔下面的时候, 一个进士心血来潮,把自己的名字刻在大雁塔下面的石壁上,这个做法以后就形成了一种习俗,凡是新进士曲江宴会后,都要来到慈恩寺大雁塔,选派一位书法美丽的进士,把大家的姓名、籍贯和及第的时间题在石碑上。以后谁当上了将、相,就把他黑色的名字改为红色的。 尤其是新科进士更把雁塔题名视为莫大的荣耀。 问:同学们你们想一想,考上进士的人们是不是特别风光? 答:是 那么他有没有等到做官的机会呢?他又等了多久呢? 答:随意乱猜

39、了。学问点总结: 1.王昌龄,字少伯,边塞诗人,被誉为“七绝圣手”。2.绝句和律诗的区分:四句为绝句、八句为律诗。2.官场生涯,两度被贬 很快,王昌龄等到了皇帝的一纸诏书,做了一个小小县尉。但是紧接着因为王昌龄不能容忍官场上的一些黑暗现象,被贬官了。最终柳暗花明,又改做龙标尉。更为可悲可叹的是, 王昌龄后来连龙标尉这样一小小的职务也没能保住,最终辞官走了,因为他做官期间狂放不羁、看不惯官场的黑暗,所以也得罪了一些官员,最终竟被人刺杀死了。可以说,王昌龄的官场生涯还是挺波折的。第一次被贬时,遇到了同样被贬的孟浩然,“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其次次被贬时,被一个人听说了,这个人就是李白。

40、李白听说了这件事的时候,自己也同样是被赐金放还了。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特别牵挂自己挚友,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友人。于是写了这首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重点看最终两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写出了作者对王昌龄明珠暗投的一种惋惜,也表示出了对王昌龄的怜悯。问:“闻”是听说的意思。“左迁”就是贬官,“龙标”是被贬做龙标县尉。那么请一个同学来说一说这个题目是什么意思呢? 答:我听说王昌龄被贬了,心情很糟糕。但是离挚友很远,只能写首诗在远方寄给他。问:古人为什么要把自己的心情寄予给月亮,而不寄予给小鸟或者其他的? 答:跟一个节日有关系中秋节,中秋节是全家团聚的日子,所以每当看到月亮

41、,都 会和思念亲人家乡联系在一起。问:这句话什么意思呢? 答:让我把对你的忧愁与思念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一同伴随你奔赴夜郎之西。“夜郎” 是个地名,指的是中国的西南地区。学问点总结: 1.王昌龄的两度被贬,最终被人杀害的生平经验。2.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重点字讲解:闻、左迁。3.明月这个诗歌意象与思乡情感的联系。 (三)作品赏析 王昌龄的诗以三类题材居多,即边塞、闺情宫怨和送别。 王昌龄是专攻七绝的高手。无论写什么题材,表达什么感情,格调或昂扬爽朗,或清刚 苍凉,或雄浑跌宕,或爽利自然,总有一种刚健之美在。他的七绝留存下来七十余首,写得 几乎首首皆好。 王昌龄的一首芙蓉楼送辛渐而使

42、芙蓉楼天下著名,芙蓉楼因此而成为名胜古迹。如今,芙蓉楼有两处,分别在江苏镇江的和湖南洪江。江苏镇江芙蓉楼和湖南洪江(黔城)芙蓉楼,都是天下闻名的芙蓉楼。至于江苏镇江和湖南洪江这两处的芙蓉楼,哪处是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的芙蓉楼,并不是特别重要,这两处都成为重要的人文景观,为世人所敬慕。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下王昌龄的送别诗 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芙蓉楼送辛渐 辛渐是诗人的一位挚友,诗人王昌龄在芙蓉楼送别自己的挚友,从题目上来看,这就是 能说出一两句? 送别诗。 问:我们学习过许多送别诗,前两节课学习的高适和岑参就写过送别诗,谁 答:符合送别诗

43、句的即可,老师再依据诗句进行发挥,如诗句的意思,作者是谁?表达 的什么感情等。寒雨连江夜入吴, 寒雨:寒冷的雨。吴:三国时的吴国在长江下游一带,简称这一带为吴,与下文“楚” 为互文。意思是:迷漫的烟雨覆盖着吴地江天,织成了无穷无尽的愁网。夜雨增加了萧瑟的秋意, 也渲染出离别的黯淡气氛。那寒意不仅充满在满江烟雨之中,更沁透在两个离人的心头。诗人因为离愁别绪而一夜未眠的情景自然也自不待言。平明送客楚山孤。平明:早晨。楚山:春秋时的楚国在长江中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的山为楚山。孤: 独自,孤寂一人。早晨,天色已明,辛渐即将登舟北归。诗人遥望江北的远山,想到行人不久便将隐没在楚山之外,孤寂之感油然而生

44、。因为友人回到洛阳,即可与亲友相聚,而留在吴地的诗人, 却只能像这孤零零的楚山一样,伫立在江畔空望着流水逝去。一个“孤”字将感情的线延长到了家乡。自然而然牵出了后两句临别吩咐的诗句。问:这一句中,哪个字点出了作者的感情? 答:“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冰心:比方心的纯净。洛阳的亲朋好友假如向你问起我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旧像一 颗珍藏在玉壶中的冰一般晶莹纯净。这首诗写于王昌龄两次被贬之后,遭遇到周边人的陷害羞辱。诗人没有像其他人一样让挚友带去自己平安的口信,而是传达自己依旧冰清玉洁、坚持操守的信念。诗人从澄澈无瑕、 澄空见底的玉壶中捧出一颗晶亮纯净的冰心以告慰友人,这就比任何相思

45、的言辞都更能表达他对洛阳亲友的深情。儿童文学家冰心的笔名也正是由此得来的。 冰心(1900.10.05-1999.02.28),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取“一片冰心在玉壶”为意。原籍福建福州长乐横岭村人,闻名诗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家。 三、 盛唐与中晚唐边塞诗歌的对比(5分钟) 唐代的“边塞诗”不仅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而就其数量之大,流派之多,唯恐任何一 个朝代,都不能与之相比。由于诗人所处的时代、环境的不同,他们的诗歌的内容和风格也 不尽相同。 盛唐时期勇往直前 盛唐时期国力强盛,诗人的浪漫气质和追求功业的热切希望及自信力也更强。戊边战士们斗志昂扬。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当他们奋勇迎战时,

46、他们乐观激昂,精神是昂扬的,决心血战究竟,也“不教胡马过阴山”。表现出了戊边战士誓与祖国共存亡的英雄气慨。这样写来,诗句就更加充溢了豪情,从而表现出了戊边战士那种坚毅的信念和无比英雄的气慨。中晚唐时期苍凉悲壮 中晚唐时期,国家由盛转衰,但是边疆上还是斗争不断,这时候投身斗争,可能就是有去无回。但是又不能不去前线作战。所以这时候诗人的笔下写出来的多是苍凉的、悲壮的。躯,流芳千古,虽死犹荣! 问:“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这句诗是什么意思? 比如“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说的是战士早已战死沙场,成了无定河边的 累累白骨了,而远在千里之乱的妻子却始终在苦等丈夫回来,还在梦里梦见重逢的

47、场景。但 是丈夫已经死去了,恒久回不了家乡,妻子美妙的愿望恒久不能实现。现实与妻子的期盼形 成剧烈的对比,更显示出了斗争的无情残酷,以及戍守边疆的战士们的悲壮。 答:谁不知道在边疆生活有多艰苦,此番会不会死在边疆呢?但是纵然死在边疆,为国捐 问:这句诗是那个时期的,盛唐,还是中晚唐的? 答:盛唐时期 四、 本课重点梳理(5分钟) 1.边塞诗的内容及风格对比 2.王之涣的简介、生平及其代表作凉州词; 3.王昌龄的简介、生平极其代表作芙蓉楼送辛渐; 4.盛唐和中晚唐时期边塞诗风格的对比及缘由分析。 八、布置作业 1.我背你写:“孝闻于家,义闻于友,慷慨有大略,倜傥有异才。”靳能评王之涣 2.背诵并默写凉州词和芙蓉楼送辛渐。 3.随堂练习册上面的相关作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