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GBT 18341-2001)(2).doc

上传人:景云 文档编号:621337 上传时间:2019-03-01 格式:DOC 页数:105 大小:1.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GBT 18341-2001)(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5页
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GBT 18341-2001)(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GBT 18341-2001)(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GBT 18341-2001)(2).doc(10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ICS73.020D 10GB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GB/T18341-2001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Specifications of survey for geologicaland mineral resources exploration2001-03-19 发布 2001-10-01 实施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2GB/T18341-2001目 次前 言1 范围12 引用标准13 总则24 平面控制测量35 高程控制测量 206 地形测量 287 航空摄影测量 398 地质勘探工程测量 559 地图制图 6610 地图复制7111 测绘资料的整理与验收74附录 A

2、(标准的附录)大地坐标系的地球椭球基本参数 77附录 B(标准的附录)控制点点之记 78附录 C(标准的附录)重新埋设中心标石点报告表 80附录 D(标准的附录)各等级平面控制点标志、标石及埋设规格 81附录 E(标准的附录)方向观测法度盘配置表 84附录 F(标准的附录)水准点标志、标石及埋设规格 85附录 G(提示的附录)地质勘探网(线)设计图 86附录 H(提示的附录)剖面测量成果 87附录 J(提示的附录)勘探线上工程点偏离距、投影距的计算89附录 K(提示的附录)勘探线端点距勘探线与方格网交点距离的计算90附录 L(提示的附录)剖面图的绘制91附录 M(提示的附录)坑道测量平面图 3

3、93附录 N(提示的附录)坑道连接测量94附录 P(提示的附录)竖井高程传递95附录 Q(提示的附录)本标准用词说明96GB/T18341-2001前 言本标准是在原行业标准 ZBD10 001-1989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现阶段地质矿产勘查测量的发展水平,并参考国内外有关标准起草制定的。本标准与行业标准比较,主要增加了 GPS 定位测量、数字测图、计算机制图及电子制版等新技术、新方法的有关要求,并对地图复制做了较详细的规定。本标准附录 A、附录 B、附录 C、附录 D、附录 E、附录 F 都是标准的附录。本标准的附录 G、附录 H、附录 J、附录 K、附录 L、附录 M、附

4、录 N、附录 P、附录 Q 都是提示的附录。本标准由国土资源部提出。本标准由全国地质矿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山东省地质测绘院。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国土资源部航空物探遥感中心、云南省地矿测绘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潘宝玉、张寿永、李 峰、仝慧杰、赵风鸣、陈安玉。41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 GB/T18341 -2001Specifications of survey for geologicaland mineral resources exploration1 范 围本标准规定了地质矿产勘查中平面控制测量

5、、高程控制测量、地形测量、航空摄影测量、地质勘探工程测量以及地图制图与复制的基本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地质矿产勘查专业进行控制测量、1:1000 1:5000 比例尺地形测量及地质勘探工程测量,并可供相应精度的矿山设计及生产利用。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T 5791-1993 1:5000、1:10000 地形图图式GB 6962-1986 1:500、1:1000、1:2000 比例尺地形图航空摄影规范GB/T 7929-1995 1:5

6、00,1:1000,1:2000 地形图图式GB 7930-1987 1:500、1:1000、1:2000 地形图 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GB 7931-1987 1:500、1:1000、1:2000 地形图 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GB 12898-1991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3977-1992 1:5000、1:10000 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GB/T 13989-1992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GB/T 13990-1992 1:5000、1:10000 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GB 14804-1993 1:500、1:1000、1:2000 地形图要素

7、分类与代码GB 14912-1994 大比例尺地形图机助制图规范GB/T 15660-1995 1:5000, 1:10000, 1:25000, 1:50000, 1:100000 地 形 图 要 素 分 类 与 代 码GB/T 15661-1995 1:5000, 1:10000, 1:25000, 1:50000, 1:100000 地 形 图 航 空 摄 影 规 范GB 15967-1995 1:500,1:1000,1:2000 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数字化测图规范GB 50026-1993 工程测量规范CH 2001-1992 全球定位系统(GPS )测量规范DZ/T 0153-199

8、5 物化探工程测量规范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 2001-03-19 批准 2001-10-01 实施23 总 则3.1 一般规定3.1.1 本标准取两倍中误差为最大误差。3.1.2 在满足本标准成果成图精度的前提下,可采用本标准未列入的新技术、新方法,但应在项目设计书中明确规定。3.1.3 测量工作开始前,应根据任务要求,充分收集、分析测区有关资料,进行必要的现场踏勘,制定经济合理的技术方案,编写技术设计书。作业过程中应加强内、外业的质量检查。工作结束后应编写测区技术总结,及时组织对成果、成图的检查验收,并做好测绘成果的资料整理和归档工作。3.1.4 为了便于本标准的贯彻执行,各有关测绘单位可结合

9、具体情况,根据本标准所定的基本原则和精度要求,制定本单位使用的作业细则或补充规定。3.2 坐标系统和高程基准3.2.1 平面坐标系统采用 1980 西安坐标系,亦可采用 1954 年北京坐标系,高斯正形投影,统带。当投影长度变形值大于 2.5cm/km 时,可依次采用:a)投影于高斯平面上的任意带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统;b)投影于测区平均高程面或任意高程面上的任意带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统。当测区面积小于 50km2且无发展远景时,可直接在平面上计算。3.2.2 高程控制采用 1985 国家高程基准,困难地区可采用 1956 年黄海高程系或暂用独立高程系。当采用独立高程系时,应尽量与国家高程基准联测。3

10、.2.3 当扩建控制网时,为了保持成果成图的连贯性,一般应采用原有的平面坐标系统和高程基准。3.3 地形图的基本要求3.3.1 地形图的分幅和编号地形图按 40cm50cm 或 50cm50cm 的矩形或正方形分幅。地形图图幅以图廓西南角纵、横坐标值公里数编号,取至 0.1km,如 4151.0-556.5。带状或小面积测区,可按测区统一顺序进行编号。1:5 000 比例尺测图面积大于 50km2时,其图幅的分幅和编号按 GB/T 13989 的规定。3.3.2 地形类别地形图的地形类别按图幅范围内绝大部分的地面倾角划分,规定见表 1。表 1 地形类别划分地形类别 平 地 丘陵地 山 地 高山

11、地地面倾角 2 26 625 253.3.3 基本等高距基本等高距依据地形类别划分,规定见表 2。一幅图内一般只采用一种基本等高距。当基本等高距不能显示地貌特征时,应加测间曲线,必要时可再加测助曲线。3表 2 基本等高距划分规定基 本 等 高 距比 例 尺平 地 丘陵地 山 地 高山地1:1000 0.5 1.0 1.0 2.01:2000 1.0 1.0 2.0(2.5) 2.0(2.5)1:5000 1.0 2.0(2.5) 5.0 5.0注:当所测制的基本比例尺地形图需缩小编绘时,可以使用表 2 中括号内的基本等高距。3.3.4 地形图的精度3.3.4.1 图上地物点对邻近野外控制点的平

12、面位置中误差,平地、丘陵地不超过图上0.6mm;山地、高山地不超过 0.8mm。3.3.4.2 图上等高线插求高程点对邻近野外控制点的高程中误差不超过表 3 的规定。当采用 0.5m 等高距时,高程中误差不应大于 0.25m。表 3 等高距地形类别 平 地 丘陵地 山 地 高山地高程中误差 1/3 1/2 2/3 13.3.4.3 困难地区(大面积的森林、沙漠、戈壁、沼泽等)地物点的平面位置中误差按3.3.4.1 放宽 0.5 倍,高程中误差按表 3 放宽 0.5 倍。特别困难地区,无法按本标准规定的正常方法施测时,其成图精度及施测方法可结合测区具体情况拟定技术规定,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

13、4 平面控制测量4.1 一般规定4.1.1 平面控制点是地形测量及地质勘探工程测量的基础,因此必须具有足够的精度及密度,以满足相应比例尺地形图和地质勘探工程测量的需要。4.1.2 平面控制网可采用全球定位系统(GPS )测量、三角测量、边角组合测量和导线测量。测量方法的选择应根据测区面积、测图比例尺及矿区发展远景等因地制宜,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质量、长期适用。4.1.3 平面控制网的布设一般应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分级布网的原则。其等级的划分,一般依次为三、四等和一、二级。各级平面控制网,根据矿区的规模均可作为首级网。加密网视具体情况,可以越级布网。4.2 平面控制网的主要技术要求4.2.

14、1 平面控制点的精度及密度要求4.2.1.1 三、四等平面控制网中最弱相邻点的相对点位中误差不大于 0.1m;一、二级平面控制网中最弱点相对于起算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大于 0.1m。4.2.1.2 平面控制点的密度一般应保持在图上 500mm1000mm 的间隔内有一个点,且应4能全面控制测区的范围。4.2.2 三角网的主要技术要求4.2.2.1 各等级三角网的主要技术指标应不超过表 4 的规定。表 4 各等级三角网的主要技术指标等 级 边 长(km) 测角中误差 () 起始边边长相对中误差 最弱边边长相对中误差首级 1/150 000三等加密58 1.81/120 0001/80 000首级 1

15、/120 000四等加密25 2.51/80 0001/40 000一 级 0.83.0 5.0 1/40 000 1/20 000二 级 0.51.5 10.0 1/20 000 1/10 0004.2.2.2 各等级三角网的布设,应符合下列要求:a)独立控制网可布设为三角单锁、双锁、中点多边形或连续网;在高等级点下加密控制网时,可采用插网、插锁、插点或其他图形;b)插锁(线形锁)的三角形个数一般不多于 8 个。各种网形的三角形内角不应小于30,如受地形限制时,个别角亦不应小于 25;c)布设插网或插点的位置应尽量避免靠近高级点。当插点与高级点或插点与插点间距离短于平均边长时,应尽量组成网形

16、联测;d)布设插点时,应至少由三个方向测定,且各方向均需双向观测,使之能构成极条件或边条件;e)当三角网估算精度偏低时,宜适当加测对角线或增设测距边以提高网的精度;f)在特殊情况下,一、二级三角网可布设为无定向线形锁,但应有必要的检核条件。4.2.2.3 首级三角网的起始边长,应采用相应精度的光电测距仪测定。4.2.3 导线和导线网的主要技术要求4.2.3.1 各级光电测距导线的主要技术指标应不大于表 5 的规定。表 5 各级光电测距导线主要技术指标等 级 导线长度 (km) 平均边长 (km) 每边测距相对中误差 测角中误差 () 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三 等 30 4 1/120 000 1.

17、8 1/60 000四 等 20 2 1/80 000 2.5 1/40 000一 级 10 1 1/40 000 5.0 1/20 000二 级 5 0.5 1/20 000 10.0 1/10 0004.2.3.2 各等级导线网的布设应符合下列要求:a)导线宜布设成直伸等边形状,相邻边长之比不应超过 1:3。导线网用作首级控制时,宜布设成多边形格网;作为加密网时,可布设成单线、单结点或多结点网等形式;5b)导线网中结点与高级点间或结点与结点间的路线长度,应不大于表 5 导线长度的0.7 倍。导线边数一般不应大于 10 条;c)加密的一、二级导线,可布设无定向导线,无定向导线应尽可能组成结点

18、网。4.2.4 测边网或边角组合网的主要技术要求4.2.4.1 根据测区的具体情况,平面控制网可布设为测边网或边角组合网。4.2.4.2 各等级测边网或边角组合网的主要技术指标应不大于表 6 的规定。表 6 各等级测边网或边角组合网主要技术指标等 级 平均边长(km) 测角中误差() 测距相对中误差三 等 5.5 1.8 1/160 000四 等 3.0 2.5 1/120 000一 级 1.5 5.0 1/60 000二 级 0.8 10.0 1/30 0004.2.4.3 各等级边角网或边角组合网的布设应符合以下要求:a)网的布设应与相应等级的三角网的规格一致,网的边长宜近似相等,各三角形

19、的内角不应大于 100和不宜小于 30,个别角度也不应小于 25;b)对于由测边组成的中点多边形、大地四边形或扇形,应根据经各项改正后的边长观测值进行圆周角条件及组合角条件的检核检核公式见(31)式 ;c) 在 测 边 网 布 设 中 , 宜 选 择 图 形 欠 佳 部 位 适 当 加 测 对 角 线 , 以 增 加 图 形 强 度 和 检 核 条件 。4.3 技术设计、选点、造标、埋石4.3.1 测区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应在充分搜集和了解有关资料的基础上,采用野外踏勘和图上设计相结合的方法,制定出经济、合理的布网方案。对有特殊要求的工程施工控制网,应在考虑起始数据误差的基础上,进行整体及各级网

20、的精度最优化设计。4.3.2 在设计和选点时,应充分利用已有点位,并使所选点位构成良好的图形结构。与国家点联测时,应在设计中明确联测方案。4.3.3 各等级平面控制点的位置应符合下列基本要求:a)相邻点之间应通视良好,观测视线距地面障碍物的距离,三、四等网应在 1.5m 以上,一、二级网应在 0.5m 以上,并保证成像清晰、便于观测;b)点位应选在土质坚实的地方或坚固稳定的高建筑物顶面上,便于造标、埋石和观测,并能永久保存;c)觇标高度合理,作业安全,便于控制网的扩展和低等级点的加密;d)三角(导线)点一般应取村名、山名、地名作为点名,并应于实地调查确定。一、二级点的点名可采用编号方法。4.3

21、.4 三、四等控制点可视需要建造觇标。一、二级控制点不建立觇标。觇标的建立应因地制宜地选用标材,觇标类型可采用寻常标、双锥标和墩标等。4.3.5 建造各类觇标应符合下列要求:6a)标形端正,基础坚实,标架稳固,视线距离橹柱应大于 0.1m;b)标心或圆筒中心与标志中心应在同一铅垂线上,最大偏差不应大于 0.1m;c)各类觇标的照准标位可采用标心或圆筒,其直径大小可按式(1)计算:式中:S控制网的边长,m 。4.3.6 利用旧三角点的觇标时,应检查其坚固性。对不合要求的觇标,必须根据情况进行加固或重建。4.3.7 三角(导线)点均应按相应等级的规格见附录 D(标准的附录) ,埋设稳固的中心标石。

22、与旧点重合的三角点,应尽量利用旧标石。若原标石只有一层,但坚固完整者,可直接利用。4.3.8 三、四等三角(导线)点均埋设双层标石,一、二级三角(导线)点一般埋设单层标石。位于铺装路面上的一、二级导线点,可采用其他能长期保存、坚固稳定的标志代替埋设标石、标志。4.3.9 三角点标石一般用混凝土灌制。在有条件的地区也可用相同规格的坚硬石料代替。4.3.10 三角(导线)点的标石埋设应符合下列要求:a)埋设双层标石时,两层标志中心应严格地在同一铅垂线中,最大偏差不应大于3mm,并应精确量取各层标志面间的垂直距离(取至厘米) ,将量取结果记入“三角点点之记”中;b)重埋标石时,要确保所埋设新标石的标

23、志中心与原标志中心在同一铅垂线中,偏差不应超过 3mm,并精确量算出新、旧标志面之间的高差(量至厘米) 。重埋情况记入“重新埋设中心标石点报告表” 见附录 C(标准的附录) ,并通知原埋石单位;c)在三角点标石的柱石和盘石顶面中央均嵌入一个瓷质或金属标志,标志需安放正直,粘接牢固;d)埋设标石时,应先将坑底填以砂石,捣固夯实,然后埋下盘石和柱石,标石埋稳后,周围的土要夯实,以防标石倾斜和位移。4.3.11 造标、埋石结束前,应将点之记上的柱石断面图尺寸和柱石标志中心至觇标有关部位的高度填写清楚。4.4 水平方向观测4.4.1 经纬仪检验4.4.1.1 经纬仪是水平方向观测的主要工具,必须进行严格的检验。对于新使用或经过大修的仪器,应进行全面检验。4.4.1.2 对于 J1、J 2 型经纬仪,在每期作业开始前均应进行下列项目的检验;a)照准部旋转正确性的检验;b)光学测微器行差的测定;c)垂直微动螺旋使用正确性的检验;d)照准部旋转时仪器底座位移而产生的系统误差的检验;e)水平轴不垂直于垂直轴之差的测定。R=12 ( )1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施工组织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