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古代埃及教案.docx

上传人:wj151****6093 文档编号:62082712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0.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古代埃及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2022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古代埃及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古代埃及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古代埃及教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古代埃及教案2022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教案 第3课古代印度 一、教学目标: 学问与实力:通过阅读教材,能精确说出古印度的地理位置、文明发源地、奴隶制小国兴起时间、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建立时间及名称和文明遗存。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本课学习初步学会从课本图片,视察地图,材料阅读中,提取历史信息的方法。初步学习从历史文献中发觉历史信息的方法。 情感看法价值观: 人类文明是在适应与改造自然环境中发展起来的。人类的文化遗产是珍贵的,必需非常珍视。通过小组探讨,在老师提示下,归纳总结大河文明的产生与其地理环境的关系,正确分析大河对于古代印度文明形成的意义,

2、大河文明相对应在政治上多是加强君主专制的国家。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印度早期文明的代表;种姓制度、佛教的产生及其教义。 难点:对于种姓制度的相识;佛教产生的背景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合作、多媒体教学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四大文明古国图片,让学生找到印度的位置。 印度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曾经创建绚丽的古代文化,只是后来印度的文明没有传递下来,那么古代印度曾经有过哪些辉煌呢?本课我们将学习这些内容。 (二)讲授新课: 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古代印度地理范围要比现在的印度大。 1、印度的地理位置:南亚次大陆。 河流:恒河和印度河,河水,定期泛滥,给两岸带来肥沃的土壤

3、。有利于农业生产。 印度河是古印度文明的发源地。 2、早期印度文明的代表:阅读教材,说说古代印度早期文明有哪些。 古代印度早期文明有哈拉巴和摩亨佐达罗。 PPT出示印度早期文明代表的遗址: 3、时间:公元前23-公元前18世纪,这些文明一度旺盛,但是后来不知什么缘由而衰落。 4、强盛时期:公元前1500左右年,雅利安人入侵建立一些小国, 图为雅利安人入侵路途。 鼎盛时期:孔雀王朝(前324-187)前3世纪阿育王基本统一印度 因其创建者旃陀罗笈多出身于一个饲养孔雀的家族而得名。阿育王是孔雀王朝的第三位帝王,他原在西北地区担当总督,在父亲病重时回到首都华氏城。孔雀王朝初期限制了印度河平原,恒河平

4、原,孟加拉湾,德干高原以及远达阿拉伯海的广阔领域。在阿育王统治时期,最鼎盛时除印度半岛南端以外,北起喜马拉雅山南麓,南至迈索尔,东起阿萨姆西界,西至兴都库什山,都并入了孔雀帝国版图。 孔雀王朝统治时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 除半岛最南端外,印度基本上实现了统一;农业和工商业都比较旺盛,出现了很多工商业中心城市;首都华氏城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 华氏城 华氏城不仅是当时的最繁华的城市,而且是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 二、森严的种姓制度 阅读下列材料,探究相关问题。 在古代印度的城市里,常常会听到一阵阵敲击瓦罐的声音,路上行人就会像要避开瘟疫一样纷纷躲在路旁。这是为什么? 同样

5、是人,他们却要远离城市居住;同样是人,他们却被看成是不行接触的“贱民”。就连死了,也要埋到人迹不到的地方。这是一种什么制度,为什么会持续到今日? 婆罗门编造说:从造物神的嘴演化出婆罗门,从手生出刹帝利,从腿生出吠舍,从脚生出首陀罗。 (1)材料反映了印度社会制度有什么特点? 实行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种姓制度)。 (2)说说种姓制度的特点。 种姓制度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世代相袭。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3)种姓制度有什么影响? 种姓制度严峻阻碍了古代印度社会的发展。 实质:是维护高级种姓统治的工具。 三、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1、阅读教材,回答下列问题。 (1)佛教

6、创立的时间、创始人。公元前6世纪;乔达摩悉达多。 (2)佛教为什么能够很快发展壮大,成为印度最重要的宗教之一? 早期佛教反对第一等级婆罗门的特权,提出“众生同等”,不拒绝低种姓的人入教,同时,由于佛教宣扬“忍耐听从”,得到国王和一些富人的支持。因此信仰的民众日益增多,一度成为印度最重要的宗教之一。 2.佛教的教义 宣扬“众生同等”,反对婆罗门的种姓制度。 只有歼灭欲望,忍耐听从才能到达“极乐世界”。 3.阿育王与佛教的传播 这根沙柱岩是公元前3世纪在信奉佛教的阿育王吩咐下建立的,阿育王将他的吩咐和法规刻在上面 (3)佛教的传播状况。 公元前3世纪后,起先向外传播。公元前1世纪,经中亚传到中国新

7、疆,再传入内地,后又传到朝鲜、日本和越南等国。往南经锡兰传到东南亚的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国。 (三)、课堂小结: 南亚的印度是人类文明的又一个发源地。印度是闻名的文明古国之一。大约在公元前23世纪,这里出现了哈拉巴和摩亨佐达罗等早期文明。公元前1500左右,来自中亚的雅利安人侵入印度,在印度河和恒河流域建立起奴隶制国家。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在印度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它人为地把印度社会自上而下分为四等,等级不同,权利义务不同。在反对种姓制度的斗争中,乔达摩悉达多创立了佛教。 (四)、课堂练习: 1、章华寺位于荆州市沙市区太师渊,寺内供奉有缅甸国王敬赠的两尊玉佛章华寺主要反映的

8、是(D) A.基督教文化B.道教文化C.伊斯兰教文化D.佛教文化 2、图中反应古代印度文明成果的是() ABCD 3、印度是世界最早的文明发祥地之一,并表现出独有的历史特征。如图图示所反映的制度是() A.分封制度B.民主制度C.种姓制度D.封建等级制度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2022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教案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 一、教学目标 学问与实力: 知道古代两河流域国家产生的时间和概况;知道古巴比伦王国统一后的社会基本状况。古代两河流域的文字是楔形文字,理解汉谟拉比法典的重要历史价值。 过程与方法: 初步学习通过网络或工具书,检索关键词搜集历史信息

9、的方法。初步学习依据图例,视察地图,提取历史信息的方法。初步学习从历史文献中发觉历史信息的方法。 情感看法价值观: 人类文明是在适应与改造自然环境中发展起来的。人类的文化遗产是珍贵的,必需非常珍视。 古代亚非是世界古代文明发祥地,引以为骄傲。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两河流域地理位置;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 难点:汉谟拉比法典的历史地位及其影响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合作、多媒体教学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PPT出示两河流域的地图:让学生找出两河是那两条河。说明西亚也曾经是人类文明之一 (二)、讲授新课: 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1、地理位置:亚洲西部 两条

10、河流: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 气候特点:干旱少雨 问:这种自然条件下,该地区农业发展有什么特点? 农业发展依靠人们修建的浇灌系统。 2、文明的奠基者:苏美尔人 3、国家的建立:公元前3500年出现许多小国。公元前2400年两河流域初步统一 在后来的1800多年里,两河流域几度统一,也屡遭外族入侵和内部战乱。 公元前1595年,古巴比伦王国被外族所灭。 4、强盛时期:公元前18世纪汉谟拉比统一,建立了强大的奴隶制国家。定都巴比伦城 二、古巴比伦王国: 1、时间:公元前18世纪 2、人物:汉谟拉比 3、建立的国家:古巴比伦王国 汉谟拉比是巴比伦城邦第一王朝(又称古巴比伦王国)的第六位国王,于大约西

11、元前1792年继承其父王辛-穆巴利特的权力。巴比伦是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星罗棋布的众多古代城邦的一员,这些城邦为了争夺富裕的农业用汉谟拉比即位及逝世时巴比伦王国领土对比地相互之间常常开战。尽管古代两河流域有许多文明同时存在,但在中东具有读写实力的人心目中巴比伦文明具有突出地位。汉谟拉比之前的巴比伦诸王已经起先着手统一两河流域中部,折服了博尔西帕、基什和西帕尔等城邦,在该地区树立起巴比伦的霸权。 4、汉谟拉比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心集权,还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善的法典。使古巴比伦王国达到鼎盛时期。 三、汉谟拉比法典: 汉谟拉比法典石柱 1、法典内容:汉谟拉比法典原文刻在一段高2.25米,上周长

12、1.65米,底部周长1.90米的黑色玄武岩石柱上,故又名“石柱法”。 石柱上端是汉谟拉比王站在太阳和正义之神沙马什面前接受象征王权的权标的浮雕,以象征君权神授,王权不行侵扰;下端是用阿卡德楔形文字刻写的法典铭文,共3500行、282条,现存于巴黎卢浮宫博物馆亚洲展览馆。 汉谟拉比法典由序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组成,序言和结语约占全部篇幅的五分之一,语言丰富,词藻华丽,充溢神化、美化汉谟拉比的言辞,是一篇对国王的赞美诗。正文包括282条法律,对刑事、民事、贸易、婚姻、继承、审判等制度都作了具体的规定。 虽然反映了法典的公正观念,但这种公正主要体现在身份和社会地位相同的人之间。 反映了当时社会里,社

13、会地位高的阶级对于社会地位低的阶级享有特权。 反映了当时社会奴隶主为了维护自身的权益,采纳的刑罚非常残酷。 反映了当时奴隶主的特权受到法律的爱护。 思索:法典的实质是什么?实质:代表奴隶主阶级意志的法律。 法典明显保留了一些原始时代的观念,同时,法典中有很多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说明商品经济在古巴比伦比较活跃。 2、汉谟拉比法典的地位: (1)是世界上迄今发觉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成文法典。 (2)其内容比较全面的反映了古巴比伦的社会阶级状况。 (3)法典中有很多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说明商品经济在古巴比伦比较活跃。 (4)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

14、的珍贵的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3、文化成就 (1)楔形文字 独创者:苏美尔人 独创运用的区域:古代两河流域 楔形文字独创的作用:有力地推动了西亚文化的发展 (2) 相传,新巴比伦王国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娶波斯国公主赛米拉米斯为妃。公主日夜思念花木繁茂的故土,郁郁寡欢。国王为取悦爱妃,即下令在都城巴比伦兴建了高达米的花园。此园采纳立体叠园手法,在高高的平台上,分层重叠,层层遍植奇花异草,并埋设了浇灌用的水源和水管,花园由镶嵌着很多彩色狮子的高墙环绕。王妃见后大悦。因从远处望去,此园如悬空中,故又称“空中花园”。 (四)本课小结: 古巴比伦王国在汉谟拉比时期,建立强大的中心集权

15、国家。颁布了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迄今发觉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苏美尔人创建楔形文字,有力推动了西亚文化的发展,为以后字母文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五)、板书设计: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 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1、地理位置 2、国家的建立 3、强盛时期 二、古巴比伦王国: 1、时间:公元前18世纪 2、人物:汉谟拉比 3、建立的国家:古巴比伦王国 三、汉谟拉比法典: 1、内容 2、实质 3、地位 (六)、教学反思: 2022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2课学问点 第13课 1.四大文明古国比较简表 古国时间大河流域文明象征 古埃及约公元前3500年尼罗河流域金字塔、狮身人面像 古巴比伦约

16、公元前3500年两河流域(“新月沃地”)汉谟拉比法典、空中花园 古印度约公元前2500年印度河、恒河种姓制度 古中国约公元前2070年黄河、长江流域分封制 3.种姓制度建立者:雅利安人 等级名称社会阶层职责与义务 1.婆罗门祭司、贵族掌管祭司、驾驭神权 2.刹帝利国王、武士、官吏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 3.吠舍农夫、牧民、手工业者、商人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供给第一其次等级 4.首陀罗被折服居民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业,为前三个等级服务。 其他最卑贱的“不行接触者”贱民 特点:各等级世代相袭,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人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4.释迦牟尼创立

17、佛教 (1)创立:佛教创立于公元前6世纪。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后来被称为“释迦牟尼” (2)教义:早期佛教反对第一等级婆罗门的特权,提出“众生平”等,同时宣扬“忍耐听从”。 (3)发展:信仰佛教的民众日益增多,佛教一度成为印度最重要的宗教之一。 (4)传播:公元前3世纪后,佛教起先向外传播。公元1世纪,佛教经中亚传到中国新疆,再传入中国内。后又传到朝鲜、日本和越南等国。佛教往南经锡,传到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国。 5.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第4课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 1.希腊最早的文明产生于爱琴海地区,爱琴文明包括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 2.希腊城邦的突出

18、特点:小国寡民。 2.古希腊旺盛的成邦:雅典、斯巴达 3.城邦居民:分为公民和非公民,成年男性公民有参加统治的权利,参军打仗是公民的义务。 4.伯利克里时期雅典旺盛的缘由:进行一系列改革。 内容为:扩大公民权力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参与公民大会;激励学术探讨,发展文艺,重视教化。 5.伯利克里时期雅典旺盛的表现:政治上: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经济上:奴隶制经济高度旺盛;文化上:文化昌盛。 6.斯巴达成邦:崇尚武力,训练男人为军人,训练妇女为合格母亲。 7.公元前4世纪,亚历山大继承马其顿王位,史称亚历山大帝国,出兵东征,建立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定都巴比伦。 8.亚历山大东征的影响:给东方人

19、民带来巨大灾难,也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的沟通与发展(波斯文明、埃及文明、犹太文明、印度文明)。 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 1.罗马历史发展线索:公元前8世纪建立罗马城公元前509年建立罗马共和国公元前2世纪称霸地中海公元前27年屋大维罗马帝国2世纪罗马帝国进入黄金时期,版图横跨欧亚非三洲,地中海成了罗马帝国的内湖四世纪末帝国分裂476年西罗马灭亡(欧洲奴隶社会结束) 2.主要斗争及人物:布匿斗争(罗马迦太基)汉尼拔 3.主要法律:十二铜表法。肯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 第6课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文学希腊:荷马史诗 雕塑希腊:宙斯像、掷铁饼者 建筑希腊:帕特农神庙 罗马:石拱门、大竞技

20、场、凯旋门、方尖碑、万神庙 哲学希腊:德谟克利:“原子论” 苏格拉底:主见“人应当相识你自己” 亚里士多德:一位百科全书式学者,创立逻辑学。名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法学罗马:十二铜表法 公历太阳历儒略历公历 第7课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 1.基督教的兴起:1世纪,基督教出现在阿勒斯坦地区。传闻耶稣就是“救世主”,教育人们忍受苦难,死后可以升入天堂。4世纪末,罗马皇帝确定基督教为国教,促进了基督教的传播。 2.公元5世纪,西罗马帝国灭亡,日尔曼人建立了法兰克王国。 3.8世纪,宫相查理马特进行改革,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规定得到土地的人必需为封建主服兵役。11世纪,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而形成

21、的封建制度在西欧已经普遍存在。 4.改革后果:形成森严的等级制度,即:帝王大封建主小封建主农夫。 “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便是形容西欧森严的等级制度。 5.8世纪,查理成为法兰克国王,激励基督教发展,把王国划分为许多教区,教区人“什税一”给教会。查理统治时期的法兰克王国,史称“查理曼帝国”。 6.843年,查理曼帝国一分为三,形成了以后德意志、法兰西、意大利三个国家的雏形。 第8课西欧庄园 1.形成:9世纪起先流行,11世纪时,庄园遍布欧洲各地。 2.性质: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 3.领主与佃户的关系:庄园的居民均为领主的佃户,包括自由的农夫和缺少自由的农奴。 4

22、庄园土地分类:领主的“直领地”和佃户的“份地”。庄园四周的林地、荒地等被称为“共用地”。 5.领主与佃户之间的关系:统治与被统治、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佃户有义务为领主劳动,领主也不能随意没收佃户的土地,它们之间具有肯定的契约关系。 6.庄园法庭:(1)特点:没有特地的工作人员;无固定时间;无固定地点。 (2)惩处手段处以罚金,出席法庭是佃户的义务。 (3)审判依据:习惯法或村法。 (4)作用:维护庄园公共秩序,既维护了领主的利益,也在肯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 第9课中世纪城市和高校的兴起 1自由和自治的城市 (1)背景:从10世纪起,西欧起先复原,新的城市不断产生。以手工业和商业为中心的城

23、市发展更快。 (2)争取自由和自治的斗争: 缘由城市一般坐落在封建领主的领地上,领主对城市居民随意征税,甚至要求居民履行义务 手段常用的手段是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典型代表:琅城起义) 结果很多城市取得了肯定程度的自由与特权,成为自由城市;部分城市还有权选举市长、市政官员、设立城市法庭,成为自治城市 影响国王给城市颁发特许状,既减弱了割据势力,又获得城市的拥护 2.城市居民的身份 (1)由来:手工工匠和商人是城市的基本居民,农奴在城市住满一年零一天,就获得了市民的身份,从今享有自由。 (2)生产:手工业者主要从事小商品生产,家庭既是生产作坊,也是店铺。商人专事商业和贸易,通常比手工业者富有 (3

24、)发展:市民阶级形成,随后又出现了富有的大手工业作坊主、商人和银行家等,他们成为早期的资产阶级。 3高校的兴起 (1)背景:11世纪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很多希腊、罗马的古典著作起先在西欧传播,阿拉伯文化也不断传入西欧。 (2)兴起:12世纪,西欧的教化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高校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化“最美妙的花朵”。 (3)发展:12世纪,巴黎出现了很多教会学校和老师私人办的学校。为了维护自身的权利和经济利益,巴黎老师组成老师行会,选举会长管理学校。13世纪,巴黎老师行会得到罗马教皇和国王的支持,自治权利得到了保证。 (4)课程:高校课程包括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高校课程设置一方面仍受基督

25、教会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反映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第10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1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1)背景: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东罗马帝国则持续下来,并且进入了一个“黄金时代”。527年,查上丁尼继任为东罗马帝国皇帝。 (2)罗马民法大全 目的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 法典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统称为罗马民法大全 内容承认奴隶制度;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 评价罗马民法大全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2.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1)背景:7世纪起,阿拉伯人不断攻击拜占庭帝国,为了抵挡入侵,皇帝把行省改为军区。9世纪以后,拜占庭帝国面临外部多个

26、军事势力的进攻。之后,西欧封建主组建十字军东征拜占庭 (2)灭亡:1453年,奥斯曼帝国攻破君土坦丁堡,改名为伊斯坦布尔,拜占庭帝国最终灭亡。 (3)影响:拜占庭帝国是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它创建出独具特色的拜化,在世界上产生过重大影响。它保了大量的希腊、罗马古籍,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供应了丰富的精神养分。 第11课古代日本 1.6世纪前的日本 (1)建国:5世纪,大和政权统一了日本。 (2)统治: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大王”,依靠贵族统治全国。王室和贵族各有自己的私有领地。领地上的居民以“部”的形式组织生产,从事农业的称“田部”,从事海洋捕捞的称“海部”。部民是贵族的私有民,地位近

27、似于奴隶。 2大化改新 (1)背景:69世纪,日本主动汲取中国文化,推动日本进行改革。 (2)起先:大和皇族中的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孝德天皇即位,年号大化。从646年起先,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 (3)内容: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心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心派官治理。经济上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运用,也不能买卖;统一赋税 (4)影响: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心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3武士和武士集团 (1)背景:土地私有和土地兼并盛行。贵族、豪门、寺院大量购买、兼并土

28、地,建立庄园。大庄园享有“不输不入”的特权。 (2)武士团:地方豪强为了爱护自己的庄园,把自己家族和仆从中的青壮男子武装起来,组成一种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军事集团,成员称为“武士”。 (3)武士夺权:12世纪晚期,源氏武士集团击败平氏武士集团,源氏首领源赖朝获得“征夷大将军”称号,设幕府于镰仓。镰仓幕府拥有独立于朝廷的政治、军事权力日本由此进入长达近700年的幕府统治时期. (4)幕府统治: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幕府首领“征夷大将军”名义上由天皇任命,但天皇事实上大权旁落国家大权基本驾驭在武士阶层手中 (5)武士道:武士集团的长期统治,渐渐形成了武道。武士效忠的对象不是国家,而是他的主公。

29、第12课阿拉伯帝国 1.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 (1)背景:6世纪末7世纪初,阿拉伯半岛的氏族部落盛行多神崇拜 (2)创立:穆罕默德阐述了独尊安拉的宗教思想,于7世纪初创立了伊斯兰 (3)传播:穆罕默德最初在麦加城传教,由于遭到传统教势力的反对,他于622年率领一些信徒迁居麦地那,建立了穆斯林公社,阿拉伯国家的雏形由此诞生。630年,穆罕默德率穆斯林占据麦加。此后,半岛各部落纷纷使麦地那,承认穆罕默德的统治地位,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2.阿拉伯帝国 (1)版图:至8世纪中期,阿拉伯帝国的版图横跨亚欧、非三大洲,是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国. (2)影响:伴随着帝国的扩张,伊斯兰教向阿拉伯半岛以外的

30、地区广泛传播。 3.阿拉伯文化 (1)发展缘由:阿拉伯帝国繁盛时期,哈里发重视学问,认为“人最美的装饰是学问”;他在巴格达设立“才智宫”,集科学院、图书馆、翻译馆于一体。为延揽翻译人才,哈里发以黄金支付稿酬。 (2)表现:大量的希腊、波斯、印度的典籍被译为阿拉伯文。阿拉伯人改造了古代印度人从0到9的计数法,形成了我们现在常用的“阿拉伯数字”,并创建了完整的代数学。阿拉伯人著的医学集成和医典,长期被欧洲医学界奉为经典。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文学的珍宝 (3)影响: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独创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 第23页 共23页第 23 页 共 23 页第 23 页 共 23 页第 23 页 共 23 页第 23 页 共 23 页第 23 页 共 23 页第 23 页 共 23 页第 23 页 共 23 页第 23 页 共 23 页第 23 页 共 23 页第 23 页 共 23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