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中型水库建设规划.docx

上传人:l**** 文档编号:62218647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26.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XX中型水库建设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XX中型水库建设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中型水库建设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中型水库建设规划.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XX中型水库建设规划XX 中型水库建设规划前言 . 2 一、中型水库建设概况与面临的形势 . 3 (一)中型水库建设现状 . 3 (二)中型水库的作用 . 3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 4 (四)面临的形势 . 6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 7 (一)指导思想 . 7 (二)基本原则 . 7 (三)规划范围 . 9 (四)规划任务 . 9 三、流域水资源条件及规划布局 . 10 (一)长江流域及西南诸河 . 10 (二)黄河流域及西北诸河 . 12 (三)淮河流域及山东半岛 . 15 (四)海河流域 . 17 (五)松辽流域 . 19 (六)珠江流域 . 21 (七)太湖流域及东南诸河 .

2、22 四、建设重点和总体支配 . 24 (一)项目筛选条件 . 24 (二)在建中型水库状况 . 25 (三)规划项目 . 26 五、资金筹措与实施效果初步评价 . 28 (一)资金筹措 . 28 (二)实施效果评价 . 29 六、环境影响初步评价 . 30 (一)主要环境影响 . 30(二)综合评价与对策措施 . 30 七、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 31 (一)加强前期工作,提高勘测设计水平 . 31 (二)妥当安置水库移民,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 32 (三)重视生态环境爱护,降低不利影响 . 33 (四)建立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投资体系 . 33 (五)深化建设和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制度建设

3、 . 33 (六)依靠科技创新,提高建设、运行和管理水平 . 34附表:1、XX 中型水库建设规划在建项目表 2、XX 中型水库建设规划拟建项目表前言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关于加强对水库建设管理的通知(发改农经20041644 号)以及水利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十一五中型水库建设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办规计函2006212 号)的有关要求,依据已批准或编制的江河流域综合规划、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平安保障规划、XX 农村饮水平安工程十一五规划、十一五XX 水电农村电气化规划以及流域或区域防洪规划、水资源综合规划和小水电代燃料生态爱护工程规划等水利规划成果和中国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调查

4、评价、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力资源复查成果(2003年)、2006 水利统计年鉴等刊印资料,水利部在各流域中型水库规划编制成果的基础上,组织编制了XX 中型水库建设规划(简称规划)。规划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仔细总结以往水库建设的阅历教训,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核心,针对流域和区域的特点、治理开发觉状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在统筹考虑流域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状况、项目前期工作状况、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生态与环境影响等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 XX 中型水库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任务、总体布局、建设重点以及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用以指导

5、和规范今后五年左右时期的中型水库建设。 一、中型水库建设概况与面临的形势 (一)中型水库建设现状截止到 2006 年底,XX 中型水库(港、澳、台地区除外)3000 座,库容 852 亿 m 3 ,中型水库总座数和总库容约占 XX 水库总座数和总库容的比例分别为 3.4%和 14.6%。由于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自然地理条件不同,中型水库建设的分布也呈现不同的特点。按流域水资源一级区划分,长江区中型水库总座数和总库容占XX中型水库总座数和总库容的比例最大,分别为37.9%和 34.9%;西南诸河区最小,分别为 2.2%和 1.9%。在区域分布上,中部地区中型水库总座数和总库容占 XX 中型水

6、库总座数和总库容的比例最大,分别为 42.2%和 41.0%;西部地区最小,分别为 20.4%和 21.5%。(二)中型水库的作用 我国的中型水库主要分布在中小河流上,与大型水库分别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大型水库一般是位于大江大河干流和重要支流上的限制性枢纽工程,具有防洪、发电、供水、浇灌等综合利用效益,爱护对象或供水(电)对象一般是重点城市或区域;而中型水库主要解决所在地区城镇供水、农业浇灌以及防洪、发电等。是保障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水利基础设施。1、防洪。已建中型水库在中小河流防洪和抵挡山洪灾难中具有重要作用。中小河流沿岸分布着很多重要城镇,中型水库为爱护这些城镇的防洪平

7、安发挥了重要作用。2、浇灌。已建中型水库在发展浇灌面积和改善浇灌条件,提高农业生产实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XX 有很多灌区特殊是中小型灌区主要依靠中型水库供应浇灌水源,中型水库为保障地方农业发展、粮食增收作出了很大贡献。3、供水。已建中型水库通过调整径流,蓄丰补枯,为很多城镇和广阔农村地区供应供水水源,缓解了地方工农业用水供需冲突,对保障地方工业和城镇供水、提高抗旱减灾实力作出了重要贡献。4、发电。已建中型水库对促进中小河流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为城镇和农村地区供应清洁能源,在带动地区经济发展、推动小城镇建设、增加农夫收入、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同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 X

8、X 开展的农村水电电气化县建设,许多是依靠兴建中型水库开发水能资源,既可改善农村地区能源结构,削减薪柴的砍伐,爱护农村地区生态环境,又可增加农夫收入,对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5、其它综合效益。已建中型水库除具有防洪、浇灌、供水、发电等效益外,还同时发挥了很多综合利用效益。如水库养殖、水库风景区旅游、局部河段航运条件改善等。(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历史缘由,我国现有的大部分中型水库的规划、设计、建设是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高,水利建设处于技术约束和经济约束的阶段进行的,加之中型水库规划设计审批制度不够完善和规范,因此在水库的规划指导思想、服务功能确定、工程建设质量、运行管理机制

9、等方面存在着不少问题,与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优化配置、综合利用、有效爱护、科学管理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1 、规划和前期工作薄弱,部分地区存在无序 或过度 开发 我国流域面积在 100 平方公里以上,1000 平方公里以下的河流有 5万多条,部分骨干河道虽然编制了流域规划,但很多规划期已过,须要重新修编,其它河流基本都没有系统地编制流域综合规划,导致河流的开发管理出现缺位,部分地区存在无序开发或过度开发。我国多数中型水库是在 20 世纪 5070 年头建设的,由于受当时经济社会发展条件和工程建设管理体制等方面的影响,在统筹河流上下游、左右岸等关系方面以及水库综合利用关系上考虑不够。

10、同时,受当时水文资料条件以及规划设计水平的局限,水库设计深度不够,不少中型水库所实行的设计径流系列代表性不足,造成部分水库建成后达不到设计实力,不能发挥预期效益,或因防洪设计标准较低而最终成为病险水库,不仅影响中型水库综合利用效益的发挥,还影响水库的建设质量和平安运行。据统计,在 XX3 万余座病险水库中,中型水库 1100 多座,约占现有中型水库座数的三分之一。2 、对河流 生态环境爱护重视不够 由于对水库建设与河流生态环境爱护之间的关系相识不足,部分地区只重视河流水资源开发和利用,不重视河流生态与环境的爱护,加之管理不到位,许多中型水库在规划、设计、运行和管理中基本没有考虑河流生态环境用水

11、的要求。如西北地区的塔里木河、黑河和石羊河流域等,由于大量平原水库建设以及水资源过度开发,导致下游河道断流,尾闾湖泊干枯,河流生态系统破坏严峻;西南地区电站无序建设突出,造成部分河段脱流严峻,河流生态系统遭到破坏。3 、水库移民安置遗留问题较多 由于我国已建水库受当时政治、经济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水库移民安置存在安置补偿标准低、安置方式单一等问题,尽管中型水库相对大型水库在移民安置和生态环境等方面影响较小,但由于数量较多,水库移民安置遗留问题仍较为突出。(四)面临的形势 中型水库是遍布我国城乡的重要水利基础设施,新中国成立以来,尽管我国城市和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已有相当基础,但由于长期以来投入

12、不足,中型水库建设和管理相对薄弱,已建工程老化失修现象严峻,已不能满意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需求。十一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时期,随着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城镇和农村居民用水水平的不断提高,加之全球气候改变以及极端天气与气候事务频率增加等对我国农牧业生产、水资源供需的影响,中型水库面临着难得的建设机遇,也存在严峻的挑战。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防洪平安、供水平安、粮食平安和生态与环境平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解决我国中小河流防洪实力低,农村和城镇洪水灾难损失严峻的问题;为我国城镇和农村供应平安饮水和改善农

13、村地区的能源结构,以水电代燃料,削减薪柴砍伐,爱护农村生态环境等都须要建设必要的中型水库。但是,我国江河自然状况非常困难,生态与环境比较脆弱,人口众多,耕地资源紧缺,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冲突非常突出。中型水库建设将面临着耕地资源爱护、水库移民安置、生态环境爱护等方面的制约。因此,应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仔细总结建国以来水库建设的阅历教训,慎重规划水库建设,尤其是在北方和平原地区拦河筑坝、兴建水库更需慎重,避开造成河道干枯,生态环境恶化,加重北方地区荒漠化;在协调好中型水库建设与耕地资源爱护、水库移民安置、生态环境爱护关系的基础上,规划先行,合理布局、慎重决策,使中型水库建设符合构建资源节约型、环

14、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充分发挥预期效益,起到支撑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防洪平安、供水平安要求和建设生态文明的作用。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中小河流综合开发治理为主要目标,坚持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坚持全面规划、综合利用、科学论证、合理布局、慎重决策,坚持兴利除害、爱护生态、移民安置并重,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着力解决城乡饮水平安问题,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对防洪平安、供水平安和生态平安的要求,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二)基本原则 1、坚持规划先行、充分论证的原则。建立健全流域规划体系,加强流域管理。中型水库建

15、设要符合流域规划,统筹考虑防洪、供水、发电、生态与环境爱护等方面的综合利用要求,合理布局、科学规划。中型水库建设项目的决策要科学化、民主化、程序化;在项目论证和设计方案优化比选中,要广泛听取专家、群众和相关行业的看法,按基建程序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和审批工作。2、坚持爱护生态、协调发展的原则。中型水库建设要敬重自然规律,把生态爱护放在重要位置。水库建设要充分考虑水资源条件,尤其要重视水库建设对生态与环境的影响,避开对河流生态与环境带来重大不利影响。要根据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要求,统筹协调防洪减灾、水资源利用与爱护、改善生态环境等多方面的要求,协调好各方看法,处理好近期与长远的关系,实现中型水库综合效

16、益最大化。3、坚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原则。要依据流域水资源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因地制宜地进行水库建设。南方河流上建设水库,在考虑水库兴利效益的同时,要注意流域防洪的须要;北方水资源短缺地区的河流上建设水库,在考虑综合效益的同时,尤其要注意全流域的水资源合理配置,防止因上游过量用水而导致下游缺水、断流和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4、坚持量力而行、突出重点的原则。要依据建设的须要和投资可能,远近结合、突出重点,统筹合理支配中型水库建设。优先支配水旱灾难多发区、对保障区域防洪平安、供水平安、粮食平安和生态平安作用突出,有助于缓解地区水事冲突的重点中型水库建设,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充分发挥投资效益。5、

17、坚持建管并重、良性运行的原则。要高度重视水库建设质量,把确保水库大坝平安放到第一位。要高度重视水库建成后的运行管理,根据有关规定,明晰产权,理顺管理体制,落实管理职责和管理经费,建立科学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和水库运行调度方法,保证水库长期处于良性运行状态。既要加强政府在规划布局等方面的宏观指导作用,也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主动引导多元化投资主体参加水库建设。对于以发电、城市供水等为主要目标的中型水库,各级政府要加强监管,提出公益性、平安性等方面的明确要求。6、坚持以人为本、妥当安置移民的原则。要坚持以人为本,爱护水库移民的合法权益,把改善移民生活环境、解决移民生计、增加移民收入放在

18、水库建设的重要位置,统筹考虑移民搬迁与发展经济、脱贫致富等各方面的需求,使移民真正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三)规划范围 XX 除香港、澳门、台湾以外的 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规划编制以省级行政区为基础,以主要江河流域为单元,主要包括长江流域及西南诸河、黄河流域及西北诸河、淮河流域及山东半岛诸河、海河流域、松辽流域、珠江流域、太湖及东南诸河。纳入本次规划的水库项目重点是以防洪、供水及发电等综合利用为主的中型水库。本规划重点对今后五年左右期间须要建设的中型水库进行了支配。(四)规划任务 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要求,依据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

19、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和重点领域,全面分析评价已建水利基础设施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综合分析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爱护对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要求,针对不同流域和区域特点以及各类水库建设状况,综合比选、科学布局,提出今后五年左右期间中型水库建设的方向、目标、主要任务、总体布局和建设重点,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防洪平安、供水平安和生态平安的需求。三、流域水资源条件及规划布局 综合分析流域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城镇化水平提高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防洪减灾、水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爱护的要求,统筹考虑流域或区域内大中型水库建设状况,探讨确定中型水库的建设方向、规模和布局。南方地区以供水为主的中型水库要充分考虑防洪要求

20、,北方地区的中型水库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爱护和水资源配置的要求,以水能资源开发为主的中型水库应兼顾防洪、供水等综合利用功能,充分发挥水库的综合利用效益。中型水库建设应依据国家政策和发展战略重点,在符合流域综合规划的前提下,以现有水利工程体系为基础,合理进行布局。(一)长江流域及西南诸河 1、流域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状况 长江流域多年平均降雨量 19370 亿 m 3 ,折合降雨深 1086.6mm,水资源总量 9782 亿 m 3 (其中地表年径流量 9696 亿 m 3 ),人均水资源 2246 m 3 (2000 年人口数,下同),属于水资源相对丰富地区。现状长江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 16.8

21、%,其中地表水开发利用率 16.1%,尚有肯定的开发潜力。从供水结构分析,在长江流域总供水量 1579 亿 m 3 中,地表水约占 94%,地下水及其它水占 6%;在现状地表水工程供水量 1485 亿 m 3中,蓄水工程占 34%,引水占 30%,提水占 36%,流域供水量主要为地表水,且引提水所占比重大。西南诸河多年平均降雨量 9186 亿 m 3 ,折合降雨深 1088mm,水资源总量 5775 亿 m 3 ,人均水资源 29298 m 3 ,属于水资源丰富地区。现状西南诸河水资源开发利用率 1.2%,其中地表水开发利用率 1%,具有开发潜力。从供水结构分析,在西南诸河总供水量 97 亿

22、m 3 中,地表水约占 99%,地下水及其它水源占 1%;在现状地表水工程供水量 95 亿 m 3 中,蓄水工程占 23%,引提水占 77%。流域供水量主要为地表水,且引提水所占比重大。2、已建水库状况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 2006 年,长江流域已建成大型水库 149 座(未统计部分大型水电站),总库容 1228 亿 m 3 ,中型水库 1115 座,总库容289 亿 m 3 ,已建大中型水库总库容约占河川多年平均径流量的 16%。西南诸河已建成大型水库 5 座,总库容 8 亿 m 3 。3、拟建水库的必要性及建设布局 长江流域降雨地区安排不均,四川盆地与滇中高原等地及部分周边降水不足,水低

23、田高,工程型缺水严峻。长江上游地区和湖泊主要支流暴雨洪水洪峰高,破坏力大,由于防洪基础设施较薄弱,城市和耕地集中的盆地与河谷地区的防洪问题突出,该地区供水基础设施不足,已修建的浇灌工程,年久失修,供水工程年内调整实力差,浇灌面积不断萎缩。长江流域是我国水能资源丰富地区,应按河流规划尽快实施梯级开发。西南诸河地区水资源开发程度不高,水资源调整实力差,农业浇灌保证率和水利化程度普遍偏低,工程性缺水问题突出。长江流域及西南诸河地区中型水库建设的主要任务是改善城乡供水、农村浇灌和提高局部地区防洪实力。位于流域内的四川、重庆、云南、贵州 4 省(市)多属山区、丘陵地形,地貌组合差异大,难以有具备修建大型

24、水库的地形条件,较适合修建中型水库,通过合理布局建设一批中型水库,可有效开发利用水资源,在避开对社会、生态环境产生新的不利影响状况下发挥水库良好的综合效益。拟建水库主要布局在水资源相对丰富,但工程型缺水严峻的云南、贵州、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江西等省市的山丘区,以供水和浇灌为主。通过中型水库建设,改善局部地区的城镇和农村饮水平安状况,提高城乡供水和工农业供水保证率,发展和改善浇灌面积,提高粮食生产实力。为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结合水电电气化县建设和实施以电代燃料工程,建设一批以发电为主的综合利用水库,改善农村能源结构,爱护生态环境,增加农夫收入。对工程型缺水严峻的西南 4 省市,接着加强润滇

25、一期、兴蜀一期、泽渝一期、滋黔一期等工程的水库建设,适度支配二期工程水库建设。(二)黄河流域及西北诸河 1、流域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状况 黄河流域多年平均降雨量 3555 亿 m 3 ,折合降雨深 447mm;水资源总量 707 亿 m 3 (其中地表年径流量 594 亿 m 3 )。流域多年平均自然径流量仅占 XX 河川径流总量的 2。人均水资源量为 647 m 3 ,属于水资源紧缺地区。黄河流域现状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达 76%,其中地表水开发利用率 67%,地下水开采率达 49%,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高。从供水结构分析,在黄河流域总供水量 395 亿 m 3 中,地表水约占 63%,地下水及其

26、它水占 37%;在现状地表水工程供水量 250 亿 m 3 中,蓄水工程占 9%,引水占 71%,提水工程占 20%,引提水工程供水比重大。西北诸河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区,包括新疆全境、甘肃河西走廊及内蒙古贺兰山以西的地区。西北诸河的土地面积约占 XX 的 1/4,多年平均降雨总量 5421亿 m 3 ,折合降雨深 161mm,水资源总量 1276 亿 m 3 (其中地表年径流量1174 亿 m 3 ),由于气候干燥,蒸发剧烈,区内广阔的平原盆地属于极端干旱缺水地区。近 50 年来,随着人口和浇灌面积的不断增加,各内陆河流域人工绿洲发展快速,现状地表径流利用率达到 57.9%67.0%,水资源

27、利用率达到 34.9%72.0%,在西北诸河现状总供水量 568 亿 m 3 中,地表水约占 85%,地下水及其它水占 15%;河西走廊、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等主要干旱平原区,存在水资源运用低效奢侈和过度利用的不合理现象,致使河流下游水量持续削减,终端湖泊萎缩,干脆导致土地沙漠化和盐渍化。2、已建水库状况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 2006 年,黄河流域已建成水库 2752 座,总库容 775 亿 m 3 ;其中大型水库 22 座,总库容 682 亿 m 3 ,约占 2752 座总库容的 88%;中型水库 165 座,总库容 59 亿 m 3 ,约占 2752 座总库容的8%,已建大中型水库总库

28、容已超过河川多年平均径流量。西北诸河已建成水库 701 座,总库容 108 亿 m 3 ;其中大型水库 25 座,总库容 49.7 亿m 3 ,约占 701 座总库容的 46%;中型水库 149 座,总库容 47 亿 m 3 ,约占701 座总库容的 44%。3、拟建水库的必要性及建设布局 目前黄河流域水资源的开发与配置方面存在较多问题,须要通过合理规划兴建必要的蓄水工程,充分利用雨洪资源,协作南水北调工程,改善城乡饮水,以及能源重化工基地用水,提高城乡饮水平安和局部地区的防洪实力,改善浇灌农田的水源条件和农村地区的能源结构,爱护生态环境,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水库主要布局在黄河支流上游山

29、区,分布在水资源较紧缺的河南、陕西、内蒙古、青海等省区的具有水资源条件的山区河流上,以雨洪资源利用的供水水库为重点,同时兼顾防洪、发电。西北诸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和春旱缺水的问题尤为突出。内陆干旱地区属于典型的绿洲经济、浇灌农业,农业生产对浇灌用水的依靠程度很高,通过兴建山区水库增加对径流的调蓄实力,可替代下游平原水库,削减库面蒸发,协作灌区节水改造、加强流域管理等措施进行流域综合治理,复原和爱护生态。同时利用山区水库可改善下游防洪和提高浇灌保证率,水库的发电还能为农村经济发展供应动力,综合解决西北地区突出的春旱缺水问题。规划的中型水库主要围绕缓解春旱缺水冲突和重要城市的资源型缺水问题,保障城

30、乡供水平安,满意能源和其它矿产资源开发、国家重要商品棉基地和粮食生产基地建设对水资源的需求,围绕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促进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稳定。规划水库项目以解决农村饮水平安和局部地区的防洪问题为重点,同时促进农业节水浇灌,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以兴建山区水库为主,严格限制建设以浇灌为主的平原水库。(三)淮河流域及山东半岛 1、流域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状况 淮河流域由淮河与泗、沂、沭河两大水系组成。淮河流域和山东半岛多年平均降雨量 2767 亿 m 3 ,折合降雨深 839mm,水资源总量 916 亿m 3 (其中地表年径流量 677 亿 m 3 ),其中淮河流域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

31、为 799 亿 m 3 (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 595 亿 m 3 ),山东半岛多年平均水资源量117亿m 3 (其中地表水资源量82亿m 3 )。淮河流域人均水资源457m 3 ,人均、亩均水资源占有量低,属于严峻缺水地区。淮河流域现状水资源开发利用率 53%(其中山东半岛 63%),地表水开发利用率 47%(其中山东半岛 31%),地下水开采率 40%(其中山东半岛高达 114%)。从供水结构分析,在淮河流域总供水量 613 亿 m 3 中,地表水约占 68%,地下水及其它水占 32%,在现状地表水工程供水量 416 亿 m 3 中,蓄水工程占28%,引提水占 57%,调水工程占 25%,蓄

32、水工程对自然径流的调蓄实力还较低。淮河流域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汛期特殊是丰水年汛期由于降水量大而集中,易造成洪涝灾难,大量洪水排入长江和黄海,水资源利用难度大;偏枯年份水资源又供不应求。淮河水系上游、沂沭泗上中游和山东半岛地区为山丘区,目前已建水库大都在支流上游的山区,对雨洪水的调蓄实力不足,流域供水不稳定。特殊是山东半岛干脆入海的河流,源短流急,大量水资源由于缺少调控而干脆入海,难以拦蓄利用。2、已建水库状况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 2006 年,淮河流域已建成水库 8538 座,其中大型水库 51 座,总库容 375 亿 m 3 ,大型水库中淮河水系 24 座(总库容占 51 座的 78%,

33、含洪泽湖 135 亿 m 3 )、山东半岛 27 座(总库容占 33座的 21%);中型水库 257 座,总库容 73 亿 m 3 ,中型水库中淮河水系172 座、山东半岛 85 座,已建大中型水库总库容占河川多年平均径流量的 66%。3、拟建水库的必要性及建设布局 淮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高,水污染较严峻。规划中型水库主要是围绕提高水资源调控实力,增加洪水资源利用量,根据流域水资源总体配置要求,充分利用雨洪资源和其它水源,结合南水北调工程,合理配置与高效利用当地水、外调水。布局在淮河上游支流、沙颖河上游支流、史灌河上游、池河上游等具备水资源开发条件的河流上建设一批中型水库,以解决城乡饮水

34、平安和保障工业基地用水兼顾城镇防洪和发电为主要任务。结合南水北调东、中线工程建设,配套建设必要的中型水库,提高水资源的调蓄实力,保障南水北调工程效益的发挥。沂沭泗水系的南四湖湖东山区支流和湖西平原区,规划兴建以供水为主的山区中型水库和必要的平原水库,缓解当地水资源短缺状况,为解决饮水平安,实现城乡集中供水供应水源条件。山东半岛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较高,但区域内大多数中小河流干脆流入海洋,缺乏调蓄水库,导致水资源严峻短缺。规划兴建以供水为主的山区中型水库和沿海围涂水库。结合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配套建设必要的中型水库,缓解城市和工业基地用水供需冲突,支撑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四)海河流域 1、流域水

35、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状况 海河流域包括海河、滦河和徒骇马颊河 3 大水系以及滦河、北三河、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漳卫南运输河 7 大河系,为典型扇状水系,河流多为源近流短、季节性间歇河流。海河流域多年平均降雨量 1712 亿m 3 ,折合降雨深 535mm,水资源总量 370 亿 m 3 (其中地表年径流量 216亿 m 3 ),人均水资源 293 m 3 ,人均占有水资源量只是 XX 平均的 1/8,水的供需冲突非常突出。同时,海河流域降水量年内 7585集中在汛期,往往又集中于几场暴雨,所以地表水利用须要通过水库工程调蓄。海河流域现状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达 101%,其中地表水开发利用率 57%

36、(滦河为 50%),地下水开采率达 113%(其中海河南系高达 134%),超采严峻,已难以支持高强度的持续性开采。从供水结构分析,在海河流域总供水量 384 亿 m 3 中,地表水约占 32%,地下水及其它水占 68%,供水结构不合理,很多城市供水水源单一;在现状地表水工程供水量 121亿 m 3 中,蓄水工程占 19%,引提水占 45%,调水工程占 36%,蓄水工程对自然径流的调蓄实力相对较低,且区域间差别很大。由于长期缺水,海河流域始终在通过各项节水措施和手段缓解用水供需冲突,总体上节水水平相对 XX 而言较高,节水的潜力已经有限。2、已建水库状况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 2006 年,海

37、河流域已建成水库 1868 座,总库容 314 亿 m 3 ;其中大型水库 33 座,总库容 262 亿 m 3 ,约占 1868 座总库容的 84%;中型水库 117 座,总库容 36 亿 m 3 ,约占 1868 座总库容的11%。海河流域已建的大中型水库多位于主要河流出山口,限制了山区面积的 85以上,其总库容已超过河川多年平均径流量。3、拟建水库的必要性及建设布局 海河流域是南水北调东、中线的主要受水区,在平原受水区的水资源条件得到改善后,在具有水资源条件的非受水区(上游山区)适量建设水库,充分利用部分地表水,增加蓄水工程供水实力,有助于水资源配置格局和水源结构的优化调整。规划中型水库

38、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围绕解决水资源匮乏和防卫洪水灾难问题,进行流域内区域间水资源合理配置,优先运用地表水,充分利用雨洪资源,逐步置换地下水。以加快南水北调主体工程和受水区的配套工程建设为重点,对现状以当地水资源为主的城乡供水工程体系加以调整和改造,实现多种水源在时间、空间上的合理配置。海河流域人口和城市密集,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很高,地下水超采严峻,水生态环境恶化。中型水库建设必需谨慎布置,合理布局。在北四河平原规划布局滞洪水库和雨洪资源利用水库,合理利用雨洪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建设与南水北调工程配套的中型水库,保障南水北调工程整体效益的发挥。在漳卫河山区河流上规划布局中型水库,保障中小城市特殊是南

39、水北调非受水区中小城市的防洪平安、饮水平安及经济发展用水需求。在徒骇马颊河水系,规划布局必要的平原水库,合理调度长江水、引黄水及当地洪涝水。(五)松辽流域 1、流域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状况 松花江流域多年平均降雨量 4719 亿 m 3 ,折合降雨深 505mm,水资源总量1492亿m 3 (其中地表年径流量1296亿m 3 ),人均水资源2333 m 3 ,属于水资源相对丰富地区。现状松花江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 21.7%,其中地表水开发利用率 15.9%,地下水开采率 36%,尚有肯定开发潜力。从供水结构分析,在松花江流域总供水量 392 亿 m 3 中,地表水约占 60%,地下水及其它水占 40%;在现状地表水工程供水量 236 亿 m 3 中,蓄水工程占 21%,引水占 36%,提水占 43%,流域供水量地下水所占比重较大占四成,地表水供水量中蓄水工程所占比重较小,引提水所占比重较大,其中提水工程最大。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